1、茶壺嘴擺放的方向風水(竟然還有這樣的風水講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陸羽的《茶神宏頌經》一開篇就寫到。
這句話的意思看起來很簡單,說茶樹是南方優良的樹木。若再往深處想,茶為木,再聯系泡茶的水,燒水的火,原來如此!茶首先屬木,陸羽並將「五行」納入茶道中,金木水火土相結合才能泡出好茶。
金木水火土:五行平衡,茶的智慧之道
金:
「金曰從革」,凡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金。煮水用的鐵壺,銀壺屬金。
木:
「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草本植物茶葉屬木,泡茶時所用的木案也屬木。
水:
「水曰潤下」,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於水。泡茶用的水,自來水、純凈水、山泉水等。
火:絕戚
「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泡茶的水必須沸騰滾漲,而傳統的方式則用煤爐,這就象徵了火。
土:
「土曰稼穡」,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陶自泥塑,器容茶亦容水,當屬土。
風水講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皆備,方才相生相剋,陰陽調和。從而達到茶「祛百疾」的養生目的!
茶具的擺放需要注意這些細節
茶具完整
購買的茶具必須完好無損,不能買有瑕疵或者破損的,尤其是壺嘴,壺嘴破損會招來是非口舌,而且待客也有失禮貌。
擺放位置
泡茶一般都配備有電磁爐,所以水燒開沸騰的時候氣體是流動的,那麼水壺最好是放在向星的生旺位,催動生旺之氣的流動,真正起到風生水起的效果。
茶具也不可擺設在凶位,特別是二五病符位,這樣對身體反而不利,有失養生之道。
茶具整潔
茶具用完要擺放整齊,茶杯洗刷干凈,切不可凌亂無章。同時比較高的東西不能擺在客人面前,這樣讓客人拿東西不方便也有失待客之道。
茶具材質
根據主人的命理以及五行和所做的行業來說,選擇的材質也有所不同。例如,從事設計或演出行業的,最好選擇木質茶游鄭幾;從事金融或政界最好選玻璃材質的茶幾。從事物流運輸或外貿等可選擇金屬或銅質茶幾,美容行業或教育等可選藤質茶幾等。
茶具顏色
茶具的顏色也是根據主人的命理來選的,這樣對主人的運勢才有幫助。命理喜木可選綠色;命理喜火選紅色或紫色;命理喜水可選擇黑色彩色;命理喜金可選擇白色;命理喜土可選擇土黃色或黃色等。
喝茶,就成為了人們追求養生寧靜的好方法。我國茶道具有修身養性,追尋自我之道;以靜為養身之本,茶道
2、有的人明明做著不起眼的生意卻身價千萬,你身邊有沒有?
我親大姨,做服裝批發的,做了幾十年了。
現在名下房產是按單元計算,都租出去了,自己住樓道,幾塊磚頭支個破木門板,就在樓道吃住,整個單元都是她的,所以沒人管她。一個白鐵壺裝點涼水,買幾個饅頭,鹹菜,每天就這么吃。大姨夫和她分居的,那邊怎麼生活我不知道。
有一次不知道哪根筋跳線了,送給我媽一件貂皮大衣(據說好幾萬),不要都不行,就得給,拿回來一次沒穿過。但是可能什麼時候又後悔了,逢人就說這件事。碰粗後來傳到我媽耳朵里,就託人給她送回去了。
她自己的親兒子也因為錢被逼的尋短見沒了。
這可是真人真事兒哦,千萬富豪的守財奴,當代葛朗台。
我認為不管錢多錢少,一家人團圓幸福,工作順利,生活快樂,身體 健康 ,關系和諧,比什麼都重要。錢少不夠用的可以通過努力讓生活更好,錢多的也要適當學會享受。
只有很少人看不出來有錢,我做銀行那麼久,只見過一個。
這位老兄沒有銀行貸款,在我所在的銀行也只有500萬存款,我一直以為他是有點錢的小老闆。他不開什麼豪車,只有一輛奧迪,平時見人就先笑,看上去一個非常客氣的一個人。他也很低調,從不參加拋頭露面的活動,不是媒體或者政府的紅人,可以說是籍籍無名。
就在最近幾天,讓我見識到了他的有錢。他在上海花了6000多萬給兒子買了一個大平層,直接是刷卡的(額度太大不可能是信用卡),因為是我自己朋友陪他去的,所以我這才知道他是多麼有錢。
聽說他是做建材生意的,大概做了近20年,只在當地又一個小門面。這是我的身邊認識的人中,唯一一個能拿出6000萬現金的人。因為在銀行,見過充大款的人多了去,開什麼保時捷瑪莎拉蒂的多了,其實我知道他們把廠房住宅都抵押給了銀行,車也是分期的,讓他們拿出1000萬現金就能他們憋死。
所以這個世界,低調的有錢人,還是有的。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有些生意看著不起眼,但很多人卻悄悄的悶聲發大財,甚至有些人身價上千萬,這樣的人現實生活當中並不少見,我就認識好幾個類似的人,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說到挖掘機,可能很多人都看不起這個行業,因為這個行業都是在工地裡面打轉,但現實生活當中確實有很多人開挖掘機賺大錢的。我有一個舅子(不是親舅舅,而是我親舅的堂哥),他從2010年開始就開挖掘機,當時是給別人打工,哪裡有工地就跟包工頭跑到哪裡。後來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後,他跟別人借錢買了一台自己的挖掘機,然後通過一些關系自己接了一些小工程,慢慢的從2013年開始賺錢越來越多,後來他又買了幾台新的挖掘機邀請幾個人幫他開,他自己主要任務就是去找工程做,再加上最近幾年他們那邊建設發展比較快,有很多工地都需要用到挖掘機,所以從2014年之後他的團隊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有十幾台挖掘機,一年的收入至少在兩三百萬以上,而經過多年的積累之後,目前他的資產至少在1000萬以上。
說到養豬,估計很多人都不敢做這份工作,畢竟養豬不僅臟而且累。但對那些能夠吃苦耐勞的歷吵蠢人來說,養豬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也是可以賺不少錢的。之前我曾經認識過一個老闆,他自己原來是在一家外貿公司裡面做一個小部門經理,後來經過別人的介紹之後,進入了養豬行業。
他豬主要是放養,他承包了一片山林,然後在裡面放養,一批豬大概有五六千頭,每年夠養兩批。因為他的豬是放養的,所以價格要比普通的家肢陪養豬場貴很多,生豬一斤就能賣到15元以上,而且他的豬肉主要供應給一些合作的酒店,一般市場上還買不到,目前他一年的純利潤至少在300萬以上,經過5、6的發展之後,他目前身家少說也得2000萬左右。
上面我們所列舉的這兩個例子都是非常普通的工作,只不過這種工作相對來說又臟又累,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也正因為如此,那些能夠吃苦耐勞,進軍這些行業的一般都能夠悶聲發大財。
2007年,村裡有個十幾個平方的小賣部,雖是鄉下人,卻沒地基可建房,孩子已經21歲,到了當婚年齡,村裡有個搞房地產,勸其買房,於是孩子父親籌集20萬元,在市裡按揭買了一套170平方的商品房,誰知房價爆漲,搞房地產勸他賣掉,在別的地段按揭買了兩套,房價又漲了,那個搞房地產在海南搞開發,又勸他把前兩套賣掉,到海南買了兩個店面房,海南的房價又居高不下,兩間店面房一年房租幾十萬,他足沒出戶,如今是村裡的千萬富翁,只不過是小店變成一個小超市。孩子也已結婚,寶馬坐騎!中國富翁來的就是這么傳奇。
什麼人有錢,這個事說起來大家覺得離譜。99年別人介紹認識一個人,當天開了一個長安雙排座來,比一個稍微講究一點司機穿得還差,見朋友老總老總地稱呼他,吃完飯後朋友告訴我老總身價不少於2個億。當天晚上幾乎失眠。我30歲,老總看上去最多35歲,我讀了中國的名牌大學,別人也叫我老總,我連100萬都拿不出來。別人十多歲就開始做生意,那麼有錢卻看不出來。這件事情後我對做學問慢慢產生了排斥,院士叫我讀他的博士我也覺得沒多大意義。沒多久又遇到一個叫怪人,當時開發一個大項目的私人老闆,腳上穿一雙開了口的皮鞋,完全不講究,但他家裡面那叫一個奢侈。隨著年齡增長,後來見過更多更大更牛逼的老闆,總結一下規律,他們都不怎麼在意外在的事情,文化水平只能說一般,但這些人都有共性:低調膽大豪氣,不論口才好不好,鑽營能力超強,不達目的死不停息。書讀多了知道不該做的事太多,自然就做不成大事,只有為別人打工養家的命。
身邊還真有這樣的人,而且不止一兩個。
我一個遠房親戚,也是同學,初中畢業就回家了,農村的,也沒什麼背景。
剛開始在城裡打工,那時候花錢買了城鎮戶口,到一個棉紡廠上班,結果不長時間棉紡廠倒閉了,於是和別人合夥干買賣。也不知怎麼回事,慢慢的積累了很多人脈關系,然後開始開小工廠,做棉紗,後來又開植物油廠,再後來做塑料製品,二十年左右的功夫,身價已經千萬以上了。
其實,他也沒有特別的地方,就是靠自己的奮斗,看準了就干,不斷的嘗試新東西,人又比較活氣。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年輕時受點磨難沒壞處,如果最初的工作一直保持,他最多混個班組長,因為工廠倒閉了,所以開辟了新天地。
還有一個不常聯系的老鄉,也是下崗職工,當時在電器廠工作,結果定做的一批產品不符合要求,為了不賠錢,改裝後賣給了一家通信工程公司,因此開始接觸通信行業。
當時正趕上通信大發展,村村通電話,寬頻入戶,移動網路大建設,工程施工隊到處缺人,於是跟著人家干工程,後來自己帶著一支隊伍,再後來成立通信工程公司,一路下來,身價早已過千萬了。
從他身上也能學到不少東西,根本毫不相乾的專業,偶然的機會出現了,能夠抓住時代機遇,放手一搏,堅持下來就成功了。
另外還有幾個,一個是從保險公司跳槽做網貸的,還有一個是離職後干消防工程的,還有一個是做建築配套和外牆保溫的,都是身邊看著很普通的人,也是很普通的工作,但是都成功跨入千萬行列。
不要看不起小生意,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卻能賺取大量的利潤,純粹屬於「悶聲發大財」的類型,平時也很低調,關鍵是這種小生意,我們還一定做的了!
我們這有「八小佛山」之一,據說是大智大勢至菩薩道場,香火異常鼎盛,尤其是中、高考前夕,還有就是正月初五,燒「高香」、「頭香」、「天價香」的人很多!
我一老同學,家裡就在山腳下,開了一個賣香(以及飾品)店鋪,規模應該算是當地最大的!最關鍵的是,他家在後院開辟出一大塊場地,專用用於香客停車,還專門雇了幾個伙夫,到馬路邊攬客。
平常停車收費10元,節假日15~20元,如果香客賣香,滿20元即可免停車費。平時,還算比較悠閑,一到節假日,停車場少有空地!更何況,每月正月初四,晚上8、9點就有人來山腳排隊,買香燒香,生意很是火爆,家裡一年凈利潤至少上百萬,身價恐怕早已經過千萬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對於很多90後、00後而言,修甲、美甲、甚至修眉,很是常見! 我 愛人的師父,應該算是當地最早一批做美甲、修眉生意的人!
不知道,當年她是怎麼起家的,我只知道現如今,她在我們市區,光美甲店就有幾十家,雖然店面都不大,有的在超市、有的在大學城旁邊,但能賺不少錢!
而我個人最佩服的就是,她經常給別人做培訓、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一旦有學員、或技師決定自己開美甲(或修眉),她都會主動參 股( 3 0%左右 ) ,還經常去學員店鋪幫忙指導,人緣很好,收入也很高!市內房產有好幾套、還有兩套別墅,身價至少也能達到2000萬以上!
明明做著不起眼的生意,身價卻上千萬?有,而且完全是想不到。
這個是一個根本我沒想到的行業,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接手了一個客戶,叫做福建三美金屬有限公司,一聽這個名字,相信基本沒人聽說過,說實在話就是在泉州當地也沒什麼人聽過這個名字,相比泉州本土的其他安踏、特步、達利等等,可以說這個企業等於空氣一般。
這家企業是做什麼的呢?回收廢舊機電,進行拆解,然後把廢機電里的銅取出來再生產,主要的經營范圍為供應光亮銅,馬達銅,漆包線,火燒線等。看是平淡的企業,一年的納稅額竟然上億,排到了南安市的前列,遠遠超過很多當地很多的知名企業。
要知道,這個還是因為屬於廢舊物品再利用,它的增值稅可以直接減免一半,否則的話納稅金額估計可以上2個億,這可是2014年,當時第一次看到這個真的震驚到我,想不到一家名不經傳的廢舊機電回收在生產銅企業竟然這么賺錢,應該說這個行業接觸的人都很少很少。
這個行業的水應該是真的很深,我一個初中的同學,畢業之後去山東打工,沒幾年後自己做家居裝飾,各類定製傢具、牆面、窗簾等等均有提供服務,不知道他現在具體賺到多少錢,就只知道在住著別墅,開著奧迪A8,在我們福建的廈門還有好幾套房子,每次看到他的朋友圈,你有時候真的會懷疑讀書有什麼用嗎?多讀了那麼多年書,混的沒別人一個手指頭好。
最近自己要裝修,問了一下他意見,告訴我,除非原材料全部自己對比自己買自己經手,請人來做,然後你一直盯著看,否則別人要賺你多少錢就能賺你多少錢,同樣一個產品,比如藝術漆有N種,你在砍價,別人用類似差一級的產品,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區別,所以一套要賺你多少就是多少,沒的商量。
其他行業應該還有,但是印象較深的就這兩個,一個是客戶,當時看到它的納稅金額直接被震驚到,到現在還印象深刻;另一個是身邊的同學了,初中畢業到現在,也就16年左右,在廈門好幾套房子(至於廈門的房價 ,大家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此外在工作的山東還有別墅以及A8,身價幾千萬應該是妥妥的。
我一老鄉,女的,當初來武漢的時候給別人當保姆,人緣特別好,心地也很善良,大氣,後來做水產生意,碰一朋友,介紹一單位倒了,房子往外賣,她把所有的親朋好友的錢借來,銀行5∞萬的借款,把裡面的空地都做了房子,70OO千多平方做酒店,後來又拆遷,穿的很普通,做事\為人很大氣,對朋友的得與失都不怎麼計較,也很愛幫忙別人的忙,我很佩服她,當時我也借她二十萬,很放心值得交心的人。
我初中同學,從河裡挖沙子賣!自己說有8000萬,反正每天不花2000元到3000元睡不著覺。
3、鐵壺內部會上釉嗎
會。
好的鐵壺能加強水的口感,而其好壞則取決於它的內壁,鐵壺內壁的功能就是適度控攜梁制二價鐵和防銹。因此鐵壺內壁必須做處理以防其生銹。上釉就是特辯寬運別好的方法。
鐵壺塗釉可以利用高溫將瓷釉燒制在鐵壺內壁,從而達到防銹和美觀的目的。肉眼看上去呈黑灰色,有均勻顆粒狀晶體反光。亞光搪瓷防銹效果不錯,只要搪瓷不脫落,鐵壺就不易生銹。另外也可以用亮光搪瓷,原理同亞光一樣,瓷釉厚防銹效果更佳,不過一般用於外貿鐵巧好壺或者鐵杯等容器,如果您想用來做酒壺,亮光搪瓷是最佳選擇。
4、朋友家裡裝修,弄出來一燙酒壺,壺底有「點銅」兩個字,點銅是什麼啊?
道口錫器又稱「點銅」
在我國近代史上,道口鎮的錫器手工製造業在國內影響比較大。近300年來,製作道口錫器的工匠除了一部分本地錫器藝人外,大多是鄰近的長垣縣人及外省人。他們以道口鎮為根據地,有的經營店鋪,有的挑著擔子遊走四方,使道口錫器聲名遠揚。在過去的地理教科書中,道口錫器曾被列為河南省名貴特產之一,在早年的《中國地圖冊》中也被列為「著名傳統產品」。如今,隨手翻看現在出版的中國地圖冊的河南部分,卻已不再有關於道口錫器的介紹。
滑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新傑對記者說,道口錫器,又名「點銅」,源於清,是道口傳統的手工業名牌產品。據傳,清朝乾隆年間,山西省洪洞縣一位姓劉的老藝人來到道口開設「同太」號錫店,生意日盛。為進一步擴大營業規模,他便收徒傳藝,先是傳給了同鄉人楊某、曹某和李某,繼而傳給道口人馬老體、張尚義,最後又傳給道口人李祥琛、李發彥、李寶春、張萬同、張天才、杜天榮和齊成名等。這些徒弟學成後,或留原店當技師,或另開新店營業,當時的道口鎮北街和南街(即現在的順北街和順南街)因此非常繁華。隨著道口錫器店日益增多,製作道口錫器的藝人也約定俗成:凡是質量達到七成錫以上的均要在錫器上打上「點銅」二字。
為何打上「點銅」二字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道口鎮工人巷,找到了當年在縣五金廠當管理員的王秀峰。
「道口錫器在當時比道口燒雞還有名氣呢!」得知記者的采訪意圖,現年59歲的王秀峰很是感慨。他從屋中取出兩件錫壺,指著鑲嵌在壺嘴上的一點銅說,這或許就是在七成錫以上的道口錫器上打上「點銅」二字的原因吧。他接著說,據那些在縣五金廠工作過的老藝人講,道口錫器的製作是很講究的,錫器主要以廣錫為原料,但它並不純粹是錫,還摻有一定比例的鉛和銅。
古樸大方,明亮如銀……《滑台春秋》中這樣記述:道口錫器製作精巧玲瓏、美觀耐用……使用日久,聲仍洪亮如銅……1933的《河南政治月刊》三卷八期的《豫北道上》一文中也說:「最地道而又最為遠近知名的道口錫器,以官秤論價,有花的每斤一元六角,無花的每斤一元四角六分,凡來道口的遊人,吃燒雞,買錫器,殆多不肯交臂失之。地方人士,又多以此二者為外出饋送之資。」道口製作錫器的藝人、已經去世20多年的杜天榮在世時曾說:「清朝宣統皇帝南巡時,路過淇縣,道口錫器被購買一空,就連錫器店正在燒水的茶壺也未能剩下,有的官員還將特購的道口錫器獻給皇上。」
關於道口錫器,在當地百姓中還流傳著一些故事。據說,宣統皇帝南巡路過淇縣時,晚上住在縣里。當天晚上,有一個小名叫不二的小販,常年在外經商,這天回到家鄉,遇到了很長時間未見面的幾個朋友,就和朋友多喝了幾杯。不二半夜回家時,驚動了街上的一條瘋狗,瘋狗的叫聲引起了周圍群狗的狂叫,狗叫聲驚嚇了住在附近驛站里、跟隨皇帝巡遊的一名愛妃,這名妃子因此卧床不起。宣統皇帝大怒,當地官員在皇帝面前保證,一定要捉拿有關人等問罪。和不二喝酒的幾個朋友得到消息後紛紛外逃,不二的家人也急忙勸他逃走。但不二怕自己的妻兒受到牽連,堅決不肯逃跑。兵卒抓走了不二,家人很擔心他的安危,就通過賄賂皇上身邊的官員,將包括粉盒、刨花缸、花瓶在內的一套道口錫器獻給皇上,希望以此減免不二的罪行。當宣統皇帝看著這套外表呈灰黑色的器物發怔時,只見不二的家人不慌不忙,取出隨身攜帶的一塊白布,在這套器物上來回擦拭。不多時,只見幾件器物現出了明亮的光澤,而且器物製作精巧雅緻,聞起來還有淡淡的清香。宣統皇帝大喜,把錫器賜給了愛妃,那位愛妃見了錫器也是愛不釋手。宣統皇帝大悅,免去了不二的罪行。
錫器文化的守望者
就像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樣,在道口鎮,正逐漸形成一種錫器文化,有一部分人已開始對錫器文化進行研究,對錫器製品進行收藏,年輕的尚勛策便是其中之一。
尚勛策今年34歲,是滑縣廣播電視局的一名職工,也是一位古玩收藏家。在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創新方面,尚勛策一直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利用業余時間從事道口錫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並率先建立了家庭錫器收藏館,在當地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認為道口錫器是我國地方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酒文化、茶文化一樣,錫器文化正成為是新時期的一種文化形式。走進位於道口鎮教育路的尚勛策家,記者見其收藏的道口錫器種類頗為豐富,有茶器(茶壺、茶碗、茶盤)、酒器(酒壺、酒盅)、祭器(香爐、燭台)、生活用具(燈、碗、調羹)、裝飾品(花瓶、刨花缸)等,數量有百餘件。這些錫器有的刻花,有的無花;有的鏨花,有的嵌銅,製作十分精巧。由於年代久遠,這些錫器雖然失去了當年的光澤,但它們的造型卻十分端莊古樸,製作也十分精巧雅緻。
「不同的錫器蘊涵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談起錫器文化,尚勛策總是滔滔不絕。他說,中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殷商青銅文化,所謂青銅乃是以銅為主的銅錫合金。通常所說的商周青銅器,其成分就是銅錫合金、銅鉛合金和銅、鉛、錫合金,青銅文化實質上也就是銅錫文化。可以說,道口錫器文化是殷商文化的延伸與發展。由於出產在豫北,所以道口錫器的造型有著中原的風格,與南方錫器相比稍欠精巧,但卻體現出了北方器物的敦實與厚重。道口錫器藝人也曾加工製作過南方樣式及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風格的器物,特別是清末民初,道口錫器藝人研究東南西北、古今中外的器物款式,對錫器造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道口錫器店的名稱也別具人文情趣,如興盛店有著興旺發達、盛世和平的祝福;義聚店則突出道義情義、人聚財聚的生財之道……
為宣傳道口錫器手工業的歷史發展成就,2005年,尚勛策個人製作了《中國錫器工藝造型欣賞》撲克牌,這副撲克牌集知識性、觀賞性、紀念性、娛樂性於一體,由中國收藏家協會撲克牌收藏委員會監制,是目前唯一一副河南省名貴土特產題材的撲克牌,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收藏價值。
記者隨意從一副《中國錫器工藝造型欣賞》撲克牌中抽出一張黑桃7,只見牌面上是道口錫器「嵌銅墨盒」的圖案,圖案下印有對「嵌銅墨盒」的註解:墨盒在小學生中使用量最大,尤其是在墨汁被廣泛使用、毛筆字還是小學生必修課的近代中國社會。同時期黃銅、紅銅墨盒較多,白銅(俗稱德國銀)墨盒以及嵌銅錫墨盒相對較少。
讓世人驚嘆的焊接技術
道口曾是商埠碼頭,有「小天津」之稱。上個世紀初期,這里商賈雲集,貿易繁盛,有糧行、花行、煤場、銀行、百雜店、澡堂、飯鋪、茶館、酒店、醬菜鋪、糕點鋪、燒雞鋪、錫器店等,經商人數多達萬人,大的商號近百處,小的店鋪遍布大街小巷。這些商賈為道口的錫器業帶來了雄厚的資金,加上當時錫器製作高手世代傳承,道口錫器的製作技術已經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尚勛策說,道口錫器採用高純度精錫,經過嚴格的配料、熔化、壓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鏨花、雕刻、嵌銅裝飾等十數道工序細心製作而成,它是我國民間手工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傳道口錫器製作的核心技藝是用料配方比例、焊接工藝和熔煉冷卻處理,以及切削捶打技巧的綜合掌握和運用。記者在他的家庭式錫器收藏館里看到過一把酒壺,酒壺壺身與壺嘴連接處從外面看不見焊接的痕跡,拿到陽光下用眼往壺里看,也看不到焊接的痕跡。前幾年,尚勛策曾購買過一把錫壺,壺身與壺嘴是分成兩部分焊接在一起的,從壺外看不見焊接的痕跡,只是用一個手指頭伸到壺嘴裡面仔細摸,才能摸到很細很細的一條焊接縫。但是,當時製作錫器的藝人是怎麼從壺嘴裡面焊接的,至今誰也弄不明白了。
當地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當年,有一個外國商人聽說道口錫器的焊接技術很高,有點不相信,就專門從北京跑到道口鎮來,買了一把錫壺。他看到壺身與壺嘴沒有一點焊接的痕跡,就認為二者應該不是焊接在一起的,可能錫壺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為解開心中的疑問,他就想用錘子把壺嘴從壺身上砸掉。可他花了不少力氣,卻怎麼也不能把整個壺嘴砸下來,最後只是砸掉了焊接處極小的一部分壺嘴。當他弄明白壺嘴與壺身並不是一個整體時,對道口錫器的焊接技術驚嘆不已:「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道口鎮政府西側的一條街道上,經營物流公司的胡姓老闆告訴記者,前幾年有一名外國人從他手裡購買過一把錫壺,那件錫壺很精美,無一處焊接的痕跡,可謂天衣無縫。當時他手上有4件錫器,一件給了弟弟,剩下兩把錫壺和一把錫酒壺。那名外國人不知怎麼得知他手上有錫器,就不斷來「騷擾」他。後來,他就以百餘元的低價把錫壺賣給了那名外國人。「我的那幾件錫器都是當年縣五金廠的錫器藝人杜天榮製作的,杜先生的製作手藝很不錯。」談起杜天榮的過去,胡老闆說:「聽說杜先生早年曾在南街開辦了錫器店,成為道口鎮獨一無二的個體戶,但那個店現在早已不存在了。」問及杜天榮的家人現在何處,胡老闆說不清楚,只聽說杜天榮有一個女兒曾學習過道口錫器的製作技術。
錫器傳說與風光不再的五金廠
在道口鎮貿易路和大集街的十字街口處,記者向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了解道口錫器的有關情況,道口鎮政府的同志說,這里距離1967年縣里開辦的五金廠不遠。
記者問老人們現在鎮里還有沒有製作錫器的門店,他們都連連搖頭,說當年的錫匠、鐵匠都不在了。老人們至今還記得流傳下來的那些關於錫器的故事。他們說,由於道口錫器聞名於世,1915年(一說1914年),道口錫器曾與當時的貴州茅台酒一起作為中國的珍貴特產,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博覽會,即現在所說的世博會。當時的博覽會由巴拿馬主辦,主要展出藝術作品和傳統手工製品,同時也展示科學成果和新工業技術,是享有「世界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奧林匹克」美譽的盛會。展覽會上,道口錫器中的興恆犧形辛彝錫水碗、子贄父癸錫水碗、季副錫水碗等深受各國客商的青睞。這些道口錫器不僅製作工藝高超,而且在造型設計上融合了東方的藝術審美理念,在舊金山轟動一時,榮獲了博覽會金獎。有一對美國夫婦對道口錫器愛不釋手,當場訂購了20多套道口錫器。此後的幾天里,夫婦二人每天都到中國的展覽攤位前轉轉,逢人便說道口錫器好。
陪同記者采訪的滑縣縣委宣傳部的丁中飛說,清末民初,西方列強向中國傾銷商品,同時掠奪中國的原材料。在洋貨充斥國內市場的情況下,道口錫器能夠憑借自身的魅力遠渡重洋,在當時確實是民族手工業的驕傲。
那時藝人們製作的道口錫器質地堅固,不易破碎,泡茶增香,盛酒味純。在民國時期,有一次,從南方來的一名李姓茶葉商人聽說道口錫器中的茶具有在泡茶時增加茶葉香味的說法,怎麼也不相信。他專門找出一些過期的散茶,投入買來的一把道口錫壺中。片刻,一股濃郁的茶香從錫壺中飄出。接著,他又換了壺水,取出一把發霉的茶葉投入壺中。稍後,一股清香傳來。再試,還是如此。精明的李姓商人意識到遇上了商機,他把經營的茶攤低價轉讓出去,購買了數百套道口錫器,通過小鎮西側的衛河水運碼頭發往新鄉,又轉運到浙江、江蘇、安徽、廣東等地,大大賺了一筆。據說,後來這名李姓商人不但在道口鎮建造了住宅,還在香港購置了房產。上個世紀末,李姓商人的後代曾從香港來到道口鎮,尋找李姓商人當年的住宅。因年代久遠,他們尋覓了幾天,也沒有找到李姓商人當年住過的房屋。
20世紀30年代,道口鎮有名的錫器店有20多家,有同泰、義聚、聚盛、義盛、萬聚、合聚、合記、聚盛和、仲記、廣興隆、祥盛、裕盛、興盛、廣盛、松盛、興盛公、義興、衛郡、萬盛隆、聚盛興、宮南居等,其中的店鋪又有新號與老號之分,製作工匠數百人,年產錫器達到10萬公斤,制錫業盛況空前。僅鎮上的北街就有錫器店9家,藝人有130餘人。在北街,當時規模較大的錫器店有「聚盛錫店」、「興盛錫店」和「同興錫店」等,大的錫器店年產錫器約2500公斤,小的錫器店年產量也達到了1500公斤,國內其他城鎮的錫器製作的工藝和產量均無法與之比肩。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道口錫器卻沒有像當年同獲殊榮的茅台酒一樣流傳久遠。衛河斷流、航道中斷,日軍侵華,天災人禍等都使道口錫器的規模化生產遭受重創。新中國成立後,道口錫器得到了更大的發展。1953年,道口鎮幾家錫器店組成合作組,走上了合作生產的道路。1956年,道口錫器藝人與道口的金、銀、銅、鐵幾種傳統手工業者成立了合作社。1957年,李祥琛代表道口錫器藝人去北京參加了全國美術代表大會,受到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1967年,道口錫器的生產歸入縣五金廠後,又開始興旺發達,每年都為省外貿局、廣州賓館等一些單位製作近3000公斤錫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錫器日用品逐漸被淘汰,加上錫器製品年久會發黑,外觀上不美觀,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保存的興趣,現在能夠保留下來的道口錫器製品已不多見。
如今,縣五金廠的舊址還在大集街的一側,臨街的幾間舊廠房門前,矗立著白鐵門市部的招牌。開這家門市部的人是53歲的李保印和他的妻子。談起縣五金廠過去的事,李保印至今仍是津津樂道。道口錫器那時確實很風光,李祥琛和杜天榮等都是道口錫器製作的技師,縣五金廠有很多工人在他們的指導下製作過錫器,但是現在,幾個老技師都已經不在了。
「點銅」漸成「絕唱」
漫步在道口鎮街頭,很難再尋覓到道口錫器的門店了,記者一行只能通過詢問當地群眾的方法,去尋找當年錫器門店的舊址。
20世紀50年代以前,衛河水運「上通百泉,下達天津」,道口鎮作為衛河上的碼頭,鎮上瀕河的南、北二街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道口鎮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道。街道兩旁多為傳統的木質結構兩層樓,用青瓦覆頂。門面房大小不等,沒有前廊。開間2.8米,進深4米左右,二層住人,開方格窗。北街較短,路東有多座中西合璧樣式的商業門面房十分顯眼,當年的9家錫器店就處在其中。如今,行走在這條昔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古街道上,望著兩旁已變得破舊不堪的黑漆門面和落日余暉中老人悠閑下棋的情景,聯想起這里當年的熱鬧與繁華,記者不禁有恍如隔世之感。
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萬山林對記者說,日軍侵華期間,有大批商戶南下逃難,道口錫器等產業曾一度崩潰,但還有零星生產。聽說日軍來到道口鎮到處燒殺搶掠,卻沒有搶走一件道口錫器。這是因為當時道口錫器產量減少,加上日軍也不知道道口錫器的價值所致。傳說,有一個叫小田的鬼子軍官無意中曾用過一套錫器酒壺、酒盅。當鬼子隊伍向新鄉開拔時,小田因嫌這套錫器攜帶不方便,就丟棄了。中國抗戰勝利後,小田被遣送回國。後來,他偶然聽說了道口錫器的珍貴,嘆息不已。
采訪中,記者無意中獲悉,還有一位老藝人仍在製作錫器。記者一路尋找過去,可惜在腳力市街的一座小院子里,老藝人居住的房屋房門緊鎖。門前的小樹旁,一個曾用來盛放製作錫器工具的木箱已很破舊。
記者一行在胡同里攔住了一位正要外出的大嫂,詢問老藝人的情況。
「哦,你們是找老薛吧。」那位大嫂熱情地介紹,老藝人名叫薛義修,現在每年還在不停地製作出一件件錫器,可那是皮錫器活兒。皮錫器是當地人過去對錫器藝人製作錫器技術的一種說法,行話是指製作錫器的技術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製作的錫器也達不到志書中所記載的「點銅」錫器的品質。據那位大嫂講,老薛勞累了半個世紀,也沒有得到道口錫器製作技術的真傳。他今年有60多歲,年輕時從長垣縣鄉下來到道口鎮給老錫器藝人做幫工,想學習道口錫器的製作技術。但是,因為道口錫器製造業的沒落,一直沒有學成。後來,他就留在道口鎮做些小生意來養家糊口,平時也攬些製作錫器的活兒。雖然沒有得到真傳,但他製作的一些錫器卻也頗具大家風范。老薛常年租住在一間很小很舊的房屋內,仍然孜孜不倦地鑽研道口錫器的製作技術,可以說,他是目前鎮上最後一位在大街上擺地攤製作錫器的外來打工者。老薛每天在道口鎮衛河橋東附近做錫器活兒,打一把錫酒壺只收15元的費用。也許一段時間過後,他這個皮錫器藝人也不在了,道口錫器傳統技藝將由此終結。
記者准備結束采訪時,卻有了道口錫器藝人杜天榮的家人的消息,他們就居住在道口鎮教育路的一條斜街上。在一座外牆上鑲了白瓷磚的院落里,記者見到了已經83歲的杜天榮之妻丁素雲。老人至今眼不花,耳不聾,精神矍鑠。
丁素雲告訴記者,杜天榮原是滑縣老店鄉人,16歲時,在道口鎮大集街跟隨山西的技師學習錫器製作技術,終有所成。解放後,杜天榮多次參加過在安陽舉辦的一些技術交流會。她和杜天榮共有子女6人,兒子杜喜民從小學到初中,在學校學習很好,卻對錫器製作的手工活兒不感興趣,姊妹幾個只有小女兒杜喜愛曾跟著杜天榮學習了道口錫器的製作技術,現在杜喜愛在濮陽生活,也已經不再製作道口錫器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註定了道口錫器手工業的衰落,錫器用品正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普通的錫器也正不斷被人們拋棄。道口錫器已經成了「絕唱」,而留在丁素雲老人記憶里的製作錫器的工具,也已經很難尋覓。正因如此,道口錫器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收藏的珍品。現在的錫器價格遠非當年可比,據說,前不久鎮上有一位錫器愛好者曾拍賣了一件很一般的道口錫器,結果賣了幾千元。如今想來,古老精緻的道口錫器如果被有心人收藏,也是一件澤被後世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