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2013全國外貿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2013全國外貿

發布時間: 2023-03-16 08:21:37

1、2013年中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同蒙古國各有多少貿易往來?最好有具體數字

沒有找到2013年全年的,手上只有一個2013年前5個月的,還有2010年上半年(比較全)的:

 

「截至2013年5月,蒙古的對外貿易額約為41.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6億美元,減幅約為5%,其中,進口減少1.8億美元,出口減少5570萬美元。蒙對外貿易年增長率減幅為11%,其中進口增長率減幅17%,出口增長率減幅6%。貿易順差達到82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40萬美元,減幅為13%。

其中,蒙中兩國貿易總額約19.9億美元,占蒙古對外貿易額的49%,蒙俄貿易總額約6010萬美元,佔15%,較去年同期,蒙中貿易額減少10%,蒙俄貿易額減少22%。」

 

 

————————————————————————————————————————————

 

2010年上半年蒙古國與世界12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對外貿易。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26.649億 美元,同比增長61%。出口額13.0867億美元,同比增長71.5%,進口額13.562億美元,同比增長51.9 %,外貿逆差4760萬美元。同比減少63%。蒙古國主要貿易國為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韓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國家。

 上半年蒙古國對中國貿易總額14.6185億美元(注:中國海關統計中蒙雙邊貿易額為17億美元,蒙古海關統計中未包括旅貿商品貨值1.29億美元,因中蒙海關統計口徑有所區別,雙方海關統計數據實際相差1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出口11.0219億美元。進口3.5965億美元,蒙古在中蒙貿易中始終保持著順差,貿易順差為7.425億美元。上半年對華貿易額占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5.1%。中國連續十一年成為蒙古最大貿易夥伴國。對華貿易額占蒙古國對亞洲國家貿易總額的85.5%。從蒙古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進行的貿易來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的國家有中國(14.6185億美元)、俄羅斯(5.3245億美元)、加拿大(1.096億美元),與以上3個國家的貿易額占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78.9%。其餘117個國家的貿易額占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21.1%。貿易額在5000萬--9500萬美元的國家有韓國、美國、日本。貿易額在1000—5000萬美元的國家有德國、法國、新加坡、義大利、烏克蘭、英國、澳大利亞、泰國。蒙古與多數國家間的貿易額維持在100—1000萬美元之間,還有貿易額在100萬美元以下的象徵性貿易夥伴也不少,甚至幾十萬美元的也有。上半年蒙古國與古巴貿易總額只有1.22萬美元。

上半年蒙古國與53個國家進行出口貿易,出口貿易額中,84.3%為對中國出口;8.3%為對加拿大出口;2.6%為對俄羅斯出口;1.4%為對韓國出口;0.9%為對德國出口;0.8%為對義大利出口,對以上國家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8.3%。在出口總額中銅礦精粉佔29.3%,同比增長4.4個百分點;原煤佔24%,同比增長9.1個百分點;黃金(未加工或半成品)佔8.2%,同比下降13.9個百分點;鐵礦石佔6.3%,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原油佔5.9%,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鋅礦石、精粉佔5.2%,同比持平;螢石、精粉佔2.1%,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鉬礦粉佔2%,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梳絨佔1.3%,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其它產品佔15.5%。上半年蒙古國與109個國家進行進口貿易。進口貿易額中,37.5%為俄羅斯進口,同比增長5.3個百分點;26.8%為中國進口,同比增長4.3個百分點;5.8%為美國進口,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5.7%為韓國進口,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5%為日本進口,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2.4%為德國進口,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2%為法國進口,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1.5%為新加坡進口,同比增長0.2%。從以上國家進口額占進口總額的86.5%。

上半年蒙古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家貿易情況如下:

一、與亞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17.106億美元,出口11.298億美元,進口5.808億美元,順差5.489億美元。其中:

1、對中國貿易總額14.618億美元,出口11.0219億美元,進口3.596億美元,順差7.425美元。

2、對韓國貿易總額9569.36萬美元,出口1834.24萬美元,進口7735.12萬美元,逆差5900.88萬美元。

3、對日本貿易總額6819.76萬美元,出口59.2萬美元,進口6760.56萬美元,逆差6701.36萬美元。

4、對新加坡貿易總額2089.97萬美元,出口13.82萬美元,進口2084.97萬美元。逆差1946.77萬美元。

5、對泰國貿易總額1075.13萬美元,出口110.39萬元,進口964.74萬美元,逆差854.35萬美元。

6、對印度貿易總額772.48萬元,出口33.61萬美元,進口738.87萬美元,逆差738.87萬美元。

7、對越南貿易總額 725.27萬美元,出口279.59萬美元,進口445.66萬美元,逆差166.07萬美元

8、對香港貿易總額 528.82萬美元,出口102.17萬美元,進口426.65萬美元,逆差324.48萬美元。

9、對哈薩克貿易總額327.19萬美元,出口53.61萬美元,進口273.58萬美元,逆差219.97萬美元

10、對伊朗貿易總額85.33萬美元,出口83.39萬美元,進口1.94萬美元,順差81.45萬美元。

二、與歐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7.239億美元,出口6753.75萬美元,進口6.564億美元,逆差5.889億美元。其中:

1、對俄羅斯貿易總額5.424億美元,出口3380.31萬美元,進口5.086億美元,逆差4.747億美元。

2、對德國貿易總額4396.15萬美元,出口1134.51萬美元,進口3261.64萬美元,逆差2127.13萬美元。

3、對法國貿易總額3816.84萬美元,出口1134.64萬美元,進口2682.2萬美元,逆差1547.56萬美元

4、對義大利貿易總額1967.838萬美元,出口1093.48萬美元,進口958.49萬美元,順差134.98萬美元。5、

5、對烏克蘭貿易總額 1709.41美元,出口118.54萬美元,進口1590.87萬美元,逆差1472.32萬美元。

6、對英國貿易總額1426.74億美元,出口544.52萬美元,進口882.22萬美元,逆差337.7萬美元。

7、對瑞士貿易總額229.28萬美元,出口127.55萬美元,進口101.73萬美元,順差25.82萬美元。

三、與美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 2.0998億美元,出口1.108億美元,進口9915.47萬美元,順差1168.92萬美元。其中:

1、對加拿大貿易總額1.093億美元,出口1.080億美元,進口1570.79萬美元,順差9538.84萬美元。

2、對美國貿易總額8100.63萬美元,出口274.72萬美元,進口7825.91萬美元,逆差7551.19萬美元。

3、對墨西哥貿易總額430.56萬美元,出口600美元,進口430.5萬美元,逆差4300萬美元。

4、對阿根廷貿易總額223.35萬美元,無出口,進口223.35萬美元,順差223.35萬美元。

5、對古巴貿易總額1.12萬美元,無出口,進口1.12萬美元,逆差1.12萬美元。

四、與澳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1611.88萬美元,出口5.22萬美元,進口1606.66萬美元,逆差1601.43萬美元。其中:

1、對澳大利亞貿易總額1189.6萬美元,出口5.22萬美元,進口1184.38萬美元,逆差1179.16萬美元。

2、對紐西蘭貿易總額422.38萬美元,出口100美元,進口422.28萬美元,逆差422.27萬美元。

五、與非洲貿易夥伴國家貿易總額414.44萬美元,出口44.1萬美元,進口370.34萬美元,逆差326.24萬美元。其中:

1、對南非貿易總額 338.92萬美元,出口2.71萬美元,進口336.21萬美元,逆差333.5萬美元。

2、對查德貿易總額31.39萬美元,無進口,順差31.39萬美元。

3、對摩納哥貿易總額7.79萬美元,出口6.79萬美元,進口1萬美元。逆差5.79萬美元。

4、對埃及貿易總額18.21萬美元,無出口,進口18.21萬美元。

2、我國2013年對外貿易現狀如何?

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甦態勢趨於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需要持續緊縮財政,企業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寬松貨幣政策無法根本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業率高企等制約,經濟增長動力仍較疲弱。一些新興經濟體依賴能源資源出口、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逐漸暴露,發展面臨的風險上升,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6%,低於金融危機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貿易量增長4.5%,明顯低於危機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可能再起波瀾。
歐債危機既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制度危機,更是歐元區外圍國家的競爭力危機。隨著歐洲穩定機制啟動和銀行業聯盟構想開始落實,歐元區制度設計的薄弱環節正在逐步加強,但外圍國家不僅財政缺口大,而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提高競爭力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其間若經濟、政治形勢惡化超出預期,可能在金融市場引起新的波動。2013年,歐元區外圍國家融資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國家面臨大選,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懸崖涉及金額約佔GDP的4%,若處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經濟重返衰退。
三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仍可能持續動盪。
近期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均採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經濟,可能引發各國貨幣匯率頻繁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沖擊全球金融穩定。美國、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地遭受重大乾旱,導致全球小麥、玉米減產,中東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極易沖擊石油供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寬松,投機資本湧入商品市場炒作牟利,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四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
在經濟復甦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採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員共採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在選舉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國家經貿政策甚至出現「去全球化」的危險傾向。
從國內看,隨著一系列擴內需、穩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並發揮成效,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黨的十八大將進一步激發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有利於繼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普遍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快於2012年。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需求增長受到一些體制機制因素的制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將對2013年中國外貿發展形成較大壓力,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
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截至2012年9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進口累計僅增長1%,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出口難有大的反彈。商務部對國內1900餘家外貿重點聯系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9月,企業出口利潤指數已連續5個月低於100的臨界點。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
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貿易預警(World Trade Alert)」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隨著中國出口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國外對中國新興產業出口的限制明顯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太陽能光伏電池在多個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摩擦,出口嚴重受阻。
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
近年來,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2008-2011年,製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製造業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發展加快,部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業和產品訂單出現向周邊國家轉移跡象。2012年前7個月,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歐、日市場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2.1、1.4和2.7個百分點,流失份額主要被周邊低成本國家擠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出口企業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
應當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十年,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1年出口額佔全球比重10.4%,連續三年居全球之首;進口額佔9.5%,連續三年全球第二。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可能難以再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針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繼續著力於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一方面,立足當前,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確保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難,努力將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穩定外貿增長。另一方面,著眼長遠,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和國際營銷網路,增強外貿長遠發展後勁。同時,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進口促進平台,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部分供應偏緊商品的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3、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第幾大貿易國

2013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1萬億美元,進口額1.95萬億美元。

貿易國既是出口國也是進口國。如是出口報關時貿易國是出口國;如是進口報關時是進口國。貿易國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貨物與出口貨物,按貿易雙方簽訂的協議(合同)執行情況進行分組統計,如甲國自乙國購進貨物,或甲國向乙國出售貨物,兩國就互稱為貿易國,對貿易國分組統計,可以反映我國對外貿易關系及對外貿易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

貿易國和運抵國不一致可以收匯,運抵國(地區)填報出口貨物離開貿易國關境直接運抵或者在運輸中轉國(地區)未發生任何商業性交易的情況下最後運抵的國家(地區)。會有不一致的情況出現,按照正確流程辦理報關以及開具發票即可,收匯有無影響建議聯系主管外匯局做進一步確認。

4、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面臨內外多重壓力:

2013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仍將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難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2、外需改善不明顯:

世界經濟已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對我國外貿利好作用有限,預計外需的改善並不明顯。

隨著國家穩增長和促外貿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釋放以及後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台,預計2013年我國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難有大幅改善,仍將遠低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進口增速將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狀況難有明顯改善,外貿將基本延續2012年的低速增長態勢。其間因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我國春節等因素影響,外貿增長會出現暫時性波動。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確定因素若轉為明朗,我國外貿增速有望繼續提高。

3、出口上升空間有限:

國際經驗表明,中國出口的高增長可能已觸及「天花板」(一國出口金額佔全球GDP的比重不超過3%,一國出口金額全球佔比不超過10%)。這意味著我國出口高速增長傳統模式的黃金期已過,中長期內出口增速上升空間有限,將在低水平企穩。

展望2013年,美、歐等發達國家私人與公共部門去杠桿的過程中,必然伴隨對其逆差的糾正。對應地,中國和其他新興工業國貿易順差將隨之減少。我國出口競爭力正處在穩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進口為主的一般貿易逆差將持續擴大,總體順差將呈收窄趨勢,貿易順差佔GDP的比例將進一步下行。

2013年,國際環境倒逼我國要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要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結構轉變,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營銷網路和研發設計,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2013全國外貿擴展資料:

對外貿易的注意事項:

1、外貿洽談前期,製作形式發票用於報價、交易參考或客戶申請進口許可等。

2、交易確認以後,製作外貿合同。

3、准備交貨的時候,製作商業發票、裝箱單、核銷單、報關單,申請商檢通關單等報關出口。

4、報關後海關退返核銷單、報關單的收匯聯與核銷聯等。

5、交貨付運後,得到提單(有時是直接做電放提單)。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證等方式付款, 需要製作、申辦、整理客戶所需的全套單據,如發票、裝箱單、商檢證、產地證、受益人證明等等以收取貨款。

7、憑收匯銀行水單、核銷單、報關單核銷聯等辦理核銷與退稅。

5、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是多少

2013年我國實現進出口總值25.83萬億人民幣(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
雖然沒有完成2013年初定下8%的外貿增長目標,但這一數據仍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僅為6.2%,也低於當年年初確定的10%目標

盡管連續兩年沒有達到預期增速,但是2013年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了4萬億美元的關口。其中,出口增長7.9%;進口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2597.5億美元)。

目前美國全年外貿數據尚未公布,不過,按照2013年前11個月的數字推算,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進出口第一大國。根據公開數據,2013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經超過美國公布數據1920億美元,同比增長速度也高出美國7個百分點。從美國方面剛剛發布的11月份的數據來看,其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速度還不到1%。

進出口總值超4萬億美元標志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再上一個新的台階,不過,鄭躍聲提醒,在不斷擴大外貿發展的同時,要更多地把精力轉移到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

6、中國對外貿易現狀與發展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國內、國外均高度關注這一疫情,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均面臨變局。

結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研究中的兩大研究結論,其一,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時間更短,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樂觀估計全年GDP增速約5.4%;其二,疫情應對措施的三大政策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不禁引人思考,在這樣的經濟形勢背景下,如何「開放」以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外貿易行業該如何化挑戰為機遇?



本文立足於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呈現出的各種特徵,結合全球對疫情的態度,展開我國貿易進出口如何化挑戰為機遇的分析。

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政治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仍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無論從貿易量上來看,還是從貿易效率上看,中國貿易格局在保持全球地位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格局,如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名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從貿易效率上看,近年來,海關大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時間分別為41.4小時和4小時。



——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國際地位提升

2019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從中美貿易問題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問題,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面臨多重挑戰。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貿易結構優化,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也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共同穩步推進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

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台階。從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來看,2013-2019年進出口總額波動變化,2019年中國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達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進口14.31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從國際地位來看,中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世貿組織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較全球高2.8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份額較2018年提高0.3個百分點至13.1%。





——外貿總額逐季攀升

2019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

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擴大25.4%,貿易順差大幅回升。我國經濟擁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這種韌性在外貿領域同樣具備。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業門類和製造業基礎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中國出口面形勢較好。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貿易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出口額增速遠高於進口額增速。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第一大貿易夥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第四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海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企業減負增效。拓展擔保方式,引入保險公司參與海關稅收擔保,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進口有關科研和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稅收。中國海關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支持民營企業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各項便利措施,服務企業「走出去」。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9萬億元,增長13%;進口4.58萬億元,增長8.4%。



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2.7%;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9.9%,低於民營企業進出口額比重;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佔16.9%。



此外,2019年中國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佔比重接近六成;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4%。

全球對中國此次疫情的反應和措施

世衛組織態度:理性客觀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高度肯定中國的防控工作,認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將於3個月後重新評估,若屆時疫情得到控制,將撤銷認定。WHO宣布PHEIC後,仍可能對中國主要疫情發生地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非國家概念,而是對部分省市)。

世衛組織明確肯定中國的努力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認為該決定不是因為世衛組織對中國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他國,尤其是衛生系統較弱且准備不足的國家。世衛組織同時宣布七條臨時建議,具體如下。



多數國家:積極採取人道主義援助

從正面支持看,多數國家和地區援助中國抵抗肺炎疫情,如俄羅斯、韓國、日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其中包括捐贈物資、組織醫療團隊和提供技術支持援助中國。



部分國家/地區:採取一系列的反面封鎖措施

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採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制簽證和限制旅行五個方面等。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包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紐西蘭等等。其中,6個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了簽證收緊措施,4個國家採取入境限制措施,5個國家對護照簽發地為「湖北」及有「湖北」旅行經歷的人員進行重點入境管控,47個國家則對入境的中國公民採取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申報等措施。



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根據本文一開始的分析,中國經濟整體勢必受影響,但沖擊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樂觀估計下,此次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沖擊也主要局限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2020全年在5.4%。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受損這一背景下,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勢必也會受影響。

結合全球對此次疫情的態度來看,各國海關暫未發布任何對中國貿易進出口採取強制、激烈的措施,目前措施主要集中在人口出入境控制。如2020年1月30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表示,雖然中國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口和出口活動不會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兩國的貿易活動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暫停。

此外,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但同時也表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此次並非將中國列為疫區國,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被認定為PHEIC會對中國外貿有一定影響,但程度和方式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嚴重。從短期來看,即便世衛組織不宣布,每個國家也會根據疫情發展決定是否與中國進行外貿,世衛組織宣布之後相當於是一個加強的提醒。



基於以上的結論背景,要保持中國外貿在全球的格局,力爭將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降到最小,化挑戰為機遇,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和考慮: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7、中國2013年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多少

去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為46%,前些年甚至高達60%,但並不等於經濟風險度;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高外貿依存度和高外貿增速將成為常態。 沈丹陽在今日舉辦的「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上作主旨演講時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測算,去年外貿依存度大概為46%(去年GDP為56.88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5.8萬億元)。而前些年中國外貿依存度達到60%,因此引發了一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