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中國海關與對外貿易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海關與對外貿易

發布時間: 2023-03-15 10:31:16

1、海關在國際貿易中有什麼重要的地位?

從古至今,為了維持國家的良好運轉,國家都必定以稅收作為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重要手段。關稅是每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進出口環節直接徵收,進而影響商品價格,從而對國際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2、對外貿易中,海關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中國海關是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在組織機構上可分為3個層次:海關總署(廣東版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權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設立在全國的313個隸屬海關。此外,我們還擁有坐落於上海和秦皇島的2所海關學校,並在布魯塞爾、莫斯科、華盛頓等地設有派駐機構。中國海關現有關員48000餘人,監管口岸247個。

中國海關實行垂直管理體制,海關總署是中國海關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下屬的正部級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總署機關內設15個部門,6個在京直屬事業單位、4個社會團體、1個派駐機構和3個駐外機構。現任海關總署署長牟新生。

中國海關奉行「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和「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隊伍建設要求。

中國海關的基本職能是: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制海關統計;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3、報關時一線二線如何區分?

口岸海關為一線海關,主管海關為二線海關。

一線二線區分如下:

1、一線海余余關:受理貨物的進出口業務,包括所有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進出口業務。

例如:深圳的鹽田海關、蛇口海關、皇崗海關、文錦渡海關。

2、二線海關:受理合同備案、加簽、月報、轉廠、余料結轉、廢料征稅、合同核銷等業務。

例如:深圳的龍崗海關、南頭海關、現場業務處。

3、看報關時是否採用轉關,如果是需要轉關的都為二線海關。

進出口業務就報一線海關,經濟特區與內地之間業務就報二線海關。

(3)中國海關與對外貿易擴展資料

海關的業務和管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實行垂直管理體制,在組織機構上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海關總署;第二層次是廣東分署,天津、上海2個特派員辦事處,41個直屬海關和2所海關學校(上海海關學院和秦皇島海關學校)。

2、中國海關總署按月向社會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基本統清型計數據,定期向聯合國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報送中國對外貿易的月度和年度統計數據,數據發布的及時性居世界領先地位。

3、根據《海關法》規定,編制海關統計是中國海關總署的一項重要業務。海關統計是國家進出口貨物貿易統計,負責對進出中國關境的貨物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科學、准確地反答毀猜映對外貿易的運行態勢,實施有效的統計監督。

4、海關已放行後多久收到

1、在海關清關的快遞,一般為兩到三天之內即可收到。具體時間以快遞的效率為准。清關只有在履行各項義務,辦理海關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等手續後,貨物才能放行,貨主或申報人才能提貨。載清斗運進出口貨物的各種運輸工具進出境或轉運,也均需向海關申報,辦理海關手續,得到海關的許可。貨物在結關期間,不論是進口、出口或轉運,都是處在海關監管之下,不準自由流通。
2、法律規定,海關是查緝走私的主管部門。中國海關總署為維護國民經濟安全和對外貿易秩序,對走私犯罪行為給予堅決打擊。中國實行「聯合緝私、統一處理、綜合治理」的緝私體制,海關在公安、工商等其他執法部門的配合下,負責組織、協調和管理緝私工作,對查獲的走私案件統一處理。1999年組建的海關緝私警察,是國家打擊走私違法犯罪活動的主力軍,按照海關對緝私工作的統一部署和指揮,負責對走私犯罪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工作,綜合運用刑事執法與行政執法兩種手段嚴厲打擊走私。2003年,全國海關共查獲走私案件12939起;立案偵辦走私罪嫌疑案件12816起,案值100.8億元;上繳罰沒收入21.3億元;對3090名走私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同時,全國海關堅決查緝毒品、文物、武器彈葯、瀕危動植物和反動大讓、淫穢、盜版、散發性宗教宣傳品等走私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騙匯、騙退稅、制售假冒偽劣等經濟犯罪的斗爭,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3、根據《海關法》規定,編制海關統計是中國海關總署的一項重要業務。海關統計是國家進出口貨物貿易統計,負責對進出中國關境的貨物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科學、准確地反映對外貿易的運行態勢,實施有效的統計監督。中國海關總署按月向社會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基本統計數據,定期向聯合國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報送中國對外貿易的月度和年度統計數據,數據發布的及時性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海關總署定期編輯出版《中國海關統計》月刊和年鑒,積極為社會各界提供統計信息資料和咨詢服務。
4、海關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根據法律規定,中國海關總署除擔負徵收關稅任務外,還負責對進口貨物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2003年,全國海關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凈入庫達3711.6億元,比上年增收1120.95億元、增長43.27%。1998年至2003年,全國海關徵收各種稅費凈入庫達13713.48億元,為增強中央財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以下簡稱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簡稱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滾正局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5、2020年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什麼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全球經濟深受影響,各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得益於對疫情大規友禪模蔓延的控制、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措施與生產消費的快速恢復,中國經濟逆勢增長,成為全球屈指可數保持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因國外疫情蔓延企業停工帶來的供給缺口以及防疫物資需求的大幅增長而出現「V」形反轉,不僅好於預期,而且刷新了歷史紀錄。

2020年對外貿易概況
2020年全年,以美元記,中國對外貿易總額達46462.57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1.5%,其中出口25906.46億美元,增長3.6%;進口20556.12億美元,較2019年下降1.07%;全年貿易順差高達5350.34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26.9%。
1.2020年貿易規模刷新歷史紀錄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國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規穩外貿政策措施,促進了中國貿易的穩定與恢復。從貿易規模看,2020年的對外貿易刷新了2018年創渣告造的對外貿易歷史紀錄,創造了中國出口規模的新高。此前的2018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46224.43億美元。

▲圖1 2000年-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情況(單位:百萬美元)
2.對外貿易實現「V」形反轉
2020年1月份,受疫情以及春節假期影響,當月對外貿易同比下跌7.3%;2月份,對外貿易同比下跌16.7%,環比下跌39.5%;3月份跌幅收窄,同比下跌4.3%;4月與5月份,跌幅進一步擴大;到6月份,對外貿易結束了連續五個月的下跌,首次出現正增長,當月同比增幅為1.1%。此後,中國的對外貿易逐月向好,走出一條「V」形反轉路徑。

▲圖2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國對外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如告明)
3.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
根據WTO和各國已公布的數據,僅2020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就分別達到12.8%、14.2%、11.5%,創歷史最好紀錄。此前的2019年,中國的進出口、出口與進口占國際貿易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1.9%、13.1%和10.7%。從2020年全年的數據看,中國在全球貿易領域的份額較2019年平均提升了1個百分點,中國不僅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圖3 2019年全球十大貨物貿易出口國排名(單位:百萬美元)

2020年對外貿易結構分析
從貿易結構看,雖然初級產品在中國的出口佔比越來越小,工業製品的出口份額越來越大,但中國的出口依然是以基礎製造產品為主,裝備製造設備、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度依然較高,結構失衡的情況還比較突出。此外,2020年,中國糧食及豬肉等副食品的進口增長幅度也極大。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車、醫葯品等物資增幅明顯。
1.工業製品出口份額增大
2020年,在對外貿易產品構成中,工業製品的份額進一步擴大,全年工業製品出口規模達2475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6%,工業製品占出口總額的95.5%,佔比較2019年提升1.1個百分點。而初級產品出口僅有1154.7億美元,同比下跌13.8%,初級產品在出口中的佔比僅4.5%。

▲圖4 2020年中國初級產品與工業製品進出口佔比
2.機械運輸設備出口規模繼續擴大
2020年,中國機械及運輸設備出口總額達12583.1億美元,同比增長5.3%,機械及運輸設備在出口中的佔比達48.6%,較2019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機械及運輸設備進口規模達8285.88億美元,占進口總規模的40.3%。在機械及運輸設備對外貿易中,機電設備的貿易規模最大,2020年,中國機電產品及配件出口額達3958.2億美元,為第一大出口品類商品,電話通訊音響製品為第二大出口品類商品,出口額達3103.6億美元;辦公用機械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為第三大出口品類商品,出口額達2174.26億美元。在進口商品品類中,機電產品與配件的進口規模也高達4769億美元,超過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規模,緊隨其後的依次是石油、石油產品及原料,金屬礦砂及廢料,進口規模分別達2042.85億美元和1887.6億美元。

▲表1 2020年中國十大出口商品品類
3.新能源汽車、醫葯物資出口增加,糧食疫苗晶元進口增幅較大
2020年,口罩等防護物資的出口帶動了紡紗織物的出口,2020年全年,紡紗織物出口額達1541.86億美元,同比增長28.9%,其中口罩等紡織製品出口達943.89億美元,增長104.8%;醫葯材及葯品出口額也達到了230.3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26.6%。這其中,中葯材全年出口13.1萬噸,同比增長8.1%;中式成葯出口1.25萬噸,同比下跌0.9%;抗菌素出口8.37萬噸,同比下跌4.2%;醫用敷料出口21.7萬噸,同比下跌0.9。由於醫葯品出口價格上漲,因此部分葯品葯材雖然出口數量有下跌,但總貿易規模上漲較大。
此外,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0年3月份至2020年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口罩2242億只,出口防護服23.1億件,出口護目鏡2.89億副,出口外科手套29.2億雙;在醫療器械方面,出口呼吸機27.1萬台,病員監護儀66.3萬台,紅外測溫儀1.19億件。此外,出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10.8億人份。
從進口商品增長幅度看,在糧食、食品方面,2020年進口增幅最大的是高粱,同比增長501.2%;豬肉進口120.4億美元,增長157.6%;玉米進口增長134.5%;小麥進口增長134%;醫葯品方面,人用疫苗進口增長61.5%;材料方面,鋁材進口增長116.3%、鋼材進口增長64.4%;機電、晶元方面,從數量看,機床進口增長18.8%,中央處理器進口增長32%,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增長29.8%,電容器增長40.9%,集成電路增長22.1%,高新技術等產品進口依存度較高。此外,由於國內在2021年全面實行廢紙進口禁令,眾多商家在禁令實施前加大了廢紙的進口力度,使得紙漿、廢紙等進口增長了40%。

▲圖5 2020年高粱進口情況,同比增501.2%(單位:千美元)

▲圖6 2020年豬肉進口情況,同比增157.6%(單位:千美元)

▲圖7 2020年玉米進口情況,同比增134.5%(單位:千美元)

▲圖8 2020年小麥進口情況,同比增134 %(單位:千美元)

▲圖9 2020年人用疫苗進口情況,同比增61.5 %(單位:千美元)

▲圖10 2020年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進口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11 2020年晶元製造設備進口情況,同比增31.2%(單位:千美元)


▲表2 2020年出口額增幅超過20%的產品

貿易主體與貿易方式分析
根據中國海外的統計數據,私營企業繼2019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貿主體之後,繼續保持第一大貿易主體的地位,而國有企業的貿易份額不斷降低。受疫情影響,對外承包工程的設備出口以及外商在中國投資進口的設備都大幅降低。一般貿易依然是主要的貿易方式。
1.私營企業創造的貿易額進一步擴大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0年,私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20991.7億美元,其中,私營企業出口額1400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進口6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9.4%,私營企業進出口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5.2%,較2019年提升了4.1個百分點,展現出極強的貿易活力。而國有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佔比進一步縮小,2020年全年,國有企業進出口總額約為6657.1億美元,同比下降13.8%,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3%,份額較2019年下跌2.6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約為17975.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佔中國對外貿易份額的38.7%。

▲圖12 2020年不同主體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佔比
2.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免稅商品增長明顯
2020年,從不同貿易方式的規模看,一般貿易依然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全年一般貿易規模達27796.6億美元,同比增長2.9%,占對外貿易總規模的59.8%;進料加工貿易規模達9614.1億美元,同比下跌2.4%,占對外貿易總規模的20.7%;保稅自貿及海關特殊監管區進出境貨物總額約5636.6億美元,同比增長8.4%;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105.5億美元,同比下跌25.5%;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規模為27.89億美元,同比下跌47.4%。從增長幅度看,免稅品規模為39.7億美元,增長幅度達21.7,增長幅度最高。

▲表3 2020年不同貿易方式貿易情況(單位:億美元)
3.跨境電商繼續保持高增長
2020年,線下商品交易受疫情影響較大,跨境電商迎來新發展機遇,而中國各地政府也將跨境電商作為模式和業態創新的重要內容,力圖將其打造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而作為外貿主體,企業對跨境電商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跨境電商正在成為外貿企業開辟新市場的重要渠道。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僅跨境電商B2B簡化申報商品規模就達6.58億美元;而國際商報援引海關發言人的數據,2020年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1.1%。

對外貿易區域分析
1.國內各區域貿易表現分化明顯,廣東繼續保持外貿大省地位
2020年,從對外貿易收發貨人所在地進出口規模看,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山東、福建、四川、天津與河南位居前十。其中,作為收發貨人所在地,廣東省的對外貿易總額雖然較2019年下降了1.3%,但貿易總額依然占對外貿易的22%,達到了10236.34億美元,對外出口達6283.7億美元,同比下跌0.2%,進口3953.6億美元,同比下跌2.9%。從收發貨人所在地進出口增長幅度看,增長幅度最大的是貴州省,同比增幅達20.4%,但貴州省總額不高,僅有79.09億美元,在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中,位居第27位;增幅位居其次的是四川省,2020年進出口總額達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達18.7%。跌幅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省,跌幅分別達55.8%、49%和39.4%。

▲表4 2020年進出口商品境內目的地/貨源地總值前十省市
2.國外貿易區域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區域不平衡加劇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20年,從區域看,亞洲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地區,全年貿易額達23865.6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51.4%,同比增長0.8%,其中對亞洲國家與地區出口12310.6億美元,同比增長0.9%;從亞洲國家與地區進口11555.05億美元,同比增長0.8%。2020年,中國對歐洲貿易總額達907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5%,其中對歐洲出口達5359億美元,同比增長7.2%,從歐洲進口3716.56億美元,同比下跌1.4%。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增長較快,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5867.2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出口4518.12億美元,同比增長7.9%,中國從美國進口1349.1億美元,同比增長9.8%。日本與韓國是中國第二和第三大貿易夥伴國,2020年,中日、中韓雙邊貿易額分別達3175.37億美元和2852.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0.8%和0.3%。而非洲和拉美地區的貿易依然沒有明顯增長。

▲圖13 2020年中國十五個主要貿易夥伴排名情況(單位:億美元)
3.「一帶一路」貿易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公布的信息,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9.3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1%。

主要貿易國別分析
1.美國
2020年,雖然中美雙邊關系持續緊張,但基於2019年末達成的貿易協議以及雙方的經濟結構,加上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中美雙邊貿易依然保持了較快上漲。雖然中國擴大了從美國的進口,但中國順差還是達到了3169.05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59.23%。
如上文所述,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美國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國。

▲圖14 2014年以來中國對美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兩國的貿易情況看,雖然受加征高額關稅的影響,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規模一度走低,但相對於中國出口,總體還是比較平衡。從具體月份看,2020年1月,受貿易戰及中國疫情爆發影響,中美雙邊貿易就大幅下跌,當月中美雙邊貿易僅414.88億美元,同比下跌了9.6%,其中中國出口下跌11.4%,進口下跌2.7%;到2月份,雙邊貿易進一步跌至190.8億美元,同比下跌21%,環比下跌54%;出口同比下跌27.6%,環比下跌67.8%,達到近三年來中美貿易的最低值。不過,醫療物質的進口拉動,使2月的進口同比增長了2%。3月份,中美雙邊貿易進出口環比跌幅收窄,但同比跌幅依然巨大,當月,雙邊進出口貿易同比下跌20.1%,中國出口下跌25.2%,進口下跌3.7%。此後,中美雙邊貿易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跌幅不斷收窄。到2020年10月份,中美貿易實現正增長。當月,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562.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出口達438.3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中國進口124.5億美元,同比增長3.3%。到12月份,雙邊貿易累計增幅達到8.3%,中國進口增長接近10%。

▲圖15 2018年以來中國對美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20年,中國對美機電產品出口2066.1億美元,傢具、玩具等雜項製品是中國對美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2020年出口額達569.93億美元;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出口達506億美元;塑料橡膠製品出口達244.3億美元。總體看,中國對美出口以基礎性的製成品為主。

▲圖16 2020年中國對美出口十大商品品類(單位:千美元)
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農產品等。202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機電、音像製品約為377.5億美元,化工產品進口約為171.5億美元,油籽、飼料等植物產品進口達146.9億美元,其中、玉米、高粱等穀物和大豆等有較大增長。

▲圖17 202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水果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18 202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玉米等穀物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19 202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油籽及飼料等農產品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20 2020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礦產品情況(單位:千美元)
2.歐盟
2020年,由於英國脫歐,中國與歐盟的貿易統計剔除了與英國的貿易數據,因此從數據上看,歐盟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跌至第二位,居東盟之後。全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為6495.28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4.9%(剔除英國數據),與歐盟的貿易佔中國對外貿易的13.9%;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3909.78億美元,同比增長6.7%;中國從歐盟進口2585.5億美元,同比增長2.3%。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對歐盟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繼續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新技術產品延伸,其中,機械和交通設備佔比超50%。同時,中國也成為歐盟通用機械、辦公設備及電腦、通訊設備、電子設備、船舶、奢侈品等主要出口市場。
中國對歐盟出口的主要產品有電機電氣設備、機械器具、傢具、玩具、服裝及衣著附件、光學設備及零件、塑料及其製品等。
中國自歐盟進口的主要產品有機械器具、汽車及汽車零配件、電機電氣設備、光學設備及零件、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醫葯品、塑料及其製品等。

▲圖21 2014年以來中國與歐盟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表5 2020年中國對歐盟出口十大商品品類(單位:千美元)
3.澳大利亞
2020年,受中美關系、指責中國「隱瞞疫情」以及對華為等公司打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與澳大利亞關系不斷緊張,並傳導到經貿合作領域,貿易磨擦不斷。
從雙邊貿易情況看,2020年,中國與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約1683.2億美元,較2019年下跌0.7%;其中,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534.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1148.4億美元,同比下跌5.3%。在中國單一貿易夥伴中,澳大利亞位居第八位。

▲圖22 2018年以來中國與澳大利亞雙邊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從出口商品類別看,2020年,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機電設備、傢具建材等雜項製品、紡織原料及製品和賤金屬製品,這些產品佔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67%。
從進口商品類別看,2020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商品主要是鐵礦砂、煤、活動物及產品、金屬製品、羊毛、凍牛肉等,這些產品進口規模達1054.23億美元,佔中國從澳進口總額的91.8%。

▲表6 2020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十大產品品類(單位:千美元)
總體看,從2020年8月份開始,中澳貿易出現轉折,尤其是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規模不斷收窄,影響到中澳雙邊貿易的增長。
從具體產品看,以澳對華最大出口產品礦產品為例,2020年7月份,澳大利亞對華礦產品出口達到年度峰值,91.68億美元。此後,受中澳關系緊張影響,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產品不斷走低,全年約968億美元。

▲圖23 2018年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礦產品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24 2018年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活動物及肉製品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25 2018年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賤金屬製品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圖26 2018年以來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煙草酒類製品貿易情況(單位:千美元)
總體看,2020年,得益於對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出現逆勢增長,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較大助力。根據目前全球疫情的防控形勢,2021年,中國的對外貿易或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一方面,國外疫情導致的供給缺口短期難以找到比中國產品更優的替代;另一方面,RCEP與中歐BIT的簽訂,將進一步為中國的對外貿易掃清障礙。加上中國持續推進的穩外貿政策措施,2021年的對外貿易將繼續有亮眼的表現。

6、海關是做什麼的呢?

海關是一國在沿海、邊境或內陸口岸設立的執行進出口監管的行政機構。它依據國家法令對進出國境的郵遞物品、貨物、旅客行李、貨幣、金銀、證券和運輸工具進行監管檢查、徵收關稅,並執行查禁走私等任務。



海關介紹:

海關是指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家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設置在對外開放口岸的進出口監督管理機關。海關機構的設置一般分為海關總署、直屬海關和隸屬海關三級。

國務院設立海關總署,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海關實行垂直領導的體制,即隸屬海關由直屬海關領導,向直屬海關負責;直屬海關由海關總署領導,向海關總署負責。

海關按照《海關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國家賦予的職權范圍內自主地、全權地行使海關監督管理權,不受地方政府(包括同級黨的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干預。海關一般設在海港、空港或陸路邊境線上。

《海關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國海關的主要職能:

對進出國境的貨物、貨幣、金銀、證券、行李物品、郵遞物品、運輸工具,進行實際的監督管理、稽徵關稅和代征法定的其他稅費,臨時保管通關貨物和統計進出口商品等。

查禁走私一切進出國境的貨物和物品、運輸工具,除國家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要在進出國境時向海關申報,接受海關檢查(查驗),它有權對不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的進出口物品不予放行、進行罰款,直至沒收或銷毀。

海關在執行任務期間,可以使用的權力:

檢查權,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在海關監管區檢查進出境運輸工具;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檢查有走私嫌疑的運輸工具和有藏匿走私貨物、物品的場所,檢查走私嫌疑人的身體,檢查與進出口活動有關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貨物。

查閱、復制權,查閱、復制進出境人員的證件,查閱、復制與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錄音錄像製品和其他的有關資料。

查問權,查問違反《海關法》或相關法律法規的嫌疑人。

查驗權查驗進出境貨物、個人攜帶進出境的行李物品、郵寄進出境的物品。

查詢權,查詢被,稽查人在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賬戶。

稽查權,稽查企業進出境活動及進出口貨物有關的賬務、記賬憑證、單證資料等。

扣留權,扣留違反《海關法》的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和物品及與之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單據、記錄、文件、業務函電、錄音錄像製品和其它資料。扣留走私罪嫌疑人,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小時。

連續追緝權,對違抗海關監管逃逸的進出境運輸工具或個人連續追至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以外,將其帶回處理。

行政處罰權,對尚未構成走私罪的違法當事人處以行政處罰。包括對走私貨物、物品及違法所得處以沒收,對有走私行為和違反海關監管規定行為的當事人處以罰款,對有違法的報關企業和報關員處以暫停或取消報關資格。

佩戴和使用武器權,海關為履行職責,可以依法佩戴武器,海關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時可使用武器。

強制執行權,是在有關當事人不依法履行義務的前提下,為實現海關的有效行政管理,按照法定程序,採取法定的強制手段,迫使當事人履行法定義務。海關的強制執行權包括強制扣稅、強制履行海關處罰決定等。

以上內容參考:360百科

7、中國對外貿易現狀與發展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國內、國外均高度關注這一疫情,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均面臨變局。

結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研究中的兩大研究結論,其一,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時間更短,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樂觀估計全年GDP增速約5.4%;其二,疫情應對措施的三大政策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不禁引人思考,在這樣的經濟形勢背景下,如何「開放」以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外貿易行業該如何化挑戰為機遇?



本文立足於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呈現出的各種特徵,結合全球對疫情的態度,展開我國貿易進出口如何化挑戰為機遇的分析。

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政治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仍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無論從貿易量上來看,還是從貿易效率上看,中國貿易格局在保持全球地位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格局,如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名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從貿易效率上看,近年來,海關大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時間分別為41.4小時和4小時。



——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國際地位提升

2019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從中美貿易問題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問題,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面臨多重挑戰。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貿易結構優化,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也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共同穩步推進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

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台階。從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來看,2013-2019年進出口總額波動變化,2019年中國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達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進口14.31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從國際地位來看,中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世貿組織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較全球高2.8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份額較2018年提高0.3個百分點至13.1%。





——外貿總額逐季攀升

2019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

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擴大25.4%,貿易順差大幅回升。我國經濟擁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這種韌性在外貿領域同樣具備。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業門類和製造業基礎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中國出口面形勢較好。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貿易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出口額增速遠高於進口額增速。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第一大貿易夥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第四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海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企業減負增效。拓展擔保方式,引入保險公司參與海關稅收擔保,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進口有關科研和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稅收。中國海關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支持民營企業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各項便利措施,服務企業「走出去」。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9萬億元,增長13%;進口4.58萬億元,增長8.4%。



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2.7%;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9.9%,低於民營企業進出口額比重;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佔16.9%。



此外,2019年中國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佔比重接近六成;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4%。

全球對中國此次疫情的反應和措施

世衛組織態度:理性客觀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高度肯定中國的防控工作,認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將於3個月後重新評估,若屆時疫情得到控制,將撤銷認定。WHO宣布PHEIC後,仍可能對中國主要疫情發生地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非國家概念,而是對部分省市)。

世衛組織明確肯定中國的努力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認為該決定不是因為世衛組織對中國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他國,尤其是衛生系統較弱且准備不足的國家。世衛組織同時宣布七條臨時建議,具體如下。



多數國家:積極採取人道主義援助

從正面支持看,多數國家和地區援助中國抵抗肺炎疫情,如俄羅斯、韓國、日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其中包括捐贈物資、組織醫療團隊和提供技術支持援助中國。



部分國家/地區:採取一系列的反面封鎖措施

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採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制簽證和限制旅行五個方面等。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包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紐西蘭等等。其中,6個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了簽證收緊措施,4個國家採取入境限制措施,5個國家對護照簽發地為「湖北」及有「湖北」旅行經歷的人員進行重點入境管控,47個國家則對入境的中國公民採取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申報等措施。



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根據本文一開始的分析,中國經濟整體勢必受影響,但沖擊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樂觀估計下,此次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沖擊也主要局限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2020全年在5.4%。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受損這一背景下,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勢必也會受影響。

結合全球對此次疫情的態度來看,各國海關暫未發布任何對中國貿易進出口採取強制、激烈的措施,目前措施主要集中在人口出入境控制。如2020年1月30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表示,雖然中國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口和出口活動不會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兩國的貿易活動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暫停。

此外,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但同時也表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此次並非將中國列為疫區國,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被認定為PHEIC會對中國外貿有一定影響,但程度和方式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嚴重。從短期來看,即便世衛組織不宣布,每個國家也會根據疫情發展決定是否與中國進行外貿,世衛組織宣布之後相當於是一個加強的提醒。



基於以上的結論背景,要保持中國外貿在全球的格局,力爭將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降到最小,化挑戰為機遇,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和考慮: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8、我想知道海關在進出口方面的資料?

史上最全海關進出口通關資料--《中國海關的通關制度和海關業務制度改革》--可能字數太多,貼不上,告訴我郵箱號,我郵件發你。

中國海關的通關制度和海關業務制度改革

中國海關的工作職責和任務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一、中國海關通關制度的基本程序
(一)中國海關通關制度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是中國海關執法的基本依據,《海關法》規定: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必須通過設立海關的地點進境或者出境。進口貨物自進境起至到辦結海關手續止,出口貨物自向海關申報起到出境止,過境、轉運和通運貨物自進境起到出境止,應當接受海關監管。中國海關根據《海關法》和國家有關進出口的政策、法律、規定,監督管理貨物和運輸工具的合法進出,檢查並處理非法進出、逃避關稅等走私違法活動。海關監管貨物,未經海關許可,不得開拆、提取、交付、發運、調換、改裝、抵押、質押、留置、轉讓、移作它用或者進行其它處置。
中國海關對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幾點:
1. 依法如實申報的原則。即任何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在進出境時,均向海關進行真實、准確、完整申報,海關接受申報後,方可進行進出境活動。
2.接受海關監管的原則。在海關未放行之前,一切活動均在海關監管之下,有關貨物的各項活動應經過海關的准許,必要時應接受海關查驗。
3.海關放行後提取的原則。只有在海關按國家各項規定對申報情況和貨物情況進行審核、查驗,並徵收相應稅費後辦理放行手續,貨物所有人、運輸工具負責人方可對其採取下一步處置措施——進境或出境。
(二)中國海關通關制度的基本程序
中國海關通關制度的基本程序是:申報、查驗、征稅、放行。
1.一般規定
申報:
進口貨物向應當由收貨人在貨物的進境地海關辦理海關手續,出境貨物應當由發貨人在貨物的出境地海關辦理 海關手續。經收發貨人申請,海關同意,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可以在設有海關的指運地、出口貨物的發貨人可以在設有海關的啟運地辦理海關手續。上述貨物的轉關運輸,應當符合海關監管要求。
進出口貨物,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自行辦理報關納稅手續,也可以由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委託海關准予注冊登記的報關企業辦理報關納稅手續。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
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應當向海關如實申報。辦理進出口貨物的海關申報手續,應當採用紙質報關單和電子數據報關單的形式,兩者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經海關批准,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報關企業可以EDI方式辦理申報、納稅及其他海關手續。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應當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十四日內,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除海關特準的外,應當在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區後、裝貨的二十四小時以前,向海關申報。進口貨物的收貨人超過前款規定期限向海關申報的,由海關徵收滯報金。進口貨物的收貨人經海關同意,可以在申報前查看貨物或者提取貨樣。需要依法檢疫的貨物,應當在檢疫合格後提取貨樣。
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應在向海關遞交報關單的同時,交驗進出口許可證件和有關單證。
查驗:
進出口貨物應當接受海關查驗。所有進出口貨物、運輸工具、旅客行李物品、郵遞物品,除經海關總署特准免驗外,都應由進境地海關或轉關運輸的啟運地、指運地海關進行查驗。海關查驗一般有單證查核、外形查驗、開箱抽樣查驗以及通過技術設備進行查驗等不同方式,根據情況和需要,採取一種或幾種。
征稅:
進出口的貨物、進出境物品,由海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條例》、《中國海關關稅稅則》依法徵收關稅。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是關稅的納稅義務人。進出口環節海關代征稅(增值稅)的徵收管理,適用關稅徵收管理的規定。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的成交價格為基礎審查確定。成交價格不能確定時,完稅價格由海關依法估定。
進出口貨物的商品歸類按照海關有關商品歸類的規定確定。中國海關採用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
在確定貨物的商品歸類、估價和提供有效報關單證或者辦結其他海關手續前,收發貨人要求放行貨物的,海關應當在其提供與其依法應當履行的法律義務相適的擔保後放行。
放行:
除海關特準的外,進出口貨物在收發貨人繳清稅款或者提供擔保後,由海關簽印放行。
2.特殊情況
暫時進出口貨物:
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口或者暫時出口的貨物,應當在六個月內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在特殊情況下,經海關同意,可以延期。
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口或者暫時出口的貨物,在貨物收發貨人向海關繳納相當於稅款的保證金或者提供擔保後,准予暫時免納關稅。
過境、通運、轉運貨物:
過境、轉運和通運貨物,運輸工具負責人應當向進境地海關如實申報,並應當在規定期限內運輸出境。
加工貿易保稅貨物:
企業從事加工貿易,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和加工貿易合同向海關備案,加工貿易製成品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復出口。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或者製成品因故轉為內銷的,海關憑准予內銷的批准文件,對保稅的進口料件依法征稅;屬於國家對進口有限制性規定的,還應當向海關提交進口許可證件。
進出境貨物的知識產權海關保護:
海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與進出境貨物有關的知識產權實施保護。
(三)中國海關通關作業流程
1、企業申報:進出口企業可以採用委託報關單位制發電子數據報關單或自行制發的方式,以EDI方式或者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平台,向海關辦理進出境貨物的申報。
2、海關審單:海關收到電子數據後,首先由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檢查,其完整性、邏輯性符合報關單填制規范要求的,轉入審單中心人工審核,如不符合,則退回申報人要求重新填報。審核主要是申報的正確性、真實性的審核,主要集中於歸類、價格、原產地、貿易性質及進出口管理條件,並計算相應稅費;審核中如發現存在不符合要求時,海關可以要求申報人重新申報或者作出補充說明。
3、現場交單:經人工審單合格通過後,海關發出電子通知,申報人持列印出的紙質報關單到口岸現場辦理交驗報關單、海關要求的隨附單證以及進出口的許可證件,並交納關稅、進出口環節增值稅或其它費用,方式可以採用銀行交付、網上支付等。如海關確定查驗的,申報人應按海關要求搬移、開拆貨物,查驗結束後,雙方共同在查驗記錄上簽字,如海關認為必要,也可徑行查驗。
4、海關放行,提取貨物:海關收到稅、費交納完畢的證明後,簽發貨物放行單交給申報人,申報人可以到碼頭或倉庫提取貨物,安排運輸。
5、轉關運輸:如申報人希望在內地或者企業所在地的海關就近辦理海關手續,可以在申報時提出轉關申報(填制轉關運輸申報單),經海關審核同意,辦理轉關運輸的手續,口岸海關將有關運輸、貨物等數據通過計算機網路傳至主管地海關,待貨物運至指運地後再辦理審單、交單、征稅等手續。
二、中國海關業務制度的改革
(一)中國海關的工作基本方針
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進步更加日新月異,全球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加速,企業生產、經營和運銷方式發生劇烈變化,貿易便利化呼聲益強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和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憑借快速進步的加工技術、無限供給的勞動力、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日益成熟的投資貿易環境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的加工中心。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海關將面臨多方面的影響和挑戰,要求海關必須改革海關業務制度,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通關速度,推進貿易便利化,中國海關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了業務制度的改革、管理方法的創新,加快轉變職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努力學會按國際通行規則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全面提高海關執法能力和通關效率。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要求,海關總署提出了「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海關工作新方針。
「依法行政」是海關工作的基本准則。其本質是職權法定、程序法定,一切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定范圍內進行,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提高海關管理的公開、透明和法制化水平,以更好地維護國家全局利益和企業合法權益。
「為國把關」和「服務經濟」是國家對海關的兩個基本要求。海關必須高質量地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稅收、打私等各項任務,維護公平有序的進出口環境,保護國家經濟安全。同時,海關工作必須按照「守法便利」的原則,以企業誠信守法的程度換取海關的通關便利程度,切實提高通關效率,努力降低貿易成本,為促進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健康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有效完成「把關」與「服務」,實現嚴密監管和高效運作的有機結合,是做好當前海關工作的關鍵。
「促進發展」是海關工作的根本目的,「發展是硬道理",海關工作必須加快海關改革和建設步伐,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根本利益,推動海關事業向前發展。
中國海關的基本工作方針,是海關工作的指導原則,也是深化通關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中國海關通關制度的改革
1、、實施通關作業改革,不斷提高通關效率
改革開放25年來,我國經濟和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GDP年均增長9.4%,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6%。面對經濟和對外貿易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海關面臨的通關壓力越來越大。從上世紀未開始,許多國家海關都在積極致力於加快海關現代化發展步伐,改革和完善海關管理制度,簡化海關手續,進一步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中國海關亦於1998年確立了建立現代海關制度的跨世紀發展戰略,並自1998年4月起開始著手對通關管理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實現有效監管與高效運作的有機統一,以促進對外貿易的快速健康發展。自2000年起,全面實施通關作業改革,重新設計通關作業流程,改革通關作業方式,調整總署、直屬海關和隸屬海關三級事權和職能分工,努力實現通關管理的信息化、集約化和專業化。在實施通關作業改革的同時,積極開展口岸海關與內陸海關的跨關區快速通關,確保進出口物流在關區間快速流動。為提高口岸整體通關效能,中國海關積極協調口岸各相關部門,實施「大通關」制度改革,發揮協同效應。通過近5年的改革,通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2003年,全國海關共受理報關單2900萬份,2004年全國海關受理的報關單數超過3300萬份,通關速度進一步提高。每份報關單的平均通關時間從5年前的按天計算,縮短到今天近90%的報關單可以在當日結關放行,其中相當部分只需要十幾分鍾甚至幾分鍾即可結關放行。通關作業改革極大地便利了國際物流的大規模跨國境流動,促進了貿易便利化。
2、按照風險管理原則,對進出口企業和貨物實施分類管理
學習和借鑒外國海關風險管理經驗,我國海關於1998年研究提出了守法管理的目標和方法。1999年4月,海關總署與相關部委聯合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企業實施分類管理辦法》,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和遵守海關法律法規情況的評估,核定企業的守法程度,設置A、B、C、D四個管理類別。對不同管理類別企業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分類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實行了 「紅、黑名單」制度,對誠信守法的企業給予通關便利,對誠信不好的企業實施重點治理,對嚴重走私違法企業予以嚴厲打擊。同時,為支持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外貿出口,2001年海關總署與相關部門共同制訂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大型高新企業給予提前報關、聯網報關、快速轉關、上門驗放、加急通關、擔保驗放以及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等便捷通關措施。為企業進出口開辟了「綠色通道」,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3、以快速通關為目標的轉關運輸監管模式改革
自2000年初開始,根據形勢發展要求,中國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轉關運輸監管模式研究並進行了以快速通關為基本目的改革,改革思路和具體措施主要是:一是實施轉關運輸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簡化手續;二是實行提前報關,減少貨物和運輸工具在口岸停留時間,提高通關效率;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實行電子數據核銷,強化海關監管。改革後,在收到運輸工具載貨清單的情況下,企業可提前在所在地海關報關,海關收到提前報關數據並經審核後,辦理查驗、納稅、放行等及其後續手續,報關單數據自動轉換為轉關信息、以電子數據聯網傳輸方式發至進出境地海關,進出境地海關即可按照所在地海關要求辦理進出口貨物轉關手續。這一改革大大縮短了貨物在進境口岸停留時間和辦理手續的過程,通關速度有較大提高,同時也為企業避免了一定要到進境地辦理通關的麻煩,方便了企業。
4、加快建立「中國電子口岸」
為進一步提高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執法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嚴厲打擊走私、騙匯、騙取出口退稅等違法犯罪活動,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在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自1999年起,海關總署會同公安部、人民銀行、工商局、鐵道部、民航總局、外經貿部、稅務總局、外匯局、出入境檢驗局、交通部、信息產業部開始聯合建設「中國電子口岸」。「中國電子口岸」實質上是「電子政府」的雛形。該系統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建立公用信息化平台,將跨部門、跨行業的進出口業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電子底帳數據集中存放到一個公共的數據中心,政府管理部門可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聯網數據核查,辦理手續,實施管理,企業可在網上辦理各種進出口業務,由此將大大增加口岸執法的有效性和通關的整體效率。
目前,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已初步實現了與海關總署、外匯總局、國稅總局、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商務部、公安部、鐵道部、貿促會、香港工貿署、澳門經濟局以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的聯網互通和信息共享;入網企業達18萬家,制發IC卡超過50萬張。
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已在41省市成立了數據分中心,在北京建立了主運行系統和同城備份系統。在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部分地級市建立二級節點82個,計劃2005年底擴展到全國所有360個地級市。
按照吳儀副總理關於大通關制度改革「政府牽頭協調、統一信息平台、手續前推後移、加快實貨驗放」的總體要求,遵循「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數據交換標准、統一品牌」的原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寧波和山東等7個省、市政府已同我署就合作建設地方電子口岸簽署備忘錄。
電子口岸已開發運行聯網項目及正在開發項目共51個,其中行政執法項目25個(已推廣實施19個),輔助項目8個,正在開發項目18個。每日處理電子單證數量達50萬筆,中國電子口岸門戶網站每日點擊率超過430萬次。取得了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例一:鐵路口岸信息平台建設。該項目可以實現海關、鐵路、質檢及進出口企業、貨運代理企業、報關企業的計算機聯網和信息資源共享,方便企業進出,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同時嚴密了進出口管理。該系統於2003年8月試運行,已累計傳送海關電子艙單70餘萬份。據鐵道部反映,信息平台在北方四大口岸站(滿洲里、阿拉山口、二連、綏芬河)試運行以來,實現了艙單與海關監管指令的24小時不間斷傳輸,電子換裝清單縮短車輛停時1小時以上,壓縮寬軌車輛停時0.63天。按四個口岸站寬軌車保有量1500輛計算,每輛車一天車輛使用費11.5瑞郎計費(1瑞郎=6.6元人民幣),每天可節約國外車輛使用費7.17萬元,累計每年可節約2617萬余元,為我國鐵路的跨躍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例二:進口增值稅聯網核查系統。該項目實現海關與國稅進口增值稅專用稅票的數據共享與聯網核查,堵住了不法分子利用假稅票進行抵扣的漏洞。系統於今年8月上線運行,4個月累計向國稅總局傳送專用稅票電子底賬188萬票。不僅嚴密了雙方對專用稅票的管理,而且有效地防範了不法份子大肆偽造專用繳款書辦理虛假抵扣的不法行為。據我署統計,今年前8個月各地海關協助全國稅務機關共甄別偽造的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4972份,涉及抵扣金額7.89億元。自8月雙方實現數據聯網交換後,上述不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9至10月份各地海關甄別的偽造專用繳款書下降到796票,11月份以後尚未發現偽造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
例三:出口退稅聯網核查系統。該項目主要為企業用戶辦理出口退稅業務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幫助國稅局審查企業退稅申報的合法性,防止不法企業騙退稅。該項目於2003年在全國推廣,我署每日向國稅總局傳輸報關單電子數據4萬余份。據國稅總局反映,該系統運行以來,出口企業辦理退(免)稅申報較以前縮短25天,進度明顯加快,提高了退(免)稅申報的質量,今年1-11月,各級稅務機關辦理歷年欠退稅2001億元,辦理2004年新發生退稅1881億元,基本可以實現國務院提出的「新帳不欠,老帳要還」工作目標;同時,通過數據交換,協助國家稅務總局核查有疑點出口報關單數據12萬條,為及時解決歷年欠退稅問題創造了條件,得到了廣大出口企業和基層稅務機關的好評。
例四:進出口外匯核銷單聯網核查系統

5、試行無紙通關
無紙通關是利用中國電子口岸及現代海關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功能,改變以往進、出口企業遞交書面單證報關的做法,實現海關與企業及相關單位聯網,企業網上申報,海關對電子數據進行無紙審核、驗放處理。與傳統紙面單證的作業模式相比,無紙通關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簡化通關環節,資信好的企業報關單電子數據經審結後,直接驗放報關貨物。二是通關全程電子化,海關在通關過程中不再收取、審核紙質單證,而是通過與企業聯網實現數據審核、信息驗放,事後集中補交書面單證。通過海關監管工作前置或後移,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間。
無紙通關並不是中國海關的發明,它是一種依賴於高科技信息網路系統和各通關環節高效運作的先進通關方式,為國際貿易界和各國海關所推崇,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普遍推行。中國海關從1994年就已經開始在部分海關、部分企業試行了EDI無紙報關方式。200l年8月,又在南京、杭州、上海、廣州4個海關試行聯網報關,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但是,僅僅是報關的無紙化,不足以解決整個通關作業流程中提高效率的問題。
原來的EDI報關,主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從由紙變成無紙,使報關電子化。而無紙通關,是把通關作業流程各個環節能夠無紙化的全部無紙化,而且把可以前推、後移或者外置的海關手續,統統提前或推後到通關過程之前或之後。這就大大壓縮了貨物在口岸的通關時間,提高了貿易效率,使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無紙通關改革的推進,為企業帶來便利,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進行無紙通關的企業,都承諾要遵守國家和海關的有關法律規定。企業一旦在應用中出了問題,對一般性的差錯,如管理混亂,信譽不好,不符合海關的要求,海關會取消給予的待遇。嚴重的差錯,屬於走私行為的,按走私查處;屬於違規行為的,按違規處理。
6、不斷改革加工貿易監管模式,實施聯網監管,改革保稅區管理、出口加工區管理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國內外投資者紛紛在中國設廠開展加工貿易,並在經營上實施全球營銷、零庫存等經營管理模式,因此對進出口通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這種要求,中國海關對加工貿易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
一是實施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聯網監管是海關通過計算機網路從實行全過程計算機管理的加工貿易企業提取監管所必需的財務、物流、生產經營等數據,與海關計算機管理系統相連接,從而實現對加工貿易貨物有效監管的一種方法。海關利用計算機手段對企業加工貿易生產物流數據進行核查,並根據情況下廠實際核查保稅貨物,企業通過計算機網路向海關辦理備案、變更、核銷、貨物通關等手續。實踐證明,「電子底賬」+「聯網核查」的新型加工貿易監管方式加強了海關監管,簡化了手續,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外貿出口,增強了外國投資者在華的投資信心。
二是建立保稅區監管模式。中國海關充分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在沿海港口和陸路口岸等地區,設立了15個保稅區,在區內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進出口政策、管理政策和加工貿易政策。保稅區具有倉儲、貿易、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目前,保稅區業務量增長迅速,發展勢頭良好。2003年全國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達到511億美元,同比增長68.1%,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6%;截至2003年底,全國保稅區累計批准企業3.1萬余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5萬余家,累計合同利用外資29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5億美元。2003年,全國保稅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39億元,同比增長35.5%,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是建立出口加工區監管模式。在加工貿易高速發展,比重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國海關改革傳統加工貿易監管方式,探索建立出口加工區監管新模式。從2000年4月到現在,國務院已批准設立了39個出口加工區。通過在區內實施特殊的稅收和管理等政策,引導新增加的加工貿易企業及區外現有加工貿易企業進入出口加工區,為出口型加工企業提供更寬松的經營環境,帶動國產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2003年,我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180億美元,同比增長2.8倍。
四是適應現代物流運行的需要,改革保稅物流監管制度。現代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對中國海關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我們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積極推動保稅物流監管改革。海關對保稅物流的管理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保稅倉庫、出口監管倉庫,第二層次是保稅物流中心,第三層次是實行區港聯動的保稅物流園區。區港聯動是國家為了促進保稅區健康發展,推動現代物流業的一項重要舉措。保稅物流園區則是為啟動區港聯動項目,在毗鄰保稅區的港區劃出專門供發展倉儲物流產業的區域,開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業務。通過這一連接保稅區和港區的海關特定監管區域,在繼續發揮保稅區現有政策優勢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臨近港口貨物集散便利的交通優勢,簡化海關手續,加快物流速度,降低商務成本,提高監管效能,吸引倉儲物流企業投資,促進保稅區向倉儲物流專業化方向發展,帶動港航產業、倉儲產業和物流產業的聯動發展。2003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開展保稅區與港區聯動試點工作。2004年8月,寧波、大連等7個港口與附近的保稅區開展區港聯動試點。新的保稅物流監管制度基本形成。
三、中國海關業務改革的發展
海關統計顯示,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歷史性地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標志著中國對外貿易實現了新的跨越,進入到「後」萬億美元時代,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對外貿易作為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的大舞台,今年主要呈現6大特點,歸納起來可簡述為一、三、十、百、千、萬。 「一」:第一大貿易夥伴易位。今年5月,歐盟從15國擴大為25國。東擴後的歐盟一舉取代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三」:全年中國外貿在全球排名將進入第3名,中國的對外貿易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快速發展的。改革初期,198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僅位居世界第32位,佔世界進出口總額的份額不到1%,是名副其實的貿易小國。此後,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連年增長,且發展速度逐年加快。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發布《2004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稱:中國在全球經濟增長進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甚至可以說,2003年和2004年初期,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十」:進口商品價格漲幅超過10%。近10年來,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有漲有跌,但綜合價格上漲幅度在今年達到頂點,其根源在於世界經濟快速增長,石油價格節節攀升。中國進口價格亦大幅上漲,前3季度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為近10年來最高。進口價格和進口數量的共同作用促使中國外貿進口總值大幅增加。去年前3季度中國外貿進口總額增長38.2%,就是由進口商品價格上漲10.4%,進口量增長25.2%共同作用引起的。「百」:從百億美元逆差扭轉為百億美元順差。今年以來,中央及時決斷,進行宏觀調控。其在對外貿易領域的影響明顯體現在進口增速放緩,貿易平衡逆轉。自1994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順差,但今年前2月,進口增長達到42%,貿易逆差達79.7億美元,3月、4月份月度進口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到4月份貿易逆差超過100億美元。是時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嚴控貸款和投資規模,5月份進口增速放緩,出口速度加快,到9月份進口增速進一步降至22.1%,10月份進口增速略回升至29.3%,但總體貿易平衡從逆差轉為順差,前10月實現貿易順差109.7億美元,全年貿易順差將超過去年。 「千」:9月單月進出口總值跨越千億美元大關,1988年12月中國月度對外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此後,單月進出口值一直在百億美元的量級徘徊,2002年4月突破500億美元,2003年增速再提,700億至900億的跨越分別在4月、9月、12月完成。2004年9月單月進出口值歷史性地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66億美元,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