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貿前沿 » 我國外貿出口結構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我國外貿出口結構

發布時間: 2023-03-13 10:37:16

1、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是什麼?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趨勢:

一)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1、對美出口金額大幅下降

2008年1-6月,中國對美出口金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8%,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也低於2007年同期對美出口增長速度。但從出口數量看,2008年1-6月比去年同期增長16.62%,遠遠高於全國8.84%的水平。可見,2008前半年,我國對美出口數量的增長大大高於出口金額的增長,這可從次貸危機發生後,尤其是美元大幅貶值,使得美國國民財富收縮,增加了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減少了對高檔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使得中國對美在價值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長較快,而價值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長動力不足。

2、全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

2007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出口增長開始減速,2008年1-6月延續了這種趨勢。從出口金額看,2008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21.87%,雖然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有所降低,但仍與2007年全年20.39%的增長速度持平。隨著這種趨勢的進一步發展,預計中國2008年的出口增長速度將回落到15%-20%的水平。從出口數量看,2008年1-6月,中國比上年同期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導致中國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貸危機產生的綜合效應,導致外部市場需求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3、對發展中國家市場出口增長仍然強勁

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市場,相反,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出口增長仍然十分強勁。2008年1-6月,中國對拉美、非洲出口金額增長都在40%以上,遠遠高於對歐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額增長速度。但對大洋洲的出口增長也保持了30%的較高速度,而對亞洲的出口增長21.12%,與全國出口總體增長速度持平。

從出口數量的增長看,除北美地區以外,中國對其他各大區域的出口數量增長都低於出口金額的增長,表明我國出口產品的單位價值在增加,這種發展趨勢符合我國國內貿易政策調整的預期,即加快外貿結構的優化,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質量與效益,這有利於促進我國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但對美國的出口數量增長卻超過了出口金額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國民財富下降,使得對中國低價值產品的生活必需品消費相對增多所致。

(二)次貸危機影響中國出口的未來趨勢判斷

雖然影響中國出口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政策和環境變化的因素,但在對其他地區出口增速回落並不明顯,甚至仍然強勁的情況下,對美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表明次貸危機的確對中國出口構成了較大影響。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與國內政策調整和環境變化產生「疊加效應」後,中國出口未來增長前景令人擔憂。另外,隨著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與擴散,中國對歐洲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從目前來看,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增速下降較為明顯,而對歐盟和大洋洲(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出口並未受到明顯影響。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卻出現了強勁增長態勢。但未來如果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擴散,導致其他地區經濟和金融動盪,將會對中國整體出口增長構成嚴峻挑戰。

四、應對次貸危機的策略建議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還在不斷發展,必須密切關注最新進展,充分認識此次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的嚴重性,結合國內經濟貿易發展需要,採取有力措施,將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外經貿發展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議之一:利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協調,防止次貸危機向中國過度傳導

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而不斷調低利率,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已經影響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和貿易的穩定發展。為此,必須加強世界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世界經濟大國要擔負起穩定世界經濟的責任,構建世界或區域性的應對國際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合作機制。為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美國應對次貸危機的政策應充分考慮世界經濟的承受能力,加強與歐盟、日本經濟政策協作,防止危機進一步擴大或惡化。對中國來說,可考慮充分利用中美高層對話機制,將次貸危機作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議題,就利率、匯率政策、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進行溝通與協調,敦促美國肩負起穩定世界經濟和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責任。

(二)建議之二: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匯率傳導因素

自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幣累計對美元升值達18%。這很大原因在於美國次貸危機加速了美元貶值,使得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貶值和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企業的出口帶來了壓力,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無法消化匯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價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漲,以及國內信貸緊縮等因素,使得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將繼續走弱,從近期看,美元貶值還將持續。然而,從目前的情勢看,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過了生產率的提高,而且與其他國內政策疊加後,出口企業已經很難承受。為此,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

(三)建議之三:高度重視美方激進的貿易保護行為,有效化解中美貿易摩擦,防止次貸危機的貿易政策傳導

次貸危機引發的綜合效應使得經濟增長下滑、國內消費不振,企業投資減少、利潤下降,這必然會反映到美國的貿易政策上,即美國的貿易政策會在利益集團的游說下趨緊,甚至出現比較激進的貿易保護行為,對此,中國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2007年,美國對中美貿易採取了很多行動,開征中國銅版紙反補貼稅,將知識產權保護爭議提交WTO,以及美國國議員提交逼迫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否則就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提案等等。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加之國外出口商的競爭,美國企業的經營將更加困難,這很有可能會激起一股新的貿易保護浪潮,以轉嫁國內危機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可以預見,美國未來的貿易壁壘會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會更加頻繁使用,中美貿易摩擦也會進一步增加。為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務實、有效化解中美貿易可能出現的糾紛。如有必要,還可聯合其他相關國家,在WTO框架下聯合抵制美國可能出現的通過貿易保護向國家社會轉嫁危機的做法。

(四)建議之四:深化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大力開拓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轉換美國市場的進口需求

中國出口高度依賴美、歐的風險早已存在,當前的次貸危機使這一風險變為了現實,這使我國加大市場多元化戰略實施力度顯得尤為緊迫。從目前來看,中國對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速加快,這是我國過去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成果,也增強了進一步開拓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信心。結合十七大提出的自由貿易戰略,我們認為,當前加大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自由貿易區談判,是開拓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市場,拓展出口市場渠道的重要手段。2008年前半年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消化了,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彌補了對美國出口的下降。目前,中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美、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貿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國外貿總額的1/4。相信隨著我國自由貿易區網路的逐步形成,將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分散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五)建議之五:加強內外經濟和貿易政策的協調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提高開放型經濟條件下應對外部危機的能力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經濟結構以及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宏觀經濟調控難度也在加大。宏觀經濟中的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內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制約,如何選擇和搭配各種經濟和貿易調控手段和政策工具,就成為了開放宏觀經濟條件下的一門難以把握的藝術。從化解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來看,短期內,要綜合考慮外貿政策(出口退稅、加工貿易政策等)與匯率政策、貨幣政策、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增強協調性,使國內改革與政策調整要充分考慮出口產業和企業的承受能力。如貨幣政策在對投機性大的房地產行業繼續從緊的同時,可以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有助於穩定物價、擴大就業和技術進步的農業和相關製造業實行區別性靈活政策。還可考慮將出口退稅政策回歸到「出口貨物零稅率進入國際市場」的制度設計中,將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出口質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務由國內的資源價格、勞工和環境政策來承擔。另外,從長期來看,轉變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把外部的壓力轉換成出口產品升級的動力,以及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減少對外部市場依賴,這應是化解外部危機對我國經濟貿易影響的根本途徑。

2、我國貿易進出口結構

1980年
據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庫的統計數據,1980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81.4億美元,其中出口181.2億美元,進口200.2億美元。
按出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出口43.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4.2%(下同);燃料和礦產品出口49.6億美元,佔27.4%;工業製成品出口87.1億美元,佔比48.1%。
在出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出口2.4億美元,佔比1.3%;化工產品出口11.3億美元,佔比6.3%;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8.4億美元,佔比4.7%;紡織品出口25.4億美元,佔比14.0%;服裝出口16.3億美元,佔比9.0%。紡織和服裝類出口額佔比達23.0%。
按進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進口64.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32.3%;燃料和礦產品進口10.3億美元,佔比5.2%;工業製成品進口122.0億美元,佔比61.0%。
在進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進口22.2億美元,佔比11.1%;化工產品進口28.5億美元,佔比14.3%;機械和運輸設備進口52.5億美元,佔比26.2%;紡織品進口11.0億美元,佔比5.5%;服裝進口0.5億美元,佔比0.2%。
1995年
199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808.6億美元,其中出口1487.8億美元,進口1320.8億美元。
按出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出口150.0億美元,佔比10.1%;燃料和礦產品出口84.1億美元,佔比5.6%;工業製成品出口1250.1億美元,佔比84.0%。
在出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出口52.2億美元,佔比3.5%;化工產品出口91.0億美元,佔比6.1%;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314.1億美元,佔比21.1%;紡織品出口139.2億美元,佔比9.4%;服裝出口240.5億美元,佔比16.2%。紡織和服裝類出口額佔比為25.6%。
按進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進口16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2.2%;燃料和礦產品進口109.9億美元,佔比8.3%;工業製成品進口1041.4億美元,佔比78.8%。
在進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進口68.8億美元,佔比5.2%;化工產品進口173.0億美元,佔比13.1%;機械和運輸設備進口526.4億美元,佔比39.9%;紡織品進口109.1億美元,佔比8.3%;服裝進口9.7億美元,佔比0.7%。
2005年
2005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14219.1億美元,其中出口7619.5億美元,進口6599.5億美元。
按出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出口287.1億美元,佔比3.8%;燃料和礦產品出口312.7億美元,佔比4.1%;工業製成品出口7003.4億美元,佔比91.9%。
在出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出口192.8億美元,佔比2.5%;化工產品出口357.7億美元,佔比4.7%;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3522.3億美元,佔比46.2%;紡織品出口410.5億美元,佔比5.4%;服裝出口741.6億美元,佔比9.7%。紡織和服裝類出口額佔比為15.1%。
按進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進口451.9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6.8%;燃料和礦產品進口1196.1億美元,佔比18.1%;工業製成品進口4931.4億美元,佔比74.7%。
在進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進口263.4億美元,佔比4.0%;化工產品進口777.3億美元,佔比11.8%;機械和運輸設備進口2904.8億美元,佔比44.0%;紡織品進口155.0億美元,佔比2.3%;服裝進口16.3億美元,佔比0.2%。
2009年
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2075.4億美元,其中出口12016.1億美元,進口10059.2億美元。
按出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出口408.8億美元,佔比3.4%;燃料和礦產品出口343.3億美元,佔比2.9%;工業製成品出口11247.1億美元,佔比93.6%。
在出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出口236.6億美元,佔比2.0%;化工產品出口620.1億美元,佔比5.2%;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5911.1億美元,佔比49.2%;紡織品出口598.2億美元,佔比5.0%;服裝出口1072.6億美元,佔比8.9%。紡織和服裝類出口額佔比為13.9%。
按進口產品類型分,農產品進口766.2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7.6%;燃料和礦產品進口2504.6億美元,佔比24.9%;工業製成品進口6751.7億美元,佔比61.7%。
在進口工業製成品中,鋼鐵進口264.8億美元,佔比2.6%;化工產品進口1119.7億美元,佔比11.1%;機械和運輸設備進口4082.6億美元,佔比40.6%;紡織品進口149.4億美元,佔比1.5%;服裝進口18.4億美元,佔比0.2%。

3、什麼是中國出口商品結構

截至2018年,中國出口商品結構:

一是進出口更趨平衡。進口增速快於出口4.3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收窄21.8%,中國市場向世界進一步開放、共享。

二是貿易夥伴多元化積極推進。對東盟、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13.7%、14%和12.4%,共同拉動同期外貿增長3.1個百分點,我國外貿多元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三是市場主體表現更加活躍。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4.5%,對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最高,達到56.5%。其他各類型企業進出口也實現增長,市場主體參與外貿發展的動力更趨強勁。

(3)我國外貿出口結構擴展資料: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措施:

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兩難或多難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克服這些困難需要企業、政府共同採取措施來努力。從出口來講,決定性因素還是國際市場上的需求,也有我們自身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在外貿出口當中中小微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或者是私營企業,國家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再加上這些小微企業適應市場快、船小好調頭,對國際市場的變化反映更加靈敏,所以他們的出口所佔的比重在不斷上升。這也是我們國家對外貿易調結構的一個重要成果。

過去外商投資企業占我們國家外貿出口50%以上的情況在逐步改變,國內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在快速發展,這應該是一個好的勢頭。就此來講,我們國家已經確定對外貿易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商品結構一系列措施。

(3)我國外貿出口結構擴展資料:鳳凰網-海關總署:進出口產品結構更為優化 國際競爭新優勢逐漸顯現

4、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結構是否存在要素密集度的轉變?

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我國完成了出口商品結構的第一個轉變,即由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向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提供了必要條件,從而也帶來近年國際貿易的繁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隨著我國要素稟賦變化、科技進步以及全球產業布局的不斷調整,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逐年增加,貿易競爭力指數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
我國對外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二零零八年下半年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外貿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具體表現為出口額持續下降,主要貿易夥伴國針對我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不斷,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外貿產業的發展。然而,同為出口大國的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出口受到的影響卻明顯小得多。因此本文從影響出口商品結構升級的關鍵因素,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要素稟賦,促進技術進步,加強引導外商投資等方面對出口商品結構調整策略提出了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