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口額與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又叫對外貿易系數或貿易密度,是用來衡量該國經濟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低的指標之一。2001年以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均在40%以上,2004年已超過70%。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反映了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反映了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在提高,受世界經濟沖擊的風險在不斷加大。
一、我國與其他國家外貿依存度比較
1970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為5.0%,1980 提高到12.9%,1990年提高到29.8%,2000年提高到43.9%,2003年達到60.4%,2004年進一步達到70%。全世界平均外貿依存度1960年為25.45%,1970年為27.9%,1990年為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遠遠低於世界水平,而在1990年後,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2000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2004年是2000年的2.4倍,2000—2004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4%,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速度達24.9%,加之匯率一直穩定在8.27元,使得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快速上升。
與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相比,我國外貿依存度有兩個特點:一是變化趨勢不同。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相對平穩,我國外貿依存度呈持續上升態勢。美國從1978年的14.9%到上世紀90年代都基本維持在15%—18%的水平,日本則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21%—26%下降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20%以下。印度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上世紀80年代基本維持在3個百分點的變化范圍,到21世紀初大體穩定在20%左右的水平。巴西變化幅度比印度稍大一些,但也只在11%—23%的幅度內波動。而我國則呈現一個連續不斷上升的發展趨勢,基本上每5年上升一個台階。二是變化幅度不同。經濟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幅度較小,我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較大。在1978—2002年間,美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大約在7個百分點左右,印度在11個百分點左右,日本在12個百分點左右,巴西在12個百分點左右。同期,我國外貿依存度變化幅度在40個百分點左右。現在經濟學界對於外貿依存度的適度水平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准。依據庫茲涅茨理論,一國外貿依存度的高低與其國民經濟規模呈負相關,在證實分析中新加坡等小國經濟和美國、日本等大國外貿依存度的程度也證實了這一結論。而我國的實際情況似乎與之相背,作為一個經濟總量已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經濟貿易大國的外貿依存度卻很高,這是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最突出特徵。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形成原因
(一)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
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1980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額為17億美元,到2004 年為 5500 億美元,增長了320倍,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從1980年的9.2%上升到47.6%,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佔加工貿易的3/4左右,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體,2004 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6631.63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57.43%。這種「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快速上升。1981~2000的20年間,我國一般貿易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8.9和8.7,而加工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8.8%和24.2%,遠高於一般貿易的年均增長率。
(二)國內第三產業比重較低
外貿依存度是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所以,一國GDP構成中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左右。這也是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高於國內生產總值
當 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外貿依存度則越高。2000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長速度高出16個百分點。WTO成立以後,世界間接一體化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地區間的自由貿易進程也進一步加快,2002年全球貿易總額已佔GDP的43%。我國對外貿易順應了這一潮流,逐步建立起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另外,由於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向著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以及人口的增長、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推動了發達國家對勞動密集型消費品的需求的上升,從而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速度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四)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由於統計原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一是由於我國的 GDP是世界上惟一採用產出法統計的國家,統計數據存在遺漏,而統計指標的范圍比發達國家偏小;二是我國工業增加值只計算規模以上企業;三是農村產業分工不發達, 農民自產自銷的商品價格往往被低估。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低估,從相關統計的比較中也可以看出:2003年GDP 增長9.3%,但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進出口總額增長37.1%;2004年GDP增長9.5%,但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3%,進出口總額增長35.7%。同時,全國GDP總值明顯低於各地區生產總值之和,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個觀點。
此外,從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存在著較高的相關性。據測算,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33572。人民幣匯率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的貶值,誇大了外貿依存度的實際值。
三、外貿依存度高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貿易摩擦已向宏觀化和制度化發展
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已從微觀化、企業化向宏觀化、制度化層面發展,我國外部貿易環境趨緊。2004年以來,我國涉外貿易摩擦案件87起,其中除貨物貿易領域外,還涉及環境、勞動、服務業等等領域。從1995年WTO成立到2005年10月,國外共發起707起針對我國產品的調查案件,平均每年約有400—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響。當前,貿易摩擦方式已由過去的關稅、配額許可證等向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以及社會和勞工標准轉變,形成新的貿易壁壘。新的貿易壁壘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趨於緊張。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3 高外貿依存度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從理論上講,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利用國內外不同資源和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盡管國際上對於外貿依存度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但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出發,應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忽視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我國在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滯後惡化貿易條件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這種供求價格彈性的不對稱導致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方面,我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依賴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對我國的供給依賴。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大量進口的能源和各種資源性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比較低,也就是說,無論國際市場的價格發生哪些變化,我國的進口需求都將保持一定的增長,且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還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高外貿依存度下我國的應對策略和措施 從理論上講,外貿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參與國際經濟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利用國內外不同資源和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盡管國際上對於外貿依存度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准,但從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出發,應將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為此,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然不合理,長期忽視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我國在金融、商貿等現代服務貿易發展滯後。。
2、什麼是對外貿易依存度?
依存度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W.A.Brown在《對1941-1943年間國際金本位制的在解釋》(1946)一書中提出的。其全稱是「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所反映的是一國經濟對他國經濟或對世界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即外部經濟變動對一國經濟產生影響的程度以及一國經濟變動對外部經濟產生影響的程度。
我國外貿依存度現狀
從縱向比較來看,近些年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根據官方資料,進出口貿易總額佔GDP的比重,即外貿依存度年年攀高。2002年,中國外貿依存度為48.85 %;2004年,這一比例上升至69.6 %;而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4221億美元,外貿依存度已突破70%。如果外貿增長速度按20%, GDP增長速度按8%計算,2008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將達到107%。如果外貿增長率保持15%,2010年外貿依存度將超過100%。如果以10%的增長率(1980~2005年的26年間,我國有11個年份外貿增長超過20%,15個年份超過10%)進行計算,2010年中國外貿依存度將達到80%。如此高的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的外貿增長來說無疑會構成新考驗。
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國外貿依存度不僅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高於世界一些主要大國的水平。2003年各國GDP按2004年1月1日匯率換算成美元,得到各主要國家的外貿依存度為:中國:62.03%;加拿大:60.87%;德國:56.58%;墨西哥:56.30%;法國:44.64%;西班牙:42.55%;義大利:39.80%;英國:39.00%;日本與美國的外貿依存度分別只有19.9%、18.7%。且2003年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繼續升高,2005年更是已突破70%。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一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呈連續上升態勢,且速度較快;二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外貿依存度遠遠高於美國、日本等經濟大國。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具有小國外貿依存度特徵的大國。
參考資料:http://www.dss.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0
3、我國的外貿依存度是多少?
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外貿領域宏觀調控效果開始顯現,出口增速下降,進口增速趨升,外貿產品結構不斷改善,利用外資質量提高,「走出去」戰略實施成效明顯。「兩高一資」性產品出口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抑制,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資源性產品進口有所加快。但是外貿領域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擴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外貿依存度過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綜合各方面因素,初步預計,2007年全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度將達到23.1%,總額實現21670億美元;其中出口增長26%,達12210億美元;進口增長20%,達9460億美元;全年實現貿易順差2700億美元。
(一)2007年我國外貿運行四大特點
1、出口增速較快,進口增速平穩。2007年1-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1969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6%。由於國家加大了外貿領域調控力度,外貿領域的宏觀調控措施成效已經顯現。
2、初級產品及資源類產品進口擴大,進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重化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上升,部分「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放緩。在國家一系列調整外貿出口產品結構措施出台後,鋼鐵等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簡稱「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3、貿易方式轉變步伐加快,一般貿易加速發展。2007年以來,國家在轉變貿易發展方式,繼續完善加工貿易政策方面力度進一步加強,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一般貿易快速發展。一般貿易發展速度持續高於加工貿易,說明我國貿易方式正在逐步發生轉變。
4、多元化市場戰略進一步取得成效,與主要貿易夥伴國以及新興市場貿易增長情況良好。數字顯示,我國外貿多元化市場戰略正在穩步推進。
(二)外貿運行中存在三大突出問題
盡管我國外貿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當前外貿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與解決。
1、對外依存度過高,世界經濟對我國的影響明顯加深。外貿依存度過高是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2007年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2007年1-9月,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71%,創建國以來最高水平。
貿易依存度的快速提高,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安全。一方面,進口的高依存度將給國內經濟安全造成隱患。另一方面,這種外向型經濟無疑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對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與發展造成影響。
2、外貿順差激增,中國面臨的國際壓力加大。2007年以來,貿易順差擴大趨勢仍然較為明顯,順差問題成為我國外貿領域的突出問題。巨大的貿易順差不僅給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且會加劇中國與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同時加大國際收支失衡程度,使外匯占款過多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問題日趨嚴重。
3、國際收支失衡,流動性過剩較為嚴重。截至2007年11月,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接近150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左右。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增長過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貨幣流動性壓力加大。而美元貶值將引起我國以美元為主要內容的外匯儲備和投資於美國國債的外匯資產嚴重縮水,使我國外匯資產蒙受巨大損失。此外,在我國現行的結售匯制度下,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必然引起外匯占款量的相應增加,造成基礎貨幣和廣義貨幣(M2)的大量投放。央行不得不通過大量發行票據、提高存款准備金、提高利率,回收流動性,沖消外匯占款上升對基礎貨幣和通貨膨脹的壓力。這嚴重影響了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4、目前我國 對外貿易依存度處於何種水平
前不久,一位教師講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問題的習題講評課,該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出示「我國和世界上創新型國家的情況比較」表,從「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對外貿易依存度、研發投入佔GDP總量」 等幾個角度把「目前我國」、「世界上創新型國家」、「2020年中國」進行了多角度的量化比較,在組織學生分析圖表揭示的經濟現象後,教師進而引導學生歸納指出: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研發投入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而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升高,勢必造成經濟運行的高風險、也會影響我國擴大內需方針的實現。筆者聽後,覺得有些提法過於片面和絕對化,應該具體辯證地加以分析。以下就較高的外貿依存度問題談點粗淺認識:
一、外貿依存度升高具有必然性
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它不僅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同時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自從加入WTO之後,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強勁的增長,外貿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1980年只有12.5%,到1990年已經超過30%,2000年達到44%,2002年為48.8%,2003年為60%,到2004年的70%,2005年由於人民幣的小幅升值,外貿依存度略有降低,約為63.9%。根據WTO和IMF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外貿依存度為25.4%,1990年升至38.7%,2003年已接近45%。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且遠高於美國、日本等經濟大國。那麼導致我國外貿依存度升高的原因何在呢?
1、 國際背景
首先,世界經濟回升為我國外貿增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世界經濟在復甦中發展,貿易量也逐漸回升。據世界銀行統計預測,2001-200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3%、3.0%、3.1%,世界貿易止跌回升,由2001年的下降0.5%轉為2002年上漲3.0%和2003年增長4.6%,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和外貿也明顯回升,極大地拓展了我國進出口特別是出口的空間。
其次,.美元一定程度的貶值改善了我國的貿易條件
面對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及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美國放棄強勢美元政策,導致美元貶值。自2002年2月以來,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已經貶值26%以上,其中2003年對歐元和日元分別貶值20%和10%。這就使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更加明顯,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的出口。
2、國內原因
要看到制約外貿依存度基本因素的變化。外貿依存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出口增長率、GDP 增長狀況和匯率的變動。
首先,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大、增長快。對外貿易總額作為外貿依存度計算的分子,其增長速度是影響外貿依存度變動的重要因素。作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體形式,加工貿易的快速崛起對提高外貿依存度具有巨大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加工貿易還是一片空白。而到了2004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接近5500億美元,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6905.1億美元,增長25.6%,在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升到48.6%。近年來,外商投資企業已佔加工貿易的四分之三左右,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主體。這種「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方式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快速上升,當GDP 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上,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越高,外貿依存度則越高。2000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6.7%,比同期GDP平均增長速度高出16個百分點,這是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GDP的增長狀況和結構。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外貿依存度計算的分母,其增長率也直接影響外貿依存度的變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告別了封閉型模式,走上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道路,中國抓住三次國際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GDP總量。但從GDP的構成看,一般情況下,一國GDP構成中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就越低。目前,美國第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經超過75%,而我國僅為33%左右。這也是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我國的GDP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這也是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偏高的原因之一。
再次,匯率的變動直接影響外貿依存度的水平。從我國經濟運行看,人民幣匯率與對外貿易依存度存在著相關性。人民幣匯率對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影響通過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和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實施來體現。總體上看,人民幣低估是我國外貿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 外貿依存度升高存在不實成分
目前我國外貿依存度是否真正達到了危險的程度?我覺得正確看待這一問題,以下因素值得關註:
第一,看對外貿易結構
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比重較大。2005年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為48.6%,幾乎是半壁江山。由於對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繳費,沒有過多的附加增值,國內采購、配套率亦較低,即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進行組裝之後再出口到國外。這一進一出匯總後再除以當年的GDP,使得外貿依存度明顯地有虛增的成分。
第二,看國際分工模式
在國際分工模式方面,美、日等發達國家是全球對外投資的主要力量,他們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投資主要採用垂直分工模式,把當地工廠作為生產基地,投資方提供設計、關鍵原料、設備等,發展中國家提供勞動力和其他生產條件進行生產,產品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到投資國或其他國家。相反,在發達國家間的相互投資中,主要以水平分工為主,把東道國主要作為銷售基地、地區總部、研發基地。即使作為生產基地,也以本地銷售為主。這種分工模式下即便是同一個生產活動,從東道國角度計算和從投資國角度計算出來的外貿依存度存在明顯差異。
第三,看國內產業結構
國內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第三產業比重較低,是我國外貿依存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相反,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導致發達國家外貿依存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在發達國家產業構成中,服務業佔主要份額,由於服務產品的流動性較差,發達國家在全球貿易總額中的比例一直很低。盡管美國、日本均為貿易大國,但由於國內經濟總量巨大,國際商品貿易佔GDP的比值自然偏低,所以這些國家的外貿依存度仍然不高。
第四,看外商投資狀況。
我國外貿依存度高也是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依賴過大這一經濟結構的必然反映。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全國出口額最大的2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77%;進出口額最大的500家企業中,外資企業佔62%。從外貿依存度這一比率的分子來講,我國巨額外貿的一大部分實際上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額大於其他企業的出口額,所以,外商投資企業「大進大出,兩頭在外」這一經營行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因此,在對外開放政策造成外貿依存度必然提高的背後,還有許多因素影響和誇大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那種認為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非常高,甚至達到了危險的程度的觀點是不符合實際的。
三、 外貿依存度升高風險未必會隨之升高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低估
談到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和風險,這里需要回答並解決以下兩個方面問題:
第一,經濟開放度越高,是否風險就越高,開放經濟還是封閉經濟的風險更高
對於封閉經濟的風險,我們有切身的體驗:清朝的閉關自守,使我們這個幾千年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國淪落到落後挨打的境地;冷戰時國際格局導致的被迫封閉,使我國僅3年自然災害就導致餓殍遍野。但在經濟開放的今天,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
系統論研究表明,開放的系統比封閉的系統更具活力。開放的經濟可以使我們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比在一國之內或個別區域內配置資源具有更大的迴旋餘地,資源配置的效率更高,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更好。目前我國在很多種商品的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外貿依存度的進一步提高,意味著我國在世界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任何別國針對中國採取行動的成本都將提高,可能導致兩敗俱傷。從這個意義上講,外貿依存度提高並不必然帶來風險的提高。相反,對一個貿易大國而言,甚至有可能降低一些人為的風險。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開放經濟有著與封閉經濟不同的風險源。對於開放經濟而言,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可能傳遞到國內,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國際熱錢的大規模進出,會對貨幣當局的貨幣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管理失當,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對外部戰略資源依賴程度高,國際市場上的風吹草動可能影響到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轉。這是封閉經濟沒有而開放經濟所特有的。世界經濟近幾十年發展表明,經濟或金融危機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並非經濟開放度最高的國家,而是開放進程過快、風險防範機制不健全的國家。這說明經濟開放度高本身並不意味著風險更高,而風險防範機制能不能及時跟上開放步伐才是能否帶來風險的原因所在。
反思我國,目前防範風險的機制大多是針對封閉經濟設計的,對於開放經濟的風險,我們的認識還不全面,還缺乏防範開放經濟風險的知識與經驗,所以,當務之急應該是深入研究開放經濟的風險形成機制,盡快建立和完善適應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範機制。
第二,外貿依存度偏高,會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外貿依存度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其提高和變化一方面意味著我國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經濟,從而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持續增長的外貿依存度會給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表現在:
首先,對外貿易摩擦加劇。由於我國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出口遭遇國外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明顯增多。在「十五」期間,我國每年被反傾銷立案的數目平均超過50起,屢屢受到美國、歐盟、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反傾銷調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反補貼、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問題也已經成為了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對付我國產品的方式。所以,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不可避免地使我國進入了國際經濟摩擦的時代。
其次,影響國家經濟安全。能源、礦產資源、某些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國的經濟命脈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經濟出現較大波動, 必然使國內經濟出現一些困難。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35%左右,據專家估算,到2020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我國石油供應的一大半將依賴國際供應。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國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是我們需要認真關注並予以解決的重要難題。另外,目前我國進口商品以工業製成品為主,其中資本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據主導地位,這反映出我國國內產業對國際高新技術和資本品的高度依賴,反映了我國國內產業科研開發的相對滯後。隨著重要戰略物資、關鍵產品和技術的進口數量不斷增長,進口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大。
再次,影響國內產業發展。我國的高外貿依存度主要表現為在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上的比較優勢。因此,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產品一直是我國大宗出口商品,但是這些行業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而且這種低附加值行業的不斷擴容不利於我國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增加了實現提高外貿競爭優勢目標的難度。
此外,惡化貿易條件。我國出口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進口的主要是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一般來說, 前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高, 後者的供求價格彈性比較低。我國是一個大國,一旦大量進口,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這不僅會加劇我國對海外能源等產品的依賴, 而且還會惡化貿易條件降低我國的經濟福利。
三、外貿依存度升高不會影響我國經濟擴大內需的方針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意味著未來外貿依存度還有升高的可能。對此,有必要調整國內需求與國際需求的權重,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
如何看待依靠內需與擴大出口的關系。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依靠擴大內需來發展,無疑是正確的。但目前一些人存在著模糊認識,即一提到依靠內需,似乎就要降低出口增長。實際上依靠內需並不意味著要減少出口,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按照全球分工的要求配置資源,比局限於一國之內配置資源的效率更高,即使對大國而言也是如此。針對勞動力豐富而其他資源相對短缺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國有必要通過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換取資源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的進口,以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結構的演化,已經體現了這一基本國情的要求。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專門為國際市場生產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一是為國內產業升級提供了外匯;二是為進口國內短缺的資源、能源提供了支付能力;三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擴大內需提供了購買力。因此,不能一遇到國際貿易磨擦或開放的風險,就對擴大出口的戰略產生動搖,很多為國際市場生產的產品在國內是找不到有效需求的。擴大內需不是要放棄國際市場,而是要與擴大出口相互促進。
5、近幾年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經歷了什麼變化?反映了什麼問題?
隨著經濟危機發生,我國加大了內需的刺激,近兩年來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下降了,內需成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的主發動機。這反映了中國政府為良好應對未來不可預見的經濟危機而減小對外國需求的依賴的政策。
6、201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
57%。
我國外貿依存度水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平均外貿依存度已達41%,中國的平均外貿依存度為57%。
外貿依存度是衡量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也是衡量一國或地區的國際市場開放程度的指標之一。
7、什麼是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為對外貿易系數(傳統的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其中,進口總額佔GNP或 GDP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佔GNP或GDP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