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有哪些比較優勢?在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中,我國如何化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
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中國人工成本低、資源價格低、交通運輸成本低(基礎設施良好),尤其是人工成本,長期以來被視為主要的比較優勢。但目前人工不斷上漲,這種優勢正在減小,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改進經濟發展模式,以期獲得持續發展。在對外貿易中,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產業鏈齊全是最大的優勢,這導致了我們的外貿競爭優勢。
拓展資料:
1.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理論是建立在比較優勢原理基礎上的。按照比較成本理論,不同國家生產不同產品存在著勞動生產率的差異或成本差異,各國應生產各自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這樣,各國間分工從事專業化生產的產品產量就會增加,通過國際貿易,雙方都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好獲得比較利益。比較優勢理論對發展我國對外貿易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這一理論對於發展中國家的適用程度和適用范圍是有界限的。因為,它主要是從靜態的角度來分析、說明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的,而從動態角度看,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教育的進步,各國的比較優勢是在變化的,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也不斷變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一味地單純以自己的成本和資源比較優勢來確定自己的國際貿易結構,就會不可避免地陷入「比較利益陷阱」。
2.其原因:一是初級產品和工業製成品交換的貿易條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越來越趨於惡化;二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性加強。同時,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國際貿易中,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導致自身貿易條件惡化和對發達國家依附性加強。
3.發展中國家應該在現有的比較優勢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競爭優勢來源於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結構,要在對外貿易中真正獲得更大的比較利益,必須致力於調整昨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擴大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規模。為此,要著重解決以下問題:一是擴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人力資本和技術投入,提高其知識、技術密集度;二是在市場選擇上,國家要通過技術引進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徑有重點地培植一批技術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產業部門,增強其國際競爭力;三是對外資進入我國要逐步提高其技術含量壁壘,鼓勵高技術產業進入我國。
2、中國進行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中國外貿的比較優勢是生產製造能力最大,使得成本低、質量穩定。而且我們國家大且穩定,與我們做生意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風險小。
3、中國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是什麼
中國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是產品配套齊全,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所以中國製造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4、中國對外出口貿易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勞動力資源密集,以初級產品為主,成本低廉,便於拓寬國際市場,薄利多銷。出口產品層次豐富,符合各國人的口味。
劣勢:核心競爭力低,低附加值,出口結構不合理,高新技術產品少。
一直以來,紡織品都是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我國之所以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佔有優勢,在於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低廉。紡織品的成本最大組成部份就是人力成本,因此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之所以在國際貿易上佔有優勢,就在於我們的產品價格夠低。
第一,發生在我國傳統優勢行業的貿易摩擦比例將呈下降趨勢。雖然彩電、服裝、鞋帽等行業的貿易摩擦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在我國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從長期看所佔比例將呈現下降趨勢。
第二,新興優勢行業,如鋼鐵、汽車、通信設備、化工產品將會成為我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摩擦中的新熱點。發達國家對涉及這些行業的貿易爭端更容易採取貿易保護的手段,以維護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例如,2007年1至 11月份,已經有11個國家對我國出口的多類鋼鐵產品發起貿易保護調查,涉案11億美元,占當年我國遭遇國外貿易保護調查的15%,預計明年鋼鐵仍將是貿易摩擦焦點。
第三,我國所遭受的"反補貼"等新的貿易摩擦形式將會繼續增加。截至2007年9月底,我國共遭遇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10起、反傾銷反補貼再調查4起,影響波及12萬就業人口和約10億美元出口。而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2004和2006年遭遇反補貼案都高居首位。預計反補貼案仍將為未來兩年的焦點。
第四,涉及我國的貿易爭端發生在第三國的可能性將會加大。
一方面,在傳統優勢領域,我國可能面對其它一些以製造業為主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從而引起貿易摩擦;
另一方面,在我國的新興優勢領域,我國會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與發達國家開展競爭。
第五,我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將可能加劇。捷克、土耳其、烏克蘭等一些東歐國家和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和我國同屬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同樣以製造業為主,因此與我國在經濟結構上缺少互補性,其國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容易受到我國產品的沖擊。
第六,在我國相對劣勢的產業,我國相關企業也將更多地採用國際貿易規則保護自己利益。在國際分工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相對劣勢的產業。隨著我國企業對國際慣例的逐漸熟悉和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特別是相對劣勢行業的企業將會更多地採用國際貿易規則來保護自身的發展。
5、金融危機時刻,中國的對外貿易到底存在什麼優勢和劣勢?
優勢:廉價勞動力,農民工是中國資本家和臟官最大的財富。
劣勢:人民幣匯率升值,不熟悉國貿易規則。
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一、前3季度外貿繼續快速增長
2008年前3季度,盡管受到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和國內生產成本大幅升高,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加快結構調整,仍然實現了持續和快速增長。主要特點是:
1.出口增速回落,進口增長加快,外貿順差減少。前3季度商品進出口總值為19671.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第1季度出口增長30.3%,第2和第3季度增速回落。前3季度總計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自年初開始加速,總計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個百分點。外貿順差1809.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
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能源資源進口量增價漲。前3季度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出口617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受經營成本升高和需求疲軟的影響,傳統大宗商品中的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僅增長1.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1.2個百分點。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增長速度均有所回落。進口商品中增長最快的仍然是能源資源類商品。原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8.8%,金額增長85.5%;鐵礦砂進口量增長22.0%,金額增長116.0%;大豆進口量增長32.3%,金額增長137.4%。
3.一般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加工貿易增速繼續回落。前3季度中國一般貿易繼續強勁增長,進出口總值達到9565.7億美元,增長35.9%。其中,出口5007.8億美元,增長26.9%;進口4557.9億美元,增速高達47.3%,比去年同期加快22.7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增長進一步趨緩,進出口總值803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其中,出口增長15.6%;進增長10.7%。
4.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前3季度中國對發達市場出口增長放緩。對歐盟出口2204.7億美元,增長25.6%,對美國出口1891.3億美元,增長11.2%,對日本出口858.5億美元,增長16.0%。與一些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繼續快速增長,例如對印度出口增長了43.1%,對韓國出口增長了28.4%,對巴西出口增長了90.2%。
二、全年出口增幅可能低於20%
當前金融危機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增長低於預期,美國第2季度GDP增長率已經由此前的3.3%修正至2.8%。一些研究機構預測第3、4季度美國的個人消費將出現負增長,相應地美國經濟將至少步入溫和負增長。歐元區和日本第2季度已經陷入負增長。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都開始放慢。第4季度主要發達國家進口量可能萎縮,全球商品貿易也將顯著放緩。因為金融危機,部分地區和企業出現支付困難。中國進出口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出口新訂單減少和支付風險的增大。
國際市場主要初級產品的期貨價格從7月份開始回落。近期金融市場的混亂和對未來全球經濟下滑的擔心,進一步擠壓了期貨價格虛高成分。但是以美元計價的初級商品價格目前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時也不排除由於投機因素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中國國內通脹率仍不算低,出口產業將繼續受到成本上漲困擾。
自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已超過20%,對歐元和日元升值也都在8%以上。近期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與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匯率大幅波動受到一定抑制有關。這暫時緩解了人民幣快速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的困難。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第4季度中國出口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0%以下。
三、2009年外貿形勢很不樂觀
第一,世界經濟將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機加深可能
盡管各國政府正採取協調行動築起防波堤,使得這場金融海嘯還不至於引起1929年那樣的大蕭條,但是市場信心的恢復、體制和結構問題的解決預計將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樂觀地估計,發達國家經濟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時候才能開始復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還難以確定。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一段較長的低迷時期。目前美國房地產市場還沒有顯現出整體回暖跡象,次級貸款問題仍有可能惡化,使更多金融機構的不良信貸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機加深的可能性。
第二,初級產品價格將繼續處於高位並劇烈振盪
如果初級產品價格能夠回落至較低水平,對於減輕廣大進口國成本負擔,刺激經濟回升顯然是利好消息。但是,導致近年來能源、資源類商品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的龐大需求,以及美國生物能源政策等並沒有改變。而能源、資源類商品供給受到開采難度增大、生產國投入不足、以及農業生產耕地面積減少的制約,供給量的增長並非易事。為了維持高價,近日OPEC已醞釀調減全球石油產量。各國為拯救金融市場而注入的大量流動性,對美元等貨幣幣值下跌的擔心,將使得更多國際游資把大宗商品期貨作為保值避險工具。這些因素都將加劇國際商品市場上的價格波動。
第三,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隻影響部分市場不同,這次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陷入金融危機,影響到了全球貿易的穩定運行。7月份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雖然許多成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希望重啟談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內很難彌合。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貿易量萎縮和失業率的上升,還將使一些國家和地區轉而採取更為保守的貿易政策,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大。
總體看來,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下滑、進口需求銳減、國際商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主要貨幣可能出現的貶值,都將進一步波及中國。預計2009年外貿形勢應很不樂觀。進口和出口增長都將回落。
四、中國應對沖擊有一定空間
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連續七年實現較快增長。近幾年政府大幅調整外經貿政策,包括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已經讓企業提前適應在趨緊的環境下生存發展。許多地方和企業都積極轉變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開拓新興市場,並且取得了積極成效。少數僅靠低價競爭的企業被淘汰,具有一定技術、品牌和客戶渠道優勢的企業則獲得了更大發展。大部分出口商品賣價有所提高。應當說,中國出口產業總體競爭力仍然是比較強的,低成本優勢並沒有失去。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下滑將催生新一輪國際產業調整。對於中國進出口企業來講,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也可能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2009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動能依然充足。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基本面是健康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調整和優化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將帶來巨大和長期的投資與消費需求。依託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堅實物質基礎,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和有效地擴大內需,將支撐並推動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中國政府近日已經決定提高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附加值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未來在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方面還有相當可操作空間。各地方、部門將加大對進出口企業信貸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鼓勵和幫助企業克服困難,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拓展新的市場。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將繼續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有利於改善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輕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中國投資環境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增長潛力很大,迄今為止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熱情不減。所以,從中長期看,中國外貿發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