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
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5&Id=2006011010052938006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轉 點擊數:161 更新時間:2006-3-28
摘要:服務貿易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加入WTO以後,我國服務貿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對策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198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於我國服務貿易起點低、基礎差,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差
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2254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3. 6%。與中等收入國家的46%—56%、高收入國家的59%—65%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服務業落後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200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660億美元,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佔全球的16.5%,是我國的7倍多。從總體上看,除旅遊等少數行業外,多數服務貿易領域處於逆差狀態。加入WTO後,服務貿易逆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2、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國服務出口總額中,旅遊服務一直居於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務所佔比重一直在19%左右;運輸服務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為19%。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業則是明顯的弱項,1995年這類產業在服務進口額中所佔比重為22. 9%,2001年劇增為52. 4%,是使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務貿易管理滯後
由於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范圍極廣,國際社會要求一國對其國內的服務業進行整體協調和管理。目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缺陷,如中央與地方在服務業對外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別,服務業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甚至相互掣肘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服務業的統計也不規范,行業標准等方面有許多不符合國際慣例。
4、服務貿易立法不健全
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嚴重滯後,雖然近年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等,但與服務貿易廣泛的內涵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關於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規定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部文件,不僅立法層次較低,而且缺乏協調,從而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
我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市場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將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1、服務貿易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放寬限制、開放市場是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加入WTO,部分服務行業的市場准入,將不再僅僅受國內有關部門的控制,而是要執行我國政府對世貿組織的承諾,這將有利於打破國內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有利於國內行業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使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2、有利於改善我國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不僅僅體現於公路、通信、電力供應等硬體的好壞,越來越多地體現於金融、分銷、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的完備與質量等方面。我國服務業總體上落後,而生產性服務更為落後,這正是外國投資者看中我國市場的重要原因。服務業的對外開旅,將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我國服務業,這將有力地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改善我國投資的軟環境,進而帶動國內整個經濟的發展。
3、有利於引入新的服務種類
我國服務業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服務種類、品種的缺乏,許多服務領域需要填補「國內空白」。在世界貿易組織劃分的143個行業中,我國商業化的稅務服務、民意測驗服務、信用查詢等行業,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在許多行業,具體的服務領域、服務品種還存在大量空白。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外資的進入,將在相當程度上彌補我國服務業發展中的各種空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種需要。
4、有利於在更深層次上參與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全球服務業也在醞釀著世界范圍的調整。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借發達國家向海外轉移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之機,吸引外國投資,改善我國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也有利於我國服務提供者進入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三、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1、優化服務行業結構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科技、咨詢、法律等行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如房地產、物業管理、旅遊、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改組改造傳統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著重改造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等行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
2、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
改變部分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准入限制過嚴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標准,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放寬部分行業市場准入的資質條件,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還要改革市場准入的行政審批制度,減少行政審批項目。
3、多渠道增加服務業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要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投資,作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引導資金,主要用於國家鼓勵的服務業建設項目的貼息或補助,以更多地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投入。銀行要在獨立審貸的基礎上積極向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發放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4、加強對服務業的組織領導
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服務業擺到與農業、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為加快發展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制定和完善規范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和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克培.論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前景.四川理工學院學報(哲社版).2003,(3).
〔2〕童軍.WTO與我國服務業的發展〔J〕.涼山大學學報.2002,(4).
http://wstgs.com/Article/gllw/gjmygl/200603/1131.html?NOCACHE
論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作者:沈明其 更新時間:2006-2-6 點擊次數:
【內容提要】當前有關服務貿易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對服務貿易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中國入世後對服務貿易保護政策的研究討論上。本文從宏觀角度來全面綜合論述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和解決對策。主要採用了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概述與論證相統一的方法,通過對我國服務貿易歷年來的進出口貿易額,進出口貿易結構等數據的比較研究,來比較分析我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和劣勢的存在。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如完善我國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更新服務貿易觀念,積極參加國際服務貿易雙邊和多邊談判,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等對策,來揚長避短,大力發展我國服務貿易,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使之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服務貿易 世界貿易組織 服務貿易總協定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一)我國近年來的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
如圖一所示,1998-200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③不斷上升,進口額和出口額也不斷增加,但是始終表現為貿易逆差。由此證明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足。而這種趨勢短期內難以改變。
(二)我國現行的服務貿易制度狀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頒布實施了《民法通則》、《對外貿易法》、《商業銀行法》、《海商法》等多部法律,為人們構建起了一個服務貿易基本規則框架體系。這些法律大都參照了大陸法與英美法的相應規定,並按照我國所參與的國際公約制定和實施。
目前,我國已經加入了WTO,進入服務業的民間資本和外資迅速增加,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而國家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國務院辦公廳於2001年11月轉發了國家計委關於《「十五」期間加快發展服務貿易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了加快服務業的政策措施,這無疑對服務業的發展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其後,中國政府在關於服務貿易的十二大領域中,先後頒布實施了一些相對性政策法規。如,《關於發布港口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字典等八項交通行業標準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現行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的非貿易項目售付匯有關問題的通知》,《關於加強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工作的通知》,《關於對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情況進行調查的通知》等等。還有關於開放我國服務市場方面,對零售業,運輸業,電信業,教育業,銀行業等都規定了一定的開放度,逐步實現我國政府對入世所做的承諾。為了使我國的服務貿易融入世界服務貿易之中,也為了使我國的服務貿易得到更好的發展,依據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就成了我們現在構建服務貿易制度的基礎。所以,我們現行的或者正在擬草制定的,都是從促進完善我國的服務貿易並早日使我國的服務貿易的法律制度的市場規范與世界接軌的方向發展的。
(三)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
世貿組織日前公布的2002年度全球貿易情況報告稱,全球貿易額去年增長2.5%,其中貨物貿易總額為6.24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長4%,服務貿易額達創紀錄的1.54萬億美元。 美、德、日、法繼續保持世界貿易前四強地位,中國則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貿易國。報告分析認為,2002年全球貿易在企業跨國投資放緩、匯率風險加大、企業及消費者趨於保守的背景下取得恢復性增長,主要歸功於美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和東亞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高速發展。
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又公布了2002年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 2002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354.22億美元。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出口3256.51億美元,貨物進口2814.84億美元,順差441.67億美元;服務項目收入397.45億美元,支出465.28億美元,逆差67.84億美元;收益項目收入83.44億美元,支出232.89億美元,逆差149.45億美元;經常轉移收入137.95億美元,支出8.11億美元,順差129.84億美元。該表顯示了2002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國際儲備保持增長,國際收支總體狀況良好。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突出表現是舉世矚目的。而服務貿易必將在這樣有利的國內外環境中經濟蓬勃發展。雖然當前受到全球經濟持續疲軟、伊拉克戰爭帶來的政治不穩定性和非典型肺炎三大因素的制約,但是由於中國內部擁有的一個廣闊市場和高效的宏觀調控機制,就象往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9.11事件的突發,一樣可以克服眾多不利因素而保持經濟的持續的增長。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如圖二所示,1998-2002年服務貿易總額構成比例,除了2001年的各大服務行業貿易額構成比例比較均勻之外,其他各年的服務行業貿易額都相差懸殊,且旅遊,運輸,其他商業服務占較大比重。因此,不難發現,我國服務貿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長期的結構調整,使各大服務貿易行業都可以得到均衡發展。
(二)服務貿易的法律體系、市場體系不完善
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推進管理體制的改革,但始終都存在著一些另人遺憾的漏洞,而這些管理體系的瑕疵給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1、服務業的行業壟斷。我國的一些行業如電信,金融,保險,教育具有的強壟斷性,不僅破壞了正常的公平競爭秩序,而且還導致了服務業創新動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 中國的服務業要適應未來服務業發展開放的大環境,必然要求打破行業壟斷,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
2、服務貿易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務貿易保障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是指對服務行業里的一些弱勢產業,像數據處理,技術服務,咨詢,專業服務等需要有一些專門的保護政策來應對我國入世後國外相關產業對這些行業的沖擊,使其可以健康成長而不至於夭折。目前,中國政府在電信,銀行,教育等行業制定比較全面保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貿易的自由化,所以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貿易保障政策,既可以使本國服務貿易行業健康發展又可以保證貿易的自由化,就要對WTO的GATS的進行認真研究學習。
(三)服務貿易交易方式落後
現代電子商務在服務貿易領域中,深刻地影響著全球商業貿易形式和市場結構,影響著人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方式,加速了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
據統計,中國目前有各種不同的電子商務網站1,000多個,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額為3.9億元人民幣,B2B交易額為67.7億元人民幣。存在有各種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業模式,有各種不同的電子商務平台和解決方案,但整體來說呈現自發性、局部性、重復性、缺乏技術創新、缺乏整體規劃性和統一的規范,有很多網站的商業模式是單純模仿國外企業,並不適應中國國情,不利於電子商務的發展。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另外,從中國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網路結構復雜,不同行業、不同網路之間不能互聯互通,各種資源難以充分共享,網路應用落後於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企業難以適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據預測,到2003年全球電子商務的交易值將超過一點二萬億美元。在未來5-10年內將是信息技術繼續突飛猛進、新經濟高速成長、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也將是中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參與全球化、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發展電子商務已經不僅僅是基礎經濟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商務模式劃分的問題,而是關系中國在未來信息經濟社會中的競爭力和生存發展的重要問題。
(四)服務貿易理念落後
我國的服務貿易業,過去長期處於封閉的環境中,受某些陳舊觀念的束縛和影響至深,因而企業規模小,服務設施差。思想觀念落後,服務質量水平低,難以適應加入WTO後我國對外全面開放的經濟形勢,更難以與國外服務貿易領域里的跨國公司相抗衡。
在我國經濟學理論中,仍把服務定義為服務屬於流通領域,因此服務不創造價值。而這種論述在WTO將服務貿易外延擴大,內涵深化之後,服務項目不僅提供使用價值,有的還創造價值。還有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生活中,服務部門對待客戶有一個統一規矩,那就是一視同仁。為了表示不嫌貧愛富,比如銀行對經濟效益不好,資金留存率低的企業也同樣提供資金放貸等服務,結果往往血本無歸,還陪上人工費,通訊費等開支。而不象國外銀行「看客下菜碟」,對客戶進行細分,既保證了收匯的安全,又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三、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若干對策
1、完善服務貿易的基本法律,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為了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國際地位,必須從提高行業中的競爭程度入手,完善服務業的市場體系,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和制定行業性法規,如商法,金融服務法規,電信服務法規,交通運輸法規,知識產權法規等,注重參照國際條約和國外立法經驗,加大立法力度,理順各種法律法規與服務行業內部之間的關系,使得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法規健全,相互協調,共同形成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疏而不漏的有機整體。
2、實現服務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是指由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約型,內涵型的轉變,使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長真正建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而不是靠一般勞動力的大量投入。同時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在發揮優勢,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服務的出口時,也要對那些尚處於「幼稚」狀態的知識密集型服務產業加以適當的保護,使其盡快發展並漸進對外開放。今後中國服務出口的大方向應該是:一般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兩者並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一般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
3、參加國際服務貿易的雙邊與多邊談判,爭取更有利的國際環境。我國已經入世,談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國亦為GATS的創始方和起草方。這些都有助於我國的服務貿易談判。我國已於其他各方討論了服務貿易的出價和減讓,在服務貿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慮了總協定的原則和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繼續在互惠互利原則上進行服務貿易談判,就顯的越發重要。
4、更新服務貿易的觀念。首先是對服務貿易概念的更新。服務貿易的定義其實十分廣泛,服務貿易領域創造的價值在每年的WTO年度報告中可見一般。對服務貿易的認識和創新也決定著各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所以我們要克服服務貿易中陳舊,僵化的思想,將「差別服務」⑥走向前台,正確應對服務貿易自由化潮流,嘗新服務貿易的未識領域。再次就是關於服務貿易的安全性觀念。由於航空,電信,金融,咨詢,廣告的行業直接涉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國家機構要加強安全意識,特別是在我國法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應採取循序漸進,有選擇,有步驟,有條件的開放市場的方針,把關繫到國家經濟命脈,主權,安全的關鍵領域做戰略問題加以處理,實行有效監督和管理,使之為國家利益服務。
5、保持和促進原有優勢產業,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尋找新的增長點,創新服務貿易未識領域。我國的優勢服務產業主要集中在勞務和旅遊這兩大方面。這兩方面總的來說都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比較低。但是對我國來說,他們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國旅遊資源和勞務資源都是很豐富的,因此,我們在這兩個方面的投入成本較低,在世界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比如說95年我國旅遊收入為87.33億美元;而2000年我國旅遊收入為293.45億美元,比95年增長了336%;2002年我國旅遊收入為357.83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122%。但是,在保持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大這兩方面的科技投入,要改善旅遊環境,提高勞務輸出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我們的優勢。另外,我們也要優化服務行業的產業結構,要讓新興服務行業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6、有步驟的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我國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比,起步晚,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仍處於幼稚時期。同時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全,服務企業競爭力弱,再加上服務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等特徵,不可激進的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驟的逐漸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國經濟健康穩定的條件下,按照一定比例來開放服務業,保證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中受益多於不利。
7、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基於網際網路技術所擁有的特別優勢,不論在9.11事件、美伊戰爭,還是今年的非典疫情,都發揮了明顯效用,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都可以穩步向前發展。而傳統交易模式在面對突發事件帶來的巨大沖擊時,往往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因此,大力發展中國的網路事業,降低因類似的事件給服務行業和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是一種非常可行的應對措施。
建設統一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是中國電子商務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全球化時代的電子商務"專題會議的召開,為全球電子商務專家研究中國電子商務的應用機制、商業模式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標准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好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要大力推廣和應用。
[注釋]
1.GATS就是《服務貿易總協定》。1994年4月15日,各成員方在馬拉喀什正式簽署《服務貿易總協定》,它於1995年1月1日和世界貿易組織同時生效。
2.國際服務貿易分類表,是由WTO世貿組織統計和信息系統局(SISD)提供的,並經WTO服務貿易理事會評審認可。此分類表是按照GNS(一般國家標准)服務部門分類法,將全世界的服務部門分為11大類142個服務項目。
3.1998-2002年的服務貿易總額分別為:530.45億美元,550.69億美元,664.61億美元,726.01億美元,862.73億美元。
4.B to B 指企業到企業;B to C指企業到客戶。
5.ISP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縮寫,意為「Internet服務提供商」,這里的服務主要是指Internet接入服務,即通過電話線把你的計算機或其他終端設備連入Internet。
6.差別服務:是指分別出客戶對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情況,對其實施不同的、有差別待遇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盛 斌:中國加入WTO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評估與分析[J],世界經濟2002(8)。
2、肖中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特徵與原因分析[J],涉外經濟2002(10)。
3、李善同:凸現新經濟特點——世界服務業發展趨勢[J],國際貿易2002(3)。
4、陳憲,程大中:服務貿易的發展與中國的「入世」後的對策[J],外貿經濟 國際貿易,2002(7)。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行業分)[J],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02(10)。
6、1990-2001年世界區域性商業服務貿易增長一覽表[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與研究,2002(10)。
7、鄭吉昌:論國際服務貿易及自由化趨勢[J],國際經貿探索,2002(1)。
8、徐桂英,宋立功:構建我國服務貿易法律體系框架[J],經濟論壇,2002(20)。
9、黃偉:東亞服務貿易的概況及其構成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2(9)。
10、王 粵:服務貿易—自由化與競爭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1、譚小芬: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6)。
12、鄧世榮:我國服務貿易承諾表中的市場准入與國民待遇研究[J],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003(3)。
本文發表於《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七期
http://www2.lunwen5.com/Article/economic/guojimaoyi/1672.html
2、中國對外貿易現狀與發展
2020年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採取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防控措施。《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國內、國外均高度關注這一疫情,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均面臨變局。
結合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等人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研究中的兩大研究結論,其一,由於反應更快、抗擊疫情力度更強,因此此次疫情影響更大、時間更短,樂觀估計影響主要在一季度,樂觀估計全年GDP增速約5.4%;其二,疫情應對措施的三大政策組合: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度的改革開放。不禁引人思考,在這樣的經濟形勢背景下,如何「開放」以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對外貿易行業該如何化挑戰為機遇?
本文立足於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呈現出的各種特徵,結合全球對疫情的態度,展開我國貿易進出口如何化挑戰為機遇的分析。
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政治形勢下,中國對外貿易仍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無論從貿易量上來看,還是從貿易效率上看,中國貿易格局在保持全球地位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格局,如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名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從貿易效率上看,近年來,海關大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19年,我國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8年分別壓縮42.3%、42.4%,時間分別為41.4小時和4小時。
——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國際地位提升
2019年以來,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從中美貿易問題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問題,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面臨多重挑戰。與此同時,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完善政策措施,推進貿易結構優化,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也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共同穩步推進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
貿易規模、國際市場份額雙雙邁上新台階。從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來看,2013-2019年進出口總額波動變化,2019年中國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達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其中,出口17.23萬億元,進口14.31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從國際地位來看,中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根據世貿組織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較全球高2.8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份額較2018年提高0.3個百分點至13.1%。
——外貿總額逐季攀升
2019年,中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2019年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二季度7.68萬億元、三季度8.26萬億元、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
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擴大25.4%,貿易順差大幅回升。我國經濟擁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空間,這種韌性在外貿領域同樣具備。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有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完善的工業門類和製造業基礎為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中國出口面形勢較好。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貿易出口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14.31萬億元,增長1.6%;出口額增速遠高於進口額增速。2019年,中國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第一大貿易夥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第四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首次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
在支持民營企業方面,海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民營企業減負增效。拓展擔保方式,引入保險公司參與海關稅收擔保,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減輕負擔。鼓勵中小企業創新,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進口有關科研和科技開發用品免徵進口稅收。中國海關已與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支持民營企業享受當地海關提供的各項便利措施,服務企業「走出去」。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增長11.4%,佔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9萬億元,增長13%;進口4.58萬億元,增長8.4%。
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2.7%;而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9.9%,低於民營企業進出口額比重;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佔16.9%。
此外,2019年中國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2019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8.61萬億元,增長5.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9%,比2018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所佔比重接近六成;2019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4%。
全球對中國此次疫情的反應和措施
世衛組織態度:理性客觀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高度肯定中國的防控工作,認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將於3個月後重新評估,若屆時疫情得到控制,將撤銷認定。WHO宣布PHEIC後,仍可能對中國主要疫情發生地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俗稱「疫區」,非國家概念,而是對部分省市)。
世衛組織明確肯定中國的努力以及信息的透明程度,認為該決定不是因為世衛組織對中國沒有信心,而是因為他國,尤其是衛生系統較弱且准備不足的國家。世衛組織同時宣布七條臨時建議,具體如下。
多數國家:積極採取人道主義援助
從正面支持看,多數國家和地區援助中國抵抗肺炎疫情,如俄羅斯、韓國、日本、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其中包括捐贈物資、組織醫療團隊和提供技術支持援助中國。
部分國家/地區:採取一系列的反面封鎖措施
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採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制簽證和限制旅行五個方面等。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截至1月31日,已有62個國家針對中國公民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包括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紐西蘭等等。其中,6個國家對中國公民採取了簽證收緊措施,4個國家採取入境限制措施,5個國家對護照簽發地為「湖北」及有「湖北」旅行經歷的人員進行重點入境管控,47個國家則對入境的中國公民採取體溫檢測和健康狀況申報等措施。
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
根據本文一開始的分析,中國經濟整體勢必受影響,但沖擊主要局限在一季度。樂觀估計下,此次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對經濟的沖擊也主要局限在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此後逐步下降,3-4月結束,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為4%、6%、5.8%和5.6%,2020全年在5.4%。在整體經濟大環境受損這一背景下,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勢必也會受影響。
結合全球對此次疫情的態度來看,各國海關暫未發布任何對中國貿易進出口採取強制、激烈的措施,目前措施主要集中在人口出入境控制。如2020年1月30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表示,雖然中國正在經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口和出口活動不會受到影響;截至目前,兩國的貿易活動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暫停。
此外,世衛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PHEIC,但同時也表示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世衛組織不建議限制貿易和人員流動。需要澄清的一點是,此次並非將中國列為疫區國,WHO定義疫區以「省/市」為單位、而非國家,且不同省市定義和解除「疫區」的時間不同。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疫情被認定為PHEIC會對中國外貿有一定影響,但程度和方式上並不如外界所擔憂的嚴重。從短期來看,即便世衛組織不宣布,每個國家也會根據疫情發展決定是否與中國進行外貿,世衛組織宣布之後相當於是一個加強的提醒。
基於以上的結論背景,要保持中國外貿在全球的格局,力爭將疫情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降到最小,化挑戰為機遇,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和考慮: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佔比均上升
2010-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佔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2014-2016年貨物出口貿易下降的趨勢下,中國跨境電商仍上升發展,這主要得益於國內電商巨頭布局跨境電商行業以及傳統外貿企業集體向跨境電商轉型。2018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達到9.0萬億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8.3%;前瞻根據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以及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近幾年的發展增速初步估計,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5-2019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全國新增跨境電商企業超6000家,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達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2%。
2013-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主要以出口為主。根據2019年6月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7.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而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1.9萬億元,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佔比達78.9%。前瞻根據近幾年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測算,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口規模佔比約為76.6%。
政策出台助力跨境電商發展
對於跨境電商,國家支持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從我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數量來看,我國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在快速發展。自2015年以來,我國國務院共批復了四批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截至2019年12月,我國共有59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規范跨境電商的政策。從目前跨境電商產業相關政策來看,稅收調控仍是重點,另外在產業園發展方面,國家鼓勵試點城市發揮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開展跨境電商產業園發展事宜。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中國對外貿易的弊端及對策是什麼?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存在的隱憂及其危害
1.我國開拓國際市場的方式過於單一
從理論上說,開拓國際市場至少有對外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兩種方式,後者由於是在東道國國內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因此比較容易繞開東道國的各種貿易壁壘。而我國目前開拓國際市場的手段仍以對外出口為主。我國這種千軍萬馬爭過出口獨木橋的開拓國際市場方式,一方面會導致我國同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為求得在外貿出口中的數量擴張,致使當前我國外貿出口增量不增價的矛盾十分突出,並極易遭到進口國的傾銷指控。另一方面,我國這種單一的、樹大招風式的外貿策略已使我國出口產品遭受到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如美國時間2003年11月17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做出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布、胸衣、袍服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的決定,從而對上述中國出口產品實行極為嚴厲的配額限制.
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
(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
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對中國商品提起反傾銷訴訟的國家和地區也越來越多,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入對我國反傾銷調查的行列。2007年前11個月,中國遭遇反傾銷、反補貼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兩反兩保」貿易摩擦62起。(2)貿易摩擦的產品和行業結構呈不斷擴大的趨勢,只要他們認為危害到或將要危害到本國競爭力差的產品,都可以列入傾銷產品的范圍,從過去的原材料、簡單加工擴展到現在的高科技產品,幾乎涵蓋我國出口的大部分產品。(3)涉及的金額和反傾銷稅率越來越大,委內瑞拉1999年決定對中國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類,採取臨時措施,徵收300%的反傾銷稅;2004年2月,墨西哥經濟部決定恢復對從中國進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徵收165%-1105%的反傾銷稅。
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4.我國外貿實踐中存在著輕視「原產地」規則以及「原產地」規則本身不完善的問題
目前,我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標准過低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制訂如此低的標准,是因為既要考慮到我國與24個國家的普惠制協議中給惠國的要求,又要考慮到進一步吸收外商投資。如果將原產地規則限制過嚴,會影響外商來華進行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圖加工和補償貿易。因此我國判定出口產品的原產地規則是根據該產品:在中國生產或獲取;在中國發生實質性轉變,即在中國經過主要及最後的製造、加工工序,使其外形、性質、形態或者用途發生實質性改變;在中國增值達25%以上。
(1)原產地規則不嚴謹體現在許多方面:1)我國的原產地標準是以HS稅目改變作為實質性改變的標准,但在「規則」中,沒有「以稅目號改變」的文字表述,由此使簽證人員在理解和實際操作中缺乏統一標准;2)「清單」規定的主要加工工序較為簡單,要求的增值百分比標准較為寬松,涉及的稅目也很不全面;3)「清單」中有些產品的原產地標准缺少合理性,甚至嚴於普惠制原產地標准;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2)我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標准過低造成了許多不利:1)不利於拓展加工貿易的加工深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國產化率; 2)由於出口產品使用的進口成份過多,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巨額外匯支出,而且不利於我國對原材料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3)不利於發展關鍵性的高新技術;4)由於標准過低,外商往往通過投資設立企業,在我國從事「三來一補」業務,申領我國十分有限的「被動配額」,擠佔了我國本來就十分有限的配額,致使加工貿易對一般貿易形成了較大的沖擊。
5.我國加工貿易中國內價值鏈過短及因此使得商品附加值低
(1)我國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比例不高,從而導致其發展後勁不足。2003年1-4月,我國加工貿易出口665.6億美元,占同期出口總額的31.5%;加工貿易進口456.1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額的32.7%。這表明我國加工貿易尚處於典型的簡單加工或組裝型發展階段,加工貿易國內產業鏈短,生產能力集中於下游產業,零部件和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將會逐漸失去發展後勁。根據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的調查,廣東省電子工業從改革開放初期在全國同行業中列第8到1991年躍居全國第5位,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主要依靠港澳加工裝配業的轉移,但廣東目前的優勢只體現在最終產品的總量,並不具備生產技術上的優勢,產品設計、材料、零部件生產以及銷售均嚴重依賴香港和海外,我國其他沿海地區利用加工貿易發展起來的產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類似問題。
(2)我國加工貿易的增值率極低,致使大量利潤外流。在整個加工貿易的研發、設計、製造、倉儲、運輸、銷售、服務等環節構成的價值鏈中,我國企業承擔的往往是對零件或原輔材料的初級加工、裝配和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環節,佔有的價值鏈環節較少,從而導致產品附加值的提高狀況極不理想。據統計,在來料加工中,目前我方企業平均僅能獲得占出口總額8%左右的工繳費收入,其餘大量的產品增值部分被外方獲得;而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中,由於外方控制著原材料采購和製成品銷售等關鍵環節,便於利用轉移價格等手段,使我方企業利潤嚴重流失。
6. 中國的對外貿易政府管制嚴厲,進出口自由程度地
(1).國內企業要出口產品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大多數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
雖然我國對傳統的貿易體制不斷進行改革,如賦予若干生產企業進出口自營權,但是,獲得進出口自營權的僅僅只是少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包括少數科研機構),而且其進出口自營權仍然受到很久的約束,經營范圍受到嚴格的限制,擁有進出口自營權的生產企業實際上並不能真正完全自主地經營進出口業務。此外,雖然我國也允許私營企業獲得進出口自營權,但進入門檻很高,數量極其有限。總之,我國的外貿經營權仍然是由國家控制的,(註:政府對外貿經營權的管制實際上是一種非關稅壁壘。)只有少數生產企業有權可以直接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大多數企業並不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這些沒有進出口自營權的企業要出口產品,就只能通過國有外貿公司代理。這意味著,對於大多數沒有進出口權的生產企業來說,它們並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而同國際市場之間實際上仍然存在著「隔層」。
由於外貿經營權由政府行政審批,哪些生產企業能進入國際市場完全由政府指定,因此,在缺乏市場競爭和篩選、淘汰機制的情況下,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並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業,這樣就必然會造成對外貿易的低效率。同時,由於國內大多數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此,國內許多生產企業就不可能完全自由靈活地根據國內外市場的供求狀況,及時生產出完全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大我國的出口,這就人為地壓抑了我國的出口供給彈性。
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的私營企業在沒有得到政府的批准下並不能自由地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因此,這就不利於使我國持續涌現出更多的完全自負盈虧,因而真正具有內在動力和壓力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出口的市場主體,從而極大地阻礙了中國人均出口額的不斷增長。可見,對私營企業的出口限制實際上是對中國出口擴張能力的人為限制。
此外,雖然我國的外貿公司在政府的保護下壟斷了我國的進出口,但我國的國有外貿公司卻因規模小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且,由於這些國有外貿企業並不承擔經營虧損的最終財產責任,因此,各國有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而往往不負責任地對內抬價收購、對外低價競銷。國有外貿企業相互之間這種沒有內在約束的無序競爭,不但造成出口秩序混亂、而且增加了我國的出口換匯成本,降低了我國的貿易利得。
(2).我國在進口方面存在著事實上的政府管制,進口的市場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
雖然我國自1992年以來不斷降低關稅,但我國降低關稅的政策意圖實際上是側重在緩解我國過大的國際收支順差,同時擴大資本品或技術設備的進口(中國進口中的80%以上是資本品),以提高國內企業的生產率,而並不是著眼於通過實現進口的自由化,以引入國際市場的競爭機制。而且,雖然我國不斷削減非關稅壁壘,但實際上我國對一些已經取消配額、許可證管理的進口商品仍然存在著不同名目的數量限制,一些需要進口品的投資項目需要事先得到政府的立項批准或政府部門的政策性指導。同時,中國在進口的程序上也存在著一些事實上的管制(如需要若干個政府部門的蓋章認可,進口手續過於繁瑣等)。此外,在政府對進口進行嚴格管制的同時,我國對許多產品的進口仍實行國家壟斷,這種進口壟斷實際上也是一種非關稅壁壘。
我國對進口進行管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內某些行業或企業(特別是保護了國有企業),但卻因減弱了進口產品的競爭壓力,同時使國內企業得不到低成本的生產投入品,從而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效率。
二、消除我國對外貿易中已存隱憂的對策
1.切實落實「走出去」戰略
(1)明確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體。所謂「走出去」,既包括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也包括向外輸出資本,但主要是輸出資本,即到國外投資辦廠。目前,通過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特別是近幾年的改革攻堅,我國多數國有企業和鄉鎮集體企業已經從政府的懷抱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無疑也應當成為主體。各級政府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宏觀調控、服務、監督等方面多下功夫,切不可越俎代庖,代替企業作經營決策。
(2)科學確定「走出去」的具體方式。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大致有以下類型:1)海外直接投資。目前除資源開發型項目規模較大外,我國絕大多數對外投資項目都屬中小項目,企業平均規模為198萬美元。2)對外承包工程和設計咨詢。對外承包工程是商品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比較成熟的方式,能夠發揮我國企業產業基礎全面、設備製造技術成熟、勞動力資源豐富和管理成本低的綜合優勢;3)對外勞務合作。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的主要市場集中於發展中國家,其中有3/4輸往亞洲國家,勞務人員仍以建築工、縫紉工等中低級勞務為主。
「走出去」作為一項長遠的開放戰略,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在微觀層面上,應制定具體的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開發戰略,解決「走出去」的區域和產業選擇問題。1)對於資源開發型項目,應主要立足於非洲、拉美、中亞及其他友好國家,重點投資於這些國家建設急需的能源、礦產等戰略資源和人民生活必需的農牧漁業資源;2)對於境外生產型項目,重點應放在東南亞、南非、北非、拉美和歐美等經濟環境較好的國家,以投資少、見效快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為主,引導企業將過剩的生產能力和成熟技術向外轉移。3)對於國際承包工程,應立足於傳統的亞洲、非洲和中東市場,力爭提高市場佔有率。同時,利用入世帶來的有利機遇,加大對歐美、大洋洲和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爭取有所突破;加強對勞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素質,在全球勞務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確保原有市場,力爭擴大外派勞務規模; 宏觀層面上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政府要從金融保險服務、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走出去」;做好國際市場和國別情況的信息發布和咨詢工作,以滿足國內企業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境外投資企業的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防止一哄而上,在國外搞重復建設,無序競爭,自相殘殺。
(3)科學選擇「走出去」的區位。 「走出去」應當貫徹多元化的方針,面向全球市場,切不可搞單打一。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走出去」的重點地區應當是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東歐、獨聯體經濟轉軌國家。因為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來看,無論是裝備水平、生產技術,還是產品質量,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都有較大差距,但同發展中國家相比,卻有一定的優勢。而有無比較優勢,則是「往哪兒走」的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2.政府企業共同預防和避免貿易壁壘,減少損失
(1)政府方面。①建立預警機制,實現對外貿易保護前置化。政府有關部門要緊密跟蹤重點出口國家和地區情況,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時了解某貿易壁壘的動向,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相關企業及時做好相應准備。②制定優惠措施,發展循環經濟,扶持「綠色」企業發展。政府應通過優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國際標准、管理先進、科技含量高的綠色環保型企業,同時淘汰一批規模小、檔次低、管理水平低、環保意識差的企業。③實施標准化戰略,制定與國際標准一致的國家標准和技術法規。應制訂鼓勵政策,統一並提高我國的技術標准,使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與國際標准協調,並按照需要將這些國際標准引入我國,讓生產企業在掌握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去安排生產,以使產品符合進口國要求,這對擴大出口貿易,加快對外貿易的發展都有較大的幫助。④政府有關部門要服務和幫助企業開拓其他市場,規避貿易風險。企業還可通過勞務輸出、技術輸出、境外投資等多種方式,在消費國就地生產、加工,讓「銷售地」變「產地」,避開貿易壁壘。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強化標准化意識,採用合理適用的國際標准,嚴格執行標准,並將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標准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出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從制度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品質和環保品質,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處於有利的競爭地位。②企業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產品以及對產品的檢驗檢測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沖破現在技術性貿易壁壘。③企業應投入研究開發費用,生產符合外國技術標准特別是苛刻要求的先進產品,還要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使自己的產品成為「綠色產品」,預防和避免貿易爭端的發生。當貿易爭端一旦發生,要通過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國政府取消其技術性貿易壁壘,將企業利益損失降到最低。
3.政府完善應對機制,減少貿易摩擦
(1)政府方面。①我國政府充分利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與外國的交涉。政府應充分援引WTO反傾銷協議中的條款,對其他國家對我國提出的反傾銷措施和調查程序進行嚴格的調查,並提出異議,通過雙邊、多邊談判,記載反傾銷應訴中所作的實踐,進一步澄清相關問題,據理力爭,督促相關國家修訂對華市場經濟體制的認定標准,最終取消歧視性的對華反傾銷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傾銷應訴機制,完善我國反傾銷預警機制網路。③加強對出口競爭秩序的規范,設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經營管理機制,建立並執行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的出口制度,是減少對華反傾銷訴銷的有效措施。
(2)企業方面。①企業應調整戰略,實行國際化經營。②要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研製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產量,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轉變和以價取勝的戰略轉變。③企業在反傾銷的過程中,應當熟悉國際慣例,依法應對反傾銷,使自己由被動化為主動。
4.完善我國原產地規則
(1)制訂合理、科學、適用的原產地規則
根據我國國際貿易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適度的原產地規則標准,如在增值百分比的確定上應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比例標准。同時原產地判斷標准不宜過低,特別是出口貨物原產地的判斷標准更是如此。原產地規則應具有可操作性,在技術上是嚴謹的,同時有適當的靈活性。
(2)原產地規則應有廣泛的適用性
制訂原產地規則時應充分考慮在盡可能廣的范圍內適用,特別是要考慮原產地規則對於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執行的重要性。在我國的原產地規則中,應包括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反補貼條例》所需要的原產地判斷標准,以及針對反傾銷、反補貼中規避措施的原產地規則;應制定進口優惠關稅條件下適用的原產地規則,特別是復進口、復出口產品的原產地規則;對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確定專門的原產地判斷標准,提高配額的利用率,為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出口商品規定合理的原產地判斷標准。
(3)加強對原產地證發放的管理工作
我國有多家單位可簽發原產地證,這給我國對原產地證簽發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而且各機構對於原產地證簽發標準的尺度不一也給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全國目前有200多個發放原產地證的單位,每年發60多萬張,每個證收50元手續費,有個別發證單位,只蓋章收費,不檢查其合同產品是否符合原產地規則,也不監管貨物。此種情況的出現無疑不利於正確執行我國的原產地規則,也會影響到我國與一些國家的貿易關系,因此應強化對原產地證發放的管理工作。
5.通過提高加工貿易料件的本地化率來延長我國加工貿易的國內價值鏈
從跨國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分析,加工貿易企業希望通過對料件的本地采購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現階段,有一些外資企業嘗試將零部件的采購轉移到我國國內。因此,要提高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率,擴大我國國產料件的出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有關政策。
(1)確定科學的產業政策。我國的上游產業包括機械、電子、化工等基礎產業,長期以來,這些產業生產發展的滯後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而國家的價格、投資、稅收、貸款等政策幾乎都是向下游產業傾斜。因此,不從根本上扭轉對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現行政策,就難以實現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替代。
(2)從資金方面給予支持。為使國內企業生產的材料和零件在質量、規格和成本等方面適應加工貿易出口的要求,國家應提供資金扶植國內企業開發、試制新產品或者向用戶提供試用品。有關部門可考慮在新產品試制費、新產品開發費、外貿發展基金中單列鼓勵加工貿易本地化基金,簡化申請和審批程序。同時國家應鼓勵建立民間的「風險融資」機制,如通過減免稅改革,鼓勵企業間成立「風險基金」,投資於具有較高風險的新產品開發和試制項目。
(3)鼓勵來料加工、進料加工企業進行國內采購。一方面,由於我國國內來料加工企業的大多數產品會進入國際市場,對於其國內零部件供應商而言屬於間接出口,因此可對這部分產品實行出口退稅,以降低來料加工企業國內采購的成本,從經濟角度激勵來料加工企業擴大國內采購;另一方面,鑒於我國目前出口退稅機制運行效率較低,對進料加工企業的深加工結轉實行稅收「免、抵、退」會擠占企業大量資金,進而嚴重削弱了出口退稅制度的激勵效果,因此可對進料加工企業的深加工結轉貨物實行免徵相關稅收的優惠政策。
(4)建立需求信息庫。在加工貿易企業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中間投入品供求信息庫。由於企業對信息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對信息採集、更新的投入大,投資風險高,因此國家應實行扶植政策。針對加工貿易可選擇的替代產品建立專業信息庫和信息網路,及時公布產品的質量標准、規格、價格和供應渠道等。
5、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1~4月,我國外貿發展延續增長勢頭,進出口總值達11.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1~4月,對歐盟、美國、日本以及我國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36.1%、49.3%、12.6%和30.9%,拉高整體出口增速16.8個百分點。
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8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增長30.3%。從行業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8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6%。
總體來看,企業訂單量依舊保持了高增長態勢,但分析每個月的增長數據可以發現,訂單的增長邊際在放緩,3~5月尤其明顯,這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近兩個月來人民幣匯率升值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6%,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5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中國外貿經濟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增長5.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增長6.7%。
6、我國當前國際貿易現狀?我國當前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現階段我國國際貿易應採取的戰略對策?
一、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一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和外貿順差的增長速度很快,外匯儲備在2008年末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的外貿,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不斷提高。海關總署2008年10月13日發布的我國前三個季度的進出口貿易情況表明:2008年1至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1億美元,增長29%。累計貿易順差180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2.6%,凈減少49.2億美元。進入到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凸顯出來,進出口貿易形勢呈現惡化的趨勢。由於前三個季度形勢較好,因此,2008年全年的總體情況還可以。海關總署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25,616.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其中出口14,285.46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1,330.86億美元,增長18.5%。累計貿易順差2,954.59億美元。進入到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加劇,外貿形勢進一步惡化。國家海關總署2009年3月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表明,2009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249.48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比一月份下降25.7%。2月份外貿順差為48.41億元,比1月份下降100多億美元。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目前尚未到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這種下滑趨勢還將延續一段時期。具體什麼時候能終止下滑趨勢並轉為上升趨勢,目前還不能確定,筆者估計,2010年下半年的可能
7、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貿易往來發展的趨勢如何?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精選5篇)
第一篇: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現狀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比較迅速的增長,這為我國國民經濟較快平穩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幾十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額持續大幅度增長。2002年至今,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國對外貿易規模高達17606.9億美元,比2005年凈增3385.7億美元,增長23.8%,實現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外貿出口9690.8億美元,增幅回落1.2個百分點;進口7916.1億美元,增幅上升2.4個百分點。金融危機前後我的對外貿易整體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 1 頁
(一)對外貿易增長速度強勁反彈
自實施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貿易順差逐年擴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增長幅度大大增加,進出口同比增長速度2003 年達到最高點,為37.1%;出口同比增長速度 2004 年達到最高點,為35.4%;進口同比增長速度2003 年達到最高點,為39.9%。2005 ~2007 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出口、進口增長速度均保持在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爆發,中國對外貿易受其影響,2008 年進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7.8%;出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7.2%;進口增長速度下降為18.5%,2009 年進出口總額自加入世貿組織後首次出現減少,外貿增長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現負增長。2010 年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外貿增長速度大幅上升。
展開全文
App內免費讀全文
前往文庫APP簽到領暢讀卡,免費讀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全文
限免
導長圖
轉存到網盤
發送至微信
下載文檔
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號8.0.70 隱私政策 許可權說明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收益專屬歸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第 2 頁
為您精選中國對外貿易現狀...會員文檔562篇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769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8395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58人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3979人閱讀
獲取全部文檔5468人在看
基於你的瀏覽為你整理資料合集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精選5篇)
文件夾
2021年外貿形勢與發展方向 - 百度文庫
2.1分
1572閱讀
85%用戶都在看
中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發展新趨勢 - 百度文庫
4.2分
1035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問題及對策 - 百度文庫
4.5分
2271閱讀
本周下載TOP
剩餘10篇精選文檔
前往APP一鍵獲取全部合集
相關文檔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免費獲取全文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474人已閱讀
寶藏文檔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1171人已閱讀
絕絕子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28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4973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7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64人已閱讀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1567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1.3W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1006人已閱讀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131人已閱讀
查看更多
推薦文檔集(32篇)
8、外貿行業的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外貿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1、對外貿易行業貨物貿易發展狀況:貨物貿易增長強勁,增速顯著加快;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長,進口增幅不一;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出現新的增長;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
2、中國對外貿易行業貿易過程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外貿易外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貿易的比重較大;全球經濟不景氣,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出口貿易高度依賴發達國家。
3、外貿業務員發展方向。在外貿行業前景發展盛行的情況下,需要貿易網站員,而做外貿業務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態和毅力,擁有專業技能。
4、高級外貿跟單發展方向。找到客戶後,從新產品的打樣-審單-合同評審-貨物跟單,還包括後期的和貨代聯系,做出口單據和進口單據,定期催款和後期的服務工作。
5、高級單證發展方向。這個職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這兩種貿易條件下的操作,空運,海運,電放等運輸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辦C/O,FORM-A的辦理,以及報檢,同時還要會做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