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出口茶葉貿易背景
中國有著悠久的制茶品茶歷史,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同樣 也有著 1500 余年歷史。我們知道著名的貿易通道有絲綢之 路,明代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也使茶葉遠播世界。最早的茶 葉對外貿易可以在追溯到公元 475 年,在公元 475 年到公元 1644 年的這一千餘年裡,茶葉對外貿易主要是以物易茶為 主。 最早記錄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時間是在公元 473 年至 公元 476 年間,由土耳其商人來我國西北邊境以物易茶。 唐 肅宗至德元年(公元 756 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紇地 區驅馬茶市,開創了茶馬交易的先河。以後中國茶葉通過海、 陸「絲綢之路」輸往西亞和中東地區,東方輸往朝鮮、日本。 明代 (1368-1644) 是中國 古典 茶葉向 近代多 種茶類 發展 的開 始時期,為清初以來大規模地開展茶葉國際貿易提供了商品 基礎。鄭和七次組率船隊,出使南亞
查看更多
2、取代中國茶葉霸主地位的英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產茶葉的?
中國不但是茶和茶文化的發源地,還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茶葉在宋之後,就已經取代了瓷器和絲綢,成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第一出口和創收產品。在明朝時,世界上50%的白銀都被中國通過貿易給賺了過來。到了清代,中國也是世界上GDP總值最大的國家。我們僅僅拿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數據就一目瞭然了。
①1664年,英國首次從中國進口茶葉為100磅(一磅=0.453千克,100磅,約有不到100斤茶葉);
②1678年,進口增長到4713磅;
③1684年,進口高達38390磅;
④1750年,進口470萬磅(另外走私300-750萬噸,因當時的茶稅很重);
⑤1799年,進口2300萬磅(此年乾隆帝駕崩);
⑥1879年,進口1.36億磅(鴉片戰爭後清朝開放了對外貿易);
⑦2008年,中國在進入新世紀之後,茶產量首次超過印度和錫蘭,年產量達15億磅,其中僅僅三分之一用於出口,多數還是內銷;
⑧、如今,茶葉消費量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而茶葉的生產量每年2%的速度在增長,這說明供大於求。
而此時,印度、斯里蘭卡(錫蘭)、美國卻占據了國際茶業貿易額大部分市場和利潤。
·英國因為買茶差點破產
從上面一組數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茶葉曾經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的茶葉貿易,並為中國賺取了大量的白銀。整個西方鼎盛時開採的白銀幾乎全部流入到了中國,
這種強大的吸血效應差點害得西方諸國破產。
而所有喝茶的人都知道,只要你喜歡上了茶,你想戒掉,簡直比登天還難,這也是為什麼茶葉需求量還在每年都在增長的原因。
從1662年葡萄牙公主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之後,這位愛喝茶的姑娘第一次讓英國上層社會的貴族們喜歡上了茶,茶便從此在英國盛行。
無論任何年代,都是上層社會影響下層。
煙熏妝、胖是美、瘦是美、香水、鑽戒等都是上流社會影響的下層。
即便是今天,英國皇室通過各種炒作,每年為英國創造的奢侈品和旅遊利潤就遠遠高於他們所得的皇室供養。
但英國因為每年都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並逐年增多的貿易逆差,幾乎讓英國人承受不了。
奇怪的是,大清除了白銀和糧食,對其他別的東西幾乎都不感興趣。
而英國沒有糧食,又想得到茶葉,就必須拿白銀來換。
曾經有位英國貴族說:看似是英國在殖民全球,但掙的錢幾乎全部都送給中國了,我們反而成了打工仔!
而且,當時大清的茶葉是壟斷貿易。
萬一那天清朝那個皇帝不高興了,拒絕出口,英國很可能會因此而出現政權動盪。
有人說你太誇張了,小小的茶葉能引起巨大的政治波動嗎?
請參考茶馬古道的開啟和「波士頓傾茶事件」,那個沒直接影響政局?
為了擺脫大清的魔咒,英國人必須想辦法自救。
而自救的手段一個是鴉片,一個就是茶葉自足。我們先說鴉片,同樣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問題。
① 1727年,中國從英國進口的鴉片量為200箱,葯用(雍正年間);
② 1767年,進口1000箱,部分開始吸食(乾隆32年);
③ 1830年,進口1.8萬箱,多數用來吸食(道光年間);
④ 19世紀30年代以來,英國通過鴉片,從貿易逆差變為順差,反而每年從中國賺走了983噸白銀。
⑤ 隨後,清朝為了經濟利益考慮,就有了林則徐禁煙運動,並誘發了鴉片戰爭。
·清朝人的奇葩思維
至今仍有很多人想不明白,當時英國已經進入了工業革命時期,已經有了大宗的現代化工業製品和各種先進武器。
而這些東西,英國當時都希望拿來換取中國的茶葉。
但清政府除了白銀和鴉片,其他的東西要的很少。
其一,大清是為了保護本國的小農經濟和手工業,害怕英國人的工業品破壞了中國的傳統市場。
其二,大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最缺的是糧食。
其三,中國人喜歡真金白銀,並喜歡將銀子埋在地下,所以市面上的銀子越來越少。即便今天,存錢依然是多數人的選擇。
而進口鴉片,是清政府允許的,並從中賺取了大量的稅收。
即便是吸食鴉片,也和英國貴族一樣,也是在上流社會開始的。
這種能讓人產生幻覺,並能令人超級興奮的東西,是當時大清貴族最大的享受。
鴉片、煙草、茶葉、咖啡、酒精,這些東西那個不能令人上癮?它們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
當時清政府之所以禁煙,也不是考慮清楚百姓的健康問題,而是因為巨大的貿易逆差,讓清政府實在支撐不了了。
鴉片這種東西,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就像儒家思想一樣,一旦吃了第一次,就很難再戒掉了,因為,它們的效果對統治者來說真是太爽了!
同時,清政府卻死守著傳統不放,不肯大面積接受西方的工業產品和思想,不肯利用自己龐大的經濟總量來發展現代工業和科技,這才是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英國為了擺脫清朝對茶葉的壟斷,另一個手段就是自己種茶,並取代中國成了全球第一茶葉出口國。
·英國的茶葉霸主之路
① 1763年,英國開始從中國偷茶,但種植試驗失敗;
② 1815年,英國人植物學家在其殖民地印度阿薩姆地區發現大量野生茶樹,並從此開啟了阿薩姆茶葉的培育工作;
③ 1866年,阿薩姆的產茶量達到600萬磅(此時還是主要靠進口);
④ 1880年,印度種茶植面積達843平方公里,年產量為4300萬磅;
⑤ 1888年,印度茶產量為8600萬磅,這一年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英國用自產的方式首次超過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數量,不再擔心清朝的壟斷了。
⑥ 1901年,印度和錫蘭年產茶葉達3.59億磅,其中2.59億磅出口到英國;
⑦ 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英國便控制了全球茶葉貿易,並取代中國,成了新的「茶葉帝國」;
⑧ 2000年,因美國的茶商托馬斯•薩利文於1908年發明了袋泡茶,首次打破傳統制茶工藝。
如今美國茶葉已經占據了英國90%的市場,並迅速向全球輻射;
·清政府是如何失去對全球的茶壟斷地位的
中國人,有時壞事就壞在了自己太過聰明上。
在清朝中後期,隨著國際茶葉市場的迅速火爆,西方國家對中國茶葉的需求量逐年增大。
而此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和清朝的茶市場和茶品牌相抗衡。為了利益,清朝就玩起來了令人不齒的手段。將原有採茶的「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變成了「一芽三四葉」,甚至直接往茶葉里摻入樹葉。
英國直到1888年茶葉才算勉強實現了自足,根本競爭不過大清。
如果大清嚴把質量關,一邊擴大茶葉的種植面積,一邊從西方引進先進的現代化制茶設備,那英國是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中國的。
因為,中國的茶葉品牌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早是世界各國眼裡最上等的極品了。
但隨著清朝茶葉的品質下降,以及印度茶的物美價廉(價格僅僅是清朝茶的四分之一),清朝在國際上的茶市場迅速萎縮。
茶市場的萎縮,又引發了清政府外匯的減少,讓清政府由原來的貿易順差變成了後來的貿易逆差,形成了惡性循環。
而英國恰恰相反,趁機用品質和價格搶佔了國際市場,並一度取代了清朝的帝國地位,成了經濟、軍事、工業上的真正霸主。
對於後來印度、斯里蘭卡的獨立,以及美國茶的崛起,世界茶市場又迎來了新的市場角逐。
讀者您認為,在未來100年內,誰將會是茶葉帝國里新的「武林盟主」呢?
3、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發展原因
(1)發展概況
漢代:中國與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張騫通西域後,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綉沿著通道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唐朝:對外貿易繁榮。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唐朝和朝鮮的貿易往來繁盛,朝鮮輸入唐朝的有牛、馬、麻、人參,唐朝輸入朝鮮的有絲綢、茶葉、瓷器、葯材、書籍等。中亞、波斯商人足跡遍及各地,它們把胡椒、波斯棗、葯品、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也源源不斷運往波斯,並從那裡運銷西方。對外交通有陸路和海路;與朝鮮、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貿易頻繁。
兩宋:①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事務,徵收商稅。②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③南宋政府採取鼓勵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紹興末年,廣州、泉州兩個市舶司歲收稅高達200萬,超過北宋一倍多。④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輸入商品以香料、珠寶為主。⑤遼、金與高麗通過使節貿易保持聯系,並在邊境設榷場,互通有無。日本、波斯、大食等國也同遼、金有貿易關系。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有泉州、廣州、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經常停泊著數百艘海船,大量貨物在此匯集和起運。高麗的土特產人參、水獺和虎豹皮在我國內地受到歡迎,布在我國民間也很流行。我國的植棉、棉紡織和火葯技術在此時傳人高麗。
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明朝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清朝: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影響:①中國出口商品數量少,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②由於長期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後面。
(2)特點: ①先陸路貿易,後海路貿易。②外貿政策由開放到閉關。③官方貿易不以營利為主,而以加強友好往來為主。④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同步進行。⑤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3)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商路的六次演變:
①秦漢時期,對外貿易主要以陸路為主。 ②隋唐時期,水、陸並進。 ③兩宋時期,陸地商路中斷,海外貿易發達。遼、夏、金政權將歲幣西運。 ④元朝時期,水、陸兩條商路並進。 ⑤明朝,海運發達,遠達東非和紅海。 ⑥清初,閉關鎖國,只准廣州一地接待外商。
★宋元時由陸路為主轉為海路為主的原因:①西北少數民族政權的阻隔。②路上絲路本身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點。③與當時主要外貿商品有關,漢代以絲織品為主,兩宋以陶瓷為主,不易陸路運輸。④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地位提高,尤以海運為主。⑤宋代航海業和造船業的發展,航海經驗的積累。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動。
(4)啟示:①對外開放、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才能促進社會進步,閉關鎖國只能造成國家、民族的落後;②加強聯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者存,逆歷史發展趨勢而行者亡;③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④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同外國交流的主流,說明我國古代人民是愛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