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現貿易逆差和順差都有什麼影響?
貿易順差跟逆差對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2009-11-02 13:47:40 作者: 來源: 瀏覽次數:0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或貿易平衡。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夥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於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 .貿易逆差( 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謂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俗稱 「 入超 」,反映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樣,一國政府當局應當設法避免長期出現貿易逆差,因為大量逆差將致使國內資源外流,對外債務增加。這種狀況同樣會影響國民經濟正常運行.3 .貿易平衡( Balance of Trade )。貿易平衡是指一國在特定年度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基本上趨於平衡。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余,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佔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麽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2、對外貿易順差和逆差是什麼意思
對外貿易順差: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總值超出了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總值。
對外貿易逆差:指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一定時間內,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總值超出了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總值。
【拓展資料】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對等貿易: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的貿易方式。
展買貿易:在本國舉辦的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的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通常被稱為「三來貿易」,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也叫加工貿易。
補償貿易: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後,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償還貨款的本金和利息。(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佔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
3、我國貿易持續順差的原因及對策總結
每年我國對外加工貿易順差在當年貿易順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見,我國加工貿易持續大幅增長,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急劇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國的進口替代能力加強 我國加工貿易在2002年~2004年間出口增幅快於進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開始,加工貿易進口增長遠落後於出口增長。這說明了隨著我國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加工貿易進口原料、零部件的國內供應比重在迅速增長,進口替代能力加強。這也是我國加工貿易急劇增長中貿易順差迅速擴大的關鍵原因。 3.我國對外貿易環境的變化 自2001年底我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以後,WTO成員國中原有的一些禁錮我國優勢產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國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內得以迅速釋放,出口規模急劇擴大。例如,2005年全球紡織品進口配額限製取消後,我國當年紡織品類及相關物品的凈出口額同比增長了31.1%,成為當年我國貿易順差的最大驅動力量。 二、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的深層次原因 1.我國對貿易順差的觀念滯後 我國曾長期外匯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勵出口作為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使人們形成了「貿易順差有利於中國」的觀念。但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情況已完全不同於當初,截至200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0663億美元。然而,許多地方或部門的觀念仍然停留在當初,體現在政策上,各級政府鼓勵出口換匯、創匯的措施不少;鼓勵進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勵進口的措施則相對不足。 2.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走的是「以量取勝」的路子。我們利用勞動力優勢,通過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量,推動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含量低,隨著大量的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國際市場上這類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由於我國這類出口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差,許多出口只有通過低價競銷才能實現。因此,伴隨我國出口規模及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是對外貿易收益的不斷減少,出現了「貿易的貧困化增長」。 3.貿易夥伴國對其向我國進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我國在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應該從貿易夥伴國進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這樣才能在國際貿易中實現進出平衡。但美國等發達的貿易夥伴國,為維持其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嚴格限制其國內相關先進技術產品向我國出口,導致我國想要和需要進口的產品進不來,人為地擴大了我國的貿易順差。 4.我國的經濟結構失衡和內需增長不足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多年的過度投資導致許多行業的生產能力過剩。而近年來,由於相關改革不到位,我國居民住房、醫療等支出激增,引發消費信心不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國內需求總量一半的農村消費因農民收入增長放緩而劇減,使得國內消費品市場的長期低迷。國內供求的這種矛盾使得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迫使企業把目光轉向國際市場,盡量擴大出口,致使我國出口迅速擴張。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增長不足又直接抑制了進口消費品的增長。這兩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外貿的順差。 三、解決我國外貿持續順差的對策建議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我國的貿易持續順差既有國際方面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因此,解決我國貿易順差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治理工程。 1.切實轉變觀念 要解決我國對外貿易長期持續順差問題,首先應樹立「貿易平衡」的觀念。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辨證地認識貿易順差的利弊。事實上,長期的貿易順差,會引發人民幣升值,導致貿易摩擦加劇從而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會帶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劇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矛盾。因此,我們要從我國人均自然資源水平較低的基本國情出發,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於利用國外資源,發展對外貿易,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今後各級政府和部門在制定和修訂發展規劃、政策和法律法規時,都應以實現貿易平衡為出發點,既鼓勵出口,也要鼓勵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的進口。 2.切實轉變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模式 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應轉向「以質取勝」,從根本上扭轉貿易的貧困化增長局面。為此,在繼續加強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的同時,政府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品牌意識,實現由目前的貼牌加工為主向自有品牌生產、營銷為主的轉變;要積極推動一般貿易和其他形式貿易的發展,改變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中佔主要比重的局面;還應鼓勵我國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變商品出口為技術出口,緩解貿易順差。 3.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首先,進一步推進我國市場化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完善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傳導機制,加大政策調控的力度和效果,實現我國結構調整的目標;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加強經濟發展規劃,嚴格防止重復建設,有效地緩解或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其次,進一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有效調控,解決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降低國內高儲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