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對外貿易 » 如何成為外貿強國國家怎麼做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如何成為外貿強國國家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3-05-17 09:33:49

1、如何更好的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促進

1、一方面要「引進來」,如針對目前大型商業性跨國公司急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以開放市場為條件,加強與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的聯絡,了解他們的需求動態,及時邀請負責采購的買家來華,組織相關企業做好准備貿易促進體系,從而實現內貿帶動外貿發展,促進產品出口

2、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組織企業參與境外的各類國際專業展會和境內的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對於「結伴參展」的中小企業給予適當的鼓勵;組織專業貿易小組到重點開拓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市場考察和產品推廣;結合國內 國際貿易 形勢,適時組織企業代表團出訪,搞好雙邊或多邊的經貿關系

3、加大貿易環境和出口產品的宣傳力度。在每年的對外宣傳計劃中列入對外貿易宣傳內容,加強外經貿發展的總體性宣傳,整體推介我國的科技水平和製造業能力。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和尋找經濟技術合作夥伴。

4、明確貿易促進機構的職能定位和分工。構建新型貿易促進體系的關鍵在於理順各類貿易促進機構的運行機制。根據不同主體賦予不同的職能和權責,真正形成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研究發現,發達國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層面設立貿易管理的政府部門,在地方政府層面,一般只有貿易促進機構貿易促進體系,而無管理機構。  

5、創新貿易促進方式和手段

創新貿易促進方式的著力點要通過提供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創造直接的交流機會,加大對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建立完備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國際市場信息。

對重點行業、地區設立專家小組,協助企業對相關國外市場進行調研,為企業出謀劃策;組織聯合國等大型國際組織來華采購,舉辦有針對性的采購說明會和網上專欄,讓更多的企業了解采購程序和招標信息。

(1)如何成為外貿強國國家怎麼做擴展資料:

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

1、貿易管制政策是一國對外政策的體現。

2、貿易管制會因時因勢而變化。

3、對外貿易管制以實現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目標為基本出發點。

4、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管制。

5、對外貿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種強制性行政管理行為。

6、對外貿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屬於強制性法律范疇。

2、從政府角度,談談如何建設貿易強國

從政府角度談建設貿易強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開放引領,繼續發展對外貿易不動搖。貿易強國是質和量的統一,有量還要質,有大還要強。要立足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的現實,始終堅持開放發展思維,按照布局平衡、以質取勝、多元互補、多點支撐的原則,在保持外貿合理增長的基礎上,切實將發展目標轉移到質量和效益上來,注重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只有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要加快運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科技和時尚內涵,穩住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促進貿易與科技、產業融合,鼓勵外貿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貿易業態創新,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鼓勵智力、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形成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外貿可持續發展新機制。完善符合國情和國際慣例、體現新時期外貿發展要求的外貿促進政策,建立質量效益導向型的貿易促進體系。加快進口促進政策體系建設,清理進口環節的不合理限制,促進進口與出口的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自由貿易園(港)區建設、投資協定談判和涉外經貿法律法規修訂,深化財稅、投資、金融、外匯、流通等領域改革,釋放制度紅利,激發外貿主體活力。健全反壟斷、貿易救濟和產業安全審查等工作機制,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堅持互利共贏,積極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大國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擔當。必須更多走向國際治理前台,發揮世界貿易大國影響力,增強我國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和履行大國責任的能力。繼續把多邊貿易體製作為促進全球貿易投資開放的主渠道,旗幟鮮明地堅持貿易自由化,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堅持開放、包容、透明原則,參與區域貿易合作,發展布局全球的自貿網路。完善全球價值鏈,加強貿易政策協調,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貿易能力建設。

3、運用經濟生活中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建成貿易強國?

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對外開放競爭新優勢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以質量、技術、品牌和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走出去,推進引資、引技和引智相結合,積極培育跨國公司,國際化經營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學習和掌握世貿規則與維護本國利益的本領。

4、政治從經濟角度談如何建設社會主義貿易強國

從2012年起,我國進出口總額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2013年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但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無論從人均貿易量、貿易結構看,還是從全球產業分工中的位置看,我國都存在較大差距。建設貿易強國,必須全面深化改革,著重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合作等方面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升級。

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促進貿易轉型升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大力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以及「三來一補」加工貿易。這種簡單依賴生產要素投入的外貿增長,導致企業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低下,產品長期處於國際分工鏈條低端,利潤微薄,抵禦外部沖擊能力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受沖擊最大的正是這類出口企業。因此,提升我國企業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非常重要。首先,積極吸引國外高新技術企業直接投資,同時支持我國企業投資於國外高新技術產業,通過正向、逆向技術溢出提高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其次,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提供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通過許可證貿易以及人才、設備引進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第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使市場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並嚴格執行知識產權法,保障創新企業和人才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研發人員的創新積極性。第四,大力培育跨國公司,打造屬於中國的世界級品牌,努力增強「中國創造」的國際影響力。

從「國內金融」向「國際金融」轉變,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國際金融體系是國際貿易的支柱。當前,以美元為主要儲備和結算貨幣的國際金融體系已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的平衡發展。從我國的角度看,由於金融體系還不夠完善,特別是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導致我國資本品供給不足。在國際資本市場存在美元壟斷的條件下,大量貿易盈餘不得不轉化為巨額美元儲備或美元資產,既產生輸入型通脹,又形成人民幣升值壓力。推動完善國際金融體系,必須提高我國金融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應深化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放開金融市場准入,推進利率市場化,培育健全的國內資本市場。通過引入競爭,提高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鼓勵金融機構拓展國際金融業務,實現「國內金融」向「國際金融」轉變。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提高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為人民幣國際化打好基礎。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貨幣直接兌換、貨幣互換等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影響力。

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全方位開展國際貿易合作。過去我國參與國際貿易,更多的是被動接受國際貿易規則。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我國應實現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轉變,深化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貿聯系,爭取簽訂更多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議,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在繼續吸引外資的同時,鼓勵我國具備比較優勢的出口企業向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深化我國與貿易夥伴的經貿聯系;大力推進體制創新,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和負面清單等方式,提高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和市場開放度;主動應用高標准貿易規則,積極參與自由貿易區談判;充分利用我國的市場規模與貿易地位,爭取國際貿易談判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希望能幫到你。

5、(急)中國怎樣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國內市場繁榮活躍,外貿實現歷史性跨越,吸收外資帶來巨變,「走出去」戰略初具規模。

在商務部長陳德銘的辦公室里,一幅插著很多小旗子的世界地圖,標記了近一兩年他跑過的國家和地區。

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外部經濟環境空前嚴峻,肩負「穩外需,保出口」的重託,他和屬下的出差頻率比過去高出一倍以上。

作為共和國同齡人,陳德銘對60年來中國商務事業的巨變感觸頗深:「我們經歷了從計劃經濟下搞商務到市場經濟下搞商務、從一個封閉半封閉國家成為融入多邊貿易體系的世貿組織成員,而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後,是60年裡商務發展最快的時期。」

對外貿易大跨越

陳德銘介紹,1950年,新中國的外貿總額只有11.3億美元;2008年,外貿總額逾2.56萬億美元,是1949年—1978年總和的15倍,躍居全球第三大貿易國。今年上半年我國超過德國,已成最大的出口國。貿易夥伴由1950年的十幾個增至220多個,商品結構由新中國成立初期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轉向以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製成品出口為主,從「中國製造」朝著「中國創造」邁進。大江南北,千軍萬馬做外貿,再也不是十幾家專業外貿公司一統天下了。

「這主要得益於國家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向世界袒露胸懷,放開市場,讓國外的資本和先進管理、設備、技術到中國來,由此積累起我們自己的產業基礎、優秀人才,擴大了出口規模。中國的開放也給世界各國帶來商機,年進口額逾萬億美元。今年我們已數次組團赴歐美采購,促進了雙方的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對緩解這些國家在危機下的壓力也很有幫助。」陳德銘說,以WTO多哈回合談判為例,以前談判由幾個主要發達經濟體主導,但2008年,中國首次進入談判核心層,在更有利的位置上參與規則制訂,擁有了更多話語權,這與中國外貿的迅速增長有很大關系。《紐約時報》評價:「隨著中國的崛起,全球貿易格局已不可逆轉地改變。」

利用外資促巨變

對於利用外資,曾任蘇州市委書記的陳德銘有著切身體會。有人說,蘇州人是用新加坡的錢發展了蘇州,創造了著名的「蘇州模式」。對此,陳德銘回憶:「當時決定引進一個國家和我們全面合作去開發建設。在與新加坡共建蘇州工業園區的過程中,對方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學習之處,最重要的是那種高標准、嚴格的管理,比如他們對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設計、地下隱蔽工程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又如在城市裡建中央商務區,外面是住宅區,再外是工業區,使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碳排放量達到最低。另外還有他們的親商服務像一站式審批等,至今仍有很多開發區在借鑒那些經驗。」

直到1978年,外資在中國幾乎為零。最近30年,我國吸收外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截至2009年6月底,全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7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逾9000億美元,連續17年成為世界上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覺得這種勢頭還會延續。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增長態勢持續良好,加上開放的投資政策、完善的政府服務、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外資大量湧入中國是必然選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品賣得出去,外商看到了中國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進程,具有龐大的潛在市場。」數一數全球跨國公司500強,有480多家來華落戶,外商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約1200家。吸收外資的重點已從輕紡等一般製造業發展到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

「走出去」海闊天空

在「引進來」之後,中國自1997年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陳德銘說:「我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而且外匯儲備位居全球第一,到了有能力對海外進行投資的時候。同時我們也有這種需要,很多資源還要進口,在從『貼牌』到『創牌』中也要把我們的優勢跟海外進一步糅合起來。中國必須從全球視野考慮發展問題,平衡國際收支。」

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始於上世紀70年代,加入世貿後的2002年—2008年間,對外直接投資從27億美元增至521億美元,6年猛增近20倍。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三項合計年營業額,從1978年的0.3億美元升至2008年的651億美元,增長2000多倍。對外援助可圈可點,近5年為發展中國家援建億元以上標志性項目29個,培訓各類人才2.4萬名。

消費結構漸升級

談起內貿,陳德銘說:「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我國比任何國家都有更大的迴旋和調整餘地,因為有13億人的消費市場,所以要更多地擴大內需,把外

6、如何實現中國貿易強國之夢

對外貿易是一國對世界經濟發揮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從經濟學 的角度看, 無論一國經濟如何強大,如果其對世界產品市場無足輕重,則其對世界 經濟的影響也極為有限。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增強,很多發達國家順應 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充分憑借既有的貿易優勢,在世界產品市場上發揮著主導作用, 同時通過跨國公司,使資源配置日益走向全球范圍,在充分利用世界范圍內廉價資 源的同時,依靠其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優勢使其產品日益高附加值化。 中國自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但要成為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由大到強,走出外貿粗放型增長的困 境,步入良性的科學發展軌道,是中國外貿經濟發展的關鍵。 關鍵字:貿易大國 貿易強國 自主創新 人才 核心技術競爭力 廉價勞動力 1、貿易大國和貿易強國概念分析 首先,貿易強國一定是貿易大國,兩者有共同點,比如,貿易大國和貿易強 國無論是進出口貿易還是單項產品的進出口額在世界市場上占據的份額較大。區 分兩者的關鍵是產品競爭力,貿易強國服務貿易額佔世界服務貿易額的比重較大, 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例高,等等。下面詳細闡述一下兩者的判定 標准。 1.1 從市場份額佔有角度看。貿易大國和貿易強國在這點上有共同之處,兩 者在世界產品市場上占據的份額較大,進出口量的增減對世界產品市場的價格走 勢影響也較大,但貿易強國服務貿易額佔世界服務貿易額的比重較大,因而對世界 貿易的影響更大。 1.2 從產品競爭力角度看。第一,貿易強國長期處於順差。第二,貿易強國 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大於進口,在國際競爭中占據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因而在 國際貿易中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第三,從出口商品構成方面,貿易強國高附加值 商品的出口在本國出口商品總額中的比重高於高附加值商品在世界出口商品總額 中的比重。其中,後兩點是區分貿易大國和貿易大國的關鍵。 1.3 從制度參與角度看。貿易強國能夠參與實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在世界貿 易規則的形成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貿易強國都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和區域性貿 易組織成員,在世界貿易和相應的區域貿易中占據有利地位。 1.4 從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和抵禦區域性經濟波動的能力看。貿易強國的對 外貿易呈現地域多元化,貿易優勢明顯,而貿易大國的貿易夥伴一般集中於少數 幾個國家,一旦這幾個國家的經濟發生波動,則該國的對外貿易必然受到影響。 綜合主要經濟指標(經濟規模、人均GNP、產業結構、貿易結構、貿易條件、 匯率、出口信貸與保險服務等)分析得出對外貿易強國(或地區)前八位排序為: 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義大利、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中國香港位列 13 位。這些貿易強國的有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1)經濟高度發達。8 個國家人均GDP,相當於世界人均GDP 平均水平的4-6 倍。作為經濟強國,它們的經濟、技術和資本實力雄厚,科學技術發展程度高, 商品和服務的技術和質量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是成為世界貿易強國的技術 和物質基礎。美、日、德進入全球500 強的公司數目居世界前列,而且產業主要 分布在製造業和高新技術領域。 2)對外經濟貿易規模大,影響力強,輻射面廣,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世界貿 易和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及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 3)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占居明顯的競爭優勢。一是通過參與國際分工, 充分發揮本國資源的比較優勢和經濟技術的競爭優勢,在質量和技術上保持世界 一流水平,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所佔的比重大,其貿易條件始終處於 有利地位。二是憑借國內充裕的資本實力和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海外直接投資 和吸引外國投資,從國際融資中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4)對外開放程度大。主要標志為:一是平均關稅率低,近年來美國、日本的 平均關稅率都在4%以下。二是市場開放范圍大。三是外貿依存度高。 2、中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1 人才資源的流失,中國高等教育在相對於西方的落後導致了中國一批人 才的流失,在人才資源方面對我國的貿易發展方面不利。 2.2 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我國之所以是貿易大國,而不是貿易強國。其主 要原因是,中國依靠的不是自身技術,而是本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和低廉的勞動成 本。在對外貿易中,中國的貿易就是以出賣廉價勞動力來換取貿易順差,沒有自 己的核心技術,使得我們永遠跟著別人的後邊走,被別人牽著走。 2.3 貿易發展中國情和體制的制約,政府對經濟的過多干預導致了國有性質 企業對國家的依賴以及企業創新能力的缺乏。 3、解決對策(中國對外貿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1 全方位構建多邊貿易體制與地區經濟一體化建設。我國的發展需要一個 公平、開放的多邊和雙邊貿易體制,因此,參與多邊貿易體制構建,參與貿易規 則的制定,是我國創建良好的外部貿易環境,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手段。我 國要藉助WTO 的有利框架,樹立「共贏」的理念,聯合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多邊體制構建,在國際經濟組織中大力維護自身和發展中國家 的利益;同時,我國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我國應加快貿 易談判的進程和實施,為我國的企業創造良好的國際經濟貿易環境和條件。 3.2 推行創新戰略。為推動我國創新戰略的發展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工作:第一,完善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加政府、企業和社會 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進一步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機制。 擴大實施有利於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稅收激勵機制,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 購制度和技術進出口政策等。第二,推動企業為主體的創新發展。構建有利於自 主創新的體制,創造有利於創新的市場、法律、政策環境。開放企業市場准入限 制,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第三,推動知識產權戰略。要普及保護知識 產權的法律意識,完善知識產權法規制度建設,加強執法力度,建設應用服務系 統和專利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同時要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解決跨國公司濫 用知識產權阻礙我國自主創新的問題。第四,健全鼓勵創新的人才激勵政策。積 極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種高新技術企業,鼓勵科技人員以知識產權、科研成果作 為資本入股,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政策, 採取各種措施吸引出國留學 人員回國創辦科技企業。第五,營造自主創新的社會文化氛圍。在全社會提倡和 鼓勵創新思維、弘揚開拓進取的探索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同時允許和寬 容失敗,堅決反對和抵制學術弄虛作假、反對壓制學術民主等不良行為,讓我國 的學術研究更加的「自由」。大力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3.3 大力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提高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我國要改變現階段 對外貿易以貨物貿易為主的現狀,實現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全方面發展的局面 轉變,首先要根據WTO 規則,加快我國服務貿易立法。第一,建立一部調整我國 整個服務貿易領域的基本法律。為整個服務貿易立法建立基礎。第二,一些重要 部門應建立專門的法律,以填補在一些重要的服務貿易領域立法方面的空白。總 之,建立一個完整的服務貿易法律體系,以利於規范服務貿易管理,維護良好的 經營秩序。第二,政府要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積極發展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對 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航運等服務貿易出口。同時以服務業開放為契機,以提 高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為目標,推動金融、保險、咨詢、郵電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 集的服務貿易的發展,促進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結構高級化。第三,加快高等教育 改革,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加大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服務貿易發展奠定 良好的基礎。 3.4 推行跨國公司戰略。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開發國際市場的最佳途 徑是鼓勵本國企業進行跨國生產經營。現在已經進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跨國 公司成為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主體,因此盡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顯得非常重 要。當今世界外貿企業集團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美的跨國公司,另一種是 日本的綜合商社。前者是以工業企業為主體,兼有投資、貿易的跨國經營集團, 後者是以貿易為主體,集貿易、金融、信息、綜合化功能為一體的跨國經濟實體。 政府應鼓勵更多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國門,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利用國內外兩 種資源、兩個市場,到境外開展加工貿易或開發自然資源,擴大經濟技術合作, 並且國家應給予這些企業在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的支持,按照優勝劣汰的市 場原則,培育我國的生產型、綜合型跨國公司。總之,積極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 使我國企業更多地走進世界跨國經營的行列,是我國走向貿易強國的關鍵。

7、怎樣做強我國國際貿易

我國要成為真正的貿易強國,應採取的措施  (一)對外貿易向質量提高方面轉變
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彌補資源不足、擴大發展空間、提高附加價值」的原則,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對外貿易由數量增加為主向質量提高為主轉變。在貿易方式轉變上做到:優化出口結構,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為重點,引導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力;積極擴大進口,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發揮進口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二)積極應對和解決各種貿易摩擦
一是要運用多邊規則處理貿易爭端。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協調配合,爭取更多支持。二是要抓好雙邊貿易摩擦大要案應對。進一步完善貿易摩擦預警監控機制,密切跟蹤貿易摩擦最新動向,增強應對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三是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抓好產業安全資料庫擴容,深入開展產業競爭力調查與評估。 (三)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一是從意識抓起,讓整個社會充分認識到在新形勢下,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性,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要高起點、有新思路,更要切到「實」處。二是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保護鼓勵進行發明創造活動的積極性;要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切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四)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知識經濟的一大特徵。信息技術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突出,其中最典型的應用是電子商務。據我國權威調查機構賽迪顧問發布的數據,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在2006年已突破1萬億元,是2003年的3.6倍。我國互聯網協會DCCI數據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我國B2B電子商務交易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五,交易規模達到一萬兩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的電子商務已步入成長期。
(五)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加強自主創新
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目的就是要提高國家的綜合創新能力。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只有在自主創新上持續佔有突出地位的國家,才能在世界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以當前我國的國際貿易來說,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只有注重培養、扶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才能使我國在世界貿易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中國應如何發展對外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進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 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WTO與國際貿易發展。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於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而且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並加強了約束能力。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 參考資料: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731&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