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對外貿易 » 唐朝從事對外貿易的城市有哪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唐朝從事對外貿易的城市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13 05:14:59

1、唐朝作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的城市是:

廣州廣州是來廣東省省會、源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

2、唐朝對外交往有哪些?

開元時期前來朝貢的蕃國數多達70餘國。這些蕃國,從東亞的日本、朝鮮到東南亞地區的諸國,從今日中國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到中亞、西亞乃至地中海地區的一些國家,都對唐朝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種朝貢的政治關系。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新羅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唐玄宗時期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開元時期,長安、揚州、廣州等城市,雲聚著從海陸絲綢之路來華的胡商蕃客,成為溝通中外經濟、文化與政治聯系的重要渠道。亞洲各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絡繹於途。與李白結下深厚友誼的晁衡,也是一位日本留唐學生。不少外國人在唐玄宗的朝廷任職。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

唐朝有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商館招待外商,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長安、洛陽、揚州、廣州、蘭州、涼州、敦煌,是唐朝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長安尤為著名,這里匯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西市」經營店鋪,長期居住,國子監接受了眾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胡人」多達4000家~5000家。

3、唐朝從事對外的貿易的城市有 、、、等。

揚州:以絹、錦、銅鏡為主 越州:以青瓷、錦為主 蘇州:以錦為主 以上是沿海的. 長安和洛陽是當時的商業大都會. 其次,長江流域以揚州和成都為東西兩個中心.

4、【開心學國學】「唐朝」是對外貿易繁榮,請問作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的城市是?

唐朝作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的城市是: 廣州

5、唐朝時期主動對外開放的最大巷囗是

從唐朝開始,沿海的廣州、泉州、揚州、寧波(明州)就是世界主要的貿易港口,各種貨物大量進出口,繁盛的程度,在當時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和歐洲商人的筆下都有記載。

6、唐朝時期幾個重要的對外港口城市的名字

市舶司是唐以來設置的管理對外事務的政府機構。唐代僅有廣州一處設立,負責對外事務。

7、唐朝最大的港口在哪

唐朝時期,中國沿海幾個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內,西漢時歸屬中國,只到宋朝時脫離)、廣州、泉州、明州(寧波),都是跟西洋大規模通航下的產物。而諸港口中,又以廣州為集散地。有六條定期航線,通往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亞丁(阿拉伯帝國本土)、獅子國(斯里蘭卡)、南海(馬來半島)、爪哇。
唐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對外交往十分頻繁,因而廣州成為當時世界著名的港口。我國主要的海上航線就是從廣州出發,沿今越南海岸至湄公河口的昆侖島,渡新加坡海峽,經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尼科巴群島、錫蘭島到印度半島西岸,由此再分兩路:一路經霍爾木茲海峽進入波斯灣,沿東岸到達幼發拉底河口的烏刺國(在今伊拉克巴士拉),陸行至世界商業中心之一的縛達城(今巴格達);另一路由印度半島橫渡印度洋,到達非洲東部的三蘭國(今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一帶),向北經數十個小國,也可通到烏刺國。這是當時溝通亞非兩洲、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遠洋航線,大批外國商船沿著上述航線來到廣州。當時珠江水面,檣帆如雲,十分熱鬧。這些商船多停靠在廣州外港波羅廟附近,主要是來販運絲綢、瓷器。

唐朝政府很重視對外貿易,在廣州設市舶使,專門管理對外貿易事務。為了鼓勵外商前來我國,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曾下令:「其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常加存問,除舶腳(稅名)收市、進奉外,任其來往通航,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鑒於大批外僑長期留居廣州,政府特設「蕃坊」(在今光塔街一帶)供外僑居住。由外僑推選「蕃長」一人,經我國政府認可,負責管理「蕃坊」事務。還設立學校,使外僑子弟有受教育的機會。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阿拉伯人李彥升從廣州赴京都長安考中進士,可見當時外僑深受我國文化的熏陶。隨著大批阿拉伯人的到來,伊斯蘭教傳入廣州,約於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在廣州建立懷聖寺和光塔。

這時廣州經濟雖然繁榮,但城區還不算很大。唐朝名臣如宋璟、杜佑、李復、楊於陵等先後在廣州任職時,多次勸導居民燒磚制瓦、改建房屋,使城區面貌大為改觀。

唐朝後期,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佔廣州,廣州城垣在戰火中被毀。黃巢在廣州發布文告,指斥朝廷宦官專權,綱紀敗壞,銓貢失才,提出「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的主張。

五代時,劉岩於後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在嶺南地區割據稱帝,國號南漢,定都廣州城。廣州改名興王府。廢除南海縣,改設咸寧、常康兩縣。他下令鏟平禺山,擴建都城。在城區東南西北各建廟宇7座,共28座,加上原有的廟宇,因此廣州城上空,每日晨昏香煙繚繞,梵鍾遠播。千秋寺(今海幢寺)以「四大金剛」塑造得庄嚴雄偉而聞名。這位窮奢極侈的君主修建了數十座宮殿,還在城北越秀山和城西荔枝灣興建了不少亭池園林。當時城市建築相當華麗壯觀,但費用龐大,弄到國庫空虛,於是鑄造鉛錢,十枚當銅錢一枚,強迫百姓使用,從中進行殘酷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