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當前中國經濟困局 機械鑄造業如何走出
郎咸平在演講中預言,2015年中國製造業將會遭遇空前困境。他表示,今天的中國經濟形勢正在遭遇冰火兩重天褲信。所謂的「冰」是指實體經濟不景氣、股市樓市低迷。而火,體現在高檔樓盤、豪車、高檔奢侈品、高檔古董藝術品一片火爆。
郎咸平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製造業危機和產能過剩危機。他表示,中國一直以製造業大國自居,但在產品研發、渠道物流、關鍵零配件這三個重要環節上,卻沒有話語權,導致中國並沒有掌握最關鍵的定價權。
郎咸平指出,由於沒有產品定價權,中國製造業利潤過低,而且面臨著稅費過重、資金成本太高、勞動力成本優勢不再的三大困境。他表示,隨著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准,中國勞動力優勢成本快速上升,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消失。
此外,郎咸平分析表示,中國製造業除了經營環境惡化外,還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他指出,隨著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的爆發,外貿需求大減,加劇了國內產能過剩,製造業投資環境進一步惡化。郎咸平大膽地預言,「2015年中國製造業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如何解決中國製造業危機?郎咸平提出了發展「智慧產業」的建議。郎咸平說,很多人只知道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沒聽過智慧產業。美國就把智慧產業當做第四產業。這些年,美國通過智慧產業革命,全面拉抬了製造業效率,已經取代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
郎咸平舉例說,「美國的智慧產業革命已經悄然實施了10年,這10年裡,美國製造業的產值提升超過50%,工人工作效率提升超過20%,而工人工資僅增長2.8%。相比之下,近蠢物年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越來越貴,而效率沒見有多大提升。長此以往,中國的製造業對於美國將沒有太多優勢。
郎咸平認為,智慧產業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出路。只有把智胡檔輪慧產業引進去,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提高利潤,才能解決中國製造業危機。(
2、淺談外貿企業如何克服資金緊張的「瓶頸」
摘要:本文就外貿企業克服資金增長的「瓶頸」提出有效措施。流動資金緊張是目前困擾外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商業銀行注重各項風險控制制度的建設,進一步強化了風險防範措施(如要求強有力的擔保和抵押),其授信管理體制不能完全適應外貿企業的經營特點;另一方面,外貿企業歷史負擔較重,低積累高負債,自身經營資源有限,資產大多已經抵押,再加之很難找一個能符合銀行審查條件的企業提供擔保。為此銀行借貸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已成為制約外貿企業進一步擴大出口規模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瓶頸」。筆者認為從資金使用上挖潛在融資方式上拓展空間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措施。一、加強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外貿企業要本著「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調度」的原則,通過資金計劃來調控餘缺,把資金資源用好用活用足。資金收支計劃的編制要做到科學性可行性合理性,要充分考慮各項重大收支項目。在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計劃外開支項目,並跟蹤收入計劃的同步落實情況。每月末要對本月資金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考核,以維護資金計劃的嚴肅性和規范性。在日常調度中要充分考慮到歸還到期貸款的情況,不僅可以利用流動資金貸款可展期一次的條款申請辦理展期,而且還可以利用資金使用的時間差辦理提前還貸手續(還舊貸新),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還貸因素而影響進出口業務付款的情況。二、提高融資渠道的多樣性外貿公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各種方式的融資渠道:出口打包貸款、進出口銀行發放的專項用於扶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中短期額度貸款、出口押匯、出口退稅質押貸款、國際保理、出口信用保險、進口開證(免保證金)、進口押匯、開立遠期銀行承兌匯票、辦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等。通過以上渠道的組合,可以基本滿足進出口業務對資金的需求。三、加強資金周轉的高效性在資金周轉過程中加快速度,盡可能地加速收款、拖延付款,杜絕不合理的資金佔用是確保資金流轉順暢高效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一)定期清理逾期未收匯(款)及庫存積壓商品;(二)適當處理好與債權人的關系,依據產品競爭力強弱、換匯成本高低、是否可持續增長等因素分門別類地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在資金使用上不搞「一刀切」,符合優良條件的業務要優先照顧,從而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三)倡導「三個一點」——買價低一點、賣價高一點、費用省一點;(四)若有閑置資金(如備付信用證款),可積極辦理通知存款或國債回購業務,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四、塑造外貿企業的誠信形象加強銀貿協作是外貿企業走出困境、取得流動資金支持的重要環節。籌措資金的數量和速度一定程度上是外貿企業的「無形資產」。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講:「企業的信譽越來越成為核心競爭力」。外貿公司應當樹銀行信譽為企業的生命線。遇到經營中的難題時要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與交流,尋求得到銀行的理解與支持。千萬不可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轉移資產,逃廢銀行債務。五、正確處理好與資產管理公司的關系有些歷史包袱較重的外貿企業已無法正常償付貸款的本息,大多被銀行劃轉到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此類企業應與資產管理公司探討可否運用債務重組的辦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例如:東方資產管理公司A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原中行貸款戶B進行清產核資,經核定B外貿公司的清償變現能力為600萬元。經A、B雙方協商,由B自籌600萬元資金歸還A,將原3500萬元貸款本息了斷。經債務重組後的B公司輕裝上陣,取得了良好的規模和效益。相關熱詞:外貿企業融資
3、求論文《結合當今經濟形勢,中國製造如何走出困境》4000,
你自己再稍微改改,目前大概三千四的樣子。
面臨困境,中國製造業如何突圍?專家們給出的答案是:不僅要在「製造」上花力氣,還要在「服務」上動腦筋。許多中外經典案例都說明,「製造服務業」是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關鍵一環。
製造服務業的能量到底有多大?盧秉恆教授的一組數據可以說明:在發達國家,服務業佔GDP比重超蘆含州過了70%,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又占服務業的70%。由此可見,生產性服務業已經占發達國家GDP的一半左右。全球500強企業中,從事服務行業的有281家,佔500強的56%。全球跨國製造企業中,服務收入比例超過25%,兩成製造企業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
而在我國,2007年服務業實現增加值9.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4%,但佔GDP比重僅為40%。其中,製造服務業在服務業中所佔比例也不高。根據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裴長洪的估算,在我國,金融與保險、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只佔服務業總增加值的20%左右。
今年中國製造業的內部環境並不比往年差,「十二五」規劃的許多細則陸續出台,本應帶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上升,但是在外部環境持續惡化的背景下,這一系列利好政策並沒有激起大的浪花。前幾年,中國製造業也面臨許多困難,主要還是基於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下,淘汰落後產能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出口形勢基本上並不像今年這樣突然和集中。而歐美推出的「外資企業迴流」政策,也在信心上讓一些企業加大了恐懼感。
今年,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老衫現象:外資企業的撤離。很多人問是中國投資環境惡化造成的,還是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過快才向其他國家轉移?或者還有做空「中國製造業」的陰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國家重新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相繼提出「重回製造業時代」的口號,主要是基於歐美國家製造業在國內的比重大幅下降,大批製造業企業把工廠和研發基地紛紛建在海外,導致大量產業工人失去工作,與製造業相配套產業的業務量也大幅減少,「製造業空心化」趨勢明顯。
2011年6月,美國正式啟動「先進製造夥伴計劃」,同年12月12日,白宮宣布成立製造業政策辦公室,旨在協調各政府部門之間的製造業產業政策制定和執行,並推動美國製造業復甦和出口。美國製造業雇員從1979年最高峰的1960萬人一路下跌,目前就業人數也只有1200萬左右。就業作為西方衡量經濟景氣指數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如何通過「製造業迴流」,解決大量勞動力就業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其次是增加財政稅收。
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轉而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不僅僅為了選票,更為重要的還是自身國家利益的需要,過去的「去工業化」看來是個失敗的決策。要想減少失業率,增加稅收,穩定經濟,增強核心競爭力,還是離不開製造業。
對於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的說法,其實並不準確。當前還只是個例,並不是普遍現象,將來也不會大范圍發生。主要存在三種情況:一是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後,利潤攤薄,轉向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勞動力成本更為低的國家,如:耐克鞋已經陸續將晉江等地的三家工廠遷出中國。阿迪達斯年內將關閉位於蘇州的直屬工廠,而遷往緬甸。
目前來看,東南亞國家的勞工成本僅僅相當於今天中國工人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中國的勞工成本又是歐美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種情況則是美國為了實陪蔽施「重回製造業時代」,在稅收、外貿以及投資等政策方面向製造業傾斜,吸引大企業迴流,某種時候也是政治的需要。首先是稅收優惠。其次是擴大出口,美國進出口銀行啟動了為規模較小的出口企業提供信貸扶持的政策;第三是增加投入,政府撥款10億美元設立全美製造業創新網路,加強高等工科類院校和製造企業之間的產學研有機結合。美國政府2013 財年預算方案加大了對製造業研發和貿易促進機構的撥款力度。目前,福特汽車公司把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美國;星巴克也把它的陶瓷杯製造,從中國撤回美國中西部。佳頓、卡特彼勒等企業紛紛將部分產品從中國多家代工工廠撤回本土生產。
綜合來看,迴流的企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低技術、低科技含量的企業,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後,無法在中國繼續生存,不得不向東盟等勞動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轉移,如鞋類、塑料製品、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二種情況則是具有較強科技含量,但是在中國同行日益強大的情況下,競爭力顯著下降,在美國激勵政策的作用下,特別是在這些大企業後面所支持的政黨的執政需求下,不得不迴流美國,如卡特彼勒、GE等企業。
外資企業的個別撤離並不表明中國的投資環境開始惡化,我們不可避免是,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市場經濟的逐步成熟,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過去在中國很容易掙錢的方式將遭遇空前挑戰。
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總是相伴在一起的,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歐美經濟的衰落註定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將會發生新的變化,傳統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空前的危機,那就是如何來穩固自身地位,如何來迎接新的挑戰。結構性矛盾和問題都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當然,這種自然更替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不僅拖累了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也使美國自身的經濟遭受重創,當然,美國具有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和創新氛圍,相信美國的衰退是相比較過去而言,經濟的增速放緩,國際地位不可避免地相應下降。而美國民主制度的博弈,也會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凡是執政黨主張的政策,在野黨就一律反對的做法,形成了公然的對抗和嚴重的資源浪費與內斗,將嚴重削弱行政效率。
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將歐洲經濟拖入谷底,暴露出歐洲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已經非常突出。現在,歐洲產業在面對市場不景氣,金融環境惡化的現實狀況下,不得不加速向新興經濟體轉移,將導致歐洲產業空心化,因此,歐洲將長期陷入衰退。
由於歐盟內部27個成員國之間巨大的差異,歐盟還在不斷東擴,糟糕的經濟將迫使歐盟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面臨解體的風險。由於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經濟異軍突起,巨大的市場吸引了全球產業繼續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轉移。逐利是任何企業的本質,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任何跨國公司將逐漸集中在購買力最強盛的地方。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核心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和巨大的市場空間。而新一輪產業轉移,將迫使跨國公司拿出有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否則將缺乏競爭優勢。
中國製造業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壓力,表面上看是外部環境的惡化造成的,其實,揭示的是中國製造業自身實力的不足,只是在外部環境的推動下,提早暴露而已。
中國的工業化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很多基礎性的東西還需要補上。尤其是支撐製造業快速發展的高端性、國際性的創新人才還十分欠缺,我們的創新氛圍還有待提高,我們還沒有掌握過多的行業規則制定權,我們還需要繼續補課。
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製造業唯有扎實推進「科技創新戰略」,進一步夯實我們的基礎,從根本上改變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才有利於提高我們工業化的質量和水平。
現在,很多專家都在討論「第三次工業革命」,甚至有美國學者指出,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將掉隊,歐美將重新主導全球經濟發展。而他的理由則是,歐洲和美國十分重視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運用,而中國在這個方面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中國製造業嚴重依賴傳統能源。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一次徹底的能源革命。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們認為大體是正確的,首先中國的發展方式需要徹底的變革,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過渡,今天中國製造業的內外交困無疑就是陣痛期的體現;其次,中國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能效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而核心則是中國的技術還相對落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
那麼,中國製造業出路何在?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一是要堅持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扶持中國製造業進一步轉變觀念,構建可持續的綠色工業體系;二是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投融資制度改革,與國際接軌,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商業環境,吸引全球的優勢企業向中國轉移;第三是進一步擴大內需,減少和避免過度依賴出口。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非常復雜,對中國製造業來講,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4、如何讓公司走出困境
在新經濟形勢下,有些暫時陷入經營困境的企業,經過資源的重新整合,可以涅槃重生。但也有個別 「病入骨髓」卻又不肯刮骨療傷,自以為是的企業,恐怕大羅神仙再世,也無計可施。
下面介紹企業如何走出困境:
第一步,灶段診斷企業,找出核心「病因」。
眾生畏果,智者畏因。很多經營者在「因」上耕耘不足,卻總期望有好的結果。
尋找「病因」驅動因素的方法,可以使用「原因分析四步法」:
第一步,找出導致這個問題的所有原因;
第二步,識別出其中的本質原因,可以通過反證的方式,如果沒有這個原因,這個問題還會發生嗎?逐漸剔除掉非核心因素;
第三步,針對篩選出的這些獨立原因,利用五個「為什麼」的思桐辯嫌路逐一剖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的產生,一直窮根究底,直到找到最原始的驅動因素;
第四步,分析這些驅動因素的協同效應,這些因素之間是獨立的,還是彼此之間具有邏輯或者傳導關系,然後再分析這些因素對原始問題產生的著力點、方向、大小、時序上的差異。經此分析,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會出現。
第二步,系統梳理價值鏈節點。
經營不佳的企業,可能滿眼都是問題,質量、交期、成本、市場開拓、人員穩定性等等諸多問題都需要盡快解決。
在經濟形勢放緩時,企業的首要目的是「活下來」,企業禦寒的「棉衣」有多厚,將決定能否見到明天的太陽。這時的原則應該是:現金為王,成本優先。然後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再實施系列措施。而採取的措施也不是局部,而是要全盤考慮,對企業所有價值的節點進行系統的梳理、分析、整合。
第三步,形成共識,恢復信心。
善弈者謀局,不善弈者謀局手子。當人心散了,再好的措施都沒用。
上面的第二步,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並不能治本。一般來說,企業由於多年經營過程中管理的沖突,員工對核心管理者已經失去了信心、信任。
這個階段,人員穩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礎。盡管資金緊張,也最好做一些民心工程,讓觀望的員工看到「變化」,感覺到受尊重,之後再逐步讓員工恢復信任。
第四步,恢復企業的造血功能。
喚醒員工的信心和激情不是目的,能否為目標客戶群體創造不同於競品的價值體驗,才是企業應關注的重點。
因此,應該跳出房子看「房子」, 跳出衣服做「衣服」,跳出電視賣「電視」,然後從更高層面找到滿足目標消費群體核心價值訴求的差異化因素,之後圍繞這個差異化,通過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流程、資源等,來彰顯這個競爭優勢並占據消費者的心智階梯,營銷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但如果客戶的核心訴求得不到滿足,再折騰也未必有用。
第五步,重塑企業價值觀。
企業的價值觀,是一個企業行為的准則,也是企業的靈魂。
當一個企業的價值觀不足以支撐企業的使命時,無論是否有經濟形勢的沖擊,企業也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
5、外貿企業如何走出經營困境?
聚焦優勢產品,加大創新力度,打造企業擾毀的核緩睜備心競爭力。由於早耐外匯管制等原因,一些國家兌換美金等外幣進行交易較為困難,但是通過福貿本地賬戶收款,你的客戶可以使用本地貨幣進行匯款,提升交易成單率和客戶滿意度。
6、企業如何走出經營困境?
從長遠發展來看,企業文化對於一個企業的成長壯大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繼資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競爭之後就是文化戰略,人們稱之為第五輪競爭,甚至有人把它稱為最終決戰。在軟實力建設方面,如果企業只重視量的積累即軟資源的儲備,忽視質的把握,即企業未來生存方向和價值創新目標,那麼,企業命運就如同無頭蒼蠅,四處亂竄,處處碰壁」。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說過:「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分析國內外先進企業成功的因素,一個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這樣的企業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發展的方向性、戰略性和持續性,也失去了立足於現代市場競爭的長久性、能動性和靈活性。基於以上的探討,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企業文化全面實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經營的靈魂,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固根之本,企業要巧妙運用企業文化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加快練好內
功,才能走出當前金融危機的陰霾,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7、如何走出困境
1、保持一顆樂觀的心:
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不能被生活的困難嚇倒,樂觀的人才是堅強的人,才更容易做出困境。
2、藐視困難困境:
把遇到的困難當做很平常的事情,不誇大困難,困境,反而藐視它們,認為它們也沒有什麼,自己能夠很快的就戰勝它們的。
3、冷靜分析困境原因:
人不能慌,無論什麼時候,冷靜是最好的武器,困境有不同,有的完全是自己心理因素在作怪,是心理的就做好調節,是實際的就積極面對。
4、積極面對不逃避:
在困境中不能迷失自我,更不應該逃避,逃避只會讓自己更煩惱,只有積極面對,勇敢面對,不懼怕,找到問題所在,敢於吃苦,承認自己,就能走出困境。
5、轉變思想觀念:
當自己做不出困境的時候,要換個角度想問題,不能一根筋走下去,要轉變思想,尋找其它的方法,轉變觀念,才有可能更快的做出困境。
6、尋求幫助:
一個人孤軍作戰,沒有信心,感覺力不從心,那就尋求夥伴,讓他人幫助自己,這樣會讓自己很快的走出困境,干出一番事業。
8、企業如何走出困境
企業要走出困境:就需要你去調研市場,轉變經營理念,開創新的經營渠道,更重要的是適應市場研發新的的產品佔領市場,讓你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可模仿性和同洞段類型性很低,從而提高市場佔有率,而不是光靠發廣告,希望大家有訂單的跡滾來找你。市場是跑出來的,不是你天天在家上網就能有業務來納州譽源的。
9、如何帶領創業企業走出困境
當前,世界經濟繼續下滑,各行各業面臨嚴峻挑戰,近年來全球經濟危機,各行各業市場也不例外,因此很多創業企業面臨困境,經營困難,資金鏈斷裂,連年虧損。
然而,「在最黑暗的時候,更應該睜大眼睛,因為這樣的時候往往蘊含著更大的機會」 ,在當前的形勢中,我們看到危機中蘊含著商機,我們認為在近期,要抓住機遇,及時抄底,及時進入或者做強各行各業市場,通過收購、注資瀕臨破產或者資金匱乏的公司、自籌資金儲備生產規模或者原材料,是帶領創業企業走出困境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具體步驟和詳細可行的操作方法要根據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式方法,以下是可以考慮的商機:
一、收購、注資瀕臨破產或者為資金匱乏的各行各業公司。
隨著國際經濟危機的繼續蔓延,各行業的經濟增長也迎來新世紀以來最困難的時期。而原材料和各行各業市場目前是最低迷的市場,很多各行各業企業連年巨大虧損,國內已經有多家企業宣布破產和瀕臨破產。
不少著名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如果全球應對措施得力,世界經濟增長將可能出現「U」形轉折,並將在2018年前出現復甦。對於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經濟學家王小廣分析,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三年,尤其是傳統行業面臨著較大的調整壓力。在2017年至2018年之間,中國經濟將逐漸回溫復甦,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第一個拐點。
在市場最低迷,為資金匱乏或者瀕臨破產的優質企業注資或者收購,是商業奇才匠心獨運的大手筆運作,雖然可能有風險,但是也蘊藏巨大的回報,風險越大,回報也就越大。
最成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世紀之初IDG和盈科攜手投資220萬美元,對BAT之一的騰訊注資,各佔20%股份,如果該股份後來一直不轉讓,目前市場價值已經是上千倍的收益。
騰訊創業初期(約1999年),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IDG和香港盈科數碼各自分享騰訊20%的股份,做為交換條件,二者共向創業初期的騰訊投資220萬美金。
2004年,騰訊IPO發行4.2億股公眾股,此次IPO採取增加股本方式稀釋原有股東比例。12位自然人與MIH所佔騰訊控股比例各從50%減到37.5%。同年8月31日,ABSA Bank宣布持有1.85億騰訊股票,占已發行股份的10.43%。
至此,騰訊股權結構變為,騰訊及其創使人37.5%、MIH集團37.5%、ABSA Bank10.43%。其中馬化騰個人持股約14.43%。
當前,各行各業行業也存在不少這樣的企業,這些企業的業務板塊和平台有優勢,企業經營管理經驗豐富,管理人才卓越,有完整和豐富的業務網路,但是由於資金匱乏,企業經營面臨資金鏈斷裂,很難扭轉經營局面,為扭虧為盈或者搶救多年為之投入心血的企業,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貸款和融資,而由於市場行情低迷,銀行和投資者退避三舍,導致貸款和融資失敗,因此很多企業不得不考慮股份轉讓或者以合作形式融資,開出的條件也一再調低,因此,對於有足夠魄力、有豐富投資經驗、能夠有效規避風險並對該行業有比較了解的投資者,可以大膽投資,相信會得到令人驚喜的回報。
二、自籌資金儲備生產規模或者原材料
目前,各行各業市場的持續蕭條和低迷,市場通過「去水分」,擠去原來的泡沫,開始穩定並維持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圍。物極必反,由此引起的市場信心和經濟需求,將刺激各行各業市場的站穩和復甦。
近年來原材料如鐵礦石價格一直下跌,已經處於一個很低廉的價位,因此,有能力或者有資金的公司,應該抓住機會自籌資金儲備生產規模或者原材料,為未來的發展和預期豐厚回報進行投資。
綜上所述,當前低迷的行情,仍然蘊含著廣闊的商機,特別是作為重要基礎性產業市場,由於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創業企業的困境只是暫時的,及時抄底,以獲得預期回報,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通過共同努力,帶動整個各行各業市場走出困境,也是一個各行各業企業家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