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度收入標准多少,才能申請退還繳納的個稅呢?
稅務部門上周剛剛下發了優化個人所得稅(以下簡稱個稅)繳納的通知,對一批納稅人是一大利好,而且又臨近年底如果存在以下這種情況,可以准備向稅務部門申請個人退稅。
這次稅務部門調整的個稅繳納辦法,主要是針對年累計收入未滿6萬元的納稅人,當然這個累計收入是在扣除五除一金、個稅減免項目(以下簡稱應扣除項)之後的總收入,比如一個工薪階層月工資為八千元,扣除五險一金一千元,個稅優惠項目減免兩千元,這樣每月應納稅額度為五千元,累計收入為六萬元,未達到個稅繳納的徵收點,全年是不需要繳納個稅的。
其實這個新政策下發之前,對於年累計收入未滿6萬元的納稅人一直是不徵收個稅的,但部分人可能已經繳納過個稅,那麼新政策的好處是什麼?
新政策下發之前,如果月收入去掉應扣除項後超過五千元是要繳納個稅的,但如果全年累計收入不足6萬元,可以向稅務部門申請退回已繳納的個稅。比如一個銷售人員年度初期是銷售旺季,每月能拿到一萬元的收入,去掉應扣除項兩千元,減去免徵稅額度五千元,應繳納額度為三千元;而在年度後期收入較少全年累計收入達不到6萬元,之前交的個稅就可以進行申請退回。新政策下發之後,年度初期月收入去掉應扣除項後超過五千元,是不需要繳納個稅的,直到全年累計收入超過6萬元,才會計算超過部分的個稅,像上文所說的銷售人員年度初期雖然收入較高,就不需要再繳納個稅。個稅繳納的新政策從本質上說並沒有減免我們的個稅繳納額度,只是對年累計收入不足6萬元的納稅人優化了繳納方式,不需要月度提前繳納超過起征點的個稅,減少了個人的資金佔用,也方便了個人和稅務部門不用再進行二次清算退稅。
馬上到年底了,本年度總收入不足6萬元的納稅人,如果本年度之前繳納了個稅可以整理材料准備申請退稅,同時查看自己的個稅減免優惠項目是不是有變化,准備下一個年度的個稅優惠項目申報。
2、個人所得稅退稅標準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的退稅標准不是統一規定的,因為針對不同的收入群體,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就不一樣,實際上是自己多交了多少錢的個人所得稅,稅務機關就會退回多少錢。所以,退稅的標准跟本人實際多交的稅款都是一樣的。一、個人所得稅退稅標準是多少?
個人所得稅退稅標準是因人而異的,需要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計算。
申請退稅的常見情形主要有七項:
1、上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
2、上年度有符合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扣除的;
3、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隱閉洞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的;
4、沒有任職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
5、納稅人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的;
6、預繳稅款時,未申報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7、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
二、需要補交稅款的情形有哪些?
1、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雇並領取工資薪金,預繳稅款時重復扣除了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
2、除工資薪金外,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各項綜合所灶枯得的收入加總後,導致適用綜合所得年稅率高於預扣率;
3、預扣預繳時扣除了不該扣除的項目,或者扣除金額超過規定標准,年度合並計稅時因調減扣除額導致應納稅所得額增加;
4、納稅人取得綜合所得,因態罩扣繳義務人未依法申報收入並預扣預繳稅款,需補充申報收入等。
有些人可能根據當年的情況多交的個人所得稅是幾千元,也有些人就是好幾萬元。個人所得稅的收稅問題從來就是嚴格依據國家法律制度徵收的,在退稅的這個問題上也不可能是一概而論的。
3、年收入多少可以退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年收入不超過6萬可以退稅。
退稅方法:
年收入超過或者低於6萬的,都可以申請退稅,兩種情況:
第一步:下載「個人所得稅」APP;
第二步:注冊登錄:
點擊右下角個桐團簡人中心登錄,填寫所要填的信息,仔細核對不要填錯。否則可能影響後續退稅;
第三步:點擊收入查詢,開始查詢年總收入:
兩種情況:一種是收入低於6萬元的,一種是收入高於6萬元的,退稅流程中會稍有不同。
第三步:點擊年度匯算,開始申請退稅:
低於6萬元的情形:
依次點擊辦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進行填報,直接點擊已閱讀並知曉即可。
在裡面正確選擇任職單位,然後就可以看到那個上年所繳納的稅額。然後提交退稅,選擇收錢的銀行卡,等待審批即可。
高於6萬元的情形:
我要點擊右上角,「切換標准申報」進行退稅流程;
如果除了工作之外,還與兼職,就可以在這里點擊新增,添加勞務報酬。
點擊下一步,看到應退的稅款額度,提交退稅,選擇收錢的銀行卡,等待審批即可。
法律局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或喚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4、年收入多少才可以退稅?
退稅4000則年收入有10433.33元。
退稅計算公式為:2021年度匯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簡耐贈)×適用攔伍春稅率-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其中「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的數值,2021年已預繳稅額均為零橘擾,且全年應交稅所得額在36000-144000元的,速算扣除數為2520,適用稅率為10%。將數值帶入公式即可得出,則退稅1萬6則年收入有224600元。
5、月薪多少才能退稅
一、正面回答
年收入6萬元符合退稅標准。但只不過僅僅只是6萬元的話,實際上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納稅額不是很高。可能僅僅只有幾十塊錢或者說攔帶培幾百塊錢。退稅也只不過只有這幾十塊錢,或者說幾百塊錢。
二、分析詳情
月工資超過5000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退稅的意思就是在稅務局進行匯算清繳的過程當中,發現簡唯有一部分人多交個人所得稅的話,在當事人提出退稅申請的情況下,稅務機關會依法退回多繳的個人所得稅。因為很多可行肢以專項扣除的費用都是在年底的時候統一進行匯算清繳的。
三、個人所得稅可以申請退回的情形包括哪些
1、上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
2、上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扣除的;
3、沒有任職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
4、預繳稅款時,未申報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6、個人所得稅收入多少可以退稅
法律分析:1、上年度綜合所得全年收入額不足6萬,但平時預繳個人所得稅的。
2、上年度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的。
3、因年中就業、退職或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導致前後稅收優惠政策不一致。
4、沒有任何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匯算清繳辦理各項稅前扣除。
5、年中間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綜合所得適用稅率的。
6、預繳稅款時,為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稅收優惠的。
7、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等情形。
在年收入未達到6萬時,可以根據預繳的情況申請退稅處理。納稅人因為平時扣除不足或未申請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無論收入高低,無論退稅額多少,納稅人都可以申請退稅。即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五十一條 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第五十二條 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
7、西安每月工資8000可以退稅多少
法律分析:已經在代扣代繳的時候按月享受了稅收優惠的,本身就沒有繳稅,或者繳稅較少,在年度匯算的時候自然無法重復享受稅收優惠,也就不能退或者少退。原因如下:
如果不考慮專項扣除、專粗謹帆項附加扣除的優惠政策,那麼應納稅額是:8000元-5000元免徵額,乘以稅率3%,再減去速算扣除數0,即應納稅金額是90元,即年納稅1080元。
但實際上作為受雇職員,已經在個稅APP上填寫了專項附加扣除的項目(比如子女教育每月1000元、贍養兩個父母每月2000元),實際免徵起點不是5000元,而岩雹是8000元。那麼單位每月在代扣代繳的時候,90元的個稅就不用繳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晌弊例》 第八條 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