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所得稅返還政策
最近退稅很火,但是很多人並不會操作,很多文章也沒說清楚。
公子教身邊的同事怎麼操作,有人退稅500,有人退稅5000。
我一朋友也跟著操作了一波,
結果發現要補稅4000,
嚇得他直接丟手機跑路。
怎麼,現在都流行騙進來殺嗎?
後面公子教他一個操作,反而還拿回了2000多。
公子這個流程,連稅務局都得直呼內行。
在這里,把退稅流程分享給大家.
這篇文章,分為四部分:
1、為什麼會退稅?
2、退稅流程怎麼走?
3、教你一招,從補稅邊退稅!
4、常見問題解答。
所謂退稅,
退的是我們的個人所得稅,
國家從1980年開征個稅以來,至今已改革6次了,
每次改革都是為了讓個稅制度更加體現出它設立的初衷——調節個人收入差距,體現社會公平。
在去年,個稅的起征點從3500上調到5000,讓一大批人不再需要用交個稅。
同時還設立了6項個稅專項扣除,
交稅之前,如果有這6項支出,可以申報減少交稅額。
同時,國家還實行了新規「月度預繳,年度清算」,也就是說,
每個月國家會按照我們的收入先扣稅,一年結束以後,清算你全年的收入,
如果發現你達不到扣稅的標准,或者平時你沒申報這6個專項扣除,
就可能多收了你的稅,最後得退給你。
這項措施,本質上還是照顧我們窮人,
畢竟我們背負房貸租金,或者養孩子養老人這些的話,壓力很大,
如果可以減免,
稅率就會跌下幾個級別,
少交很多稅。
既然能退稅,
話不多說,我們先操作一波,
看看國庫能夠給我們撥下多少款項。
我提前替大家操作了一遍,
現在直接把教程放給大家:
說明:
直接在應用商店裡面下載「個人所得稅」APP即可。
說明:
必須注冊才能使用,不注冊的話可能回提示功能未開通。
可以用人臉識別注冊,以後打開很方便,不然每次都要輸入手機號和密碼,很麻煩。
說明:
先匯算一下,APP已經幫我們提前填好數據了,看下符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說明:
一般稅務局能夠直接通過資料庫帶出我們身份信息、單位信息和繳稅數據。
如果19年辭職過,存在幾家公司任職的情況,隨便選一家就行。
如果對稅務局帶出來的數據無異議,點擊提交申報就可以。
如果有異議,可以切換到標准申報修改。
說明:
如果我們選擇標准申報,勾選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就行,自行填寫的話太復雜,不懂稅法很容易填錯。
說明:
填完基本信息之後,點下一步到個人年綜合所得與稅前扣除頁,如有不對,可以點進去調整。
你會發現,自己實際年收入和這里的不一樣,有些收入沒出現,那是因為個稅只徵收工資、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這四項,其他的收入不用上報,一般人就只有工資薪金這一項。
而可以扣除的項很多,我們需要注意的是6項專項附加扣除,這是一般人最常見的,如果有數據沒帶出來的,可以點進去新增扣除。
說明:
填完信息,點下一步,然後提交退稅,
這個時候需要綁定用來退稅的銀行卡,填寫銀行卡信息後提交並選中這種卡確定。
最後操作就完成了,只需要等著就好了。
快的一兩天到賬,慢的一周左右。
說明:
如果提交完成後感覺算得不對,還可以在查詢裡面找到自己提交的記錄並撤銷重來。
基本上按照這個教程走下來,
我們能退稅的就能退到稅,
該補稅的補多少也會顯示。
這個操作流程,
建議大家收藏,
因為以後每年的3月至6月,
都需要自己申請退補稅了。
大家不要多想,
國家的錢不可能白拿,
我那朋友之所以能夠操作回來6000多,
主要是要和國家好好「算算帳」。
實際上也就是我們以後一定要學會的一個技能——學會申報稅前扣除。
如果要補稅,
我們先別慌,試著填一下專項附加扣除填報:
裡面會有6項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支出,
這些支出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
納尼,稅前扣除聽不懂?
那我們稍微涉及一點點數學知識,作如下解釋:
上圖是我們納稅所得額的數學計算過程,
我把我們大多數人最經常遇到的情況高亮顯示了,
當我們走標准申報計算出年綜合所得算出來以後,
如果要補稅,
我們一定要記得來看一下可以減少扣稅的項。
可以減少扣稅的項裡面最常見的是
減除費用
專項扣除
專項附加扣除
這三項。
減除費用就是起征點5000*12=6萬。
專項扣除是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中,需要我們自身承擔一部分費用的」三險一金「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
專項附加扣除是國家為了減輕我們負擔,
在去年新增的6項: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房貸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
子女教育項,每個子女每個月可以扣1000,從小學到博士研究生都可以扣,
要麼全部扣在父母一個人頭上,或者兩個人攤,但一年內扣法不能變化。
繼續教育項,提升學歷時,每個月可以扣400元,一個學歷等級最多扣48個月,
如果考取專業證書,不管你前期報班報考花了多少錢,只能在拿到證的當年扣掉3600元。
大病醫療項,必須是走醫保報銷後,醫保用葯范圍內自負部分超過15000元的可以扣,最多扣80000元。
這筆錢可以扣在自己頭上,也可以扣在配偶頭上,子女發生的可以扣在父母一方的頭上。
房貸利息項,購買首套住房的貸款利息,每個月可以扣1000,最多扣20年。
每個人只能有一套房的資格可以扣,不能扣第二套房。
住房租金項,必須是工作的城市沒有房子但是租房的人才可以扣,
如果是在直轄市、省城或者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城市,每個月可以扣1500,
其他小城市,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每個月可以扣1100元,
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每個月可以扣800元。
提前結束租房合同的,按照實際租房時間計算。
贍養老人項,獨生子女每個月可以扣2000,
非獨生子女,大家去分攤2000元的扣除額度,
分攤方式可以是老人指定分攤比例,也可以大家書面約定分攤比例,還可以平均分攤,
指定分攤由於書面約定分攤。
這6項可能是常人最容易減少扣稅的6項,
如果有,一定要填上,
填完以後,一般能少交不少稅,
甚至能實現退稅!
帶大家過完一遍操作流程和「補改退」技巧,
接下來我們集中解答一下大家常見的問題。
1.為什麼有的人要退,有的人要補?
一頓操作之後,
有的人可以退,有的人得補,
不管結果如何,
可能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我要補稅?
什麼樣的人要補稅?什麼樣的人才可以退稅?
需要補繳的人,
主要存在兩種情形:
第一是收入渠道不止一個。
比如有的人在兩家公司領取工資,每家公司都是8000。
在月度預繳時,每家公司都要先扣掉5000的起征點,剩下的3000,兩家公司分開看,都只用交3%的稅,3000*3%=90元,兩家一共交180元。
但在年度匯算時,我們發現他一個月收入16000,減去起征的6萬(5千*12),還超出了132000,應該徵收10%的稅,132000*10%-2520=10680,所以年底匯算的時候他就應該補稅10680-180=10500。
很多人不是在兩家公司獲取收入,
而是一家公司通過兩張甚至4張銀行卡獲取收入,
這種方法如果國家查到的話也是需要補稅的。
第二是有副業的人群。
有的人除了領工資,還接了其他的私活兒,
因此會獲得一些勞務報酬、稿酬或者特許權使用費等。
這些收入平時單獨計稅,小筆小筆的稅率低,收得少,
等到年度匯算的時候,加總起來發現年收入很高,適用更高的個人所得稅率,
於是平時征少了,最後也得補回去。
而可以退稅的人,
也存在這么幾種情況:
第一是年度匯算時總收入不超過6萬的。
比如花花第一個月收入8000,其他月份收入4000,
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應該繳稅(8000-5000)*3%=90元。
但是年度匯算時發現花花一年總收入才52000(4000*11+8000),
不到6萬(5000*12)的起征點,無需納稅。
於是可以退稅90元。
第二是有可以稅前扣除的開支,但是平時沒申報扣除。
比如花花每月收入8000,每月預繳的時候需要交稅3000*3%*12=1080。
但是年度匯算的時候,發現花花有小孩在上學,可以享受每個月2000額度的子女教育專項扣除。
於是扣除掉2000後,花花應該交稅1000*3%*12=360。
所以花花可以退稅1080-360=720元。
第三是一年中就業中斷導致扣除數不充分的。
比如花花去年在某公司上了8個月的班,每月工資1萬,
但查出精神分裂,辭職回家養病去了。
月度預繳的時候,前八個月按10%交稅:(10000-5000)*10%*12-2520=3480。
後面沒上班了,於是年度匯算時花花的收入只有80000,
扣除60000剩下的只用按照3%交稅:20000*3%=600。
於是,花花可以申請退稅3480-600=2880元。
第四是一些自由職業的人群。
比如花花沒有任職於哪家公司,只是在家接插畫私活兒取得收入。
因此也沒有公司給她交「三險一金」,但她自己以自由職業的身份交了職工養老金和職工醫保。
她自己交的養老金和醫保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
但由於沒有公司給她交「三險一金」,
在月度預繳時,就只能按照她的月收入扣稅,沒有扣除她交的養老金和醫保。
最後年度匯算時,需要把她交的養老金和醫保扣除,
於是月度預繳的稅就比年度匯算時多,
因此產生退稅。
第五是有些人勞務報酬、稿酬太高,月度預繳稅率過高。
有的人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勞務報酬,
屬於那種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那種,一筆勞務報酬十幾二十萬,
一年中也就發生一兩筆。
比如花花去年有一筆勞務報酬是15萬,
按照勞務報酬稅率,
月度預繳時她交的稅是:15萬*80%*40%-7000=41000。
但是年度匯算發現她全年就只有這筆收入,
適用綜合個人所得稅10%,只需要交15萬*10%-2520=6480。
於是可以退稅41000-6480=34520元。
第六是本來享受個稅優惠,但是在月度預扣時沒有申報享受的。
比如殘疾人享有稅收優惠,但是平時沒有申報享受,
於是可以享受退稅。
第七是有些人平時有為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可以稅前扣除,
但平時預扣預繳時沒有申報的。
上面這么多種情況之所以存在,
主要還是國家實行的這個新的征管辦法「月度預繳,年度匯算」,
月度匯算時採用的標准和年度匯算時採用的標准不一樣,
才導致需要補退稅。
有人不禁要問了,
既然這么麻煩,國家幹嘛還要弄這一套呢?
這不都是為了我們窮人考慮嘛,
大家會發現,
能夠退稅的情況,
不是收入低,就是開銷大,負擔重的。
需要補稅的,
不是兩處任職,處處拿錢,就是收入渠道多元的。
如果只按照月度預扣的方式去收,
那很多來錢廣,來錢多的人也成了漏網之魚。
因此最後再來個年度匯算,
一年收入多少看得清清楚楚,
該補交的交,
該退稅的退,
使整個社會更加公平合理。
2.退稅是0啥意思?
從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月度預繳和年度匯算不一樣,就會補稅或者退稅,
但兩個值一樣,那肯定就是退稅為0。
比如那些月月固定領單份工資的人,
月入8000,沒有其他收入,沒有什麼扣除。
平時交的稅和匯算的稅一樣,
退稅就是0。
3.發現需要補稅,可不可以不補?
有的人打開APP一直點點點,
最後發現自己要補繳一大筆稅,
馬上就退出了,
以為這樣就不用補稅了。
但這樣是不對滴,
退稅是權力,可以放棄,
但補稅是義務,你逃不掉的。
但凡如果要補稅的,一定要補(400塊以下,依據政策,可以不補)。
且一定要在6月30日前補齊。
否則不僅要交滯納金。(每日萬分之五);
還會上徵信,影響到貸款買房買車。
金額較大的,算刑事犯罪。
怎麼說呢?
納稅光榮啊!
4.什麼人不需要報稅?
那有人問,是不是我不下這個APP,
就不用管了?
錢我也不要了,只要別讓我補稅就行!
事實上,有的人可以不管,
但有的人非管不可,如果你不下載APP進行年度匯算,
你欠的稅一直在稅務局那裡壓著,他們有的是辦法找到你。
那麼,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不管,什麼情況下我們必須進行年度匯算呢?
可以不進行年度匯算的情況有:
1)納稅人不到12萬的,不論需要補繳的稅收是多少,都不需要進行年度匯算。
所以,只要你年收入不足12萬,打開APP發現要退稅,你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2)納稅人需要補稅的金額不超過400元,不管年收入是多少都不用補繳。
所以,如果你點完以後發現要補的稅不超過400塊,你也可以直接退出不管。
3)如果你有退稅,你可以放棄不進行匯算,你的權力你可以放棄。
4)如果你的退稅是0,你也不用管,不需要補稅也不需要退稅,和你無關。
從上面可以不進行匯算的情況
你也可以看出,
只有你年收入超過12萬且需要補稅的金額超過400元以上時,
你才需要進行年度匯算。
最後,公子再多說幾句:
一是建議都下個APP來看一下,
萬一退稅還能有個「意外之財」,
萬一補稅(補400塊以下,年收入低於12萬的可以不補),必須要6月底前補齊。
否則有滯納金(日萬分之五利滾利),上徵信,偷稅漏稅話還可能成刑事犯罪。
二是操作的時候,看下自己的收入有沒有不對的地方,
有可能有些企業盜用你的信息走賬,
他們拿錢你交稅,沒天理。
如果碰到,APP內舉報和報警就對了。
三是有些地方疫情原因,比如湖北、北京這些,還不支持個稅申報,
建議再等等。
四是目前的個稅申報只統計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和特許權使用費,
其他的比如房租、股票收入、分紅等不算,別傻乎乎往裡填,要交稅的!
五是年終獎高的同學,選擇單獨計稅,不要選全部並入綜合所得計稅,單獨計稅會少交一點,。
如果在工資薪金那欄上沒有年終獎這項,說明公司已經給你選了「全部並入綜合所得計稅」了,
那就只能在其他專項扣除上下功夫了。
好了,
攻略已經帶大家走完了,
大家快去看看國庫給你撥了多少款吧。
大家還有不懂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信,碼字不易,如果大家覺得有用,可以點個贊,算是給我的鼓勵。
關注肆大財子。買對保險,省一半的錢!
2、個人所得稅退稅流程是怎麼樣的
關於退稅資格:
(1)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
(2)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扣除
(3)納稅人因年中就業退職或部分月份沒收入等,致最終減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等項目扣除不充分
(4)無任職受雇單位,僅得勞務報、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納稅人
(5)納稅人取得勞務報、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
(6)納稅人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誤區糾正
(1)個人所得是需自行申報,
單位只是從員工個人應發工資中每月代為扣除做預繳,而每年3月1日~6月30日做上一年匯算清繳,才是真正的繳納,屆時多退少補。
(2)有退稅非意外之財,只是之前預繳時多扣;補稅也非損失,是之前繳稅時少扣,不補稅會產生滯納金,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滯納金。
依據稅法規定,2020年度終了後,納稅人需要匯總本年度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
自行辦理的納稅人,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進行,這里推薦一種輕松省心的退稅方法——通過網上稅務局辦理年度匯算申請退稅:
01.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手機應用市場即有)
02.注冊或者登陸,進行實名認證
03.在【首頁】的【常用業務】里,點擊【綜合年度匯算】,選擇【2020年度】
04.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界面會自動列出各種項目,大家確認信息無誤即可
05.確認完畢後,點擊下一步,就能看到匯算結果:應補稅額不超過400元的,顯示「享受免申報」,點擊確定即可;超過400元的,按提示填寫補稅方式;顯示「應退金額」的,綁定銀行賬戶,即可等待退稅金匯入賬戶
3、你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了嗎?退回了多少?
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退稅的多少與自己繳納個稅多少有關系。
年收入不足6萬元但繳過個稅、預繳個稅時沒有扣除專項附加等七種情形都可申請退稅,而在多個單位任職取酬、有稿酬等多項收入的市民或需要補稅。
納稅人都可以申請退稅。具體來說有以下七種情形:
1、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例如某納稅人1月領取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預繳個稅90元;
其他月份每月工資4000元,無須預繳個稅。全年看,因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須繳稅,因此其預繳的90元稅款可以申請退還。
2、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的市民。例如某納稅人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按規定可以每月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
但因其在預繳環節未填報,使得計算個稅時未減除子女教育附加扣除,全年預繳個稅1080元。其在年度匯算時填報了相關信息後可補充扣除24000元,扣除後全年應納個稅360元,按規定其可以申請退稅720元。
3、市民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導致最終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相關項目扣除不充分。
例如某納稅人於2019年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工資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退休後領取基本養老金。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1至8月預繳個稅720元;
後4個月基本養老金按規定免徵個稅。全年看,該納稅人僅扣除了4萬元減除費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萬元減除費用。年度匯算足額扣除後,該納稅人可申請退稅600元。
4、沒有任職受雇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市民。
5、市民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的。如某納稅人每月固定一處取得勞務報酬1萬元,適用20%預扣率後預繳個稅1600元,
全年19200元;全年算賬顯示,其全年勞務報酬12萬元,減除6萬元費用(不考慮其他扣除)後,適用3%的綜合所得稅率,全年應納稅款僅有1080元。因此,其可申請18120元退稅。
6、市民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情況。
7、市民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情況。
(3)退稅後意外之財怎麼拿擴展資料:
需要補繳個稅的條件:
稅務部門明確,綜合所得年收入超過12萬元且年度匯算補稅金額在400元以上的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匯算並補稅。導致需要補稅的原因,稅務部門分析主要有兩種,包括:
1、市民同時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受雇並領取工資薪金,預繳稅款時重復扣除了每月的基本減除費用(5000元/月);
2、除工資薪金外,市民還有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收入,各項綜合所得的收入加總後,導致其適用的綜合所得年稅率高於預扣預繳率等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個稅年度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七種情形明年可申請退稅
4、個人所得稅退稅要多久才到賬
一般情況下是10個工作日特殊情況可能會延長至一個月。線上使用個人所得稅app進行退稅的,如果顯示退稅已完成表示已完成退稅的申報,此時如果申報記錄提示是稅務審核中則表示需要等待稅務審核,稅務審核通過後,等待退款即可。
拓展資料:
關於退稅資格:
(1)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
(2)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扣除
(3)納稅人因年中就業退職或部分月份沒收入等,致最終減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等項目扣除不充分
(4)無任職受雇單位,僅得勞務報、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年度匯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納稅人
(5)納稅人取得勞務報、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
(6)納稅人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誤區糾正
(1)個人所得是需自行申報,
單位只是從員工個人應發工資中每月代為扣除做預繳,而每年3月1日~6月30日做上一年匯算清繳,才是真正的繳納,屆時多退少補。
(2)有退稅非意外之財,只是之前預繳時多扣;補稅也非損失,是之前繳稅時少扣,不補稅會產生滯納金,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滯納金。
依據稅法規定,2020年度終了後,納稅人需要匯總本年度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
自行辦理的納稅人,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進行,這里推薦一種輕松省心的退稅方法——通過網上稅務局辦理年度匯算申請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