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跨境退稅 » 期末留抵退稅如何做憑證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期末留抵退稅如何做憑證

發布時間: 2023-04-19 22:58:46

1、增值稅留抵退稅會計分錄怎麼做?

一、正面回答
增值稅留抵退稅會計分錄做表把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的賬務處理,進項稅額留抵在賬務上體現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余額,分錄為,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若賬務上已經結轉到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分錄為,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二、詳細分析
增值稅留抵退稅會計分錄做表把是增量留抵稅額退還計算公式,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等於增量留抵稅額乘進項構成比例的百分之六十。留抵退稅學名叫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優惠,就是對現在還不能抵扣、留著將來才能抵扣的進項增值稅,予以提前全額退還。
三、留抵退稅是什麼?
留抵退稅就是把增值稅期末未抵扣完的稅額退還給納稅人。增值稅實行鏈條抵扣機制,以納稅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進項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其中,銷項稅額是指按照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進項稅額是指購進原材料等所負擔的增值稅額。當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會形成留抵稅額。

2、收到稅務局留抵退稅怎麼做賬

留抵退稅做賬務處理如下:
1、計算應收留抵退稅額時候的賬務處理是:
借: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
2、收到留抵稅額退稅時候的賬務處理是: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留抵稅額退稅款。
留抵退稅繳回怎麼處理?
繳回留抵退稅款按以下方式操作:
1、 登陸電子稅務局網站,點擊我要辦稅,一般退(抵)稅管理;
2、准備申請時需要填的數據;
3、在應申報期進行增值稅申報和出口退稅申報;
4、可在電子稅務局申請留抵退稅,確認數據後提交申請即可。
納稅人按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繳回已退還的全部留抵退稅款時,可通過電子稅務局或辦稅服務廳提交《繳回留抵退稅申請表》。納稅人在一次性繳回全部留抵退稅款後,可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相應調增期末留抵稅額,並可繼續用於進項稅額抵扣。允許退還的留抵稅額,是以留抵稅額的余額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留抵稅額包括增量留抵稅額和存量留抵稅額。允許退還的留抵稅額,是以留抵稅額的余額為基礎進行計算的,留抵稅額包括增量留抵稅額和存量留抵稅額。存量留抵稅額,是指留抵退稅制度實施前納稅人形成的留抵稅額。在確定存量留抵稅額時,以納稅人月底的期末留抵稅額為標准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五十一條 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第七十九條 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留抵稅額退稅怎麼做分錄

提交留抵退稅申請時:借: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收到退稅款時: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應收款--應收退稅款。如果在申請的當月收到退稅款,也可以將以上二筆分錄合並,直接做: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收到留抵退稅賬務處理

申報表填寫:納稅人應在收到稅務機關准予留抵退稅的《稅務事項通知書》當期,以稅務機關核準的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沖減期末留抵稅額,並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相應填寫《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二)(本期進項稅額明細)》第22欄「上期留抵稅額退稅」。

4、收到留抵退稅款怎麼做會計分錄

第一步納稅人在稅務機關准予留抵退稅時,按稅務機關核准允許退還的留抵稅額做如下會計分錄

第二步在實際收到留抵退稅款項時,按收到留抵退稅款項的金額做如下會計分錄即可。

留抵退稅會計分錄進項稅額留抵在賬務上: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若賬務上已經結轉到「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分錄: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退還計算公式:允許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增量留抵稅額×進項構成比例×60%。留抵退稅概念留抵退稅學名叫」增值稅留抵稅額退稅優惠」,就是對現在還不能抵扣、留著將來才能抵扣的」進項」增值稅,予以提前全額退還。所謂的留抵稅額,簡單可理解為當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即出現了留抵稅額。進項稅指的是納稅人在購進貨物、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等時候支付的增值稅額。而銷項稅,則指銷售時收取的增值稅額。一般而言,形成留抵稅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集中投資、貨物生產周期較長等

5、留抵退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官方正式明確!千萬別做錯了

留抵退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官方正式明確!千萬別做錯了!
      今年圍繞留抵退稅的話題,已經說了很多,這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此前,對於留粗敏抵退稅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期末如何結轉,如何報稅等等,並沒有一個官方的回復,只是各大專家有進行分析,我也曾發文說明討論。
      不過近日,官方對於留抵退稅的會計處理,進行了正式明確。來自財政部會計司的政策解讀《關於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適用《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有關問題的解讀》已經明確,具體內容下圖可見。
      下面我將從3個方面向大家進一步做一個解讀。
      1、舉例來說明財政部會計司明確的留抵退稅會計處理方法
      2、月底結轉增值稅的會計分錄做法
      3、留抵退稅後續會不會多交增值稅附加稅?
      一、舉例說明會計司的留抵退稅會計處理方法
      【例1】A公司20X2年4月底增值稅留抵退稅100萬元,5月16日向稅務機關申請留抵退稅,經過了核准,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100萬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100萬元
      20X2年5月20日,A公司收到了留抵退稅款100萬元,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100萬元
      這就是正常退稅的會計分錄編制方法,接下來是,如果發生退稅錯誤的處理方法。
      20X2年6月22日,稅務機關發現退稅錯誤,企業並不符合退稅條件,於是要求A公司將退稅款交回稅務機關,企業交回去後處理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0萬元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100萬元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1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00萬元
      以上就是根據會計司的解釋,舉例說明的處理方法。那麼這個方法只是處理了單單留抵退稅這一個事項,其實還有後續的期末結轉沒有說到,下面補充說明。
      5月份申報表
      附表2:
      附表5
      二、月底結轉增值稅的會計分錄做法
      如果20X2年5月無其他事項,那麼因為進項稅轉出退稅了,那麼當月應當繳納的增值稅就是0.
      假如20X2年6月,公司銷售收入實現銷項稅100萬,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100萬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100萬元
      計算6月份的宴枯增值稅時,因為已經無進項了,所以應交增值稅就會等100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100萬元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00萬元
      繳納6月份增值稅時,編制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1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00萬元
      三、留抵退稅後續會不會多交增值稅附加稅?
      先說答案是不會,為什麼呢?因為在進行稅款申報的時候,會把之前留抵退稅的部分,從新增增值稅稅種中剔除掉,所以就不會造成重復繳納附加稅的問題。
      下圖為接續上面例子,6月份的申報表主表為:
      申報表附表5如下:
      從附表5中就可以發現,計稅(費)依據中,有一列叫「留抵退稅本期扣除額」。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留抵退稅後,新增增值稅,計算附加的基數可以扣除留抵退稅的金額,不會重復繳納附加稅的原因,一次性扣不的,可以結轉到後旗繼續扣岩祥枝,直到扣為止。

6、增值稅留抵退稅怎麼做憑證

一、正面回答
退還的增量留抵稅額的賬務處理較為簡單,進項稅額留抵在賬務上體現為: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的借方余額,收到退稅款對應留抵減少,對應科目進項稅額減少。分錄如下: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若賬務上已經結轉到: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則分錄為:借:銀行存款;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二、分析詳情
所謂的留抵稅額,簡單可理解為當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即出現了留抵稅額。進項稅指的是納稅人在購進貨物、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等時候支付的增值稅額。而銷項稅,則指銷售時收取的增值稅額。一般而言,形成留抵稅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集中投資、貨物生產周期較長等。。
三、增值稅留抵退稅怎麼形成
主要是納稅人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在時間上不一致造成的,如集中采購原材料和存貨,尚未全部實現銷售;投資期間沒有收入等。此外,在多檔稅率並存的情況下,銷售適用稅率低於進項適用稅率,也會形成留抵稅額。
國際上對於留抵稅額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允許納稅人結轉下期繼續抵扣或申請當期退還。同時,允許退還的國家或地區,也會相應設置較為嚴格的退稅條件,如留抵稅額必須達到一定數額;每年或一段時期內只能申請一次退稅;只允許特定行業申請退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