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幾個字描述一下現在的國際形式,謝謝啦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
經濟復甦陰影猶存
2011年的世界經濟形勢有喜有憂。2010年,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經濟回暖跡象。但另一方面,各國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實施的擴張性政策導致政府債台高築。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二十國集團成員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
總之,2011年將是世界經濟艱難前行的一年:源於金融危機的刺激政策的副作用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經濟過熱、資產泡沫開始顯現,但在世界經濟還沒有恢復元氣的時候,貿然採取緊縮政策又會釜底抽薪,打擊實體經濟,加劇社會矛盾。
2011年,世界經濟將繼續增長,至於增勢是否減緩則存在未定因素。改善的原因,首先來自新興大國的持續高速發展,有力地穩定了全球態勢,不僅保障了世界上1/3人類的經濟進步,而且給世界其他地區包括傳統經濟發達地區注入了發展動力。同時,發達經濟區也在採取措施,穩定和發展地區經濟。美國在金融危機後率先改革金管體制,彌補舊制不足,以確保未來不會再次發生類似危機,這一努力的效果將逐漸顯現。對歐元區少數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歐盟已創設永久性的救助機制,以維護整個歐元區的穩定,並對接受救助的成員國附加嚴格條件。
與此同時,西方世界以鄰為壑、過河拆橋的短視還屢見不鮮。一方面,歐洲一些央行已開始退出危機期間採取的緊急救市措施。另一方面,美國採取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雖然歐美分別出台的貨幣政策各有緣由,但各方埋頭自顧而缺乏協調的做法,無益於國際社會通力協作,更不利於克服貿易保護主義,這使新年中的世界經濟增長率蒙上陰影。
2011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仍然很不樂觀。歐元區內,繼希臘、愛爾蘭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後,西班牙的情況將更為困難。在德國的壓力之下,歐盟現已明確表示,它無法提供資金來救助西班牙。日本的國債余額目前已經達到差不多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國內嚴峻的老齡化、少子化問題,使得日本經濟難以擺脫增長乏力的局面。美國為刺激經濟復甦而推行的量化寬松政策,會加劇通脹風險、預算赤字及債務的失控,使其經濟再次直面銀行不良債權問題,也給其他國家造成更大的金融壓力。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在2011年雖然還會保持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但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和日益上升的借貸成本,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不得不放緩,這肯定也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2010年,全球安全局勢依然存在諸多隱患。恐怖襲擊依然像烏雲一樣給世界壓力;朝鮮半島劍拔弩張;中東熱點無一降溫;索馬裏海盜讓世界頭疼……2011年,全球安全局勢能否得到改善?
安全局勢依然嚴峻
中東地區的情況依舊令人擔憂。阿以談判再一次因猶太人定居點問題而告破裂,中東和平進程再度擱淺,而且很難在近期內有所改善。
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象牙海岸已經處於內戰的邊緣;蘇丹將於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蘇丹是否獨立問題進行全民公投,南北雙方是尊重公投結果,和平分手,還是像上世紀那樣兵戎相見,這也需要我們密切關注。
在新的一年中,大國之間的安全關系有望改善。中美在1月兩國防長北京會晤和元首華盛頓峰會後,將進入一段時間的穩定。中日在經歷了一個階段的領土紛爭後,正尋找調適之道,改善高層間及時溝通與解釋的機制,因此也有望較上年穩定。美國與俄羅斯的政治關系也可能更加穩健。考慮到這些因素,新年中全球安全局勢有更多積極趨勢。
世界范圍內存在多種張力,有些還在加深。新興發展中大國的群體性快速崛起已對現有國際格局形成一定影響,這已引起既有大國特別是超級大國的焦慮。地區層面上許多張力還在釋放之中,尤其是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由於海上邊界爭議,半島局勢仍具高危性。
2010年,各國紛紛「亮劍」軍演,軍售大單接連不斷,多國提高國防預算。2011年,各國將展開軍備競賽?
軍備競賽動機仍在
總的來看,與此前相比,2010年國際關系中軍事內容所佔據的比例的確有所上升。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東亞地區。如果不加以重視,並進行適當的控制,未來走向軍備競賽不是不可能的。一般認為,軍備競賽對於競賽雙方而言都是弊大於利的,所以,理論上很少有國家主動去參加軍備競賽。但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國家之間經常因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因為彼此之間存在的「安全困境」而不得不參加軍備競賽,進而影響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近年來,在軍備控制與裁軍方面本來出現了一些良好的勢頭。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家斥巨資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大力發展本國的海空力量,並形成軍備競賽之勢。2011年全球性的軍備競賽升級可能不會出現,但如果相關國家之間不能通過建立信任措施等途徑展開安全合作,它們之間出現軍備競賽升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軍備增長與擴大外購軍備,存在於一部分地區。但這些現象並非是全球性的。歐洲也有大國近期正在緊縮軍備,削減防務開支。
上述問題源於國際格局的失衡。世界軍事超強的美國國民經濟產出約為世界的1/4,軍費更近世界一半。如此強悍的軍事力量不僅長期支撐了美國對世界各地的干預,包括對我國台灣事務的干涉,而且助長了它對伊拉克先發制人的非法與非理性行為,對世界並對它自己造成了嚴重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俄中等國願意根據國情,加大國防投入,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它們的整體軍力與美國相比還很落後,國防態勢仍呈防禦性,談不上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國際安全失衡的局面並未得到扭轉。
2011年,世界大國之間和地區強國之間急需改善戰略溝通,共同維護現有國際秩序中給各國帶來公益的部分,並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合作調整現有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
全球金融危機給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深刻變革的機會,新興經濟體重要性凸顯。二一年,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在各個領域均出現博弈。在新的一年,雙方該如何協調,以共同推動世界發展?
南北之間應平等互信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必然相互依賴、共存共榮。發達經濟體的繼續繁榮,將給新興經濟體提供出口市場和優勢技術的支持;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也將逐步給發達經濟體提供更大出口機會。兩者之間關系既密切,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在出口上具有競爭,而且隨著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這種競爭也可能更為激烈。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過程,也將在資源使用與保障、環境與生態平衡、知識產權與技術標准等方面對各方產生壓力。
2011年,新興經濟體在經貿與環境等方面的平衡發展上,仍將保持對發達國家的壓力。在《京都議定書》還有兩年就將失效的壓力下,各方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博弈必將加快。這更需雙方共同努力,提高各自的減排內涵,加強技術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新興經濟體的技術轉移,爭取新興經濟體在增強了的經濟能力條件下承諾更多自主限制,並擴大在國際核查上的共同協作。
在經貿方面,新興經濟體在繼續獲得來自發達經濟體的生產外包時,要勉力所能,擴大對發達經濟體的采購與投資。當然貿易平衡只能相對,須與前者的消費需求相適應,並考慮發達國家對外投資所獲得的利潤擴大化因素。二十國首腦金融峰會應是新年中這兩個經濟體之間尋求平衡的合適平台。
從本質上來說,世界格局的多極化和新的經濟力量重心的出現,不是國家間博弈的結果,而是世界各國綜合實力演變的結果。但是,國際經濟、政治、軍事規則的改革和新規則的制定,確實還存在著博弈。但筆者認為,之所以存在博弈,就是因為有關各方還沒有建立起充分的平等互信關系。由於任何一方都不能在每一次博弈中保證自己成為贏家,而博弈中的誤判有時會給博弈的雙方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世界各國應該把精力用在建立國家間的平等互信關系,特別是,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時,要尊重和照顧其他國家的利益,從而,通過真誠的合作,實現共贏。後金融危機時代之所以給世界提供了一個變革國際經濟政治規則的歷史性機遇,就是因為這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經濟政治規則中的許多缺點和漏洞,改正這些缺點、修補這些漏洞符合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也幾乎已經成為二十國集團的主流共識。這個共識來之不易,應該珍視。因此,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需要的不是博弈,而是真誠的合作。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在各個領域的博弈一直存在。自從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博弈體現得更為真切,變得更加激烈。增加南非之後,新興經濟體的代表由「金磚四國」變成了「金磚五國」。無論是在國際金融體制還是在國際貿易體制上,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協調,都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必要。例如,在2010年的首爾「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表明,要將經常項目失衡保持在「可持續的水平」,並共同採取行動,推動建立「穩定、運作良好的國際貨幣體系」。
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哪些核心內涵?
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國際政治倫理准則。
共同體是人類生活、交往和發展的基本組織形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關注到全球治理問題的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看到了世界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狀態及其「共命運」的關系,揭示了國家和國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新關系,深刻回答了這一決定人類未來發展和美好生活的重大問題。
第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由於自我中心主義、分裂性的競爭思維和競爭文化、國際關系中「中心—邊緣」結構等的阻礙,依然引發了眾多具有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的全球治理難題。這些問題包括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發展鴻溝、環境問題、氣候變化、冷戰思維、強權政治、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和戰爭等。這些全球治理難題是未來人類生存、發展和繁榮必須面對和解決的。
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促進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
當今世界,極端思想的影響仍不容忽視;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在逆風中艱難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明確指出:「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提問,包含著對全球性治理焦慮的重大關切。
(2)全球化艱難前行擴展資料: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影響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產生了重大國際國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會一直持續。將「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任務寫入我國憲法,進一步明確和堅定了我國與世界各國持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立場和使命;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促進很多國家政治行動的改變,產生了巨大力量,不僅推進了我國和世界各國在多領域的合作,而且促使世界各國形成了諸多新政治決策。
3、世界大變局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一、是全球經濟艱難前行、新舊矛盾交織發酵。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達10年之久,無論按短周期還是長周期理論,全球經濟逐步走向復甦應是大概率事件。但根據目前主要經濟體的表現看,全球經濟正在面臨新一輪衰退的嚴重威脅。危機後各國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量化寬松政策,這些政策還沒有完成穩妥退出,就面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衰退,各國在高額債務和財政赤字的約束下,再次採取大規模的宏觀刺激政策空間是受限的。
此外由於各國經濟脫實向虛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依然不足。隨著新舊矛盾的交織發酵,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和調整是非常不清晰的,全球經濟面臨的衰退風險正在上升。
二、是「美國優先」政策挑戰全球、地緣政治矛盾復雜多變。
特朗普堅持的「美國優先」政策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嚴重沖擊。美國不斷對外發起貿易摩擦和加征關稅威脅,嚴重破壞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穩定性,不僅中美經貿關系出現嚴重倒退,美國同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正在產生著錯綜復雜的變化。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長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矛盾也必將進一步復雜化,全球政治經濟動盪和發生局部沖突的風險將是難以避免的。
三、是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挑戰、改革訴求難以協調。
隨著美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上升,國際多邊貿易體制正在受到嚴重的威脅。雖然G20首腦峰會已對WTO改革提出了要求,但由於主要WTO成員針對改革提出的訴求和堅持的重點存在很大差異,短期內難以協調一致。估計改革將面臨艱難的溝通和協調,這就表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在短期內難以繼續發揮作用,同時也意味著世界經濟貿易的不規范競爭將難以受到有效約束。
四、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技術壁壘更趨嚴重。
科技進步和經濟技術合作是提升勞動生產率和推動經濟繁榮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主要國家放棄掉冷戰思維,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加強經濟技術合作的新局面,世界經濟才有望重歸繁榮發展。但在大國競爭的緊張格局下,主要國家正在不斷地加強對技術的保護和封鎖,導致全球經濟技術合作全面受阻,嚴重影響了新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從而也導致全球經濟的增長動能缺失,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五、是中美貿易沖突全球矚目、矛盾糾紛短期難以解決。
中美貿易沖突已持續一年多時間,由於美國不斷採取極限施壓的手段,三番五次出爾反爾,從而導致談判一波三折,波及面不斷擴大,沖突程度日益升級。中美貿易沖突實際上已超出對雙方各自經濟貿易的影響,可以說對全球經濟復甦和貿易穩定發展將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對全球經濟貿易格局及全球價值鏈合作產生潛在影響。國際社會對中美談判高度關注,寄希望於雙方能通過談判解決,為全球經濟貿易的穩定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多次得罪中國,澳大利亞面臨2000億美元損失?如今怎樣?
引子
人類社會無時無刻不伴隨著貿易行為的開展,在古代人們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這就是一場貿易。隨著貿易的不斷擴大貿易雙方的主體也隨之發生轉變,從早先的民間貿易過渡到國際貿易,比如說我國漢朝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就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貿易全球化的開展,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重要,然而有貿易就會產生風險,國際貿易的進行隨時都可能出現摩擦,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在中國的外貿夥伴中,澳大利亞並不是一個安分的角色,在《澳洲金融評論報》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寫道:中國商務部與澳大利亞進行協商是在浪費時間,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句話是因為澳大利亞一直以來始終對來自中國的商品保持高關稅,通過設置貿易壁壘的手段遏制中國商品流入澳大利亞市場,使我們的經濟受損。
這種行為毫無疑問使中澳關系逐漸降溫,我方希望澳大利亞能夠積極履行國際義務,重新考慮應當如何緩和雙邊關系,這關繫到未來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展。然而我們的請求卻換來對方傲慢的回應,針對他們的這一做法我國宣布提高對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的關稅,使他們的農產品難以流入中國市場,針對這一做法澳大利亞外貿部長在《澳大利亞人報》中表示這一行為已經違反了世貿規則,但這種手段是澳大利亞先做的,雙方始終沒能解決這一爭端,這導致中澳貿易一直艱難前行。
事實上這種行為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常見,比如說在前兩年沸沸揚揚的中美貿易摩擦,美方通過提高來自中國產品的關稅,以達到遏制我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這種貿易摩擦不僅僅會影響到兩個國家的貿易前景,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其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受損,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貿易的同時,一定要盡可能避免產生貿易摩擦,以避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根據澳大利亞一年一度發表的數據表明,澳大利亞市場來自中國的投資數量正逐年減少,從過去的400億澳元下降到200億澳元,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方對澳大利亞的外貿態度。長此以往下去澳大利亞的國內經濟勢必會出現下行現象,給澳大利亞人民帶來損失。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澳大利亞開始重新考慮對華態度,試圖重新建立起一個友好往來的合作關系。
據澳大利亞城市發展研究所數據顯示,光是中方的撤資就導致他們數十項房地產項目被推遲,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或許將要面臨2000億美元的損失,屋漏偏逢連夜雨,本國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的同時他們還被美國搶生意,和中方的鋼鐵貿易被美國搶去,進一步擴大了他們的經濟損失,如果再不進行補救那麼意味著澳大利亞將會有上萬人失業,這無疑會帶來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為了重新振興本國經濟,澳大利亞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給出了很多福利政策。
比如說澳大利亞投資部長宣布將會出資在中國數十個城市舉辦中澳貿易節,在節日期間推動雙方展開貿易合作,並促進兩國文化的交融,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緩和雙方關系。除此之外澳大利亞官方還宣布要建立一個中澳關系國家基金會,用以推動雙方外貿關系的進展,而且澳大利亞每年還會拿出大量資金用以援助新機構的開展,可以說澳大利亞為了重新和中國做生意可謂是花盡了心思。
結語
雖說澳大利亞多次得罪中國,但針對澳大利亞的種種示好政策,我們不可能還那麼不給面子,第一時間對他們表示了歡迎,並重新推動兩國的貿易往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出口國,而澳大利亞本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鐵礦石,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對我們也有很多好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鋼鐵產能過剩的局面,因此中澳彼此貿易是互助共贏的,只要國家之間能夠友好協作和平貿易,就能實現互利共贏的結局,推動國內經濟發展,讓國內人民過得更加安定富足。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思想有那些?
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國際政治倫理准則。
共同體是人類生活、交往和發展的基本組織形式。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共同體」。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國家作為穩定的共同體,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如何,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又應該如何?在世界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第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開放、合作和包容的力量正在快速增長。
然而,由於自我中心主義、分裂性的競爭思維和競爭文化、國際關系中「中心—邊緣」結構等的阻礙,依然引發了眾多具有高度復雜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的全球治理難題。
第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促進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
當今世界,極端思想的影響仍不容忽視;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在逆風中艱難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明確指出:「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
第四、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思想的重要內涵。
並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指導合作行動,將逐步深化世界各國的共識並將進一步促進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新治理機制發揮作用。
第五、進一步保障世界各國共享合作治理利益。
有效推動我國同世界各國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最終促進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的形成。
6、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是什麼?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古往今來,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攔的時代潮流。因生產力低下,最初的人類只能生活在氣候、土壤、水源適宜的地區,一座大山、一條大河、一片沙漠,都有可能成為將不同族群分隔開來的屏障,導致族群之間老死不相往來。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產生了擴展生存空間的客觀需要,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也提供了溝通融合的客觀條件。原本相互隔絕的人類族群不斷融合,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同族群之間相互融合不斷一體化的過程。
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和提速:
成為不斷一體化的人類發展大趨勢的主流。全球化進程不斷加深,由單純的人口擴張深入到經濟層面的分工、協作、交融,再深入到文化層面的溝通和融合,甚至發展到幾乎融為同文同種不分彼此的程度;全球化進程不斷提速,前一階段需要100多年才能完成的融合過程,在下一階段可能只需要50年、20年甚至10年。
迄今為止,人類早已成為一個命運休戚與共的整體。截至2020年10月初,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暴發已造成全球感染人數超過3000萬,除了病毒本身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之外,全球人類早已結為一體、命運與共、風險共擔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也從反面說明全體人類早已凝結成一個存亡相依、生死與共的整體。融合程度只能越來越深,一體化潮流不可逆轉,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無法撼動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