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線城市人才爭奪戰有多激烈?
近年來,多個處於快速成長型的二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保持並提升城市競爭力,出台了租房補貼、落戶政策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在專家看來,各地二三線政府的意識,還停留在吸引本國人才的層面,而對於一線城市來說,應該把眼光放大至世界范圍內選人才。
2017年9月11日,全球化智庫(CCG)、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布《2017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以下稱作《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顯示,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呈三個梯隊分布,整體水平亟待提高。
《報告》稱,上海成為本次評估國際人才競爭力最高的區域,北京、廣東和江蘇位列2-4位,與上海共同形成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的第一梯隊。
東南沿海和中西部發展較快的省份構成第二梯隊,浙江擔任第二梯隊的領頭羊,第二梯隊還包括遼寧、山東、天津、福建、四川、雲南、湖北、河北、安徽、陝西、廣西、湖南、江西、黑龍江、重慶和河南。
第三梯隊主要為中西部地區國際化發展較慢的省份,依次為新疆、吉林、內蒙古、海南、貴州、山西、西藏、寧夏、青海和甘肅。
CCG研究副秘書長鄭金連肯定了各個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出的投入成效,「2013年的《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報告》里也做過排名,當時的排名梯隊和現在相比並沒有大變化,這說明投入越多的城市其實越能夠保持,東北三省在上一本藍皮書里排名基本上靠後,現在更明顯了,所以說政策投入和資金投入還是有效果的」。
鄭金連指出,「東三省的投入,尤其是政策層面的投入遠遠落後於東部沿海城市,所以說一對比就可以看出效果,也能夠知道為什麼投入」。
近年來,一部分處於快速成長型的二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和提升城市競爭力,出台了一系列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租房補貼、落戶政策、項目資助、人才公寓、一次性獎勵等。以武漢、西安和長沙為代表,則提出了留住百萬大學生或者吸引百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計劃。
目前,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梳理,已有天津、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鄭州、沈陽、濟南、西安、南昌、廈門15個城市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戶口、房子和現金補貼,都是重頭戲。戶口方面,二線城市對本科畢業生落戶幾乎零門檻,不少城市對落戶還有租房補貼。
在住房方面,南京市發布《人才安居辦法》,提出力保16萬人才安居樂業,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成都宣布將大力實施「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對外地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來蓉應聘可提供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在產業新城投放人才租賃住房,讓廣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資金補助也是重頭戲,杭州推出「房補+車補」;福州市財政則給予應屆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補助費15萬元,用人單位幫助協調解決住房困難。除了對畢業生,重點人才補助方面,更是不惜重金,杭州、南京以及無錫,對於頂尖人才和團隊的資助更是高達億元。
「我覺得從全國范圍來看,盡管個別城市已經開始注意到人才的重要性了,但是總體上,吸引人才的結果只是城市裡人更多了,管理不便了,各式各樣制度障礙讓你很難在這里生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強調,「留住人才還需要考慮到人才生活指數,就是城市裡的生活指數」。
但一線城市以北京為代表的戶口指標正在陸續收緊,更多政策開始向國際人才傾斜。比如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早於2014年表示,進京指標不會突破1萬人,以後會呈逐步趨緊態勢。
據《報告》顯示,在政策方面,一線城市開始出台更多政策去吸引國際人才。近年來,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條出入境政策,支持上海科創中心的12項和10項出入境新措施,以及支持廣東自貿區建設和福建自貿試驗區的16項與10項出入境新政,極大地支持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我國以東部沿海地區為先鋒的國際人才政策創新正在形成追趕之勢,區域國際人才競爭正在取得新的發展和突破。
據《報告》,從總體來看,廣東、北京、江蘇、山東和上海的國際人才生活指數最高。研究分析,廣東、江蘇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2015年所擁有的三甲醫院數量分別為132所和135所;而北京、上海擁有較多的國際學校,2015年擁有教育部認證的國際學校數量分別為20所和21所。值得一提的是,中西部區域在國際人才居住環境方面具有較好潛力,其空氣質量和公園綠地面積等,對於更加註重生活品質的國際人才來說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進一步將這種自然吸引力轉化為吸引國際人才入駐發展的能力。
《報告》主編、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輝耀表示:「現在我們過了吸引中低端勞動力的階段,農民工流動的市場在逐漸縮小,每年大學生人才成為各個城市競相爭取的對象。實際上一線城市要爭取國際人才,比如說來自矽谷的,或者來自發達國家,包括以色列,愛爾蘭這些能夠創業的人才」。
他強調,歐美國家相對中國來講有一個很大競爭優勢,就是長期重視國際化人才引進,美國吸收了全世界60%以上人才。
「我們在國際人才競爭力方面存在兩個挑戰,一個是國際人才數量的引進處於世界較低水平,另一個是我們人才流失很多,我們的人才大量留在了海外。目前各地二三線政府的意識,還停留在留住本國人才的層面,我覺得一線城市應該把眼光放至世界范圍內選人才,不光是13億人選,而是70億人選,這才是我們未來發展方向。」王輝耀建議。
2、為什麼老外都來中國工作
老外都來中國工作原因在於:
1、巢暖才有鳳來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復甦乏力。根據統計,2012-2016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速僅為2.6%。在增長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卻保持了穩健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7.2%,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IMF預測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34.6%。
中國經濟在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成為一枝獨秀,保持著中高速增長,這讓「中國引力」逐漸增強。
福布斯中國參與的《2018全球人才流動和資產配置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引力」日漸改變國際人才流動格局,「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正在成為吸引全球人才的高地。
近年來,中國愈發強大的國際影響力,以及開放包容的經濟環境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匯豐調查顯示,去年有62%移居中國內地的外籍受訪人士表示移居中國後有了更好的創業經商的機遇,而這一比例顯著高於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等成熟市場。
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印證了中國營商環境在近些年取得的積極進步。從2013到2016年,世行的營商環境報告對中國的評價排名累計提高了18名。同時,世行認為,中國在開辦企業和企業納稅兩方面通過改革提高了其營商效率。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表示,中國現在參與「全球人才環流」,外國人到中國發展,這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會成為一個新趨勢。
2、政策環境和職業前景被看好
匯豐調查指出,50%居住在中國內地的外籍人士表示移居至此後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技能。與移居前相比,55%的外籍人士表示其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實際上,外籍人士在中國的優厚待遇早已不是新鮮事。匯豐銀行調查結果顯示,早在三年前就有近1/4的外籍人士年薪超過30萬美元,超過了同時期其他國家的外籍人士收入比例。
此前全球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一項針對中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外籍人士的調研結果顯示,在中國工作的外籍人士普遍看好中國的政策環境和職業前景,外籍人士來華就業是受到中國的工作環境、晉升空間和薪資的吸引。同時,該調查還顯示,管理理念和國際化程度是驅動他們赴華工作的重要原因。
對於生活在中國的外籍人士來說,與國外相比,當前中國開放的政策環境和職業前景是中國職場提供的最大優勢。隨著中國「一帶一路」與「走出去」政策的不斷推進,沿線國家在推動當地全球化的同時也幫助中國企業在這些區域開拓市場,並且為希望在國際舞台上施展才華的全球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領英海外徵才解決方案負責人王歡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響應「走出去」號召,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這種轉變刺激了企業對於國際化工作崗位的需求,推動了中國職場全球化程度提升,全球化的職場環境有助於進一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線城市,在寧波、重慶、天津、南京、杭州等新一線城市的外籍人士表現出很高的定居傾向,新一線城市對全球化人才的吸引力不遜於北上廣深。
3、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除了外籍人士「成群」湧向中國,許多曾經離開中國到海外謀求發展的人也紛紛回國,帶回國際化知識、專業技能和人際關系網路。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約54.5萬人,留學回國人員約43.3萬人,迴流率達到79.43%。人才迴流所帶來的人才紅利,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優勢之一。
中國之所以能匯聚眾多國際人才,與國家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充分開發利用國際人才資源,中國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方式,為其出入境、就業居留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例如,2016年公安部推出了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到外國人簽證、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東、廣東、四川、寧夏等地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2017年4月1日,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
要進一步增強中國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未來有許多工作仍需不斷改進。王輝耀曾撰文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引進國際人才的頂層設計,設立專門的國際人才管理機構;加強政策可操作性,持續發揮國家創新區域的引領與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城市群國際高端人才共享模式。另外,要進一步加強城市軟實力建設,從自然環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等方面提升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水平。
3、為什麼上海老外瞧不起北京老外?
領英21日發布了中國職場全球化指數城市排行榜。從榜單上可以看到,上海在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企業兩個維度上均位列第一。
在領英平台上,上海擁有的本地外籍員工數量是北京的近2倍,而北京憑借著與領英全球最佳工作五十強榜單匹配度最高的工作機會,超過上海成為全球化工作機會最多的城市。
全球化人才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海歸人才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流入和流出,是一種動態變化的加速度。指標越高越能說明城市近年對海歸人才的吸引力越強。第二和第三分別是目前為止在領英的平台上,這個城市當中海歸人才和外籍人才的佔比,也就是說歷史積累到現在的總數量。
無論是外籍人才還是海歸人才的數量,上海都在總的評分當中高居榜首,而在海歸人才的流入流出比這項,杭州成為了一匹「黑馬」。在新一線城市中,杭州表現最為搶眼,位列中國職場全球化榜單第五位,也是唯一進入榜單前五的新一線城市。
全球化的工作機會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這個城市目前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第二個是分析這些職位與領英平台上全球最熱的,或者說發展最有潛力的TOP50工作的匹配程度。
「在幾年前,我們有很多的海外歸國人才,他們在畢業回國的時候,我們都會跟他建議,你可以去外企,因為在外企你可以發揮你的語言優勢,可能企業環境更適合你。但是在今天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海歸人才回國的時候,會選擇我們中國本土的企業就業。」領英中國解決方案及服務總監王歡說。
職場全球化程度與海歸回國也呈正相關的關系,這也意味著「海歸」要對不同職場規則的適應。「美國很多企業其實會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人才的留存和授權上,而中國很多企業是給你許一個比較大的餅,用不用得到你我不知道,反正我先把人招來再說。」 本科畢業後赴美國留博的劉琦如今是國內創業互聯網金融公司的CEO有著這樣的感慨。
與此同時,全球化職場程度高也需要對這些光環下的海歸進行進一步甄別,比如,如何判斷那些聲稱與斯坦福或者MIT有關的前沿技術擁有者回國創?Founderspace創始人史蒂文·霍夫曼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你當然不能相信他們所告訴你的一切,更多的時候還是應該去求證他們的關系。他們可能僅僅就是見過這些人,也有可能是有真的非常深厚的合作關系。」
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體系正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中形成。
4、杭州靠什麼發展?
杭州靠科技發展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致力於打造「濱江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5、求推薦有哪些專業好用的海外招聘平台?
領英是世界知名的職業社交平台,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擁有超過9000名員工和超過9億的注冊用戶。它為企業提供了海內外的人才招聘服務,使招聘更加全球化。
作為海外招聘平台的巨頭,領英的優勢之一是其喊陸龐大的人才庫。由於其全球性質,領英人才庫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9億高質量人才,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渠道,能夠更好地招聘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企業可以通過「領英人才解決物滲核方案」發現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包括根據行業、職位、技能、地理位置和語言等因素來搜索。此外,領英還提供智能推薦和匹配演算法,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
領英平台還有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在線招聘廣告,招聘營銷工具,以及一系列數據分析工具。企業通過這些功能能夠更加精準地找到合適的人才,並更好地了解其人才流動情況和招聘策略的效果。
此外,罩掘領英還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人才管理工具,使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其招聘流程。這些工具包括簡歷篩選、面試安排、候選人跟蹤和聘用流程管理。這些工具有助於企業更加高效地管理其招聘流程,從而更好地管理其人才。
綜上所述,領英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海外招聘平台,擁有全球覆蓋范圍和超過9億的人才庫。通過「領英人才解決方案」,企業可以輕松地找到符合其需求的人才,並管理其招聘流程。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優秀的海外招聘平台,領英絕對是值得一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