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如何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所謂經濟全球化是指在生產不斷發展、科技加速進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超出一國和地區的范圍而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一體化過程。經濟全球化是一場由發 達國家主導的,以跨國公司為主要動力的全球產業結構大調整。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①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②貿易全球化;③金融全球化;④企業生產經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體現了社會化生產的要求,不僅發達國家從中受益,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②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③經濟全球化推動發展中國 家國際貿易發展;④經濟全球化促進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②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資源短缺 和環境污染惡化;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經濟風險。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資本的不斷增殖推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進行新的、急劇的擴張,使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力社會化與生產資料 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擴展到全球范圍,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新現象,是資本國際化進 程的新的高級階段。
對待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正確態度: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史必然性,面對國際范圍內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出 現政治化、碎片化的風險挑戰,必須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國家的獨角戲,而是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實現發展的大舞台。 在世界經濟的大海中,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 的。面對不同國家在生產方式、發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要以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引領經濟全球化,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2、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
3、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程度越高,交通運輸和信息通訊技術越發達,世界分工和互補的要求越強,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越快。科技進步、電子技術、光纖通訊技術、交通運輸是經濟全球化的技術條件,經濟分工、互補和交換的需要是經濟全球化的動力。
經濟全球化具有兩重性。一方
面,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經濟相互分工、相互依賴、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要求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國經濟通過優勢互補、相互分工、相互投資和交換,市場得到開拓,技術得到進步,生產得到發展。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發達國家科學技術走在了前面。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在積極參與全球化過程中,學習、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和積累的一切優秀的先進文明成果和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通過相互交換和學習借鑒,來發展自己。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越是對外開放,請進來、走出去,把經濟融入世界,合理利用國際經濟資源和全球化的機遇,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就發展得越快。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至今並沒有擺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主導和支配地位及掠奪性質。全球經濟仍由少數發達國家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意志所左右。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技術和資本優勢,得以支配全球分工,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環境資源,佔領市場,獲得高額利潤。它們壟斷世界金融,主導世界金融體系,使世界市場服從自己發展的需要,成為資本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工具。它們還掌握著制定市場經濟規則的權力,具有操縱市場經濟秩序的優勢。它們可以決定哪些國家是「市場經濟國家」,哪些不是;決定哪些產品可以出口,哪些不能;決定進出口產品的標准和價格,動不動就設置門檻和障礙,對方只能執行、服從,而無討價還價的權利。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和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全球化,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但對這種「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不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我們具有自己的制度優勢、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和傳統歷史優勢。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有佔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力資源、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的弱點是總體實力弱、科學技術水平低、大量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低。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巨大的發展變化表明,中國人民具有獨立自主、發展自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也有擴大開放、融入世界、吸收世界優秀成果,對世界作出貢獻的胸懷。我們既不能在經濟全球化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卻步,又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優勢,壯大實力,增強國力,加快技術進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弱勢向優勢轉化。這樣才能逐步改變在全球化中的被動地位,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發言權和主動權,使全球化更好地服務於我國建設的需要,並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4、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全冊課後思考題及答案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答案】: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運動,因此,它的發展並沒有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正面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③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④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殲螞肆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各國經濟的合氏轎作。
負面影響:
①當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②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是一把物衡"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5、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新版經濟生活 最後一課 經濟全球話與對外開放 總結
(一)框題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1)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資本全球化。
(3) 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
(2)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3)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
○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4)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二)框題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2) 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的作用。
○積極組織多邊談判。
○為國際貿易制定規則。
○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3)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4)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影響。
2.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 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
(3) 新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決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走出去」的含義。
本課設計為兩個框。
1.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
教材全面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我國對外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框分為兩目。
第一目 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然後,從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及資本全球化等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以幫助學生深入認識經濟全球化。最後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什麼是經濟全球化,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這一目是對前一目的深化,是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分析。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有利影響;然後,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並由此出發,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後,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探討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對我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推動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兩股巨大的力量。由此過渡到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2.第二框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這一框分為兩個目。
第一目 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依次介紹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原則;然後,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對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能全面地認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活動的影響,認識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第二目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簡要分析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接著,分析我國目前已形成的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然後說明,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及「走出去」的含義;最後,分析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明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本課把我國的對外開放置於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來展開分析,意在使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通過分析我國如何通過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來應對這一新形勢,說明必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這種安排使本課理論的展開顯得順理成章。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操作建議
第一框的第一目「經濟全球化趨勢」
本目設計了4個難度不等的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一下經濟全球化,讓他們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要在課前讓學生搜集與第一問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各自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要引導學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從資金、技術、勞務交流等角度進一步感受經濟全球化,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換,也涉及生產要素的流動。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告訴學生,飛機等許多產品由許多國家共同生產,有利於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難度較大。從材料可以看出:從個人的勞動生產率來看,乙國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進一步比較會發現,乙國在肉類生產上的優勢更大(是甲國的兩倍);甲國雖然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處於劣勢,但是在糧食生產上的劣勢相對更小。也就是說,甲國擁有生產糧食的比較優勢,乙國擁有生產肉類的比較優勢。因此,甲國應主要生產糧食,乙國主要生產肉類,然後兩國之間進行貿易。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擁有比較優勢。而在資本、技術密集的行業,目前除個別領域外,一般不具備比較優勢。我們應當努力在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的同時,創造我國在資本、技術密集行業的比較優勢。
第四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搜集跨國公司的資料,認識到:正是跨國公司在全球到處投資設廠,才迅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因此,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本目共設計了3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應當努力抓住這些機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盡快縮短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不僅包括課文中所列的內容,還有其他方面。例如,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國際技術轉移與擴散;經濟全球化通過擴大市場規模,使各國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規模經濟。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本探究活動旨在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對所有國家都是福音。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角度,探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國際經濟新秩序應當是平等互利、共贏共存,在國際事務中貫徹民主原則。也可以引用「反全球化運動」的事例,來加深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由於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對各國的經濟安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加強國際間協調的必要性。
第二框的第一目「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在探究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能一味地只強調某一面。
6、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利與弊
經濟全球化趨勢在1998年繼續發展,生產和資本國際化進程呈加速態勢。但是,亞洲金融危機蔓延觸發的全球性金融動盪也使全球經濟面臨新的挑戰,從而引起人們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思。縱觀1998年的世界經濟,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全球企業界兼並浪潮愈演愈烈,並購金額再創記錄。據聯合國《1998年度世界投資報告》,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比去年增加10%,總額達到4300至4400億美元。
經濟全球化進程不僅促進了對生產的直接投資,而且進一步轉為對股票和債券等有價證券的間接投資和對地產、信息和金融業的直接投資。據統計,在過去的12個月中,全球金融資產總額仍上升了30%。目前,世界股票市場資本總額已達20多萬億美元,全球外匯交易同世界貿易額的比率從八十年代初的10∶1躍升到目前的大約60∶1。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從九十年代開始加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至此完成了從有形商品和生產全球化進入到無形信息和金融全球化的階段性轉變。經濟全球化增強了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但由於經濟全球化是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形成和發展的,發達國家繼續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則日益面臨全球化的「雙刃劍」效應:一方面,可以通過全球化分享資金和先進技術,大大縮短它們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國民經濟卻日益受到國際資本沖擊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國際產業分工新格局則可能使環境和生態進一步惡化,影響可持續發展。
由於建立在半個世紀前布雷頓森林協定基礎上的國際金融體制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國際資本運作的規律,持續一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在今年夏天終於演化為全球性動盪。因此,在今年聯合國大會等國際會議上,發展中國家呼籲要重視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維護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去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大動盪不僅使世界經濟發展速度大幅下降,也給世界貿易帶來直接影響。今年全球貿易雖然仍繼續增長,但受金融動盪的影響,增長幅度將比去年減少一半以上,僅為4%到5%。此外,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跡象,使作為經濟全球化重要內容之一的貿易全球化進程面臨挑戰。
為此,國際社會提出了建立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問題。然而以下幾個問題可能會對今後經濟全球化進程走向產生影響:首先,全球化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一股不易駕馭的破壞力量。其次,各國經濟已融入一個「榮損與共」的整體。發展中國家在動盪中會首當其沖,但發達國家也難以憑借其經濟體系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危機中倖免於難。為此,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協調與合作。第三,南北差距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貧困問題更是一大隱患。為此,必須加快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發展援助。經濟全球化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但經歷今年的嚴峻挑戰後,國際社會認識到,只有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新秩序,使世界各國最大限度地從中受益,才能使經濟全球化沿著良性的軌道順利發展,才能保證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與繁榮。
7、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本質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
首先,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勢態更加顯著。由於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導致了任何一國的內部經濟不平衡都會引發外部經濟不平衡,進而影響到與其具有密切經濟關系的國家,最終不同程度地「傳染」給所有國家。兩年前的泰國貨幣危機很快波及整個東南亞以及韓國和日本,形成嚴重的地區性金融危機,隨後又蔓延到俄羅斯及拉美地區,引發了全球范圍的金融動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其次,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主權、特別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有的是經濟主權的「主動」讓步,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歷次減讓關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以及一些國家為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而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等。還有的則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各國經濟主權的干擾。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跨國公司和國際游資。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表明,目前世界生產總值的1/3、世界貿易額的2/3、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90%都是由跨國公司創造的,而它們的戰略目標卻極少同東道國長遠經濟規劃一致,從而對東道國的經濟政策產生消極作用。許多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在匯率動盪時期,跨國公司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資本賬戶逐漸開放,資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斷下降,為國際游資的沖擊打開了「方便之門」,使不少國家飽受外來資本沖擊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