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豐益集團全球化管理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豐益集團全球化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6-12 20:03:59

1、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的益海嘉里

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集團)是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SGX: 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屬於新加坡獨資企業)。20世紀80年代,嘉里糧油在深圳蛇口設廠,並生產中國第
一個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2006年底,豐益國際以27億美元收購了新加坡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並將嘉里糧油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益海集團合並,成為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 截止2008年9月,益海嘉里在中國的食用油粗煉和精煉廠共24家,特殊油脂生產廠5家,灌裝油生產廠20家,大米廠2家,麵粉廠5家。益海嘉里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國植物油行業十強企業之一。
益海嘉里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是由新加坡豐益國際和美國ADM公司共同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公司業務涉足壓榨、精煉、油脂化工、米面等多種業務,企業在國內的大豆、棉籽、菜籽、花生等油籽年壓榨能力超過1000萬噸,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企業的標志產品「金龍魚」系列食用油已經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嘉里糧油(青島)有限公司和青島嘉里花生油有限公司是由跨國企業集團益海嘉里集團與青島植物油廠合資興建的中國大型植物油加工企業。益海嘉里集團是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以糧油加工、油脂化工、倉儲物流、內外貿易為主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也是國內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總部位於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中心。益海嘉里集團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在深圳、青島、天津、秦皇島、連雲港、營口、廣州、上海、泉州、防城港、張家港等主要港口及武漢、岳陽、西安、成都、佳木斯、新疆昌吉等主要城市投資設立了40多家工廠和20多家貿易公司,成為國際知名的糧油加工、貿易商,並成功的塑造出「金龍魚」、「口福」、「胡姬花」等國內著名品牌。嘉里糧油(青島)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採用國際化管理的先進技術,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積淀和市場的開拓,得到快速健康的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糧油加工生產企業。公司坐落於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前灣港咫尺相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公司佔地180畝,擁有花生和芝麻榨油車間、精煉車間、小包裝車間、大桶灌裝車間。為保證原料常年新鮮及產品品質穩定,公司投巨資建成2萬平方米的標准庫房和存儲1萬多噸原料的低溫庫,儲油能力近9萬噸標准油罐區。公司主要產品有「胡姬花」系列花生油,「福宴」牌系列餐飲油,「廚珍」系列芝麻油等,其中「胡姬花」系列花生油傳承1918年花生油木榨工藝精髓,採用現代純物理壓榨工藝,留住天然花生香,深得消費者信賴,花生油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公司於1998年就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隨後先後通過ISO9001:2000版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2004版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ISO22000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多年來,體系得到持續改進和改善,提升了公司的質量/環境/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使公司的產品質量和質量保證能力達到了國際標准水平。2005年胡姬花花生油、金龍魚大豆油、菜籽油同時獲得 「中國名牌產品」 稱號。2006年集團品牌「金龍魚」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用油獨家供應商。
企業技術研發是發展的原動力,公司投資800萬用於研發中心建設,從2002年專門成立產品開發中心,並依靠集團研發中心的技術優勢,先後開發了新特香花生油、花生風味調和油、專用月餅油、系列風味芝麻油等產品。公司在花生風味物質、營養、炒香、穩定性方面深入研發,取得了多項專有技術,解決了圍繞花生油行業的含磷量不合格、沉澱物多、使用起沫、顏色深等技術難題,引導濃香花生油的健康發展。同時又開發出花生系列產品和芝麻系列產品,如花生切碎,花生商品米,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食品跨國企業。
營銷

交易完成後,豐益國際將成為亞洲最大農業綜合企業集團之一,並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油料提煉商。而在中國食用油領域,由此也將引發一場大「地震」,因為該公司旗下品牌將和中糧集團的相關業務爭鋒。中糧集團僅控股「福臨門」,參股「魯花」。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益海集團則是美國ADM和豐益在中國投資成立的一個糧油集團,在中國市場參股的知名食用油品牌包括「魯花」、「福臨門」、「口福」。在本次豐益國際大收購中,豐益國際將通過與ADM換股的形式全資控股益海集團。在交易全部完成後,ADM將通過其直接和間接控股,成為豐益國際的第二大股東。
收益
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2008年第三季度凈利達到4億8260萬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盡管季對季來看,商品價格有所降低,但豐益國際的強勁表現來自於持續提升的油種子和棕櫚油等業務在銷售與加工上利潤。不過,公司較低的稅率等因素也提升了公司的凈利。
預計,豐益國際2008年第四季度的銷售與加工利潤將進一步提升,但由於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利潤率將較小。同時,豐益國際的借貸分布於多間銀行,並包括多種貨幣。隨著商品價格的下調,公司的短期借貸從前個季度的67億美元減少至58億美元。
爭鋒
2006年12月26日,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益國際」)收購了馬來西亞大富豪、83歲的郭鶴年旗下郭氏集團的全部食用油以及相關業務,交易價值為27億美元。 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巨頭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中國食用油市場形成的寡頭格局將對中小食用油企業產生較大影響,可能導致行業進一步整合。食用植物油行業具有量大、利薄的特徵,要獲取高額盈利必須實現規模經濟,而要形成規模就必須有資金作後盾,綜觀中國市場上佔主要份額的食用油品牌都有外資背景,如「福臨門」、「金龍魚」等。在這樣的市場中,中小食用油企業基本不具備競爭實力。

2、ABCD四大糧商是怎樣控制中國糧食市場的?

這是中國經營報上的文章 很能說明問題。 隨著2008年中國關於限制外資企業進入糧食流通領域的世貿組織過渡期已結束,已經牢牢掌控了中國的大豆定價權的外資糧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國的糧食產業,現在,他們決定從中儲糧開始突破。
面對拿著「彩禮」上門「提親」的外國糧商,中儲糧並不急於做出決定,已經學會吸取大豆教訓的他們,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而國家發改委則對此保持著高度警惕,畢竟向中儲糧提親的外資糧商,都以控制整條糧食產業鏈條而著稱於世。
被政府賦予平抑糧油價格的中儲糧,正處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
外資糧商「提親」
「他們確實一直想和我們合作。」中儲糧新聞發言人魏強告訴記者。
他說的「他們」包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國總部上海,他們的工作人員對於「中儲糧」幾個字並不陌生,「我們經常有一些傳真件往來」,不過,她拒絕透露這些傳真涉及的內容。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糧食輸出和交易業務的企業,在交易規模上已居全球之首。從食品的生產、包裝,到市場的每一個環節,無不一手包辦。公司業務橫跨五大洲及66個國家,嘉吉現在的發展戰略,就是要開發第三世界的潛在市場。
此時此刻,外資四大糧商在佔領了中國大豆行業後,謀局中國糧食行業的步伐已漸行漸快,除了嘉吉,還有ADM、路易·達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儲糧某高層透露:四大糧商均在與中儲糧接洽,商談合作事宜。
他們頻繁示好的中儲糧,實際上是中國政府控制的一家糧食購銷機構,主要作用為平抑糧食及農產品價格,彼時,為了使其擁有更多的資源完成這項職能,政府賦予了中儲糧進出口農產品的權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儲糧並未完成企業化改造,投資主體依舊為單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儲糧直接管理著中央在地方的糧庫,負責收購糧食,並以最低收購價以及適時調整價格的方式,影響與控制糧食在流通領域中的價格。其擁有的糧食購銷渠道,在中國境內只有中糧(中國糧食集團)可以比肩,而這顯然是外資看中中儲糧的原因所在。
此時,天時又站在了外資四大糧商的一方。
根據中國簽訂的WTO協議,2008年,中國對糧食流通領域的過渡期行將結束,中國政府將不能再對糧食流通領域的外資介入問題進行限制,外資四大糧商顯然是看中了這個機會,方才頻繁示好中儲糧,希望以此為切入點,進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糧食購銷領域。
現在,布局的還不止是嘉吉。據業內人士介紹,隸屬世界四大糧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團,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並購糧食加工企業,並在江蘇等省准備建立糧食收儲企業。
產業鏈利益的覬覦
「最危險的是,外資四大糧商都是一條龍的集團化運作,從種子、化肥等生產環節到建立自己的運輸通道等流通環節,掌控了整個鏈條。」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劉登高說。
顯然,中儲糧只是這些外資的切入點,他們覬覦的是整條糧食產業鏈的利益,記者了解到,在向中儲糧頻繁示好的同時,嘉吉已在布局中國的化肥市場,這正是糧食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
根據嘉吉方面的公開資料,嘉吉在華有27個獨資和合資公司,但在這個資料中,嘉吉對他們在中國化肥領域的投資隻字不提。
而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顯示,嘉吉在華已經建立了全資的山東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資的雲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種植領域外,嘉吉在華的鏈條基本搭建完成。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農資,就很容易控制糧價。」劉登高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2006年以來的中國糧價上漲,農資漲價是重要因素。
在這之前,益海嘉里已經做到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頭把交椅,佔有中國市場份額的60%~70%。
「益海嘉里集團的下一個目標是糧食。」劉登高表示,該集團已在山東兗州建立一家大型麵粉加工企業,一期年加工能力為30萬噸。另據中國儲備糧總公司調查,這個集團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莊也正准備建設麵粉加工企業;不僅涉足糧食加工行業,在江蘇射陽,益海嘉里集團已進行了考察,准備在射陽沿海建立大型糧食收儲加工基地,進入糧食收儲領域。
發改委的戒心
大豆河山的全面淪陷讓政府早已產生了戒心, 「幾年前的教訓觸目驚心,糧食肯定不會重走老路。」中儲糧的上級主管單位——發改委農經司官員告訴記者。
他表示:「我們的國有糧庫不可能讓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僅僅限於一些小的加工廠之類,小公司我們不管,國有糧庫,不可能。」
魏強也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和四大糧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糧商之一的路易·達孚有意和中儲糧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業,「最後不了了之了。」
「染指中儲糧,沒戲。」上述發改委官員說,「中儲糧並非企業,主要任務不是創造商業利潤,不會為了商業利益放棄宏觀調控職能。」
大豆行業的全線崩潰顯然是長鳴警鍾。大豆市場放開僅幾年,定價權已經完全旁落。此後,中儲糧在食用油方面的調控能力日顯蒼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漲價潮中,中儲糧拋出20萬噸食用油平抑油價,市場上卻波瀾不起。隨後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都進入了益海嘉里的倉庫。
國內一家大型油脂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抱怨說,「20萬噸太少了。」不過,魏強認為,「關鍵不是太少,是四大糧商實力太強大了,我們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沒用。」
「我們已經改變了方式,比如從拋售改為定點銷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強說,「不過在油料市場上,失去的舊河山,再難收復。」政府顯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劇在更重要的糧食領域重演。
不過,在商務部外資研究部主任、《中國WTO年度報告》主編馬宇看來,這一切根本不用過於擔心:「引進競爭是好的,反壟斷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過反壟斷法遏止他們的壟斷行為。」他說。
中儲糧的憂慮
然而,盡管如此,上述外資糧商的來勢洶洶仍然讓魏強很擔憂,「比起四大糧商,中國的幾大糧食集團勢力太弱小了,四大糧商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我們卻沒有一家企業在國內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條。」
目前,中儲糧作為全國最大的糧源控制企業,具有較強的實力,但卻沒有糧食加工業務;中糧集團有加工業務,卻不能掌控糧源,銷售網路也不夠;華糧集團雖然在全國屬於比較大的企業,但實力與跨國公司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另一點讓魏強擔憂的是,同時負責平抑油價的中儲糧,以前曾有過糧食的進出口權,不過,現在糧食的進出口權基本上被中糧壟斷。這一弊端在中儲糧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輪換時暴露無疑,「有時我們需要輪換,但是國內的供給跟不上,我們又沒有進口配額,這樣一來,就滯後很多。」
不過,外資四大糧商在中國糧食流通領域市場放開後的一系列動作,正在加劇這種擔憂,「不是說我們完全封閉,我們不和他們合作,我們國家糧食就安全了。」魏強說。承擔平抑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中儲糧,多少有些進退兩難。
事實上,在四大糧商已經掌握了中國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後,通過建立或收購麵粉、大米加工廠,通過植物油的渠道銷售進入糧食消費市場並不難,「因為在我國,糧油完全是一個銷售渠道,這就給我國糧食流通帶來極大風險。」
「而且,外資四大糧商布局銷售網點比我們要強很多,可行的路徑就是,必須有大型的糧食企業與之抗衡。」魏強透露說,下一步,中儲糧會加快糧食加工領域的業務開發,不過,具體的時間表仍然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