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梁信軍六個全球化戰略夢想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梁信軍六個全球化戰略夢想

發布時間: 2023-06-12 05:47:01

1、海爾為什麼要實施全球化

擴大業務規模;

應對經濟危機;

跟上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

海爾的整體業務線是白家電為主,這個行業的競爭過於激烈,海爾要想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擴大現有的業務規模,而一旦在國內,海爾就必須面對本土企業的競爭。但是在全球市場上,海爾還有更多待挖掘的客戶,國產的產品優勢就是物廉價美,在發展中國家,海爾這種企業,還是有非常大的機會的。

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專家預計明年增速會更低,海爾這種企業,必須將眼光放到全球市場,才能應對當下的危機。

未來,世界是平的,所有信息都能夠暢通無阻的流通,作為產品生產企業,就需要盡早將自己的信息輸出到全球市場,跟上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而不是僅在國內市場上做大。

2、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國際間的社會化分工,歐美從事研發設計/發展中國家出人力,環境和原產料.
當發展中國家開始分工研發設計的時候,全球化的程序就會進入逆轉.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絡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毋庸置疑,經濟全球化並不代表每個國家都能從中受益,它取決於國際制度和規則。在現行的國際制度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兩種不同型別的國家,經濟全球化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首先.國際通行的制度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內規則的特點,不存在與國外規則的嚴重沖突。其次因為主導著國際制度,發達國家可以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來自內外製度沖突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從而轉嫁成本,規避風險。再者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制度、規則極大地發揮了其優勢和保護其劣勢。
最後世界經濟中的「集權」效應,由於他們所具有各種優勢,使得發達國家能夠從全球化中獲得遠比發展中國家多得多的利益。
對於反展中國家而言,就如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將經濟全球化比喻為「一柄雙刃劍」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
發展中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大發展、產業大轉移、資本大流動和技術大外溢,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缺口,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起飛都是非常有利的。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挑戰。首先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第二,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第三,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我們忙著追求經濟GDP的增長,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經濟全球化使越來越多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使得我們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會日益尖銳。造成近年來的沙塵暴肆虐……第四,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第五,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迴避它都是沒有用的。許多的學者強調,發展中國家應採取經濟的對策,趨利避害,尋求發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包括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與國際接軌。
經濟全球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有何不同?對發展中國家是利還是弊?為什麼?對發達國家來說是利大於弊!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但是!當今的經濟全球化在哪裡能看到不是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的!
事實上就是控制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
例如美國在印度建立了棉花基地!(例如啊!只是我虛構的!)
印度你全國所有的土地給我美國種棉花!
可是如果某一天!美國突然說不要你印度的棉花了!除非你們把你印度的某一樣主權給我美國!
那麼印度只能夠屈服於美國!出賣主權!因為印度大量的棉花需要美國去購買!別國沒有那麼大的購買力!
雖然這只是我的虛構!但是在亞非許多國家真的傳在這種事情!
任何事都是有兩面性的!經濟全球化有利有弊!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當然是利大於弊!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絡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
世界經濟全球化對整個世界,對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有那些影響?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的利益遠多於發展中國家。首先.國際通行的制度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國內規則的特點,不存在與國外規則的嚴重沖突。其次因為主導著國際制度,發達國家可以使其他國家承擔更多的來自內外製度沖突的不確定性和成本,從而轉嫁成本,規避風險。再者發達國家通過國際制度、規則極大地發揮了其優勢和保護其劣勢。
最後世界經濟中的「集權」效應,由於他們所具有各種優勢,使得發達國家能夠從全球化中獲得遠比發展中國家多得多的利益。
對於反展中國家而言,就如同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將經濟全球化比喻為「一柄雙刃劍」一樣,對於我們來說,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發展中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分工大發展、產業大轉移、資本大流動和技術大外溢,對於發展中國家彌補國內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缺口,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整個經濟起飛都是非常有利的。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歐盟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哪些影響歐盟的建立,既不是傳說的為了對抗蘇聯,也不是陰謀論嘴裡說的,是為了抱團欺負誰。歐盟是政治經濟一體化。他們幾十個國家只有一個中央銀行,只發行一種貨幣,他們零關稅,他們移民或出國旅遊變的極其簡單,哪么,這樣以來,對於經濟的拉動是非常可觀的。《關稅》,實質上是地方保護主義,為了保護自己的企業不被外來資本擠壓,或者為了減輕競爭壓力,才會採取收稅的措施,讓進口商品價格很高,這樣就能讓國內企業有生存和盈利空間。但是,只要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收關稅就是在阻礙國際分工,是妨礙全球經濟發展的。
跨國公司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有什麼影響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聯合國跨國公司委員會認為跨國公司應具備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國公司是指一個工商企業,組成這個企業的實體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內經營業務,而不論其採取何種法律形式經營,也不論其在哪一經濟部門經營;第二,這種企業有一個中央決策體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第三,這種企業的各個實體分享資源、資訊以及分擔責任。
跨國公司對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影響
1.使發達國家的產品能夠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在東道國生產並銷售,從而繞過了貿易壁壘,提高了其產品的競爭力;
2.從原材料、能量的角度看,減少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依賴;
3.使得發達國家的產品較順利地進入和利用東道國的對外貿易渠道並易於獲得商業情報資訊。
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影響
1.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和私人信貸,補充了發展中國家進口資金的短缺。
2.跨國公司的資本流入,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變化。戰後,發展中國家引進外國公司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使某些工業部門實現了技術跳躍,促進了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改變和國民經濟的發展。
3.跨國公司的資本流入,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模式和與其相適應的貿易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戰後,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尤其是跨國公司的投資,實施工業化模式和與其相適應的貿易模式,大體上可分為:初級產品出口工業化、進口替代工業化和工業製成品出口替代工業化三個階段。進口替代工業化是指一國採取關稅、進口數量限制和外匯管制等嚴格的限制進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業品進口,扶植和保護本國有關工業部門發展的政策。實行這項政策的目的在於用國內生產的工業品代替進口產品,以減少本國對國外市場的依賴,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出口替代工業化是指一國採取各種措施促進面向出口工業的發展,用工業製成品和半製成品的出口代替傳統的初級產品出口,促進出口產品的多樣化和發展,以增加外匯收入,並帶動工業體系的建立和經濟的持續增長。
4.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國相應行業的本地企業發展。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使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其特徵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全球化。它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可以說是積極影響和消極沖擊同在、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發展中國家要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確定本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步驟、速度和深度,採取有利的戰略決策和方針政策,完善其應對策略。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機遇:
第一,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資的條件和機會。吸引外資規模的擴大無疑有助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資金短缺問題。
第二,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外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使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增長迅速。
第三,經濟全球化帶動了世界范圍內經濟與技術開發區以及保稅區和自由貿易區等多種形式自由經濟區的發展。
第四,經濟全球化使世界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步伐加大。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這個契機,遵循立足現實與著眼未來的有機統一,主動協調好世界范圍產業結構調整和國內產業升級的關系。
第五,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但從發展趨勢看,由於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更積極地活躍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時代指日可待。
第六,經濟全球化拉動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盡管發達國家是國際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也受益於國際貿易,其貿易額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0%。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更是嚴峻,發展中國家在與發達國家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部分利益的同時,卻承受著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甚至對本國經濟的嚴重沖擊。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挑戰主要有:
第一,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發達國家控制著國際經濟體系,手裡掌握著資金、技術等優勢,在經濟全球化中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遠遠拋在後面。
第二,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目前,24小時電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在為市場交易提供更大便利的同時,也為金融界的不少投機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次,由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范圍內市場力量的加強,以及發達國家大跨國公司的不斷擴張,有可能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國內產業,威脅其國內市場安全,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事務中的權力相對減弱。

3、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展開國際化

1、擴大出口,開拓海外市場。過去20多年來,開拓國際市場始終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首要動機。近年來,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各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加工貿易大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海外投資辦廠,帶動我們的技術、設備、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改變了我們以往主要依賴產品貿易出口的模式。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在東歐、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設廠生產紡織品和服裝。隨著對外投資的增加,特別是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產能轉移規模更大。

2、促進產能轉移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當地需要的成熟技術,轉移部分產能,既解決了國外市場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國和東道國產業結構,實現雙贏。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按照「立足國內,發展海外,實施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積極參與海外石油資源的開發,初步形成了中東及北非、中亞及俄羅斯、南美三大戰略區,這其中我國的技術和設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加強境外資源能源開發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取得新進展。我已與30多個國家建立資源能源長期合作關系,與俄羅斯、哈薩克、沙特、蘇丹、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大項目和中長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歐、北非、南美、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海外戰略區域建立了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原油生產基地;鐵、銅、鋁、鉻、鋅等礦種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另外,我企業在境外開展森林資源合作開發、漁業合作也取得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國的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通過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顯現,全球競爭、銷售網路正在構建。中海油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者之一,海爾、聯想、華為、中興、TCL、海信、萬向等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領域的製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逐步形成了國際品牌,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5、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6、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巴基斯坦海爾家電經貿合作區及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已經揭牌運行,泰國羅勇經貿合作區等其他合作區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7、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我企業在周邊、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國家的拓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我鞏固和發展同這些地區國家的關系、尋求雙方利益交匯點的重要途徑。我與有關國家在重大項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為雙邊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解決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業國際化力度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能源、資源、環境和土地等方面的嚴重製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靠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需要加大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力度,更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參與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程度。

第一,緩解國內能源資源約束需要更加大開發海外資源的力度。我國是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如我國人均擁有石油、天然氣不到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中,我國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以來,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資源供給矛盾加劇,對國際市場依賴加深。未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特別是相當一段時間內重化工業的擴張,能源資源矛盾可能還將持續或加劇。需要推動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強海外資源的合作開始與利用。

第二,是緩解國內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的需要。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中,投資擴張加大了產能過剩,據估計目前製造業產能閑置率已經較高,需要加大參與全球產業重組和對外產業轉移的力度。同時,我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部分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在不斷加強,具有多元化的比較優勢,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是產業升級的需要。

第三,是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的需要。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未來,在我國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較長時間持續條件下,國內市場競爭還將不斷加劇,我國製造業特別是消費品對國外最終需求的依賴也將持續,企業迫切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但卻遭到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束縛。而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加大對外投資合作力度,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積極貢獻,有利於緩解與有關國家的貿易不平衡,是化解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

第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芬蘭、瑞典等新經濟典範其自主創新也都是建立在企業國際化經營基礎上,如芬蘭只有500萬人口卻擁有一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我國也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通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設立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心、開展海外並購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五,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總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關鍵是提高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一是可以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現代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礎上優選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主導業務環節,走上基於創新的差異化競爭之路;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在國內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與並購,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路,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國外中間商的局面,更為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研發體系創造條件。

第六,穩步開展服務業國際化經營,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特別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出台的國務院7號文件對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做了全面部署,並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世界服務業信息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在著力推動服務業引進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走出去」。要逐步創造條件支持有實力的服務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引入國外服務供應商先進的管理系統、經營理念、軟硬體技術以及新的業態,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加快服務業現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在國際貿易、投資、研發、技術交流以及國際生產要素重組與產業轉移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國際知名品牌則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加快從經貿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須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相應的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在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過程中提高跨國經營企業的實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過1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我國目前已經進入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減少的階段,已有能力和條件逐步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以企業為主體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投資,達到緩解國際收支失衡、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