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新聞傳播的全球化觀念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新聞傳播的全球化觀念

發布時間: 2023-06-11 16:42:33

1、分析英美兩國新聞傳播體系異同?

與「宣傳模式」將大眾傳媒完全看成是統治精英的宣傳工具不同,「霸權模式」認為大眾傳媒在意識形態的生產過程中具有積極作用。處於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和話語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斗爭、妥協、達成共識的變動中的領域。學者凱爾納(Kellner)從葛蘭西(Gramsci)的霸權理論出發,分析認為統治階級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和統一的,而是在不斷的斗爭和商議中形成霸權的意識形態,因此大眾傳媒的系統性角色也不是「宣傳模式」所強調的完全被動的宣傳工具,而是一種積極的商議過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改變或抵制統治精英。(13)
全球化潮流強化政治傳播比較研究的價值
在70年代以來政治傳播學的橫縱向發展背景下,比較研究逐漸成為當代政治傳播研究最有價值的視角之一。比較研究的興起與政治傳播學轉向宏觀研究的歷史機遇相契合。早在1975年,學者Blumler和Gurevitch就指出政治傳播學界缺乏比較研究的視角,並呼籲建立政治傳播比較研究的理論框架。經過90年代的蓬勃發展之後,比較研究在當今的政治傳播學研究中已逐漸成為一股潮流。(14)正如學者Hallin和Mancini所指出,比較研究在概念構建和因果推論方面具有重要學術貢獻。(15)它在回答70年代以來政治傳播學的主要學術問題和應對全球化對政治傳播學的挑戰上,都具有重要價值。
概念構建:來自全球化的挑戰
媒體環境和政治環境既是政治傳播研究的背景、也是政治傳播研究的對象。它們的變化對媒體內容和媒體效果都會產生關鍵性的影響。現代政治傳播學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上世紀末以來現代化和全球化所帶來的發展和後果。政治傳播學的很多理論和概念都建立在對一個國家或者一種文化中的現象研究基礎之上,而這些概念可能將隨著全球化浪潮過時,急需理論創新。(16)一方面,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和媒體制度正在逐漸趨同,朝著學者Hallin和Mancini所稱的「全球同質化」演變。(17)這種政治傳播的趨同過程被學術界用全球化、現代化或者美國化來概括。相比美國化強調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單向影響,全球化的概念更加著重不同國家不同政治傳播體系之間的復雜的互動關系;(18)現代化的概念則在外界影響的基礎上,強調一國自身的內部發展也是各國政治傳播逐漸趨同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國際媒體產業的日益集中化,也加劇了媒體機制融合的速度。雖然從上個世紀末以來媒體產業的集中已不是什麼新鮮現象,但是在過去的一個十年,新一輪的媒體產業化和媒體市場開放浪潮在世界范圍內興起;(19)另一方面,各國的文化差異和結構性差異仍然對政治傳播研究有重要影響。正如Graber指出,文化差異是21世紀政治傳播學研究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政治傳播實踐有巨大的差異,尤其是非美國文化之下的政治傳播研究至今仍比較缺乏。(20)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比較研究因其對「共性和異性的強烈敏感度」而對政治傳播學研究具有特殊的意義。(21)它不僅能夠提醒研究者們避免簡單的模糊概括和推論,也能夠鼓勵研究者們超越一國一地的具體經驗而去探索更加普遍的規律。Blumler等學者稱比較研究是「黑暗中的一躍」,它使研究者們越過自身所處之地的局限,注意到那些在自身社會系統中不曾被注意到的現象,或者通過與其他系統的比較而獲得一種新鮮的視角來觀察自身社會系統中的傳播現象。(22)比較研究可以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檢驗那些由西方社會體系建立起來的、曾被認為是普世的傳播學理論和概念,從而避免直接套用傳播學理論和概念的簡單假設。(23)例如,自90年代以來學界關於各國政黨競選中的政治傳播比較研究逐漸增多,雖然美國模式幾乎被認為是整個西方世界的統一模式,但實際上歐洲各國的政治傳播實踐盡管與美國趨同、仍有相當大的區別。(24)來自美國和歐洲的不少學者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強烈批評一概以美國模式為中心的政治傳播研究範式。(25)
因果推論:社會現象的系統關系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政治傳播學者們就媒體對公民參與下滑是否負責的問題以及媒體的宏觀系統性角色反復討論。雖然學界在媒體對於政治演變具有重要作用這一點上早有共識,但就媒體和民主政治制度之間的因果關系長期存在爭議。從研究方法的角度而言,比較研究更加擅長於回答社會現象之間因果推論的研究課題。目前在政治傳播學領域,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還是內容分析、問卷調查和試驗。但如同Norris所指出,這些研究方法都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26)內容分析是用來分析政治信息的最常用研究方法,但是樣本的選擇可能很難代表所有新聞媒體,內容分析的結果也無法代表受眾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接受狀況;(27)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受眾的觀點態度,但這只是受訪者在調查那「一時一地」的觀點態度,並且難以掌握受眾的媒體消費的不同詳細狀況:試驗的研究方法則面臨著如何將試驗結果合理地推論到整個現實世界中的問題。(28)
然而,比較研究因其著重於從系統性的角度觀察和解釋不同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而對因果推論的課題具有特殊價值。要證明一種社會現象是另一種社會現象的唯一方法,就是比較這個社會現象同時存在和不存在的結果。(29)所以,因果推論要求研究者們分析在同一個社會系統或者文化背景中很難被發現的一些系統性變數。比較研究善於發現宏觀制度因素的影響,成熟的比較研究並非僅僅是對不同社會系統和文化背景中單一分散的社會現象進行比較,而是關注為什麼這樣的社會系統和文化背景會產生這樣的社會現象,從而進行宏觀的比較和推論,揭示不同政治傳播實踐的制度性原因。例如,學者Jeffrey Alexander通過對美國報業歷史的分析得出結論,工人報紙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是新聞專業主義強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這個結論卻遭到比較研究的質疑,因為在同一時期的北歐,工人報紙和新聞專業主義都呈現出了繁榮的景象。(30)
案例分析:英美政黨競選傳播的比較研究
本文在此處以英美兩國政黨競選傳播的比較研究為例,簡析全球化浪潮下比較研究對於政治傳播學術發展的價值。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Semetko等學者就依據可能影響新聞傳播在政黨競選中作用的系統性因素,設計研究框架並對英美兩國的政治傳播進行了對比。(31)這個研究框架中包括的系統性因素有:政治和政治家的社會角色,新聞記者對政治和政治家的一般態度;競選運動的專業化水平;媒體競爭的程度以及媒體的商業化或公共服務傾向。結果顯示,英美兩國的政治傳播有明顯的區別,尤其在競選運動的電視報道方面。英國的電視報道仍主要以政黨、政治話題為中心,媒體對政治相對尊重;而美國的電視報道則更多地以記者的個人評論為中心,競選本身則被娛樂化成「賽馬(horse-racing)」。也就是說,美國媒體對政治傳播的干預更深,美國政治的「媒體化」程度更濃。
然而,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英國的政治傳播以及政黨競選本身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朝著所謂「美國化」的方向演進。隨著撒切爾夫人首次將「政治化妝師(spin doctor)」從美國引入英國,以及布萊爾帶著「電視神童(TV genius)」的昵稱登上權力的最高峰,媒體在英國政治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漸「美國化」。學者Blumler和Gurevitch運用早年Semetko等人提出的研究框架,對英美兩國的政黨競選傳播現象分別進行分析,界定兩國的異同之處,並對作為比較基礎的研究框架本身提出修訂,從而對「美國化」的概念進行反思。(32)他們的研究表明,英國的政黨競選傳播確實有「美國化」的傾向。一方面,英國政治家像美國同行一樣「專業」對待新聞媒體和選民。這體現在政治化妝師和公關專家地位的提高、新聞管理得到更高重視、傳播因素和傳播從業者對政策制訂的影響加深、政黨形象逐漸符號化成領導人的個人形象等。另一方面,英國媒體也更加獨立和強勢地參與到政黨競選的過程中,和美國媒體類似,出現在競選報道中的一些著名記者或評論員甚至比政黨候選人本身還要耀眼。但是,兩位學者同時指出,英國政黨競選傳播中仍存在「美國化」無法解釋的特徵。這包括兩國政黨競選的資金來源不同、媒體商業化程度不同及其對政治報道的影響、競選報道的數量、競選報道內容的多樣化程度、主流新聞界的創新和發展等。

2、傳播內容發展有什麼趨勢?怎樣評價這種趨勢?

傳播內容發展有趨勢是全球化。根據查孝配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經濟全球化的開展趨勢下,新聞傳播也朝著全球薯拆化的方向開展和進步,而且前景廣大,開展良好巧手指。

3、如何理解全球化的概念

目錄部分1:理解這個定義1、通過上下文(語境)理解這個詞彙。2、從專業(領域)角度來理解全球化。3、要知道這只是無限循環的一部分。4、看看它是如何編織起來的。5、了解這張編織網的各部分內容。部分2:從你身邊的事物去領會全球化1、查看網頁。2、仔細看看周圍的事件。3、看看通信給人類事物所造成的全球化影響。4、從行為中去領悟全球化。5、做一些額外的閱讀。部分3:形成一個觀點1、想想全球化的好處。2、想想全球化的缺點。3、設想未來。4、要知道全球化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人們對於全球化的討論越來越頻繁,但似乎並沒有人急於去定義它。在廣義上,這種現象在全球范圍內影響著人類的活動,通常認為,全球化是一種無政治邊界、經濟邊界或者地理邊界的趨勢。它影響著我們的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科技,甚至是生物(例如疾病的蔓延)。此外,以上所有領域並非在真空中運行的——相反,它們每天都在互相影響著。參見下文的步驟1,你將開始理解這個幾乎全方面的、無限的概念。
部分1:理解這個定義
1、通過上下文(語境)理解這個詞彙。正如其他詞彙一樣,「全球化」的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所改變——事實上,如果沒有特定的語境,這個詞很可能是模稜兩可的。全球化這個詞包含了現代生活的許多方面,那麼它「實際上」是什麼意思呢?傑瑞?本特利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迪恩紐鮑爾則認為全球化是一種最新發展趨勢——很顯然,這是兩碼事。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去理解它呢?從時間先後順序角度來理解這個詞(或者將其看作一個時代)。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化是後工業化時代(打個比方,你身上所穿的T恤比你自身流傳得還要更廣),甚至是後互聯網時代。然而,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全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可以回溯到遠古時代。
從地理學角度來理解這個詞(或者將其看作一種空間)。從前,全球化是蒙古人征服歐洲的過程;全球化是絲綢之路的過程;全球化是從毛伊島到歐胡島的越島作戰過程;全球化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過程。當我們發現火星上存有生命跡象的時候,「全球化」甚至都成了一個不恰當的詞彙!
2、從專業(領域)角度來理解全球化。科學家傾向於從現代意義上去定義全球化;而歷史學則從歷史意義上去定義全球化,但他們並沒有跳出各自所在領域框架。所以當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等人討論全球化的時候,他們的定義也會有所不同。他們會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去定義全球化:經濟學:貿易、金錢、公司、銀行、資本
政治學:政府、戰爭、和平、政府間組織 (IGOs)、非政府間組織(NGOs)、政治制度
社會學:團體、沖突、階級、民族、協議
心理學:個人作為全球行動的主體和客體
人類學:文化重疊、適應、沖突、融合
通信學:將信息作為知識和工具——IE瀏覽器,網際網路
地理學:每件事物(假設其能被固定在某個空間上)在一定程度上,每個專業(領域)對全球化的理解都構成整體的一部分。正如人類學家研究人類,心理學家也研究人類,但他們都只是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絕非研究人類的所有方面。所以,如果把全球化看作一座「房子」,那麼通過某扇門或某扇窗看到的只是房子的一部分。不要認為這是錯的,但也要意識到,你所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實際總比看到的要多得多)。
3、要知道這只是無限循環的一部分。人們一般都會認為事物非此即彼(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例如數學、邏輯學以及線性代數,它們總是客觀的——似乎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因果關系。然而,在全球化這個問題上,你卻不能這樣去思考。全球化的每個核心之間存在著固有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民族、文化、思想、發明、觀念的因數相互糾結。所以,何為雞?何為蛋?我們並不能確切地知曉。這是個永無止境的循環。問問自己:全球化是個惡性循環還是良性循環?實際上,這取決於你自己的看法。是的,全球化可以給經濟帶來增長,可以促進技術革新,可以提升公共福利,從而讓世界觸手可及。但是全球化也會導致貧窮,毀壞環境,造成沖突和暴力,此外,其還會導致城市衰敗。綜合這些不良影響,我們要進一步反思,全球化值得嗎?在最後一節,我們將討論全球化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不僅要理解全球化,而且要理解自身對其的「感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將影響我們每個人,所以每個都是恰當的。
4、看看它是如何編織起來的。當全球化首次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它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本來一次地震或者一些政治措施就可以輕易地遏制全球化進程。但相反,它卻日益壯大。如今,它已經編織成一張巨網,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文化、種族、性別還是年齡。貨物的流轉、資本的運作、現代思潮的傳播都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我們生活在何種時代呢!這個泡沫會破滅嗎?這張編織網(全球化中小小的一方面)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世界已然緊密聯系在一起了,簡而言之,這防止了大規模沖突的發生。在這一點上,帝國的軍隊通過戰爭促進了全球化的發展。幸運的是,我們已經超越了這一通過戰爭促進全球化的模式。不過,雖說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局部小規模沖突卻時有發生。這也許也是全球化的一種反應。只能說利弊各半。
5、了解這張編織網的各部分內容。換句話說,要了解全球化各方面的影響。當你理解全球化的時候,你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基礎設施:這就是為什麼網路和廣播能夠運作(以及管制)的原因。旅遊、交流、判例法、文化符號以及食物口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制度化:基礎設施被一次次重建並逐步走向正規化、可靠化的模式。網路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事物趨向組織化。
權力和分層:過去,我們用這個模式來處理國王和農民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用這個模式來處理富得流油的明星和飢餓的肯亞兒童之間的關系。貧富差距一直都存在,但每一個歷史時期,我們看到的卻是不同的形式和模式。擁有權力,擁有金錢意味著對資源的使用(通常過度使用)。然而,這總是相對而言的。
部分2:從你身邊的事物去領會全球化
1、查看網頁。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為全球許多國家的互動活動。這些活動可能包括經濟投資、體育活動、互聯網通信、就業機會以及其他形式的國際互動。你知道有多少人生活或者旅行在其他地方嗎?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你通過點擊滑鼠可以接觸到的?就是這樣的。注意世界上的相似之處,特別是在營銷領域。一種全球化的文化正在迅速崛起,形成了其特有的規則、模式和生活方式。
2、仔細看看周圍的事件。你可以穿著日本設計的襯衫,可以噴灑來自東方的香水,可以戴上匈牙利手錶,可以使用丹麥鋼筆,可以塗抹美國製造的身體乳液。這些都是全球化的直接影響。遲早,獨特的文化,獨特的語言和多樣的著裝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單一標準的生活模式(想想,中式英語就是一個例子)。至少,人們可能會看到那是可行的,甚至很有可能會發生轉變。一種全球性的文化將會成為全球化的結果。當你把這兩種想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會覺得似乎我們已經在這一點上了,不是嗎?
3、看看通信給人類事物所造成的全球化影響。衛星廣播是你收聽到來自不同國家的消息、貨幣指標,這使得我們能夠敏銳地關注著世界各地的現時活動。每個人、每件事都變得緊密聯系並相互依存。而技術的進步則不斷改善著你和外界的交流。盡管如此,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北約等)還是承受著個別國家反全球化的壓力。不管這種規模是大是小,這一概念是不可避免的。理解多樣性是全球化概念的一部分。全球化這一概念導致多樣性的意識,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民族和文化組成了一個有趣的組合。它會使我們更加寬容?還是更加憎恨?或是學到更多?你認為呢!
4、從行為中去領悟全球化。你無需尷尬地從班上的中國交換學生那了解全球化的影響。你只需打開你家那台由日本製造的電視機。早晨,打開麥片盒的時候,花幾分鍾去思考這些東西是如何運到當地超市的。想一想,你所閱讀的書本可能是由遠在千里之外的人所撰寫的。然後思考這個世界——一切都有可能。如果你真坐下來深入探究這個問題,那麼這將是件很瘋狂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全球化,那麼你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誰會為你製作衣服?誰會幫你生產食物?你將到何處去娛樂?生活的哪個方面是與全球化無關的?有嗎?這些問題都應該去質疑!在生活中,你自己可以生產什麼東西?如果你跟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那麼你現在就回覺得自己很無能。你現在在一家不錯的公司上班——我們也安逸地享受著全球化所帶來的美好的東西。
5、做一些額外的閱讀。如果wikiHow是你唯一的信息來源,這也不錯。不過,書籍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信不信由你。看看斯蒂格利茨的《全球化及其不足》或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喬治?瑞澤爾的《社會的麥當勞化》也是一本很好的書籍。如果你不喜歡看書,那麼你可以看看《全球化是好的》、《制高點:世界經濟之戰》等有趣的紀錄片。如果英語不是你的第一語言,那麼網上還有許許多多關於這個話題的非英語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讓你進一步了解全球化,其中有些課程還可以對你進行測試。
部分3:形成一個觀點
1、想想全球化的好處。你身邊的一切都是全球化的結果。你穿的T恤,你面前的電腦,你開的汽車,你所走著的大街,你會見朋友的方式——我們正經歷著一個名副其實的新紀元。注意,全球化的價值是無限。它早就了現在的我們。我們怎麼能說全球化到底值不值得呢?但我們也不要停留在唯我論的框架里。想想全球化更大的好處在哪?如果你想往大的方面說,那麼全球化提高了人類的整體壽命,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使世界更加繁榮。更不用說全球化使得人口不斷增長,並使得人們可以維持生計。
現在出現了一種之前從未見過的服務經濟——醫療保健、零售、信息技術、教育、醫療——我們不需要再干農活,也不需要再從事體力勞動,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如今,我們只需「齊心協力」。
全球化極大地影響了社會規范。生育控制政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它導致了更多的性行為、更寬松的文化(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的)以及更加強調個人。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2、想想全球化的缺點。全球化也容易帶來消極的事情——也就是說,它會削弱家庭單位。如今,離婚率越來越高,同時技術分工加劇了家庭的分離(不過,我們不得不保持個性化);那麼全球化的消極影響到底有哪些呢?喂養70億人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熱帶雨林不斷被砍伐,同時我們正逐漸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而這個過程卻沒有幾個人真正知曉。弗雷德里克?詹姆遜這么說道:「從此,我們遠離了現實的生產,並工作在我們所棲息的地方——一個由人工刺激和電視體驗所勾勒的夢幻世界」 這是一件好事嗎?
全球化摧毀了簡單的美麗。就以鮮花為例!當你送花給你的愛人的時候,你不應該這樣說:「這里有幾支價值6美元的鮮花,它們是一些非洲小孩採摘的,並通過波音747飛機經由波斯頓運抵這里。」相反,你應該這樣說:「這是我親自花幾小時到森林裡幫你採摘的花朵,花的美麗與你的氣質天然相配。」可惜,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了。
總的來說,相比於過去,我們使用了更多的資源(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富有);但這也導致了氣候變化和嚴重的自然資源枯竭。不過,這為我們的下文提供了很好的話題:
3、設想未來。全球化的影響既廣泛又復雜,因此我們並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我們並不想要的未來,進而去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所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全球化繼續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那麼哪些情況可能發生?世界將會變成怎樣?所有商業的目標都是變得越來越高效,因此我們需要更高、更高的效率。為了發展經濟,我們必須增強體系化。按照目前的速度,全球化並不能維持下去。變化的步伐正急劇加快。1000年前,只有富人受益於絲綢之路。1000年前,富人只是滄海一粟。但是現在呢?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全球化的影響。
對於所有不好的因素而言,我們不可能通過戰爭方式去解決;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了民主主義的道路(聯合國就是全球化的良好標志),至少在某些時候,民主主義對於人民來說是相當有好處的。這難道不是一種「凈收益」嗎?
如果我們都死於氣候變化或者流行性疾病,那麼你可以說全球化是一件壞事。但如果我們通過科學技術防止了大規模殺傷性事件或者防止了隕石墜落,那麼你可能認為全球化是件好事。這樣你會認為它是凈收益嗎?
4、要知道全球化並不是一件新鮮事。貧富差距是舊新聞,全球化也是舊新聞。唯一新鮮的是人們對全球化的認知——這樣,人們才可能「有所作為」。相比於身邊的人,你具備了更大的能力。所以,你得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很重要)。務必在更廣泛的語境中檢驗自己的決定。思考一下,你想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