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摘要】民族音樂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傳承與發展中國的民族音樂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音樂文化素養和審美情操,而且還能凝聚民族團結,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本文從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現狀和對策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一、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
民族音樂蘊含了豐富的人類情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的重要體現。民族音樂集聚了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欣賞民族音樂可以體會到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環境、文化風俗以及民族歷史等,因而民族音樂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我國的民族音樂經過世代的傳承發展,對我國的民族地域的面貌進行了真實的展示。我國的民族音樂也應當繼續傳承與發展,從而幫助各族人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民族歷史,能夠起到團結民族內部的作用,還能進一步促進民族的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音樂,它能夠起到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提升民族自我認同感的作用。此外,民族音樂還能起到開導和熏陶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
二、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現狀
(一)古譜識讀能力欠缺
20世紀之初,隨著五線譜和簡譜這兩種新型的記譜方法得到廣泛普及,古譜漸漸地被人們所淡忘,至今能夠識讀古譜的人少之又少。由於記譜方法的轉變,人們識讀古譜的能力逐漸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現階段,社會上到處都是流行音樂,並且隨著西方音樂不斷湧入我國,中國傳統的原生態音樂更加難以走進人們的視野,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疏遠中國民族音樂。
(二)律制發展不夠全面
雖然中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是有樂譜的,但是能夠精確記譜的方法卻很少,也就是無法做到定量定級技術。中國的傳統音樂在精確記譜上要求不高,而是比較熱衷於創造性地再現或者自由地二度創作,一方面給靈活多變的音樂帶來了好處,另一方面卻又給音準帶來了偏差。就如社會上廣泛推廣的十二平均律,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運用十二平均律都出現了音準缺失的現象,導致整首音樂的韻味發生了改變。律制的不全面給音樂演奏者的二次創作帶來了困難,民族音樂原本的韻味和精髓就難以展現出來。
(三)民歌的異化
民歌是由人們口頭集體創作出來的一種音樂形式,在民間音樂中普及范圍最廣。由於民歌是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活習俗以及文化面貌創作而成,因此民歌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和語言特色。然而不幸的是,中國現有的民歌所存在的原始土壤不斷遭到破壞,並且受到外來文化的不斷侵蝕,中國的民歌發生了異化,民歌不再變得原汁原味。
(四)傳統文化的假再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民不再對西方的文化感到畏懼,而是對傳統文化的恢復充滿了信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目前我國的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復原存在錯誤的觀念,在古風盛行的環境下,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大肆建造古跡,以及各種假古董的仿造,這些都是對傳統的東西的破壞,再現假象的傳統文化。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民族音樂受到影響是在所難免的。
三、做好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
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而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意義與價值無可替代。因此,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根植於傳統音樂的土壤,從傳統音樂中汲取營養和獲取發展的動力。
(二)民族音樂要做到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要不斷做出改變,從而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不能總是局限在傳統的音樂中,而是應當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吸收新的文化和時代因素,將這些新的元素注入到民族音樂中,從而保持中國民族音樂的生命活力。例如,中國新音樂的代表歌手朱哲琴在2010年「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中的巡演,將採集的內蒙古民歌、貴州民歌、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和藏經歌等多民族音樂的原生素材,利用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整合創作,以電子音樂及器樂、人聲和多媒體技術等營造出的舞台空間,從新角度探索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未來的發展,為聽眾展現了中國多元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音樂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民族音樂有必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和發展,讓全球音樂愛好者都能聽到中國的優秀民族音樂,體會到中國這個古老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魅力,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能夠增強和擴大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而且還能吸收借鑒新的內容,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些指導。例如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中的傑出代表譚盾,其音樂被評價「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感與中國傳統精神,可以聽到人類靈魂的聲音」,使中國民族音樂開始引起世界的關注;著名作曲家何訓田專輯中的《阿姐鼓》獲得了眾多國際獎項,讓中國民族音樂開始走向世界。他們都是推動中國民族音樂參與世界音樂文化交流的先驅者,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四)促進中國民族音樂與國際音樂的交流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都具有其獨特的音樂和文化,中國民族音樂通過於國際音樂的交流,能夠有效地借鑒其他音樂的優秀之處,豐富我國的民族音樂。以印度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例,在殖民地時期,印度音樂文化不僅沒有被歐洲音樂文化同化,而且相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且將部分傳入印度的歐洲樂器發展成印度民族樂器,堪稱音樂文化發展史上的奇跡,其歷史過程和發展軌跡就值得深思。因此,只有多關注國際上其他音樂的發展,才能為我國民族音樂更好的發展注入新鮮和活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傳承和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是一件亟需解決並且需要長時間的事情。作為音樂工作者,應當加倍持續的努力,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做到民族音樂的與時俱進;民族音樂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促進中國民族音樂與國際音樂的交流。
參考文獻
[1]路澤雯.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初探[J].小作家選刊,2014(12).
[2]向陽.漫談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5(1).
[3]方曉.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北方音樂,2015(1).
作者:楊蘭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六盤水師范學院
2、什麼叫音樂國際化?急急急!!
音樂就如同經濟,要「全球化」,要對外開放,甚至「中西結合」才是在當今時代下發展的有效途徑。大膽的將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集結在一起吧,讓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這樣的創新音樂正是現在最需要的,也是發展一些停滯不前、不大受人關注的樂種的有效方法。把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相結合,將中國傳統民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相結合,將民樂與流行相結合,把電子音樂和中國古老神秘的宗教音樂結合,但是創新卻不能背離傳統,拋棄傳統和背離生活一樣,這樣的音樂是不會有什麼積極結果的。拋開傳統,無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不反對在特定的目的下,借鑒其有益的、有效的某些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