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有國際經濟治理機制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存在嚴重缺失。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使世界日益成為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地球村」。然而,這個「地球村」卻沒能形成有效的經濟治理機制,尤其是在世界性重大問題上,如維護世界和平,建立有序的國際金融、貨幣、貿易秩序,改善生態環境並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維護全球社會公平正義、擴大公眾參與,全球反恐、反毒品及其他犯罪等,都缺少合理有效的治理機制。現有的國際秩序和多邊國際組織都難以適應當前網路社會、開放世界、多元文化、跨境交流的發展需要。
二是國際金融、貨幣、貿易體系陷入嚴重無序。首先,國際金融體系缺少有效監管和對沖機制。美國華爾街取得了動員和配置全球金融資源的中心地位,卻不受多邊機制的制衡和監管,必然引發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其次,國際貨幣體系難以有效「約束」美元。1976年牙買加協議簽定以來,美元成為浮動匯率制下的紙幣信用「錨」。然而,當美元從布雷頓森林體系1盎司黃金兌35美元貶值到兌1400美元左右時,當金融市場一體化釋放出更大的美元波動風險時,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和特別提款權功能處於長期停滯狀態時,國際社會既無法建立「美元紀律」,也無法實施有效監管。再次,進一步推進世界多邊貿易自由化舉步維艱。這一輪多邊貿易開放談判(即多哈回合)被國際社會稱為「發展回合」,人們期望通過本回合談判,最終可以進一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開放全球貿易和投資,改善全球共同利益和經濟福利,並造福於發展中國家和切實幫助全球窮人。然而,事實說明,要讓主要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為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而讓渡自己的部分經濟權利和利益非常困難。
三是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難以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過度強調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自由化和便利化,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這個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主題,從而造成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嚴重不足、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和窮國消費力嚴重萎縮等突出問題。對於一些涉及經濟發展的全球性重大議題,如發展援助、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轉讓、減少貧困等,特別是涉及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代價擔當分配時,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各種方式推卸自己的責任,對外轉嫁危機風險,不願承擔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調整代價,在積極推動自由化進程中基本上不考慮弱勢經濟體及弱勢人群的利益和扶助問題。
2、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現為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現是東方經濟發展比較平穩,而西方經濟發展較快。第二,西方的科技比較發達,所以科技發達以後就帶動了經濟的發達,由於地域的不同,人員的不同,所以就導致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3、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困境與挑戰體現在哪裡,中國是如何應對的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的民族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沖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族工業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沖擊。在我國加入wto後,這種沖擊對一些產業來講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經濟全球化可能使我國產業結構低級化、邊緣化。經濟全球化雖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但無法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無法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現代化。……
3.國際經濟運行中「游戲規則」的適應問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們適應以自己為主導制定的經濟規則和經濟秩序,沒有制度和體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協調各利益集團方面的困難。……
4.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起點和實力決定了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相對劣勢。
5.我國企業競爭力薄弱。在全球化趨勢不十分明顯的時期,我國企業在規模、效益、研發能力等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
具體來說,應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順應歷史潮流,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
二、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直接從比較高的起點開始,在技術水平、生產組織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鑒一些現代化國家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文明成果。供參考。
4、什麼叫全球經濟失衡,其具體表現有哪些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論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國都應敞開大門,適應這一趨勢,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握其中機會,面對各種挑戰,至於現在的影響是如果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經濟全球化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價之二: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跨國企業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不斷下降.
代價之三: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正進一步擴大.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中國應主動參與
經濟全球化具體表現為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就是企業不只在本國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資源,消費全球化則指消費者不只在本國市場而是在世界范圍內買東西.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貿易,也就必然有統一的全球規則,WTO是一種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多邊是優於雙邊的,至少有一個比較權威的仲裁機構解決反傾銷和貿易糾紛.
人們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將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利益,但中國的貿易得利還應反映在進口上,進口可以使消費者買到更多優質的東西,以更少的錢購買一些商品,消費者所得應是衡量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更重要的是,貿易和投資還帶來許多外部效應,使中國的服務質量和態度大大改善,這在經濟學上叫做技術外溢,它不同於技術轉讓,是不用付費的所得.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須搞活市場經濟,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必須開放市場.只有開放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
第四,必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組關系
第一是實行對外開放與參與全球化的關系.我們必須按國際上共同的規則來辦事,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國家的保護措施上,盡早參與全球化貿易,就是要逼著我們的企業改革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使其競爭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縮小國內地區間差距與縮小國際間差距的關系.
第三是擴大內需與增加外貿出口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很大,要將擴大內需作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外貿的重要性.
中國在制定經濟全球化戰略時,應考慮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以發展本國的經濟為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的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的制定,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穩定和建設性的作用.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承認不同國家間的差異,注意處理好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關系.
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將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科技興貿,不斷提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能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只有加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才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技術發展的跨越.
只有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才能不斷從生產關系方面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5、經濟全球化發展面臨怎樣的困境?
其面臨的困境如下:
1、不平等虛咐的收入分配:全球貧富差距繼續擴大,社會貧富分化加劇,這些不平等的現象可能導致經濟不穩定。
2、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變化差悄純和環境問題愈發嚴峻,這不僅會給經濟帶來損失,而且還會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3、技術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新興技術的引入和快速發展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這些技術的發展可能會帶來就業變化和生產力下降的風險。
4、人口老齡化:全球范圍內,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問題。運春這可能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社會保障負擔增加,以及人口流動性下降等問題。
6、什麼叫全球經濟失衡,其具體表現有哪
全球經濟失衡(global
imbalance)是指一國擁有大量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餘則集中在其他一些國家,主要是指美國與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常收支的不均衡狀態,其原因之一為美元的流動性過剩,從而引起其價值下降。
全球經濟失衡是近年來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其突出表現是經常賬戶收支,特別是商品貿易收支的嚴重失衡。失衡的主要背景是國際間產業轉移導致的貿易流向變化,以及主要國家的相關經濟政策。由於失衡各方近期內均難以做出根本性政策調整,未來國際貿易失衡可能將呈常態化特徵。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把握好國際經濟變化的脈絡,從自身平衡出發,調整相應政策措施是協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關鍵所在。
全球經濟失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5年初提出的一個新的課題,是指已經在全球連續多年存在的現象,即美國的經常赤字迅速增長,相應地積累了巨大的債務,而包括日本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歐佩克成員國等持有大量貿易盈餘,相應地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