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文化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文化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6-06 17:39:01

1、全球化的三個主要領域是什麼

全球化的三個來主要領域是政治源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全球化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進本土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但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

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2、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原因及影響、優點缺點

1、全球化對文化的表現

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也因此呈現融合加深的趨勢,各種族、各國家文明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得到創新和發展。

2、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也成為了必然,各個國家都希望將自己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個地區。

3、影響:對於一個民族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具有悠久燦爛、獨具特色文明的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化環境下統籌好文化安全和文化開放非常重要。

4、優點: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國家間的競爭已由經濟層面上升到了文化層面,具體體現為文化模式和文化產業的競爭,發展文化產業是繁榮民族文化的最重要途徑之一。

5、缺點:在文化全球下,經濟實力較弱的,軟實力不強的國家、民族文化容易被吞噬。

(2)經濟文化全球化擴展資料:

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只有認同一種文化,才會消費這種文化下面的產品,才會為這個文化下的人製造利潤。

文化又是一個特定地區一種價值觀世界觀的表現,為了減少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誤會、誤解,增加信息的流動,人們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體下的文化交流。

這樣一種趨勢造成了全球文化的傳播,我們可能只知道某個國家的一個品牌一種習慣,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地區的了解就從這個突破口開始.。

每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廣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就是大勢所趨了,誰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先機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商業戰爭的主動權.。

3、文化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嗎

文化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文化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表現為生產力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4、經濟全球化是否意味著文化全球化,為什麼

對於經濟全球化會不會導致文化全球化問題的回答,首先取決於選擇哪一種文化概念。

如果取狹義的文化概念,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意識形態和制度層次的文化。
因為人們的密切交往會促進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如環境、災難、戰爭、和平等問題,而形成一些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念,如平等、自由、公正、和諧等。
這些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價值觀念,將引導這一層次文化的發展方向。
因此,全球化會促進人類在基本價值觀念上的趨同。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承認經濟全球化一定會導致文化全球化,起碼不意味著一定會產生文化的完全同質化。
從宏觀來看,人類即使有了共識,也不會出現一致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性文化,因為如何實現一種理想仍有不同的選擇。

如同價值與價格的關系會出現背離一樣,理想共識與政治選擇也並非總是一致的。
例如,現在就不是要不要民主、福利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選擇。
西歐民主社會主義道路是他們的選擇。
新自由主義道路是美國的選擇。
這些道路並不是孤立固定地存在,全球化會促進它們之間的比較、競爭和再選擇,而實踐和時間是檢驗的標准。

總的來說,能夠流行乃至長期存在的文化現象,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滿足了人們的某種需求。

文化全球化是一個內涵「包羅萬象」的概念,如果就事論事,以基本價值觀念、社會制度、大眾行為等層次加以限定,可能更容易將問題解析清楚。

但不管怎麼說,人類是在彼此的相互聯系和影響中成長的,不論是經濟領域的交往,還是文化領域的交往,都有助於人類的成長和文明多樣性的發展。

5、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

(1)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技術轉讓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

(3)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國際經濟調控的加強,使國際經濟組織和規則不斷完善,對世界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4)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緩和國際上的一些矛盾。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作用:

(1)經濟全球化增大了各國經濟連帶波動的風險。

(2)經濟全球化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下,會使各國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

(3)經濟全球化在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下使發展中國家付出的代價巨大,發達國家分享更多利益。

(5)經濟文化全球化擴展資料: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主要有:

1、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2、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3、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

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

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6、全球化對不同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不等於政治、文化一體化,因為
經濟全球化與政治、文化一體化是本質截然不同的概念.經濟全球化指跨國經濟活動、跨國經濟組織、跨國經濟規則普遍化的客觀發展趨勢.這個客觀發展趨勢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一個發展機會,同時,又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戰.只要能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採取正確的對策,發展中國家就能乘勢而上,並能有效地抵制和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的挑戰.政治、文化一體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單一化、同一化和無差別化.其實質就是西方大國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的條件下,利用其經濟和軍事優勢,採用經濟、政治、文化,甚至軍事手段,阻撓世界各國政治和文化的多樣性選擇和發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全盤西化.顯然,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

7、文化經濟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經濟活動中,使經濟獲得了新的發展形態和動力。文化已成為推動市場發展和市場革新的內在動力,文化與經濟越融合,文化生產力的潛能就越巨大,這也是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最根本的、最難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經濟 文化經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經濟。現代社會財富的大量增加使多數人們用於物質生活的開支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而更多的錢向非物質的方向,文化的、休閑的方向消費轉移。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休閑的教授傑夫瑞·戈比預測,在稍後幾年裡,經濟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而華盛頓地區公共策略預測部主任莫利特則認為,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並且席捲全世界。在從現在到2015年這段時間里,新技術和其它一些因素可以讓人們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於休閑。這樣的社會需要保證了文化經濟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而且,由於不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文化經濟將容納巨大的勞動力,為解決就業難問題帶來出路。文化經濟表現出文化經濟化的特徵。文化與市場的結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關鍵。相對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文化已經很不適應社會需求;中國文化要想追趕世界文化強國,必須要走「文化經濟化」這一條路。不能把「文化經濟化」簡單理解為牟利。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一切「向錢看」的文化市場,不是真正意義的「文化經濟化」,也無法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相反,由於肆無忌憚的篡改、曲解傳統文化,急功近利的「演義」經典文化,必將使中華文化遭受滅頂之災。走「文化經濟化」之路,是將市場作為發展文化的手段,目的是利用經濟杠桿來撬動文化市場,利用經濟手段去促進文化的「原創」和資源的開發,達到發展文化的目的。中國的文化經濟要適時地融入世界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動使文化在全球的傳播速度和規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將在與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華來優化自己民族的文化,進而又會出現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趨勢,全球文化也就會在沖突與融合的交互中走向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新階段。我們在文化建設中要積極吸取國際上的優秀文明成果。要尊重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將市場和計劃兩種體制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市場經濟法則成為世界經濟規則和相同的制度語言。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由市場經濟派生出來的與其相適應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確立,進而形成市場經濟體制文化。而與此同時,應當認識到中國長期以來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一些觀念,如重視社會公平的理念、大公無私的胸懷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並沒有過時,不僅不能被拋棄,還應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予以發揚光大。在經濟全球化這一背景下,我們在制定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時,首先就是要將這兩種體制文化有機地進行整合,將市場經濟的優秀理念與計劃經濟的優秀理念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統一的新型文化。抓住機遇,實施經濟文化一體化戰略,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經濟文化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經濟發展離不開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一定的經濟土壤必然生長出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產業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極大的經濟潛力,對於豐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由於自然、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與發達國家比較仍有較大差距。嶄新的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模式為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一趨勢,大力促進我國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著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經濟力,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