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評釋
經濟全球化四種觀點
目前,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是美國模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最後勝利的標志,這是所謂「自由派」觀點;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必須堅決批判與反對,這是所謂「新馬克思主義」觀點或「左」派觀點;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歷史並沒有顯現所謂全球化的事實,充其量不過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某些發達國家高唱經濟全球化,想的盡是對他們通向更加富裕的機遇,而沒有看到對他們的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嚴峻地潛在著的。就說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對發達國家意味著什麼?首先,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將無力購買發達國家的產品,使全球市場萎縮,「貿易自由化」還有什麼實質意義?貧窮的國家總是帶來嚴重的社會矛盾與動盪,從而投資環境惡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麼實質意義?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發展中國家無法參與,還有什麼經濟全球化?這樣,反過來必將制約發達國家自己的經濟發展,引發起全球性經濟危機。在全球性經濟危機中,發達國家不僅無法倖免,而且即使不首當其沖也必然損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距」越來越大,意味著歷史上殖民地與殖民主義的對立將以新的形式再現。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一個貧窮國家的動亂將引起周邊地區乃至全球性動亂。更嚴重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歷史鐵的規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浪潮必將一浪高一浪,階級斗爭也將從國內走向全球化,和平與發展時代將結束,代之以新一輪的全球范圍的革命與戰爭。即使在血與火中誕生一個新世界,也將是人類一次空前的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全球化也是向人類的挑戰,全人類應該在這一挑戰面前深思。
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我國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我國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如某些產業規則、信息技術產品協議和勞工標准等,這就決定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始終處於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
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我國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我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對象。實際上,發達國家已經超越了工業化發展階段,應對已形成的環境污染結果負責。同時,經濟全球化使發達國家將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以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產業向我國轉移。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加快其工業化進程,但是卻因此而使其良好的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平衡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資源浪費現象相當嚴重,社會負擔成本日益加重,更重要的是無助於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快科技進步,從而影響到我國發展並最終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可持續發展。
2、有人說,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也有人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試用所學原理對這些觀點進行評價
這些觀點是不科學的。
1. 合理性:發達國家占據主導,雙刃劍……霸權強權……(見人教版經濟生活第四單元)
2. 不科學性:重點(說明全球分工以後發展中國家的……)
3. 發展中國家應該怎麼做才能站穩腳跟之類的……
這個框架應該全了
3、什麼叫做全球化資本化?
現在全球已經由工業經濟走向金融化虛擬經濟,我個人覺得美國的實業遠遠趕不上他的金融化程度,正是因為金融化太厲害,衍生產品太多,美國才有了這次危機。象中國金融化程度不高,所以受波及也就小。
全球化資本化在我看來就是全球的資本在世界各地流動,而且是奔著利益流動。全球的資本追逐共同的利益--全球化資本化。哈哈 我是這么想的,不對別拍啊
4、辨析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化的答案
從資本看經濟全球化
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1]P193」如何理解這句話呢。馬克思是從生存論角度看待資本的,是從物背後的人的關系角度看待資本的,看到的是資本家口袋裡裝著支配別人的社會權力。資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一種關系,一種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關系。資本是對剩餘價值的追求,因而按其本性而言,資本是不文明的,但是就其全面地發展生產力並推進社會進步而言,卻有它的文明面。資本的文明面體現在它的生產性上,在馬克思看來,勞動與生產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如果整個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麼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1]P205」因而從結果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形成產品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看成是生產的,資本也是如此。資本是在其自身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是前一個社會過程累積出來的,它可以自行保值和增值。在此,資本作為「財產——過去的或客體化了的他人勞動——表現為進一步佔有現在的或活的他人勞動的唯一條件。[2]」資本的文明作用在於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階段——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歷史階段。
資本的本質特性決定了它的發展趨勢,首先是它無限發展生產,追逐剩餘價值。在剩餘價值中,資本主要通過後者,即是通過精心的組織和管理,通過科學在生產中的應用去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社會生產力,資本的秘密就在於通過交換無償地佔有這種生產力的成果。資本的另一個趨勢:擴大流通。生產的目的是交換,而交換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因此流通時間越長,資金周轉越慢,所取得的剩餘價值越少。資本的利益驅使資本家發展交通和運輸以及任何有助於流通的手段。資本的必然趨勢還表現在對世界市場的開拓和對舊生產方式的取代上,它會穿越國家和民族的界限,到任何有利益的地方去。同樣必須注意到的,是由於資本的惡的本質,它不可避免的最終會阻礙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資本以財富為目標,而不是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目標,並且以摧殘工人的生命為代價,從馬克思全面生產理論來說,一個社會要健康地成長,必須和諧地進行四種生產,即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人類自身生產和社會關系再生產,缺一不可!資本最大的問題就是注意了財富的發展而阻礙了人的自身生產,資本在自己的發展中准備好了自己的掘墓人。
二、從廣義上講,經濟全球化發端於十五世紀以後的海上交通的發展和地理上新發現。總的來看,經濟全球化是指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先進科技和生產力為手段,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最大利潤和經濟效益為目標,通過分工、貿易、投資、跨國公司和要素流動等,實現各國市場分工與協作,相互融合的過程。在追逐利益的過程里,資本擴大流通的能力在貿易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資本不斷加速著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全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得到了高速發展。這不僅加快了發達國家的發展進程,而且使落後國家也獲得了飛速發展的可能。從這一點上來說,經濟全球化極大地推動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摧毀封建制度、打破民族壁壘、創造新的工業文明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本身具有歷史進步性。
但也應注意到,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以資本僱傭剝削工人為基礎的資本無限增殖與外在擴張的雙重統一。從本質上講,經濟全球化運動是服從於資本攫取利潤這一目的的,是資本發展國際分工與交換的結果。資本在沖出國內走向世界的同時,就把國內矛盾擴展到國外,就把商品經濟的生產規律、資本積累規律等也帶進世界市場。世界市場遵從價值規律。從形式上看,各個國家在市場上交換是自由的、平等的,但形式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這就造成生產技術條件好的國家,產品的成本低於國際價值,而發展中國家產品的成本高於國際價值,使得發達國家可以以較少的勞動交換發展中國家的較多勞動,可以不斷攫取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剩餘勞動而在交換中不付任何代價。以資本為主體的經濟全球化的擴張,也是這種不平等佔有和分配關系向世界范圍的擴張。現在的經濟全球化雖然是以資本為主體,但它未來的發展卻不是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展形成資本主義一體化,而是這個趨勢是資本的自身局限的註定的。資本主義在現當代的發展,只是表明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還能容納生產力的發揮,但並沒有證明它的內在矛盾已經被克服了,不存在了。而現在資本主義開創的全球化,不過是世界歷史的較低層次,它只是為世界歷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不可能把世界歷史的發展推向深入,推向更高層次。
三、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在主導,但它的歷史方向卻是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全球化。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而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加入國際經濟一體化,一方面可以從中得到必要的利益,因為經濟全球化可以降低參與國的生產成本,節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同時,也可以推動參與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有機耦合,從而使中國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獲取相對的比較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由於自身條件的不足與缺憾,在市場全方位開放之後,國內市場與民族經濟必將受到程度不同的巨大沖擊,從而蘊含著巨大的潛在利益風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亞洲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主要動力來自於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從而獲取了極為有利的發展機遇與技術資金支持;而從墨西哥的金融動盪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從日本銀行的倒閉到英國銀行的破產,從美元的大幅度貶值到東京股市的劇烈震盪,都從另一個側面反射出經濟全球化對於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效應。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面前,既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為此,我們科學的態度與理性的選擇在於:正確分析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立足於發展國內經濟,加快國有企業制度創新,完善利益風險防範體系,確保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5、什麼是資本全球化?
就是資本的跨國流動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美國的投資基金正在美國股市,但是它預期股市將下跌而英國北海布侖特原油期貨將上漲,它就可以在三十分鍾內把資金撤出美國股市而在倫敦建倉進入原油期貨市場。
這就是資本的跨國流動,也可以成為資本的全球化.因為隨著國際經濟聯系的加強,資本的流動越來越頻繁和低成本.資本的跨過流動又反過來促進了國際經濟的一體化。
背景:經濟全球化+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的發展+管制的放鬆。
意義:促進經濟協作+產業轉移升級+轉移利潤+掠奪經濟成果+加深貧富不均+金融動盪更加激化+國際協作深化。
當代全球化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這四個方面。國際化主要是指跨越國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差異。
自由化常常被經濟學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則更多地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價值觀念:一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於文化上趨於同質化。星球化則涉及消息的傳播與文化安全問題。
(5)全球化和資本化的市場擴展資料:
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於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
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徵。
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也帶來了「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