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BA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淺析美國籃球文化與它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當今世界,籃球已經成為了一項在全世界僅次於足球的全民性的普及型球類運動。在各個國家,無論男女老少,皆有許多愛好籃球者,並有不少將此項運動作為職業追求的人。在全世界眾多國家中,美國的籃球業可謂是最為繁盛的,並且美國的籃球職業化進程也在世界排名前列,美國籃球職業聯賽(以下簡稱為NBA)受到全世界的矚目,美國籃球文化對世界籃球進程,與籃球的全球化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字:籃球;NBA;籃球文化;影響
一,籃球的由來及發展
一籃球的由來
籃球運動是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當時,由於在寒冷的冬季,人們缺乏室內進行體育活動的球類競賽項目,奈史密斯便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子筐」投準的游戲中得到啟發,設計將兩只桃籃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台的欄桿上,桃籃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擲,入籃得1分,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因為這項游戲最初使用的是桃籃和球,遂取名為籃球。
二籃球的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整個世界的時局穩定,以及各個國家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在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前提下,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漸,並且呈現需求急速增加的現象。這就給籃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並且籃球的競爭性,沖突性與運動精神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給籃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與受眾群體。這樣,籃球運動就在全球大力發展。
到現在,籃球比賽有了嚴密的組織,不論在國家范圍內,還是在世界范圍,都有賽事的組織。並且成為了奧運會的項目,這更讓籃球的發展步伐大大加快。中國有CBA,美國有NBA,歐洲有歐洲籃球聯賽等等,還有世錦賽等國際大賽。其中,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即NBA,在世界范圍內有極大影響。
二,美國籃球文化
籃球文化,顧名思義,是由籃球這項運動衍生的一種文化。其完整釋義為,所謂籃球文化,是指觀賞和參與籃球運動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制度化凝結,是籃球運動的知識、技能、習俗和制度的總稱。其核心是籃球價值觀的群體共識,其實質是籃球運動的「人化」和「化人」。其內涵和外延有很大的廣度,廣義的說:凡是與籃球有關的人、事、信息都屬於籃球文化。①
而作為美國籃球文化最重要的一環,NBA有著其他事物無可比擬重要性。NBA(全稱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即美國籃球職業聯賽),簡稱「美職籃」。美國第一大職業籃球聯賽,也是公認的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轉播信號覆蓋全球。其中誕生了威爾特·張伯倫、比爾·拉塞爾、埃爾文·約翰遜、拉里·伯德、邁克爾·喬丹、奧尼爾、阿倫·艾弗森科比·布萊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等籃球巨星。該協會一共擁有30支球隊,分屬兩個聯盟:東部聯盟和西部聯盟;而每個聯盟各由三個賽區組成,每個賽區有五支球隊。30支球隊當中有29支位於美國本土,另外一支來自加拿大的多倫多。
作為籃球文化發展的搖籃,美國不僅是籃球文化的發源地,NBA文化在與其他國家籃球文化的比較上更具有其獨特的特徵。首先,美國是眾多移民國家的目的國,美國擁有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移民數量,各種不同文化,習俗在美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最終成長為獨特的美國文化。因此美國的籃球文化具有其民族性。美國籃球文化的民族性不僅指其眾多不同民族的特性,也表現了美國國民中以崇尚自由為主的價值觀念。籃球文化講究團隊配合協作,而NBA文化卻能將其崇尚自由的意識與團隊意識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球場上,每位球員的配合和默契,為球隊的整體表現發揮出重要的作用。球員不僅可以在比賽中凸顯自己的個性和球技,更可以依靠整個團隊的協作取得驕人成績。美國的籃球文化,在民族性上,也體現為尊重人格,尊重個性的特徵。
美國領土遼闊,而NBA30支球隊除猛龍隊在加拿大以外,其餘29支球隊均分布於美國國內。美國的籃球文化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即美國文化擁有區域性。每一賽季NBA的各個球隊同場競技,爭奪冠軍獎杯。在美國的籃球文化中,這種競爭性是通過不同球隊,不同觀眾,不同表演者一起不同的主場環境表現出來的。特別一提的是,NBA的比賽場地通常設置在人口稠密,地域遼闊的大中城市或者衛星城,這增加了觀眾的多樣性和環境的多樣性,各種不同文化總能在比賽中顯現出來,東西部的不同風俗,球員不同習慣和風格,也可以在比賽中一覽無余。這種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融合,也作為NBA文化的特徵表現出來。
NBA文化的特徵,不僅表現在其民族性和地域性上,還表現在其時代性上。NBA文化產生於十九世紀,正是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NBA文化也和時代發展緊密相連。隨著地球各個國家聯系的不斷加深,NBA文化不斷的走向世界,變成了如今最受歡迎的球類運動之一。幾乎無人不知美國的NBA,一到賽季,電視機前就坐滿了等待比賽的熱心觀眾和球迷。NBA在世界范圍的快速傳播,和美國文化自身的強大離不開關系。美國在極力推行其文化信仰的同時,把籃球文化,作為一種傳播的工具,在源源不斷的像世界上別的國家輸出其籃球文化的價值觀念。這種情況不僅在從前絕無僅有,在現代別的國家的文化輸出上,也是獨占鰲頭的。
三,美國籃球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籃球文化現在以各種姿態強勢進入中國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對籃球的促進及發展上有巨大的作用。對中國籃球,特別是青少年籃球的發展尤其起著巨大的作用。由NBA產生的各種效應,對青少年的影響很深,也影響了他們對籃球的看法及自身在籃球方面的各種優劣,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一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隨著美國籃球文化熱潮的不斷席捲,對中國國內經濟和社會都有著重要的影響。NBA的影響力的不斷增加,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體育品牌。觀眾對某些球隊的支持傾向正逐漸向主場觀眾靠攏,人們的欣賞觀念正從對籃球球技、比賽戰術的觀賞轉變為對某些球隊的支持。NBA正適時將一些主場比賽安排在美國以外的國家進行,可見由NBA形成的品牌效應正不斷加強,美國的籃球文化也不斷向世界推進。②籃球作為一種運動,不僅因為其具有廣大的普及面,也因為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基礎。在NBA如此廣為人知的時代,其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自然也吸引了眾多投資商的眼光。
由NBA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數不勝數。天價的廣告代言費也讓這些NBA球星賺個滿懷。隨著NBA收視率的不斷攀升,不僅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表現出對其的喜愛,有些人還因此愛上了體育運動,他們不僅觀看NBA的比賽,更是為自己的體育鍛煉攢下行頭。NBA的品牌效應,不僅為中國體育市場帶來一片繁榮,也繁榮了周邊的市場。各種體育裝備、與NBA有關的產品銷售告罄,讓專營體育的商家們獲利頗豐。
二對中國籃球事業的影響
(1)NBA進入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得籃球運動的普及,能夠進一步擴大中國籃球運動的社會基礎和市場基礎,促進中國籃球運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2)NBA憑借先進的訓練理念和科學的訓練方法,有助於迅速提高中國籃球的訓練水平,促進CUBA和各俱樂部梯隊優秀運動員人才的加速涌現;同時NBA國際領先的賽事管理和運營手段和方法能夠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③
三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
NBA的登陸,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頗深,這一代人是在NBA的強盛時期看著NBA的比賽長大的,對其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心理,這是無可厚非的。從喬丹開始,科比,奧尼爾,詹姆斯,保羅等等,一個個巨星的誕生,是由這一代人見證的。在他們心目中,這些人是英雄,所以就應驗產生了所謂的「英雄情結」,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些人被當成偶像追捧,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無數人的行為。並且,這是有好處的,學習他們在籃球場上的拼搏精神與進去精神,對籃球的興趣日益加勝,這有利於我國的籃球事業在青少年中的蓬勃發展,對中國籃球事業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好處,為我國籃球事業提供了強大的後備力量。
四,結論
美國籃球文化是具有其獨特性的,是不可復制的。但是它是可以借鑒的,在它深入發展,強勢進入中國的今天,我們應理想對待美國籃球文化,不應排斥也不能一味學習,應在借鑒中改變,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建議。吸取好的部分,排除不適宜我們社會情況的一部分,這樣,我國的籃球事業才會越來越繁盛。
參考文獻;
①柴建設,吳黎,張朋剛. 美國籃球文化闡釋.
②李治. 淺析美國籃球的成功因素及對中國的影響
③柳波. 中美籃球文化比較與中國籃球發展分析
2、被稱為是力挽狂瀾的奠基人斯特恩,他對NBA到底做出了重大貢獻?
斯特恩是美國前NBA總裁,他這個人對美國NBA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說:如果沒有他,可能就沒有喬丹。在他的帶領下,NBA實現的全球化。就是他這個人是NBA走向了大眾,走向了央視,要不是當年在寒冬之下,他在央視大樓前等待,可能喬丹都沒有當時的名氣,甚至NBA走不出美國,甚至不能長存,而作為中國人,也無法在中國看到NBA的轉播。
他上任之後帶領著NBA在70年代的吸毒影響下,走出了低谷,而後打造了一系列巨星,像邁克爾喬丹以及黑白雙雄等。他上任期間也做了不少的改革,比如說擴充NBA,以前的NBA只有23支球隊,而後又擴充到30支,就是在這樣的改革之下,後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隊伍的出現,像森林狼,黃蜂和熱火,也能看到了熱火當年的輝煌,從而也使我們認識了詹姆斯。
也是在他的帶領下,是NBA與經濟相聯系,這是因為NBA的全球化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NBA,帶動了一系列的周邊經濟發展,推動了NBA這項運動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力,他還使球員成為了NBA的主人,球員不再是普普通通的成員,而是成為了可以決定自己的主人。
可以說他在任期間NBA 一路輝煌,NBA能有現在的成就少不了他的貢獻。
3、為什麼 NBA 要有一支在加拿大的球隊?
這是當時NBA海外擴張計劃的一部分。猛龍隊於1995年誕生,主場設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是美國男籃職業聯賽(NBA)東部聯盟大西洋賽區的一部分,隊名也是徵集而來的,最後選中了兇猛、速度快、彈跳高的「龍」。
猛龍隊位於加拿大的多倫多,是NBA唯一隊址在美國之外的球隊。猛龍隊的歷史很短,但加盟NBA幾年後很快就成為東部有競爭實力的球隊之一。1995-1996賽季,猛龍隊第一次征戰NBA,新秀達蒙·斯塔德邁爾是他們第一個賽季的領軍人物。2003年起克里斯·波什成為球隊核心。2010年隨著波什轉會至邁阿密熱火隊,猛龍隊開始進入無領袖時期。2013年在短暫的魯迪·蓋伊時代結束後,2013-2014賽季凱爾·洛瑞和德瑪爾·德羅贊組成後場雙槍。2015-16賽季,猛龍打進東部決賽,創造隊史最佳季後賽戰績。2017-18賽季,猛龍在常規賽取得59勝23負的戰績,排名東部第一,創造了隊史常規賽最佳戰績。
4、關於NBA的歷史、演變、發展、重要賽事
籃球運動出現百年之後,邁克爾•喬丹憑借高難度的空中動作雄霸籃壇。在過去的數十年裡,魔術師約翰遜、拉里•伯德、科比•布萊恩特和沙奎爾•奧尼爾等球星先後建立起一個又一個NBA王朝。到了最近幾年,職業球員的合同和廣告代言收入更是達到了數百萬美元。然而,籃球這項運動的起源卻是十分卑微的。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建立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籃球運動以及建立NBA的最初想法都開始於位於馬薩諸塞州的一所學校。這項運動的誕生最初只是為了讓這所學院的學生們在漫長的冬季保持健康的體魄。
1891年,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International YMCA Training School)(即現在的春田學院(Springfield College))體育主管要求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一種易學易玩的室內運動。奈史密斯將當時流行的棒球、長柄曲棍球、美式橄欖球、英式橄欖球和足球等幾種運動與自己童年時代的游戲結合在一起,最終簡單編制了13條規則,這樣籃球運動就誕生了
當年組織首次比賽時,球員根本不是在投籃——他們只是盡力把球放進桃筐里,而桃筐是事先釘在體育館看台上較為靠下的欄桿上的。看門人將筐子釘好之後,奈史密斯就開始等待學生們到來,開始上體育課。漫長而寒冷的冬季使學生們變得十分懶散,不願意參加體育活動。
「當時班上有18名學生,」奈史密斯回憶說:「我選出了兩個隊長,讓他們選擇場地。我安排好他們在場上的位置。每隊有三名前鋒、三名中鋒和三名後衛。我選擇兩名中鋒准備跳球,然後在他們中間拋球。這就是第一場籃球比賽,從此學生們上體育課再也不遲到了。」
在1891年12月21日舉行的第一場籃球比賽中,18名學生分成兩隊,每隊9人,直到1897年才確定了每隊5名球員的標准。
第一場比賽非常成功。學生們整整打了一堂課的籃球,最終以1-0的比分結束了比賽。這一比分與如今NBA比賽中的比分相去甚遠。
當時根本沒有「運球」這項技術。根據奈史密斯最初的13條規則中的一條,球員只能向隊友傳球,而隊友接到球後則不可以再移動。球場上最初的運球就是通過球員之間這樣來回傳球實現的。
採取這樣的規則一部分原因是最早的籃球是一個棕色、形狀不規則的球,當時這種球常用於足球比賽之中。直到50多年以後,才出現我們熟知的那種橘紅色的籃球。
然而,盡管籃球運動有著如此不起眼的開端和相對簡單的規則,它卻迅速在校園中流傳開來,並通過基督教青年會的分支機構傳遍整個美國,並最終由基督教青年會的傳教士傳向全世界。
為人謙遜、從不張揚的奈史密斯被人們稱為「籃球之父」。他為了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天讓那些難管的學生有事可做而發明的這種游戲最終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
然而,又過了40多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美國籃球聯賽才初具規模,這就是後來為人們所熟知的NBA。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1946年,當時美國許多高中和大學都已經組建了籃球隊並參加了聯賽,但是全國范圍內的職業籃球聯盟還有待創建。
在這一時期,籃球運動開始迅速發展起來。每次進球得分後中鋒不必回到中場重新跳球。快節奏的比賽十分賣座,籃球比賽在大學里賺了不少錢。其他職業體育項目的球隊老闆們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迫切地希望通過在全國推廣籃球運動獲取更高的利潤。然而,這個過程卻是漫長的。
1946年6月6日,全美冰球聯盟中波士頓棕熊隊和紐約市麥迪遜廣場花園隊的老闆以及其他一些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小聯盟,即美國籃球協會(Basketball Association America, BAA)。這個由11支球隊組成的新聯盟面臨著重重障礙。
開始時十分艱難,上座率低得可憐,BAA的球隊缺少名氣,也缺少球星的號召力。當時大學籃球聯賽最受關注,而最優秀的職業球員則多效力於有著10年歷史的國家籃球聯盟(National Basketball League,NBL)或者其他更小一些的聯盟。
BAA擁有經濟後盾和競技場地,而NBL則擁有最受歡迎的球員,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身高2.08米的喬治•麥肯(George Mikan)。1946年,他從德寶大學(DePaul University)脫穎而出,後來成為了主宰那個時代的球員之一。
NBL俱樂部球隊實力強大,多年來,為初具規模的職業聯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有幾個俱樂部後來發展成為當今NBA的著名球隊。例如當時的韋恩堡隊(現在的底特律活塞隊)、雪城隊(現在的費城76人隊)以及明尼阿波利斯隊(現在的洛杉磯湖人隊)。
各俱樂部的老闆們明白分散的聯盟必須合並起來。在1948-1949賽季前夕,BAA主席莫里斯•波多羅夫(Maurice Podoloff)成功地使NBL旗下的韋恩堡隊和印第安納波利斯隊轉投到BAA。當時NBL最優秀的球隊羅切斯特隊也轉到了BAA。
年輕的BAA自此擁有了12支球隊,每賽季打60場比賽。到1950年,BAA已經擴張至西部的丹佛,共擁有17支球隊,劃分成3個賽區。然而由於一直處於虧損之中,BAA聯盟重新進行了改革。
整頓後的聯盟在1950-1951賽季首次亮相,11支球隊共參加了66場比賽。當時最吸引球迷的球隊當屬巨星麥肯領軍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同時「哈林環球旅行者花式籃球隊」的賽前表演也非常精彩,有他們表演的比賽總是座無虛席。
其實早在1947-1948賽季,日裔美國人三阪亘(Wataru Misaka)就加入了紐約尼克斯隊,但是人們普遍認為1950年NBA才在真正意義上打破了膚色的界限。當時NBA的主角是非裔美國籍球員,如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查克•庫伯(Chuck Cooper)、紐約尼克斯隊的納特•克利夫頓(Nat Clifton)以及華盛頓國會隊(Washington Capitols)的厄爾•洛伊德(Earl Lloyd)。
為了加快比賽的節奏,防止球隊拖延時間,NBA開始使用24秒投籃計時規則,至今這仍是聯賽的主要規則之一。
1954年,NBA的球隊數量下降到了歷史上最低水平,僅為8支,即:尼克斯、凱爾特人、勇士、湖人、國王、活塞、老鷹和76人。隨後的幾十年中,NBA就以這些球隊為核心逐漸擴大起來。當時,麥肯率領的湖人隊是最頂尖的球隊,這支球隊贏得過5次總冠軍,建立了NBA最早的王朝之一。
然而到了1957年,剛參加完奧運會的比爾•拉塞爾(Bill Russell)通過選秀在賽季中期加入凱爾特人隊,從此更加強大的凱爾特王朝逐漸建立起來。拉塞爾加盟的效果立竿見影,他在首賽季就幫助凱爾特人隊贏得了首個總冠軍。他在聯盟中效力13年。拉塞爾在凱爾特人隊期間做過球員、隊長和球員兼教練,他贏得的總冠軍戒指比他的手指還要多。
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NBA規模更大,實力也有所增強。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搬到了洛杉磯,費城勇士隊來到了舊金山,而雪城國家隊則選擇了費城重新安頓下來。1961年,芝加哥包裝工隊,即現在的華盛頓奇才隊,成為第9支加盟NBA的球隊。1966- 1968年間,又有5支球隊加盟NBA,分別是:芝加哥公牛隊、西雅圖超音速隊、聖地亞哥火箭隊(4年後搬到休斯頓)、密爾沃基雄鹿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
1959年,籃球巨星威爾特•張伯倫作為新秀登上了NBA的舞台。可以說當時張伯倫是最為耀眼的球星,他和邁克爾•喬丹一樣極受球迷的歡迎,吸引了許多人關注NBA。
1959年,費城勇士隊在選秀中選中了張伯倫。張伯倫身強體壯,他在新秀賽亮相時身高2.16米、體重113公斤,並拿到了場均37分、27個籃板的數據。後來,張伯倫更是創造了單場比賽斬獲100分的記錄。2006年,科比•布萊恩特在與多倫多猛龍隊的較量中得到81分,迄今為止,這是最接近張伯倫紀錄的得分。
雖然張伯倫展現出了明星的巨大力量,但20世紀60年代卻是屬於比爾•拉塞爾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從1959年開始,在教練奧爾巴赫(Auerbach)的指導下,拉塞爾和他的隊友後衛鮑勃•庫西(Bob Cousy)、前鋒湯姆•海恩索恩(Tommy Heinsohn)率領凱爾特人隊史無前例地連續八次奪得總冠軍,建立了凱爾特人王朝。這也成為了美國職業運動史上至今無人能破的記錄。張伯倫後來轉會到洛杉磯湖人隊,從而點燃了兩支球隊傳奇式對抗。體育專欄作家和評論員等媒體人士熱切關注拉塞爾和張伯倫兩人,甚至將他們之間的對決稱為「超級碰撞」、「巨人之戰」。
1967年,凱爾特人隊在東部決賽中敗給費城76人隊,結束了八連冠。盡管當時拉塞爾所在的球隊已經開始老化,他還是在退役之前的1968年和1969年又拿到了兩枚總冠軍戒指。
時至1970年,聯盟中的明星除了張伯倫和拉塞爾,又多了一位新秀,即1969年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的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從1966年到1974年,NBA的加盟球隊從9支擴大到了18支。
然而,新興的美國籃球協會(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ABA)組織的聯賽打法華麗、開放,向NBA發起了挑戰。特別是一個人稱J博士的ABA球員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籃球運動,後來的許多球星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ABA成立於1967年,創始人是體育推廣人丹尼斯•墨菲(Dennis Murphy)和一些投資人。ABA成為了NBA的直接競爭者。除了投籃計時規則有所不同(ABA為30秒,NBA則是24秒)之外,新出現的ABA聯賽的很多特點都可以在現代的NBA中看到,比如:比賽中的三分線和全明星賽中的扣籃大賽。
兩大聯賽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比賽用球,ABA聯賽使用的是紅、白、藍相間的籃球。ABA紐約網隊(即後來的新澤西網隊)的超級巨星朱利葉斯•歐文(Julius Erving)騰空飛起時,球在他手中就像一盞閃閃發光的明燈。被稱為J博士的歐文是聯賽中最早進行空中表演的球員之一,他華麗的飛行動作、賞心悅目大力灌籃、獨樹一幟的球風和出眾的競技能力影響了許多後來的NBA明星,其中包括飛人喬丹。除了J博士之外,ABA還有摩西•馬龍(Moses Malone)、阿蒂斯•吉爾摩爾(Artis Gilmore)、康尼•霍金斯(Connie Hawkins)以及喬治•格文(George Gervin)等眾多球星。雖然這些明星的球風激情四射,但ABA沒有全國電視轉播合同,因此只能在財務困境中苦苦掙扎。九個賽季過後,ABA剩下的球隊就被合並或吸收到了NBA中。
1974年,新奧爾良爵士隊(即後來的猶他爵士隊)加盟NBA。1976年,網隊、丹佛掘金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和聖安東尼奧馬刺隊4支球隊轉入NBA。至此,NBA的球隊總數擴大到22支。
J博士傑出的籃球能力和令人興奮的球風或許是NBA開始重視ABA並力求吸收其球隊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當時還無法預計以後的發展前景,但吸收ABA球隊這一舉動卻為如今NBA快節奏的球風奠定了的基礎。
現代NBA比賽中的每一個扣籃、空中接力、不看人傳球或者壓哨三分都或多或少帶著ABA的風格。人們普遍認為合並之前NBA打法保守、單調乏味。
「每天晚上我看到的NBA比賽都和以往的ABA比賽一樣,」在接受NBA官方網站采訪時,現任奧蘭多魔術隊執行副總裁歐文說,「我們在NBA比賽中看到的快節奏攻防轉換、三分遠投以及很多戰術都來自ABA比賽,這是毫無疑問的。NBA球員展現出來的天賦、創新和娛樂性都來自於ABA聯賽。」
到了1976年兩大聯賽合並完成之時,NBA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聯盟中的許多球星後來都入選名人堂。這些球星包括J博士、里克•巴里(Rick Barry)、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戴夫•考恩斯(Dave Cowens)、沃爾特•弗雷澤(Walt Frazier)和皮特•馬拉維奇(Pete Maravich)。
合並後的NBA變得非常強大,它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走出美國,讓世界了解NBA。NBA的全球化開始於1979年。正是在這一年,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加盟了NBA。拉里•伯德自稱是「來自印第安納州法蘭西力克(French Lick)的鄉下人」,而約翰遜的表演則讓人眼花繚亂。兩位球員在大學里就是對手,如今又開始了在NBA的對決。
當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拉里•伯德和洛杉磯湖人隊的魔術師約翰遜這兩位籃壇巨人一爭高下時,另一位對NBA產生巨大影響的球員——邁克爾•喬丹登上了NBA的舞台。喬丹在比賽中對籃筐強大的沖擊力迅速引起了球迷的注意。在這一時期,三位籃球巨星成為了NBA的支柱,他們引領了NBA的全球化潮流,並且成為許多球迷心中的偶像。
大鳥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的球風完全不同。大鳥伯德絕非NBA中速度最快的球員,但是他能夠深刻理解籃球比賽的精髓,而且他的跳投非常精準。而魔術師控球技術高超、傳球神出鬼沒,他帶領湖人隊打出了極具觀賞性的快攻,開創了湖人隊被稱為「表演時刻(Showtime basketball)」的籃球風格。
伯德和約翰遜在籃球場上始終是對手。他們之間的對決早在進入NBA之前就開始了。1979年,在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的籃球決賽中,伯德率領的印第安納大學無花果隊與約翰遜率領的密歇根大學斯巴達人隊展開了爭奪。最終斯巴達人隊取得了勝利,但兩位巨星之間的對決卻在NBA賽場繼續上演。
伯德的打法適合20世紀80年代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風格——他朴實的藍領球風使他深受波士頓球迷的喜愛。而在西海岸,約翰遜的「表演時刻」則與洛杉磯的浮華和魅力完美融合。
通過選秀和交易,兩支隊伍都為各自的球星配備了優秀的隊友。伯德最終與中鋒羅伯特•帕里什(Robert Parish)、前鋒凱文•麥克豪爾(Kevin McHale)以及後衛丹尼•安吉(Danny Ainge)和丹尼斯•約翰遜(Dennis Johnson)並肩作戰。魔術師則與卡里姆•阿卜杜勒•賈巴爾搭檔,後來湖人隊的首發陣容中又加入了詹姆斯•沃西(James Worthy)、拜倫•斯科特(Byron Scott)和A.C.格林(A.C. Green)。
當年比爾•拉塞爾和威爾特•張伯倫稱霸聯盟,二十多年後,兩隊強大的陣容重新點燃了凱爾特人隊和湖人隊之間的戰火。20世紀80年代,兩支隊伍之間的對決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目光。
1984年,大鳥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各自率領球隊殺入總決賽,雙方展開了一場總冠軍爭奪戰。5年前,兩位巨星曾在NCAA決賽上相遇,如今又在NBA總決賽上演了巔峰對決。媒體的報道一浪高過一浪,雙方的比賽如同史詩般氣勢恢宏,最終凱爾特人隊贏得了總冠軍。1985年,兩隊再次進入總決賽,但這次魔術師和他率領的湖人隊取得了勝利。
20世紀80年代,大鳥伯德領軍的凱爾特人隊贏得了三次總冠軍,而魔術師率領的湖人隊更是五次問鼎,其中在1987年和1988年連續奪冠,成為繼比爾•拉塞爾率領的凱爾特人隊之後首支成功衛冕總冠軍的球隊。
20世紀80年代,NBA又擴充了4支球隊,它們是達拉斯小牛隊、夏洛特黃蜂隊(即後來的新奧爾良黃蜂隊)、奧蘭多魔術隊和明尼蘇達森林狼隊。至此,NBA的球隊總數已經達到了27支。
1984年,NBA借鑒了ABA的創意,在全明星周末活動中增加了扣籃大賽,兩年後又增加了三分球大賽。
大鳥伯德和魔術師是當時聯盟中的王者,但1984年,邁克爾•喬丹登上了NBA的舞台,並逐漸成為NBA新的統治者。在許多人心目中,喬丹令NBA的球場熠熠生輝,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被芝加哥公牛隊選中後,作為新秀的喬丹擅長在球場上進行個人表演,人們看到了他超強的得分能力和絢麗奪目的扣籃。在職業生涯早期,他曾一度在大鳥伯德和他率領的凱爾特人隊身上拿到63分。大約10年之後,公牛隊的管理層圍繞著喬丹組建了一支冠軍隊伍。為了成長為一名更為全面的球員,即使是在賽季間歇期,喬丹也刻苦訓練。至此,NBA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凱爾特人隊和湖人對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風彩,喬丹率領的公牛隊則統治了整個聯賽,一次又一次地奪取總冠軍。然而,公牛走向冠軍的光輝之路存在著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由控球後衛伊塞亞•托馬斯(Isaiah Thomas)領軍的底特律活塞隊。底特律活塞隊的球員年輕氣盛,作風頑強,對勝利充滿渴望,後來他們被人們稱為 「壞小子軍團(Bad Boys)」。
除了伊塞亞•托馬斯,這支球隊的球星還有喬•杜馬斯(Joe Dumars)、馬克•艾奎爾(Mark Aguirre)、比爾•蘭比爾(Bill Laimbeer)和里克•馬洪(Rick Mahorn)以及當時還很年輕的丹尼斯•羅德曼(Dennis Rodman)。在1989年和1990年,活塞隊連續兩次獲得總冠軍,成為繼十年前的湖人隊之後首支連續兩次奪冠的球隊。然而,活塞隊的冠軍歷程到1991年就被終結了。
芝加哥公牛隊終於組成了強有力的隊伍。年輕有為的球員和經驗豐富的老將融合在一起,公牛隊開始了在NBA的光輝征程。
邁克爾•喬丹是其所處時代包裝最成功也最具市場影響力的球星。他為運動飲料、球鞋和快餐店做過代言人。他的23號球衣在當時是最暢銷的。他不僅是籃球場上的霸主,他的形象在電視、雜志封面和宣傳海報上也隨處可見。
他的對手們則是十分謹慎,唯恐成為海報上的人物。一旦上了海報或雜志封面,那畫面必定是無法阻擋喬丹上籃得分或者被喬丹當頭灌籃。
1991年,芝加哥公牛隊首次奪得總冠軍。從此,喬丹沿著前輩鋪就的道路,在NBA的歷史中書寫了自己的傳奇。
在1992年和1993年的總決賽中,芝加哥公牛隊又分別擊敗了波特蘭開拓者隊和菲尼克斯太陽隊,取得了「三連冠」的輝煌戰績,此前只有比爾•拉塞爾率領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才取得過這樣的成績。
當時公牛隊如日中天,喬丹人氣高漲,NBA也取得了蓬勃發展,但1993-1994年常規賽開戰之前,喬丹卻宣布了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決定,他說他失去了對籃球的熱愛,因此打算退役。
為實現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打球的夢想,喬丹加入了芝加哥白襪隊改打棒球。大約兩年後,喬丹重返芝加哥公牛隊。在新聞發布會上,他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我回來了」。
這一次他穿上了45號球衣——這是他在棒球比賽中的號碼。復出後首場比賽的對手是尼克斯隊。喬丹離開公牛後,球隊成績平平;而喬丹本人雖然在逐步恢復狀態,但畢竟水平不如從前。公牛隊最終在東部半決賽中以2比4輸給了奧蘭多魔術隊。
失敗激勵著喬丹在賽季結束後不知疲倦地訓練。當1995-1996賽季開戰的時候,昔日的公牛隊又回來了。公牛隊在常規賽中連連獲勝,創造了72勝10負的戰績,並在總決賽中擊敗西雅圖超音速隊,獲得了第四個總冠軍。1997年和1998年的總決賽中,公牛兩次擊敗猶他爵士,由此取得了第二個「三連冠」。
在取得了6個總冠軍頭銜、5個MVP獎杯以及6個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之後,1999年1月13日,喬丹再次宣布退役。之後,從2001到2003年,他作為球員重返NBA賽場,效力於華盛頓奇才隊。當時他已經是該隊的老闆之一。盡管他再也無法恢復他在職業生涯早期以及連續奪得總冠軍時的狀態,但在美國各地的NBA賽場,只要喬丹出現,觀眾們就會舉起難以計數的標語牌,向他為NBA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精湛的球技致敬。
隨著喬丹第三次宣布退役,他最終離開了籃球場,加之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早已退出籃壇,NBA出現了球星真空的狀態。一群小有名氣的年輕球星與無數新人已經准備好了要填補空缺,證明自己。
喬丹退役後,NBA見證了一個昔日王朝的重生和一個嶄新王朝的建立。隨著多倫多猛龍隊和溫哥華灰熊隊(即後來的孟菲斯灰熊隊)的加盟,NBA的球隊總數達到了29支。
20世紀90年代,西部聯盟一直是芝加哥公牛隊的天下,但現在實力的天平卻開始偏向了西部聯盟一邊。
1996-1997賽季末,沙奎爾•奧尼爾從奧蘭多魔術隊轉會至洛杉磯湖人隊。湖人隊的後衛科比•布萊恩特被認為是喬丹的接班人之一。曾經指導過喬丹,並帶領公牛隊兩度獲得「三連冠」的菲爾•傑克遜(Phil Jackson)成為了湖人隊的教練。他成功地讓個性極強的奧尼爾和布萊恩特團結起來,最終,湖人王朝才重新崛起,連續三次奪得總冠軍。
當時,如果湖人隊沒有拔得頭籌,那麼贏得冠軍的就將是聖安東尼奧馬刺隊。1999年,大衛•羅賓遜和蒂姆•鄧肯率領的馬刺隊第一次奪冠。該賽季由於勞資糾紛,82場常規賽被縮短到了50場。此後,馬刺隊在2003、2005和2007年又獲得了三次總冠軍。
盡管西部聯盟占據優勢,但東部聯盟的球隊也不甘示弱。在2004和2006年,底特律活塞隊以及邁阿密熱火隊分別問鼎總冠軍。
在當今NBA的舞台上,大批年輕才俊涌現出來,有些甚至是剛讀完高中就加入了NBA。但科比、韋德以及勒布朗•詹姆斯這些後起之秀能否繼承喬丹的衣缽,現在球迷們還不能確定。此外,如今NBA也出現了棒球和足球領域早已存在多年的現象,即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已經有許多國際球員加入了NBA。
從超級巨星的名字就能看出NBA的全球化和多樣性,如火箭隊的姚明(中國)、小牛隊的諾維茨基(德國)、馬刺隊的吉諾比利(阿根廷)和帕克(法國)以及湖人隊的加索爾(西班牙)等等。
現在的NBA已經擴展到了國際市場,但2008年的總決賽卻讓人們回想起了過去的一段傳奇對決。
2008年總決賽中,由科比領軍的洛杉磯湖人隊對陣由「三巨頭」(皮爾斯、加內特和雷•阿倫)率領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最終,凱爾特人隊以4比2取得了勝利,從而第17次獲得總冠軍。這樣,凱爾特人與湖人這對宿敵之間的戰火也再次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