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cemex的全球化案例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cemex的全球化案例

發布時間: 2023-06-02 14:52:14

1、請問什麼叫"反向創新",能給一個確切的定義嗎?

簡單來說,反向創新就是指任何可能首先在某個發展中國家被採用的創新。全球化的好處是,這樣的創新不僅能夠推廣到其他新興市場,更重要的是,還能擴展到發達國家。突破性創新會首先出現在發展中國家,然後傳播到其他發展中國家,最後才流向發達國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反向創新。

其有以下3點啟示:

1.反向創新是一項重大戰略要務。這中間所涉及的利益非常巨大。如今,富有國家和貧窮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差不多平分秋色。但多年來,貧窮國家的經濟增長要強勁得多。大多數富有國家在經歷嚴重的經濟衰退後,正處在緩慢的恢復階段,富有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速上的差距看起來在越拉越大。新興經濟體有望在全球GDP未來增長中佔到三分之二。

2.新興市場競爭對手為反向創新提供了最強大的動力。如果老牌全球化企業不在貧窮國家實施創新,新的競爭對手就會抓住機會。它們會成為創新的領頭羊,不僅在貧窮國家是這樣,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這些競爭者會發展成為強大的對手。在發展中國家已經崛起了新一代的全球化企業,如塔塔(Tata)、馬恆達(Mahindra)、聯想、海爾等。新興企業巨頭會讓西方跨國企業日子不好過。例如,在IT服務行業,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咨詢公司、維布絡(WIPRO)等印度企業率先提出了「全球交付模式」這一概念——從遙遠的印度為發達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因為印度軟體人才的工資要低得多——從而促使IBM和埃森哲咨詢公司(Accenture)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在支線客機投資方面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展開了激烈角逐。墨西哥西麥斯公司(Cemex)在水泥行業不斷創新,讓瑞士的豪瑞(Holcium)和法國的拉法基(LaFarge)相形見絀。中國華為公司也向西門子(Siemens)、愛立信(Ericsson)、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思科(Cisco)等全球電信企業提出了挑戰。

3.組織是反向創新的最大成功障礙。西方跨國企業的資源和決策權大多放在富有國家。而要想在反向創新中取得成功,跨國企業需要將自己的重心——也就是資源和權力——轉移到新興市場。這些決策並不容易做出,但如果不這么做的話,跨國企業就無法在貧窮國家抓住新機遇。

2、如何提高企業創新管理的能力

有人說:「經驗是創新的基礎。」我覺得:「如果有了經驗作鋪墊,那你就離成

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創新,那就更加是錦上添花了。」
古今往來,每位發明家都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而後才有創新,才發明出一

件新產品。愛迪生說過,「要想發明新產品,就要有異想天開的想法和無數次的

失敗。」
是的,愛迪生不就自己證明了他的論點嘛!當人們都過著燭光生涯的時候愛迪生

就站出來說,要發明一種叫「電燈」的新東西,人人都以為他是痴人說夢話,但

是,他就是不理會。他雖然不斷失敗,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從來不放棄,仍去

找書籍看,從中發現許多「前人」留下來的沒被他人重視的寶貴經驗,結果他借

用別人的經驗加上自己的經驗和努力汗水,成功地發明了「電燈」。
後人還不滿意,又借用了愛迪生的「電燈」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發明了「無

影燈」,造福了許許多多的手術病人,方便了許多醫生。所以說,要想自我突破

,就要借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東西幫助自己,這樣就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從

而更快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自創!
借用別人的「經驗」和「成果」而自己卻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們的雜志上的

文章來說吧:現在很多雜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過是改頭換面了

而已,所以雜志讀起來都是索然無味,現在我基本上已經很少去買雜志就是因為

他們都是「借用」的,而自創的成分太少。

但是,全部靠自創也未必就很好,我們不要認為「拿了」別人的東西而覺得對不

起別人,我們只是知識借用而已。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不是要我們用「拿來主

義」 精神去借鑒別人好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嘛,這叫做「取長補短」。國家

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國家的好策略,結合中國自身的情況再制訂出適合

中國國情的方針路線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現在的中國正在飛速發

展,向世界強國邁進。而其他比較落後的國家也「借用」我國的經驗,使自己的

國家不斷進步……
借用別人的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創新,那才是我們發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

想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借用別人的經驗和成果很重要!關健要看你怎麼利用!

用激勵制度消減機會主義

要使企業實現效率最關鍵的制度是激勵機制。要明確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先要了解機會主義的概念。

現代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但是容易產生機會主義。機會主義的產生有一個過程,先要清楚公司里的各種關系。董事會是財產所有者的代表,有權把財產委託給他人管理,是委託人,總經理是董事會雇來管理企業的專業人員,是代理人,這兩者是委託代理關系。但是,公司的實際所有者是股東,董事會僅僅是所有者的代表,董事會對股東而言是代理人,對總經理而言是委託人,具有雙重身份。總經理得到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權之後,再把它們委託給不同的部門經理,這時總經理成了委託人,部門經理成了代理人,總經理也具有雙重身份。部門經理接到任務之後把具體工作交給下屬去做,員工變成了最終代理人,部門經理變成了委託人。現代公司中人與人的關系就是一系列的委託代理關系,公司越大委託代理關系越復雜。

各級委託人、代理人都有自己的個人目標,這和公司總體目標並不完全一致。如果每一層委託代理關系之間都有個人目標,整合在一起工作必然沒有效率。企業講究的是團隊成員之間的協調一致,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簽定合約,規定雙方的權、責、利,各方都按照合約來辦事,個人目標不同不要緊,只要按照合約,你就得為公司總體目標工作。

這里的合約指的是完全合約,即簽約雙方相互完全了解,擁有完全信息,可現實是一個不完全信息的社會,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並不完全了解。信息中的公開信息可以通過常規方法獲得,私人信息卻不可能都得到,所以簽訂的合約是不完全合約,對雙方的權、責、利不能做一個完全的制約,代理人可以在不違背合約的情況下從事利於自己的行為,這就叫機會主義行為。比如合約上無法規定總經理開宴會的次數,但總經理卻有權開宴會,他可以以工作需要為借口,經常舉行宴會,請自己的朋友與關系戶,建立密切的關系網,這些人對公司沒有什麼用處,只對個人有用,這就叫工作中消費,是機會主義行為。

這種現象在現代公司裡面非常普遍,除了高層管理者,一般員工也可以進行機會主義活動。比如,合約里不會規定員工上廁所的次數與時間,既然這樣,員工就可以借上廁所為名,到廁所里抽煙、聊天,休息半個小時,這也是機會主義。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監督與激勵。監督的成本很高,除了實際成本還有心理成本,對於被監督的人而言,這是不信任的信號。激勵機制是把個人的努力、業績和個人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讓人自動減少機會主義行為。激勵機制主要分兩大部分。

第一、總經理的激勵機制。在公司的激勵里,對總經理的激勵是最關鍵的一環。因為企業的好壞很大部分取決於總經理的工作積極性。對總經理的激勵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正常的薪酬,和業績沒有直接關系,是獎勵總經理日常工作所付出的勞動;二、分紅,著重於短期激勵,據調查,美國大企業總經理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來自分紅;三、股票期權。很多企業的總經理有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股票期權。企業的股票價格從根本上取決於企業的贏利能力,股票期權屬於風險投資,把企業的風險、收益與總經理本人的努力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幹得好,企業股票上升了,總經理賺得錢就多,如果幹不好,股票下跌,他購買股票期權的預訂金,也就泡湯了,這種方法著重於對總經理的長期激勵。

第二、員工的激勵方式。員工激勵除了計件工資,另外還有三種制度化的激勵方式。

一、效率工資。一般的工資叫做市場工資,是勞動供求在市場上決定的工資水平。效率工資就是高於市場工資的一種工資,這種工資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1914年美國汽車工人的市場工資是二塊三毛四,福特公司把公司的工資提為五美元,這就是效率工資,它提高效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福特公司招到了最好的工人,保證了工作的效率;二、工人工作勤奮,減少了機會主義行為。搞機會主義的工人有被解僱的風險,如果個人只拿二塊三毛四,他不怕解僱,反正換個地方干還是這個價格。五元錢的工資,他就會特別珍視,勤勤懇懇地干;三、工人的流動性小,工人進工廠到上崗有一段培訓和適應的時間,如果人員流動率大,就要不斷地招聘、培訓,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實行了效率工資,工人都願意在這個企業工作,流動率小了,對工廠非常有利。亨利。福特後來在自傳里說,實行效率工資是他一生中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二、員工持股。員工持股計劃有兩種方式:一是企業送股,送股的對象是企業關鍵的管理層人員與技術人員。這種做法是有講究的,送股的第一步僅僅是企業的分紅權,也叫做乾股,每年可以參與企業的分紅,但是股份不能轉讓,一旦離開企業,這個股份就自動消失,公司也隨時有權力收回這個股份。但是,這種做法的缺點是激勵的力度不夠,所以一般公司會規定,如果在一定的年限內達到了一系列的要求,就把乾股里的一小部分轉為公司的普通股,這普通股就成為個人財產,這樣,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二是讓員工購買股份。購買的時候給員工相應的優惠,比如說員工一下子交不出一大筆錢,可以每個月從工資中逐步扣除,這種購買的股份可以享受普通股股東所有的權利。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激勵制度,中國很早就有了,典型的代表就是晉商的票號,票號中實行的報酬制度叫身股制,票號的股份分兩部分,一部分叫銀股,是股東出的資金,一部分叫身股,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人力資本股份。學徒轉正以後,主要靠股份分紅,各級人員按照工作的年限、經歷、地位,不斷增加身股的數量。所以,晉商的票號規矩非常嚴格,但是伙計們幹得都很積極,效率非常高。

三、分享制。企業全體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經營好壞直接掛鉤,工人的工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工資叫做固定工資,另一部分叫做分紅,分紅的好壞就看公司經營的好壞。

激勵的注意項

激勵機制在企業的制度設計中是最復雜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激勵機制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實際創造出適合的激勵機制。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的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美國人就派經濟學家和管理專家到日本企業考察,結果發現日本效率高的企業普遍採取分享制,於是,美國也來模仿,有些企業實行了分享制,結果實行分享制的企業都垮台了。為什麼分享制在日本有效,在美國就不行呢?原因在於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同,日本人具有很強的集體主義,強調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觀念,員工把企業作為自己的家,在這種文化傳統下,人容易有歸宿感,對集體具有認同感。索尼公司的員工都會為公司感到自豪、驕傲,他願意把自己的利益和集體聯系在一起。而美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個人主義,天老大,我老二,在通用公司當工人不覺得有什麼驕傲之處,他們覺得,通用是通用,我是我,我給他幹活,他給我錢,清清楚楚。如果通用搞分享制,讓員工先付出後再拿錢,他們就不幹了。日本企業採取終身僱用制,這種體制下將員工和企業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就會更多地考慮集體和他個人之間的關系,美國企業是短期僱用制,分享制就不適用,所以,同樣的制度實行的結果大相徑庭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距,兩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不一樣。

第二、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據經濟學家調查發現,人的幸福感只有20%是來自於金錢,對於低收入人群而言,金錢和幸福的關系相當密切,對高收入人來說,精神比金錢更重要。所以,對一般員工,金錢刺激非常重要,對很多高層管理者,精神激勵更重要。精神激勵就是創造一種企業文化,讓人工作得心情愉快。

第三、公開化、制度化。激勵要顯示公平公正,而公平公正的核心就是在程序上完全合法,是根據制度來行使的。比如什麼樣的員工可以獲贈股份、贈送的股份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轉為普通股這些都要由制度來實現。同時,這個制度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公開透明的,這樣,獎勵與懲罰都會具有激勵作用。有些企業是領導說了算,他認為誰好就給誰獎勵,誰不好就給予一定的懲罰,這種做法恰恰和激勵的初衷是完全違背的,拿到錢的人一定高興,沒拿錢的人可能更怨恨,花錢不一定辦好事。如果一切照章處理,大家就沒什麼可說的,激勵制度才能見效。所以,激勵制度要先通過董事會的討論認可,然後讓員工討論,大多數人認可之後,就定下來開始執行。

經濟學是生活化的科學,它解決的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選擇」問題。而對企業來說,經濟學更能讓管理者找到經營決策的方向。自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管理經濟學」課程被國外愈來愈多的商學院及管理學院採納為核心課程,在培養及造就職業經理人和商界領袖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某個程度上,管理經濟學在傳統理論經濟學和實際的經營活動之間,搭起了一座橋。為什麼一般商品必須壓低價格才能多賣點,而珠寶、名車等奢侈品卻是越貴越好賣,甚至有行無市?為什麼外國大企業可以穩穩享受高利潤,而國內廠商卻不得不去打頭破血流的價格戰?如果競爭對手推出新的廣告或促銷計劃,我們到底該不該跟進?通過管理經濟學課程,你將能夠自行解答這些難題。

在競爭日愈加大且無所不在的現今社會,管理經濟學除了是企業人士必備的基本常識外,非企業界人士也應該學習與了解,以達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之功效。只要地球上的資源稀缺問題一天沒有得到解決,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管理經濟學的原則,做出更有效率的決策。

管理經濟學如此之重要,因此我們將其列為卓越總裁的第一門必修課。本期,我們熱忱地邀請到了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來為大家講解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