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反方二辯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反方二辯

發布時間: 2023-06-01 20:02:29

1、辯論賽: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利

2001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第三場:全球化有利於/不利於發展中國家

(有刪節)

(2001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第三場)

正方:溫莎大學 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

反方:東吳大學 全球化不利於發展中國家

陳述

-正方: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吸引外資的條件和機會。資金短缺的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它守著一口空鍋,沒有資金投入,怎麼能把經濟這頓大餐做出來呢?

-反方: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它當然可以學習技術,但是這個技術絕對沒有辦法成為它自己獨樹一格的基礎。

解意(正方一辯):所謂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超越國界,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相互依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客觀進程和必然趨勢。所謂發展中國家,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所公認的概念就是:相對而言,經濟尚在發展,大多數人口依然貧困的國家。而所謂有利於發展中國家,是指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政治穩定和文化繁榮。

就政治來說,一方面全球化加深了國際間的依賴性,使得政治干涉,特別是武裝干涉在國際國內越來越不得人心,使和平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內在地要求各國政府在制定決策和宏觀控制方面職能的強化,對方辯友來自台灣,想必熟悉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方承認,任何有利的發展道路都不是坦途一條,都存在著風險,但是,只要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積極參與,雖然行路難,多歧路,但是終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包威棣(反方一辯):大家好,今天正方一開始就從三個方面出發論述,一是經濟,二是政治,三是文化,但這三點從根本上就存在問題。第一,對方辯友認為,要參與全球競爭才有優勢,但是目前在全球競爭中占優勢的是誰?是發達國家。

第二,他們認為,經過政治全球化,可以使全球和平,但是目前全球還有戰爭的國家是誰?是發展中國家。第三,對方辯友認為,在文化方面可以促使一些弱勢文化在全球發展光大,但目前發展光大的優勢文化是誰?是發達國家。

實際上,全球化基本上就是全球市場單一化的過程。而市場單一化過程就是資金擁有者向全球投資,通過擴大勞動力市場,縮減差距,拉寬市場取得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全球超過35000家跨國公司,主要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這些跨國公司掌握的龐大資金,已超過97%的技術,向發展中國家投資,使他們只適合發展高勞力、高污染、高消耗、低經濟效益的產物,而那些發達國家繼續生產他們經濟比可能為1:100的產物,難道拉開這樣的國際競爭差距還是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嗎?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發展中國家不但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果實,他們的勞動力權益、環保發展等反而受到了破壞,甚至失去了國家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在競爭利益上與發達國家產生了更大的差距。因此我方主張全球化是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

紀寶娟(正方二辯):我方完全同意對方談全球化應以經濟為主的觀點,我方一辯已經說明,全球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而經濟的全球化是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基礎,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第一,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吸引外資的條件和機會。資金短缺的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他守著一口空鍋,沒有資金投入,怎麼能把經濟這頓大餐做出來呢?

第二,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方法。據統計,發展中國家80%的技術創新和95%的世界技術轉讓都來自於全球化的主要載體——跨國企業。

第三,經濟全球化刺激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經濟增長以技術和資金為主要要素,而以市場的擴大為支撐。經濟全球化為我們帶來了資金,引進了技術,培育了市場,這不正是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嗎?

范凱雲(反方二辯):正方分別從外資、技術、市場這三個層面去論證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但是對方辯友有沒有想過,從根本上說,發達國家只是把不適合在本國發展的部分,包括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來,所以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的同時,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他當然可以學習技術,但是這個技術絕對沒有辦法成為他自己獨樹一格的基礎。

所以要判斷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有沒有利,要看它在這個趨勢中能否獲得足夠的自主性,競爭力是否能提升。很可悲的是,根據聯合國的資料統計,1983年之後,貧國跟富國的貧富差距從原本的43倍變到60倍,而在發達國家窮人減少的同時,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卻從原本的2億人,變成現在的15億人。種種資料顯示,在競爭力層面上,全球化的確對發展中國家不利。所以請對方辯友正視事實,全球化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

葉斌(正方三辯):對方同學很多觀點是不正確的。首先,對方一辯同學指出,應該以經濟為中心考慮這個問題,對方二辯同學卻認為經濟發展不代表發展,請問這種矛盾如何解釋?其次,對方一辯同學因西方發達國家由全球化獲利就得出了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結論,這種推斷是不符合邏輯的。事實是全球化正日益使世界上各個國家相互合作更加緊密,只有互惠互利,才可以共同繁榮。

對方同學錯誤地理解了有利的概念。有些國家確實貧困,但這可以怪罪於全球化嗎?比如像對方一辯提到的環保問題,解決環保問題,正需要全球化。臭氧層在擴大,溫室效應日益嚴重,怎麼解決?要靠全球化。如果沒有全球化合作的典範——防止臭氧層繼續擴大的蒙特利爾協定,那麼一百年後,人類就要真正面臨滅頂之災了,難道這不是對發展中國家、對全球都有利的嗎?

陳曉帆(反方三辯):對方辯友的論述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邏輯謬誤。頓米爾金告訴我們,所有進步緩慢、改善緩慢的國家,都是不積極參與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然而今天正方告訴各位,全球化是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既然是對它有利的事情,它為什麼要拒絕,難道它害怕發展,不希望進步嗎?

第二,事實認識上的錯誤。對方辯友告訴各位,發展中國家被發達國家選擇、利用之後,它們可以從中獲利。但為什麼聯合國資料顯示,貧國與富國的差距在不斷擴大,各位猜是100倍嗎?是200倍。對方辯友告訴各位,全球化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解決飢腸轆轆的問題,然而聯合國農業組織卻告訴我們,參與全球化之後,90個發展中國家中有70個國家現在面臨最基本的糧食危機。

對方辯友只不過是一個新帝國主義以及殖民主義的魔鬼代言人,是一個扼殺發展中國家未來以及前途的劊子手。現在印尼每天有15萬人天天在布滿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難道他們願意在這種布滿危險物質的環境中工作嗎?無奈的是,由於經濟全球化,他們不得不向它低頭,因為他們喪失了選擇最基本工作環境的自主權!

交鋒

-正方:在對方辯友描述下,全球化彷彿是虎穴龍潭,那麼那些積極參加的國家,豈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嗎?

-反方:在過去全球化的20年內,全世界貧窮國家比發達國家增加了將近一倍,對方辯友如何解釋呢?

解意:在對方辯友描述下,全球化彷彿是虎穴龍潭,那麼那些積極參加的國家,豈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嗎?

包威棣:對方辯友希望談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國家,我們就談積極參與國家。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在90年代,國民生產總額下降20%,在1997年一年之內,國民生產毛額就下降50%,這不正是積極參與全球化的結果嗎?

葉斌: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世貿組織的原則是什麼?

陳曉帆:我不清楚世貿組織的原則是什麼,但是我卻看到,在全球化進程當中,印尼的失業率從過去的6%到現在的10%,這要如何解釋呢?

解意:我想告訴對方辯友,世貿組織的原則是非歧視和公平貿易,難道這種原則會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嗎?

蘇柏瑞:當然不利,因為它根本是一個不公平的規則。我倒要問對方辯友為什麼在全球化之後,全世界最富國人民的收入卻從14倍變成20個貧窮國家的37倍呢?

紀寶娟:對方辯友說這些規則都是假的,那麼為什麼這么多發展中國家都積極加入呢?難道它們都被封閉,它們這些國家的智商真的像對方辯友說得這么低嗎?

包威棣:當然我們不是說他智商低,對方辯友喜歡談國際組織,我就談國際組織。在國際的環保公約京都議定書中,限制了排放污染廢氣量的排氣量,但是唯一沒有簽訂議定書的,恰恰是作為起草人之一的美國。我想問對方辯友,國際組織就是這樣的公平,這樣的完善嗎?

王筱青: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貧困,那你們認為全球化是造成發展中國家貧困的原因嗎?

蘇柏瑞: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90%的發展中國家,由於全球化,必須將土地讓出來蓋工廠,因此而減少農耕;但是在發達國家將資金撤離之後,它們沒有辦法,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這怎麼解釋?

解意:謝謝對方辯友,你們並不敢承認全球化是造成發展中國家貧困的原因,既然它不會造成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你們又怎麼能說它不利於發展中國家呢?

包威棣:我方的確無法正面論證全球化是造成貧困國家窮的原因,但是全球化是造成貧困國家更窮的原因。在過去全球化的20年內,全世界貧窮國家比發達國家增加了將近一倍,對方辯友如何解釋呢?

紀寶娟:對方辯友提到了貧富差距,這個問題確實存在,那麼怎麼解決呢?你是想讓貧國變富,還是富國變貧呢?

包威棣:假如我們要讓貧國變富的話,就不應該是全球化。

解意:對方辯友一方面說,全球化可以使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一方面又說我們不能用這種方式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你們如何解釋這種自相矛盾的論調呢?我想請問,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技術和資金,解決它們貧困的問題,你能夠否認這一點嗎?

蘇柏瑞:對方辯友,但是這些資金並沒有留在這些國家裡面。我們的資料顯示,非洲國家由於外國的投資增加了200億美元,但是卻因為開放了市場,開放資源,讓別人開采,而損失了300億美元。對此,對方辯友怎麼解釋呢?

總結

-正方:對方同學過分誇大了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風險,而忽視了風險與機會並存這一常識。古人早有因噎廢食這一古訓,時時為我們敲響警鍾,對方同學,千萬不要因為有風險就放棄發展的機會呀!

-反方:全球化不是慈善事業,而是商業利益。發展中國家在這樣的進程中,只能成為被選擇的對象,而不能成為選擇別人的對象。

蘇柏瑞(反方四辯):首先應該指出對方在經濟發展的觀點上與我方存在差異。對方辯友只著眼於究竟一個國家在一年之內賺了多少錢,我方認為不應該只片面地看是否有經濟成長,應該看這個國家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自主性。全球化不是慈善事業,而是商業利益。發展中國家在這樣的進程中,只能成為被選擇的對象,而不能成為選擇別人的對象。

瓜地馬拉的工人花了五天摘500磅咖啡豆所賺取的微薄工資,只夠他們買一杯自己所摘出來的星巴克咖啡。他們賺這一杯咖啡錢的代價是什麼,不是自己賺到錢,而是發達國家因此賺到更多更多的錢。就如對方辯友告訴大家的,今天比較經濟發展究竟對國家有利還是不利?不是看這些國家是否比在沒有錢時賺到更多的錢,而是他跟其他國家的競爭力、自主性相比較而言,到底有沒有長足的進步。

我方剛才告訴大家說,今天發達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許多發展中國家開放了自己的市場,但是僅開放對自己有利的因素流通,卻禁止這些國家能夠擁有對自己有利的技術。

王筱青(正方四辯):我相信,我們辯論雙方,都是本著客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全球化這個問題,所以我要首先感謝對方同學。但是我們對你們的觀點並不敢苟同。

第一,對方同學過分誇大了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的風險,而忽視了風險與機會並存這一常識。古人早有因噎廢食這一古訓,時時為我們敲響警鍾,對方同學,千萬不要因為有風險就放棄發展的機會呀!

第二,對方同學試圖通過證明全球化對發達國家的利多,來證明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甚至有害的觀點,這個邏輯能成立嗎?

第三,對方同學理解片面,對方同學將本話題中的有利於的利,理解為了既得利益。

而我方認為,全球化最終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因為它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市場、資金、人才、技術四大基本要素,所以全球化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的必經之路。

對方同學彷彿一直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全球化這個問題,可是誰能否認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帶來的積極影響?貿易是一國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因素,貿易發展了,人均生活水平和國民收入才能提高,而經濟發展了,文化自然繁榮,政局自然穩定。

而發展靠什麼?發展靠機會,機會在哪裡?機會就在全球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已經從今天的辯論會中找到了答案。

(辯詞有刪節)

評委亮分

李丙宣(評委代表):

這個題目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全球化,它是一個必然趨勢;第二個部分,是有利跟不利,這個是爭辯之處,誰爭贏了就贏了;第三個部分就是發展中國家,它是最後的承受者。

了解了這個題目之後,在整個辯論當中,最重要的是一個策略的運作,策略的應用在於利跟不利爭執的過程中,你是全方面去看呢?還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它的范疇就不一樣了,假設是策略上的應用,全球化裡面本來就有利有弊,不過有利的多,不利的少,這個就是爭辯的地方。

在自由辯論的過程中,正方是比較均勻的,在反方方面,可能就是頭尾吧,中間就輕了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正方的策略應用似乎是達到效果,他很簡潔地問了幾個問題,由你去答,最後你就拚命答拚命答,他就拚命問,你再答他再問,像用一個布袋一樣的,把它套住,問一個問題,他自己已經有答案了,你答不出他替你答。這一招非常強。

評委判定:正方勝出。

2、求助辯題:全球化不能為我國帶來經濟發展

為發展中國家,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挑戰是嚴峻的,這一挑 戰表現以下五個方面
我國和發達國家經濟的差距
在知識經濟時代,消除我國和發達國家經濟差距的難度將加大。這是因為:
第一、我國目前人均GDP和中等發達國家相差10倍。在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 情況下,這一差距將很難消除。道理很簡單,如果其它國家發生經濟危機,而我國持 續增長,那麼就容易縮短差距。如果其它國家也持續增長,消除差距的難度就會增大 。
第二、我國目前仍處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並存的二元經濟狀態,尚未完成工業 化,科學技術和教育水平都還較低,知識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還很弱小……這些 方面的差距比在GDP上的差距更難消除。
第三、我國在知識經濟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 距。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只佔我國GDP的10%左右。知識所具有的收益遞增效應 為我們爭取後發優勢增加了難度。所謂後發優勢,就是別的國家先走了一段路了,我 們直接一步跨越,後發制人。這在工業經濟時代是完全可能的。但在知識經濟時代, 由於知識有收益遞增效應,知識越多發展才越快,這樣後發優勢就難以取得。根據世 界銀行的報告,1998年世界經濟的分布情況是:全世界24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 有8.85億人口,GNP為22.6萬億美元,人均GDP達25510美元。占 世界總人口15%的高收入國家和地區,佔有80%的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明顯的貧 富不均,給我國趕超發達國家增加了難度。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平等難以避免
當前,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央作出參加WTO的決定是英明正 確的。這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脫離世界經濟而單獨發展。 我國加入WTO從總體上看利大於弊,而且加入得越晚,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經濟全球化對我們來說是一柄兩刃劍,它會造成一些不平等。不平等表現的第一 個方面,是發達國家主導制定的各種游戲規則,將構成形形色色的非關稅壁壘。我國 參加後,非關稅壁壘就成為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制定游戲規則的籌碼。這意味著發 達國家用已經解決的標准,要求發展中國家遵照規則解決當前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知識產權目前絕大部分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價格由其制定,實質 上這也是一種不平等。
第三個方面,是發達國家資金過剩。為獲取利潤,發達國家的虛擬資本將大量涌 入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發展會導入宗主國的文化,進而影響駐在國的政治和經濟 ,特別是對小的發展中國家影響會更大。一些跨國公司甚至會成為小國家中的獨立王 國。
發達國家的知識優勢將更快地轉化為經濟優勢
知識轉化為技術的關鍵在於創新,科技成果實現商業化是科技為經濟服務的主要 途徑。我國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習慣於線性的科學推動模式(研究出來以後再 找市場),不熟悉市場牽引模式(先找市場再進行研究),更不適應網路式的創新體 系。科技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顯得較為薄弱,尤其缺乏鼓勵創新的有力措施。
對知識工人的爭奪將更加激烈,我國的企業管理將面臨嚴峻考驗
企業經營目標不僅要考慮企業利潤的最大化,還要兼顧企業、用戶和社會的利益 。從亞當·斯密提出分工論,到福特把汽車生產分解成8772道工序,分工論達到 了高峰。但是分工論也造成了企業層次的增加,造成了企業信息傳遞的失真,造成了 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扯皮等弊端。在未來高技術企業的發展中,將不再採用上述分工模 式,而是通過重組業務流程減少層次,注重操作人員的管理職能,強調組織的進化和 應變能力。
在企業競爭戰略的革新方面,過去的競爭是商場如戰場,競爭如戰爭,拼得你死 我活。新的 競爭觀念里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主張大家共同把市場做大。
管理分為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個層次,在企業管理觀念轉變的過程 中,特別要重視文化管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管理將上升到文化管理這 個台階,發揮人的積極性將成為管理的重要環節。
以前我們多實行經驗管理,逐步進展到利用規章制度和量化方法的科學管理,直 至今天提倡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中心是尊重人、調動人的積極性,使員工形成處 理問題、保證質量和對待社會責任的共識,形成企業的文化。
從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看,全國企業500強與世界各國相比還相當弱小。我們 的總資產和銷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別相當於世界平均規模的0.88%和1.74%; 平均資產利潤率、人均利潤和人均收入分別相當於世界的24.62%、12.31 %和9.15%。我國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僅佔1.38%,而世界上一般為5%至 10%。因此我國工業500強的競爭力只是國家級的,還不是世界級的。
我國的社會價值觀念將會發生變化
在知識社會里,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能在知識社會里更好地生存。 學習將成為一種精神上的需要,人人都要自覺地學習,使自我更加完善。我們的社會 將會把」講學習」作為主要觀念。 <收起

3、辯論賽經濟全球化利弊

開頭: 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觀點: 
 就全球化的必然性而言,隨著當今世界聯系的越來越緊密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趨勢。就全球化的必要性而言,全球化有利於每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發展。所以我方認為全球化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4、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大於合作還是合作大於競爭 我們是反方

第一,當今社會不僅是個競爭的世界,也是個合作的世界。競爭靠合作,合作中有競爭。雖說商場如戰場,但當共同創建一個市場進行商業運作時,不少成功的經營者是建立在他人成功的基礎上,是共同戰略的勝利。第二,企業、單位的合作競爭的同時一直都在進行著。首先,一個企業同時若要與對手競爭,要靠本團體內部的人員間合作、部門間合作;再則,所有商業博弈者與供應商、顧客甚至競爭者間形成互補的互動型關系,尋找合作與競爭的機會;通過實施,最終實現擴大商業機會和共同發展的戰略目標。第三,也非我們是反方,而是就業的實質是個人與團隊之間的合作。由於過分強調競爭而忽視了合作,就造成為了個人之間為了就業的相互競爭,企業、單位則「鶴蛘相爭,漁翁得利」,繼續「壓價」。 雙方居於不對等地位,企業、單位居於優勢,而應聘者則居於弱勢。對手利用團隊內部的競爭而得利。

5、辯論,正方:經濟全球化下合作多於競爭 反方:經濟全球化下競爭多於合作 求攻辯問題

這個辯題正方是競爭多於合作。乍一看是正方不利,比如WTO等經濟體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但仔細分析,他要比較的是數量,而非誰更重要。數量比較的辯題很容易陷入絕對數量上的比較,這種辯論就很沒意思很沒意義了,因為微觀數量比較根本不可行嘛。於是我們決定把辯題變成一個實然性的問題,從絕對數量上的比較跳出來看全局,看哪個更能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由此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好的一定就多麼?多的一定就好么?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均無法推出。於是變生出了正方的立論:競爭好並不能證明競爭就多,而是競爭是多中取好的過程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好的東西總是通過大量競爭選出來的,不好的東西總是通過競爭淘汰的,在這一系列的競爭之中,不僅可以看到競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可以看到競爭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但反過來看合作,經濟全球化的確可以促進合作機會的增加,但無法證明合作機會的增加就意味著合作的增加。可以用這點猛擊反方,相信對方無法回答,也可最為我方的底線。
再者,合作可以選擇,但競爭無法避免。如果競爭可以選擇的話,那劉翔包攬今後十屆110米欄冠軍就沒問題了笑~~
至於一個合作中包含多少競爭一個競爭中包含多少合作,這簡直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要大量舉例。
覺得這個立論很無敵哈。

一些會遇到的問題。

關於最大利益
——以獲利為目的的獨占是否能獲得最大利益?這時你還願意合作么?那又怎麼能說合作多於競爭呢?
這時對方也許會說:我們通過合作來獲得更大利益。
——那就再請問利益如何實現?難道不是通過競爭的來的么?或者說有了利益該如何分配?請您舉一例說明如何通過合作來分配利益?
最後可以補充:以獲利為目的誰不想多拿利潤呢,合作可能導致背叛,可能導致分贓不均,這最終可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哦。(這點還可用來說明合作後的結果,即只要合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么?)

關於並購
——並購是否體現合作?
對方一定會答是的。
——那並購增加、額度增加,但最終市場並未出現一家企業獨占市場,所以並購的最終目的不仍是競爭么?不正證明了我方合作可以選擇而競爭不可避免么?

關於戰爭(不是好話題,如對方不提我方也不提)
——提到戰爭,現今雖沒有大戰,但局部沖突沒完沒了,不正證明了競爭仍大量存在么?
對方也許會說,戰爭之後還是會坐下來談判啊,這難道不是合作的體現么?
——對方辯友是說通過幾次合作來解決之前無數競爭引發的問題,謝謝對方支持我方競爭多與合作的觀點。

關於防範金融風險
——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健全的國家經濟體制,我國強調獨立自主,過分依賴外資必有嚴重後果。

關於分工
對方也許會提到分工細化,需要更多合作。可針對以下幾點反駁。
——不同的個體才合作,而且合作不是目的,賣出去才是目的。
——依賴性變強了,那競爭是否也白熱化了呢?
——依賴性增強,最後世界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但我們現在說的是經濟全球化而不是經濟一體化哈。

關於援助
對方也許會提到國際援助比如聯合救市,這時我們可以偷換概念,引入人道主義。比如四川地震,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難道這是還可以競爭么?(其實可以呀,誰捐的錢多誰就拿著廣告牌站到前邊呀)而且這種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么?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精神。不是說我們通過合作或者通過競爭解決了什麼問題就說合作比競爭多。

關於鼓勵
——鼓勵合作,難道我們就不鼓勵競爭嗎?況且並不是說你鼓勵它就多,不鼓勵它就少。就如我們說鼓勵少開車,但沒有強制措施馬路上的車還是不會少。

關於環保
環保嘛,的確不好競爭,但可以看到現實。
——說到環境保護,但我們不是可以看到有很多國家仍把經濟發展放到第一位嗎,仍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不是證明了競爭仍大量存在么?
——再講了,你的環境美如花園,但你連公路機場港口都沒有,誰會來找你投資呢?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誰都懂嘛。

關於經濟體和本土化
——都是為了提高競爭力,而且本土化是聯合不是合作。

關於建立大環境如WTO
對方會認為建立了什麼組織合作就增多了。荒謬。正踩我方立論,合作機會的增多可以推出合作就增多了么?
——對方辯友認為是合作增多,但這實際上是有打過操縱制定的游戲規則。如果對方辯友認為規則就是合作,那什麼沒有規則呢?而競爭又在哪裡呢?我們說考試時不允許同別人合作,因為規則不允許嘛。

關於貧富差距(感覺這個問題很好,可以連環問)
——如果我們合作很好,那貧富差距為什麼會擴大?
最後可以解釋:差距擴大的起因是競爭,最後也要依靠競爭解決。比如我國強調獨立自主,強調走出去,敢於同國際市場競爭,現在才變富嘛。

結果的確是我方勝了,但很憋屈。准備的很好但很多都沒用上。自由辯論被對方帶的跑題了。也是,你說跟他糾纏什麼起源幹嘛,辯題是論誰多誰少嘛。看來是自己的主線不是很清楚。有一點很震撼,對方辯友一桌子的小條哈~~~都鋪滿了。說明人家准備充分。
這已經是第二次辯有關合作競爭的題目了,我這輩子再也不想辯了。
參加辯論時間不長,自己提高不大。但我堅信了團隊的力量,和大家在一起討論很快樂,我真的很喜歡大家。

6、[討論]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還是競爭多與合作

資料:


2008年4月27日下午1時,中國工商銀行杯首都大學生辯論邀請賽E組在我校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比賽共分兩場,第一場由正方中國人民大學和反方北京語言大學分別就「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和「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展開辯論。

此次辯論邀請賽的評委有郭世佑教授、王傳麗教授和姚國建老師。此外,此次比賽的一大特色是比賽的「最佳辯手」將由學生大眾評審團等評出。

在正反雙方的精彩與詼諧的自我介紹後,比賽進入了開篇陳詞階段。正方一辯提出,我們要注意競爭與合作的特點,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競爭而不是合作。比如說,索尼公司要尋求合作公司,沒有選中其他公司,而是選擇了愛立信,這是競爭的結果;再比如說,Google與火狐的合作恰恰是更多競爭的結果和開始。而合作的原因是資源缺乏,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競爭而不是合作。反方有針對地提出,經濟全球化要注意「全球」二字,全球化使各個國家加強之間的合作,競爭是一種單贏,而合作是雙贏。例如,製造一輛汽車,我們當然是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在接下來的攻辯小結和自由辯中,反方指出經濟全球化使全球優化配置,這需要我們的合作。並且通過具體數據論證,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對外貿易額顯著增加,這說明我們的合作增加了,進而說明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正方則反復詰問反方「產生合作是否是需要合作的必然條件」,並指出貿易額並不能代表合作的數量,合作增多並不意味著合作多於競爭。在最後的總結陳詞中,反方指出正方一味強調競爭,忽略了合作;正方則強調「什麼是競爭」,闡述競爭不一定是單贏,甚或兩敗俱傷,它也有可能會造成雙贏。

在激烈但又不乏幽默詼諧的語言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思想碰撞出的智慧,從流暢、有針對性的辯詞中看出辯手們的汗水。辯論環節結束了,在評委退席進行商討統計的過程中,場下觀眾積極提問,辯手們也紛紛談論來到政法大學的感受,學生大眾評審團為自己心中的「最佳辯手」上台投下了重要的一票。當評委將結果傳遞給主席,郭世佑教授上台進行點評時,台下爆發了熱烈的掌聲。郭世佑教授贊揚正方辯手語言清楚、線條流暢,抓住了市場的本質。鼓勵反方辯手,希望在以後能看到他們更精彩的表現。對其提出的「競爭不只是良性的,還有惡性的」這一觀點,表示其有一定說服力。


2.資料


04 年第三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辯題: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正方)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反方)

預賽第五場:

正方 世新大學 1120 分 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

反方 西安交通大學 1079 分 經濟全球化使合作多於競爭

正方四辯結辯:黃執中 (視頻開始時間00:36:05)大家好!今天這場比賽的問題啊,是我們發覺好像有人把國際現實想得太可

愛了。今天國際上發展的很多現象,對方在講生生不息、源遠流長也好,講相互

合作,攜手共榮也好----這個聽起來都像是美國或者是麥當勞打在抗棒上的字

眼,你知道嗎?他們都是喜歡這樣子說的。

我們今天這場比賽我們要指出一點,我們身為一個辯士,辯士的第一大職責

就是要保持批判、保持敏感。什麼樣叫做保持批判、保持敏感?就是因為我們發

覺,在國際上許許多多合作過程當中,在企業間的合作過程當中,這個規則往往

是由競爭力強的人分配的。最後賺來的那個蘋果,我們倆一起摘這個蘋果,我在

底下撐,夠累了吧?你在上面摘,夠累了吧?結果你摘完還放口袋裡,要我下來

以後還分給我一個,說:謝謝,謝謝合作!----這個不叫合作啊,這個不叫做合

作!對方辯友剛才答辯里頭講得很清楚:「對方辯友,這還是合作!這只是一個不公平的合作!」是!一個不公平的合作,一個有瑕疵的合作,那怎麼聽都像是

說我是一個好人,可是你是一個作姦犯科的好人----這像話嗎?(笑聲、掌聲)

所以我們不是這樣講話嘛!

我們今天要看的是,我們發覺到、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之後有一個危機,就

是當全球的市場趨於統一,全球的規則趨於統一的時候,這股主導的力量卻不是

我們大家在分享的。有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一些比較大的國家,他們主導了這

個利益要怎麼分享,蘋果要怎麼分?他主導了在一起摘蘋果的時候誰爬在上面,

誰墊在下面。這不完全是合作啊!勿把這個「合作」(當合作)對方辯友你上了

美國的當啊!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在主導整個世界市場的過程當中,歐洲人跟他抗議,日本人跟他抗議,發達中國家跟他抗議----可是那些最核心、

最強大的國家沒有辦法,它依然有能力主導所有的世界----這是我們今天這場比賽當中第一個要點出的重點----它讓許多表面的合作隱藏著競爭的暗濤洶涌!

我們第二個要指出的點,其實對方辯友就像您剛剛一直在說當中其實我們已

經知道了,就是其實表面上很多合作機會,您剛剛也提到了戴爾電腦,您剛剛也

提到了許許多多的合作案例。可是,他們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難道是在看誰長

得帥誰就選的嗎?如果是這樣那我一輩子選不進去了?(笑聲)所以我們都知道,

他們在選的時候,一定是看誰比較有能力,誰比較有條件!在未來經濟全球化的

情況下,沒有競爭力的人連合作的夥伴都找不到!因為沒有人要跟你合作!這就

是為什麼戴爾電腦會跟所有人合作,可是不會跟我家隔壁的那個電腦維修站合

作,它不會!它不會讓它把股資分給它一半,就像我們辯士所講的,企業家不是

慈善家,它不是來做慈善活動的。我如果既有的利潤我已經可以保持的話,你要

再增加給我的合作機會,不好意思,我要挑一挑了----不是那麼可愛的,商業競

爭不是那麼可愛的,國際局勢也不是那麼可愛的,我們不能被他們騙了!

我當然能夠理解,對方辯友其實你們今天真正想講的是,經濟全球化之後合

作會比較好,我們應該爭取讓世界的合作變得更多----這個我們也贊成。可是這個今天的辯題----我們辯論的是個事實性的辯題!而不是一個價值性的辯題。我

們不是在辯論你想要發生什麼事,我們是在辯論這個世界上真實在發生什麼事!

如果我們不能認清真實我們怎麼可以保持想像呢?或者如果我們因為想像而誤

認真實----這不是很危險的嗎?我們要保持批判、保持警覺就是對這個了解啊!

第三,我們告訴各位的就是,在經濟全球化之後,有人拿到財物,有人拿到

廢棄物。每年5000 萬噸物往人家家裡面倒,最後付給人家一點錢----對方辯友,

這也叫合作?這個也叫做合作那什麼還叫做競爭?沒有了!我今天跟你一起寫報

告,結果你負責寫報告,我負責簽名拿去交----對方辯友,這個也叫合作?不是這樣講的!(時間到)謝謝大家!


參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MzMzQ0ODA=.html?f=4988664

7、辯題: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多樣性的消失的二辯稿

文化的 多樣性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全球化有利於加強民族意識,有利於學習個民族文化,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文化多樣性是歷史上和當代世界的客觀事實,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傳統,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文化多樣性受到嚴重的威脅。學術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便開始探討文化多元化與文化全球化(或稱「文化同質化」)問題,探討的焦點是:文化是否像經濟一樣,形成全球文化。目前學術界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有可能會形成全球文化。因為經濟全球化將對各民族文化產生很大影響,全球性的互動和一體化導致差異的縮小,全球性的規范、思想和實踐將壓倒本地的規范、思想。有的學者贊成、主張文化全球化或國際化,並提出實踐的方法。 第二種意見認為,從國家和民族文化這個角度來看,在國家和民族沒有消亡之前,即在沒有組成一個世界國之前,不可能有一種整合的全球文化。全球性的互動可能會導致各種文化的新融合,但全球一體化也可能激起各種不同文化傳統的防範意識,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文化,全球性規范必然會被人們根據本地傳統作出自己的解釋,因此,美國沒有辦法實現全球性的文化霸權。 第三種觀點認為,創造力和跨文化接觸以很快的速度創造著文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這種創新也會加快。也就是說,文化創新比文化同質化的步伐要快得多,因此,最終獲勝的是文化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全球各國、各地交往速度的加快,互動頻率的增多,促使人們進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促使不同文化之間發生接觸和沖突。在接觸或沖突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必然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影響更大,滲透更深,但不可能形成全球同質性的文化。在國家和民族沒有消亡之前,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將會長期存在。 總的來說,經濟全球化趨勢似乎不可阻擋。然而,文化與經濟不同,文化多樣性或多元化趨勢仍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