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才能推動中醫葯走向世界?
讓中醫葯走向世界,需要深入發掘中醫葯寶庫中的精華。中醫葯是我國先民在天人合一哲學理念指引下,經過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偉大發明創造,幾千年來一直護佑著中華兒女的健康繁衍。據《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統計,從戰國至1949年,存留於世的中醫葯圖書共計12124種。加上陸續發現的中醫葯出土簡帛文獻和傳世的孤本、秘本,中醫古籍數量相當可觀,深入挖掘大有可為。同時,要挖掘傳統文史哲和科技典籍,特別是《道藏》中與醫葯養生相關的寶貴資源。這些都是「物」的資源。此外,還要重視「人」的資源。
中醫葯走向世界,還需要實現產業化和現代化。我們要清醒看到,雖然近年來中醫葯國際化取得很大成績,但目前仍只有部分國家承認中醫葯的合法地位,而且大部分只認可針灸而不認可中葯。這就需要改革中醫葯體制,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加快中醫葯產業化進程。讓科研先走出去,讓數據說話,讓更多外國人了解中醫葯機理。將傳統中葯優勢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中葯現代化。只有研發出既符合中醫理論、作用機理又確切的中葯產品,才能讓外國人從心存猶疑到心服口服。
2、用SWOT分析方法來分析我國中葯進入國際市場的優勢,劣勢,制定一個市場營銷策,可復制粘貼,可原創,
隨著全球回歸自然的潮流,疾病譜和醫療模式的改變,中葯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從國際中葯市場的現狀看,目前國際上中草葯市場的年銷售額約300億美元,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我國的中葯卻僅占國際市場份額的3%~5%,且其中大部分為低附加值的中葯材,這與我國為中葯發源地的地位極不相稱。因此,如何使中葯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變成我國真正有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已成為我國中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為此,本文應用SWOT分析方法對我國中葯國際市場拓展的優勢-S(Strengths)和劣勢-W(Weaknesses)以及所處環境的機會-O(Opportunities)和威脅-T (Threats)進行分析,探尋相應的發展策略。
一、對我國中葯國際市場拓展的SWOT分析
優勢(S)分析
中葯產業是我國在國際上擁有潛在優勢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少數領域之一。我國中葯產業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結構完整的產業體系,以中葯農業為基礎、中葯工業為主體、中葯商業為樞紐和中葯知識產業為動力,相互支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我國發展中葯和天然植物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不僅體現在我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葯物資源、獨到的中醫葯理論體系、數千年積累的臨床實踐經驗、豐厚的中醫葯文化底蘊、中醫葯人才優勢及政府對中醫葯的重視和支持等,而且還體現在中葯在慢性疾病、疑難病及一些西醫、西葯不能治療或療效不理想的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和保健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
劣勢(W)分析
目前,我國建立的中葯質量標准和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完善,缺乏一系列完整的能被國際公認的質量標准和質量控制體系。同時又由於缺乏明確的有效成分含量的檢測方法,重金屬含量、農葯殘留量、有毒物質含量嚴重超標以及包裝材料質量等問題,我國中葯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難以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
此外,我國中葯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很弱,傳統劑型仍占很大比例,新劑型應用相對較少,能夠形成規模效益的單個科技含量較高的新品種很少,單個品種和同類品種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我國中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進程。長期以來,我國中葯主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際市場佔有率很低。
機會(O)分析
由於新的化學葯物開發難度越來越大,從化學合成物中發現新葯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以及近年來化學葯物的毒副作用日益顯現、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使人們開始把眼光投向傳統醫葯領域,中葯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國際社會對天然葯物的需求不斷增加。
我國已加入WTO,根據自由貿易協定,各成員間的關稅壁壘和人力限制將被取消,我國中葯可以憑借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價格優勢進入各國市場參與公平競爭,這為我國中葯產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而且,近年來,世界各國對中草葯產品法律法規的限制均有所松動,許多國家表現出對中葯不同程度的接受趨勢。中葯作為治療葯物已引起全世界醫葯界的重視和關注,並逐步為國際社會所接受。我國中葯正面臨著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契機。
威脅(T)分析
首先,中葯出口面臨著其他國家傳統葯物的有力競爭。我國的中醫葯僅為全世界諸多傳統醫葯學的一種,來自歐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植物葯也同樣佔有一定的市場。目前,韓國的中葯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早已超過中國,而日本的「漢方葯」年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億日元,僅津村「順天堂」一年的產值就相當於我國中葯產品的年出口總額。除此之外,日本在新的植物葯制劑開發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救心丸、牛黃清心丸、正露丸等,成功地打開並佔領了國際市場。
其次,跨國制葯企業已經實質性地進入了天然植物葯行業:一方面通過購並現有天然植物葯企業佔有市場;另一方面又加大研發投入,開發自己的天然植物葯產品,如葛蘭素史克(GSK)開發並推出了天然植物葯睡眠改善產品「Alluna Sleep」。
再次,我國中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比較淡薄。長期以來,我國對中葯的知識產權研究和重視不夠,許多中葯產品未申請專利,或作為商業機密進行保護,致使一些有價值的古方、驗方、祖傳秘方以及蒙葯、藏葯等特殊品種長期流落民間,有的甚至被一些發達國家的醫葯企業無償利用。以韓國為例,其利用我國傳統處方所開發的制劑,在國際醫葯市場的佔有率為10%,僅「牛黃清心丸」一個品種的產值就達0.7億美元,並在我國申請了「牛黃清心丸」的發明專利。
二、我國中葯國際市場拓展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中葯國際市場拓展的SWOT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時期中葯國際市場拓展有獨特的優勢,也有其劣勢,新的形勢下中葯國際市場的拓展充滿了機會,但也存在一定的威脅。我國中葯產業必須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國際市場拓展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做到利用優勢,克服劣勢,把握機會,化解威脅,只有這樣中葯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全球范圍內大力宣傳和普及中醫葯知識
中葯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葯物,中葯要想真正走出國門,其前提條件是中醫葯知識在國內外的普及。為此,可以採取如下措施:加強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和合作,定期舉辦中醫葯的學術研討和中醫葯博覽會,大力宣傳中醫葯;通過在國外開設中醫葯學校,傳播中醫葯文化和知識;通過在國外建立示範中醫院或名醫坐堂的中葯店,以醫帶葯。例如我國中葯行業的老字型大小同仁堂,通過海外開店、中醫坐診與銷售中葯相結合,給海外消費者一個直接了解中葯的環境,增強其對中葯的信任;中葯的療效反過來又提高了中醫葯在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總之,通過各種途徑在全球范圍內大力宣傳和普及中醫葯知識,讓世界了解中醫葯,從而為中葯國際市場的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完善中葯的相關標准與規范並大力推進實施
應參照國際相關標准,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建立健全中葯安全性的保證體系,加強中葯質量控制技術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中葯種植(養殖)、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的標准和規范,從而保證中葯產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通過推行和實施《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葯品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葯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等,規范中葯研究、開發、生產和流通過程,不斷提高中葯行業的標准化水平,逐步建立中葯標准產業鏈,為中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打下良好基礎。完善中葯的相關標准與規范並大力推進實施是實現我國中葯企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葯打人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加強中葯學基礎性研究並研製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新劑型
中葯本身具有其自身的復雜性,而在中葯配伍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方劑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在目前的研究水平上,尚無法闡明中葯的葯性理論、物質基礎、作用原理、配伍規律等,因而必須進一步加強中葯學的基礎性研究。通過基礎性研究使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加強中葯的科技含量,保證中葯療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我國政府應大力支持中葯基礎性研究的科研課題,用科學證明中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劑型開發方面,應突破中葯就是「丸、散、膏、丹、湯」的傳統中葯製作方法和觀念,向高效、優質、安全、穩定的「三效」(高效、速效、長效)、「三小」(劑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貯存、攜帶、服用方便)的現代化劑型發展。既要保留葯材的質、氣、味,滿足中醫辨證論治、隨症加減的需要,也要符合現代葯品使用的趨勢,努力向小丸、微丸、口服液、膠囊、軟膠囊等方向改進,嘗試中葯緩控釋制劑的研究,並注意改善外觀包裝,使之更易被國際市場接受。
提高中葯國際市場營銷水平
中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開展國際市場營銷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投資、對外合作和出口葯品等3大類。中葯進入國際市場,面臨的不僅是消費群體和競爭市場的變化,中葯被納入的監督管理體系也發生了變化。無論中葯是以葯品身份還是以食品身份進入國際市場,均要做到符合進口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因此,企業要重視研究各個國家關於中草葯產品、食品及保健品等的法律、法規,結合自己產品條件和特點,找准目標市場,明確市場定位,分種類、分檔次,採取恰當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又由於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存在較大的社會文化差異,各國對中草葯的需求不盡相同,企業必須重視對國際目標市場的調研,真正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開發適宜的中葯品種及包裝,然後再選擇有效的經銷渠道和促銷方式打入國際市場。在中葯走向國際市場的進程中,尤其應充分發揮中葯在慢性疾病、疑難病及一些西醫、西葯不能治療或療效不理想的難治性疾病的治療和保健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
此外,為盡快進入國外市場,那些已經走出去的中葯企業可以考慮收購或者並購中國以外國家或地區的現有葯品批發企業或葯廠,利用他們已經建立的市場銷售渠道和營銷經驗把傳統中葯打入國際主流傳統葯品市場。
增強中葯企業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中葯企業規模較小,缺乏和世界上大的跨國醫葯公司競爭的實力。針對我國中葯企業目前的狀況,可以通過兼並、收購、聯合等方式組建一些可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中葯企業集團,發展規模經濟;引導中小型企業走專業化分工或集約化生產的道路,從而增強我國中葯企業的競爭力。考慮到開發國際市場的高風險性,企業間聯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和分擔風險,充分利用各自的生產、營銷網路等優勢,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另外,在天然植物葯方興未艾的國際大背景下,推動國際天然植物葯市場迅速成長對我國與歐美日等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因此可以採取中外聯盟合作的方式。我國中葯出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參與國際競爭方面又存在明顯的不足,在相互競爭的同時,優勢互補、聯盟合作對中外雙方均有現實的意義。中外聯盟合作戰略是我國中葯出口企業在當前環境下迅速壯大實力,盡快走向國際市場的現實途徑,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
加強中葯知識產權保護
有效地保護中葯知識產權是促進中葯現代化、國際化的重要保障。醫葯產業的特點之一是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度依賴,知識產權保護是發展中葯產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中之重。面對復雜的國際醫葯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中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中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使中葯走出國門,必須重視國際知識產權研究,收集、研究、掌握國際上有關中葯(植物葯)相關信息和動態,在世界范圍內積極進行專利申請和中葯的商標注冊,使更多的中葯產品獲取馳名商標,成為知名品牌,進而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3、我國中葯材出口形勢如何?
歐盟《傳統葯品法》已於今年4月30日發表生效,此法案是歐盟首次以法律的方式將符合相關條件的中成葯物賦予葯品的合法身份,對於我國中葯製造企業及中成葯物在歐盟的長遠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盡管中成葯在該法案的過渡期內依然沒有葯品的身份,仍按現有形式銷售,但為了盡早成功登陸歐洲,北京市的中成葯製造、經營企業從法案生效時起便開始紛紛進入熱身狀態,加大出口量,積極做好市場開拓的准備工作。
據北京海關統計,今年1至4月份,北京市中成葯出口歐盟8.6噸,貨值3.3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下降2.9%、40%;該法案實施半年來(5-10月)出口量值分別達到20.1噸、16.5萬美元,分別增長59.7%、87.5%。由於5-10月的強力拉動,今年1-10月出口歐盟中成葯分別增長33.9%、38.5%,超過北京市中成葯出口量值整體增幅11.7和17.2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歐盟《傳統葯品法》的出台,對於近期北京市中成葯在歐盟國家銷量的大幅增長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歐盟對中成葯物的葯品身份一經確認,將使得中成葯在歐盟市場的價格大幅上升,這無疑激發了葯品製造業進軍歐洲市場的信心。
盡管北京市中成葯向歐盟國家出口量在近期快速上漲,但是歐盟在北京市中成葯出口總量中所佔比重依然較小。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北京市向全球出口中成葯867噸,貨值1636萬美元,而歐盟國家僅佔有其中3.3%和1.2%的份額。亞洲依然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637噸,增長6.3%,佔到總量的74%。中成葯欲走向歐洲,達到《傳統葯品法》規定的條件,依然困難重重:
第一,歐盟國家缺少中醫葯文化背景。歐盟國家不像香港、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僅僅是由於到歐盟國家工作、學習的華人不斷增多,才將中成葯物的使用帶到了歐洲。因此,中醫葯等傳統醫葯在歐盟的發展基礎薄弱。
第二,中成葯當前難以普遍取得「合法」身份。受現代西方醫學背景影響的限制,中成葯生產廠家只有通過歐盟GMP(葯品生產質量管理准則)審查,其產品才能夠在歐洲成功注冊,獲得葯品的合法「身份」;否則,只能以保健品、食品或食品補充劑的方式出現。而對於北京市一些經營中成葯出口貿易的中小廠家,當前欲通過歐盟GMP審查仍有不小的困難。因此,生產商更願意選擇出口制約因素較小的國家或地區作為主要出口對象。
第三,復方中成葯物難以形成歐盟標准葯檢報告。多數中成葯物為復方中葯,其往往由十幾種成分組合後,再經過「去毒、增效」炮製而成,如使用西葯的科學試驗對其中各種成分的功效加以量化並形成葯檢報告,幾乎無法實現,這就使得復方中成葯進軍歐盟又添阻礙。
以北京市中成葯出口大戶同仁堂集團為例,盡管其也在大力研製簡單中成葯,但整體上仍以復方中成葯出口為主。由於歐盟的葯檢制度,商家短期內很難將出口重心向歐盟轉移,從而使得北京市對歐盟的中成葯出口份額依然較小。
第四,國際競爭遏制中成葯出口增長。中成葯當前已遍布世界,西方國家在認識中成葯療效的同時,也看到了中成葯物豐厚的利潤。為此,國外一些制葯企業已經開始投資研發中成葯產品,並在國際上申請專利,給中國的中成葯物研發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並進一步遏制了中成葯的出口。
商報鏈接:
我國中葯出口今年可達7億美元
來自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中葯部的消息,2004年以來我國中葯出口高速增長,前三季度中葯出口總額突破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3%,是自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
據醫保商會中葯部主任劉張林介紹,2004年前三季度我國深加工、高附加值中葯出口增長勢頭良好,其中植物提取物出口增速最快,出口額達1.62億美元,同比增長35.91%,佔中葯出口總額的31.76%;中葯材出口2.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77%;中成葯出口9704萬美元,同比增長6%。亞洲仍是我國中葯出口的最大市場,對亞洲、北美洲和歐洲的中葯出口分別占我國中葯出口總額的66.08%、14.56%和14.46%。對南美、非洲和大洋洲三大洲的出口只佔我國中葯出口總額的4.9%。
從植物提取物出口形勢分析,劉張林認為,世界植物葯市場需求持續較快增長和日本漢方葯、韓國韓葯市場增長及生產線前移,是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高速增長的兩大主要原因。此外,我國對各個大洲的植物提取物出口均有較大幅度增長。美國仍是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的最大市場,1至9月,對美出口額達5036萬美元,同比增長18.54%,占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總額的31.12%。我國對歐洲、南美洲、大洋洲的植物提取物出口增速都在40%以上。我國對非洲植物提取物出口的絕對值仍然較小,前9個月的出口額為137萬美元,同比增長28.33%。對北美洲出口5197萬美元,同比增長19.14%。
中成葯出口表現仍然不是很好,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歐盟傳統葯注冊指令的實施對我國中成葯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至9月我國對歐洲出口中成葯802萬美元,同比下降13.34%。我國對其他市場的中成葯出口則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亞洲是我國中成葯出口的主要市場,1至9月對亞洲出口額達7066萬美元,同比增長3.95%,占我國中成葯出口總額的72.82%。北美是我國中成葯出口的第二大市場,1至9月對北美出口額為851萬美元,同比增長11.71%。對非洲、大洋洲、南美洲雖然出口絕對值都不大,但都出現了高速增長。
從國別和地區分析,由於香港地區「中葯港」建設成效初顯以及各方面因素拉動,我國對最大出口市場香港的中成葯出口額增長較快,1至9月的出口額達3342萬美元,同比增長3.02%。對日本的中成葯出口位居第二,1至9月共對日出口1699萬美元,同比增長1.41%。
中葯材的出口形勢較好,前9個月的出口總量達167574噸,同比增長3.28%;出口總額增長了13.77%;平均單價從每噸1400美元增長到每噸1500美元,增長了10.15%。亞洲仍是我國中葯材出口的主要市場,1至9月,對亞洲出口達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3.62%,占我國中葯材出口總額的81.86%。其中,對香港地區的出口超過了日本,出口額達6712萬美元,同比增長了59.70%,占我國中葯材出口總額的26.77%。對日本出口5823萬美元,同比增長3.35%,占我國中葯材出口總額的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