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
2、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如何處理好國際關系?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正確把握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范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盡管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種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球化趨勢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向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如何維護自己經濟安全的新課題。
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於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
3、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和作用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資源配置的國際化。內容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是關繫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決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響已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對於我國來說,經濟全球化無異於一把「雙刃劍」。我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盲從。要從戰略的高度,全面考慮到本國的經濟現狀,綜合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在客觀冷靜分析的基礎上,既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要充分考慮到可能要產生的問題,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迎接挑戰,作出符合我過國情的戰略選擇,爭取實現我國的經濟騰飛。有學者認為經濟全球化本質是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是市場經濟的全面推進和空前大發展。對此,我結合自己三年來的經濟管理學習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統一大市場。經濟全球化,它是世界經濟規律的體現。可以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不斷朝橫向和縱向擴展為全球苑止ぃ 股 卦諶 蚍段謨嘔 楹蝦妥試從嘔 渲茫 佣俳 爍鞴 腿蚓 玫墓餐 ⒄梗 幣泊 戳爍鞴 腿 蜆餐 媼俚納緇峋 夢侍狻> 沒疃 途 迷誦械娜 蚧 閃宋頤撬 κ貝幕 廄魘坪突 咎卣髦 弧?BR> 經濟全球化是以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生產要素國際間的自由流動,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全球性貿易是首當其沖的。在貿易量迅速增大的同時,貿易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過去那種西方發達國家主要出口工業製成品、進口原料,經濟落後國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成品的狀況正在改變。生產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徵,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信奉全球化戰略的跨國公司既是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會進一步促成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和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過程,正如約翰·鄧寧所斷言的,「除非有天災人禍,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不可逆轉」。世貿組織首任總幹事魯傑羅也曾經說過,「阻止全球化無異於想阻止地球自轉」。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因而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轉、無法阻擋和不以任何國家、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任何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只能是接受它、適應它,在此前提下充分考慮到本國的現實情況和可能的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才能確保在經濟全球化的洶涌潮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雙刃劍」,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經濟、吸收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並最終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機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風險甚至災難,對發展中國家的主權、經濟安全、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為經濟全球化付出沉重代價。我國利用經濟開放使貿易投資自由化,獲得過去難以得到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資本、市場、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實現經濟「趕超夢想」。因此,經濟全球化為我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國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發展中國家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可以使國內資源得到最為充分的合理配置,為其自身發展提供全球化的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是我國發展經濟所急需的。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還可以使我國在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中,盡快地提高本國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加快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現代化的早日實現。此外,經濟全球化也可推進發展我國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進程。經濟全球化作為一柄「雙刃劍」,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發達國家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掌握著主動權,而且現存的國際經濟規則大部分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制定的,有些規則則是在發展中國家缺席的情況下制定的。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不穩固,市場發育不完備,經濟結構相對脆弱,資金匱乏,技術比較落後,人才流失嚴重等,很容易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而產生國內經濟波動。經濟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金融風險和經濟沖擊。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他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發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對象。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首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求各國都要一定程度地讓渡和共享經濟主權。實際上,這種讓渡和共享是不對稱的。由於經濟實力的差別,發展中國家對於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乃至管理經驗的需求更加迫切,這就為發達國家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強加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條件。其次,由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范圍內市場力量的加強,以及發達國家大跨國公司的不斷擴張,有可能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國內產業,威脅其國內市場安全,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事務中的權力相對減弱。在充分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之後,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各國又該如何做出自己的戰略選擇。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審慎對待,不可盲從。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應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遵守「游戲規則」與維護國家主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市場開放與保護民族工業、經濟發展與經濟安全五大關系。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還必須注意維護其經濟安全。要看到發展中國家自身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抗風險能力的增強是維護其經濟安全的根本保證。在正確處理好以上關系的同時,發展中國家應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戰略選擇:首先,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當中去;其次,維護國家經濟主權,保證經濟安全;最後,大力推進國內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之前,首先著眼於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是較為實際、較為穩妥的做法。由於地區經濟一體化到目前為止還是以民族國家為核心,因而具備包括利益分配在內的明確的游戲規則,有較完善的監督和協調機制,因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對較好的保證。同時,地區經濟一體化也為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有利條件,積累了經驗,提供了鞏固的大後方。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選擇加強本地區經濟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地區經濟合作既可以作為發展中國家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初始或過渡階段,也可以用來抵禦發達國家的經濟沖擊。從實踐來看,發展中國家在利用集體力量一致對外方面有著許多成功的經驗。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迴避它都是沒有用的。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針對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一系列沖擊和風險,有學者提出建立新的經濟金融秩序與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經濟金融不穩定因素造成的沖擊,在地區范圍內,考慮創建地區性貨幣基金組織等應對之策。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國際組織應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達國家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
4、中國應當怎樣面對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
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既是機遇也有挑戰。機遇: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利用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挑戰:我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落後,市場經濟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制約,增加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難度。
中國應該迎接機遇勇於挑戰,中國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好防範風險的有次奧政策,興利除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行改革開放,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促進經濟高速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科教興國戰略,重視科技,努力提高自我創新能力,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
5、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
高3的政治題:
1.推行引進來「走出去」
2.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
3.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4.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呵呵,我去高中課本找的...下面的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國際經濟關系體制,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動的規模與形式的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它包括生產、市場、資金、科技開發與應用、信息的全球化(國際化)五個方面的內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下定義:「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2、經濟全球化的成因:
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客觀趨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2)越來越多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市場經濟,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是其直接動因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導致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跨國公司在數量與質量上的空前發展
(2)國際分工細化深化
(3)國際貿易深化與擴大化
(4)國際資本流動加速
(5)金融體系風險加大
4、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發達國家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尋找更有力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它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是商品和生產跨越國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但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的擴展,它又有利於發達國家維持國際經濟舊秩序。經濟全球化將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均等、不公平的競爭機會。
5、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使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也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了貧富差距,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由於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而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機遇看,有處於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從不利方面看,由於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6、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趨利避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措施
經濟全球化應是「共贏、平等、公平、共存」的經濟全球化,為達到上述目的,關鍵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7、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
A、經濟全球化作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關鍵是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B、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C、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切實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壯大自
6、我國應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為發展中國家提高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有利於吸收外資,彌補國內建設資金不足;有利於引進技術和設備,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有利於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它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和風險,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經濟全球化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競爭機會。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中國應以積極參與、合作的態度對待經濟全球化,趨利避害,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應對經濟全球化,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應該著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經過改革開放20年來的努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基礎作用還須進一步加強。首先,要加快部門職能轉變。其次,要加快國有體制改革。第三,要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創造開放、公平、競爭、有序地多元市場環境。
(二) 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國際貿易體制
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以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框架,以國際貿易慣例為參考,盡快建立起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開放型國際貿易體制。 (三) 研究和實施與國際經濟接軌的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生產和生產力的分配也在國際范圍內進行更大的動態的調整,我國必須做出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其中要著重加大產業間的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提高工業和服務業比重。
(四) 健全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法律保障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根本轉變、逐步實現法治的時期,因此健全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本國法律保障機制的任務還很艱巨。加緊修補和完善我國有關涉外經濟法規,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競爭的法律體系,營造良好的和貿易的法制環境是我國今後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
(五) 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迎接經濟全球化
當前,我國尤其應該注重與亞太地區國家的區域合作,注重加強與APEC的經貿聯系。要善於從戰略的角度去分析,把進入區域化的APEC作為我國進入全球化的一個「試驗場」和「練兵站」。綜上所述,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對於發展中的中國,參加經濟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國應該採取切合本國實際的開放步驟和措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唯一正確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穩步發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和平等。善於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才能確保在經濟全球化的洶涌潮流中立於不敗之地
7、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本質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早已開始,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
首先,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勢態更加顯著。由於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導致了任何一國的內部經濟不平衡都會引發外部經濟不平衡,進而影響到與其具有密切經濟關系的國家,最終不同程度地「傳染」給所有國家。兩年前的泰國貨幣危機很快波及整個東南亞以及韓國和日本,形成嚴重的地區性金融危機,隨後又蔓延到俄羅斯及拉美地區,引發了全球范圍的金融動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其次,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主權、特別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有的是經濟主權的「主動」讓步,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歷次減讓關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以及一些國家為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而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等。還有的則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各國經濟主權的干擾。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跨國公司和國際游資。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表明,目前世界生產總值的1/3、世界貿易額的2/3、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90%都是由跨國公司創造的,而它們的戰略目標卻極少同東道國長遠經濟規劃一致,從而對東道國的經濟政策產生消極作用。許多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在匯率動盪時期,跨國公司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資本賬戶逐漸開放,資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斷下降,為國際游資的沖擊打開了「方便之門」,使不少國家飽受外來資本沖擊之苦。
8、2019上半年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真題及答案【網友版】
【 #教師資格證# 導語】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及答案陸續發布中, 在考後整理了很多網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歷史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真題及答案【網友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考題回顧【多版本】
1.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
2.希臘地理位置,民主政治
3.經濟全球化
4.中國古代工官和匠戶制度(漢武帝鹽鐵專營)
5.亞里士多德的主旅滲要思想
6.一五計劃
7.中世紀天主教
8.徽商
9.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0.雅典和斯巴達
11.文明的鏈接
二、考題解析【例如:文明的鏈接】
試講題目
1.題目:文明的鏈接
2.內容:
歐洲和亞洲之間很早就存在貿易往來。15世紀,土耳其的擴張阻隔了西歐各國通過地中海到東方去的傳統商路。西歐各國為了獲得東方的商品和黃金,迫切希望開辟新航路。於是,從15世紀中後期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掀起了開辟新航路的熱潮。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香料等傳統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同時,市場的擴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為了控制國內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負有政治、軍事等職責。特權貿易公司的活動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新航路開通後,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等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價格革命」。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西歐市場的金銀持續貶值,商品價格直線上升。16世紀末,西班牙物價平均上漲4倍多,谷價則上漲了5倍。價格革命加速了社會的分化,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額的貨幣地租,購買能力大不如前,財力和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而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獲益匪淺,他們一方面利用廉價勞動力進行商品生產,另一方面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價格革命也成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新航路開辟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美洲的煙草、玉米、可可和馬鈴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後來又傳到歐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麥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馬、牛、驢、騾等動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極大地影響了美洲的經濟生活。與此同時,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也登上歷史舞台。
新航路的開辟極大地沖擊了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它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圓說」的科學性,對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正確宇宙觀的形成有重大意義;它直接沖擊了神學理論,沉重打擊了教會的威信,證明了人的力量的偉大,把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世界中來,激發了人們探索科學的熱忱,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從此,以國別和種族為主拆鎮悶的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為相互交流、影響和融合的世界歷史。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鍾內完成試講內容。
(2)講清楚新航路開辟帶來的影旅彎響。
(3)有必要的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1.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點。
2.你這節課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為什麼?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15世紀繪制的世界地圖以及16世紀繪制的世界地圖,請學生認真觀察、對比,尋找不同之處。進而提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改變?這種改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這種改變給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呢?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教師介紹:14-15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對於黃金等貴金屬的需求量增大,於是他們將目光轉向了東方,想從東方獲取商品和金銀。
接著教師出示傳統的東西方商貿線路圖,提問學生:自古以來東西方就有交往,為什麼此時還要另外開辟一條通道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15世紀,土耳其的擴張阻隔了西歐各國通過地中海到東方去的傳統商路,因此迫切希望開辟新航路。
教師補充:從15世紀中後期開始的「地理大發現」掀起了開辟新航路的熱潮,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等為新航路的開辟做出傑出的貢獻,新航路的開辟給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商業革命
教師展示相關史料,並進行引導:新航路的開辟使得商品貿易種類、貿易范圍和貿易中心都發生了變化。請同學們結合史料,總結其變化的具體表現。
材料一隨著西方殖民時代的到來,美洲的農作物,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甜菊、花生、西紅柿傳到歐洲、亞洲和非洲,……歐洲的家畜,如馬、牛、山羊則影響和改變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煙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習慣。
——出自周一良、吳於廑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材料二所謂的商業革命,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歐亞非美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隨之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壟斷地位逐漸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蘭、英國所取代。
——孔祥民主編《世界中古史》
學生根據史料,進行歸納總結,回答問題:新航路開通後,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香料等傳統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這說明商品的貿易種類增多,貿易范圍也擴大了;新航路開通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等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這說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
教師補充:為了控制國內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負有政治、軍事等職責,特權貿易公司的活動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這些對商業方面的影響被統稱為「商業革命」。
2.價格革命
教師創設歷史小劇場的情境,請話劇社的同學表演貴金屬流入之後的歐洲社會的場景,同學們觀看話劇,並且思考:貴金屬的流入給歐洲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學生觀看話劇,並思考回答問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西歐市場的金銀持續貶值,商品價格直線上升,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額的貨幣地租,購買能力大不如前,財力和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而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獲益匪淺,他們一方面利用廉價勞動力進行商品生產,另一方面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經濟實力迅速增強。
教師繼續引導:這樣的結果給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教師繼續總結:因價格變動引發的一系列變動,我們稱之為「價格革命」,「價格革命」也成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其他影響
教師繼續展示相關史料,並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鍾的討論,討論的主題是:新航路的開辟對於人類的發展進程而言,還有哪些積極和消極影響?
學生通過討論,回答問題,教師進行總結:
(1)積極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說」的科學性,證明了人的力量的偉大,把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世界中來,極大地沖擊了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以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為相互交流、影響和融合的世界歷史。
(2)消極影響: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也登上歷史舞台,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2.作業:搜集史料,總結新航路的開辟對於中國的影響有哪些?下節課一起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文明的鏈接
(一)新航路開辟的背景
(二)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1.商業革命
2.價格革命
3.其他影響
【答辯題目解析】
1.比較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不同點。
【參考答案】
(1)背景:鄭和下西洋時明朝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封建制度衰落;開辟新航路時西歐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的興起。
(2)目的:鄭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揚明朝國威,加強與海外聯系,滿足統治階級對異域珍寶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貢賜貿易;西歐航海家的航海冒險,主要是出於經濟目的,侵佔海外殖民地,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海外殖民性質。
(3)影響和後果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一次空前的主動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偉大壯舉,極大地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了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其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違背了經濟規律,對中國新的經濟因素未產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經濟負擔,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西歐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導致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開始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2.你這節課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為什麼?
【參考答案】
這節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和史料教學法。
談話法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小組討論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並且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並將復雜問題直觀化,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節課自始至終都離不開對史料的研讀,這是史料教學法的體現,能夠體現歷史學科特色,並且能夠讓學生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
9、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新版經濟生活 最後一課 經濟全球話與對外開放 總結
(一)框題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1)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資本全球化。
(3) 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
(2)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3)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
○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4) 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二)框題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2) 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的作用。
○積極組織多邊談判。
○為國際貿易制定規則。
○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3)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4)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影響。
2.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1)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 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
(3) 新形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決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走出去」的含義。
本課設計為兩個框。
1.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
教材全面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對我國對外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框分為兩目。
第一目 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然後,從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及資本全球化等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以幫助學生深入認識經濟全球化。最後指出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什麼是經濟全球化,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這一目是對前一目的深化,是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分析。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分析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有利影響;然後,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並由此出發,分析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後,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探討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對我們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趨勢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推動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兩股巨大的力量。由此過渡到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2.第二框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這一框分為兩個目。
第一目 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依次介紹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原則;然後,分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對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能全面地認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經濟活動的影響,認識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第二目 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這一部分的邏輯順序是:首先,簡要分析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接著,分析我國目前已形成的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然後說明,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及「走出去」的含義;最後,分析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
這一目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明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本課把我國的對外開放置於經濟全球化趨勢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來展開分析,意在使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新形勢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通過分析我國如何通過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來應對這一新形勢,說明必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這種安排使本課理論的展開顯得順理成章。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操作建議
第一框的第一目「經濟全球化趨勢」
本目設計了4個難度不等的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一下經濟全球化,讓他們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就在自己的身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要在課前讓學生搜集與第一問有關的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各自所感受到的經濟全球化。要引導學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從資金、技術、勞務交流等角度進一步感受經濟全球化,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換,也涉及生產要素的流動。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是為了告訴學生,飛機等許多產品由許多國家共同生產,有利於世界各國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難度較大。從材料可以看出:從個人的勞動生產率來看,乙國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占據著絕對優勢。但是,進一步比較會發現,乙國在肉類生產上的優勢更大(是甲國的兩倍);甲國雖然在糧食及肉類的生產上均處於劣勢,但是在糧食生產上的劣勢相對更小。也就是說,甲國擁有生產糧食的比較優勢,乙國擁有生產肉類的比較優勢。因此,甲國應主要生產糧食,乙國主要生產肉類,然後兩國之間進行貿易。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擁有比較優勢。而在資本、技術密集的行業,目前除個別領域外,一般不具備比較優勢。我們應當努力在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的同時,創造我國在資本、技術密集行業的比較優勢。
第四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搜集跨國公司的資料,認識到:正是跨國公司在全球到處投資設廠,才迅速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因此,經濟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
第二目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本目共設計了3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設計本探究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發展中國家應當努力抓住這些機遇,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以盡快縮短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經濟全球化提供的機遇,不僅包括課文中所列的內容,還有其他方面。例如,經濟全球化加速了國際技術轉移與擴散;經濟全球化通過擴大市場規模,使各國企業能夠充分利用規模經濟。
第二個探究活動建議在課堂上進行。本探究活動旨在使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對所有國家都是福音。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角度,探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國際經濟新秩序應當是平等互利、共贏共存,在國際事務中貫徹民主原則。也可以引用「反全球化運動」的事例,來加深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第三個探究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由於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可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對各國的經濟安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加強國際間協調的必要性。
第二框的第一目「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深遠而重大的。在探究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能一味地只強調某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