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辨的作文素材
上學的時候,每次到寫作文的時候就哀聲一片?那你一定要多積累一些作文素材了。你知道怎樣正確積累作文素材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思辨的作文素材,緩敬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待樹與待人
養樹與養人。順木之性,樹木才能長得快速活得長久;對百姓也是激旅這樣,順民之需、,才是真正的愛民益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樹,順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機,各顯風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毀之。
2、畫竹與藝術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於生活,才能精於生活,這是藝術規律。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方法務異,風格自成。藝術貴在個性特色,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藝術。(蘇軾《文與可畫貧答谷偃竹記》,鄭燮《板橋題畫三則》)
3、環境與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4、民族團結的思辨
改革開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富強的必由之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歷史的證明。和平是共同的願望,和好是解決民族爭端的最有效渠道,內蒙有那麼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證。(《內蒙訪古》)
5、死亡與永生的思辨
永恆的敵人是時間,永恆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恆的敵人》)
6、自然與社會的思辨
大幹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於他人,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擾鉛慎人生的側顯,而且是人生的導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
7、樸素與美麗
最樸素的托爾斯泰墓,實則世上最美的墳墓,因為,樸素之後的墓主人不為聲名所累的高貴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8、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
「養弱」後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是這樣,英豪產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果將滅了自己。現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9、偉大的多樣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同樣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為人,就是小溪;穩定、恬靜、聖潔、曠日持久。愛因斯坦說:「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可見其神聖偉大。
10、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在浩氣,「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餘情」,浩氣永存。(《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濟落後的雲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代人以純朴的精神滋養。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創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達《重讀雲南》)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正是由於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於沛《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2、全球化是對文化多樣性的威脅嗎?
一、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從目前來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語言的多樣性面臨著嚴峻挑戰。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據估計,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種語言,在21世紀將有一半消亡,200年後,80%的語言將不復存在。有的科學家預言,到2100年,可能將有90%~95%的語種消亡或趨於消亡。美國阿拉斯加費爾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語言中心M·克勞斯指出:「據保守的推測,在下個世紀里,平均每年將有20種語言消亡。不用說那些瀕危的少數民族語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也面臨著激烈競爭。目前英語及其所承載的文化是強勢的,隨著英語的傳播和使用,英語文化承載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向全世界擴展。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85%是用英語傳播的,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是英語,而國際經貿活動中幾乎100%使用英語。經濟全球化對英語的傳播更是推波助瀾。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消亡,對文化多樣性產生了威脅。
第二,經濟全球化為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1922年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中西文明比較》代寫論文中寫道:「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己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鑒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的歐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則仿效拜占庭帝國[2]」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交流、融合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動力。世界上有60多億的人口,200多個國家,2 500個民族,6 000多種語言,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努力創造了各種人類文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經濟全球化不僅使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往更加廣泛、更加頻繁,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表現出更加鮮明的文化的多樣性。因此,人們完全可以有理由說:正是在經濟全球化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才進一步表現出具有各自民族特徵的多樣性。
第三,經濟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單一化。目前,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的廣播節目的生產和製作,每年向國外發行的電視節目總量達30萬小時。許多國家的電視節目中美國節目佔到60%~70%,甚至佔到80%以上。美國文化產品出口額超過航天航空和電子產品的出口額,達每年600多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因此,西方一些學者鼓吹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將代替世界多樣性的文化:美國的大眾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國的電視,美國的音樂,好萊塢的電影,將會代替世界上其他一切東西。實際上經濟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單一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通過交流、融合、互滲和互補,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在人類的評判和取捨中獲得文化的認同,不斷將本民族文化區域的資源轉變為人類共享、共有的資源。同時,不同國家在吸收它國文化的基礎上也會不斷創造新的文化。如巴塞羅那市前市長特魯諾所言:「自然界因為生物多樣性而美麗,人類也因為文化多元化而豐富。如果全世界都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世界該是多麼單調。[3]」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遺產。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些文化千姿百態,各有所長。文化的多樣性在全球化時代得到了空前發展,並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
第一,民族國家的傳統文化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漫長的人類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從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筆下描繪的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古希臘羅馬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等8種文化到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出的26種文明形態;從具有區域特色的亞洲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東阿拉伯文化等到一個國家內部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都以雄辯的歷史展示了多元世界文化圖景。現今地球上共有將近190個民族國家,從美國、日本這些經濟技術大國,到克羅埃西亞這樣的新國家和幾內亞、茅利塔尼亞、貝南這樣一些經濟上欠發達的國家,以及列入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的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以民族國家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全球化時代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第二,企業文化蓬勃發展。經濟全球化時代,
企業成為重要的國際關系體,其中跨國公司始終處於核心地位。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的調查報告說,2006年全球6·52萬多家跨國公司及其58·5萬多個分支機構,實現的產值佔全球總產值的1/4。在目前全世界所有專利技術國際使用費中,72·8%左右是支付給跨國公司及其境外子系統的,這表明跨國公司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空前強大的勢力。這些不同的國際關系體,無論是微軟、沃爾瑪、索尼等大的企業還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文化成為企業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第三,網路文化正在成為全球文化的新亮點。發達的電信網路使信息的流動不再有國界的限制,從而導致各種有關文化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等活動的范圍被擴展到全球規模的水平上。網路的出現徹底打破了時空界限,為人們提供了體驗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網路文化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豐富。
三、在全球化浪潮中,維護文化多樣性,保護文化安全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文化多樣性對於人類社會就如同生物多樣性對於生物界那樣必不可少。一種文化如同一種基因,都擁有自己的歷史精神和人文傳承,有獨特的魅力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我們提倡文化的多樣性、多元化。但是文化的多樣性不能成為保護落後文化、拒絕先進文化和閉關鎖國的理由。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吸取世界文化的精華,振興中國文化產業。文化多元化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產物。我們崇尚文化多元化,但是文化多元化不是簡單地保留現狀,更不是復舊。中國文化只有通過改革開放,不斷吸取世界文化的精華,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影響,成為未來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擴大與國外的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戰略選擇,要吸取和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與現代文明相聯系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只有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才能使中華文化園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同時,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要建立先進文化體系,必須注意維護文化安全。只有處理好文化開放和文化安全的關系,才能為構建中國先進文化提供基本保障,才能振興中國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是一個以精神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為主要特點的產業系統,是一個涵蓋包括文化藝術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業、電影業、音像製品業、娛樂業、版權業和演出業在內的龐大體系。[4]」近年來,人們頻繁地看到這樣的數字:英國文化產業的年產值將近600億英鎊,從業人員約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日本娛樂業的年產值早在1993年就超過了汽車工業的年產值;美國的文化產業更加發達,其視聽產品出口額已經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並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40%以上的份額。通過中國2008年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我們從數字上看,中國的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平穩的發展。2006年,全國廣播電視總收入為1 099·1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8·04%。通訊產業在整體上也是平穩快速增長,2007年在2006年基礎上再次增加1億用戶,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用戶分別達到3·68億戶和5·46億戶,互聯網上網人數達1·8億。2006年中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達到65·4億元,增速高達73·5%。中國的文化產業雖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發現我們的文化產業的影響力遠遠落後於歐美,我們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完善以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以及相應的文化投資體系改革,牢牢掌握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不受制於任何外國文化集團;實施文化精品戰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立足於國情來制定文化產業發展的遠景規劃,不斷提升我國的文化產業力。
第二,加強民族文化傳播,提升軟實力。一個國家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強國,不僅要擁有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硬實力,還要有以文化力為核心的軟實力。如果一個國家不擁有軟實力,那麼它就只擁有一個物質外殼而缺少內涵,不能發展成為真正的強國。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潛在推動力,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托夫勒教授等認為,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不再作為衡量國家實力的主要目標,知識的控制是明日世界爭奪的焦點。誰的文化成為主流文化,誰將成為國際權力斗爭的贏家,誰將掌握未來[5]。盡管這代表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極端觀點,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說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在經濟力量方面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縮減,軟實力的差距就成為中國在國際環境中又一個主要制約因素。能否提升軟實力,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提升軟實力是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胡錦濤指出:「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大潮,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如何找准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6]」新世紀以來,我國在文化傳播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基本上形成了多種語言、多種媒體並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跨文化傳播模式。從廣播電台、報紙和雜志到電視、互聯網,中國的傳媒在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然而我國的文化傳播體系與西方國家全球化的綜合信息傳播體系相比,還處於弱勢地位。為此,必須加快文化傳播硬體和軟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擴大報刊、計算機網路等在國內外信息輻射的范圍;增強各種媒體自身的吸引力;同時必須加強現有媒體的合作與改造,形成中國傳播事業的合力,共同迎接來自境外媒體的挑戰成為必由之路[7]。
第三、增強公民使用本民族語言的自覺性,抵禦英語語言霸權。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侵襲下,英文成了世界上獨霸的語種,它在國際交往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國際互聯網路上的信息約有80%以上是通過英語來傳遞的。前美國商務部高級官員戴維·羅特科普夫曾經在美國《外交季刊》上撰文直言不諱地宣稱:「美國應該確保:如果世界向統一語言方向發展,那麼這種語言就應該是英語。[8]」英語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宣傳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以西方為中心的理論思想的載體。雖然漢語不是瀕危的弱勢語言,但是英語的霸主地位威脅到了漢語的影響力和在國際上的普及,為此,我們應該加強對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保護,抵禦英語的語言霸權。
首先,我們應該落實國家的語言政策,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學習、宣傳和實施工作,自覺的應用和推廣普通話,提高國內人民大眾的漢語水平。
其次,擴大漢語在網路中的使用率,注意在國際會議、外交、貿易、科技、教育、文化、傳媒、體育等領域逐步增加漢語的使用量,以提高漢語在國際交往領域中的價值。
最後,根據需求市場,培育和引導漢語教學,要大力培育漢語教學機構、教師、考試和教學方法的品牌,著力發展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現代遠程教學,使漢語教學的發展與漢語的國際傳播良性互動,國內外相互配合,擴大漢語的應用范圍和輻射范圍,形成推動漢語的國際使用和學習的新局面。
3、經濟的全球化與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有怎麼關系?
經濟的全球化自然相成些跨國界的人文交流渠道,而文化視野的拓展勢必引導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對經濟全球化可能碰及的或有情緒抵觸有溫和高效的消弭作用,也由此最終影響至人類社會分工合作效用的進步高度。
4、一帶一路的宏觀背景包括哪些?
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
第一,當今世界經濟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有利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第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最強音,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當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要實現中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
一帶一路介紹
一帶一路以陝西西安為起點,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5、經濟全球化給世界文化多樣性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是什麼?
交流可以知道別人有什麼,別人比我們在哪裡先進,我們要向先進的學習,努力提升自我,他們經濟發達之後出現的問題有什麼,我們出現了嗎,出現了應該怎麼解決,不能閉關鎖國,要虛心學習,盲目自大會使人落後。
6、辯題:全球化不會導致文化多樣性的消失的二辯稿
文化的 多樣性表現在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全球化有利於加強民族意識,有利於學習個民族文化,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文化多樣性是歷史上和當代世界的客觀事實,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傳統,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文化多樣性受到嚴重的威脅。學術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便開始探討文化多元化與文化全球化(或稱「文化同質化」)問題,探討的焦點是:文化是否像經濟一樣,形成全球文化。目前學術界存在三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有可能會形成全球文化。因為經濟全球化將對各民族文化產生很大影響,全球性的互動和一體化導致差異的縮小,全球性的規范、思想和實踐將壓倒本地的規范、思想。有的學者贊成、主張文化全球化或國際化,並提出實踐的方法。 第二種意見認為,從國家和民族文化這個角度來看,在國家和民族沒有消亡之前,即在沒有組成一個世界國之前,不可能有一種整合的全球文化。全球性的互動可能會導致各種文化的新融合,但全球一體化也可能激起各種不同文化傳統的防範意識,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文化,全球性規范必然會被人們根據本地傳統作出自己的解釋,因此,美國沒有辦法實現全球性的文化霸權。 第三種觀點認為,創造力和跨文化接觸以很快的速度創造著文化,隨著全球化的推進,這種創新也會加快。也就是說,文化創新比文化同質化的步伐要快得多,因此,最終獲勝的是文化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全球各國、各地交往速度的加快,互動頻率的增多,促使人們進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促使不同文化之間發生接觸和沖突。在接觸或沖突過程中,不同文化之間必然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影響更大,滲透更深,但不可能形成全球同質性的文化。在國家和民族沒有消亡之前,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將會長期存在。 總的來說,經濟全球化趨勢似乎不可阻擋。然而,文化與經濟不同,文化多樣性或多元化趨勢仍將長期存在。
7、關於上海高中語文課本
現在上海的課本年年再改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課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別的看了也沒什麼大用處
高一上:
1.沁園春 長沙 2.跨越百年的美麗 3.我很重要 4.笛夢 5.草莓 6.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7. 哦,香雪 8.<激流>總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 10.<悼念一棵楓樹>,<星星變奏曲> 11.寒風吹徹 12.熱愛生命13.聽泉 14.生命的本質 15.愛因斯坦與藝術 16.自然筆記 17.邂逅霍金 18.改變世界的人們 19.<說教>,<科學美質疑辯> 20.公眾的科學觀 21.在馬克思前的講話 22.為了忘卻的紀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來 25.《發現〉,《一句話》26.我有一個夢想 27.鄧稼先 28.論語七則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圍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風 黍歷好猛離 33.蘇武傳 34.詞三首 35.五人墓碑記 36.諸子說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賦 40.邵公諫厲王弭謗 41.與朱元思書 42.唐宋詩六首 43.愚溪詩序
高一下:
1.社會與人 2.短文兩首 3.隔膜 4.論友誼 5.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熱 7.最後的常春藤葉 8.巴爾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認識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欄桿拍遍 12.回憶魯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羅丹藝術博物館 15.再別康橋 16.想北平 17.廢墟 18.江南的古鎮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嗎? 21.白莽作<孩兒塔>序 22無韻之離騷-太史公筆法小議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國人在魯濱孫身上尋找什麼 26.漢魏六朝詩三首 27.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28.上樞密韓太尉書 29.志未酬 30.唐宋詩四首 31.送東陽馬生序 32.獄中上母書 33.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詩五首 35.後赤壁賦 36.宋詞三首 37.長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莊玩月記
高二上:
1.陳奐生上城 2.老王 3.項鏈 4.我的幾個先生 5.母親這樣的女人 6.國外微型小說 7.詩二首 8.事間最美的墳墓 9.三棵樹 10.世上本無害蟲 11.短文兩篇 12.地球 我的母親 13.遙遠的自然 14.絕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榮的荊棘路 17.兩個世紀之交的聯想 18.書生論劍 19.曹操與楊修 20.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 21.法蘭西投降之真相 22.音樂短章 23.如果優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 24.你為什麼感到快樂 25.中國畫與西洋畫 26.梵谷的向日葵 27.百代法書 28.昆劇的故事 29.勸學 30.師說 31.墨池記 32.學記 33.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34.記舊本韓文後 35.宋詩四首 36.唐詩五首 37.游褒禪山記 38.石鍾山記 39.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遊記 41.宋金詞三首 42.游雁盪記 43.游黃山記
高二下:
1.新詩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澱 4.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籟 7.文學意境的特徵 8.內蒙訪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恆的敵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國散文兩篇 14.微型小說兩篇 15.雜文兩篇 16.讀書示小妹十八生日書肢橋 17.與李賀公飲 18.幼學紀事 19.城隍廟的書市 20.短文兩篇 21.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 22.實踐論 23.<吶喊>自序 24.新詩兩首 25.馬克思在倫敦 26.自述 27.<寬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頗藺相如列傳 30.陳情表 31.諫太宗十思疏 32.訓儉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則 35.自表後主 36.<世說新語>三則 37.詩經二襪圓首 38.種樹郭橐駝轉 39.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40.黃英 41.詩四首 42.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43.病梅館記 44.板橋題畫三則
高三上:
1.蝶戀花 答李淑一 2.老人與海 3.牡丹的拒絕 4.我願意是激流 5.雅舍 6.談白菜 7.上海的風格 8.守財奴 9.關漢卿 10.別了,哥哥 11.告別權利的瞬間 12.簡論市儈主義 13.錢與是非 14.錢鍾書伉儷 15.勞動從猿到任的轉變中的作用 16.短文兩篇 17.相信未來 18.<物種起源>導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鏡像 21.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葯>點評 24.夏天裡一個春夢 25.情感的生命 26.說詩眼 27.空間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國殤 30.過秦論 31.伶官傳序 32.六國論 33.秦晉餚之戰 34.荊軻刺秦王 35.肥水之戰 36.群英會蔣干中計 37.登樓賦 38.詩三首 39.阿房宮賦 40項脊軒志 41.滕王閣序 42.黃州快哉亭記 43.詞三首 44.長亭送別
高三下:
1.阿q正傳 2.哈姆萊特 3.鄉場上 4.套中人 5.飢餓藝術家 6.典型 7.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8.人生頌 9.<傅雷家書兩篇 10.生命的物種恩賜 11.永遠的校園 12.節日 13.邊城 14.親情,舊情,友情 15.我們是怎麼過母親節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讀雲南 22.古羅馬的大鬥技場 23.唐詩過後是宋詞 24.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學記 28.歸去來兮辭 29.馬伶傳 30.<人間詞話>七則 31.蘭亭集序 32.山中與裴秀才迪術 33.秋聲賦 34.詞三首 35.竇娥冤 36.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打字很累)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8、新高考作文常用素材
素材你在平時會很少見到,所以避免了和其他同學作文素材撞車的尷尬和因此拿低分的危險。以下是我帶來新高考作文常用素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人格
1.不屈
鯖鯊、犁頭鯊、星鯊,單一地上,兩條一起上,「跟它們斗」,「跟它們斗到死」。桑提亞哥老人演繹了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品格,昭示著勇敢面對,才有獲得成功希望的理念。(海明威《老人與海》)
摒棄阿Q屈辱的生存狀態和虛幻的「精神勝利法」,自輕自賤,自欺欺人,這是自受其辱。阿Q的故事從反面告誡我們,學會自重,有尊嚴的活著。
尊嚴無價,不屈抗爭
無端受怨,生命遭踐,但尊嚴無價。為了維護清白,捍衛人格的尊嚴,竇娥的抗爭感天動地,刑前的三願一一應驗。生命可以奪去,但不屈的靈魂不可戰勝。(關漢卿《竇娥冤》)
2.不媚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虧畢源夢游天姥吟留別》)
牡丹花期到時盡情盛開,花落委地,依然奪目。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富貴更高貴。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3.不息
是激流,是荒林,是廢墟,是草屋,是雲朵,只要是為了自己所愛,就該用整個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獻身也再所不惜。(裴多菲《我願意是激流》)
4.不爭
淡利百味而不爭,「大味必淡」,白菜的辯證法告誡我們:淡薄才會濃厚,無味才會甘美。人也一樣,清淡、自然、平常才會有為。(李銳《談白菜》)
5.自樂
「花香不在大,室雅何須大。」(鄭板橋語),「陋室」變「雅舍」,全在主人苦中作樂的雅趣情懷。人生苦難相伴,能夠苦中尋樂,以樂化苦,那是必須學問的功夫。(梁實秋《雅舍》)
二、美德
1.公而忘私
藺相如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面對羞辱,敢於讓,安於讓;廉頗為國家大局出發,知恥後勇,放下尊嚴,負荊請罪。將相和好,一國平安,傳為千年佳話。(《廉頗藺柑如列傳》)
魏徵為國直諫,不計個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德聚義,君臣攜手,天下長治久安。(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腹黃享「忍所私以行大義」,成為中華民族史上無私無愧的佳話數知,值得永遠承傳。(《呂氏春秋·去私》)
2.孝母為先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堅守與祖母相依為命,情真意切,譜寫了孝義的永恆篇章,成為千秋效仿的典範。(李密《陳情表》)
3.誠信為本
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為寶,而以不貧為寶(劉向《新序》二則)。
荀巨伯友情重於生命,庾公愛人勝於愛己,陳太丘自慚感悟與人交往守信重禮(《世說新語》)。
國無信不強,人無信不立。
4.儉德之共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儉則寡慾,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正道直行,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孔子志於道而不以惡衣惡食為恥,季文子節儉相三君而美名揚,宋代宰相李沆、張文節節儉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萬錢,遺害子孫,傾家盪產;石奢暴富,而自絕於東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儉立名,以侈自敗,古往今來無不皆然。(司馬光《訓儉示康》)
5.團結就是力量
母子三人在背負債務,衣食住行都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母親拚命打工,兄弟倆邊讀書邊做工,過年的時候,一家人也只能合著吃起一碗陽春面。那頭碰頭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誠團結、共渡危難的民族精銷態神的象徵,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北海道面館」2號桌便是這種精神的見證,老闆專為母子三人留著,其他顧客眷顧這里,仰慕的正是這種精神,一碗陽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陽春面》)
6.反省
反省改革
改革使農民物質上有了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貧乏,如崇拜權勢,隨遇而安等。改革的路還很長。(高曉聲《陳奐生上城》)
反省交往
習慣了以錢物交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將其作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遠比物質上的補償重要得多。楊絳對老王的「不
愧怍」教會我們如何與處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老王》)
反省虛榮
追求脫離了自身實際,悲劇將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劇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們吸取教訓。當悲劇來臨,只有勇敢承擔,用自己的艱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賠項鏈的路瓦栽夫人表現出的重義、誠信、堅毅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莫泊桑《項鏈》)
反省戰爭
老婦人的瘋畜瘋語,側顯出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昭示著珍惜和平,杜絕戰爭。(奧萊爾《在柏林》)
7.勇退(責任)
在權力的巔峰上,在百姓的擁戴中,為了實現民主社會的理想,為了讓更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華盛頓毅然退位,將領袖與民眾,偉大與平凡,歷史與未來,完美地統一在瞬間,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榮。(李輝《告別權力的瞬間》)
8.憂國
不施仁義必敗,以德治國方興。(《過秦論》)
為別人強勢所劫,行賄苟安必敗,團結抗爭始勝。(蘇詢《六國論》)
秦愛紛奢而官焚人亡,後人哀之而不鑒之,更為可悲。杜牧以此勸誡晚唐統治者節財愛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轍,表現出可貴的憂國之心,濟世之責。(《阿房官賦》)
寵幸伶官逸豫必亡,憂勞興國。(《伶官傳序》)
三、理想
1.理想是鑰匙
理想失落,便是鑰匙丟棄,一切的美好都無法打開。沿著心靈的足跡找一找,你的鑰匙在嗎?(梁小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2.理想貴高遠
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自我完善而選擇,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最高尚的人。(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傅雷先生告誡他的兒子,也是告誡所有的年輕人,要做新中國的鍾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為能替祖囤爭光的人而快樂。(《傅雷家書》)
魯迅夢在濟世救國,喚醒沉醒的國民(魯迅《吶喊》);馬克思志在領導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南帆《馬克思在倫敦》);愛因斯坦志在大膽懷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愛因斯坦《自述》);無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風易俗,變革現實(房龍《寬容》序言);布魯諾志在堅持真理(鄭文光《火刑》)。
3.踐行須堅韌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然力不足,也不能至;無物以助之,亦不能至。所以,要志存高遠,即使力、物不備,盡其志,也無譏無悔。(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魯迅為圓夢,先是抉擇學醫,繼而棄醫從文,沉寂反省之後,奮起吶喊,這才成為一代文豪,民族脊樑。
馬克思在倫敦處於內困外圍之中,困於極端貧寒與三個兒子和女兒相繼去世的致命性打擊,但他依然用革命理論引領著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成為影響20世紀十位名人之首。
無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卻被守舊勢力殺死。布魯諾捍衛真理、不畏強暴,視死如歸,在烈火中獲得永生。
「日幕聊為《梁甫吟》」的杜甫(《登樓》)
「窮且益堅,不墜青去之志」的王勃(《滕王閣序》)
「舉送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的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夜探石鍾山下,不避艱險,只為求真。蘇東坡不迷信不盲從的求實精神,永遠值得學習。「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提醒,永遠回盪在人們耳旁。(《石鍾山記》)
為了生活得高尚,必須苦中求樂,不斷進取。(朗費羅《人生須》)
四、信念
1.捨生取義
為了化解楚國攻宋的危機,墨子不遠千里,不顧自身體面,不顧凶險,隻身深入虎穴,終於說服楚國放棄攻宋圖謀。盡管他行義不被理解,但他濟世救民的熱切情懷,「非攻」「兼愛」的執著信念,是民族脊樑的代表。(魯迅《非攻》)
2.殉道求真
開辟了一個新時代的蘇格拉底,卻因觸怒最有權勢的人,被控犯有「敗壞青年人德行,否定神靈」之罪,他從容地引鴆自亡。
偉大的先知荷馬,在流浪中靠誦讀自己的詩篇過日子,成為一個孤獨的瞎子。
發現了新大陸,把一切貢獻給國王的的哥倫布,所得到的是囚禁自己的一條鐵鏈。
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發現,老邁的時候,又聾又瞎,在尖銳的苦痛和人間的蔑視中掙扎。』
胸懷一顆孩子般的心,沖鋒在前,為祖國帶來勝利和解放的貞德,卻被當作老巫婆燒死在廣場上。
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類,推動歷史前進的「光榮者」,走的都是充滿極大困難和生命艱險的「荊棘路」。正是「荊棘」磨礪了他們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們超越時代,走向了永恆。由此可見,磨難只有當它與殉道獻身者相伴的時候,才能顯示磨難的美麗,其美麗在於造就了殉道者的輝煌與永恆。為理想與信念而戰者,永生! (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
3.為救世而獻生
白莽等革命青年與舊世界戰斗,寧可犧牲也不放棄推翻舊世界的斗爭。(魯迅為白莽作《孩兒塔》序)
4.為信史而堅定
司馬遷以「以刑餘之身,不阿世,不迎俗」,創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之作《史記》(資中筠《無韻之離騷》)
5.為未來而堅守
密室中的小安妮,面臨磨難與死亡逼近,從容不迫,真實記下了受難者對生存,對未來的執著信息,創造了奇跡。(邁耶.萊文《密室的生活》)
五、感恩
1.感恩親情
親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生存,更有精神支撐終生受益的教誨。翠翠祖父的告誡:「做一個人,不管有什麼事皆不許哭,要硬扎一點。」(沈從文《邊城》)
認識母愛(寬厚仁慈,堅定執著,無私無怨),珍惜母愛(不要到永遠失去的時候才想起),回饋母愛。(史鐵生《合歡樹》)
2.感恩友情
昔日的'友情,提起來,一片溫馨。乾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將永遠供給我們新的慰藉,重燃我們將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寬慰。珍惜友情吧!(於犁華《親情·舊情·友情〉
友誼可以調劑人的感情,可以增進人的智慧,可以獲得又一次生命。(培根《論友誼》。)
3.感恩師長
哪怕是用樹枝在地上寫幾個字的問候,也能表達對師長的敬愛,關鍵是有這顆心。(季羨林《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4.愛相遇的人
老貝爾曼用自己的生命在牆上畫成了永不凋落的葉子,鼓舞、換回了年輕的瓊珊的生命。人不能僅僅為自己,還要為他人,為一切相遇的人,這是責任,是本份。(歐·亨利《最後的常春藤葉》)
5.愛社會
人首先是社會的,社會決定了個人的生存發展與價值,「記住我」的最好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動,一個毫無保留獻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個永存的人。(泰斯特《記住我》)。
人的和諧營造了社會的繁榮。愛這個社會,與社會協調,才能共生共榮。(愛因斯坦《社會和個人》)
6.珍惜舊情,潤澤人生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王粲《登樓賦》)
柳永亦然。「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
「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歸有光對故居的思念,凝聚著三代人的親情。
感傷離別,思戀舊情,在分離的歲月里,也是一種充實,一種寄託,一種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鈴霖》)
「葉上初陽干宿處,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久在異鄉的人,能夠夢人芙蓉浦,對話漁郎,何嘗不是一種慰藉,一種解脫,一種人生的眷戀?不忘故友,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周邦彥《蘇幕遮》)
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
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快然自足?(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風、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適當放棄「不急之務」,休閑自娛,也是呵護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懷抱中,提倡慢生活,這是現代人的新理念。(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8.學會感恩
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只要讓家人快樂,再苦再累心也甘。里柯克《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的》給了我們兩點啟示:一是學會受愛,學會享受媽媽的付出,讓媽媽覺得對兒女有價值,就會真正感到快樂;二是學會愛,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願望作為借口,去給母親做什麼,那樣只會傷害母親。
六、文化
1.中華文化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公元後的頭13個世紀中國傳出許許多多的技術發明,整個化學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的,中國的發明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在人類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國人的貢獻是偉大的。(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
2.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揚棄
胡同文化的「處街坊」、「知足」、「忍」等,對於和諧社會建設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揚。但「易於滿足」、「不愛管閑事」,「安分守已,逆來順受」等,不利於改革進取,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素質,應當揚棄。(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樂美化人生
音樂是心靈之聲——喚醒記憶,匯聚憂傷,匯編快樂,化淚作笑;音樂是人生的力量——戰斗的引領,孤獨的驅趕,旅者的馱轎;音樂是心靈的伴隨——生時為你歡迎,婚時為你見證,死時為你送殯。所以歌德說:「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紀伯倫《音樂短章》)
4.文字傳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園,文字的離去實質上是人文精神的喪失,是人格的喪失。「中國人拋棄漢字之始,就是拋棄民族文化之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所說)(鄧海南《如果優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
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中國歷代書法各有魅力,是中華文化的一絕,弘揚書法藝術是我們的責任。(陳燮君《百代法書》)
5.審美彰顯民族
中國的語言文學講究的是意蘊審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於景,無生命的物被賦之以人的情味,於是景物活了,有了動人的魅力。西方語言文學側重心裡解剖,突出的是意識的流動,凸顯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潛《你為什麼會感到美感》)
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中國畫著意寫虛,給人意趣與品味(重藝術),西洋域著力於寫實,給人實體感而少意趣(重科學)。東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補更蔚為大觀。(豐子愷《中國畫與西洋畫》)
民族審美特點是,大中取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講究開放(連通、融合)務虛;西方審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閉),求實。(宗白華《空間的美感》)
七、思辨
1.待樹與待人
養樹與養人。順木之性,樹木才能長得快速活得長久;對百姓也是這樣,順民之需.,才是真正的愛民益民;對孩子的教育同樣,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樹,順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機,各顯風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毀之。
2.畫竹與藝術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於生活,才能精於生活,這是藝術規律。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方法務異,風格自成。藝術貴在個性特色,尊重個性,就是尊重藝術。(蘇軾《文與可畫貧答谷偃竹記》,鄭燮《板橋題畫三則》)
3.環境與心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決定在心,心靜自然靜,浮躁的社會,喧鬧的氛圍,守住內心的清靜,才能有所作為。改變環境,不如改變心境。(陶淵明《飲酒》)
4.民族團結的思辨
改革開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這是富強的必由之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歷史的證明。和平是共同的願望,和好是解決民族爭端的最有效渠道,內蒙有那麼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證。(《內蒙訪古》)
5.死亡與永生的思辨
永恆的敵人是時間,永恆的載體也是時間。誰都無法跨過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時空,成為永生。(馮驥才《永恆的敵人》)
6.自然與社會的思辨
大幹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別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獨立精神,終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於他人,體現出自身的價值。(蘇葉《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寧其實不僅僅是人生的側顯,而且是人生的導師.人們從中受到啟發,受到激勵,吸收活力。愛大自然即是愛人生。(法朗士《塞納河岸的早晨》)
7.樸素與美麗
最樸素的托爾斯泰墓,實則世上最美的墳墓,因為,樸素之後的墓主人不為聲名所累的高貴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
8.自然與人
沒有樹,人會隱痛與缺憾;得到樹,人會快樂與幸福;失去樹,人會迷惑與企盼。樹是人類的朋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會真幸福。(蘇童《三棵樹》)
「養弱」後有「害侵」,教育孩子是這樣,國有企業是這樣,英豪產出也是這樣。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一味殺蟲滅害,結果將滅了自己。現階段的「害蟲」正是人類自己。(詹克明《世上本無害蟲》)
9.偉大的多樣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同樣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為人,就是小溪;穩定、恬靜、聖潔、曠日持久。愛因斯坦說:「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可見其神聖偉大。
10.英雄與成敗
英雄不在成敗在浩氣,「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荊軻視死如歸刺秦王,雖然未成,但「千載有餘情」,浩氣永存。(《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樣性
文明人有時很野蠻,而野蠻人有時倒很文明,經濟落後的雲南,其雜色的文明給予現代人以純朴的精神滋養。人類的文明不是哪一國哪一族的專利,它是眾多國家、民族在漫長歷史中的創造。文化是博大的,對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達《重讀雲南》)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正是由於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斷地煥發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續。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於沛《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
八、修行
1.修身
「為國以禮」,子路「不讓」,孔子「哂之」,可見明禮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潤身,得到孔子贊成。修身在明禮修德。(《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給患難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馬青衫」已成為人格修煉的一個標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修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商瞻遠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鍥而不舍;「眾里尋他千網路,回頭驀見,那入正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國維的「人生三境』!》)
2.修學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潛心涵泳,如痴如醉,終於悟出詩的真諦。詩人氣質的黛玉對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見賢思齊」榜樣的力量是學習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學詩》)
3.修業
馬伶轉敗為勝的經歷啟示我們:有志者事竟成,這是立業之柱;深入實踐,精益求精,是必經之路。(侯方城《馬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