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縮短產品生命周期和成本的增加研發全球化力量
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創新成本的大幅提高,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造成現有生產能力的過剩,迫使企業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通常在高成長時期,企業習慣於把握進入機遇、選擇進入領域,這固然是企業成功的要訣。但是,如何把握退出時機、選擇退出方式,同樣也是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瑟羅就把企業自覺的調整性退出比喻為「自我毀滅」,指出:「企業必須在依舊成功之際甘願自我毀滅,方能繼續成為成功的新企業。如果它們不自我毀滅,別人就會把它們毀滅。」
回顧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案例,對於進一步透析IBM通過資產剝離實施的退出戰略,具有很好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IBM出售PC業務案例背景
今年1月,記者在對彭明盛辭任IBM公司CEO之際的采訪中,提到了他所做的一連串輝煌業績。在此期間,IBM的股票市值上升了125%,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810億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1070億美元,每股年收益從當時的3.07美元上升到現在的13.38美元。然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IBM成功地將其個人電腦部門出售給了中國聯想集團。
2004年12月8日,IBM與聯想達成了出售其PC業務部的協議,包括IBM所有筆記本、台式電腦業務以及相關專利、IBM深圳合資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生產線),以及位於日本大和與美國羅利的研發中心;聯想可以在5年內使用IBM品牌,而IBM的全球金融部和全球服務部將分別成為聯想在租賃和金融服務、授權外包維護服務方面的首選供應商。根據協議,聯想向IBM支付12.5億美元,其中現金支付6.5億美元,另外6億美元則以聯想集團18.9%的股票作價。同時,聯想承擔IBM的5億美元債務,其實際交易額達到17.5億美元。2005年5月1日,聯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購IBM全球PC業務。IBM漂亮轉身為IT行業軟體服務供應商。
IBM為何剝離PC業務?
事隔7年,彭明盛才向記者羅爾透露,當年他已看出IT行業將出現大的變化,如雲計算,未來的重點將是服務和軟體,而不是硬體。而從經營角度看,IBM的PC業務受到來自戴爾等強大的價格壓力,利潤已經趨薄。出於精細的戰略性考慮,彭明盛決定在其仍贏利的時候就將PC業務賣掉。
當時,「針對出售PC業務的內部爭議是激烈的,因為PC的出售會拖累其他產品,如果沒有PC部門強大購買力的支持,IBM大型計算機電子部件的成本將會上漲;更因為將PC和其他硬體部門出售,可能會使IBM失去排名第一的全球頂級技術公司,而由惠普公司取代。所以,這一出售的決策是極其困難的。實際上,惠普和戴爾也都在積極向軟體和服務邁進,而惠普也曾計劃將其PC部門出售,後因其總裁惠特曼躊躇而放棄。
「我已經認真傾聽了每一位人談的每一個觀點。」彭明盛說,「假設你決定要轉型到一個不同的空間發展,那裡有創新,你能夠做獨特的事情,並從那裡得到相應的報酬,而PC業務將無法提供這樣一個空間。」
對此,美國沃頓商學院操作和信息管理教授克萊門斯當時就評價指出,IBM對聯想的出售,結束了其數十年錯誤的決策,是藍色巨人對競爭失敗的承認。「這或許並不是壞的方案。既然IBM將不會再成為最低成本的製造商,那麼留下來還會得到什麼?」
華爾街分析師也贊同克萊門斯教授的觀點。「既然都已經明白了這些風險,我們同意IBM的決策。」美林證券公司分析師梅倫諾維奇說,「我們一直持有這樣的觀點,PC業務價值鏈中僅有的可持續利潤點屬於英特爾、微軟和戴爾」。
IBM出售PC的戰略收益
IBM決定剝離其PC業務後,其選擇合適購買者的標准絕不是出價最高者,而是更多地從其全球發展戰略出發。
沃頓商學院領導和變革管理中心主任尤西姆當時就曾猜測:「IBM之所以將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更多地是加強藍圖巨人與中國政府的合作,而不是將資產賣個好價錢。」
彭明盛此番亦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IBM拒絕戴爾和其他私募投資公司的購買要求,而堅持將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的理由有兩個:第一,因為他看到了該業務部門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尤其是在創新領域;第二,可以贏得進入前景廣闊中國市場的可靠支持。」
7年來,正如尤西姆當年所預測的那樣,這項交易取得了雙贏的效果。IBM將其大部分資源從製造和銷售計算機轉入到更多地提供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上。同時,在中國市場上也獲得了更多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機會。而聯想則大踏步地邁向了國際化。
IBM的退出決策是果斷的,並沒有像雅虎和惠普那樣優柔寡斷。如今彭明盛顯然對其戰略轉型感到自豪,他對羅爾說,「你已經看到了所做的選擇,以及由此產生的效益」。如果IBM繼續保留其PC部門,可能得到較少,但更多地會拖累了公司的利潤,而無法更多地聚焦投資雲計算、咨詢、數據挖掘和服務。現在,IBM的股票市場價值達到了2170億美元,已經超過陷入困境的惠普市場價值的4倍以上。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的銷售收入已經佔比四分之一。毫無疑問,IBM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同時,聯想已經通過各種重組和管理優化,實施新戰略,加速產品開發,已經於2011年超越戴爾和宏基,成為僅次於惠普的全球第二大PC公司。
2011年,IBM已經吸引到巴菲特的巨額投資,其對藍色巨人的戰略願景贊不絕口。
IBM把握退出時機的啟發
第一,資產剝離行為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復雜的動機,准確把握需要追蹤其完整的生命周期。通常有:1、通過資產剝離來籌集大量現金,有利於改善公司的流動性狀況,或者降低公司的負債水平。2、出售並不是核心業務的資產,使之更好地聚焦其專長的行業。3、通過剝離部分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亦使其在其他領域更能發揮價值。4、迫於政府反壟斷的法規而剝離資產等等。
第二,要對退出戰略實施的難度和障礙有足夠的認識。其一心理障礙。企業的市場退出戰略系「自我毀滅」行為,對於企業在位的決策者(特別是該項決策的原制訂者),亦即意味著「自我否定」,其思想感情上可能更加難以接受。其二識別障礙。以輪胎製造業為例,子午線輪胎的進入市場意味著全世界輪胎產品必須削減三分之二,因其使用壽命將是舊式輪胎的3至5倍。如果企業只把這一現象視為暫時困難,沒有及時意識到退出的必要,甚至反而加大投資,那麼等到所有的公司都認識到需要退出時,就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機。其三制度障礙。目前企業的退出,還只停留在行政性的「關、停、並、轉」上。資產市場、產權市場和資本市場尚在建設培育,人為加大了退出成本和壁壘。
第三,企業的退出戰略是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的,是根據企業總體發展的需要而
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
2、怎樣解決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後的問題
日前,消息人士透露,吉利收購沃爾沃談判已接近尾聲,收購的清單已經出爐,包括沃爾沃最核心的資產,以及相關的營銷網路、零配套供應體系關系等。
「吉利承諾沃爾沃瑞典總部和研發不變,工廠不裁員。並為沃爾沃制定了全新的復興計劃,每年都會有新產品在瑞典工廠下線,並大加中國元素。」上述消清卜息人士透露。
另有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中國元素包含了專門針對中國市場設計車型,開發全新平台打造單車銷售超過10萬輛的明星車型,也包括以中國市場為基點的沃爾沃200萬輛銷售計劃等。」
收購清單
吉利到底收購到沃爾沃什麼?一直以來,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的消息被廣泛報道,但其收購清單並未曝光。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購買沃爾沃的具體內容包括,9個系列產品,3個最新平台,2000多個全球網路,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應商體系。
9個系列產品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V50、V70,這幾乎是目前沃爾沃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的所有車型。這其中,S40、S80以技術合作的形式在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國產化生產,S80以加長版A80L的形式專門針對中國設計。
3個平台為沃爾沃的P1、P2、P24平台。其中,P1平台專門生產緊湊型轎車,包括上述的S40、V50、C70、C30等系列車型,是福特汽車收購沃爾沃後,進行整合而構成的一個新平台。曾生產福特福克斯和水星品牌產品。
P2平台是生產大中型轎車的平台,包括上述的S60、XC90系列車型,是原來生產S80車型平台的升級版。亦曾生產福特的SUV系列車型。P24平台生產包括XC60、V70、S80等大型轎車系列車型。
除了產品系列,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還包括完備的經銷商團隊和供應商體系。
經過多年的積累,沃爾沃擁有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2500家經銷商,其中60%和30%的經銷商都分布在歐洲和北彎汪美市場。這樣的經銷商網路不僅是沃爾沃的財富,也將可能有益於吉利汽車海外夢想。
供應商體系是保證未來打上中國標簽的沃爾沃在生產、品質等各方面的質量保障。瑞典《工業日報》(DagensInstri)2009年底的報道稱,包括前沃爾沃CEO在內的元老們向福特董事長比爾·福特寫信稱,出售將破壞沃爾沃與供應商的關系,吉利缺乏足夠的「技術競爭力」來保證並提升沃爾沃汽車的質量。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吉利在與福特的收購協議中,包括了與福特、沃爾沃一起穩固原有供應商合作關系的條款。
當然,重要的還包括沃爾沃品牌。與北汽收購薩博不能使用品牌不同,吉利收購清單包括沃爾沃品牌。同時,與其他瀕臨破產被收購的品牌價值相比,沃爾沃擁有百年歷史,具有豐富的產品線和高端的品牌形象,沃爾沃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一直為外界好評。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吉利最終收購沃爾沃成功後,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的夢想,將換一種思路,以「吉利駕馭沃爾沃走遍全世界」的形式來完成。 中國元素的復興計劃
上述沃爾沃的價值清單足夠誘人,但其虧損也有目共睹。外電報道,截至2008年結束,沃爾沃的虧損額已高達16.9億美元,還有大筆的債務。復興沃爾沃的計劃難度可想而知。
「吉利隨收購計劃一同報給福特的,還有全新的沃爾沃復興計劃。」上述人士透露,「復興計劃中有全新的產品計劃,吉利為沃爾沃規劃的前景是四五年後銷售達200萬輛。短期目標是全球銷售達100萬輛。並包含了大量中國元素,包括把中國當做本土市場的大規模銷售,也包括針對中國市場設計車型。」
據悉,吉利為沃爾沃制定的全新產品開發計劃中,每年都會有新產品在瑞典工廠下線。吉利將保障沃爾沃的安全、環保優勢,保障開發費用,開發效率更高、排量更小,更環保,重量更輕的發動機。建立全新獨立的平台,擴展產品線,發展單型號年銷量超過10萬輛的明星車型。
目前沃爾沃的全球銷量約為40萬輛,沃爾沃在中國的年銷售量約為1.3萬輛。
在銷售方面,李書福的中國市埋正仔場元素在於,「奧迪、寶馬這樣的高端車今年在中國銷量都超過或者接近10萬輛,沃爾沃有什麼不可能?」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年銷量已經超過1200萬輛,通過針對中國市場進行產品等調整,以沃爾沃這樣的品牌,拿到一定市場份額不是問題。」
李書福亦曾公開表示,收購沃爾沃後,沃爾沃將有兩個本土市場,中國和瑞典。從上述消息來看,中國作為本土市場,或將承擔巨大的銷量任務。
另一個中國元素則是專門針對中國開發車型。「原來沃爾沃的產品開發思路是全球化的,以後也不會變,但會增加專門針對中國設計的車型,不是S80L那樣簡單的加長,而是大量吸收中國元素,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畢竟對於任何一個跨國汽車公司來說,中國這樣增長火爆的大市場,都值得專門研發。」上述消息人士分析。
業內人士猜測,消息人士口中的建立全新平台,發展單型號年銷量超過10萬輛的明星車型可能就是要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相對大眾化車型。並分析,吉利承諾沃爾沃瑞典總部和研發不變,工廠不裁員,可能正是基於對市場的良好預期,尤其中國市場。
同時,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吉利對沃爾沃凈值調查後,財務專家給出的建議是,輔以全新的產品、市場計劃,吉利收購沃爾沃後,有望一年內實現盈利,並在2015年使利潤率回到正常水平,投資方獲得回報。
一位吉利前高管認為,「以吉利多年在產品價格方面的控制經驗來說,實現盈利應該不是問題。」他分析,「以一輛售價30萬元的沃爾沃車型來說,就我對吉利的了解,其能夠將成本控制在15萬元以將車價降5萬元賣,競爭力就可以凸顯出來。這樣,其一輛車就能夠有10萬元的結余,就算比原來多賣出10萬輛,其利潤就很可觀。」
「所有的清單和計劃,都要看吉利最終能否成功收購沃爾沃。」有業內人士擔心,吉利收購沃爾沃上演中鋁收購力拓,或者通用戲劇性不賣歐寶一樣,最終流產。但熟悉福特的人給出的答案是,「福特出售沃爾沃是深思熟慮、戰略轉型的需要,不出售的可能性不大,關鍵可能就是看是否出售給吉利,畢竟吉利不是唯一的買家。」
3、應對經濟全球化,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以此為話題的3000字論文。有勞大家了。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動盪不安。世界各種矛盾在深入發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突出起來,甚至釀成流血沖突和局部戰爭。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環境更加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冊第34-35頁
在和平穩定中謀求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世界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深。生產布局,投資走向,金融往來,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乃至環境保護,都跨越了國界。世界貿易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速度加快。這樣一種全球經濟的發展肯定不能長久地建立在少數國家發達、多數國家落後的基礎上。世界經濟需要新的動力,世界市場需要新的補充。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盛,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
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們的落後和貧困,主要是歷史上殖民主義統治以及現實的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經濟秩序造成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從本國國情出發,已經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事實證明,只有走這樣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這一潮流在新的世紀中將會更加壯大。在我看來,如果說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國際局勢演變的一大特徵,那麼它們在經濟上的騰飛則將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標志。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數十億人民徹底擺脫貧困的桎梏,將為各國提供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為新興科技和產業開辟廣闊的市場,給全球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興盛,還將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礎,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旺發達,將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貢獻。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報》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范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盡管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種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平力量進一步增強。要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不要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沖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2469頁
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多極化趨勢在全球或地區范圍內,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有新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各種區域性、洲際性的合作組織空前活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增強。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各國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維護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擴大軍事集團、加強軍事同盟,無助於維護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利用「人權」等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因素而引發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世界仍不安寧。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紀》(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
編》上冊第41-42頁
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有這樣幾種趨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世界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全球化趨勢愈益明顯。經濟市場化、貿易與投資國際化、區域經濟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強,摩擦和競爭也在加劇。全球市場、資金、資源的爭奪矛盾更加尖銳,世界范圍的貿易競爭和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各國更加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下一個世紀將進入信息經濟、科技先導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時代。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際金融越來越活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近些年,國際資本流動加快,但金融風險也隨之加大,金融市場動盪不定,特別是今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風波,波及世界許多地區。我們要密切注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為我所用,努力做到趨利避害。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7年12月9日)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向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如何維護自己經濟安全的新課題。
經濟全球化趨勢要求各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但各國在擴大開放時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注重提高防範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危機,不僅發展中國家會深受其害,發達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應本著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共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於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報》1998年11月19日
冷戰結束後,世界向多極化的方向發展,但多極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期,其間會充滿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激烈斗爭。世界各種力量正在進行新的分化組合。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幾大力量也相對突出,廣大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多極化趨勢,反映了國際關系的深刻變化和歷史的發展,有利於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種力量的發展仍很不平衡。
《在武漢主持召開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時的講話》(1999年
5月30日)
當前,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在繼續發展,國際形勢總體上仍然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盡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較長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將是一個充滿復雜斗爭的長期過程,但這一歷史方向不可逆轉。這是黨中央在科學分析當代世界矛盾,全面審視和平力量和戰爭因素消長的基礎上作出的重要判斷。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9年11月15日)
展望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有三個動向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一是世界范圍內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近年來,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興產業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產業的發展,促使傳統產業發生變革。新產品層出不窮,高科技產品在社會生產中所佔的比重日益提高。西方國家企業購並風潮迭起,大大提高了它們搶占市場、壟斷技術、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二是科技進步突飛猛進。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信息技術的開發,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運用,使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知識或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和運用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將更加倚重於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三是跨國公司的影響力日益增大。跨國公司的迅速擴張,引起了投資方式和國際分工的變化,加速了生產、投資、貿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國際經濟聯系,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給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條件,也不同程度地帶來了風險。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占據明顯優勢,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利用機遇和防範風險的能力較弱,相對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策略把握不當,其金融、經濟就會面臨風險和沖擊。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全面分析國際經濟形勢,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經濟全球化趨勢已經和正在給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我們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一定要增強緊迫感,努力使自己發展得更快、更好。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9年11月15日)
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安全。這種多極化格局,不同於歷史上大國爭霸、瓜分勢力范圍的局面。各國應是獨立自主的,各國的相互合作及各種形式的夥伴關系,不應針對第三方。大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負有重要責任,大國應該尊重小國,強國應該扶持弱國,富國應該幫助窮國。
《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2000年9月6日),《十五大
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冊第1353-1354頁
現在,國際局勢總體上繼續趨於緩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各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強大動力。如何在新世紀里實現世界的健康、穩定和普遍發展,是擺在各國人民和政治家、企業家面前的緊迫課題。
必須看到,現在世界各國的發展仍是相當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斷擴大。我們應該全面審視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並加強對這種進程的正確引導和管理。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有利於促進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給各國各地區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經濟全球化,帶來眾多的創業機會,但也伴隨著更快的技術創新、更短的產品壽命周期、更快捷的資本流動和更激烈的人才競爭。這就要求國際社會應對資本的跨國流動加強有效監管和合理規范,並制定和實施適應市場迅速變化的新的經濟技術國際規則,也要求人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術。
——經濟全球化,由於發達國家的主導,使各國各地區在全球發展中的地位和水平進一步出現差異。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發展更趨艱難,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這不僅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我們需要的是世界各國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經濟全球化。我相信,亞太經合組織作為一個重要的地區組織,在促使經濟全球化進程朝著趨利避害、有利於南北國家共同發展的方向前進方面,應該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界領導人峰會午餐會上的演講》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報》2000年11月16日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長期存在。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走向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徵。新世紀初期,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區性強國或國家集團,將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進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牽制,競爭共處。由於世界民主與和平力量的壯大,未來的多極化政治格局,不同於歷史上列強爭霸的政治局面。這種多極化是與日益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它的最終形成將經歷一個漫長、曲折、復雜的演進過程。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相當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
《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00年12月11日)
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世界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創新、知識應用、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日益國際化,各國經濟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有利於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脫離世界經濟而孤立地發展。如能加以正確引導和駕馭,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也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社會的穩定。
同時也應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現在,經濟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它們經濟科技實力雄厚,掌握著國際經貿組織以及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在全球化中獲益最大,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不利的地位。西方發達國家,通過跨國公司和受它們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加緊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滲透和擴張,在全世界爭奪資源和市場,同時極力推行它們的發展模式、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企圖通過經濟全球化實現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這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國家安全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威脅。目前的經濟全球化進程,正在導致南北差距的進一步拉大,一些經濟技術條件比較差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進一步被邊緣化的危險。國際金融市場不穩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現金融震盪,就會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造成強烈沖擊。經濟全球化不僅加劇著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資金、技術、市場和資源方面的競爭,也加劇著一些國家內部的貧富矛盾,引發社會沖突。總之,一個發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長期安寧的。
《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00年12月11日)
4、什麼是瀑布效應,經濟學領域的
我們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生產力的差距,落差、瀑布帶來的增長,即瀑布效應。
5、長城汽車「提速」海外布局 2021全球化戰略「全面開花」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眾多中國品牌紛紛發力海外市場,中汽協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汽車出口份額預計將從去年的4%升至8%。作為中國車企出海的傑出代表,2021年長城汽車在工廠布局、產品迭代、市場擴張和營銷升級等方面加速「全體系」海外布局,並提出2025年實現海外銷售突破100萬輛的目標。
在工廠布局方面,2021年俄羅斯圖拉工廠下線投產哈弗JOLION,成為繼哈弗F7之後的第二款重磅車型,近一步完善了俄羅斯市場產品矩陣。作為長城汽車的第二個海外全工藝整車工廠,泰國羅勇工廠從交割到今年正式投產,短短7個月便完成了哈弗H6 HEV的量產,盡顯「長城速度」。海外工廠的竣工投產,一方面節省銷量鏈路與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對當地市場的用戶反饋更為及時,助力企業精準把握用戶需求,並進行產品的適應性開發。此外,長城汽車在2021年完成了戴姆勒集團巴西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的簽約,並計劃於明年正式完成交割儀式。該工廠將進一步帶動長城汽車在南美市場的開拓,就此實現它以巴西、泰國、俄羅斯為支點,全方位覆蓋亞歐美三大洲的工廠布局,構建更充實的全球產能供給。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通過產品快速迭代,不斷發力海外市場,加速產品向智能化、清潔化、品類化的進階。在深耕多年的俄羅斯市場,長城汽車持續鞏固打造全新一代智能SUV的領導地位,在2021年推出的哈弗JOLION可通過APP遠程式控制制,開啟車輛加熱,解決用戶在寒冷季節的用車痛點,同時,該車還配備以豐富的科技配置,以智能實力打動用戶。針對泰國市場,長城汽車以新能源車型進行切入,推出哈弗H6 HEV、哈弗JOLION HEV、歐拉好貓等車型,更好的滿足當地的購車需求。12月,哈弗大狗以全新品類的身份亮相沙特吉達國際車展,並發布了全球命名「DARGO」,以「Dare to go」的產品理念,開啟全球化新征程,未來哈弗大狗也將陸續在伊拉克、俄羅斯、烏克蘭等地陸續上市。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國門,海外將成為新的「主戰場」。2021年長城汽車加速進入泰國、埃及、尼泊爾、汶萊、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搶灘新的增長路徑。在泰國,哈弗H6 HEV自上市以來,已連續5個月奪得細分市場TOP 3,成為當之無愧的「網紅車型」;在埃及,哈弗品牌進入緊湊型SUV銷量TOP5,成為長城汽車全新的海外增長點。此外,2021年,長城汽車還加速了歐洲市場的布局,攜手旗下魏牌摩卡(Coffee 01)PHEV、歐拉好貓等車型登陸慕尼黑國際車展,並在慕尼黑設立歐洲總部,成為長城汽車全球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隨著在新興市場、東盟市場和歐洲市場的「開疆擴土」,長城汽車全球版圖日趨完善,開始在全球市場與日韓品牌車企「掰手腕」。
長城汽車在積極拓寬工廠、產品、市場的同時,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作為成熟的汽車市場,澳大利亞的用戶更加關注運動,長城汽車「牽手」大熱IP鐵人三項,希望通過體育活動與用戶產生共鳴。而地處南美的智利,因其多山地形用戶對越野更關注,長城汽車贊助了電視頻道MEGA旗下的探險類欄目Bicitantes,通過傳遞越野文化,圈粉大批用戶。在泰國,長城汽車還通過參與水燈節,進一步拉近與當地年輕用戶的關系,實現與消費者的同頻共振。深耕本地化創新營銷,逐漸佔領用戶心智,成為長城汽車快速提升海外品牌形象、提振當地市場銷量的另一利器。
作為中國汽車品牌出海的先鋒軍,2021年長城汽車通過海外布局的「全面提速」,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走出了一條極具借鑒意義的中國車企進階之路。
6、全球化戰略的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的基本程序
對目前主要跨國公司進行考察,可以發現其全球戰略下研究與開發活動有著共同點。一般而言,有以下基本程序:
(一)在跨國公司內部建立技術指導委員會
為了創建一種全球化研究與開發網路,跨物敬國公司往往首先建立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公司總裁以及高層經理人員建立一個由5-8人組成的技術指導委員會,其成員構成呈現交叉態勢。他們往往具有深厚的專業技術知識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還賀螞豎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
(二)選擇新的研究與開發機構
就目前主要跨國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看,新的研究與開發機構主要有兩大類型:
1、母國基地擴張型(home-base-augmenting)。即,研究與開發活動主要是為了從公司的競爭者以及國外大學獲取信息。通過這種方式,研究開發信息從國外的有關機構傳向母國研究與開發總部。
2、母國基地開拓型(home-base-exploiting)。即,研究與開發活動主要是為了支持海外製造基地生產出能與當地需求相適應的標准化產品。通過這種方式,研究開發信息由母國研究與開發機構總部傳向國外有關機構。
一項調查表明,大約45%的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禪大機構採用母國基地擴張型,其餘55%則採用母國基地開拓型。兩種類型的研究開發機構其平均人數大約都在100人左右。但是,這兩種形式在其戰略目的以及領導方式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
(三)為研究開發機構選擇區位
1、母國基地擴張型研究開發機構的區位選擇。母國基地擴張型研究開發機構一般在科技比較發達的地區設立,以最快速度獲得新的研究開發信息。
2、母國基地開拓型研究開發機構的區位選擇。母國基地開拓型研究開發機構則在較大的市場以及製造工廠附近設立。這樣可以將其產品較快投入國外市場。
7、全球化公司開發新產品的組織形式往往由什麼承擔
全球化公司開遲凱發新產品的組織形式,往碼或喚往由組建的最高層次的新產品開發委員會承擔。根據查詢,團羨該問題出自經濟學:產品策略考試題庫中,正確答案是由組建的最高層次的新產品開發委員會承擔。
8、再收通用工廠瞄準東盟 長城汽車全球化之泰國硬貨篇
2月17日,長城汽車和通用汽車共同宣布,長城汽車將收購通用汽車的泰國羅勇府製造工廠。根據雙方已簽署的具有約束力的條款書,包括羅勇府汽車工廠和動力總成工廠在內的通用汽車泰國公司將移交給長城汽車,雙方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終移交。
泰國羅勇府工廠概況
(一)整車製造工廠
通用泰國整車組裝廠2000年投產,位於羅勇府自由貿易區,佔地面積81.81萬平方米,有員工1500餘人,最大年產能13.5萬。
1. 兩款在產車型:雪佛蘭科羅拉多(皮卡)和雪佛蘭開拓者(SUV)
2. 自2000年投產以來,泰國羅勇府工廠作為區域製造中心,已生產了近140萬輛汽車,銷售至十餘個市場,包括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東和南美地區。
3. 羅勇府工廠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本地團隊
(二)發動機製造工廠
通用泰國發動機工廠2011年投產,位於羅勇府自由貿易區,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員工近400人。
1. 生產2.5L和2.8L渦輪增壓4缸柴油發動機
2. 所產發動機25%用於泰國市場,75%用於出口
3. 自2011年以來,已生產40萬台發動機
泰國汽車工業概況
泰國汽車業的繁榮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之後開始,汽車行業是泰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佔2018年泰國GDP的9%,也是泰國最大的出口行業,占出口總值的15%,出口占泰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7%。因此,泰國也是大多數製造商的基地
(三)泰國市場傾向於皮卡和SUV
1. 泰國市場對皮卡和SUV需求較強。
2. 由於經濟復甦,以及上屆政府首次購車計劃下購車的5年禁售期結束, 2019年泰國汽車產銷201.4萬輛,其中出口100.6萬輛;
3. 由於政府的稅收優惠和柴油補貼,皮卡一直是市場的主導,其成為泰國農村人口的理想選擇,同時SUV市場份額有所增加。
(四)豐富的熟練勞動力和相對低廉的成本
1. 鑒於汽車是泰國最大的出口部門,該國擁有大量的汽車行業工人,涵蓋了汽車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2. 泰國有29所大學和學院為該行業的員工提供汽車、機械工程培訓項目
4. 與其他主要汽車生產國相比,泰國工廠是一個低成本的生產基地,而工資水平低於泰國的國家缺乏泰國汽車工業培育的基礎設施和供應商。
(五)有利的潛在經濟和地理趨勢
1. 泰國是一個發展中市場;
2. 泰國人口已經超過7000萬;
3.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1%;
4. 第25大經濟體。
1、長城汽車為何選擇在泰國投資,出於怎樣的考慮?未來該工廠將兼顧出口哪幾個國家?
泰國是發展中的汽車市場,也是前景可觀、潛力巨大的市場。進軍泰國市場是長城汽車進軍東盟市場的關鍵一步,也是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舉措。
具體而言,泰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製造和供應基地。汽車行業是泰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佔2018年泰國GDP的9%,也是泰國最大的出口行業,占出口總值的15%。2019年泰國汽車產銷201.4萬輛,其中出口100.6萬輛。同時泰國市場對皮卡和SUV需求較強,由於政府的稅收優惠和柴油補貼,皮卡一直是市場的主導,且泰國經濟復甦下,SUV市場份額也有所增加。
第二,泰國擁有豐富的熟練勞動力和相對低廉的製造成本。泰國擁有大量的汽車行業工人,且與其他主要汽車生產國相比,泰國工廠是一個低成本的生產基地。
第三,宏觀環境層面,泰國具備有利的潛在經濟和地理優勢,其是一個發展中市場,位列全球第25大經濟體,人口超過7000萬,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呈增長態勢。對於投資者而言,泰國還擁有有利的貿易協定和政府激勵措施, 其與主要出口夥伴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和獎勵計劃。同時汽車行業是泰國經濟在2018年創造390億美元經濟價值的關鍵因素,在稅收優惠計劃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未來長城汽車將依託泰國羅勇府工廠,以泰國為中心輻射整個東盟地區,將產品出口到東盟其他國家及澳大利亞等國。
2、長城汽車為何選擇收購通用的泰國羅勇府工廠?
長城汽車選擇收購通用的泰國羅勇府工廠,主要是看重工廠的整車和發動機生產能力、本地化團隊運營能力,以及其優勢的地理位置,這與長城汽車進軍泰國市場的戰略布局需求相契合。
羅勇府汽車製造工廠於2000年投產,位於羅勇府自由貿易區,佔地面積81.81萬平方米,有員工1500餘人,最大年產能13.5萬。自2000年投產以來,泰國羅勇府工廠作為區域製造中心,已生產了近140萬輛汽車,至今已銷售至十餘個市場,包括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東和南美地區。發動機工廠於2011年投產,佔地面積2.2萬平方米,員工近400人,已生產40萬台發動機。
在運營層面,羅勇府工廠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本地團隊,對當地市場有較強的了解,可以監督運營。同時工廠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基地位於泰國自由貿易區,享有諸多稅收優惠和出口貿易優勢。
3、2000年投產的羅勇府工廠其工藝先進性能否滿足長城汽車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將會對工廠做哪些升級改造工作?將生產什麼車型?
羅勇府工廠無論是工藝生產線還是空間設施,均處於先進水平。自2000年投產以來,泰國羅勇府工廠作為區域製造中心,已生產了近140萬輛汽車,銷售至十餘個市場。生產的車型為雪佛蘭科羅拉多和雪佛蘭開拓者,兩款車型均為工藝先進的車型,對生產線的要求較高。
此次收購計劃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終移交,未來長城汽車將立足羅勇府工廠現有的生產線,結合自身實際生產需求,決定是否將開展對工廠的規劃改造工作。
未來工廠生產的車型情況目前尚未確定,相信隨著全球化戰略的持續深入,長城汽車旗下全球化車型將日益增多和豐富。
4、在泰國和東盟市場,長城在產品和品牌上將會做哪些本地化調整?
根據市場需求的不同,長城汽車在產品和品牌上一定會做出不同的調整,制定更符合當地市場的策略。例如在泰國市場,皮卡和SUV需求旺盛,由於政府的稅收優惠和柴油補貼,皮卡一直是市場的主導,其成為泰國農村人口的理想選擇。另一方面,由於泰國經濟的復甦,以及上屆政府首次購車計劃下購車的5年禁售期結束,泰國SUV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增加。長城汽車將充分立足泰國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進行本地化調整。例如,泰國市場是右舵車,我們在車型生產上也會做出調整。
同時對於要出口的東盟其他國家市場,長城汽車也會根據市場需求偏好,做好產品和品牌的本地化策略。
5、作為全球化一部分,長城是否有計劃收購核心零部件企業?或者蜂巢科技是否有計劃同步出海?
長城汽車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未來是否收購將視企業戰略需求而定。
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蜂巢易創、蜂巢能源、諾博汽車系統、曼德電子電器攜一系列技術創新成果,首次登陸這一全球矚目的行業盛會。前不久的印度車展,長城汽車再次將多項核心零部件產品引入世界舞台,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
此次泰國羅勇府工廠,同樣具備發動機製造能力,長城汽車有能力憑借自身多年來的技術積累,打造符合泰國國情的,具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
6、目前,長城汽車在全球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布局和計劃?未來全球化布局重點和目標是什麼?
全球化戰略,不僅是長城汽車今年重點的戰略規劃,更是長城汽車未來長期堅持,並不斷聚焦貫徹的戰略。全球化是中國汽車企業唯一的出路,長城汽車一定要走出去。
目前,長城汽車已經構建了人、研、產、銷、供的全球化布局。在研發層面,長城汽車已先後在日本、美國、德國、印度、奧地利和韓國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構建了以保定總部為核心,涵蓋歐洲、亞洲、北美的「七國十地」研發格局,並匯集了全球頂尖汽車工程師、設計師和IT專家,組建了全球化的自主研發團隊。
在生產布局方面,長城汽車已經形成了「9+5」的全球化生產布局。2019年,長城汽車海外首個全工藝整車工廠——俄羅斯圖拉工廠正式投產。2020年,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加速推進。2020年初,長城汽車又收購了通用汽車的印度塔里岡工廠和泰國羅勇府汽車工廠及動力總成工廠。至此,長城汽車已在國內形成了保定、徐水、天津、重慶永川、平湖、泰州、日照和張家港8個全工藝生產基地;在海外擁有俄羅斯圖拉、印度塔里岡和泰國羅勇府3家全工藝整車工廠,以及擁有分布在厄瓜多、馬來西亞、突尼西亞、保加利亞等國的5個海外KD組裝廠。
在渠道建設方面,長城汽車目前已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印度、泰國及美國等國家設立全資子公司。依託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南美、中東5大區域營銷中心,暢銷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智利、沙特、阿根廷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超過500家優質經銷商網路。
7、發力全球戰略,長城汽車團隊情況有哪些發展變化?
想要真正實現全球化,打造本地化團隊是重要一環。
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面臨的是能否有足夠的全球布局、全球駕馭的能力。為此,長城汽車在俄羅斯、南非、印度、東盟、北美等地都設立了相應的子公司,由專業的團隊負責。未來在泰國,我們會打造有能力且了解泰國市場的出色團隊,助力長城汽車在泰國乃至東盟市場的發展。
在人才建設方面,長城汽車打造了萬人規模的工程技術團隊,其中海外專家1000餘人,圍繞產品開發,從組織規劃和硬體設施為整車產品開發和產品驗證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