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是在什麼以後才流行起來的
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才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
這一時期,隨著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增加,以及信息技術和交通運輸的進步,全球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成為了全世界范圍內的熱門話題。
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的時候,全球化正在加速發展。此時,跨國公司、金融機構、貿易和外匯市場的不斷擴大導致了世界經濟的更大程度的互聯互通。
同時全球信息技術的普及降低了信息傳遞成本,減少談並了地理壁壘的影響,使得各個國家的人們和產業之間能夠更加緊密地交流和協作。
經濟全球化這一概念的推廣起源於1990年代初期,在這一時期中,新自由主義思想席捲了全球范圍內。其推動者認為,通過自由貿易、去除非關稅壁壘和降低稅率等措施可以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的自由流動,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這種思想體系的影響力迅速擴展,在此期間,世界貿易組織(WTO)迅速成立,旨在促進自由貿易並消除各國之間的障礙。
另外,聲音認為全球化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如不平等、環境破壞、文化沖擊和權力失衡等。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一些國際組織中,如聯合國和環保組織,出現了更為強烈的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聲音,呼籲應該限制跨國投資和貿易等活動。
總的來說,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含頌跡的關鍵時期,也是這個概念廣為流傳的時期。
當時,隨著全球經濟聯系的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成為了熱門話題,並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更深層次的自由化和開放化。當然,同時也應該意識到,隨著全球化進櫻差程不斷加深,它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和挑戰將會愈發嚴峻。
2、世界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是什麼時候
世界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2)20實際0年代有經濟全球化嗎擴展資料
生產力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極大地推動著世界市場的擴大。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科技革命,從時間和空間上縮小了各國之間的距離,促使世界貿易結構發生巨大變化,促使生產要素跨國流動,它不僅對生產超越國界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全球化生產准備了條件,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
世界性的金融機構網路,大量的金融業務跨國界進行,跨國貸款、跨國證券發行和跨國並購體系已經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在時間上相互接續、價格上相互聯動,幾秒鍾內就能實現上千萬億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匯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流動性和全天候的市場。
各國科技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是經濟全球化最新拓展和進展迅速的領域,表現為,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大規模跨國界轉移,跨國界聯合研發廣泛存在。
以信息技術產業為典型代表,各國的技術標准越來越趨向一致,跨國公司巨頭通過壟斷技術標準的使用,控制了行業的發展,獲取了大量的超額利潤。經濟全球化的四個主要載體都與跨國公司密切相關,或者說跨國公司就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載體的推動者與擔當者。
3、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是怎樣的?
經濟全球化的歷程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經濟步入高速發展軌道,世界各國各地區在資源、資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補性進一步增強,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於是世界經濟日益發展成為一個整體。這種趨勢我們稱之為「經濟全球化」。
探尋經濟全球化的源頭,可追溯到新航路的開辟。14世紀義大利佛羅倫薩等城市國家出現了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的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早期資本家、冒險家渴望得到歐洲之外的特產(如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將歐洲的商品銷售到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以圖發財致富;同時又要繞開控制了東西方商路的奧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為首開始了探索到達東方的新航路的歷程。經過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探索,到達東方及環球航行的新航路開辟出來。新航路的開辟,徹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絕狀態的終結,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也是殖民國家對殖民地征服掠奪的過程。美洲大片的庄園被開辟出來,導致了「三角貿易」的興起與繁榮;歐洲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往非洲,但交換的是近億的黑奴;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等整船整船地運往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8世紀,英國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奪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並把棉布等商品傾銷到印度。由此可見,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繁榮與非洲、美洲、亞洲有著密切的聯系,歐洲不再是獨立地發展經濟。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科學技術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勁的動力。1765年,英國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用於紡織部門,將人類推進到蒸汽時代。隨後,交通運輸等部門使用蒸汽動力,火車、汽船相繼發明問世,生產效率獲得飛速提高。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品銷往國外,亞非拉地區成為其工業原料供應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但東方從屬於西方。19世紀70年代,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汽車、電報、電話、飛機等相繼問世,並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促使壟斷組織形成、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階段。1869年埃及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並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並被美國控制,這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強攫取世界范圍內的利益,把世界經濟活動從時間、空間上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等技術突破為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形成了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經濟,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便捷、快速。這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優勢互補、互相依存,日益緊密地形成一個整體,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在不斷發展。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東西方兩大集團劍拔弩張局面消失,世界呈現「一超多強」格局。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力量在不斷增長,成為有效扼制美國霸權主義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勢得到緩和,各國都制定了適合本國發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便利條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便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競爭中取勝。
經濟全球化的催化劑是國際金融的發展,同時金融機構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更加現代化,國際資金流通速度隨之加快,國際金融市場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強。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是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跨國公司為獲得超額利潤,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內部分工,形成國際生產和營銷網路,使一國的生產與多國的生產緊密相聯。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經濟活動,帶動了貿易、資本、科技等各個領域的進一步國際化,從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2002年,中國海爾集團已在美國、義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廠,在海外有8個設計中心,4萬多個營銷網點,12家海外銷售公司,實現全球營業額602億元。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摩擦、貿易沖突不斷,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國際協調機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負責對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發生的分歧進行仲裁,以促進成員國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掀開了中國經濟發展新的一頁,中國開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世界經濟出現了一體化趨勢,出現了一體化的經濟區域集團,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等。
經濟全球化,有利於商品、勞動力、技術等的國際流動,有利於國際分工的進一步發展,有利於促進各國及世界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但是,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技術、資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將獲得最大利益,這將壓縮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從而拉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其次,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執行同樣的「游戲規則」,承擔基本相同的國際責任和義務,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嚴重的壓力,甚至有的國家付出慘重代價。再次,經濟運行風險提高。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普遍增大,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如2008年源於美國的金融危機已導致世界經濟嚴重下滑,大批銀行倒閉、大批企業破產、大批工人失業。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們要規避其對我國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對我國有利的一面,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搶抓機遇,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淺議當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系統工程有其內在的規律,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去實現。
關鍵詞:工程管理;項目管理
一、傳統管理體制不適應現代工程項目管理
基本建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長期以來,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程建設採用建設單位(建設指揮部)、設計單位、施丁單位、物資供應單倫分工協作的體制,對國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積極員獻。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工程建設項目的規棋越來越大,上程內容越米越復雜,建設要求越來越高,涉及的方面越來越廣。傳統的以工程建設單位(建設指揮部)為主體的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日益顯示出其各主要環節設計、施工、物資供應之間互相分割與脫節,工程建設周期長,工作效率不高,投資效益低下等缺點。
二、現代工程項目管理呼喚專業管理組織
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系統工程有其內在的規律,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去實現,也就是說,需要有專門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組織為之服務。這種組織應該有與項目管理相應的功能、機構、程序、方法和技術;有相應的資質、人才、經驗,能夠為業主提供最優秀的項目管理服務,能夠為業主創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的英文簡稱)推薦的項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為代表的模式,這種模式業主在委託完成設計的基礎上,通過招標選擇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負責設計。另一種是以FIDIC《設計——建造與交鑰匙工程合同條件》為代表的模式,這種模式業主在完成僱主要求或項目定義的基礎上,通過招標選擇總承包商,這種模式承包商負責設計、采購、施工管理全過程服務,這就是EPC總承包模式。FIDIC合同條件是在總結近百年來工程承包合同經驗的基礎上,經多次修改出版的範本。它反映了建設項目的共同規律;充分考慮和兼顧了業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責、權、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關條款以法律為依據,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改進,按照國際工程承包的慣例進行編寫,許多條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學、公正、嚴謹、規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
三、有關當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大力推廣採用FIDIC項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條件
我國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國際承包工程中採用並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採用還不夠普遍,宣傳面也不夠廣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條件範本.對老版本從結構上、定義上和適用范圍上作了較大改進,這對我國工程項目承包業將起積極作用。我們應盡快組織制定以FIDIC合同條件為基礎的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同範本,加大推廣和宣傳力度,改變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一些業主單位和部門主管領導觀念陳舊.地方和部門條塊分割,在項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預盛行,保護主義嚴重的局面。盡快讓工程項目管理從傳統的自營式管理走向社會化、專業化的市場運作模式,實現同國際慣例接軌。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國設計力量和施工力量總體過剩,設計隊伍和施工隊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現象,而專門從事EPC全過程項目管理的力量卻十分路弱,能為業主提供全過程項目管理服務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無幾。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一是對全過程項目管理能為項目和業主創造可觀效益這一點認識不足。實踐證明,全過程項目管理是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活動,是最能為業主創造價值和效益的一種服務。二是對項目管理要求具備較高的知識和技能,也就是項目管理需要專業化這一點認識不足。國內有相當多的業主和主管領導認為項目管理很簡單,誰都可以管理,因而不願意委託專業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實施工程項目管理。為迅速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在我國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項目管理公司。我國大型設計院最有條件改建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項目管理公司。我國大型設計院最有條件改建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為設計在工程建設中起主導作用,設計院人才較集中,人才資源豐富。把一批骨幹設計院轉變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當前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務。
(三)加快落實投資項目法人制,組織業主培訓
1992年國家計委頒發了《關於建設項目實行業主責任制的暫行規定》,並隨後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又指出:全面實行投資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資約束機制。這使我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在實際運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二點:一是業主責任問題。業主責任問題的根本還是「真業主」和「假業主」的問題沒得到徹底解決。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主體,而由於所有權和機制上的各種原因,業主真正關心的或者在決策時實際上考慮的,往往不是項目的最終效益,在立項階段,他們往往考慮怎樣使項目能被批准,什麼時候能被批准;在決定項目管理模式時,他們必須考慮如何附和政府官員的意志;在決策是否推行EPC總承包時,他們更關心本邪門人員安排及利益等。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浪費和腐敗,最終後果是損害項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無效投資。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項目法人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二是業主素質問題。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主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最大的決策權,能否正確決策取決於業主的素質。業主不一定必須是項目管理專家,但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的業主應該具備必要的項目管理方面的知識。他們應該了解項目管理費用、進度、質量三大控制,他們應該懂得項目的費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費用低到不能保證工程質量的程度,工程就會出質量事故。進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設周期壓縮到不合理程度,就會不得不增加費用或影響質量;質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質量的標准應是適宜和合格,質量過剩是一種浪費。也就是說,應該用最終創造的效益來衡量和決定項目的合理費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質量標准。當業土盲目拍板一個不合理的費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質量標准,實際上往往已適得其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禍根。
業主的項目管理涉及到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設計和承包商的選擇、項目的協調和控制、項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諸多方面。業主既不要代替和過多於預專業化的工程公司的項目管理,又不放棄對項目的監督和控制,這要涉及到項目管理方面的許多知識。實踐證明,業主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項目的成敗,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以後,對業主(項目法人)進行培訓是很有必要的。
(四)組織開展項目管理技術研究開發,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我國建設項目管理體制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項目設計、采購、施工是分離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項目管理咨詢公司還為數不多。我國現有的工程咨詢公司主要業務是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或評估;現有的設計院不負責采購和施工管理。現有的監理公司主要任務實際上是項目施工階段的現場施工質量監督,因此,對於項目管理作為一門科學,EPC全過程作為一個系統過程以及項目管理技術作為一種科學的先進工具,還缺乏研究、總結和提高。發達國家的某些業主和承包商甚至認為中國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還不具備獨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項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國項目管理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提高項目管理技術水平是我國工程建設界的當務之急。為了提高我國建設項目管理水平,應重視和提倡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和推廣。
4、經濟全球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經濟來全球化出現於20世紀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認可,但目前沒有統一概念。
5、20世紀的世界事件如何塑造了當代的經濟全球化?
從本質上講,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
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三點:一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
二是跨國公司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
三是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是經濟全球化的體制保障。
6、材料二 經濟全球化起源於何時
經濟全球化起源於何時?國內外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按照不同時段劃分,專大致有三種:
「短時屬段」觀點認為,始於二戰後,人類已經意識到全球問題的存在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協商解決。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關系巨變以及多數國家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了經濟全球化。
「中時段」觀點認為,16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興起以來,以傳教、貿易、殖民和武力征服等方式擴大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聯系,西方文明成為世界的中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將世界聯為一體。
「長時段」觀點認為,全球化在1500年以前就開始了。至少在資本主義體系形成之前已經有了一個世界經濟體,近代西方文明在其向外擴張以前的很長時期,它只處於這一體系的邊緣位置。
7、經濟全球化有哪五個階段??
從發展歷程看,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世界生產與消費市場形成;
第二階段:世界金融資本形成;
第三階段:跨國公司擴張;
第四階段:信息全球化;
第五階段:虛擬經濟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