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文化全球化圖片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文化全球化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8 11:15:31

1、世界歷史形勢圖

1.19世紀6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1.基本特徵:在工業革命推動和法國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形成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潮流.19世紀60、70年代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確立了在世界的統治地位.政治領域出現了三股歷史潮流: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其中主流是自由主義.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壟斷組織的形成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國家的職能進一步擴大,資產階級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治局勢相對穩定.同時以政黨制和代議制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資本主義在政治上基本定型.資本主敗悄返義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出現了兩種類型:一是以英、法、美為代表的民主制較健全的國家,二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專制色彩較濃的國家.2.主體內容:①維也納體系的建立及19世紀早期歐洲主要革命、改革和獨立運動.②1848年歐洲革命.③19世紀60、70年代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④工人運動興起及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⑤各國適應工業資本主義發展要求,加緊推行擴張政策.英、法、美等國是這一模式的代表.德、俄、日等國保留大量舊的封建殘余,政治上帶有較濃的封建色彩.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擴張。

2.請問世界歷史變化的趨勢

從14---17世紀的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為英國資產階級打下了基礎,在到17----18世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工藝革命經濟快速發展,到19世紀中期俄、日進行資本主義改革,美國內戰,再到英國的國際工人運動產生了科學社會主義,美國和德國進行了第二次的工藝革命,經濟又一次飛越,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確是不平衡的導致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戰後世界新秩序,到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美國和德國採取了不同的措施美國是救治,德、意、日卻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並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確立了雅爾塔體系。二戰以後其他國家都衰落了只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搞冷戰出現了兩極格局,後來蘇聯解體,日本快速發展,歐盟成立,第三世界如中國、印度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極化正在曲折中發展。

3.南宋末年時期世界形勢是什麼樣的

南宋末年即13世紀中期。

當時世界形勢是:中國就不多說了。忽必烈建元,南宋即將OVER。

東亞:日本鐮倉幕府統治逐漸衰弱,朝鮮成為元朝屬國,元軍第一次入侵日本,最終失敗。中亞、西亞、東歐: *** 阿巴斯王朝覆滅, *** 世界分裂。

蒙古騎兵橫掃西亞與東歐,蒙古最大版圖建立。東南亞:元軍入侵安南(越南),最終失敗。

南亞:北印度為德里蘇丹國,南印度為部族王國。西歐:教皇組織十字軍東征,西歐主要封建國均參加。

中東:蒙古軍隊在巴勒斯坦被馬木留克人擊敗,無法染指非洲。 埃及阿尤布王朝崛起,聯合周邊 *** 國家對抗十字軍入侵。

中美洲:處托爾特克文明晚期,阿茲特克人到達墨西哥定居。察飢南美洲:印加帝國中期。

北美:印第安部落林立。

4.

(1)依據材料一兩幅圖都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前的緊張局勢,一戰前形成了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兩大對峙集團,二戰前形成了德意運游日軸心國集團,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一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後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2))依據材料觀察三幅圖片所包含的內容,結合所學,此內容都是美蘇之間除了戰爭以外採取一切手段進行對抗的體現.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政治上:①杜魯門主義(內容:反蘇 *** )出台,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②1948年,柏林危機成為美蘇「冷戰」的第一 *** .經濟上:①馬歇爾計劃(又叫「歐洲復興計劃」)出籠,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增強西歐遏制蘇聯的力量,同時加強美國對西歐的控制.②蘇聯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進行反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軍事上:①北約的建立:為了遏制蘇聯,加強對西歐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北約.②華約的建立:為了對抗北約,1955年,蘇、波、捷、羅等八國簽訂了《華沙條約》,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3)依據材料三「西歐六國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發展」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世界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對國際關系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和國家集團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著形成多極格局發展的一種趨勢,是對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實力分布狀態的反映.多極化發展並不是偶然的,它孕育於兩極格局的演變之中,兩極格局終結後,並沒有出現單極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故答案為:(1)形勢:世界大戰一觸即發;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2)主題:冷戰;表現: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的建立.(3)趨勢:多極化趨勢;影響:利於全球和平與穩定.。

5.世界歷史是一部各國、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歷史發展成為彼此

(1)新航路開辟後,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結束了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

(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2)三角貿易(1分);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從而導致了一戰的爆發(2分)。(3)二戰期間歐洲是主戰場,削弱了歐洲各國的實力,美國崛起;二戰後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發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二戰後的民族解放運動走上獨立發展道路並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等。

【舉例一分,闡述說明一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4)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據:改革開放的需要;國際形勢的推動; *** 理論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等。

【宗旨1分;依據一點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6.世界歷史上國家疆域版圖排行

你的意思是世界范圍嗎?

第一是蒙古帝國,忽必烈之前,蒙哥在位時,此時窩闊台,察合台,術赤子孫均聽命於蒙古王廷,原因是蒙哥是按規矩當上大汗的,而忽必烈是靠搶兄弟的,偌大的帝國內部矛盾異常復雜啊。

第二是蘇聯,這點可一參看80年代版本的世界地圖。

除此外,羅馬帝國, *** 帝國,奧斯曼土爾其帝國,唐帝國都以版圖遼闊見稱世界。

還要留意亞歷山大的征服,拿破輪的征服,以及希特勒的軸心國都可以算是一時之間國土很遼闊。

不過雖然大家都想說蒙古最大,其實我認為大不列顛帝國的版圖是最大,過去曾有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以及非洲和其他一些小殖民地,號稱日不落,除它之外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都以殖民地眾多,所以他們的版圖也是很大。

現在實際上是美國的天下,它可以任意向別國派遣軍隊(當然都是弱國)

7.世界歷史地圖集的內容簡介

本地圖集是以反映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區疆域為主的綜合性參考地圖集。編圖的目的是為大

專院校師生、中學教師、世界史和外事工作者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提供一本學習和研究世界歷史的工具書。參加編繪這部地圖集工作的同仁,都是在大學長期從事世界歷史教學的學者,他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感需要一部能配合大專院校世界歷史教學、具有中國特色、簡明適用的世界歷史地圖集。

我國自古就有「左圖右史」的傳統。如果我們能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國度人們的活動納入地圖,並對照中國的歷史事件,就能使我們獲得比較全面、准確的地域概念,從而加深我們對世界歷史的具體理解。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形勢需要我們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國的國情,從歷史到現實,從政治、經濟到國際關系等。將這些內容用地圖表現出來,不僅令人一目瞭然,而且易於記憶。再次,一部世界歷史地圖集,也是其他各種學科工作者共同需要的一種工具書,具有多種用途與參考價值。

本地圖集設計和內容取捨的原則,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力求扼要地、客觀地反映世界歷史進程。圖幅的選取和內容的詳略,以周一良、吳於廑主編的《世界通史》四卷本為基礎。這套教材雖然編寫時間較早,但在過去幾十年中被國內各高校廣泛採用,至今仍有較大影響。當然地圖集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即地圖集在結構、編排、內容等方面在四卷本基礎上努力有所改進提高,使其自成體系。

本地圖集編選的時限范圍,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海灣戰爭與東歐劇變。分上古、中古、近代、現代四部分;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國際關系方面的事件和政區疆域,並適當地選了一些人民革命斗爭的圖幅。作為一部世界歷史地圖集,當然應包含中國史的內容,因為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本地圖集中中國史應佔有一定的篇幅,既突出了中國特色,也便於中外對照。

編制《世界歷史地圖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各國歷史邊界和對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革命運動)的看法。本地圖集對此持慎重態度。有關中國的歷史邊界,我們參考了已公開出版的八卷本《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中國現代史地圖集》等。其他國家的歷史邊界,特別是近代、現代部分的歷史邊界,求以國際條約為基礎;無條約依據的盡可能參閱有關兩國出版的歷史地圖,或美、俄、英、法等國出版的歷史地圖。

《世界歷史地圖集》由張之聯等編輯。

是以反映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區疆域為主的綜合性參考地圖集。

8.世界歷史是一部由孤立、分散走向整體、彼此聯系的歷史

(1)從材料一從兩幅地圖的變化可以看出,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所見的世界圖中他認為世界由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一部分組成;16世紀中期繪制的世界地圖已經認識到美洲的存在;認識到各大陸之間海洋的存在,促成這次變化的是新航路的開辟.(2)材料一反映的相關歷史事件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與掠奪,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材料二「大工業創造了現代化的世界市場…,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也強調工業的發展消滅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國的孤立狀態,據此可知「現代化的世界市場」的形成需要打破各國的孤立狀態,使世界各地連成一個整體,以及工業的發展.(3)材料三給出的時間是1911年,這一時期加強了世界各地聯系的主要發明創造有汽車和飛機.(4)2014年APEC會議圍繞「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系」主題深入交換意見,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圍繞「亞洲的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反映了當今經濟上各國密切聯系呈全球化趨勢;最能證明這一趨勢的世界性組織是世界貿易組織,它的宗旨是通過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故答案為:(1)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所見的世界:認為世界由歐亞大陸和非洲的一部分組成;16世紀中期繪制的世界地圖:認識到美洲的存在和各大陸之間海洋的存在.(2)打破各國的孤立狀態,使世界各地連成一個整體;工業的發展.(3)汽車和飛機.(4)全球化趨勢;世界貿易組織:通過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9.【(12分)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

(1)A.薩拉熱窩事件;(1分)B.諾曼底登陸戰;(1分)C.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1分)(2)兩大組織:北約;(1分)華約。(1分)會議:雅爾塔會議。

(1分)(3)趨勢:多極化;(1分)特點: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1分)表現: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霸權行徑處處碰壁,屢屢受挫,多極力量對其干預、制約和防範越來越強;(1分)在反恐、能源、環保和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美國不得不與各當大國協商、合作並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

(1分)(4)認識: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盡管曲折漫長,甚至不排除一時的倒退,但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社會的互助與合作才能創造人類美好的未來。(采意給分,任2佔2分)。

2、演講稿,中西文化的差異,大約800字,可以發圖片,急!!

語言蘊涵著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鏡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風俗習慣等文化側面。如果不了解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給予足夠的重視,跨文化交際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形成了鮮明差異的社會關系、民情風俗。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榮譽、自我中心、創新精神和個性自由,而中國文化是群體文化,主張謙虛謹慎、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中庸之道和團結協作;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家庭結構簡單,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組成核心家庭;而中國人等級觀念較強,家庭結構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多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等。
在跨文化交際中,由於文化障礙而導致的信息誤解,甚至傷害對方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善意的言談會使對方尷尬無比,禮貌的舉止會被誤解為荒誕粗俗。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 (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
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 「老兄,你又瘦了, 要注意身體啊!」 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或「You are thin.」,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從以上例子不難看出:文化障礙的確會影響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化在許多方面與中國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一、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1、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
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這是應該的」、「我自己沒做什麼,都是大家的功勞」或「不行,不行!差遠啦」等中國式的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 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3)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准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他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會被視為「多管閑事」。
3、創新精神與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勵人民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而傳統的中國文化 則要求人們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國人不善於預見未來的危險性,保持和諧。
4、個性自由與團結協作
西方人十分珍視個人自由,喜歡隨心所欲,獨往獨行,不願受限制。中國文化則更多地強調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張同甘共苦,團結合作,步調一致。
二、社會關系的差別
1、平等意識與等級觀念
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 「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
新中國雖已建立近五十年,但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中國人重視傳統的觀念,論資排輩,等級森嚴。而在英美國家,論輩簡單含混,界限不清。中國人對比自己年長的人根據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分別給予不同的稱號。西方國家沒有這個習慣。

3、最簡單的轉筆招式

轉筆基礎招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ThumbAround:將筆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並以拇指為軸心旋轉,最後用拇指和食指捉住。這招式在之前叫作「ThumbAround」和「360度」,在學校,這招式比其他招式更普及,因為這招式比較美觀和最易做到的。 從這招式衍生出來的招式有。

Sonic是一項很容易的招式,招式背後的意義是把筆斗快由一隻手指轉到另一隻手指。在這招式,筆通常夾在中指和無名指,因為這招式可以在很短時間完成,它的名字「Sonic」就是來自很著名的電視游戲角色刺蝟索尼克,喻意是他的速度。

Infinity是使用筆的尾部作旋轉,而不是像太多數招式以筆的中心點作軸心旋轉。Infinity開始時先用拇指及食指夾住筆尾,然後把筆放後,以中指取代拇指夾住筆,這時你會發現筆會變成向外,所以下一步就是將筆擺迴向內,在用拇指取代中指夾住筆,如此繼續重復動作。

FingerPass是將筆在四隻手指之間旋轉,並不使用拇指作平衡。筆從一個方向開始,無論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方向不停地轉。

Charge原名Finger Twril,在Sonic出現後改名為Charge,喻意超音鼠加速前的蓄勢動作。Charge不是在任何手指轉動筆的招式,而是由兩只手指運動而成,令到筆好像幻覺一樣轉動得很快。這招式有時亦會被打鼓手以鼓棍轉動而不用筆。 

拓展資料:

轉筆是一項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用手指來轉動筆的休閑活動,是一種小眾文化。可由多個不扒帆帆同的招式組合而成。如今,全世界有超過30個國家有自己的轉筆組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轉筆技術已經形成了比較龐大的動作庫和風格體系。

轉筆有時候會被分類為一個訓練形式的雜技運動。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學生都愛好轉筆。

腦科學教育顧問周家儀指出,人的小腦負責身體平衡及感官協轎渣調,經常玩轉筆可訓練手、眼及小腦。小腦活動同時,也會刺激大腦的神經細胞,長期訓練有助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及學習能力。

1、用右手的無名指以及中指將筆夾住,再用大拇指將筆壓住,在這個過程中,食指必須起到輔助作用。

2、向後慢慢松開右手的食指,使用大拇指向前推壓筆桿部分。

3、中指從拇指往前推一下,右手中的筆就能朝著拇指方向轉圈了。

5、用食指和拇指夾住筆桿,並將筆放在中指的上面。

6、用食指的指甲尖的地方往回用力壓筆桿,這樣筆又從拇指後面轉回來。

7、到這一步,筆又會回到第一個動作,然後再次按春雹照步驟旋轉即可。

4、數字化全球化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物質文化特徵

數字化全球化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物質文化特徵:是對的。

信息文化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徵外,還有一些特性,主要表現在:

1、數字化、全球化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物質文化特徵

數字化是信息文化的根本特徵,網路上的一切信息(包括各種圖片 聲音 游戲 虛擬現實技術等)無論採用的是哪種編程語言最終都是以二進制代碼0和1存儲在計算機中的。這意味著,所有的信息,不管從前多麼千差萬別,都可以按照一種的簡單的統一的機器「語言」被組織起來。

全球化是信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前任何形態的文化都是區域性的,因地理障礙造成的交流障礙是不可克服的。互聯網環境下,地理障礙已經不再成為交流的障礙,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足不出戶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文化將是全球性的,或具有全球性的。

2、虛擬性、交互性體現了信息時代的行為文化的特徵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是人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環境交互作用的技術手段。數字圖書館、虛擬實驗室、虛擬辦公室、網路商店和網上購物等,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互聯網作為一種嶄新的傳播工具,區別於其他傳統傳播工具的最本質的特徵,就是交互性。互聯網用戶不但可以實現一對一的信息雙向流動,而且還可以達到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關系。總而言之, 互聯網具有實時、互動的特點。

3、開放性、自治性、自律性成為信息時代制度文化的特色

信息網路的結構是開放的和高度自組織的,在這種開放的技術環境中人們可以在網上隨時隨地的以匿名的方式瀏覽各種信息發表各種看法,這為信息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但是同時,又要求人們要有高度的自治性、自律性,切實的做好不做法律、道德所不允許做的事情。

4、信息交流自由、平等、共享的理念正逐漸演化為信息時代精神

文化本身就具有延續和傳遞的特點,而信息文化在作為文化的一種同樣也在傳遞和延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信息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網路通過各種信息設備進行交流而且這種交流方式為廣大人民群眾無論是哪裡無論在什麼地方的人都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在網路中人們用虛擬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對話進行言論,所以能夠加強人們的交流意識,從而汲取所需的文化,促進平等對話,同時也能夠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東西與人分享擴大交際圈。

5、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帶你感受歲月交融出的美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傳統中式風格的基礎上誕生出了新中式風格。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把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巧妙地融合,再現移步換景的獨特體驗,給傳統家居文化帶梁神來新的氣息。下面我們通過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更真切地去感受它的魅力。
業主夫妻二人工作都比較忙,對於裝飾風格的需求是簡潔大方,在簡潔大氣的基礎上滿足自己對中式風格的追求。從事教育事業的兩人對於傳統文學都有一種愛好和追求,平友搜時也會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聚會品茗,交流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新中式風格設計元素:
在風格上,以中式元素為大框架呈現的房屋,融入現代生活方式,以極簡的造型去完成整個居住空間的優雅和舒適,用材質和色彩去體現業主的內涵和穩重的性格。
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2
餐廳空間功能齊全,採用定製酒櫃,與全房整體木作保持一致。和茶幾配套的餐桌維持了整體風格的完整性。在保證實用的基礎上更具有一定的空間觀賞性。
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4
陽台空間,全房南北陽台空間稍大,均連接兩個房間。客廳的南陽台作為主要休閑空間區域,與卧室的連接處以鏤空牆加花格的搭配,在下水管處設計景觀花池,整體營造出中式休閑的已經與氛圍,同時,休閑陽台也是主人御親朋休息品茗的區域。
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1
客廳以麻灰色色調為主,不做過多的花飾,牆面裝飾純麻灰色條紋狀壁紙,簡約大氣,正對入戶的端景造型,以簡潔明了的中式繪圖點綴了單調的牆面,在點綴了牆面的基礎上同時也不會顯得雜亂復雜。空間的裝飾包括沙發茶幾電視櫃以及燈具都是以簡約為主,彰顯了主人整潔簡約的喜好同時又好渣歷不失內涵。
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3
門廳由於進門正對空間比較開闊,利用花格作為門廳玄關景,同時和沙發牆搭配成對稱的造型,地面以簡約為主,以淺啡撥打線作為簡單的分割線,區域劃分更為明朗。
新中式風格裝修圖片5
書房是主人工作休息的重心區域,古香古韻是業主的中心要求。休閑式的貴妃榻,圈椅都是充滿文化底蘊的見證物,彰顯了主人的文化內涵與修養。

6、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徵?

文化全球化同經濟全球化一樣,是一種世界發展的趨勢,因為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的交流更加容易,文化之間的交流因而產生,為了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需要人們認同自己的文化,就像美國的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當人們認可了美國的快餐文化之後,人們才會接受美國的快餐食品、 所以有些老年人不喜歡國外的快餐,而更喜歡中國的傳統飲食。 文化為經濟打頭陣,經濟為文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文化的全球化是經濟擴張的必然,只有認同一種文化,才會消費這種文化下面的產品,才會為這個文化下的人製造利潤、 文化又是一個特定地區一種價值觀世界觀的表現,為了減少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誤會,誤解,增加信息的流動,人們也有必要增加不同文化體下的文化交流,這樣一種趨勢造成了全球文化的傳播,我們可能只知道某個國家的一個品牌一種習慣,但是我們對這個國家地區的了解就從這個突破口開始。 每個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都會不遺餘力的推廣自身文化,文化在全球的傳播也就是大勢所趨了 ,誰若是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據先機優勢,誰就能掌握未來商業戰爭的主動權。 文化本來是一個地區的軟體的綜合,但是,當人們認可這樣一個觀念集合時候,人們便不會有排斥感,更利於和諧相處,共同交流。 文化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

7、中國60年來文化方面的變化

第一,在電影的所有權上,中國電影經歷了從國有資本到多元資本的轉變。

在新中國的前30年,中國的電影業成功的完成了從私營咐局斗電影到國營電影的改制,從所有權上保障了電影事業一體化局面的形成。這為新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了體制的變化。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電影又從全部國有逐步轉變為多元資本的格局。不僅有國有資本、而且有集體資本、私人資本,不僅有境內資本,而且有跨國資本等多種形式,這種所有權的變化必然會逐步的滲透到電影的生產和消費中。

第二,在管理體制上,中國電影經歷了從政府領導生產到政府主導生產的轉變。

一個是領導,一個是指導,雖然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是變化很大。從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主要是政府直接領導生產。80年代起政府按照市場規律指導電影生產的新體制,注入了新的活力。過去的計劃經濟條件要領導生產,這也是必然的,現在變了。

第三,在電影的國際國內語境上,中國電影經歷了從單一的全球化格局到全面的全球化格局的轉變。

從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國拒絕了西方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格局,鎖定了當時以蘇聯衛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為主導的全球化格局。這也是當時歷史的必然。新中國電影在困難中艱難的起飛,取得了勝利。同蘇聯決裂後,我們關起門來搞電影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文革時期走向了完全服務於階級斗爭的格局,電影陷入了危機。80年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邁向的全球化格局開放,順應了今天經濟全球化時代電影發展的需求,融匯到了這樣一個浪潮中,在中間尋求自主的品格。

有了這三點背景,我們再來理解新中國60年電影文化的變遷可能就有了一些基本的鋪墊。

我覺得60年來,中國電影文化發生了下面幾點顯著的變遷。

第一,在影片的表達體制上,中國電影經歷了從冷戰時代以政治斗爭為主導到後冷戰時代與生活幸福或者生活和諧為主導的轉變。

這種生活幸福或者是生活和諧可以包含以下內容:人性回歸、倫理和睦、心理調整、風尚重建、個體和諧等內涵。

集中表現為從第3、4代導演到第5代導演創作的轉變,例如《紅色娘子軍》,五、六十年代背景下把我黨領導武裝斗爭到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那樣一個歷史合法化,合理化。從《黃土地》開始,創作風格,表達體制有了轉變,重新證明了地理環境、鄉土文化,民俗風尚的生活層面的東西,它的特殊重要性。

第二,在影片文化取向上,中國電影出現了從線性發展的事件性元素主導到事件性中的民族性元素的再度確認的轉變。

過去我們認定中國要消除或者是克服自己過去腐朽的,封建的傳統,要面向世界的先進性轉變。事件是先進的,過去的傳統的就是落後的,展示了這樣一個發展趨勢。《紅色娘子軍》《女籃5號》都顯示出了新的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取代舊時代的必然趨勢,促使了新中國電影確立了它獨立自主的品格。

從80年代開始,一批新的電影涌現,重新聲張過去被遺忘的或者被忽略的中華民族本土文化在全球化時代的特殊重要性。像第5代導演的崛起在這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有意義的範本。

第三,在影片人物塑造上,中國電影發生了從藝術典型化到藝術類型化的轉變。也就是說,前30年的影臘碼片無一例外的總是致力於塑造具有藝術典型性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過去我們的文學概論教科書,藝術概論教科書都對典型性做了高度的概括,那也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的電影奉獻了紅色娘子軍、何翠姑等形象,何翠姑是《小花》裡面劉曉慶扮演的角色,這些藝術典型在今天也代表了新中國電影的突出貢獻。

後30年的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發生了多樣化的美學選擇,不僅繼續塑造典型,像《牧馬人》,《芙蓉鎮》當中的人物等,而且更加努力的塑造觀眾喜聞樂見的個性化人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典型化仍然有它的價值,但是類型化的價值也開始凸顯,打破了傳統的電影美學觀念。例如馮小剛賀歲片中衡磨由葛優飾演的系列人物,這些為葛優量身訂做的人物,誠然大多屬於同一種類型,而非獨一無二的這一個。但是這些類型人物同典型一樣贏得了大量的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美學需求,也體現了新中國電影獨特的貢獻。

第四,在電影美學效果上,中國電影顯示了從思想啟蒙性主導到感性娛樂型主導的轉變。

前30年的電影在美學效果上主要承擔了啟蒙群眾的任務,統一群眾思想,教育群眾,整合群眾。新中國電影可以說順利的完成了這樣一個任務,作為一個國家電影,它要承擔的任務。

後30年,我們的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語境變了,社會對電影的要求也變了。後30年的電影有了一個新的任務,主要滿足公眾的休閑娛樂需求。在休閑娛樂需求中獲得啟蒙,獲得思想的啟迪,獲得情操的感染,提升等等。

第五,在電影的範式上,中國電影發生了從模塊位移到類型互生的轉變。

模塊位移我自己是這樣看的,中國電影最初是以上海為中心,體現了東部電影的格局。後來上海電影解體,它的隨便一部分到了香港,聚集為南部電影模塊,一部分到了北京,以北京為中心,形成了北部電影模塊。

新中國電影前30年主要是北部電影模塊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主導的電影模式。這也是當時完成了它的歷史人物。到了新時期北部電影模塊面臨著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的新任務,所以這時候有西部電影的崛起,以西安、廣西、成都為新的中心,第5代導演就是從這里脫穎而出,走向世界。從而有了西部電影模塊。到了90年代,西部電影模塊也衰落的,中國電影的模塊位移格局解體了。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再也沒有固定的電影模塊,而是有了類型化的轉變。中國電影越來越向類型化前進,像愛情片、喜劇片、驚險片、動作片、歌舞片、戰爭片等等,按照這樣的類型劃分。

同時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大類型:主旋律影片、商業片、藝術片。這三個類型最近幾年出現了很有特色的類型互生的趨勢,在一部影片里這三種影片相互滲透,就是在一部影片里三種類型相互滲透,相互擁有。《集結號》是一個很重要的代表,《梅蘭芳》又繼續出來,同一部片子里,主旋律的思想性,藝術的審美價值,商業片的娛樂價值都整合在一起,滿足了公眾對藝術多樣化的,然而又是高度融匯的需求,體現了中國電影的影片能力,它的自主,本土的美學品格。這種類型互生可能是在好萊塢,在西方國家都很難看到的,但是在中國電影,它順應了中國電影的語境和需要,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有它的歷史必然性。

第六,在電影的知識型格局上,從更大層面的知識的構型上,中國電影發生了從時間進化型到空間共生型的轉變。

過去我們的電影都要假設一個時間的長度,從起點到重點的發展,今天的生活是不完滿的,有缺陷的,明天會發展,明天會美好,總要一個設定未來發展的時間。這是前30年電影的主導模式。

後30年的電影發生了一些變化,從時間的進化變化了空間的共生,越來越認識到中國是全球化當中的一個地方。體現了在全球性時代,中國人的生活處在全球流動的格局中,處在同外部的其他國家相互依存的格局中。大家是高度共生的,不是我取代你,你取代我,而是相互存在,相互平等,共同發展。這樣一種在世共生型的電影文化,也是體現的中國電影人對電影,對自己生活體驗的一種獨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