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物流配送體系?
但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卻具有其不成熟性的特點,物流基礎設施及技術水平落後,供應商(或製造商)以及客戶之間沒有形成供應鏈,配送效率低下,所以電子商務要在中國繼續發展必須解決"物流瓶頸"。一、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是在Internet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的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企業之間的網上譽高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的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本質區別,就是它以數字化網路為基礎進行商品、貨幣和服務交易,目的在於減少信息社會的商業中間環節,縮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空唯使企業有效地參與競爭。物流配送定位在為電子商務的客戶提供服務,根據電子商務的特點,對整個物流配送體系實行統一的信息管理和調度,按照用戶訂貨要求,在物流基地進行理貨工作,並將配好的貨物送交收貨人的一種物流方式。這一先進的、優化的流通方式對流通企業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優化社會庫存配置,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配送模式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需要。過去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幾乎每個工業企業都建立了倉庫、車隊負責包裝、運輸等業務,大而全、小而全、粗放管理問題比較突出,造成企業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過大,占壓大量資金;自備倉儲和自備運輸利用率低,成本過高;銷售配送體系不健全,產品實體分配效率不能滿足售後和服務要求。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集中精力發展其核心業務,對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提高物流管理的社會化和組織程度,變粗放管理為集約經營,才能使企業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是適應加入WTO,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約1/3的物流運作是承包給第三方的,發達國家甚至達5-8成。而我國的物流服務行業競爭力很弱,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和資本優勢,服務質量與國外企業相比也存在著很大差距。加入WTO後,根據協議,我國將進一步開放物流服務行業,國外成熟的物流企業會大舉進入我國,因此,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加入WTO的挑戰,實施物流改造,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是企業參與競爭,贏得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在電子商務條件下,構建我國物流配送體系,可以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共用一套物流系統;二是由電子商務企業組建自己的物流系統;三是電子商務企業將所有的物流業務以外包的形式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所謂第三方物流是指根據供應商或銷售商的委託,由供應商和銷售商以外的第三方負責對物流的中間環節進行有效管理,提供從貨源供應到最終商品銷售之間的全方位物流服務。鑒於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目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狀況,我認為,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是我國電子商務企業最理想的物流模式。其理由如下:(1)物流通常不是大多數的電子商務企業的核心業務,電子商務企業把物流業務運作外包於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把資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業務上,以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2)第三方物流企業擁有發達的物流網路和針對不同物流市場的專業能力,包括運輸、倉儲和其它增值慶虧尺服務,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擁有信息技術,他們與獨立的軟體供應商結盟或者開發了內部信息系統,這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運輸和分銷網路,有效進行跨運輸方式的貨物追蹤。(3)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規模經濟優勢。由於其可以從運輸商那裡大批量購買運輸能力,然後集中配載許多客戶的貨物,大幅度降低單位運輸成本。(4)通過共享租用模型,多個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共享分發和售後服務。外包也緩和了內部物流執行並減少建造和裝備倉庫。內部完成電子物流費用高,耗時多,並且由於不具備第三方的專業技術,許多公司會嚴重損害花很多時間建立的客戶關系。誠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作不僅要針對生產廠家能否合理經營並優化庫存結構,還要針對客戶,保證商品來源於最佳路線,以切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真正使客戶省錢,省力,省時。三、我國發展第三方物流應注意的問題(1)物流業務的范圍不斷擴大。商業機構和各大公司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不得不將主要經理放在核心業務,將運輸、倉儲等相關業務環節交由更專業的物流企業進行操作,以求節約和高效;同時,物流企業為提高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拓寬業務范圍,提供配套服務。(2)提供客戶定製的物流服務。很多成功的物流企業根據第一方、第二方的談判條款,分析比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費用,靈活運用自理和代理兩種方式。(3)物流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混亂,機構多元化,物資、商業、經貿、交通、建設等部門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統。這種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於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產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設備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21世紀,誰掌握了物流和配送,誰就掌握了市場。建立電子商務模式下的物流配送體系,客觀上需要那種放網全國,點指世界超強的物流服務企業。
2、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現狀及趨勢是什麼?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物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技術支撐不夠,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導致物流配送模式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建立現代物流配送模式,不僅能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現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網路化 一、我國物流業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國內物流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配送模式:(1)自營配送模式,是指企業創建完全為本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配送服務的組織模式。該模式要求企業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滿足配送中心發展的需要。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種模式必將會向其他模式轉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業由於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個企業現有物流資源基礎上,聯合創建配送組織模式。通過合作和共享,這種模式打破企業之間的界限,實現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這種模式對物流企業的運輸管理、運作經驗和管理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實現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配送聯合作。這種模式以互惠互利為原則,可以促進物流行業整體的配送合理化。 近幾年,我國物流業不斷融合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獲得較快的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和國際化競爭的要求相比,我國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估計,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相當於全社會物流成本支出的25%,歐洲為30%,亞洲的總體水平低於5%,而中國僅在2%左右。我國現有物流服務模式,即配送所採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和發展缺陷,沒能很好地發揮談坦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經濟和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就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歷程來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然而,管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經濟體制的行業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尤其是與我國物流企業有關的產權轉讓制度、融資制度和市場准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技術支撐不夠。作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推動力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物流服務的准確性與及時性。然而,我國物流業普遍存在物流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水平較低,信息系統不完善,技術設備、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物流作業效率、服務質量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根據中國倉儲協會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情況調查報告,我和粗國物流企業中有信息系統支持的77%的企業中,採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企業佔23%,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企業佔18%,50%以上的企業訂單處理准確率在98%以上。我國物流企業還不能有效地運用網路信息和電子技術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同時,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選址、貨物組配方案、運輸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庫存控制等方面發揮決策作用。 3、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我國物流企業大多是由傳統運輸和倉儲企業發展而來,嚴重缺乏具有現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以手工操作和經驗決策為主,很難從信息和物流的專業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4、缺乏完善的供應鏈。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物流組織難度高、缺乏柔性和靈活性,經營成本高和運轉時間較長的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主要集中於倉儲、運輸或搬運,很難從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運輸和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進行資源整合,更別提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和按物流喚侍鎮管理思想對物流企業進行優化配置。 二、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以高科技為依託,以實現規模效益為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配送模式,形成了從生產資料到最終商品的現代化流通體系。比如:以超級市場為主體的美國規模化物流體系、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日本一體化物流體系和以零售行業為中心的歐盟專業化物流體系。分析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點和規律,對於了解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信息化。作為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採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和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在發達國家,供應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並將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物流業,有利地促進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結合,從而實現物流業高度的信息化與集成化。 2、規模化。作為一種規模經濟運動,物流規模化是指物流企業的規模化經營或者規模化經營的物流企業。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規模經營會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實現經營集約化和產生規模效益。規模化經營是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發達國家,以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的規模經營,不僅會降低流通費用和社會交易成本,取得規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業競爭力,而且會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充分提高社會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從發達國家來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CM)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資產利用率,減少庫存和降低存貨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縮短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對顧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例如美國戴爾公司依靠其直銷模式和高效供應鏈,使其物料庫存降低到只相當於4天的出貨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標准化。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標准化的參與和實施主體是企業,標準的直接推動者來自市場的需求。企業之間網路系統的建立和貨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關企業在編碼、通信程序、數據交換格式和包裝等方面實行標准化,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為企業間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物流企業應依託原有的設施基礎和客戶網路方面的優勢,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的運作經驗,引入先進技術、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理念,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比如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國內外資源後,建立的海爾國際物流中心不僅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巷道堆垛機、機器人和穿梭車等技術,全部實現了現代物流的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據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需要,實施物流重組,建立「一流三網」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提高對客戶訂單的響應速度,打造出品牌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建立符合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發展趨勢的現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才能促進政府有關部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並為解決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制約,創造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競爭環境,推進現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物流信息化。我國物流企業要加大對現代技術設備硬體的投入和軟體開發的力度,以提高物資供應時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積極利用網路和信息技術,加速企業的信息化進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構建網路平台,為零售商、製造商和供應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作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現代化流通規則和技術的專業人員,會使我國物流行業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設備應用的專業化,促進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通過物流企業間的並購實現規模化經營。物流企業並購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物流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訂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並為一個新物流企業的行為。依據經濟效益和規模化原則,物流企業間的並購不僅會帶來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和物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會推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第五、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加強供應鏈與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的核心是現代物流的縱向集成和物流一體化體系的建設。實施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加大了對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了解並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和培訓,讓企業的管理人員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樹立供應鏈管理的觀念。 第六、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制訂商品以及與商品流通有關的設施、設備的標准化規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對各個區域內物流相關信息的採集,以完成企業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可以從制定通用的物流技術類標准、物流信息類標准、物流管理類標准和物流服務類標准開始,逐步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的數據連接性和供應鏈可視化,普遍降低現代物流社會總成本,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3、電子商務物流的特點??
1. 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
2. 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
3. 網路化
物流的網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
4. 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 柔性化
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
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4、什麼是配送模式,配送模式有哪幾種
配送模式是企業對配送所採用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它是指構成配送運動的諸要素的組合形態及其運動的標准形式,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並根據配送對象的性質、特點及工藝流程而相對固定的配送豎弊規律。
配送余做族模式的分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配送的物品來劃分,即劃分為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配送;另一種是按配送承擔者來劃分,即劃分胡衡自營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和第三方配送模式。
(4)快遞配送模式的全球化擴展資料:
第三方配送的特點
1、拉動式(響應為基礎)的經營模式。
2、小批量、多批次取貨。
3、提高生產保障率,減少待料時間。
4、減少中間倉儲搬運環節,做到「門對門」的服務,節約倉儲費用和人力、物力。
5、產生最佳經濟批量,從而降低運輸成本。
6、通過GPS全球定位系統及信息反饋系統,保證了JIT運輸及運輸安全。
5、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趨勢
第一,電子商務物流的服務內容和內涵將更加豐富。一方面,我國網路零售交易產生的電商物流業務近70%由快遞企業承擔,快遞業成為服務電子商務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電商物流也衍生出多種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終端消費者對多元化服務的需求進一步細化,電商物流企業適時推出終端智能櫃、物流保險、特殊物品物流、逆向物流等主動服務和個性服務。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子商務、製造業、跨境貿易等關鍵產業不斷升級,電商物流上下游產業環境也隨之優化和升級,這必將對電商物流服務內容提出更高要求,倉配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種類將加快拓展;跨境貿易的發展也將為電商物流企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第二,市場主體將更加多元。一方面,隨著外部產業的融合、資本市場的加速進入以及同業、同區域整合,優質資源要素和人力要素進一步向龍頭企業聚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快遞公共服務站、連鎖商業合作、第三方服務平台等創新模式不斷涌現的同時,傳統快運、物流企業也開始紛紛跨界進入快遞及電商物流領域,向專業化、區域化、平台化方向發展。此外,隨著「互聯網+」的驅動及平台經濟的發展,碎片化的物流資源通過互聯網和平台整合進入市場,「平台+個人」的商業模式正在出現,正逐步探索、演化,成為新的電商物流服務提供者和市場參與者。
第三,電商物流將更加智慧、智能。隨著生產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技術應用環境的不斷成熟,電商物流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將勢不可擋。DT(數據科技)時代的到來,使得大數據應用已經深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銷售預測、運營決策、苔銷推廣、渠道管理、客戶體驗、物流管理、IT構架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大數據對供應鏈的應用將改變電商物流的路徑和運作,從而顛覆傳統的運營模式,對物流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數據服務、雲服務、智倉儲、電子簽名、電子身份認證等技術將得到推廣應用。在物流裝備方面,自動化分揀、機器人、智能快件箱等開發應用力度將持續加大。迫使企業告別過往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怪圈,對電商物流的提質增效形成「倒逼」。從現狀來看,倉儲分揀等智能機器人已經進入實際應用階段,而當人T成本超過機器成本之時,自動化大規模迭代的時代將指日可待。
6、新物流模式是怎樣的?
此前,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快遞企業一直以降低價格的方式來獲取競爭優勢,這次價格上調說明整個快遞行業對成本的塌團耐受程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快遞價格觸底反彈。另外,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很難改變,物流規模的擴大與物流碎片化現象都使物流成本有所增長。
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實現普及應用,電商的定義愈發模糊,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線下門店開通了「門店配送」服務,快遞需求進一步增長。該問題已超出物流行業的范疇,演變為在居民消費習慣不變、本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現有數字消費模式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關鍵。在此形勢下,物流行業亟須進行智慧升級,實現自動化、可控化、可視化、網路化。現如今,「智慧」一詞在物流領域頻頻出現,屬於供應鏈管理文獻中的高頻詞彙。
相對而言,新物流是一個新詞,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下面,我們對新物流的概念進行梳理,從而對新物流做出科學界定。
在我國,新物流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實現信息化,讓整個供應鏈實現信息共享;二是借感測器、GPS、RFID技術、自動化物流設備打造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物流。
總體來看,新物流不是物流行業發展到某一特定階段必然出現的形態,也不是某種至高無上的形式,而是層次豐富、富有活力與創新力、動態發展、能使資源實搜仔現集約利用的物流集合。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電商物流如何對用戶做到體驗之道新物流系統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組成部分與關鍵維度,分別是自動物流、產品智能、智能交通系統、物聯物流產業的演變路徑新物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充分調動資源潛世衫汪力第四方物流能夠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業創新。
以實現高效、綠色、安全運營為物流發展方向雙方建立長期戰略聯盟關系服務以知識與信息為基礎牽頭物流分享風險與回報具有先進技術能力加強項目與合同管理服務具有適應性、靈活性、合作性與客戶建立一站式服務關系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整合加強各環節的物流服務能力提供廣泛的服務傳統物流提供基本物流環節的細分市場服務關注所服務的環節成本
7、快遞未來發展趨勢? 從兩個角度分析
1、電商平台角度。
未來加盟制和直營企業誰會發展的更好,首先要從電商平台的角度悶睜出發,這主要從成本、服務和產品三個方面進行考慮,如果追求物流成本考慮,將會選擇加盟的通達等,若考慮服務質量和時效(高端電商件)方面則會選擇直營的順豐等。另外,譽芹從產品角度出發,生鮮電商平台則更可能會選擇具有生鮮實力的直營企業,如順豐或京東進行承運。那麼從電商角度而言,低價電商、品質電商和生鮮電商和誰更具發展潛力,必將對下游快遞供應商的選擇帶來影響。
從目前來看,低價電商拼多多脫穎而出,又強勢帶動了一波快遞市場的高速增長,加盟制快遞企業為最大的受益者。那麼未來消費人群,電商平台的變化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快遞供應商的選擇。
2、配送模式角。
除了商流方面,倉配對快遞企業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C2C向B2C不斷的轉變,商家越變越大(C端商家向B端品牌商家轉變),倉配模式成為大客戶首選,尤其對於目前仍然為流量王的阿里和京東,倉配業務量佔比不斷提升一定會對全網型配送帶來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倉配其實分為兩種模式,一個是單倉發全國,還有就是分布式倉儲配送,單倉發全國即商家入單倉(商家基於產品類型和成本考慮),然後發給全國消費者,本質上仍是全網型配送;而分布式倉儲則是真真意義上的前置倉,通過大數據預測,提前將貨放在就近的倉儲裡面,客戶下單後快速出倉完成配送,本質上則為城配或落地配業務。
進倉模式下,配的供應商往往是由倉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來決定的,如進了京東倉將主要由京東物流進行配送;而入了蘇寧倉,則可能交給蘇寧快遞或者天天進行配送;菜鳥倉則會給通達系進行承運。一倉發全國更適合全網型快遞公司進行配送,而分布式倉儲除全網型配送外,落地配企業,和同城即時配也會參與進來,競爭更加激烈。
相比單倉發全國的模式,通達系在分布式倉儲配送方面面臨競爭將更為激烈。很顯然實力雄厚、熱銷、產品標准化的大客戶,為了滿足客戶的時效要求,多會選擇分布式倉儲。因此未來倉配模式與全網型配送佔比、以及單倉和分布式倉儲的佔比變化,也將影響到整個快遞市場格局。
綜上,快遞企業需要理清未來市場發展方向,從電商平台和配送模式的變化趨勢上來分析是有必要的,只有抓住市場趨勢,提前做出螞虛歲預判和布局,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做好准備。目前,各家在末端和倉配方面的布局,並在電商平台類型和配送模式上互相滲透,最後物流一圖以高端低端市場、倉配和全網型配送互相滲透的兩個案例加以討論。
8、跨境電商國際物流模式有哪幾種
目前,跨境B2C電子商務有三種物流模式:國際小包和快遞、海外倉儲和聚集後規模化運輸。
國際小包包括中國郵政小包、香港郵政小包和新加坡郵政小包等,特點是運輸時間長。國際快遞有DHL和EMS等,特點是成本較高。這兩種是最為傳統且最簡單直接的物流方式。對於眾多未上規模的企業而言,國際小包和快遞幾乎是唯一可選擇的物流方式。
海外倉儲是在國外預先租下倉庫,以海運或空運的形式先把貨物運達倉庫,然後在接到客戶訂單後從倉庫直接發貨。要實現這一模式並不容易,因為雖然在海外建倉庫運輸成本會低很多,還可以提高寄遞速度,但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很高。
聚集後規模化運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企業自身集貨運輸,這種物流運輸模式主要適用於B2C平台本身即為外貿公司,企業自己從國內供應商處采購商品,通過自身的B2C平台出售給國外買家,通過買入賣出賺取利潤差價。另一種是通過外貿企業聯盟集貨,主要是利用規模優勢和優勢互補的原理,將一些貨物相似的小型外貿企業聯合起來,組成B2C戰略聯盟,通過協定成立共同的外貿B2C物流運營中心。這種類型的缺點是有較長的運輸周期和復雜的物流程序,並且企業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於許多中小型外貿企業,這筆費用是難以承受的。
由於物流配送模式不僅直接關繫到B2C外貿企業的交易成本,而且關繫到海外買家對外貿企業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關繫到客戶的購物體驗,進而關繫到賣家的銷售表現和最後收益,因此,每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產品性質選擇最合適的物流模式。
9、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現狀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使物流具備了一系列新特點:
1.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准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因此,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電子數據交換(、快速反應及有效的客戶反映、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技術與管理策略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應用。
2.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力、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發達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3.網路化
物流領域的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系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系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這個過程,就可以使用計算機通信方式,藉助於增值網上的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來自動實現,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計算機網路收集下遊客戶的定貨的過程也可以自動完成;二是組織的網路化,即所謂的組織內部網。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採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晶元外包給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路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晶元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可見,物流的網路化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
4.智能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應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5.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20世紀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製造資源系統、企業資源計劃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准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的新特點。
10、跨境電商配送方式有哪些
跨境電商的物流方式無非就是國際郵政小包、國際快遞、國際專線、海外倉儲派送幾大類型,每個類型下面又有類似的服務很多種,比如郵政小包就包括中郵、荷蘭郵政、新加坡小包、香港小包、土耳其小包各種國際郵政小包。
國際快遞又有DHL、UPS、Fedex、EMS、TNT等;每個類型下面的服務很多,各自也有各自擅長的地區和產品,適用不同的產品和時效要求。
從平台來看:如果是亞馬遜平台,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MFN自發貨,一種是FBA倉儲物流,亞馬遜平台通過傾斜流量的方法,讓更多的賣家選擇FBA服務,不過FBA服務選擇前還是要保證產品銷量。
(10)快遞配送模式的全球化擴展資料:
無形性(Intangible):
網路的發展使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傳輸盛行。而數字化傳輸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媒介,例如數據、聲音和圖像在全球化網路環境中集中而進行的,這些媒介在網路中是以計算機數據代碼的形式出現的,因而是無形的。
以一個e-mail 信息的傳輸為例,這一信息首先要被伺服器分解為數以百萬計的數據包,然後按照ICP/IP 協議通過不同的網路路徑傳輸到一個目的地伺服器並重新組織轉發給接收人,整個過程都是在網路中瞬間完成的。
電子商務是數字化傳輸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無形性的特性使得稅務機關很難控制和檢查銷售商的交易活動,稅務機關面對的交易記錄都是體現為數據代碼的形式,使得稅務核查員無法准確地計算銷售所得和利潤所得,從而給稅收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