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十一的意義
在這過去的雙十一里,阿里也不斷地應用了大量的機器智能,例如小蜜機器人,IDC智能機器人等,還運用了人機協同諸如阿里語音技術,AliNLP平台,阿里圖像技術等等。
同時阿里的基礎網路也十分強大,面對同時涌進的上億流量,雖然會出現少數網路崩潰的情況,但也是微乎其微,每個人基本還是可以買到自己想買的產品。
雙十一覆蓋了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數億人參與,銷售額呈現指數級增長,遠超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真正實現了全球化購物模式和銷售模式,堪稱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購物節。
(1)2017雙十一的全球化擴展資料
「雙11」取得的令人嘆為觀止的線上交易總額,也在倒逼所有消費相關產業領域的升級。特別是以每年11月11日在內的前後一周時間里,以億為單位的消費行為背後,是所有與此活動相關的社會資源的充分調配與高速運轉。
如快遞業、運輸業、網路技術、支付方式等。在「雙11」最早開始的前幾年,因為網速慢、伺服器崩潰等導致搶購失敗、以及都得拿計算器計算的營銷套路、甚至是網購商品與實物不符等問題,不時成為抱怨的爆發點。
2、雙11是什麼?雙十一是什麼意思
雙十一是網路促銷日,雙十一是源於淘寶商城每年11月11日的網路促銷日。
2009年,3G網路技術正式投入商用。中國手機網民在這一年裡增加了1.2億,網購用戶規模突破1億。這一年的11月11日,天貓前身「淘寶商城」拉開了首屆「雙11」的序幕,負責人正是如今的阿里巴巴CEO張勇。
他回憶道:「11月份季節變化快,南方進入深秋,北方進入冬天,消費者需要購買的東西特別多。同時,11月份沒有很大的節日……做這樣一個網上的購物節,能讓消費者「每年好好玩一次」。」
艾媒咨詢CEO張毅說:「『雙11』的10年,既是中國電商迅猛發展的10年,也是手機逐漸取代PC端成為人們互聯網生活中心的10年。」
(2)2017雙十一的全球化擴展資料: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與國際接軌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消費者把目光投向全球優質貨品,海淘和跨境電商應運而生。2014年,阿里上線天貓國際,亞馬遜推出「直郵中國」業務;隨後,唯品國際、網易考拉、京東海外購等跨境電商品牌相繼面世,「足不出戶買全球」逐步成為現實。
網易考拉CEO張蕾說:「購買進口商品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消費趨勢。進口消費正從稀缺性、補充性需求,向日常性、個性化需求轉變。」
天貓數據顯示,2018年「雙11」期間,共有75個國家和地區的3900個品類的近1.9萬個海外品牌供消費者選擇。而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阿里、京東、考拉等都宣布了大額的進口計劃。
「買全球」的同時,中國電商開始探索「賣全球」,「雙11」開始向世界輸出。「雙11」期間,京東物流宣布,將重點打造全球化智能供應鏈,目標是實現「48小時通達全球」;菜鳥也宣布推出「千櫃出海」,將萬噸「雙11」包裹運向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
3、分析雙十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直播是今年最火的營銷方式。從10月21日到11月11日,天貓將組織6萬場直播,楊洋、楊冪、張藝興等100多位娛樂明星,50位體育明星和300位網紅達人將在直播中推動消費者「邊看邊買」。
1、分析雙十一的影響
「雙十一」從電商催生的回饋用戶促銷活動,發展成線上線下集體狂歡的購物節,甚至於走向全球市場,實現全球買、全球賣的大目標。「雙十一」的成交量也逐年快速增長,去年離千億大關一步之遙,看今年的趨勢創新高勢在必行。而且,現在「雙十一」活動並不局限於一天,周期逐漸被拉長,今年天貓的「雙十一」周期就被確定為24天,並在全球推進eWTP,顯示「雙十一」將進入新的發展周期,不再是單純的「網購狂歡節」了。
在過去三年間,雙十一的全球化是阿里巴巴逐步推進的過程。2014年開始,阿里巴巴就將全球化的概念帶入雙十一,阿里巴巴當時開啟全球化,既想讓國內消費者買到喜歡的國際品牌產品,又想幫助中國優質商品走向全球。
2015年被視為雙十一全球化元年,更加強調「全球買」。據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雙十一,有4萬多個商家、3萬多個品牌和600萬種貨品參與,包括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個海外大牌。當天全球產生成交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05個,其中日本、美國、韓國、德國、澳大利亞成為進口成交TOP5國家。
2、淺談十一的利弊
事實上,經歷過這些年「雙十一」的狂飆突進後,消費者也從最初的瘋狂「買買買」,逐漸清醒理性起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不能單純被低價和商家廣告誘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管住手」選擇性購買商品。而且,「雙十一」潛藏的各種貓膩太多,諸如虛假打折、明降實漲、刷單、快遞延誤、高退貨率等,均給消費者帶來負面影響,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再輕易相信商家。
時過境遷,每年的雙十一,總會有部分供應商推出一些驚爆人眼球的價格,就算是淘寶不主導,那些供應商還是按捺不出銷售量猛增的誘惑。所以每年的雙十一依然是轟轟烈烈,於是每年的雙十一之前,那些物流企業就開始全面備戰,到了今年,雖然備戰繼續,可是卻出現了招工瓶頸,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在雙十一加入物流公司,給出的原因,一方面太累,另一方面,雙十一過後,由於沒有響應的加班,那個工資也就會越低,最終的結果就是穩定性沒保障
4、2017年「雙11」天貓成交額是多少?
1682億元。
11月11日24時,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落幕,全天成交額再次刷新紀錄達到1682億元。
來自阿里巴巴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無線成交佔比90%,全天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全天物流訂單達8.12億,交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
2017年全球超14萬品牌投入1500萬種商品參與天貓雙11,海內外超100萬商家線上線下打通,近10萬智慧門店、超50萬家零售小店將新零售力量帶到四面八方。
同時,天貓雙11「億元俱樂部」最終亮相,167家品牌商家成為今年的會員。蘋果占據成交額榜首,美的、小米單日成交額突破20億元,也均創下歷史記錄。
(4)2017雙十一的全球化擴展資料: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網路促銷日,源於淘寶商城(天貓)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網路促銷活動,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促銷力度有限,但營業額遠超預想的效果,於是11月11日成為天貓舉辦大規模促銷活動的固定日期。雙十一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並且逐漸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
2018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簡稱「天貓雙11」)落下帷幕,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天成交2135億元,再度創下新高。
同時,截至發稿時,今年雙11物流訂單於11月11日23點18分09秒突破10億件;截至11日22點,共有210個品牌成交額過億;通過指紋和刷臉方式完成的支付佔比達到60.3%;全天實時計算處理峰值達到每秒17.18億條。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017天貓雙11成交金額1682億元再創新高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天貓雙11快報:2135億元!今年雙11成交創新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5、雙十一交易額屢創新高,消費升級滿足美好生活,線上消費給你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今年是第11個「雙十一」消費節,從11年前的「雙十一」誕生到現在,他漸漸成為一個消費符號,也見證著中國社會水平的持續旺盛,消費能力的升級。從人們購物購買物品的變化,就可以看出購物車演變的一個歷史,在2009年,淘寶平台第1個「雙十一」時,當時僅有27個品牌的產品上線,而且大多是服飾產品,11年過去了,今年「雙十一」平台上就有超過100萬款新品首發,參與的地區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從中國到全世界,中國的雙十一已經成為世界的「雙十一」,參加今年「雙十一」當天僅淘寶手機客戶端,只有超過5億人參與淘寶「雙十一」活動,而在此期間首發的國際品牌更是大幅的增加。
「雙十一」剛剛出現的時候,電腦是網購的主要平台,許多人擔心電腦支付的安全性,如今,超過80%的用戶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下單,同時快遞物流行業的配送效率也大幅提高,有許多智能化的倉儲機器人,在智能倉庫里,自由的穿行工作,比人工調選效率提高幾倍。過去單純依靠人海戰術,到如今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物流更加的快捷,電商支付平台同樣的大幅升級。
最初幾年的「雙十一」個各大電商平台,經常被海量消費者訂單擠爆崩潰,造成無法付款,無法下單等現象,如今隨著阿里巴巴自主研發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支付寶自主研發的分布式資料庫,蘇寧公布的「區塊鏈溯源」防偽技術等等不斷應用,消費體驗更加的舒適,從選擇商品到下單,支付一氣呵成,更加輕松自如。
如今人們的消費觀更加的理性,更不會趕什麼時髦,只有家裡確實需要的才會下單,可以挑選自己需要的任何商品,從手機,家電,到日常用品,包羅萬象,線上消費也更加的方便快捷,線上消費,也改變了傳統的購物習慣,當然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6、如何統計分析雙十一天貓數據?
首先說一個眾所周知的數據:2017年雙十一天貓成交額1682億。
所以今天,從三個角度帶你一起去探索1682億背後的秘密:
1、全網熱度分析:雙十一活動在全網的熱度變化趨勢、關注來源、媒體來源以及關聯詞分析。
2、各平台對比分析:針對「天貓」「京東」「蘇寧」等一些電商平台的銷售額以及粉絲畫像進行對比分析。
3、天貓銷售額分析:通過天貓的一些具體銷售額進行分析,了解各品類、各地區分布情況以及歷年銷售額的變化、並對2018年銷售總額進行大膽預測。
一、全網熱度分析
(1)「雙十一」熱度
在雙十一前後的72小時之內關於「雙十一」的討論熱度高達80.21,話題感滿滿啊,大家都要成為愛吐槽的段子手了。
(2)微博傳播趨勢
通過微指數對「雙十一」的趨勢分析,可以看出,前期熱度呈波動趨勢,但雙十一當天迅速飆升至2520K左右,大家對於「剁手」這件事是真的很關注,購買力就更不用多說了吧~
(3)關注來源
從近一個月的PC&移動端趨勢走向可以看出全網的關注度來源,移動端大概是PC端的4倍,更是佔到總體趨勢的80%以上,這說明大部分關注用戶是用手機等其他移動設備進行搜索,最高熱度值達到2038K。
(4)媒體來源
在雙十一中,媒體來源的信息量TOP3依次為微博、網站和論壇。
(5)關聯詞
通過對雙十一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與核心詞關聯度最高的詞語依次是「包裝」、「紙箱」、「電商」。話說,你的快遞都收到了么?
(6)頭條關鍵詞熱度趨勢
根據頭條指數的熱詞分析,「馬雲爸爸」果然不出意料的獲得了第一名,在雙十一期間他也有借用自己的電影《功守道》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指數值高達240萬以上~
(7)百度指數熱度趨勢
通過百度指數近7天的熱詞趨勢,我們可以看出,在本次「雙11」開始前,大家對於各電商平台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呈直線飆升趨勢,在「雙11」當天達到最高值。其中「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台一度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8)微信指數熱度趨勢
如圖所示,微信指數近7日熱度最高的是「雙十一」,其次是「快遞」,「淘寶」位居第三。看來,痛快的買買買之後,大家還是比較關心什麼時候可以收到剁手的產物啊,有快遞在路上的日子,一切都有了盼頭~
二、各平台對比分析
(1)各平台總銷售額對比
以上是某數據對20家B2C電商平台的監測結果,在雙十一銷售額方面,天貓銷售額穩居全網第一,佔比66.23%,京東佔比21.41%,蘇寧易購佔比4.34%,亞馬遜佔比1.95%,唯品會佔比3.43%,其他電商平台佔比2.64%。
如此顯赫的數據,直接體現了「雙11」線上人群強大的購買力,同時也代表著中國新零售能量的爆發。嘿!咱們又為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國家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2)各平台海外購銷售額佔比
根據上圖,能夠很清晰地看出2017年雙11各平台海外購銷售額佔比情況,亞馬遜為7.3%穩居第一,天貓為5.4%,京東為4.9%,蘇寧為0.6%,唯品會為3.7%。
原來11.11這個節日已經不單單只是億萬國人的狂歡,還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多個國家的加入,一個個數據體現的是一種新經濟和新消費模式。
(3)粉絲畫像對比
針對淘寶和京東兩家粉絲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淘寶的女性粉絲是遠多於男性的,京東的男女比例分布比較平均,這與京東最初主打數碼家電行業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而兩家粉絲的年齡分布相差不多,都集中在年輕人這里,看來50歲以上的人群還是待開發的用戶群啊~
根據微輿情的情緒地圖可以看出在雙十一之後用戶通過微博展現出來的情緒,最顯著的就是:喜悅。其中最「喜悅」的是廣東地區用戶,大概是因為他們的快遞正在路上,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吧,哈哈~
三、天貓銷售額分析
(1)天貓歷年「雙11」銷售額
2009年之前,天貓還叫淘寶商城,「雙11」銷售額是5200萬,27個品牌參與了活動;
2010年,「雙11」的成交額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總成交額9.36億;
2011年,「雙11」總成交額達到了33.6億。「雙11」這個在大家的概念里原本只是光棍節的日子徹底火了;
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為天貓,「雙11」線上總成交額達到191億,「雙11」熱潮從線上覆蓋到線下,成為一個全民總動員的節日;
2013年,天貓「雙11」交易總額達到362億元,交易額大幅提升;
2014年,雙11趨勢呈現全球化,全天交易額達571億元;
2015年,雙11的最終交易額達到912.17億元,覆蓋了232個國家和地區;
2016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全天總交易額達到1207億元;
2017年,「雙11」天貓交易額總計達1682億,各項數據仍然不斷刷新前幾年的記錄。
(2)2017年&2016年天貓「雙11」成交額
盤點今年雙11交易額重要數據,從11日0時開始銷售額一直不斷上升至11月12日0時,天貓「雙11」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的數據最終停留在1682億元。看了上圖終於知道為什麼購物車里的商品分分鍾就不見了!!這是在跟幾億人作斗爭啊!
(3)2017天貓「雙11」各地區銷售額
在這場全民剁手熱潮中,廣東人民消費力杠杠滴,位居全國第一,浙江、江蘇人民也貢獻了不俗的「戰績」!北、上的人民怎麼甘願落後呢,這銷量也是緊隨其後啊!據統計,2017年「雙11」共產生包裹13.8億個,快遞小哥正在努力將你的包裹送到手中喲。
(4)天貓全網成交額產品類別排名
2017年「雙11」所有成交產品中,產品品類排名前幾分別是:大家電銷售額佔比15.2%,手機銷售額佔比8.7%,個人護理品佔比5.6%,母嬰用品佔比3.6%,生活電器佔比2.8%,彩妝佔比2.5%。
其中銷售量Top1的大家電排名如下:在大家電品牌中,海爾銷量穩居第一,美的、夏普其次,之後依次是:西門子、格力、海信、小米、TCL、小天鵝、奧克斯。
2018年預測
最後讓我們根據以往的數據大膽預測一下,2018年天貓「雙11」全球購物狂歡節的成交總額:2146億元!讓我們記住這個數字,看看國人的購買力會不會超過機器預估能力~
數據來源:網路整理
涉及工具:BDP個人版、微輿情、微指數、word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