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企業全球化經營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企業全球化經營

發布時間: 2023-05-08 15:33:36

1、全球化經營的一般環境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企業經營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嗎

不是。
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
1、貿易全球化的表現:貿易全球化主要體現在:第一,國際貿易增長率高於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率;第二,國際貿易規模龐大,世界貿易依賴度高。
2、投資全球化:國際直接投資全球化表現在: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率高於國際貿易增長率和世界生產總值的增長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活動跨越國界日益與國際間的金融活動融合在一起,即資金的籌集、分配和運用,超越國家疆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金融全球化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賴關系,即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狀況;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賴關系,即利率和匯率的國際聯動和影響。
4、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的表現:表現在當今約90%的國家都有跨國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其足跡已幾乎遍及全球。

3、企業為什麼要走向全球化?

1、擴大出口,開拓海外市場。過去20多年來,開拓國際市場始終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首要動機。近年來,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各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加工貿易大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海外投資辦廠,帶動我們的技術、設備、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改變了我們以往主要依賴產品貿易出口的模式。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在東歐、東南亞、拉美和非洲設廠生產紡織品和服裝。隨著對外投資的增加,特別是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產能轉移規模更大。

2、促進產能轉移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當地需要的成熟技術,轉移部分產能,既解決了國外市場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國和東道國產業結構,實現雙贏。例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按照「立足國內,發展海外,實施國際化經營」的戰略目標,積極參與海外石油資源的開發,初步形成了中東及北非、中亞及俄羅斯、南美三大戰略區,這其中我國的技術和設備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3、加強境外資源能源開發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取得新進展。我已與30多個國家建立資源能源長期合作關系,與俄羅斯、哈薩克、沙特、蘇丹、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的大項目和中長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歐、北非、南美、東南亞、中亞-俄羅斯等海外戰略區域建立了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原油生產基地;鐵、銅、鋁、鉻、鋅等礦種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另外,我企業在境外開展森林資源合作開發、漁業合作也取得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國的跨國公司,增強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通過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顯現,全球競爭、銷售網路正在構建。中海油成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者之一,海爾、聯想、華為、中興、TCL、海信、萬向等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高端產業領域的製造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逐步形成了國際品牌,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

5、企業國際化經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6、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巴基斯坦海爾家電經貿合作區及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兩個合作區已經揭牌運行,泰國羅勇經貿合作區等其他合作區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7、追求互利共贏,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我企業在周邊、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國家的拓展,已成為新形勢下我鞏固和發展同這些地區國家的關系、尋求雙方利益交匯點的重要途徑。我與有關國家在重大項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為雙邊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解決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業國際化力度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能源、資源、環境和土地等方面的嚴重製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靠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也需要加大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力度,更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參與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的程度。

第一,緩解國內能源資源約束需要更加大開發海外資源的力度。我國是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如我國人均擁有石油、天然氣不到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種主要有色金屬資源中,我國人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以來,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資源供給矛盾加劇,對國際市場依賴加深。未來,伴隨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特別是相當一段時間內重化工業的擴張,能源資源矛盾可能還將持續或加劇。需要推動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強海外資源的合作開始與利用。

第二,是緩解國內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的需要。我國新一輪經濟周期中,投資擴張加大了產能過剩,據估計目前製造業產能閑置率已經較高,需要加大參與全球產業重組和對外產業轉移的力度。同時,我國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部分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都在不斷加強,具有多元化的比較優勢,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是產業升級的需要。

第三,是緩解國際貿易摩擦的需要。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未來,在我國高投資、低消費的結構性失衡較長時間持續條件下,國內市場競爭還將不斷加劇,我國製造業特別是消費品對國外最終需求的依賴也將持續,企業迫切需要開拓國際市場,但卻遭到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束縛。而推進企業國際化經營、加大對外投資合作力度,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發展和就業做出積極貢獻,有利於緩解與有關國家的貿易不平衡,是化解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

第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芬蘭、瑞典等新經濟典範其自主創新也都是建立在企業國際化經營基礎上,如芬蘭只有500萬人口卻擁有一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我國也必須走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之路,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通過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設立產品設計和研發中心、開展海外並購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發資源的水平,招攬國外高端人才,鍛煉培育自己的國際化人才隊伍。

第五,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工廠,但總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非價格競爭力不強。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關鍵是提高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一是可以學習借鑒國外企業的現代經營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礎上優選培育有競爭優勢的主導業務環節,走上基於創新的差異化競爭之路;二是學習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實現資源在國內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三是通過對外投資合作與並購,建立自己的海外營銷網路,既改變目前單純依賴國外中間商的局面,更為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開發設計和研發體系創造條件。

第六,穩步開展服務業國際化經營,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特別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今年出台的國務院7號文件對加快服務業發展與升級做了全面部署,並將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作為發展服務業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世界服務業信息化現代化全球化的新趨勢,我國在著力推動服務業引進來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走出去」。要逐步創造條件支持有實力的服務業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引入國外服務供應商先進的管理系統、經營理念、軟硬體技術以及新的業態,提升服務業創新能力,加快服務業現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在國際貿易、投資、研發、技術交流以及國際生產要素重組與產業轉移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國際知名品牌則是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要加快從經貿大國向強國的轉變,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須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相應的戰略和政策,不斷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在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過程中提高跨國經營企業的實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也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外匯儲備增長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過140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是外匯儲備增加的重要來源。我國目前已經進入直接投資項目凈流入減少的階段,已有能力和條件逐步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以企業為主體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投資,達到緩解國際收支失衡、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和流動性過剩的效果。

4、簡述跨國公司進行全球化經營和全球化競爭的四種基本戰略選擇並對每種戰略做出?

減速跨國公司進行全球化經營和全球化競爭的四種基本戰略選擇,並跨國公司競爭應該有很好的策略,很好的規定,很好的政策。

5、如何把公司做向全球

在組織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它們根據開展全球業務所處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全球化的初始階段,管理者採用的是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在這一階段,公司可能採取全球外購(global sourcing)的方式開始全球經營,也就是從國外購買最廉價的材料和勞動力。它們的目標是:利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麻省總醫院邀請印度的放射學家來解釋CT掃描機的使用。雖然全球外購通常是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但是由於它所帶來的競爭優勢,許多組織即使野心再大也仍然採用了這種方法。然而,除了全球外購,野心家要實現的每一階段都需要更多的投資,這樣一來,組織也將承擔更多的風險。接下來,管理當局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是將產品出口( exporting)到其他國家——即在國內製造產品,並將產品銷往國外。這是走向全球化的被動的第一步。此外,一個組織最初也可能採用進口( importing)產品的方式來走向全球化,也就是說,把海外製造的產品銷往國內。出口和進口都只是成為全 球企業的萌芽階段,所涉及的投資和風險都是最小的。大多數組織,尤其是小企業,繼續通過進出口業務的方式實現全球經營。例如,Ha,ibhai,s SpiceEmporium(收入在700萬美元左右),南非德班市的一家小企業,將調味品和大米銷往整個非洲、歐洲和美國。但是,一些組織已經通過進口或出口建立了一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Pier l Imports公司也是這樣做的。這家公司從40多個國家進口產品,並在北美1 100多家商店銷售。最後,在進行全球化經營的初級階段,管理者可以採用許可證經營和特許經營這兩種相似的方式。它們都是通過一次性支付或按銷售提取一定費用,從而給予其他組織商標、技術或產品規范的使用權。唯一的區別是許可證經營(licensing)主要用於為其他公司生產和銷售產品的製造業組織,而特許經營( franchising)用於使用其他公司的名牌或經營理念的服務業組織。例如,泰國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Bob's Big Boy的漢堡,菲律賓人可以享用Shakey,sPizza的美食,而馬來西亞人也能享受Schlotzky的三明治——這一切都源於特許經營。此外,Anheuser-Busch授予了加拿大的abatt.墨西哥的Modelo和日本的Kirin公司釀造和銷售百威啤酒的許可證。一般來說,一旦組織已經開展了全球化經營並從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經驗,管理者可能會決定更多地利用直接投資。其中,他們可以採取戰略同盟的方式。戰略同盟(strategic alliance)是一個組織與外國公司建立的夥伴關系,雙方在開發新產品或組建生產機構時共享資源和知識。同盟雙方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例如,美國的IBM、日本的東芝和德國的西門子結成夥伴關系以開發新一代的電腦晶元。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是一種特殊的戰略同盟,即雙方為了某個企業目標,一致同意成立一個自主經營、獨立的組織。例如,惠普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與各種供應商組建了大量的合資公司,從而為計算機設備開發出不同的零部件。相對於公司自己獨立投資來說,這種夥伴關系為公司的全球競爭提供了一種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最後,管理當局可以通過建立外國子公司(foreign subsidiary) -自主經營而又獨立的生產機構或辦事處——在國外直接投資。這一子公司可以按照多國公司(國內控制)、全球公司(集中控制)的方式進行管理。正如你可能猜測到的一樣,這種形式投入的資源是最多的,面臨的風險也是最大的。例如,伊利諾伊州的United Plastics Group在中國蘇州開設了三個注塑工廠,它還打算至少再建兩個。公司負責業務發展的執行副總裁查克?

6、企業組織如何走向全球化

在組織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它們根據開展全球業務所處的階段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全球化的初始階段,管理者採用的是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就可以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在這一階段,公司可能採取全球外購(global sourcing)的方式開始全球經營,也就是從國外購買最廉價的材料和勞動力。它們的目標是:利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麻省總醫院邀請印度的放射學家來解釋CT掃描機的使用。雖然全球外購通常是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但是由於它所帶來的競爭優勢,許多組織即使野心再大也仍然採用了這種方法。然而,除了全球外購,野心家要實現的每一階段都需要更多的投資,這樣一來,組織也將承擔更多的風險。接下來,管理當局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是將產品出口( exporting)到其他國家——即在國內製造產品,並將產品銷往國外。這是走向全球化的被動的第一步。此外,一個組織最初也可能採用進口( importing)產品的方式來走向全球化,也就是說,把海外製造的產品銷往國內。出口和進口都只是成為全 球企業的萌芽階段,所涉及的投資和風險都是最小的。大多數組織,尤其是小企業,繼續通過進出口業務的方式實現全球經營。例如,Ha,ibhai,s SpiceEmporium(收入在700萬美元左右),南非德班市的一家小企業,將調味品和大米銷往整個非洲、歐洲和美國。但是,一些組織已經通過進口或出口建立了一些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Pier l Imports公司也是這樣做的。這家公司從40多個國家進口產品,並在北美1 100多家商店銷售。最後,在進行全球化經營的初級階段,管理者可以採用許可證經營和特許經營這兩種相似的方式。它們都是通過一次性支付或按銷售提取一定費用,從而給予其他組織商標、技術或產品規范的使用權。唯一的區別是許可證經營(licensing)主要用於為其他公司生產和銷售產品的製造業組織,而特許經營( franchising)用於使用其他公司的名牌或經營理念的服務業組織。例如,泰國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Bob's Big Boy的漢堡,菲律賓人可以享用Shakey,sPizza的美食,而馬來西亞人也能享受Schlotzky的三明治——這一切都源於特許經營。此外,Anheuser-Busch授予了加拿大的abatt.墨西哥的Modelo和日本的Kirin公司釀造和銷售百威啤酒的許可證。一般來說,一旦組織已經開展了全球化經營並從國際市場上獲得了經驗,管理者可能會決定更多地利用直接投資。其中,他們可以採取戰略同盟的方式。戰略同盟(strategic alliance)是一個組織與外國公司建立的夥伴關系,雙方在開發新產品或組建生產機構時共享資源和知識。同盟雙方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例如,美國的IBM、日本的東芝和德國的西門子結成夥伴關系以開發新一代的電腦晶元。合資企業(joint venture)是一種特殊的戰略同盟,即雙方為了某個企業目標,一致同意成立一個自主經營、獨立的組織。例如,惠普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與各種供應商組建了大量的合資公司,從而為計算機設備開發出不同的零部件。相對於公司自己獨立投資來說,這種夥伴關系為公司的全球競爭提供了一種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最後,管理當局可以通過建立外國子公司(foreign subsidiary) -自主經營而又獨立的生產機構或辦事處——在國外直接投資。這一子公司可以按照多國公司(國內控制)、全球公司(集中控制)的方式進行管理。正如你可能猜測到的一樣,這種形式投入的資源是最多的,面臨的風險也是最大的。例如,伊利諾伊州的United Plastics Group在中國蘇州開設了三個注塑工廠,它還打算至少再建兩個。公司負責業務發展的執行副總裁查克?

7、從主動和被動兩方面分析企業全球化經營的原因

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都是在市場中進行的,而市場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的限定與影響。所以,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從環境的研究與分析開始。 企業環境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所有因素的總和。可以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大類。企業外部環境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各種外部因素的總和;企業內部環境又稱企業內部條件,是企業內部物質和文化因素的總和。 企業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企業經營的一切要素都要從外部環境中獲取,如人力、材料、能源、資金、技術、信息等,沒有這些要素,企業就無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企業的產品也必須通過外部市場進行營銷,沒有市場,企業的產品就無法得到社會承認,企業也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同時,環境能給企業帶來機遇,也會造成威脅。問題在於企業如何去認識環境、把握機遇、避開威脅。另一方面,企業是一種具有活力的社會組織,它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為環境所支配,而是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對環境產生影響,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企業與環境之間的基本關系,是在局部與整體的基本架構之下的相互依存和互動的動態平衡關系。因此,企業必須研究環境,主動適應環境,在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企業外部環境又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層次。宏觀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這些因素對企業及其微觀環境的影響力較大,一般都是通過微觀環境對企業間接產生影響的。微觀環境因素,包括市場需求、競爭環境、資源環境等,涉及行業性質、競爭者狀況、消費者、供應商、中間商及其它社會利益集團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1、宏觀環境分析
宏觀環境一般包括四類因素,即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簡稱PEST(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另外還有自然環境,即一個企業所在地區或市場的地理、氣候、資源分布、生態環境等因素。由於自然環境各因素的變化速度較慢,企業較易應對,因而不作為重點研究對象。 1. 政治環境:是指那些影響和制約企業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統,以及其運行狀態。具體包括國家政治制度、政治軍事形勢、方針政策、法律法令法規及執法體系等因素。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中,企業能夠通過公平競爭獲取正當權益,得以生存和發展。國家的政策法規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控制、調節作用,相同的政策法規給不同的企業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機會或制約。 2. 經濟環境:是指構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國家的經濟政策。具體包括社會經濟制度、經濟結構、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勢等。其中,重點分析的內容有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經濟環境、市場及其競爭狀況。衡量經濟環境的指標有: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就業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支出分配規模、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利率、通貨供應量、政府支出、匯率等國家財政貨幣政策。 3. 技術環境:是指與本企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現有水平、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以及國家科技體制、科技政策等。如科技研究的領域、科技成果的門類分布及先進程度、科技研究與開發的實力等等。在知識經濟興起和科技迅速發展的情況下,技術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是創造性的,也可能是破壞性的,企業必須預見這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應對。 4. 社會文化環境:是指企業所處地區的社會結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與變動。社會文化環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文化水平會影響人們的需求層次;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可能抵制或禁止企業某些活動的進行;人口規模與地理分布會影響產品的社會需求與消費等。

2、微觀環境分析
微觀環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具體環境。與宏觀環境相比微觀環境因素更能夠直接地給一個企業提供更為有用的信息,同時也更容易被企業所識別。
企業內部環境包括企業的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它反映了企業所擁有的客觀物質條件和工作狀況以及企業的綜合能力,是企業系統運轉的內部基礎。因此,企業內部環境分析也可稱為企業內部條件分析,其目的在於掌握企業實力現狀,找出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因素,辨別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以便尋找外部發展機會,確定企業戰略。如果說外部環境給企業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機會的話,那麼內部條件則是抓住和利用這種機會的關鍵。只有在內外環境都適宜的情況下,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1、企業資源分析 企業的任何活動都需要藉助一定的資源來進行,企業資源的擁有和利用情況決定其活動的效率和規模。企業資源包括人、財、物、技術、信息等,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 2、企業文化分析企業文化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文化的現狀、特點以及它對企業活動的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制定與成功實施的重要條件和手段,它與企業內部物質條件共同組成了企業的內部約束力量,是企業環境分析的重要內容。 3、企業能力分析 企業能力是指企業有效地利用資源的能力。擁有資源不一定能有效運用,因而企業有效地利用資源的能力就成為企業內部條件分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