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體系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體系

發布時間: 2023-05-02 09:22:08

1、經濟全球化的知識點

經濟全球化的知識點如下:

1、當今世界的特點 

(1)開放的世界,國家間相互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展。

(2)發展的世界,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並蓬勃發展。

(3)緊睜簡密聯系的世界,現代交通、通信、貿易把全球各地的國家、人們聯繫到一起,彼此影響,休戚相關。

2、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

3、經濟全球化 

(1)表現: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2)積極影響:

①促進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全李早慧球流動,有利於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促進資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使各國經濟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

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

(3)消極影響:使風險與危機跨國界傳遞。

(4)應對舉措:

①順應歷史潮哪答流,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參與競爭。

②居安思危,增強風險意識,注重國家經濟安全,為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做好充分准備。

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

④加大放寬外商投資准入標准,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

⑤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共同繁榮。

2、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有關知識,說明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論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國都應敞開大門,適應這一趨勢,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握其中機會,面對各種挑戰,第一,必須搞活市場經濟,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必須開放市場.只有開放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
第四,必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組關系
第一是實行對外開放與參與全球化的關系.我們必須按國際上共同的規則來辦事,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國家的保護措施上,盡早參與全球化貿易,就是要逼著我們的企業改革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使其競爭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縮小國內地區間差距與縮小國際間差距的關系.
第三是擴大內需與增加外貿出口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很大,要將擴大內需作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外貿的重要性.
中國在制定經濟全球化戰略時,應考慮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以發展本國的經濟為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的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的制定,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穩定和建設性的作用.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承認不同國家間的差異,注意處理好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關系.
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將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科技興貿,不斷提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能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只有加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才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技術發展的跨越.
只有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才能不斷從生產關系方面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3、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知識,談談中國應如何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方向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一,繼續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進一步推動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一是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WTO改革,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做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維護者。二是並行推進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提升RCEP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契機,加快構建一個要素流動一體化大市場,以此發揮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積極構建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是我國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談判和改革。二是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深化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改革,增強對外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多頭並舉掌握外貿外資政策制定的自主權,以構建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路來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而進一步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深度融入國際一體化大市場。為此,一要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加大對「一帶一路」國家工業園區國際化建設,形成「一帶一路」工業園區投資貿易合作機制,發揮園區在中國對外國際大循環中的樞紐功能。二要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重點加大對東盟國家進行有效的貿易和投資布局,提升10+1升級版相應的經濟治理規則。三要藉助進博會等平台,推進進口與投資便利化,加快建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所需的中心樞紐城市和中心節點城市,形成強有力的中國大市場優勢,進而支撐全球經濟發展並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實現內生地改革。

第四,布局和試行央行數字貨幣,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是發揮人民幣作為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的特殊作用,提升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需要發揮好新建的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具體是,大力提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機構規則磋商和制定的能力,履行其特殊定位功能,切實維護好多邊投資利益,規避對外投資風險。三是穩步擴大數字人民幣的試點范圍。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仍是「4+1」,即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我們要進一步地打造數字人民幣的生態系統,包括它的技術基礎設施,同時我們也要進一步地去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一套相應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來監管數字人民幣 。而與會多位嘉賓均表示,隨著數字技術在國際支付和結算領域的滲透,中國在數字貨幣試點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此為契機,我國應該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4、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點有哪些?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點: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表現。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不利影響:經濟全球化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經濟全球化導致風險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3、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機遇與挑戰並存。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正確的態度應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5、高一必修一政治單元知識歸納 急要,謝謝

政治模塊(1)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Chen Jinnan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並腔裕。
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按勞分配為主體:
○1基本內容: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范圍內,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作用:激發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地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4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勞動要素絕神衫分配。
○1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運用自己的生產資料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
○2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了進行社會生產經營而必須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
按勞動要素分配 按資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技術、信息要素分配
3)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客觀必然性
○1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
由我國所有制結構決定的:
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實踐證明:這種分配製度對加快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起到了促進作用。
○2

2、兼顧效率與公平
1)效率與公平:
○1定義:效率是指經濟生活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瞎州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公平的含義)。
○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之以分配原則的體現,它由朱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2)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兼顧效率與公平,要順序和鼓勵一部分的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兼顧效率與公平,必須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顧各階層各方面群眾的利益,特別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八課 國家收入的分配
財政收入與支出:
1)財政收入:
○1財政的定義: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
財政的本質:一種分配關系
財政的目的:為了履行對內外職能
○2由政府提出並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國家年度基本收支計劃稱作國家預算。
上一年度國家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稱作國家決算。
○3國家通過一定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
○4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5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增加財政收入: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的關系;
大力抓好稅收工作,加強稅收征管。
2)財政支出:
○1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可分為經濟建設指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指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目前我國經濟建設支出居於財政支出的首位。
近年來,我國實施「兩個確保」: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2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收大於支,有節余;支大於收,又赤字;收支相等。
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3財政的巨大作用:
A國家財政支出基礎建設和工程的建設,充分體現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分配的作用;
B國家可以通過對財政收支水平的調控促使經濟平穩運行;
C國家可以通過財政手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D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E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
F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第九課 征稅和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1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利,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的主體:國家 稅收的特點:無償取得
稅收的目的:實現國家職能 稅收的內容:貨幣和實物
稅收的手段:憑借政治權利 稅收的地位: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的依據:稅法
○2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證。
○3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
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強制性和五場戲有覺醒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
○4根據征稅的對象劃分,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
影響最大的是稅種: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增值稅的基本稅率是17‰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徵收的一種稅。(個人所得稅包括:○1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2工資薪金所得○3稿酬所得○4利息股息紅利所得○5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6偶然所得○7財產轉讓所得○8勞務報酬所得○9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10財產租賃所得○11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5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實惠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納稅:
○1納稅人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負稅人是最終承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2稅收的性質:取之於民、有之於民。
○3偷稅:指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國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欠稅: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規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
騙稅:指納稅人用欺騙的方法會的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
抗稅:指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交納稅款的行為。
政治模塊(1)第四單元 面對市場經濟 Chen Jinnan
第十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配置資源:
1)市場調節: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
○1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1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3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4市場中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價值規律)在引導生產者、經營者,調節人、財、物德全社會的配置。
○5 供不應求 價格上漲 獲利增加
生產縮小 生產擴大
獲利減少 價格下跌 供過於求
2)市場秩序:
○1市場規則的重要性:只要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市場規則的內容: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准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價格、供求、競爭。
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2市場規則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
市場交易必須是自願、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禁止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等非法行為。
○3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
○4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護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應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1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共給問題。槍支彈葯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其基礎性作用。
○1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手段的共性主要有:經濟關系市場關系化、企業行為自主化、宏觀調控間接化、經濟運行法制化。
○2社會主義經濟特徵:A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公有制的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基本標志)。
B 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C 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的內在要求)。
2)加強宏觀調控:加強宏觀調控,不只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更是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
○1宏觀調控(一種國家行為)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2國家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代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反應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不能過多使用)
○3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第十一課 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1)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1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小康: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2)經濟建設的目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建設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項目標:
○1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 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2基本實現工業化(工業化是現代的主要內容和基礎),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3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4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1)樹立科學發展觀:
○1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2樹立科學發展觀: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全面發展(四位一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協調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各環節、各方面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要促進人與自然地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
2)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於更好地發展。
○2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黨的十六大提出的)。
○3統籌城鄉發展:(農業、農村和農民是「三農」):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全國經濟日益互相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3經濟全球化使通過跨國公司實現的。
跨國公司的定義: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並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型企業。
跨國公司的目的:為了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
跨國公司的作用:A 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B 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
C 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A 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
B 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C 國際貿易迅速發展;
D 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
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
成了極大的威脅。
○3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4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應但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2、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1月1日。
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成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2世貿組織在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積極組織多邊談判,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沖突的場所。
○3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市場准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視原則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最惠國待遇指一個締約方指在通商、航海、關稅、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基於另一個締約方的優惠、特權,應當無條件的給予所有的締約方
國民待遇指在民事權利方面,締約方保證另一方的公民、企業和船舶在本國境內享受與本國公民、船舶同等的待遇。
○4我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5加入世貿組織的重大意義:
A 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B 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
有利於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C 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2)全面提高對外開放:
○1對外開往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2我國對外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對層次的對外開放的格局。這一格局的基本形成,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資質的新形勢,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往水平,在更大范圍內、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4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引進來」和「走出去」都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部分。
○5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往新階段的重大舉措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到了一個新層次。
○6「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主要內容: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動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合作。
○7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出、自力更生的原則。但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於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往。

6、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知識回答中國如何積極推動開放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經濟全球化,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使風險與危機跨國界傳遞。但無論怎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順應歷史潮流,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參與競爭,也要居安思危,增強風險意識,注重國家經濟安全,為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做好充分的准備。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國家間相互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開放范圍不斷擴大,整個世界復雜多變,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不斷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作著不懈的努力,為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7、運用經濟全球化 與對外開放的知識 分析說明我們應怎樣正確看待經濟全球化的影?

①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要求各國建立緊密經濟夥伴關系,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②也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積極支持歐洲克服債務危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