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臨經濟全球化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採取什麼措施??
1.經濟全球化是必然趨勢,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中國目前最關鍵的並不是反對或支持經濟全球化,而應該立足自身,全力發展本國的經濟。2.我國應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挑戰轉換成機遇。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4.建設資源節約型、壞境友好性社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引用鄧論內容)經濟全球化是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客觀趨勢,除了正視和積極參與之外,決不能因為經濟全球化可能會給我們帶來風險,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我們必須樹立起全球意識,具有世界眼光,以積極的姿態加入全球化進程,藉助世界經濟的舞台,實現振興中華的大計。不能對全球化抱盲目樂觀的態度,不應把全球化理解為西方強國會自動放棄強權政治和掠奪政策,而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有清醒的估計。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樹立積極辯證防範風險的意識,在競爭中增強實力。世界一些小國面臨的經濟全球化風險決不比我們少,它們能夠勇於參與,相信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也一定能夠趨利避害。1、處理好國際關系:要協調好與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之間關系,共享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收益。中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早已形成「不應輕率地引發貿易摩擦。2、要推動內需:要在廣闊內需基礎上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企業要利用廣闊的內需市場,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方式參與國際分工。3、要轉變產業結構:將全球價值鏈升級和國內產業結構轉變結合起來,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必須加強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產業融合,抓住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的機遇,特別是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移。要通過技術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設等,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和地位。
2、我們應當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你好,
我們應該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做到:
1、順應世界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全球化。
2、扶持國內企業發展,推動企業創新。
3、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造活力。
4、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以內需拉動增長。
3、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
高3的政治題:
1.推行引進來「走出去」
2.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
3.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4.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呵呵,我去高中課本找的...下面的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國際經濟關系體制,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動的規模與形式的不斷增加,通過國際分工,在世界市場范圍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使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它包括生產、市場、資金、科技開發與應用、信息的全球化(國際化)五個方面的內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下定義:「指跨國商品與服務貿易及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2、經濟全球化的成因:
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客觀趨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高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
(2)越來越多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市場經濟,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國際貿易、投資自由化,是其直接動因
(4)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導致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跨國公司在數量與質量上的空前發展
(2)國際分工細化深化
(3)國際貿易深化與擴大化
(4)國際資本流動加速
(5)金融體系風險加大
4、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發達國家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尋找更有力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它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要求,是商品和生產跨越國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但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全球的擴展,它又有利於發達國家維持國際經濟舊秩序。經濟全球化將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均等、不公平的競爭機會。
5、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使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也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擴大了貧富差距,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由於經濟全球化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而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機遇看,有處於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從不利方面看,由於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6、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趨利避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措施
經濟全球化應是「共贏、平等、公平、共存」的經濟全球化,為達到上述目的,關鍵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7、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對策
A、經濟全球化作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關鍵是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制定正確政策,發展自己。B、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C、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切實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壯大自
4、我國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加強防範工作,增強抵禦和化解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國主張,我國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全球化,所有國家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5、高考語文病句
1.【2017年高考山東卷】下面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A.依託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國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國情要素、遙感影像及其他相關內容組成的地理國情資料庫。
B.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昨天在新建的專屬劇場首演,該劇以全新的觀演模式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這位前方記者采訪到的專家表示,C919的試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大型商用飛機的研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D.騎自行車健身時,因為在周期性的有氧運動中使鍛煉者能夠消耗較多的熱量,所以減肥、塑身效果都比較明顯。
【答案】B
【解析】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採用的是山東高考一貫使用的獨立辨析形式,屬於傳統題型,指向明確,難度適中,考點比較全面。這類題目解答時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殘缺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等問題。如果結構上沒有問題,可從邏輯意義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關系不當等問題。還有一個簡捷的方法便是藉助標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現關聯詞,可從關聯詞的搭配、語序、邏輯等三個方面考慮;如果出現介詞,可從主語殘缺、中途易轍、主客顛倒等角度考慮。本題A項將「包括重要地理國情要素、遙感影像及其他相關內容的」和「由重要地理國情要素、遙感影像及其他相關內容組成的」糅合到一起,設置了句式雜糅類語病;C項「標志」的主語應是「C919試飛成功」,而不是「試飛成功」,故此處屬於搭配不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主語應是「能力」之類,句中缺失,所以此處屬於成分殘缺,應補出;D項「因為在周期性的有氧運動中使鍛煉者能夠消耗較多的熱量」同時使用了「在……中」和「使」,造成了句子缺少主語,所以此選項既可以看成是成分贅余類語病,也可以看作是成分殘缺類語病。
2.【2017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為迎辦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市容園林系統集中力量營造整潔有序、大氣靚麗、優質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隨著廠商陸續推出新車型,消費者又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車上,不少新能源車的增長在15%到30%左右。
C.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後,將為盡早實現京津冀北運河全線通航打好基礎,並將成為北運河的一個重要旅遊節點。
D.當人類信息以指數級別爆炸式增長時,我們需要能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為我們提供協助,幫助我們讓生活更加便捷輕松。
【答案】D
【解析】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E。
【名師點睛】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本題主要考查結構性語病。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並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並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如本題A項搭配不當,「營造」「形象」不當,應該是「營造城市環境」。對於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之處,再分別造句,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於語序不當的句子,也要先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後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調,可以憑事理推斷。如B項語義重復,「又」「再次」去掉一個,表區間的「15%到30%」後不能再跟「左右」。注意題乾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還是無語病的一項。
3.【2017年高考課標Ⅰ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根據本報和部分出版機構聯合開展的調查顯示,兒童的閱讀啟蒙集中在1~2歲之間,並且閱讀時長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
B.為了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美德,我們學校決定組織開展義工服務活動,三個月內要求每名學生完成20個小時的義工服務。
C.在互聯網時代,各領域發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網路,網路提速降費能夠推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企業廣泛收益。
D.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
【答案】D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E。
【名師點睛】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題,不少病句有明顯的標志詞語,只要我們「煉」就一雙慧眼,迅速盯住這些標志詞語,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徑。比如介詞、動詞、代詞、並列詞、關聯詞、否定詞、兩面詞、數量詞、成語、修飾語等,有的病句雖然沒有標志詞語,但是我們可憑借病句表現出來的症狀,依據高考病句的六大類型進行排查。病句類型不多,只要訓練方法得當,適當做一些練習,見多識廣,形成能力,依「法」診斷並不難。
4.【2017年高考課標Ⅱ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經推出了40多次以聲光電技術打造的主題鮮明的展覽,是建院90年來展覽次數最多的一年。
B.書法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近年來在教育部門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學書法教育蓬勃發展,學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使得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這家公司雖然待遇一般,發展前景卻非常好,許多同學都投了簡歷,但最後公司只錄取了我們學校推薦的兩個名額。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項結構混亂,應在「是建院90年來」前面加上「這一年」。B項成分殘缺,應去掉「使得」一詞。D項搭配不當,「錄取」「名額」不能搭配。故選C。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名師點睛】解答病句辨析題可以抓住病句中明顯的標志性詞語考慮,只要我們煉就一雙慧眼,迅速盯住這些標志性詞語,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徑。比如介詞、動詞、代詞、並列詞、關聯詞、否定詞、兩面詞、數量詞、成語、修飾語等,有的病句雖然沒有標志性詞語,但是我們可憑借病句表現出來的症狀,依據高考病句的六大類型進行排查。類型不多,只要訓練方法得當,適當做一些練習,見多識廣,形成能力,依法診斷並不難。
5.【2017年高考課標Ⅲ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今天參觀的石窟造像群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堪稱當時的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B.傳統文化中的餐桌禮儀是很受重視的。老人常說,看一個人的吃相,往往會暴露他的性格特點和教養情況。
C.在那些父母性格溫和、情緒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強,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寬容。
D.經過幾代航天人的艱苦奮斗,中國的航天事業開創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
【答案】A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名師點睛】病句題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種不同類型的語病,這是解題時可以利用的地方。復習時要對六種病句類型分門別類地進行歸納整理,以便有一個全面、清楚地認識。盡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類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盡可能地掌握病因類型。要學會主幹分析法和枝葉分析法培養語感。如B項就可以採用「主幹分析法」來判斷搭配不當。
6.【2017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後,各參研參試單位紛紛表示,要發奮努力把大型客機打造成建設創新型國家和製造強國的標志性工程。
B.《朗讀者》開播後,許多廣電名嘴、企業職工、機關幹部、退休教師、留學生吟誦社等朗誦愛好者,紛紛加入文化經典誦讀的行列。
C.「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發展勢頭迅猛:無論是在大學校園,還是在產業園區,抑或是在街道社區,各類創業創新賽事如火如荼。
D.桃花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態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生態鄉,制訂了五年發展建設規劃。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項,搭配不當,「大型客機」與「標志性工程」不搭配,應是「努力把大型客機項目打造成……的標志性工程」。B項,定語語序不當,「許多」應放到「朗誦愛好者」前,並在「等」後加「的」;D項,「按照」缺少賓語中心語。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E。
【名師點睛】解答語病類題目,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並列動詞,然後壓縮句子,保留主幹,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等。
6、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利用國內外的資金、技術、資源和市場,這是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獲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進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其機制可以歸納為: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過出口擴大總需求,帶動經濟增長:通過外資彌補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外資通過改善投資地的原有資產存量,促進經濟增長,並進一步通過新建企業形成高質最資產:通過收購和兼並提高原有資產存量;進目和吸引外資都可以帶來國外先進實用的技術;
設備和科學的管理方式,獲得所謂「滋出效應」;外資通過對投資地人力資源的開發,為經濟增長積累人力資本。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外商投資經濟對1990-1994年期間。中國GDP總量增長率的貢獻為0.9個百分點。其貢獻率為8.6%。這一貢獻率已超過10%,預計今後這一貢獻作用還會愈來愈大。
2、全球化可以創造大量新的就業崗位中國經濟由「短缺經濟」類型向供大於求的「結構性過剩」
類型的轉變,導致了許多企業的關、停、並、轉、破,促使這一時期下崗工人急劇增加。然而,就中國的國情而言,「發展是硬道理」,並不簡單等同於GDP增長是硬道理。GDP規模再大,若就業規模沒有相應的一定比例的增長,導致就業問題很突出,社會穩定就無法保證。
因此,面對勞動力資源豐富而資本資源相對稀缺的最基本國情,中國必須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業,開放服務業,積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這樣就可以利用工業國的剩餘資本,為中國剩餘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3、全球化有助於促進市場經濟建設,中國即存在發展動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資來源和技術來源,又存在改革動力的不足,缺乏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抓住全球化機遇可以有效地解決改革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世貿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的規則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之上,中國可以藉助外力掃除市場化改革中的障礙。全球化將引入外來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和緊迫感,成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巨大動力。
4、中國必須繼續融入世界經濟中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佔世界的26%;農業資源緊缺,耕地和水資源均只佔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只佔世界的2.34%和1.20%;資本短缺,國內投資額僅佔世界總量的3.4%;技術落後,國際專利批准數不足世界的1%。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必須有效地開發和進口農業、能源和礦產等國際資源,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利用國際市場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5、全球化是中國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的重要途徑世界銀行認為發展中國家要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首先就要縮小技術差距和知識差距,而縮小這些差距的主要途徑不外乎在於:
(1)引進外國直接投資。
(2)擴大國際貿易。
(3)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證。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按PPP法計算的人均GDP美元值僅相當於美國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當於美國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國之所以能有效地實施追趕,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主動地參與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積極引進外資。
促進出口貿易增長,充分利用和享受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的好處,使外國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成為創造新增就業的主要來源和提高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一個國家能否成功地參與全球化,取決於它如何學會參與,並從中把握主動權。對於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中國正在研究、承認、遵守、利用、參與,並逐步過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總是處於變化之中,中國必須學會在變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和制定規則。
7、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
8、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為了適應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形成的新國際經濟環境,發展中國家應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比較優勢,分階段逐步與世界經濟接軌;要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經
濟合作,努力推動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革;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國力;採取謹慎態度,逐步開放金融市場,規避金融危機的沖擊。
能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流中去,是我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盡管人們對經濟全球化有不同的看法,它作為一種趨勢
卻是不能不承認的事實。今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試圖脫離這一趨勢而尋求獨立發展是不現實的,因此,那些希望國富民強的人們,不管喜歡還是厭惡,都必須融
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去,並且是融入到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流中去。然而,有趣的是,不管人們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如何,願意還是不願意,能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
主流中去,本身就是一個不以他們意願為轉移的問題。以資本為例,資本流動的全球化被看作迄今為止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的確有大量資本在尋覓著投入的場所,但
這並不意味著它會在你所希望的時間投向你所希望的地點。據統計,
80年代後,國際資本的80%在三角地帶(美國、西歐、日本與「四小龍」)流動,多數發展中國家被排擠到邊緣。1980年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吸收了世
界流動資本的55%,
1990年這個數字下降到2%。而「大多數貧困國家和地區,除了國家捐贈、多邊援助以外,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外援資本。[7]這不奇怪,資本是要「吃東西」
的,沒有利潤的地方它絕對不去,因此,必須「誘」之以「利」才能獲得資本。推而論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主流中去,要以做好許多事情為前提。
能否保持輸出輸入過程中系統的平衡是我們面對的第二個挑戰。經濟全球化固然開拓了市場,但該市場是雙邊的而非單邊的,當本國產品進入對方市場時,對方的
產品也大量涌進本國市場。由此產生輸出輸入過程中系統的平衡問題。輸出輸入過程中系統的平衡問題不是簡單的貿易平衡問題,而是商品進出口過程中,特別是商
品進口過程中,以國家為單位的社會有機體或社會系統的適應問題,即我們能否應對滾滾而來的強大的西方物質欲流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沖擊。其中包括,電
子、通訊、汽車、農業種植業等比較劣勢經濟的生存發展問題,以及由此而來的中國經濟的自主性、合理性問題;結構調整和高新科學技術應用帶來的就業壓力問
題;金融業、商業服務業所面臨的國外同行的殘酷競爭問題;國際金融市場、商品市場波動,大量資本出入所產生的金融風險問題;西方影視音像產品的沖擊以及與
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形態的矛盾問題,等等。如果我們不能在輸出的同時妥善解決輸入帶來的上述問題,中國社會機體就會發生畸變,中國社會發展就會遭遇重大挫
折。雖然迄今為止尚未聽說哪個國家因入世而有滅頂之災,但已有報道說,拉丁美洲的經濟學家認為,國際貿易和全球化對拉美國家來說,只意味著進口的大量增
加,而出口的增輻則很小,其直接後果是拉美國家外貿赤字增加,競爭力不強的本國企業將受到沉重打擊。[8]這個現象告訴我們,不能應對進口的挑戰,市場的
開拓就根本不是機遇,或者勿寧說是他人的機遇。
現有經濟體制、結構及其運行機制怎樣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情況、新問題是我們面對的第三個挑戰。如前所述,資本投向某個地方是為了利潤,資本所有者進行投資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保證自己所獲得的利潤能夠返回手中。為此,無論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
是跨國公司、財團以及它們的代表——國家政府,都訴諸規則,要求用具有契約性、同構性、高效率的規則保障自己的權益。各類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也要求有一套統一的規則並加以執行。這套規則就是一個行業、一個部門、一個國家的體制或制度,包括其
結構、功能和機制。它們構成該行業、該部門、該國家「投資環境」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國家現行的經濟體制、結構和機制脫胎於計劃時代,
20年間雖經改革而有很大變化,但對內距離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對外距離以WTO為代表的現行國際規則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改變這一
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狀態的辦法似乎一目瞭然,這就是以「接軌」為取向,深化和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然而,問題的復雜性在於,
WTO的規章制度、現行國際經濟交往規則,主要是由西方國家或以西方國家為參照制定的,其基本精神是自由化、私有化、放鬆經濟管制,這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的目標設定存有差異,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也有抵牾。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不能揚棄傳統而與先進文化同道,其生命力將會漸次枯竭;但是一個國
家、一個民族倘若照搬他人的模式,則會重復東施效顰的故事。
於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結構調整和機制
轉換,就面臨著既要「接軌」又不能照搬、既要民族特點又要時代精神的復雜性,能否從多重矛盾的糾纏中走出一條新路,成為中國能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主流中
去和能否在輸出輸入過程中保持機體平衡的要旨所在。因為,無論引進外資還是開拓市場,從根本上講,都離不開順乎歷史、合乎國情的制度創新。對於後發展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