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玄奘給世界帶來的影響
《唐玄奘西行取經》給後世帶來的辯啟影響:
西天是指印度,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以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3年(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裡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為護國法師,加薯昌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歷盡艱難險阻,最數灶扒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並從天竺帶回諸多經書,為中國的佛教發展做出貢獻。貞觀20年(646年),47歲的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經書657部。而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 《西遊記》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經第一人。 有
2、《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靠的是什麼?
唐僧師徒在取西經的路上可謂是跋山涉水,磨難重重,但是他們還是一路堅定的走了下去,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定呢?是普渡眾生的大愛還是不畏艱險的決心?那我們解析唐僧師徒四人背後的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在取西經的路上可謂是磨難重重啊,各種妖怪那是層出不窮,什麼款式的都有,只有你沒見到的,沒有你想不到的,是個東西就能成精來給師徒四人製造麻煩,然而他們師徒四人還是一路上披星戴月,斬著妖除著魔,最終取得了真經。在我看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的路上之所以能一直走下去,孫悟空的戰鬥力和斬妖除魔的本事那是功不可沒的,路上的妖精基本上都是靠悟空來鏟除的,沒有悟空的話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的。當然,沒有唐僧的堅定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力也是不行的,唐僧意志不堅定的話這個團隊在八戒的煽風點火下可能就散夥了。在這個團隊中也離不開白龍馬和沙僧的任勞任怨,沒有白龍馬,唐僧肉體凡胎是走不了那麼遠的路的,而沙僧則是一路上負責挑著他們的行李,整整挑了一路,雖然看到最後也不知道裡面裝的是啥?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是?總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靠的是唐僧的堅定決心和悟空的本領,還有沙僧和白龍馬的任勞任怨。但是,在我看來最主要靠的還是關系和後台,每當有降伏不了的妖怪,總會有各路神仙出來收服,包括兩個最大的「官員」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出手相幫。沒有各路神仙的幫忙唐僧早就被抓去吃掉了不說,取經的任務是完不成的。
您好,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纖旦棚。
第一方面:堅定的信念。
堅定的信念是最後獲取真經的基石。這一點在唐僧身上表現的最明顯。從他離開東土大唐的那一刻,便認識到了西天取經的困難程度。但他堅毀則信自己一定會取得正果,從而付之於行動。唐僧的堅定信念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他有一個強大的、刻骨銘心的理由。大家知道唐僧是佛教中人,佛教的目的就是解救芸芸眾生。唐僧的身世很慘,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害死。為了免受到傷害,母親把他放到小船裡面,最後得救了。所以,長大之後唐僧看到了世道的艱難,人間的險惡。在加上唐僧本性是個真善美的人。所以,對他來說,只有西天求取,才能解救世人。這是唐僧堅定信念的動力來源。同時,更重要的是:唐僧是整個取經團隊中的領導人,他的堅定信念給整個團隊帶來了無比強大的動力。
第二方面:高人的指點。
高人的指點是師徒四人最後能取得真經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高人指點,估計2020年也取不到真經。因為,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在整個長達數年的取經路上,幫助他們的高人很多。試想:路過遇到妖怪時,一次又一次是觀音菩薩指點迷津,化險為夷。遙想當年,在五庄觀,孫悟空推倒了人家鎮遠大仙的人參果樹,無奈自己本事尚欠,無法醫治人參果樹。經過菩提老祖的指點,找到觀音,最後才度過難關。與蜈蚣精一戰,如果不是毗藍婆的醫治,孫悟空估計性命難保。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好比我們的 社會 經濟,是一個全球化的系統,離開系統中的哪一個環節,都不會正常運轉。2020年的新冠狀病毒,我們的高人終南山院士,一直在帶領廣大醫務人員指導方向,才能很遲閉快的帶領中國人走出困境。所以,師徒四人最後能取得真經,離不開高人的指點。
第三方面:團隊的協作。
師徒四人最後取得真經,完全是團隊協作的重要體現。整個取經團隊各司其職,出色的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唐僧:確定方向,給大家帶來了強大的信心,就算在面對被吃的危險時,還堅信徒弟們一定會來救我的,他相信自己的徒弟。孫悟空:作為唐僧大徒弟,能力最強責任越大。起碼在打妖精這件事情上,孫悟空從來沒有含糊過。可謂是整個西遊記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取經路上如果沒有孫悟空的鼎力協助,估計唐僧被妖怪吃了N回了。豬八戒:豬八戒是整個團隊中的潤滑劑,如果沒有老豬的幽默,氣氛會很凝重,八戒在裡面起了關鍵作用。沙僧:沙僧是團隊中默默付出的那一位,露臉的事情沒有他,背後付出的總是他。幹活沒有怨言,對師傅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正是由於各成員之間的協作,各司其職,才最後確立了取經大業的完成。
綜上所述:《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靠的是:堅定的信念、高人指點、團隊協作。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您好,寫盡紅樓夢,答遍西遊記。我是危樓還望嘆西風。
如果我們要問西遊記唐僧師徒去取經都是靠著什麼,那麼我們一定要一個一個的分析,分別分析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分析他們遇到的不同的事情,所要的不同的事物,所擁有的不同的事物。
唐三藏去取經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觀音菩薩說去取經是為了求得金身,而求回來的經書更是能夠「能超鬼出群」,這樣看來取經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但是唐三藏去取經是為什麼?這件事情在他嘴裡卻是另外一個理由。
唐三藏的理由就是為唐太宗取回真經,永葆江山穩固。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唐三藏究竟是靠著什麼呢,他擁有的我想一定是這三位徒弟一匹龍馬吧。
那麼我們在這里就可以總結一下唐三藏去取經,他靠著的是自己願意為唐王永葆江山的信念以及保護自己的徒弟與龍馬。
那麼沙悟凈想要什麼呢?沙悟凈在因為打破了琉璃盞,被貶下界之後,每七日都要遭受飛劍穿過肋骨的疼痛,沙悟凈求菩薩救他,不要再讓他飽受痛苦,所以我們這里可以看出來,沙悟凈去取經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想要再承受天橋給他的懲罰了。
那麼沙悟凈他擁有什麼呢?我想沙悟凈除了擁有降妖杖之外還擁有孫悟空吧,畢竟出了什麼事情他都記得,要找大師兄就能解決啊。
豬八戒為什麼要去取經呢?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菩薩點撥他:世有五穀,為何要吃人肉為生,他恍然大悟說要從此之後走上正道,於是便許諾要和取經人一起去西天取經。
那麼豬八戒靠的什麼呢?如果我們說豬八戒去取經也靠著孫悟空的話,那麼其實不是這樣子的,我們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豬八戒的能力並不低,他只是太愛累了,每次豬八戒與妖精打仗,最經常發生的結果就是豬八戒因為勞累所以逃走了。
那麼豬八戒擁有的是什麼呢?豬八戒擁有三十六般變化,還有曾經做天蓬元帥的時候就使用的九齒釘耙,當然他的能力也是不低的,擁有這些,豬八戒也擁有去西天取經的能力。
我們再來看看白龍馬,白龍馬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呢?要知道白龍馬是這次去取經人中受益最大的那一個,他因為違反婚約,不日就要遭斬,所以觀音菩薩可是救了白龍一條命。
那麼白龍馬又為什麼能夠西天取經,它又擁有什麼呢?觀音菩薩在孫悟空遇見了白龍馬之後,告訴孫悟空,凡馬是沒有去西天取經能走十萬八千里的能力的,唯有白龍變成的馬才具有這樣的能力。
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白龍馬就算什麼都沒有,想必他應該擁有去西天取經的力氣,而且他也不像凡馬一樣,會舟車勞頓還會生老病死。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孫悟空,孫悟空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呢?在觀音菩薩來到五指山前的時候,孫悟空說我被壓在這里500年,不能夠伸展,也不能夠掙扎,求菩薩救我。
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孫悟空所需要的是一份自由罷了,而菩薩給了他這樣適度的自由。
那麼孫悟空去西天取經又靠了些什麼呢?當然靠他的七十二般變化,也靠他身上的八萬多根毫毛,更靠他曾經在天間地間凡間結下的人脈神脈。不過我想還有一件東西可能有的人會忘記,就是他曾經在仙界打賭贏來的瞌睡蟲,不知道能不能算作他靠的物件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啦,希望能夠得到您的認可。
如果沒有如來佛祖這個「貴人」的賞識和扶持,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師徒四人怎麼會有去西天取經的機會。如果他們連取經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們肯定也不會取經成功,所以,我認為唐僧他們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首要一點靠的就是這個 貴人扶持 。這就好比一個數字10000,如果沒有前面那個重要的數字1,後面就算多出再多的0都沒有意義!
有了貴人的扶持,唐僧師徒四人,在開啟了西天取經的模式後,接下來靠的就是他們自身過硬的本事!這個本事,可不是單純的指他們自身的能力,他還包括除自身能力之外的精神!
唐僧的本事:
① 被唐太宗李世民賜姓為唐,成為御弟。
② 為如來佛祖弟子金蟬子轉世。
③ 他學識淵博。
在「木仙庵」,唐僧與那些樹精藤怪們吟詩作對,談論禪法中,我們能了解到唐僧是一個非常有學問且學識淵博的人。(第六十四回中)
④ 佛法高深、 信念堅定。這點,我們在西遊記原著的很多描述中,就能看的出來。
♥在《西遊記》 第十二回:貞觀十三年, 陳玄奘大闡法師集聚了一千二百名高僧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
♥ 也是在第十二回——當唐僧奉唐王的旨意去西天取經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西涼女兒國那一考驗中, 唐僧拒絕了有著溫柔傾城之貌的女王,以一國之富的誘惑!(在《西遊記》第五十四回) 。
就是因為唐僧有著,這種弘揚佛法、 普度眾生的信念, 他才能跋山涉水, 經受住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最終取得真經。
⑤ 有做領導的本事。
領導領導,顧名思義,就是既要領,又要導。唐僧在取經這個團隊中,就起著這樣重要的地位!他不僅能收服傲慢強大,不服管束的孫悟空,還能讓好吃懶做,總想著分行李散夥的豬八戒和殺人如麻的沙僧乖乖聽話,一起去西天取經。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本事:
孫悟空會72變,有火眼金睛,金箍棒和筋斗雲,取經路上更是一路斬妖除魔,保護著唐僧,可以說他的戰鬥力和個人能力都非常強!
豬八戒,身為曾經的天蓬元帥他的實力也很強,在取經的路上,他是孫悟空最好的幫手,一路上他和孫悟空,沙僧一起保護著唐僧去西天取經。
沙和尚,在團隊中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做著保護唐僧去取經的職責。
小結:唐僧團隊就是靠著這種目標明確,信念堅定和他們自身過硬的本事,才一路走完這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
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途中,可謂困難重重,最終他們能取得真經,除了以上說的2點之外,就是他們強大的人脈關系。
這個人脈關系,在他們師徒4人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時,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可以說若沒有他們的幫忙,他們也到不了西天。
比如說,借芭蕉扇那次,若沒有天上的神仙幫忙,唐僧師徒四人很難過了火焰山那一關。(是哪吒幫助他們師徒收服的牛魔王)
還有偷吃人生果得罪鎮元大仙那次,若沒有觀音菩薩的幫助,他們也走不出道觀,上的了西天。
還有真經美猴王那次,若不是如來佛祖收服了六耳獼猴,他們這個團隊也就沒法去取經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可以這么說吧,他們師徒四人,強大的人脈關系包括天上地下許多有名,有能耐的佛菩薩和神仙。
唐僧他們師徒四人能順利去西天取經離不開這強大的神仙陣容!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應該還外加一匹功不可沒白龍馬,歷經艱難險阻,克服困難重重,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終於西天靈山取回真經。
他們靠的是什麼?
領頭人唐僧自始至終有一個「不到靈山誓不還,不得真經永不回」堅定不移執著追求。沿途歷經爬山涉水、遭遇豺狼虎豹、面臨金銀美色,都沒有打消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信念。
作為三個徒弟師傅,白龍馬主人,唐僧同時對每個徒弟身心愛護有加。
孫悟空神通廣大,沒有解決不了問題;沙和尚做事踏實,任何時候沒怨言;豬八戒憨厚傻氣,卻不失可愛,有時使些小性子,但也善於調和矛盾;白龍馬總是默默無聞,關鍵時候能幫忙不邀功。
三個徒弟包括白龍馬,他們精誠團結,對師傅唐僧尊重、忠誠,具有良好團隊精神。
取經是天庭安排,也算是一趟公差。
九九八十一難並沿途那些抓鬼放鬼事,原來都是觀音如來等一幹人布設。註定有驚無險。
凡間妖魔鬼怪,除白骨精草根,無不涉及天庭大員。都是些侍童、坐騎、看門狗什麼的。
唐僧一行路途遭遇艱難,孫悟空憑著他500年前大鬧天宮名氣,總能追根溯源找到妖魔主子。
公派西天取經,有天庭公差這金字招牌,從來就有求必應,化險為夷,所有問題迎刃而解。
小七認為靠的是信念和利益。
唐曾作為創始人,靠的是自身的信念。他堅信取來真經於國於民有無限好處。所以他會隻身一人上路取經,遇險不退。
至於孫、朱、沙和白龍馬,則是自身利益的驅使。除了求取真經脫苦難證金身這一條路,否則就是永世為妖,修不成正果。他們別無選擇。
人生在世,有信念就有動力,有利益也有動力。故此,唐僧師徒徒步西行,不畏艱險,求取真經。
☆有人問唐僧:
你今天成功了,靠的是什麼?
唐僧回答:我 靠的是崇高的信念。 只要我不死,我就能取到真經。。
☆然後問孫悟空:你靠什麼?
悟空說:我 不僅靠能力,我還會求助 ,沒辦法的時候我就向觀音菩薩等大領導求助。 事事求助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不會求助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向哪位領導清晰的表達求助內容,這是本事。
☆然後問豬八戒:
你動不動就摔耙,還好色。你怎能成功?
豬八戒說:我 選對團隊了,一路上就有人幫,有人教,有人帶。
☆然後又問沙和尚:
你這么老實怎麼也能成功?
沙和尚說:我 簡單聽話照做,想不成功都難。
也就是這樣的四個人才能構成一個合理的團隊,分別代表了現實中團隊中較為典型的四類人:
1、唐僧:領導人,制定計劃和短期、中期、長期目標。
2、孫悟空:骨幹,團隊精英,團隊中最能乾的。
3、豬八戒:不安定分子,但是沒了孫猴子也能頂一陣。
4、沙和尚:普通員工,使團隊保持和諧的重要人物。
靠的是白龍馬,因為他蹄兒朝西。馱著唐三藏取經不容易。
一是唐僧的執著 這是首要的。長途跋涉千山萬水,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沒有唐僧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精神,早就半途而廢了。二是靠唐僧的領導能力,關鍵時刻,他說了算,三個徒弟都得聽。三是孫悟空的本領高強,孫悟空的作用有目共睹。四是團結協助,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五是如來和菩薩等的幫助,危難時刻他們出來救援,使取經立於不敗之地。
3、馬七年級作文
馬七年級作文1我的名字叫馬。我是草食性家屬。在40000年前被人類馴服。我現在的用處越來越少,我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
我有不同的品種。有汗血寶馬;千里馬等。最重的馬可達到1200千克,最小的也達到200千克。
我的毛有很多顏色比如青、黑、棕等。我的皮春秋季節換一次。我的年齡是人的三分之一,一般大約能活二十歲,我是個性很強的動物噢。
我的祖先始祖馬最早生活在北美的樹林里以嫩葉為食。始祖馬和歐洲野馬,已經滅絕了。
我在一天中很長的時間進行採集食物,飼料經過嗅覺初步斷定外,主要就由味覺來決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覺是我們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關我的味覺方面研究材料不多,但我的味覺很有特色,也好掌握國好地方
現在我們得數量太少了,人類一定要保護我們呀!
馬七年級作文2驀然回首遙望,你往日的縱橫馳騁、英姿颯爽都已消失匿跡!
曾經,你邁著豪邁的步伐,風雨無阻,不理大地蒼蒼、綠野茫茫,自由地馳騁於遼闊的草原上;如今,你卻被加在身上的鞍韉、鐵勒以及華麗的裝束所束縛!
從前,有一個國家由於沒有戰馬,經常受到鄰國的欺負。國王天天憂慮,擔心鄰國強大的兵馬會打進自己的國家,於是,他下決心不惜重金四處購買駿馬。不久,手下人買來500匹高大的駿馬。國王很喜歡,立即組建騎兵訓練。
當500匹戰馬被他的軍隊訓練得能夠沖鋒陷陣時,鄰國卻主動找國王,要求建立邦交,表現得十分虔誠。國王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和平的日子一過就是好幾或氏虧年。這個國家的一些文臣見500匹戰馬一直坐吃山空,又沒有用武之地,便建議國王將這些馬送去從事勞動生產。剛開始,國王還能堅持自己的主見,然而,提建議的文臣一多,國王看馴養戰馬的費用不少,而讓戰馬勞動,不僅可以減少開支,而且還能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於是同意了文臣們的建議。
盡管訓練戰馬的軍人反對這一做法,但500匹戰馬還是被送到工人們的手中。工人們用布緊緊蒙住戰馬們的眼睛,用鞭子抽它們,逼著它們拉著石磨旋轉。起初,戰馬們非常不習慣,但不久,它們慢慢地被馴服了,對拉磨也習慣了。
停止訓練了的戰馬確實減少了開支,而且為國家創造著財富。然而,曾經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鄰國卻突然進兵來了。國王這時想起了500匹戰馬,決定把這些戰馬立即重新組織起來應戰。
而這些戰馬只會在原地轉圈,越抽越轉得快。鄰國軍隊見到後大喜,一舉打敗了這個國家!這些可憐的戰馬,也被殺光了!
馬,我為你哭泣!
此刻,我無法克制自己的眼淚,更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既為你慘遭不幸而悲傷,又為人類的絕情不義而憤怒核大!
想當初,若不是你,秦始皇能統一天下嗎?若不是你,劉備能撿回性命嗎?若不是你,成吉思汗能建立帝國嗎?若不是你,能有今天的新中國嗎?若不是你……
這些都是你的功勞啊!可那些可恨的人卻遺忘了你曾在歷史上的功勛!
馬,我再次為你哭泣!
馬七年級作文3我的四條腿肌肉都很發達,體格更是雄壯威武,飛奔起來更是叱吒風雲,英姿勃發,我是一匹帥氣十足的馬兒。
在我令人羨慕的外表下,其實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內幕,當一匹馬,其實很辛苦的呢!
原本生活在原野,可以肆意賓士,可以把我的野性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但人類看準了我們的特質,硬是馴服了馬兒,把我們當成交通工具,拉馬車、載人、載貨,把馬兒的背壓得沉甸甸的,卻一點也不能反抗,有時重量讓我們的腿都站不直了,人類卻依然不自知。
好戰的人類,騎著我們在戰場里沖鋒陷陣,首當其沖的去跟敵人的刀槍正面沖突,只要腿一受傷,站都站不起來,就一槍槍斃了我們,說這是「安樂死」。
其實,我很想回歸自然,讓一隻沒有束縛的自由馬,不想替人類賣命的工作,或許,乾脆把我關到動物園好了,讓我養老到死,這樣也是不錯的想法。只因為,我真的不想過勞死啊!
馬七年級作文4新世紀的頭一個馬年飛奔而來,神州歡騰,萬象更新,人間競相談馬論馬。
馬,草食動物,性敏捷,體強健,善奔跑。馬,有野馬與家馬之分。分布在新疆、衫神甘肅、內蒙古等地的野馬是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家馬,為人所養,為人所用。從熒屏上可見,那古戰場上的戰馬雄姿英發,它們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當今世界,馬隊,馬車,騎馬,賽馬,馬的用途可謂廣矣。馬,它們盡忠竭力地為人們效勞,為社會服務,它們是人類無言的朋友。
由於馬與人有密切的關系,許多成語中都提到了馬。
「馬齒徒增』」這個成語出自《穀梁傳》,謙稱自己年齡增長,而學業沒有長進或事業沒有成就。值此「天增歲月人增壽」之際,在新世紀的馬年,人們辭舊迎新、自表謙遜時,往往提及這個成語。它更展現了新的姿態,謙遜,奮進,求得學業進步、事業成功。
「伯樂相馬」。眾人皆知,伯樂善於相馬。我國正值改革攻堅的關鍵時刻,人才是最寶貴的。願在改革大潮中涌現出更多的伯樂,慧眼識才,真心育才,人才輩出,人盡其才,讓改革之花更加絢麗多彩。
「天馬行空」。根據《史記大宛傳》記載:漢武帝時,從西域大宛國得到的汗血馬稱為天馬,意思是一種神馬。行空,形容馬的賓士如騰空飛行。馬年之馬,必將騰空萬里,迅猛異常。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神州各業,大吉大利,合作發展,共創輝煌。
「厲兵秣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意思是磨好兵器,喂好戰馬,准備戰斗。當今天下,並非太平,豈能高枕無憂?必須厲兵秣馬,壯實力,強國防,顯國威,打必贏,戰必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馬到成功」與「汗馬功勞」。古時打仗,將領騎馬沖殺在前,故以「馬到成功」,祝願迅速取得戰事的勝利。現在用來形容人一到那裡,工作很快就會取得成就。「汗馬功勞」,出自《韓非子五蠹》。汗馬,騎馬作戰時馬累出汗來了,比喻征戰的勞苦。現指立下了戰功,也指在工作中作出了貢獻。
「路遙知馬力」。這個成語常與「日久見人心」連用。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力的大小,日子長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世間多駿馬,身負重載,能涉足遙遠的路程。吾輩滿懷豪情跨入馬年,面對新形勢,深知任重而道遠,更須百倍努力,決不辜負人民的殷切期望。
值此馬年伊始,願我們在前進的號角聲中,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馬不停蹄奔前程,開足馬力奏新歌。
朋友們,同學們,祝大家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祝捷報頻傳,立下汗馬功勞!
馬,這個人類無言的朋友,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和我們一道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目標。
馬七年級作文5每次看到徐悲鴻先生畫的奔馬,心就會沸騰起來。馬,從田野走來,從神話里走來,從競技中走來。當它矯健的身姿風塵僕僕地跨越千年,奔向我們的時候,我知道,馬,是人類無言的朋友。我喜歡我家鄉田間小路上拉著車飛奔的馬,它們的身型十分勻稱,肌肉結實,步態優美,鬃毛還透著油油的亮光。它們很是馴良,主人往往只用幾個簡單的口令,就讓明白自己該干什麼。它們幾乎不會把主人的命令執行錯。它們熟練地前進、停止、倒退、轉彎、爬坡,像機器一樣的精準。
它們脾氣很好,我想一定對善待它的主人懷有深深地感激,於是拼盡氣力為主人幹活,而且總是保質保量。它們很少傷人,很少耍犟脾氣,總是默默地、勤懇地勞動著,不管年富力強的還是老掉了牙的,他們總以自己的勇敢為主人擔起風雨,馱起責任。他們像腳下的黃土地一樣朴實,拉車、拉磨、拉犁,它們已經是主人家的一分子。他們總是默默無語,只聽到那奮力蹬踢的蹄聲,只聽得那清脆的脖鈴聲,只聽得那吃飽時或賣力時那歡快而高亢的嘶鳴聲。
我喜歡《西遊記》里忠心耿耿的白龍馬。喜歡那一襲一塵不染瀟灑的素裝,喜歡小白龍傳奇的身世。對善良俊美的小白龍總有一些婉惜:唉,可惜了,從龍王之子變成他人的坐騎;有時又會為他而慶幸:幸虧觀音菩薩網開一面,沒有置他死地,而是將他變成馬,賦予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使命,總算讓小白龍這顆忠心沒有泯滅。可愛的白龍馬,與師徒四人共同面對艱難,任勞任怨。它不是那個沖在最前面的英雄,卻總是馱得最重的走得最累的無名奉獻者。他總是默默地,不張揚不爭功也不抱怨。當困難難以逾越時,它卻能挺身而出。孫悟空賭氣離開時、他善意地勸說八戒找回師兄,唐僧身陷囹圄時,他化作舞劍的女子大顯身手,勇敢機智地與敵人周旋、較量。
無言的白龍馬,你是唐僧師徒的好助手,你是西行途中的善良使者。忠誠在你身上盡展無余。我喜歡「盛裝舞步」中典雅高貴的馬。「盛裝舞步」已經被列為了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可見,人類在最隆重最神聖的奧運會上也需要一種最可愛的動物朋友與我們共同分享。於是,選中了馬。騎著馬表演的是紳士,高貴的氣質與高貴的衣著高貴的動作造就了極至的風度。那同台演出的馬呢,也盛裝登場,顯得光鮮亮麗、華貴無比。高難的動作、曼妙的舞步、無言的默契,讓人心中生出無數的贊嘆:這兩位選手可真是一對「黃金搭檔」啊!在那一刻,我們得到的不僅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心靈的震撼,源於人與動物的和諧之極。
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再可以隨處見到馬了,但是,新世紀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攜龍馬精神,成為奔跑在陽光下的千里馬呢?結合,非偶得而不能至也!馬,成就了邯鄲的輝煌和榮耀;馬,使邯鄲有了英雄的豪情俠氣;馬,無可爭辯地成了邯鄲的城市之魂,所以,浩浩的青史中到處活躍著邯鄲寶馬的颯爽英姿。滔滔江河上、巍巍青山間,邯鄲的千里馬縱橫馳騁,天馬行空,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邯鄲人的英雄業績。
馬七年級作文6在亞馬遜叢林中,我們這支探險隊異常艱辛的跋涉著。五個探險隊員中已有二個遇難,一個是被沼澤吞噬,另一個則遭到了野獸的襲擊。可剩下的隊員們仍在繼續……
「也許那傳說中的『麻族』根本就不存在,人們只是捕風捉影罷了」,傑克大喊道。「是呀!再這么下去,人們都會死在這兒,」西蒙也附和道。我們現在的處境看起來是九死一生,彈盡糧絕的我們看不到一點生的希望,僅剩下一艘破船和一架攝像機。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孤注一擲,完成這次探險任務。
一天工作後,疲憊取代了一切,我們很快就睡去了。船不知自己漂了多久,我們醒來時已是黃昏。太陽將要藏到叢林中去了,大自然使我們看起來是多麼的脆弱與渺小。一層金沙裹住了叢林青澀的臉龐。終於,沒多久,不太冷的月光便照在船頭上。涼涼的風將我們臉邊濕熱的空氣吹散。我們都沉浸在大自然的安撫中。可是誰也不知災難來臨。我們都被這種美麗所迷惑,因為在與鱷魚搏鬥時,船上的錨不見了,所以我讓西蒙潛入水底,把強子綁在了湖底的枯樹根上。我在船上安祥的躺著。突然,湖面的風變的凜冽起來,血腥味迎面而來。「哦!傑克,小心身後!」一隻巨蟒像一道閃電鑽入水中。我抄起刀子也跳入水中,水中一片漆黑,我什麼都看不見,找了一會兒後,我麻木的上了船。剎時間,絕望與恐懼讓我眼前一片漆黑。我突然意識到西蒙也失蹤了,恐懼襪子的漏洞,慢擴大。我就如同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時時刻刻都是命懸一線,危險無處不在。
我對自己的生死已不抱多大希望。現在只想找到「麻族」,那個傳說中的原始部落,這樣我的夥伴死得也會有價值。
經過一個月的跋涉,我已經半人半鬼——我少了兩根半指,因為被蛇咬了我不得不砍掉。我的一隻眼睛被狒狒抓瞎了,耳朵也莫明奇妙地失聰了。一個多月以來我如同在地獄中度過。
然而就在一個清晨,我的下肢因浮腫已經站不起來了,我知道死亡在咄咄逼近,可就在這時,我透過大霧,朦朧的看到幾個人影,其中的一個是西蒙。他朝我跑過來。我暗暗自喜道:任務完成了!
朝陽斜射,大自然露出了少女一樣青澀的笑。
馬七年級作文7把久埋心底的期待交給船槳,顫顫巍巍地繞過來兜過去,流成悠長悠長的形式。?
無邊的狂想,從生命的河道里奔出,淋淋漓漓地打濕無邊無際水村山廓的印象。?
用苦若的耐性,還原苦苦的相思。十分迷狂、十分驚悚地讀那些讓漁人飽覽也飽覽漁人的奇峰怪灘,匆匆檢閱歷史的厚重。蘆葦似座座奇峰,匆匆漫起,又匆匆離散,與古老的河流古老的船道糾葛不清。?
思維的信天游樂章總不能成為定格。陽光琢磨不透,鍍上了更是琢磨不透的翡翠,編輯著古典的緘默。?
機船載著我們和我們的心,在湖面上漾起層層的波,猶如歷史的車輪演奏著一曲時代的歌謠。?
心空的潮汐,撒野地倏落成為鐵琵銅琶節律中的歌嘯。舊帆不再彷徨地升起;舊時的航道卻依然存在。?
排宕而過的思緒,卻總是走不脫那段旖旎的感動。彷彿生命的艱難拓荒,堅韌地把古老而現代的迂迴走遠,身後是一片激動著的悲壯。?
船過駱馬湖,呵,飽經風霜過了的新生感覺弦歌縷縷於靈魂深處。?
湖面上的那群鳥是大自然的饋贈,是造物主的慈祥送給人們那群可愛的精靈,在這片綠色的翡翠上鑲嵌成幾朵會動的白花。湖面上的那群鳥,整日嬉戲於湖面;湖面上的那群鳥,站在陽光下,藏身在陰影里;湖面上的那群鳥,時而撲騰幾下翅膀,打濕一片天空。
湖面上的那群鳥,撲騰的翅膀不再飛翔浪花上。陽光下,它們相互嬉戲,偶爾也扎入水中,探出濕漉漉的小腦袋,用尖硬的嘴唇吸破流水,用銳利的眼光盯著我這個不速之客。?
湖面上的那群鳥,騰挪在波光之上,浮游於人群之間。鳥在湖面上自由地喧鬧,撲騰。抖動豐盛的亮羽,用清麗悅耳的歌唱呼來伴侶。每天早晨,放眼眺望,總能遠遠望見精靈們在湖中沐浴,喧鬧。於是,我苦苦地想,湖面上的那群鳥,究竟是先有你們,還是先有這駱馬湖?思緒排宕了周圍的一切,在我的視線里只有湖面上的那群鳥和這一望無垠的湖。?
哦!湖面上的那群鳥,你是湖的終生伴侶吧!?
馬七年級作文8馬,是一種動物,在古代有非常久的歷史,跟隨著人們東征西戰,而我們初一2班就有一匹馬,名曰馬苠超,話說一日,我們正在唱歌,是一首叫精忠報國的歌,此歌非常有氣勢,當我們唱到;馬蹄南去人北望。
我們43人同時把目光從老班【班主任】身上轉移到了馬苠超身上,他露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眼睛睜的和一分硬幣還大。唱完了歌後,原本門可羅雀的馬苠超在一瞬間變的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原來他們正在唱那首精忠報國呢!還集體唱曰【馬蹄南去人北望】這一段原來他們在拿馬苠超的性開玩笑呢!這時,我們班上的幾個搗亂分子一起大喊;馬蹄瀑布,馬蹄瀑布!馬上把馬苠超氣的七竅生煙,雖然他愛發脾氣,一發彪十頭豬也拉不過來,但是他寫起作文來,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一篇好文章就誕生了,千軍萬馬如卷席,他就是我們班的一匹馬,帥吧!
馬七年級作文9我是一匹馬,那麼我就要接受一匹馬的命運。而我卻不想這樣,我——自由。
夕陽吻著青山,隨著一陣開門聲,我的主人來了,她是一位善良的姑娘。長長的頭發遮住了她半邊臉頰。她搬來了一堆草,我俯下身子慢慢的嚼,舔著甘甜的水。這一切看上去似乎很平靜與安寧,可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第二天,當我睜開眼時,看到的卻不是我那舒適的草棚,而是一間漆黑的房間。
門,突然開了,這里不是我想要的高山,不是我想要的草原,而是訓馬場,我知道我的主人一定不會把我拋棄,但我錯了。我已是訓馬場的馬。我被拿著馬鞭的屠夫趕進了籠子。我看著一匹又一匹的馬失去自由,成為賽馬比賽的馬。不!它們要的是自由。
三天後,我被送上了火車,我不知我的去向,但我的預感告訴我,我即將失去自由,夜晚,我看著窗外的草原,眼中流出眷戀的淚。我慢慢失望起來。漸漸的,我睡著了。不知什麼時候,我被驚醒,我夢到自己被送到屠宰場。不,我要自由!為我的自由,為我的同伴,為我的草原!
我用盡全身力氣沖破了火車的門,奔向了草原。那匹在月色下奔跑的馬就是我,我一直跑著跑著……
馬七年級作文10有一種動物象徵著俊朗和速度,那就是馬。馬,是人類無言的朋友,我渴望我有一匹馬,能帶我奔向天涯海角。
啊,假如我有一匹馬,我要騎著它奔向蔚藍的大海。我要在清晨時躺在溫暖的沙灘床上看世間罕見的海上日出,太陽才露出小半邊臉,朝霞撒向世間萬物。我要踩在松軟的沙灘上,一邊吹著海風一邊撿拾五彩的貝殼和海螺。我還要喝新鮮的椰汁,傾聽海浪的歌聲,看魚兒躍出海面和我打招呼。看海鷗在微風里翩翩起舞。
啊,假如我有一匹馬,我要騎著它走進神秘的大森林。我要和森林裡的動物做朋友。傾聽歌手百靈鳥既美妙又動聽的歌聲,欣賞舞蹈家燕子華麗多姿的舞蹈。看看森林裡有名的醫生啄木鳥是怎麼給大樹伯伯治病的。看看聰明的建築師們鳥兒是怎麼給自己築巢的。我要和馬兒去品嘗一下大森林裡清澈的水。
啊,假如我有一匹馬,我要騎著它去可愛的童話世界。我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送上熱乎乎的烤麵包和厚厚的棉襖,送給她溫暖。我還要讓她騎著我的馬兒,去七個小矮人的房子里做客,讓她們成為朋友。我要讓我的馬兒和龜兔賽跑,看看我這只矯健的馬兒,能不能比過烏龜和兔子。我要找到阿拉丁神燈,向它許下三個願望:第一個願望,世界永遠和平;第二個願望,讓貧困山區的兒童過上幸福的生活;第三個願望,讓世界不在有災難和疾病。
啊,假如我有一匹馬,我要騎著它奔向開滿鮮花的地方。和馬兒一起在芳香四溢的花海中散步。我要看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看不辭辛苦的蜜蜂是怎麼采蜜的。我還要嘗嘗花蜜的香甜。
啊,假如我有一匹馬,我要騎著它奔向遼闊無邊的大草原。欣賞如畫的美景,看牛羊像星星一樣在身邊閃光。看牧草像綠雲在腳下反波濤,看羊群為無邊的綠毯綉上白色的大花。我還要走進蒙古包,和熱情的蒙古人民交朋友。和噴香的奶茶,吃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子的手抓羊肉和奶豆腐。和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的鄂溫克姑娘一起舞蹈。
假如我有一匹馬,那該有多好呀!我還要騎著它奔向許多地方。
4、為什麼說企業文化的產生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有關?
試題答案:1. C2. D 試題解析:1.我國已加入WTO,我國的企業為爭取國際競爭力,學習外國的技術及管理措施等,這種管理經驗等的傳播滑缺慧屬於傳染擴散。2.外語培訓班信答教授外語是傳染擴散,屬於擴展擴散的一種形式;文成公主入藏教會藏族人農耕扮巧技術,加強了漢藏間文化聯系,這種現象屬於遷移擴散。唐僧取經,傳播佛教是傳染擴散。
5、唐僧取經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唐僧取經有一下幾個啟示:
啟示一:中國佛教應該「走出去」
現代人需要佛教,是因為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摩擦和沖突幾乎無所不在。物質與精神、科技與人文、競爭與公平的關系明顯失衡。佛教文化可以為人類矯正這種文明失衡提供助力,因為佛教在解決人生問題上有許多十分獨到的見解。
如果我們能把佛教中那些被神學色彩所埋沒的思想寶藏重新挖掘出來,無疑將使我們從一種不升頃首同的角度領略人生的意義,增進人生的修養,改變人生的態度。
啟示二:佛教界應著力提升佛教信仰者的素質
玄奘是享譽世界的探險家、佛學家、譯經大師。他西行取經、捨身求法的奉獻精神,孜孜不倦、執著求實的探索精神,百折不撓、勵志進取的奮進精神,早已成為中國佛教精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玄奘為當今的佛教信仰者樹立起了典型的精神楷模。
然而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特別是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同程度地沖擊著佛教的「道風」,也影響著一些佛教信仰者的思想境界乎納。因此,佛教界自身應當把提升信仰者的素質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抓緊抓好。
趙朴初先生曾經說:「玄奘,是中國佛教優良傳統最典型、最圓滿的體現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代的佛教信仰者應該通過自己的修行,純潔心靈,愛國愛教,樹立良好的信仰風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廣大佛教信仰者還應該發大乘菩提之心,利樂有情,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啟示三:深入研究和宣傳「玄奘精神」
玄奘為了「去偽經,求真經」,孤身西行印度求法,一路上,歷盡艱辛,忍受飢寒,越沙漠,度雪嶺,斗盜賊,可謂九死一生。到達印度後,玄奘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特有的領悟能力,鑽研諸部經論,所學各門,無不精通,受到印度舉國上下的尊敬。
「玄奘精神」不僅能給現代人以智慧和啟迪,而且還會成為一種鼓舞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國人皆可從「玄奘精神」之中,尋找到文明古國的尊嚴和民族的自信心,也可從中尋找到民族文化中的經典力量。我們應敏銳把握時代的前進方向,用中華民族的典型人物,昭示榜樣,催人奮進。
促推現代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促進信教與不信教群眾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以便共同推進我國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早日實現中華民族新的偉大復興。
(5)唐僧取經經濟全球化擴展資料:
史上去吵數西天取經比「唐僧」還早的大師:
法顯撰《佛國記》,又名《歷游天竺記》等。
一部《西遊記》,使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於是,人們便認為「唐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去西天取經的人。其實,早在「唐僧」之前的公元228年,就已經有人去西天取經了,他便是東晉高僧法顯大師。
法顯俗姓龔,東晉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兄弟四人,三個哥哥幼年夭折,父母為保住這個兒子,便把3歲的法顯送到寺中做小沙彌。法顯20歲時受大戒後,勤學不止,成為當時有名的高僧。
法顯在鑽研佛經過程中發現,傳入中國的佛學經典有很多或殘缺不全,或是釋義不清,於是便萌生了遠赴天竺求取經書、「令戒律流通漢地」的念頭。
斯里蘭卡史學家尼古拉斯·沙勒說:「人們知道訪問過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是法顯。」印度學者恩·克·辛哈等人也贊揚說:「中國的旅行家法顯,給我們留下有關印度的寶貴記載。」
6、唐僧取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什麼啟示?
要追尋心中的真理,沒有捷徑,需巧老掘要我們用心慢慢去體會感受,才能一步步地接近它。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去的真經,其實孫悟空一個勁頭可能就可以取來的經,卻非要師徒四人歷經重重磨難取得,實際就hi是說明心中真理,只有歷經種種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
(6)唐僧取經經濟全球化擴展資料: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孝核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含姿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跡為原型。
7、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應持有以下哪些觀念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各國經濟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規則,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不僅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
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是國際社會活動中的獨立主體。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在如何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與愛國主義的相互關系的問題上,需要著重樹立這樣一些觀念。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
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3、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
(7)唐僧取經經濟全球化擴展資料: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
熱愛祖國、矢志不渝。刻骨銘心的愛國之情,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志,生死不移的愛國之行,寫滿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天下為己任,無論身居何位,都心憂天下,關心國家的命運和民生的苦樂,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興衰聯系起來,把愛國的思想付諸實際的行動;
維護統一、反對分裂。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體,除了漢族之 外,還有眾多少數民族,而漢族本身也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由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團結和睦,始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始終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聖職責;
同仇敵愾、抗禦外侮。中華民族愛好和平與自由,但決不容忍外來的侵略和壓迫。面對外來侵略,各族人民總是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奮起反抗。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要弘揚愛國主義: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是跨國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資本跨國界流動,信息得以共享,經濟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規則,跨國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斷提高,不僅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充分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
各國的公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個國家,並對另一個國家產生感情。這種情況使一些人對自己的歸宿感產生了困惑,甚至認為愛國主義在今天已經過時了。
愛國主義並沒有也不會過時,只要國家繼續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
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必須堅定地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更是挑戰。現實情況表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
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發展中國家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維護本國、本民族的利益;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迴避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勇於和善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才能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以積極而理性的姿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促進國家更快更好地發展。愛國主義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也不是大國沙文主義;
要正確處理熱愛祖國與關愛世界、為祖國服務與盡國際義務、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8、[初一上冊地理期末試題含答案]初中一年級地理上冊試題
初一網權威發布初一上冊地理期末試題含答案,更多初一上冊地理期末試題含答案相關信息請訪問初中一年級網。
【 導語 】以下是大範文網為您整理的初一上冊地理期末試題含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中國幅員遼闊,山河之壯美、歷史之悠久、文化之燦爛,我們為祖國母親而驕傲和自豪。下列關於母親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3位
B.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C.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D.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了美國
2.世界最大的大陸是()
A.亞歐大陸
B.北美大陸
C.非洲大陸
D.澳大利亞大陸
3.當你到一個陌生城市旅遊時,你應選擇()
A.世界氣候圖B.世界政區圖
C.世界地形圖D.城市旅遊交通圖
4.右圖宗教建築反映的宗教是()
A.xxxx
B.佛教
C.xxxx教
D.猶太教
5.世界上各種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英語B.漢語
C.俄語D.法語
6.下列世界之最錯誤的是()
A.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
B.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C.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
D.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7.關於地球森友喚形狀的敘述此凱正確的是()
A.人類自產生以來就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
B.哥倫布船隊環球航行首次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C.天圓地方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8.繪一張學校操場平面圖,採用下列哪種比例尺較合適()
A.1:1000B.1/4000000
C.030千米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千米
9.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下圖屬於世界貿易
組織標志的是()
10.下列不能作為地球大小證據的一項是()
A.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B.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C.地球上居住著70多億人口D.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11.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
A.0°和180°經線B.赤道
C.20°W和160°E經線D.20°E和160°W經線
12.下列句子中,描述天氣的是()
A.昆明四季如春
B.熱帶終年炎熱
C.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D.歐洲西部終年溫和多雨
13.有關經線和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線和緯線的長度都相等
B.經線和緯線的形狀告歷都是圓
C.劃分南北半球的界線是0°緯線
D.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
讀某地傳統民居示意圖,完成14~15題。
14.圖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B.都市
C.鄉村D.集鎮
15.該傳統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環境特徵是()
A.炎熱多雨的氣候B.炎熱乾旱的氣候
C.崎嶇的地形D.寒冷潮濕的氣候
16.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殼中火山、地震比較活躍的地帶是()
A.板塊內部B.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
C.岩層褶皺、斷裂地帶D.陸地和海洋交界地帶
17.科學家發現了一些事例,證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下列事例中不能作為例證的是()
A.在青藏高原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B.海底發現古河道和森林遺跡
C.日本沖之鳥島漲潮淹沒,退潮露出
D.極地發現煤田
18.下列關於世界海陸情況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海陸比大致為“三分海洋,七分陸地”
B.從南北半球來看,陸地主要分布於北半球
C.從東西半球來看,陸地主要分布於東半球
D.不管怎麼劃分,任何相等的兩個半球海洋面積總比陸地面積大
19.珠穆朗瑪峰常年冰雪覆蓋,形成其氣候嚴寒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B.海陸因素
C.地形地勢因素D.人類活動
20.關於世界人口問題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人口增長太快會帶來很多問題,因此世界各國都應倡導節制生育
B.一般來說,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速度較快,發展中國家則較慢
C.人口增長過快,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問題
D.人口的增長應該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21.朋朋家新買了輛轎車。讀右圖轎車說明書我們能感覺到當今世界()
A.國際矛盾和沖突劇烈
B.經濟全球化促進國際合作
C.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D.全球經濟壟斷現象顯著
22.下列屬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
A.四季變化B.晝夜更替
C.地球五帶的形成D.晝夜長短變化
23.關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敘述正確的是()
A.從南北半球來看,發達國家全部位於北半球
B.雖然有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要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是不可能的
C.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於經濟、政治等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南合作”D.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劃分的依據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
24.關於世界氣溫和降水分布規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B.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C.同緯度地區海陸氣溫不同,夏季陸地氣溫高於海洋
D.沿海地區降水一定多於內陸地區
25.我國北方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下列四幅圖中反映這種氣候特徵的的是()
二、綜合題(共50分)
1.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由圖可知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進行公轉。
(2)在地球公轉軌道上用箭頭畫出地球公轉方向。
(3)當地球公轉至A處時,太陽直射的重要緯線
是,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
是北半球的(填節氣);這一天你學校駐地
晝夜長短的情況是,同時,在
北極地區可能出現現象。(選擇“極
晝”或“極夜”)
2.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寫出山地五種地形部位:
A
D
E
F
M
(2)從A地和B地出發,沿著AC線路或BC線路都能爬到山頂C,沿線路爬到山頂較容易,理由是。
(3)A地的海拔為米,與F地的相對高度是米;如果A地的氣溫為6℃,那麼F地的氣溫為℃。
3.讀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寫出圖中板塊的名稱: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據預測,由於受板塊①和②的結果(選擇“張裂拉伸”或“碰撞擠壓”),地中海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消亡。
(3)日本位於板塊和板塊之間,是一個地震非常頻繁的國家。其實,我們國家也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為此,當地震發生時,你進行自我保護的正確措施有(回答一點即可)。
4.讀經緯網圖和地球五帶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結合經緯網圖得到:D點位於B點的_________方向;C點位於緯度地區(選擇“低”、“中”、“高”)。
(2)結合地球五帶示意圖得到:南北寒帶與南北溫帶的分界線是;B點屬於帶。
(3)中國領土跨緯度較廣,近50度,其中領土最北端53°N,最南端4°N。據此,關於中國在地球五帶中的位置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大部分處於熱帶
B.中國全部處於北溫帶
C.中國領土有少部分處於寒帶
D.中國主要處於北溫帶,少部分處於熱帶,沒有寒帶
(4)A點的經緯度位置是、半球位置是。(經度和緯度兩個數據缺一不可;既要考慮東西半球,又要考慮南北半球。否則不得分。)
5.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寫出大洲大洋名稱。
大洲:A
B
C
D
大洋:M
N
(2)A大洲與F大洲的分界線是;D大洲與E大洲的分界線是。
(3)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和赤道都橫穿大陸的大洲是;被M、N、P三大洋環繞的大洲是。
(4)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
(5)圖中半島②的名稱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主要生活在這里的阿拉伯人屬於人種,講語,信奉教;中國唐朝時期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這里的“西天”指圖中的位置是(填數碼),它是佛教的發源地。
(6)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如圖E大洲中①平原地區人口稀疏,原因該平原地區是典型的氣候,終年濕熱;而有些地方人口又非常稠密,主要分布於。(寫出一點即可)
七年級地理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DADBBADABC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CCCABCACD
題號2122232425
答案BBDDB
二、綜合題(共50分)
1、(6分)
(1)太陽(2)略(3)北回歸線(或23.5°N)夏至日(或夏至)晝最長夜最短(或晝長夜短)極晝
2、(10分)
(1)山脊山谷鞍部山頂(或山峰)陡崖(2)AC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緩坡易爬。(3)1504953.03
3、(7分)
(1)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2)碰撞擠壓(3)歐亞(或亞歐)太平洋(這兩空與順序無關)教室里發生地震時應及時躲藏到桌子底下(答案不惟一,正確即可)
4、(7分)
(1)西北中(2)極圈(或南北極圈或66.5°緯線)熱(3)D
(4)170°E、40°N(或40°N、170°E)北半球、西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
5、(20分)
(1)大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2)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3)非洲(或F)南極洲(或G)
(4)印度洋(或P)北冰洋(或O)
(5)阿拉伯半島白色阿拉伯伊斯蘭教③
(6)亞馬孫熱帶雨林亞洲東部或亞洲南部或歐洲西部或南北美洲東部(答案不惟一,寫出一點即可)
9、全球化的中國,怎樣講述孫悟空
把孫悟空和蜘蛛俠相提並論,是全球化的敘事策略
澎湃新聞:你博士論文的題目叫《英雄變格:孫悟空與現代中國的自我超越》。你能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一下這篇論文主要是研究什麼的嗎?
白惠元:這篇論文主要是寫晚清以來孫悟空形象的演變,以時間為線索:從晚清至40年代的「滑稽小說」,到1950-1970年代的戲曲,再到1980年代的電視劇,1990年代的電影、網路小說,進而從新世紀回溯中國動畫電影。我想要研究的是不同的孫悟空形象背後的社會意識形態機制是什麼。簡單來說,比如為什麼1941年的動畫片《鐵扇公主》里的孫悟空像米老鼠,為什麼去年的《大聖歸來》里的孫悟空是個中年的形象,這都和背後的時代、意識形態相關。
論題、論點都得益於與導師陳曉明先生的反復討論,他提出的「自我超越」概念恰恰內合於我的「中國故事」立場。而方法論上,跨學科性是這篇論文的鮮明特徵,我想,這種方法恐怕是我的「一意孤行」了。我覺得,對於新一代青年學者來說,我們對於「人文學」應該有新的認識。學科的邊界正在松動,「學術越界」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越界,才可能更自由,才可能生成全新的觀察視野,賀桂梅老師稱之為「人文學的想像力」。
澎湃新聞:是什麼樣的具體契機,讓你產生了把孫悟空作為你的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因為你是孫悟空的狂熱粉絲嗎?或者說,以你的個人經驗來說,你是如何遭遇孫悟空的,孫悟空在你的成長經歷中意味著什麼?
白惠元:老實說,我不太相信英雄,也對任何意義上的宏大敘事持審慎懷疑態度,因此,談不上孫悟空的粉絲。在我有限的經驗里,粉絲心態是寫不出好論文的。我曾經狂熱迷戀畢飛宇先生的小說,《青衣》《玉米》《推拿》,我愛到手不釋卷。然而結局卻是,我把論文寫成了贊歌,我千方百計地試圖論證畢飛宇的寫作優點,現在想想,實在乏味。
我很喜歡你使用「遭遇」這個詞,所謂「遭遇」應該是指向一種「震驚體驗」,一種期待視野中的巨大落差。那麼,我必須說,遭遇孫悟空是「獨生子女一代」成長經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幾年之內,先是央視版《西遊記》為我們樹起了英雄偶像,後經由周星馳《大話西遊》將其拆毀。就我個人而言,真正意義上的「遭遇」發生在1997年的春節,我在CCTV6遇見了《大話西遊》。不期然地,孫悟空成了有七情六慾的山賊,困於掙不脫逃不過的世俗羈絆,最終變得「好像一條狗」,這個故事喚起了我對應試教育體制最初的絕望。
博士論文的學術契機發生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課堂上,具體來說,就是邵燕君老師主講的「網路文學」課程。那次,我的學期作業是討論《悟空傳》與「後青春期」,我發現,孫悟空形象從古典文學中「穿越」而來,在經歷了戲曲、電視劇、電影等不同媒介的再現之後,竟又熔鑄於網路文學的經典。在孫悟空身上,我看到了中國文學的生命力。對一篇中國當代文學專業的博士論文而言,我選題的首要依據就是生命力。
澎湃新聞:你在論文里寫到《刮痧》《孫子從美國來》等電影,裡面都把孫悟空和西方的蜘蛛俠等英雄形象進行並置,在你看來,孫悟空和蜘蛛俠是一個層面上的英雄嗎?
白惠元:蜘蛛俠是美國漫畫製造出的「超級英雄」,平時他們就是普通市民,關鍵時刻才換上緊身制服,成為都市的守護者,可見,「超級英雄」是現代市民社會的產物;孫悟空則不同,它誕生於中國古典文學,封建社會的權力結構賦予他強烈的反權威精神,他要保護的是唐僧,是一種超越性的價值信仰。因此,蜘蛛俠和孫悟空當然不是同一個層面上的英雄。
近年來,電影作品頻繁將他們並置,這本身就是全球化的敘事策略,似乎沒有什麼是不能平行比較的,我們都陷入了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的博弈之中。在這里,我真正關心的是「翻譯」問題,更准確地說,是文化層面上的「翻譯」問題。以蜘蛛俠為例。有美國學者就說過,超級英雄誕生自冷戰時期的美國國家意識,它通過描繪一種強有力的男性身體,來凝聚民族國家認同。
可是,當我們把Spiderman翻譯成「蜘蛛俠」時,我們顯然帶入了中國前現代的「俠文化」邏輯。所謂「以武犯禁」,正是一種游俠精神,是不安居不樂業不守法,它歸根結底是反秩序的。於是,冷戰的歷史維度脫落了。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用「文化」替換了「政治」,形成了一種更為柔性的美國認同。這是值得反思之處。
《大話西遊》
《西遊降魔篇》把「反抗者」孫悟空改寫成丑角,說明我們喪失了另類選擇的可能性
澎湃新聞:在電影《西遊降魔篇》里,孫悟空變成了一個深居谷底、矮小醜陋、邪惡陰鷙的魔王,你怎麼看這一形象轉變?
白惠元:我在情感上是有些抗拒的。從媒介視角看去,孫悟空魔化的直接原因是數碼轉型與3D技術。當觀眾戴上3D眼鏡時,他們更希望獲得「值回票價」的視覺觀影體驗,於是,孫悟空變成了「金剛」,變成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怪獸,青面獠牙,暗黑陰郁。在好萊塢的文化譜系中,怪獸象徵著邪惡的異己力量,是絕對的他者。
這背後究竟有何文化意義?《西遊降魔篇》站在「驅魔人」的視角上,將孫悟空視作被征服的對象,唐僧的終極目標就是馴化孫悟空這個恐怖怪獸。不經意間,我們與社會權力結構達成了共謀——我們將曾經的「反抗者」改寫為丑角,進而喪失了另類選擇的可能性。面對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沒人敢稱「齊天大聖」,沒人敢另闢新路,這本身就意味著,我們被成功地奴役了。
同時,從電影類型的角度談,古典小說《西遊記》催生出全新類型:東方魔幻。當然,「東方魔幻」的概念本身就是雜合體——魔幻片(如《指環王》等)根植於基督教的「驅魔人」文化邏輯,其中的「魔」是絕對他者;而《西遊記》重點在「游」,是試煉和考驗,你此生的敵手或許正是前世的朋友,其東方性在於辯證與流動。因此,東方魔幻恐怕又是一個難解的「翻譯」問題,比如香港導演鄭保瑞的3D《西遊記》系列,他正在探索自己的「形式」,但也僅僅停留在探索層面。
澎湃新聞:你論文里提到,在中國崛起這一大語境下,我們呼喚與這一背景相應的文化符號,我們發現今天許多電影都是關於孫悟空的,為什麼孫悟空可以成為一個如此強大的IP?
白惠元:毫無疑問,孫悟空是當代中國的最大IP之一,因為他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因而也就更容易創造經濟價值。當然,正因為他如此深入人心,我們也就必須明白,孫悟空本身是一個權力交鋒的「場域」,在這個形象內部,本就包含著不同話語之間的沖突與協商。但有一點是清晰的,孫悟空發出的聲音,就是中國的聲音,這關乎當代中國的主體位置。
一方面,從孫悟空的源流看,無論是魯迅的「無支祁」論,還是胡適的「哈奴曼」論,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孫悟空屬於「第三世界」。不管他是產自中國還是印度,他都是千真萬確的「第三世界」構造。因此,孫悟空形象自誕生之日起,就關涉著「東方」如何表述自我的文化議題。
另一方面,表述自我又是困難的——向誰表述?如何表述?孫悟空的文化困境可能正和「中國」相仿。借用戴錦華教授的觀點,孫悟空的文化困境正在於「鬧天宮」與「取經記」的斷裂。也就是說,孫悟空從前期的反抗者,變成了後期的效忠者,這是不是自相矛盾的?如果這是一個原型困境,那麼,「文革」時期的「造反有理」與「無限忠於」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在此基礎上,我推進一步,在現代中國的視閾內,孫悟空的任何一次再現都試圖縫合這種斷裂,而在這種「縫合術」的背後,則是不同的意識形態訴求。以今何在的《悟空傳》為例,他試圖論證從「大鬧天宮」到「西天取經」的必然性,而他給出的答案是:成長。於是,「鬧天宮」的孫悟空成為了叛逆青春期,「西天取經」的孫悟空才是成熟狀態,這是徹底取消了反抗的合法性。
我的立場是,「鬧天宮」與「取經記」之間不存在進化論意味的線性轉變,並且二者不可偏廢。如果真的要給這種自相矛盾做出解釋,那我只能說,這是中國文化所獨具的「自我否定」精神,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在論文中,我試圖尋找到一種解釋,比如竹內好先生的「回心說」:對後發現代化國家而言,只有朝向內部的自我否定,才能確立主體性。因此,孫悟空的故事就是「中國故事」。
電視劇《西遊記》
86版《西遊記》取經全國各地,通過風景重建民族國家認同
澎湃新聞:你寫到86版《西遊記》的時候有一個有意思的觀察,說這個電視劇取景於中國各地的風景名勝,你提到風景和後「文革」時期的國家認同間的關系,能具體談談嗎?為什麼當時會出現重塑國家認同的問題?
白惠元:在對《西遊記》的再現版本中,1986年的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創造了兩個「第一次」。首先,這是現代中國第一次對《西遊記》全書的完整再現,而非此前的摺子戲或邵氏電影,那些都是片斷式再現,因此,「游」字(以及「路」的主題)才真正得以浮現。
其次,這是第一次對《西遊記》的實景拍攝,如貴州黃果樹瀑布、雲南石林、九寨溝……每一集的取景地基本都是中國的4A或5A級景區,我稱之為「實景的政治」。所謂「實景的政治」,是基於「風景」的民族主義功效:從自然風光到國家風景本身就是一個文化賦值的過程。86版電視劇《西遊記》通過將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集合呈現,詢喚出觀眾對於「祖國」的認同感,這也是導演楊潔在自傳中提到的。
那麼,電視劇《西遊記》為什麼出現在這個歷史節點上?「文革」結束後,個人和國家之間存在著一種關系。而1980年代的文化策略正是用「祖國」取代「國家」,「國家」象徵著計劃經濟時期的社會主義體制,「祖國」則指向「大好山河」。
澎湃新聞:在解讀86版孫悟空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時,你有一個有意思的觀察,說這和當時中央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之間有一種巧妙的對應,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以及這種對應是有意識的還是某種時代的無意識?因為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不是你的過度詮釋。
白惠元:從這首主題曲打開對電視劇《西遊記》的闡釋空間,當然是有根據的。一個重要史實是,《敢問路在何方》在1986年被官方列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藝宣傳材料。可以肯定的是,歌詞最後的設問也就成了時代之音: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兩句與「摸著石頭過河」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對應,我認為,這種耦合無法在作者意識層面解釋,我們只能將其看作1980年代的集體無意識。換個角度看,「摸著石頭過河」所強調的「試驗」「實踐」與「反激進」三個層面,都可以在《敢問路在何方》中找到答案。
至於「過度詮釋」,我想,「詮釋」則必然過度,因為我篤信羅蘭·巴特的那句「作者已死」。在後結構主義的譜系中,文本已不再是封閉的,它並不存在一個確定的中心意涵,而任何的讀解也都無法在原作者處找到答案。或許,更重要的問題是:在這個時代,文學/文化批評何為?我們面對的對象是誰?是那些具體的文本嗎?恐怕不只是。我們更要解釋這個時代,解釋我們所生活的「中國」。在這個意義上,我始終銘記傑弗里·哈特曼的那句名言:「作為文學的文學批評」。他是在說,文學批評本就是一種虛構,它的根本任務和小說、散文、戲劇一樣,只為對讀者有所啟悟,或曰打動人心。
澎湃新聞:你分析了不同時代的四部孫悟空主題動畫電影,1941年的《鐵扇公主》、1964年的《大鬧天宮》、1985年的《金猴降妖》、2015年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從這四部電影中的孫悟空形象來看,孫悟空的形象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樣的變化跟時代之間是什麼樣關系?
白惠元:視覺造型層面的變化是顯著的,即孫悟空的身體正在發育。從《鐵扇公主》到《大聖歸來》,孫悟空的「身體」經歷了從幼兒(動物)到少年,再到成年,進而中年的發育過程,這集中體現在「頭身比例」上,頭的比例越來越小,身體的比例越來越大。更重要的是,這種「發育」是創作者的有意為之。例如,《金猴降妖》的導演特偉在創作談中提到,經歷《大鬧天宮》之後,孫悟空的身體應該更魁梧,更成熟,更有陽剛之氣。而《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則直接將孫悟空指認為「有故事的大叔」。
作為一種文化修辭,孫悟空身體的發育正隱喻著中國歷史的成長。在這四部動畫片中,孫悟空的表情都是具有時代性的。1941年是米老鼠般「空洞的滑稽」,呼應了孤島時期的主體身份失落;1964年是「自信的微笑」,是「人民」對「新中國」的樂觀期許;1985年是「悲情的冤屈」,是「文革」後知識分子的創傷記憶;2015年則是「疲憊」與「滄桑」,是占據父親位置的中國,在經濟崛起之後對全球格局的一種使命感。如此微妙的對應,加速著主體的生成。
《大話西遊》孫悟空變山賊,象徵著中國英雄主義的衰落
澎湃新聞:對於中國人來說,提到孫悟空,大家腦中的第一反應可能還是86版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每年86版《西遊記》還在重播,一個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是,為什麼86版《西遊記》如此經典?
白惠元:2016年給我印象最深的網路文化事件,正是年初微博里的「幫六小齡童上春晚」。幾億中國網民發出同一個聲音,而且還是自發的,這在當下中國幾乎是個奇跡。也正因為如此,六小齡童所飾演的孫悟空形象就更值得深入分析:他為什麼是人人喜愛的表演神話?
楊潔導演給六小齡童定下的表演方針是「人性化」,六小齡童自己對孫悟空定義是「真善美」。而從觀眾的角度出發,當我們提起「美猴王」三個字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六小齡童。在這里,我們的問題意識不應該是這一版孫悟空為什麼美(那是表演藝術問題),我們真正應當反思的是,「真善美」這套話語機制本身就是1980年代的再創造,其背後,是「大寫的人」與人道主義意識形態。因此,六小齡童版孫悟空備受推崇的原因,正是始終發揮作用的「人性論」,它自1980年代以降,有效替代了1950-1970年代的「階級論」。
那麼,在當下語境中,「人性論」將繼續發揮作用嗎?我想,隨著數碼轉型和3D技術的崛起,隨著「東方魔幻」類型的發展,「人性」的話語有效性正在降低。我們或許需要暫時擱置「人性」,轉而重提「人類」。因為,數碼合成的孫悟空形象呈現為一種「後人類」狀態:日常狀態是「人」,由演員表演完成;戰斗狀態是「怪獸」,由數碼技術合成。
我在查閱《西遊降魔篇》的網路影評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驚,因為許多網友都認為,那個「獸性」的孫悟空形象是更符合《西遊記》原著的。對於這一論斷,我從情感上難以接受,畢竟,我的情感結構是由央視版電視劇《西遊記》及電影《大話西遊》所塑造的。但這至少提醒我們,數碼轉型的時代巨變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在論文里,你寫到:到了1990年代,孫悟空的英雄形象經歷了一個失落的過程,他從英雄降為山賊草寇,為什麼在1990年代會發生這樣的英雄失落?
白惠元:恐怕不只是英雄形象的衰落,而且是整個歷史語境中英雄主義的衰落。1992年,中國市場經濟撲面而來,資本邏輯徹底宣告了1980年代的歷史性終結。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遭遇《廢都》和《白鹿原》是那麼合乎情理,我們理解英雄為何頹廢,乃至轉向犬儒主義。
具體到孫悟空形象,其特殊性在於,他從1980年代的知識分子想像中脫軌,卻又接合進了1990年代的青年亞文化譜系。是因為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嗎?這太神奇了,也難以解釋。但總之,孫悟空總是能生成全新的問題域,這也就是我所說的「文化生命力」。周星馳的《大話西遊》自然是典型案例,至尊寶就是一個沒什麼宏大理想的山賊。他從叛逆走向皈依的成長經歷,也就是中國青年社會化的收編過程。《大話西遊》的悲劇精神正在於一種兩難選擇:要麼快快樂樂做山賊,要麼老老實實做條狗;保持天真則註定無能,成為英雄則必然虛偽。
澎湃新聞:孫悟空是一個反抗權威的形象,在當時新中國的文化政治里,孫悟空扮演了什麼樣的作用?
白惠元:對於1950-197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我在論文中選取的研究對象是「猴戲」,也就是戲曲改造中的孫悟空形象。這里有兩則案例。其一是1956年上演的、由翁偶虹主筆修改的京劇《鬧天宮》,其前身是清代連台本戲《昇平寶筏》中的《安天會》一折。從《安天會》到《鬧天宮》,在名字上就可以讀出主體的顛倒,孫悟空成了人民反抗權威的偶像。
其二是1961年進京演出的、由六齡童主筆修改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劇情整合了《西遊記》中的四處情節,以達成孫悟空對唐僧的教育功能。整出戲的戲眼是「火眼金睛」,是「智取」而非「力敵」。再結合毛澤東、郭沫若、董必武等領導人觀戲後的唱和詩,我們會發現,孫悟空的根本任務轉移為識別他者,他必須區分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
從京劇《鬧天宮》到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形式上是從北派猴戲到南派猴戲的轉折,然而,這形式並不是孤立的。其思想立足點從「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唯物論,轉移至「主觀戰斗精神」的矛盾辯證法,是謂「形式的意識形態」。在新中國的文化政治中,孫悟空無疑是人民的代言人,是絕對的文化主體,然而其斗爭對象(他者)卻是不斷漂移的。
澎湃新聞:你的分析文本主要集中在視覺文本,作為一個樂評人,你怎麼看何勇的《姑娘漂亮》里的那句「孫悟空扔掉了金箍棒遠渡重洋」以及2015年戴荃的《悟空》唱的「我要這鐵棒又如何,我要這變化又如何」?在階層分化的現實面前,孫悟空有金箍棒又有何用?
白惠元:這些歌詞都被我寫在了論文不同章節的開篇處。何勇的《姑娘漂亮》收錄於專輯《垃圾場》,那是1994年,大陸搖滾樂的輝煌年代。作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噪音」,搖滾樂的生命力在於抵抗。何勇的歌詞里唱道:孫悟空扔掉了金箍棒遠渡重洋/沙和尚駕著船要把魚打個精光/豬八戒回到了高老莊身邊是按摩女郎/唐三藏咬著那方便麵來到了大街上給人家看個吉祥。他在歌詞里將孫悟空指認為中國青年,又在音樂風格上具備了朋克氣息。
戴荃的《悟空》誕生於選秀節目《中國好歌曲》,隨後不斷被明星翻唱,成為熱門單曲。這恐怕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音樂風格的「中國化」,從編曲、配器,到中國調式、曲藝式唱腔,這一切都放大了流行音樂層面的「中國」,也呼應著選秀節目的國家主義意識形態(《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同理);其二,是歌詞內容的「吶喊性」,以堅定的第一人稱口吻自稱「悟空」,並且延續了《悟空傳》式的感傷,或許正基於當下中國階層分化加劇的事實,悟空才會感喟,自己的努力奮斗可能毫無意義——「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要這變化又如何」。
澎湃新聞:我們當前面臨著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的文化焦慮,而2015年的《大聖歸來》獲得空前的票房成功,你認為這部電影可以看成中國故事的一個成功案例嗎?拋開技術層面的因素,你認為是什麼促成了它的成功?
白惠元:在整部博士論文里,我貫穿其中的問題意識就是孫悟空形象再現與「中國故事」的同構性。在這個意義上,《大聖歸來》是空前成功的,它有效調用了觀影者的歷史記憶,並凝聚為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大聖情結」,因而具有了史詩氣質。
當然,回歸《大聖歸來》的敘事策略,我們會發現兩個重點:其一,是影片首次將孫悟空結構於「父」的位置,並成功喚起了二次元群體的父性認同;其二,是影片以「大鬧天宮」為前史,並且使用了2D效果,隨後轉入「大聖歸來」段落,才是3D,這正是傑姆遜對於後現代的經典論斷——「時間之空間化」,也是主題曲《從前的我》所要表達的意思。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的票房成功與「自來水」現象或可說明,「網路一代」的民族主義認同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因此,「二次元民族主義」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澎湃新聞:在論文中,你提到在跨語際的視野里認識孫悟空,我注意到美國也拍過孫悟空,2001年拍過一部叫《齊天大聖》的電影,觀音是白靈演的。這部片子在網上網友很多吐槽,覺得是惡搞。你認為西方人在看待孫悟空時,會遭遇怎樣的文化障礙?他們如何想像孫悟空?你怎麼看待美版《齊天大聖》這樣的改編?
白惠元:在跨語際的視野中討論「孫悟空」,我會更傾向於使用「符號」,而不是「形象」。在文化翻譯的層面,西方人對孫悟空的認知,主要還停留在能指原材料層面,談不上什麼精神內涵。這個譜系包括華裔女作家湯亭亭的小說《孫行者》,也包括成龍、李連傑主演的美國電影《功夫之王》等。從更為寬容的視角出發,任何翻譯行為都是一種有意的文化誤讀,其文化障礙都是不可逾越的。私以為,西方人對孫悟空的最大困惑或許是,為什麼這只實踐暴力抗爭的猴子,卻能夠俘虜中國人的溫柔心?看上去,我們的民族性格里是沒有這種暴力成分的。
而我更關心的問題是,西方人越來越容易用孫悟空來指代中國,並稱之為「Chinese
Monkey」。以英國BBC製作的北京奧運會宣傳片為例,全片以孫悟空破石而出為始,以孫悟空在鳥巢體育館中舉起火炬作結,輔以畫外音「為了希望」,十分明確地將孫悟空表述為「中國崛起」的象徵。其背後的原因是有待闡發的。
澎湃新聞:我看到有兩個有趣的說法:一個說,全球化到這種地步,真的沒必要出國念文科博士了;另一個在澳大利亞念人類學博士的朋友自嘲說,到國外做中國研究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嗎?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笑話。你怎麼看?
白惠元:一方面,人文與社科仍有不同。就人文學而言,「國別」本來就是學科內部預設的基本視野,因此,中國研究的關鍵在於一種從「中國」出發的問題意識,尤其是具有當下性的問題意識,這和在哪裡讀書並沒有太大的關系。具體到中國當代文學,國內自然是更容易佔有資料的,問題域也更為「內部」,說到底,需要的還是對中國現實的把握能力。
另一方面,我很喜歡讀海外漢學家的著作。這不是說他們的研究有多精準,而是我欣賞他們的學術想像力,及其對學科邊界拓展所做出的努力。他們因為天馬行空,而真正獲得了學術上的自由。近年來,我越來越覺得選擇從事文學/文化研究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的論文寫作是被鼓勵「不拘一格」的,我們是被允許在研究中釋放個性的。我時刻意識到自己是知識的創造者,而不是學術工廠的機器零件。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博士期間,我周邊的求學者都對知識、思想本身保持著極高的熱情,倒也未見崇洋媚外之風氣。或許更該擔心的,是文科博士畢業後的經濟待遇問題?
10、唐僧西天取經的原因是什麼
《西遊記》唐僧取經的原因是:
為了幫助如來佛祖將佛教傳入東方的大唐,因為大唐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佛教需要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紮根和盛放,這有利於佛教擴大影響力。
其次,唐僧去西天取經,也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宿命和自我救贖,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由於之前犯下的錯誤,他誕為唐僧去取經也是完成對自己過錯的救贖,實現內心的對佛教的虔誠信仰。
唐僧簡介:
唐僧,俗家姓陳,生於河南洛陽,法號「玄奘」,被帶桐尊稱為「三藏法師」,世俗稱為「唐僧」,小名叫「江流兒」。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譽慶記》中的主角之一,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
唐僧前世為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慶行握因輕慢佛法而被如來佛祖貶到下界,在觀世音菩薩的指點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遠萬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經,路途上收得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三個徒弟,經歷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