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全球化與中國演講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與中國演講

發布時間: 2023-04-29 04:40:22

1、急需一篇命題為全球化的英文演講稿。時間一分鍾左右,不要太難。內容要有內涵。

global competition
CHINA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Is a new world order in the making? The answer: yes. Up to now, only about 20% of the world's people have attained solid development, growth, and modernity. Now the rest are catching up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This sudden surge in so many late developers suggests a brave new world in the making.

Several Key Changes

Huge changes are happening, within a vastly expanded sphere for all people and nations. We can identify four in particular.

First, wealth making through instrial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has become a universal thing. For a long time, procts mad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dominated global markets. Today, procts made in China, Mexico, Vietnam, and Indonesia, among other developing nations, are increasingly flooding the world, changing the global proction map again.

Behind this changing map, interestingly, many poor nations have rapidly taken on active rol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But their biggest weapon remains low-cost labor, which provides a working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nations.

Today, most developing nations are extremely limited in resources and strengths. Hence, for them, this cost gap is a survival gap. In fact, other than cheap labor and hard work, they have few advantages. However, it turns out that low labor cost and hard work do make a difference.

For now,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the low end of the value chains, increasingly shift to the poor nations, while the developed nations focus more and more on a service and high-tech-oriented economy. This giant change, though only beginning, will impact the future world economy even more.

Second, all regional markets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Interdependence is opening up the old national boundaries dramatically. Most profoundly, the flows of capital, technology, goods, and people have reached a new level. Moving from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to r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life on the earth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Third, wealth making has gained a record-high status. Consequently, old ideology is lost to the new economic waves. This is a truly golden age for capitalists anywhere, who can reach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uman history.

全球競爭
中國和世界新秩序:
是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過程? 答案:是的。 到目前為止,只有約20%的世界人民獲得了牢固的發展、增長、和現代化。 其他地區現在已趕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這麽多晚突然增加的發展商建議的勇敢新世界中作出的。
幾個關鍵的修改
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一個領域大大擴大為所有國家和人民。 我們可以確定四個特別是。
第一,財富使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 長期以來,產品在聯合王國、美國和德國,主宰全球市場。 今天,中國製造的產品、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亞、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正越來越多地水浸的世界,不斷變化的全球生產再次地圖。
這一變化背後地圖,有趣的是,許多窮國已迅速採取積極的作用對在全球經濟。 但他們最大的武器仍然是低成本勞動力,這提供了一個工作平台,以合作和分享富國和窮國之間。
今天,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極為有限的資源和力量。 因此,對他們來說,這一費用差距是一個生存差距。 事實上,其他較廉價勞工和勤奮工作,他們有幾個優勢。 然而,原來,勞動力成本低和艱苦的工作是有影響的。
現在,製造業活動,特別是在低端的價值鏈,日益轉移到窮國,而發達國家把重點更多和更多的服務和高科技為主的經濟。 這一巨大變化,盡管只是開始,將會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更多。
第二,所有的區域市場是相互連接。 相互依存是開放的舊國家邊界急劇增加。 最深刻、流動方面的資本、技術、商品、和人民達到了新的水平。 從適者生存的合作和交流,合理,生活在地球也永遠不會是原來的樣子。
第三,財富作出了記錄很高的地位。 因此,舊思想是失去了對新經濟浪潮。 這真的是一個黃金年齡的任何地方資本家,誰能達到對世界所有角落首次在人類歷史。

2、講述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及結合我國實際談談我國如何正確利用經濟全球化少走彎路

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經濟發展,在平等條約的情況下,有可能帶來投資資金、建設項目、人才和技術,以及貨物出口,在不平等條約的情況下,就有可能被侵佔了市場、掠奪了資源,喪失了主權,只是,後者發生此類情況越來越少罷了。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風起雲涌的時代,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給中國的崛起帶來了一系列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 所謂經濟全球化,其本質上是全球范圍內市場經濟一體化的歷史進程,是市場經濟的全面推進和空前大發展。因此,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世界經濟的全球市場化,是一種有著多方面和多層次內容的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它能夠讓商品和生產要素跨國界自由流動,資源在全球范圍或地區范圍內優化組合。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它既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全球化,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產全球化;其二,貿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資全球化;其五,區域性經濟合作日益加強。 不過這樣一股不可阻擋的發展浪潮,也是一把利害同存的雙刃劍,對此我們必須以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它。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生產社會化和現代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具有促進生產力提高和全球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望在全球經濟密切交往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發揮各自優勢;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傳播;可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現「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可望更好地解決環境、資源、人口等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進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如下所述的弊端:第一,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市場經濟也隨之全球化了,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盲目性、自發性、滯後性等缺點也被全球化了;第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大國必然會利用經濟全球化推行對自己有利的保護主義政策,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國際貿易,從而使發達國家在這一全球化的博弈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則將處於不利的位置,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將進一步加大;其三,局部的經濟危機極易引起全球化的經濟動盪甚至危機,就像從2008年動盪至今的世界金融危機一樣。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必然會採用各種手段將危機帶來的損失轉嫁到發展中國家的頭上。 這樣一把雙刃劍,再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不可否認,經濟的全球化可以給每個國家提供更為寬廣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國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也將使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舉步維艱。 我們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並將在這一階段停留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面前,一方面,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進程,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躍然而上居於人前。 那麼全球化給中國都帶來了那些機遇呢? 第一,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可以預見,隨著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可以加大對外出口,發展對外貿易,同時,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有助於推動世界的多極化進程,有助於促進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國際環境的形成,為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營造有利的國際條件。 第二,全球化的發展,可以讓我們加大對外的交流,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利用世界上先進國家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來發展自己。不難想像,隨著跨國公司的到來,我國吸收、利用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的機遇將大大增加;隨著對外開放實施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將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有利條件;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發展,使我國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全球化這一有利發展條件下,我們既能「引進」也能夠「走得出去」。 第三,全球化有利於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我們可以利用在全球化的信息、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加快我國知識、觀念的更新和信息傳遞;加速自己的工業化、信息化的進程,從而讓我們的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和升級。 第四,全球化也為我國的人民加強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聯合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在的學生相比以前,出國經商、購物、旅遊更加容易了。 談完雙刃劍「利」的一面,我們就來看看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不管面對怎樣的風險,我們都應當採取積極的態度,審時度勢,趨利避害,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挑戰。 第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們必然會直面發達國家強大經濟科技優勢的挑戰,承受發達國家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優勢所產生的壓力。科技發展上的差距是不可否認的,西方發達國家在近幾個世紀利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特別是在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未來起決定作用的高科技方面,他們佔有巨大的優勢。盡管我國的科技研究也在不斷的發展,但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整體水平與比人還有不小的差距,而且這一差距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繼續存在。 第二,全球化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這必將會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造成強烈的沖擊。可以預見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必然會竭力採取各種手段推行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念來誘導中國民眾。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中國不得不接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進攻和挑戰的考驗。 第三,全球化將使得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不得不直面西方發達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挑戰,我們的主權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碰撞。因為目前,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運行秩序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主要體現的是發達國家的利益。雖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化這一背景下,在經濟上一定要彼此依存,但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一直都有著敵視之心,在國際敵對勢力的眼中,社會主義中國總是一種異己力量。隨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西方發達國家的「西化」攻勢以及利用經濟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的傾向將會進一步會加強。 第四,國家安全利益面臨威脅。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經濟安全已經取代國土安全,成為更重要的國家安全利益。於此同時,市場力量也逐漸取代政治和軍事力量而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經濟利益的爭奪成為各國國家利益競爭的核心。 第五,要防止污染輸入。在客觀條件之下,全球化的初級階段中,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分工中將不可避免地處在不利的位置,而發達國家必然會藉助經濟全球化這一有利條件,開始有目的地進行產業結構轉移,將勞動密集型和部分資本密集型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甚至還將污染嚴重的工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使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族工業受到嚴重威脅。 中國的發展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全面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誰也迴避不了,都得參與進去,因此,中國在面臨經濟全球他的嚴峻挑戰時,只有勇往直前地應對,絕無後退可言。 面對機遇我們應該牢牢把握,而面對挑戰,我們應當做到: 第一,增加自己的綜合國力,維護好國家經濟發展的安全; 第二,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積極支持和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地區經濟組織,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第四,努力提高和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 第五,建立有效的金融風險防範機制,減小、避免發達國家可能的經濟危機的影響。 如今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不斷增強,經濟實力也加快了步伐前進,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及其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化這一發展浪潮之下,我們更應該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世界上極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國家,成為經濟與政治上的大國,成為世界一流的超級強國! 從經濟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市場經濟機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經濟全球化的基礎是世界市場的全球化,世界市場按照自由競爭原則,自發地調節各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關系。 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通過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的鏈接,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國際經濟政治的風險、矛盾和危機,直接引導到中國社會中來,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穩定發展。其表現有二,一是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發展狀況,主要是經濟總量的平衡和經濟結構的穩定。近年來,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貨幣匯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產生的各種經濟波動,都直接地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著極大的影響。二是通過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來影響政治穩定發展。由於經濟全球化所特有的多米若骨牌般「溢出作用」和「聯動效應」,在一定條件下,就有可能引發我國固有的經濟結構矛盾與社會利益矛盾,加劇國際經濟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矛盾,使經濟不穩定進一步上升為政治不穩定。 比如,我國加入WTO後,就有可能在短期內造成農業等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大幅度下降、某些國有企業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甚至破產、國內失業率的上升和其他社會不穩定問題,它們都有可能轉化為政治不穩定的因素。值得指出的是,經濟全球化的這些因素同時存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形成一種綜合影響力,貫穿在我國經濟政治發展進程之中。因此,市場機制是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政治穩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1、有利於吸引外資。對於西方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的發展為它們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資直接投資國之一,外國直接投資存量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20%。外資的大量引入,對滿足國內資本需求有巨大貢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的資金,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我們還引進了一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對我國現代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有利於擴大對外貿易。經過30多年的努力,對外經濟貿易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13年底2014年初我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近年來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額中,靠對外貿易拉動的部分約占兩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每年約1/4左右的經濟增長是靠對外貿易實現的。主要都是由於貨物貿易的巨額順差支持著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不斷保持順差余額。 3、有利於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是一個經濟較為落後的人口大國,每年有上千億的剩餘勞動力亟待安排就業。經濟全球化之後,從事來料加工、產品出口、勞務輸出、外國工程承包、出國求學的方式,就有600萬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也推進了我國的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

3、全球化對中國影響好壞辯論賽

開頭: 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包含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在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安全、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影響、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為科技、經濟、政治、法治、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的全球化。

觀點: 
 就全球化的必然性而言,隨著當今世界聯系的越來越緊密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趨勢。就全球化的必要性而言,全球化有利於每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發展。所以我方認為全球化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4、聯系中國實際論述全球化和中國的關系

以我曾經在省級工業經濟管理部門工作過的體會,我國在建國初期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與全球化沒有多少交集或關系,自己國家的商品供不應求,除了一點土特產,沒有什麼可賣給全世界的,而自身窮困,創匯有限,也沒多少錢進口國外商品,因此那時基本不存在與全球化的關系問題。但在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製造業全面引進了先進的工業技術與設備以後,我們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很快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商品製造國,在解決了我們國內的商品需求問題後,有大量的剩餘商品需要賣給全世界,由於我們的勞動力便宜,所以商品價格低,戰勝了全球大量的競爭者,使我們的商品進入了全球市場,總體經濟從實質上融入了全球化。我們掙來了大量外匯,就有能力大量進口全球商品,更加強了我們全球化的地位。如今我國穩定成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二大商品進口國,實現全球化的同時,也學會了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國際地位。

5、楊國安:經濟全球化進程如何讓中國企業走出去

以下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飛利浦人力資源管理教席教授和管理學教授楊國安先生作題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如何讓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演講實錄: 楊國安:在全球很多領域裡面,都要全球化。很多跨國企業都要進行經濟轉型。為什 么這么多中國企業要進行全球化?當然在全球化的過程裡面,很多企業做的非常好的,有一些做的不好的,但是這個潮流是檔不住的。我們去年針對兩岸三地,一些中國企業,進行全球化,進行大規模的研究,當中國企業要全球化的時候,什麼是我們要注意的,什麼能夠幫助我們成功的,去年的話,我們進行了一個大規模研究,有21家兩岸三地的企業參與一個問卷調查,其中有五家進行深度探討研究,總共超過40位的高級主管進行一對一的對談,了解這些公司全球化的時候,是怎麼進行的。裡面很多研究分析整理之後,我們得出幾個觀點和思路,我們覺得要對中國企業全球化是值得我們參考的。第一個重要觀點我們發現,當企業要進行全球化的時候,要了解全球化不等於走出去。因為這個好象是一個潮流,大家都炒全球化,一想到全球化就想到華為,想到海爾,全球化不等於走出去。怎麼理解呢?什麼叫做全球化,其實全球化是公司成長一個戰略基地,當一個公司打破國家界限這個觀念,思考怎麼利用全球的資源和商機,增長戰略的時候,這就是全球化,所以全球化是資源全球化利用。大家可以看一下,到底下面這些公司哪一些進行全球化呢? 當跨國企業拚命要塞進來的時候,為什麼要走出去,思考的是什麼呢?要充分利用商機和資源,能夠更快速的增長,提高世界競爭能力,這一點是全球化的思路。這是一個重點,另外也有,看到一些企業,其實他們不走處國門,它的資源絕大部分,99%都在國內,但是他們的產品已經賣到全世界了,比如說我們研究的終極,已經佔有世界市場四成的佔有率,你說算不算全球化企業呢?對我們來講,這些都是全球化企業,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理解的話,企業全球化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個是全球資源的利用,第二個是全球市場的開拓,從這兩方面思考的話,我們可以把企業當做試點,第一類的企業是用中國的資源打中國的市場,這一類我叫本地市場競爭者,這一類的企業,嚴格來講,沒有進行全球化戰略,但是盡管他們沒有進行全球化戰略,它已經是被動的全球化,因為人家已經打到門口了,可能是本地的餐飲行業,零售業,銀行,你不出去人家已經打進來了。另一類的企業是全球資源的利用者,這一類企業,全球化戰略計劃是什麼呢?就是充分利用全球戰略資源提高它的競爭力,提高在中國市場更強更大。這一類的企業,我想到幾家公司,比如說阿里巴巴,最近去年兼並中國雅虎,另外一些公司,我想到李寧,他現在沒有走出去,但是已經引進了一些歐美頂尖技術,幫助他設計產品,不然的話,他是走不出去的,還有小天鵝,引進了美國技術,請專人研究。這一類的公司,其實是引進外面技術,強化技術研發能力,或者是引進外面資源,幫助他們提高管理能力,以便做的更強。 第三個方面,就是用中國的資源,中國的優勢打全球的市場。剛才講的終極,格蘭仕,還有一種就是用全球的企業打全球的市場,比如說,聯想,華為,等等,這一類都是全球化戰略者。這一點我們看,什麼叫全球化?全球化不一定是公司所有都走出去,叫做全球化,要走出去的話,難度是最高的。你到底走到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比中國發展晚一點,還是比中國發展快一些,這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全球的戰略是不同的戰略,在全球化的進程裡面,我們往往觀察到,這是分階段的,一般的企業,用本地的資源打本地的市場,但是第一步走到這里,開始用全球的資源強化在中國的競爭力,以便在中國市場做的更強,做完這個之後,開始做一個選擇,假如在中國做很強很大了,我要走出去的話,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我做B2B,我不把我的品牌之路走出去,但是我的資源還在中國的。另外一條路,我做全球市場競爭者,要建立的不是要把產品定出去,要建立銷售渠道能力,服務的能力,管理銷售的能力,這一類企業往往是最復雜的,我們一般來講,看到企業在全球化進程裡面有不同的階段,當然有一些企業是在這里的。叫B2B的,叫市場開拓,這些公司也有,但是不多。 我要講什麼叫全球化?對中國企業帶來什麼啟發呢?我的看法是,當企業進行全球化的時候,不要一窩蜂走出去,風險很大,最好在國內練兵,在國內強化你的技術研發能力,把組織管理能力提高之後,再走出去,不然的話,風險更大,一般的話,企業分階段做,比如說李寧希望它的品牌全球化,08年以後,做做公司全球化。到底公司做戰略選擇,往往要考慮公司內部的資源和組織能力。在這里我們研究的企業裡面就是格蘭仕,格蘭仕是在順德那邊的,定位是世界工廠,是做微波爐的,我說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定位呢?格蘭仕說,當我們看到人家技術資源跟我們一比的時候,我們不是一個等級的。所以它決定,它挑選的行業是成熟的,獲利比較低的,避免了強大的競爭者。再一個它挑選風險價值比較低的。因為同樣來講,很多企業沒有興趣做這一塊,但是倒過來講,可以發揮中國資源優勢。為什麼要做貼牌呢?因為它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全球市場份額只有40,50,假如說我要做的話,我有優勢。他利用中國技術優勢,在全國進行生產基地。它的生產戰略是量力而為。全球戰略導向選擇二三四哪個的話,往往會影響到公司系列布局。你是做一個全球市場開拓者的話,資源比較簡單,管理比較簡單,你要做全球市場經營者的話,你的資源要全球布局了你的銷售公司你的服務都要很嚴格。挑戰不一樣,組織管理不一樣,比如說宏基,他本來是做貼牌的,它為什麼要買西門子呢?因為它要買在全球銷售額。所以資源不一樣,難度不一樣。所以全球化不等於走出去。第二個盡管企業要走出去,也不等於全球化。我看到一些企業進行兼並,認為走出去就是要兼並,走出去有三條路,第一條當然是兼並,兼並這條路的話,有些公司,TCL,聯想,都是走這條路了,各有利弊,最大得好處是速度快,為什麼要兼並,就是要買速度,另外要買重要的資源來補公司的資源。包括品牌,包括人才。但是大家要了解,兼並是高風險,為什麼是高風險呢?因為你買這個公司的時候,你往往不知道這些公司的狀況。很難完全了解,買完這里物價是不是太高,TCL買了聯想以後,帶來很大方面的問題。 還有一方面,一月我去了美國歐洲一般的企業,有一個抵觸的,它怕你進來之後,有失業方面的問題。另外一條路,走出去兼並不是唯一的路,有條路是內部成長,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發展。比如說華為,從香港到蘇聯,一個一個發展。中信也是一個一個的發展。內部成長得好處是什麼呢?按部就班,它的好處就是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企業在走全球化的過程中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也能夠把能力提升。你也能夠確保你在成長過程,你的管理和文化也在成長之中。風險低,不好的地方就是時間慢,在多數的情況下你要交學費,第三條路是戰略,走出去不一定要買,不一定要自己做,你可以利用別人的優勢,就是戰略化。格蘭仕定位在世界工廠,產品怎麼賣?完全是靠歐美的銷售管道。 奧康的銷售模式也很特別,奧康的皮鞋到歐洲用你的通路,你義大利得皮鞋到這里用我的通路。戰略聯盟就是少交學費,用別人的優勢和資源,風險低,不好處就是永遠你受制他人,你沒辦法自主完全掌握。盡管企業走出去,你可能有三條路選擇,這三條路到底走哪一條路呢?我自己覺得,要看公司的戰略意向,第一你公司發展速度要快,第二個你願意承受風險多高,第三個是你要自主掌控。主要是自己內部戰略驅動,我們研究裡面發現戰略聯盟也是很有趣的,比如說一家公司,就是格蘭仕,格蘭仕做微波爐是在97年開始走出去的,把產品賣到歐美的國家,為什麼呢?因為97年的時候,當時在歐洲的市場對韓國的微波爐進行反傾銷,當時格蘭仕的老總,梁總,去歐洲這些公司說服他們說,你們歐洲公司其實應該專注在價格品牌這塊,你製造這塊應該藉助我們的力量,我用一半的成本給你做,而且我保證質量。你專注做你的,你把製造交給我。格蘭仕就是這樣建立戰略聯盟的,格蘭仕戰略聯盟,其實是多層次的,表面上是我記帳,你銷售,但是內在還有一個戰略的動作。當時說服他們不要做生產之後,它把歐洲生產設備全部買過來,買到順德。格蘭仕就是對我有用的東西,我全部要,對我沒有價值的東西,我一概不用,對他來講,你們的員工我沒有用,我一個都不要,我要的是機器,就是一個資產兼並的動作,還有一個管理互相合作機制,所以格蘭仕定位是世界工廠,跟沃爾瑪,跟通用電器做,他們發現跟戰略聯盟合作的時候,每家公司對他的要求不一樣。最後他發現什麼呢?其實通過和他們合作,這些合作幫助他們在各個方面的提高,所以他們的生產線很好,他很驕傲的我們的生產線是世界先進水平的。另外一個,當時這個合作夥伴把機器交給他的時候,他有幾個合作模式,一個是你機器給我,我給你做產品,第二個是你給我機器以後,我用勞動力給你交換,也有一些是給了這個機器以後,我們一起合資,一起賺錢,所以戰略聯盟是很有用的途徑。不是唯一的。也是多層次的,而且格蘭仕的戰略聯盟是分散的,跟250個公司進行戰略聯盟,所以這是一個優勢和好處。 在我們談到走出去理念,對我們中國企業有什麼啟發呢?第一個大家要知道,走出去並不等於要兼並,事實上兼並是一個高回報,但是是一個高風險的動作。你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兼並的,我覺得要等待時機,這個時機就是公司內部有沒有具備這個能力,你的系統要步步健全,你才能兼並,你沒有完備的時候,你是不能兼並。看你自己是否成熟。假如企業要進行全球化戰略,進行兼並的時候,就先在國內兼並,假如你在國內不能兼並的話,你就不要奢望要在國外兼並,因為國外兼並失敗率比國內高。同樣明基在兼並西門子之前,就要先演兵。企業要兼並的話,有沒有找到能夠創造協同效益的地方,一加一會不會等於三,另外你找到這個地方,有沒有實現這個協同效力的能力。一般來講,企業要兼並,一個是要把你的銷售額增加,換句話來說,我通過兼並,你可以通過渠道可以賣很貴。 另外一個就是成本降低。終極在國內不斷兼並,對兼並方和兼並人有很多好處,對被兼並的企業,它馬上享受終極集中采購得好處,享受到終極集中下訂單得好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雙贏。另外要實現協同效應,我用中國的低價成本,我用外國的品牌,事實上你看得到不等於你要實現協同效應。要實現的話,第一雙方有沒有這個意願,我看到明基兼並西門子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基除了做一個經濟調查之外還做了一個動作,它要求兩邊的團隊共同進行願景會議,大家看看有沒有共同的願景,有共同的願景的話,再做兼並決定。另外一個要實現兼並,有沒有一個系統,戰略,來實現兼並。第二個要走出去,不一定要兼並。所以要思考的東西還是很多。 第三個重要的觀點,我們覺得挑戰最大的,假如企業真的要全球市場經營的話,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都是一樣,最主要的挑戰就是組織能力,怎麼平衡,管理,多種矛盾的能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最重要的挑戰在這里,假如一個企業要全球經營的話,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業務負載了。另外一個就是管理隊伍負載了。這個來講是一個全球經營管理一個巨大挑戰,一定要負載。這些全球化經營管理的公司,一方面要充分掌握各地市場商機,我在美國要利用美國商機。另外一個要發揮全球資源共享和協同效應。這個來講帶來很多矛盾,一方面要了解一個地方充分利用它的資源,另一方面要發揮協同效應,這就帶來一系列的矛盾,這就會影響到一個公司最後能不能在全球化成功。 一個公司要成為一個全球化公司,比如說一個中國公司要成為全球化公司,面臨很多問題。你是要集權還是要分權?你的文化要很單一的還是要多元化的。你管理協同是用面對面的管理,還是很正是協同管理呢?你的決策速度是要快還是要避免風險呢?快不等於好,快往往在你不熟悉的領域裡面帶來風險。你做事的方法是希望你的團隊有創業精神還是以專業模式來做呢?特別是專業管理負載的時候,你是如何管理呢?這就是一系列的矛盾,你到底怎麼做?我們觀點是這樣,一個企業從一個國家走向全球化的時候,這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這些矛盾不是只做一樣,答案是兩個都做,我們既鼓勵大家有創業精神,有主人翁精神,但是我們要思考專業管理方法,不然的話,你是很危險的,倒過來你的團隊都是職業的經理人也不行,都會帶來風險。 當一個企業要走全球化的時候,不是單一做一方面,兩方面都要處理好。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沒辦法拿在中間的,往往是一個平衡的問題,當你發現推的太過度的時候,你要拉回來。所以我們說,你是很難說一個絕對的平衡,但是你超了一邊走極端的話,你就是很危險的。你既要利用當地資源,你必須在這里,不能走太極端,走的極端的話,這個東西是很危險的。要不然就沒辦法發揮全球競爭力。這就帶來什麼呢?就是中國企業現狀。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現狀我們看到,其實很多成功的中國企業,他們在中國市場裡面往往已經發展成一套管理模式,很多中國企業創業精神是很厲害的,中國企業厲害是很多決策性是靠最高層主管的決策。 中國企業很多事領導班子很習慣自己同一個領導班子,而且是很熟的有默契的,有志同道合的兄弟班子。是比較強勢的企業文化。所以這個文化是很同質,但是不夠開放。中國企業總部辦一個很強勢集權,而且是人治不是法治,中國企業組織管理,在中國組織環境裡面往往會發揮它的優勢,它的優勢是快,行動快。執行力也比較強。管理成本也比較低。不是靠制度來規范,是靠互信。但是這套東西走處國門的時候,我們應用這套東西就有影響,假如這套方式走處國門的話,我們發現要不是碰到問題,要不是就碰到瓶頸,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的話,最難不是戰略決定,是你能不能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組織能力。這個組織能力太復雜了,帶來很多平衡,很多矛盾。 這對中國企業有什麼啟發呢?第一中國企業要了解到,在全球化要贏的話,必須要學到怎麼樣平衡這些多重的矛盾,在我們研究裡面,我們看到很多企業,他們做全球化的時候,他們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樣不斷調整的。有些企業要不斷長大,要全球化的話,復雜了。另一方面必須要引進專業的技術。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平衡是很難的。我看到明基也是,現在它已經開始引進專業管理人員。當它的是單一的創業者不行,單一是職業經理人也不行,最主要是平衡。終極怎麼平衡這個,終極在集裝箱領域裡面,他太熟了,在這個領域做兼並的時候,它採取兩個步驟,第一採取大步快跑。而且兼並之後採取強勢的整合。但是它進去一個新的領域,做的不是集裝箱了,做半掛車了,不懂得領域,採取的是小步快跑,不是大步快跑了。充分利用當地團隊。所以來說這是它的平衡。領導班子到底是一個國家還是多元化?這里來講,全部領導班子都是一個國家的話,很難了解全球競爭情況。 我不曉得大家對群勢科技了解不了解,它的領導班子六個人,叫混學團隊,能夠把全球精英人士都融合,但是要進行整合。宏基企業,我也了解,他們怎麼打破領導班子一個國家。全球有一個比較合適的價值觀,在不同的地方和國家有不同的表現。什麼叫集權,什麼叫授權。是用正式系統方法來作,還是靠人來作,也不能完全靠人,也是有一些系統的,銷售系統要不斷扶植。所以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最後能不能成功,這些都是它內部的組織管理能力的還是有所不同的。

6、經濟全球化的對中國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使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品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查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1)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這是因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這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2)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這種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級分化更加嚴重。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

肯定準確 不對找我算賬

7、外交部翻譯官張京的資料有哪些?

張京,女,浙江杭州人,高中就讀於杭州外國語學校,2007年從外交學院畢業後被外交部錄用,任外交部翻譯司高級翻譯。

人物經歷:

1、2003年,從杭外(杭州外國語學校)畢業,保送到外交學院英語專業。在杭外就讀期間,張京成績優異,素質全面,在英語方面尤有特長。

2、大學期間,張京先後在第十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上榮獲冠軍(與隊友合作)、在第十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榮獲亞軍。

3、2007年,張京畢業於外交學院,同年被外交部錄用。

(7)全球化與中國演講擴展資料:

微博上流傳一段張京參加2005年第十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總決賽的視頻,張京當年是作為外交學院選手參賽的,並獲得亞軍。競賽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她的演講題目是《全球化影響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節選)

早上好,女士們和先生們:

在東西文化密切交流以前,中國人嚮往的一直是中國畫式的生活——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具象畫面、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的精髓——對和諧的嚮往,自古就深深紮根於中國人的心中。

這樣的傳統價值觀有利有弊。一方面,它促成了中華文明獨有的源遠流長,另一方面,國人們過分地滿足現狀,沒有動力去追求進步與改變。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們理想中的和諧受到了沖擊。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看到了全球化帶來的不和諧結果。但出現這樣的結果,我們要歸咎的並不是全球化,而是我們的態度——如果我們能依舊帶著傳統的和諧心態去追求全球化,那麼成果就必將高於成本。

以我的家鄉杭州為例,多虧了市政府多年來為追求生態發展所付出的艱苦努力——各色水禽們經多年遷徙後回到西湖,繼續在這里安居;湖岸邊,玩滑板和極限運動自行車玩家們在炫技;附近的小廣場上,各年齡層的人們在這里游戲,有踢毽子的,也有放風箏的——這樣的畫面雖然不同於傳統的中國畫,但它傳遞的是全球化時代里的現代和諧感。

8、為什麼未來30年的全球化是全球的中國化

「中國崛起在開放方面給全球樹立了一個典範,中國對經濟的開放被低估。中國對外國企業的依賴在工業方面全球最高;中國是吸引FDI的世界第二大國家;全世界各種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5月12日,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項兵在「儒商論域2014—儒商典範與財富」論壇上表示,「過去30年,中國被全球化,未來30年,世界格局改變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國化。」
項兵認為,全球的發展模式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歐洲福利國家主權債務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在新自由主義實踐方面走在前列的中國和美國,面臨著收入和財富不均的挑戰,基尼系數全球最高。這些挑戰使得經濟制度需要做比較大的調整,中國和美國可能更多地重視社會福利,而歐洲福利負擔比較嚴重的國家,可能有更多的新自由主義政策。
此外,中國崛起在開放方面給全球樹立了一個典範,中國對經濟的開放被低估。中國對外國企業的依賴在工業方面全球最高,美國、日本是30%左右,中國達到了47%。日韓兩國的出口基本來自本國企業。只有中國在2012年50%以上的出口都是外資企業提供的,這是全世界唯一的。
中國是吸引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的世界第二大國家,最早到中國投資的是日本,達到了4000多億美元。能夠接受這么多錢,也是開放的一個標志。我們到中國超市,到沃爾瑪、家樂福,裡面有來自全世界的外國品牌,中國的品牌比較少。
另外,全世界各種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中國的開放一直被低估。
項兵還表示,民主制度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包括:主權債務;領導力匱乏;缺乏基層工作經驗;政策短視。「民主運動有很多優勢,但和我們的政治制度比,它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將來全球的發展模式和制度更走向多元,美國說『YES』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可以通過『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參與全球治理。」
項兵說,過去30年,中國被全球化,未來30年,世界格局改變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國化」。「我希望中國的崛起能給全球帶來更多的多元的因素、積極的元素。」
以下為演講實錄:
中國崛起的全球影響
項兵(長江商學院創辦院長):很多外國朋友問中國崛起到底代表什麼,除了經濟全球第二,中國的崛起代表什麼?我給各位做一個分享,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原諒。
首先我看了一下全球的發展模式,從撒切爾夫人開始,她也是哈耶克的學生。她在1979年主政,啟動了新自由主義、國有企業私營化、放鬆管制、推動全球貿易減稅。1981年裡根總統基本拷貝了撒切爾夫人的主政理念。過去三十幾年,從1979年到現在,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代,創造財富也是最多的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到2008年時,這個模式碰到了新的問題。相對來講,福利比較好的國家,如北歐、法國、德國等絕大部分民主國家,國債主權債務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態,美國國債到了105%,日本到了247%。這些福利制度使很多發達的國家主權債務難以為繼。這是一個大挑戰。
第二個大挑戰以中國和美國為代表,即在新自由主義實踐方面走在比較靠前的,這個挑戰就是收入和財富的不均,全球的基尼系數中國和美國是最高的。所以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最大的挑戰是收入和財富不均。從這點來講,我認為全球的發展模式,從經濟制度來講可能需要做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未來中國和美國可能會更多地重視社會福利,而有些歐洲的福利負擔比較嚴重的國家,可能有更多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中國和美國是一個極端,北歐國家是另一個極端,未來的發展應當是兩者共同往中間漂移。
我覺得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是在開放方面給全球樹立了一個典範,中國對經濟的開放被低估的,在很多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中國對外國企業的依賴,在工業方面是全球最高的,美國、日本是30%左右,中國達到了47%。大家認為中國的模式是出口拉動,這沒錯,但日本和韓國出口,日本的出口基本來自日本企業,韓國的出口來自韓國企業。只有中國,在2012年,50%以上的出口都是外資企業提供的,這是全世界唯一的,這點非常獨特。
中國是吸引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的世界第二大國家,最早到中國投資的是日本,達到了4000多億美元。能夠接受這么多錢,也是開放的一個標志。我們到中國超市,到沃爾瑪、家樂福,裡面有來自全世界的外國品牌,中國的品牌比較少。但在韓國的超市幾乎看不到外國品牌,日本的超市外國品牌也不多。
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都是每一個國家自己的模式佔主導,美國是美國模式,英國是英國模式,日本是日本模式,只有在中國沒有一個模式佔主導。豐田做得非常成功,三星2011年在中國的出口達300億美元,全世界各種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中國的開放一直被低估,我看了數據以後感到震撼。比如家樂福、肯德基的銷售額在中國佔全球銷售額的50%。美國高通全球銷售額50%左右來自中國。美國公司思科在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佔了70%份額。中國華為賣到美國一塊錢都是國家安全問題,而我們70%的互聯網基礎市場是美國思科公司控制的。所以在擁抱全球化、應對全球化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很多國家學習。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東亞文明,東亞文明各種各樣政治制度的結合都可以產生經濟的繁榮,這也是一種文明的開放,這是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的最重要原因。看看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大陸最近的經濟繁榮,同樣的文明可以產生不同的制度模式、同樣可以產生經濟繁榮。
西方民主制度不足之處
對西方的政治制度來講,我認為民主制度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但我也確實產生了一些顧慮,尤其是2008年以後,有以下幾點:
一,主權債務。
二,領導力匱乏。在美國最優秀的學生不會說到華盛頓去找工作,這不是他們最優先的選擇,所以我們「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在那裡不實用。
三,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中國的主席、副主席要在基層工作5—10年,才有資格領導中國老百姓,這是中國的基層經驗,是中國的一個優勢,西方社會不太重視基層工作經驗。
四,政策短視。短期行為都有它的極限,民主運動有很多優勢,但和我們政治制度比,它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從這點來講,我希望將來全球的發展模式和制度更走向多元,我同意張維迎的觀點,我不信將來有一個中國模式、一個美國模式,將來必定是一個多元的模式,是相互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模式。
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中國的崛起,能給世界帶來什麼?除了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啟發以外,還帶來了什麼?有很多見仁見智的地方。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語境中,也許對全球的生態關系會有重大改變,因為全球以人為本的理念很深,比如希臘、羅馬。但我們現在的實踐做得不夠,環保很差。
第二,「和而不同」理念的灌輸。我第一次到俄羅斯莫斯科時,看到他們的生活節奏非常緩慢,莫斯科的時間是無窮無盡的,做任何事都很慢,而在我國,時間就是金錢,我們是快字當頭。另外他們的商業氣氛很少,到今天為止,莫斯科地鐵人流量非常之大,廣告非常之少。所以商業氣氛匱乏,這有可能是俄羅斯有那麼多優秀芭蕾舞演員的必要條件。我們高中數學老師可能都忙著去掙錢,很少考慮到這個問題。
不是我們不聰明,而是生活的方式不一樣。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需要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模式。只有這樣,文明才能進步,不同才華的人才有可能誕生。每個人可以選擇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需求。所以全球治理不一樣,美國說「YES」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我覺得中國可以通過「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參與全球治理。
如果按三百年作為一個商業周期、一個朝代周期論,美國還沒跑完第一個路程,美國現在收入財富不均局面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錢和權走在一起,老百姓沒有希望,只有通過革命的方式來改變。所以即使美國實行三權分立,也在過去十年、二十年,發生了很多問題。本來我對這個體制充滿希望,但發現問題如此之大,仍舊讓錢和權走在一起。中國上下五千年,一個朝代好還是N個朝代好,是不是朝代越長越好?我沒有答案。難道五千年一個朝代就會更好,朝代是否越長就越好?我不敢肯定。所以從中國的周期來看,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重新考慮。
未來30年,全球可能「被中國化」
最近,我演講提到一個新的理念,我認為整個人類短期性行為已經很嚴重了,西方的制度和商學院教授的東西結合起來,很可能造成人類毀滅。從西方到東方,從經濟到政治,沒有任何長線的考慮。所以我認為,在座很多頂級人文學者,你們貢獻的機會要比我們大得多,我們整個商業是比較短視的,政治也是非常短視的,從西方到東方看不到任何一百年、兩百年的考慮。我邀請杜維明先生給我們長江商學院開人文課程,就是認為這是一個潛在的解決方式。當我們具有更多的歷史觀、人文觀,並以此來考慮經濟和政治問題,我們可能會有希望。
在博鰲論壇時,我說了一句話,過去30年,中國被全球化,未來30年,世界格局改變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國化」。我希望中國的崛起能給全球帶來更多的多元的因素、積極的元素。不是說中國要統治世界,中國和美國的思維不一樣,美國希望統治世界,中國不希望。過去五百年西方文明主宰世界,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認為東亞文明應該承擔起我們的責任,對全球重大問題,不僅僅讓西方提供方案、我們去配合,這是我們的時代,我們應該有勇氣和能力,以我們的智慧來解決全球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亟需解決,不能再拖下去了。

9、走向世界的中國力量演講稿100

雖然現在我國的安徒生獎獲得者寥寥無幾,但是我們會加油!我國的航天技術雖然是呈領跑只是,但我們不會驕傲自大,而是繼續努力!雖然我國的國際維和經費次於美國,但是我們會努力地為自己的國家做出奉獻,讓我國超越美國!讓我們的中國力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