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徐匡迪全球化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徐匡迪全球化

發布時間: 2023-04-27 14:29:00

1、上海科技大學簡介及詳細資料

校園介紹 新校園航拍全景(2015年12月12日)

上科大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中區—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內,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中科院上海葯物所新葯創制平台中譽、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上海同步輻射賣消段光源等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科學裝置融為一體,與張江高新區的產業界、投資界有機銜接。學校新校園佔地約900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慧型」的規劃設計理念。

歷史沿革

2004年6月23日,上海市人民 *** 與中國科學院開始籌劃在浦東共建一所研究型大學。

2005年8月19日,中科院上海分院提出將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虛擬)實體化,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2006年4月14日,上海市同意與中科院上海分院共建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包括一所綜合性科研機構和一所大學)。同年,上海市劃撥1500畝土地用於科技園建設。

2008年9月26日,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 *** 簽訂《進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協定書》,決定合作建設中科院上海浦東科技園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優勢,共同建設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

2010年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籌)正式入駐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

2012年4月28日,教育部批准籌建上海科技大學。

2012年10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揭牌成立,Richard .A Lerner教授擔任首任所長。

2012年10月29日,上海科技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協定在今後五年開展教育、文化與科研合作。

2012年11月12日,諾貝爾獎獲得者Roger D. Kornberg受聘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

2012年11月20日,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揭牌成立,Raymond C.Stevens教授擔任首任所長。

2012年12月9日至13日,上海科技大學成功舉辦2012年國際前沿信息科學技術研討會。

2012年12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學校園建設正式啟動,標志著上海科技大學籌建工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2013年9月3日,上海科技大學首屆研究生開學典禮在中科院上海浦東 科技園舉行。

上海科技大學

2014年2月,上海科技大學宣布將招收首屆200名本科生。

2014年3月起,上海科技大學開展第一屆本科生校園開放日活動。

2014年9月,上海科技大學第一屆本科生、第二屆碩士研究生入學。

備注:上海科技大學與曾經存在過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是完全不同的兩所學校,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和創業與管理學院等四個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

編號

學院

科類

學制

專業

1

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

理工

四年

物理學

理工 四年 化學

理工

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

理工

四年

環境科學與工程

2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理工

四年

生物科學

3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理工

四年

電子信息工程

理工

四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

創業與管理學院

文理

四年

暫未招生

學科建設

2014年學校本科招生按理科實驗班、生物科學實驗班、電子信息科學實驗班三個專業大類招生,新生入學時不分具體專業,入學一年後學校為符合條件的學生提供公開公正的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

上海科技大學依託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各研究院所招收培養學術橋野型研究生,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各院所代招。學校2015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學院有: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學院

代招研究所

掛靠招生研究所/單位

專業

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

材料物理與化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金屬研究所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物理化學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

光學工程、材料學、光學

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

核技術及套用、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凝聚態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有機化學

上海天文台

/

天體物理

上海高等研究院

上科大全職

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工程、生物化工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上科大全職、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計算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上海葯物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

葯物化學、葯理學、葯物設計學

上海高等研究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

有機化學、生物化工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上科大全職、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聲學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

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上海高等研究所

小衛星工程中心

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研究生可選擇的培養方式分兩類:一、所跟導師為上科大全職教授,簡稱"全培";二、所跟導師為上科大特(雙)聘教授,簡稱"聯培"。選擇"聯培"方式的研究生研一將在上科大進行基礎課程學習,研二研三將回導師所在研究院所進行學習和科研。

師資力量

學校將按照1:10–1:12的師生比建設一支1000人規模的專任教師隊伍,上科大專任教師隊伍將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常任教授(又稱全職教授),他們是海內外公開招聘,並全職在上科大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常任教授主要來源於國際著名大學的知名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實行常任教授制(TenureSystem);

第二部分是特聘教授(又稱雙聘教授),他們是從中國科學院聘請的承擔教學及研究生指導工作的教授。雙聘教授主要來源於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優秀科學家以及外籍著名教授;

第三部分是特聘教授,他們是國際知名學者, *** 在上科大開展實質性教學科研工作。

學校規劃選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雙)聘教授,截至2014年12月,學校選聘已到位工作的專任教師近300位(常任教授60餘位,特聘及雙聘教授230餘位),其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位英國皇家學會會士、2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6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諾貝爾獎得主

RogerD.Kornberg

JamesE.Rothman

KurtWüthrich

美國科學院院士

KurtWüthrich

蒲慕明

美國三院院士

RichardA.Lerner

IEEEFELLOW(IEEE院士)

馬 毅

丁 峙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丁奎嶺

林國強

洪茂椿

林尊琪

徐至展

沈學礎

褚君浩

沈文慶 盧 柯 成會明 王 曦 楊學明 包信和 王恩多

李 林

郭愛克

蒲慕明

陳曉亞

林鴻宣

趙國屏

韓 斌

丁 健

陳凱先

饒子和

方家熊

龔惠興

教學建設

辦學特色

1、聚焦高端 ——禮聘全球一流師資,帶來一流科研、一流課程和一流教學。

(1)學科設定:不求全,只求精;

(2)教師隊伍:全球招聘,國際標准,終身教授制;

(3)人才培養:學生規模小,培養目標高;

(4)科學研究:不追求量,主要追求質;

2、融合交叉—— 學科交叉融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與素質並重。

(1)培養原則: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交叉型;

(2)課程學習、科研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融合;

(3)教育、科研、創新創業深度融合聯動;

(4)基礎研究、套用集成研究、技術轉移融合;

(5)大學、國家科研機構、國家創新園區融合;

3、開放合作—— 針對國家需求,瞄準國際前沿,構建創新價值體系,推動創學研合作。

(1)體制的開放性:上海市與中科院共同舉辦;

(2)地域的開放性:融入張江高科技園區;

(3)教學合作:國際頂尖高校間學生及青年教授培養;

(4)科研合作: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交叉前沿領域,優質資源共享,科教結合,互惠共贏;

(5)產業合作:國內外高科技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產業發展,富國裕民;

培養模式

學校致力於培養德才兼備,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學校實行書院制,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其中學院側重於專業能力的培養,書院側重於綜合素質培養和人格養成。學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在學業、生活、職業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學校注重社會實踐、產業科研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鼓勵發展社團文化,實行體育俱樂部制。學校將構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為優秀學生提供海外學習交流機會。學校將積極開展線上教育。

第一屆校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學校積極投身教育全球化,與多所國際一流大學在教師培養、課程共享、雙學位和學生交換、學術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務實合作,並積極拓展與國內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關系。學校已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定,並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等學校深入探討合作事宜。

校企合作

與此同時,學校致力於逾越科技與產業間的"死亡之谷",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與區域內乃至全球的知名高科技企業在聯合研發、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目前學校已與安進公司(全球最大抗體葯物公司之一)達成協定在校園內建立安進中國生物醫葯研發中心,與博通公司(全球最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之一)達成協定合作開展"無線城市"項目,並成立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

2014年6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協定將在科研、學術、文化教育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合作夥伴

高校: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企業:

1. Amgen

2. Broad

3. Santander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兩個研究所。

免疫化學研究所

擁有抗體設計學、抗體化學、抗體治療學、抗體結構學、抗體功能篩選、抗體工程學、結構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幹細胞生物學等九個核心實驗室,以實現一個新型重要抗體從發現,到經過所有必要程式,到最終轉變為葯物的研發過程。

iHuman研究所

聚焦與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科學問題,開發工具化合物和抗體,研發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新型葯物;在信號轉導的進化和認知領域開展深入的研究。

建設成果

iHuman研究所已發表的論文情況(截至2014年10月)

1. Zhang K, Zhang J, Gao ZG, Zhang D, Zhu L, Han GW, Moss SM, Paoletta S, Kiselev E, Lu W, Fenalti G, Zhang W, Müller CE, Yang H, Jiang H, Cherezov V, Katritch V, Jacobson KA, Stevens RC, Wu B, Zhao Q., (2014) Structure of the human P2Y12 receptor in plex with an antithrombotic drug, Nature, 509(7498):115-8.

2. Zhang J, Zhang K, Gao ZG, Paoletta S, Zhang D, Han GW, Li T, Ma L, Zhang W, Müller CE, Yang H, Jiang H, Cherezov V, Katritch V, Jacobson KA, Stevens RC, Wu B, Zhao Q., (2014) Agonist-bound structure of the human P2Y12 receptor, Nature, 509(7498):119-22.

3. Zhao, L., Hua, t., Crowley, C., Ru, H., Ni, X., Shaw, N., Jiao, L., Ding, W., Qu, L., Hung, L., Huang, W., Liu, L., Ye, K., OuYang, S*, Cheng, G*, and Liu, Z. J*, (2014) Structural *** ysis of asparaginylendopeptidase reveals the activation mechani *** and a reversible intermediate maturation stage, Cell Res, 24(3):344-58

4. Natashin PV, Ding W, Eremeeva EV, Markova SV, Lee J, Vysotski ES, Liu ZJ., (2014) Structures of the Ca2+-regulated phoroteinobelin Y138F mutant before and after bioluminescence support the catalytic function of a water molecule in the reaction. ActaCryst. D, 70(Pt3):720-32.

5. Jiao L, Ouyang S, Shaw N, Song G, Feng Y, Niu F, Qiu W, Zhu H, Hung LW, Zuo X, Shtykova E, Zhu P, Dong YH, Xu R*, Liu ZJ*. (2014) Mechani *** of the Rpn13-inced activation of Uch37, Protein Cell, 10.1007/s13238-014-0046-z.

6. Natashin PV, Markova SV, Lee J, Vysotski ES, Liu ZJ (2014)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F88Y obelin mutant before and after bioluminescence provide molecular insight into spectral tuning among hydromesan phoroteins. FEBS J. 281(5):1432-45.

7. Zhang L, Mo J, Swanson KV, Wen H, Petrucelli A, Gregory SM, Zhang Z, Schneider M, Jiang Y, Fitzgerald KA, Ouyang S, Liu ZJ, Damania B, Shu HB, Duncan JA, Ting J (2014) NLRC3, a Member of the NLR Family of Proteins,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Inced by the DNA Sensor STING, Immunity, 40(3): 329-341.

8. Song, G., Cheng, C., Wang, Li, Y., L., Ding, Shaw, N., Xiao, Z*, and Liu, Z. J*, (2014)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N-terminal 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s, doi: 10.1002/prot.24443.

9. J. Gu, Y. Feng, X. Feng, C. Sun, L. Lei, W. Ding, F. Niu, L. Jiao, M. Yang, Y. Li, X. Liu, J. Song, Z. Cui, D. Han, C. Du, Y. Yang, S. Ouyang, Z. J. Liu, W. Han, (2014)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LysGH15 as an Unprecedented "EF-Hand-Like" Calcium-Binding Phage Lysin, PLOS Pathogens,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4109

學術資源

學校為更好地滿足學校初期各院系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需求的急迫性,圖書館以資料庫資源建設為優先,發揮中科院共辦共建的優勢,結合各方力量,實現資源共享,不斷豐富學校各類文獻資源信息資源。 截止2014年10月,已開通的資料庫或平台有:Reaxys資料庫、EBSCO/Academic Search R&D資料庫、Reaxys(原Beilstein/Gmelin Crossfire)化學資料資料庫、ProQuest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 中華數字書苑、SCOAP3(高能物理開放出版計畫)。

學校領導 校務委員會 姓名 現任(歷任)職務 主任

徐匡迪

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上海市人民 *** 市長、原中國工程院院長

委員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委員

翁鐵慧

上海市人民 *** 副市長

委員

丁仲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委員

傅成玉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委員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委員

朱志遠

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校行政領導 姓名 現任(歷任)職務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朱志遠

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印 傑

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

華仁長

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

龔晉慷

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

魯雄剛

上海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副校長

校園文化 校訓

立志、成才、報國、裕民

理念

上科大的辦學理念,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學校將針對我國在能源、材料、環境、人口健康、核心技術等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探索基於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基於創新的生產力發展,為國家和區域轉型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使命

上科大的辦學使命,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學校致力於培養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使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上科大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具有四個鮮明特色:一是科技與教育緊密結合,二是科教與產業緊密結合,三是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四是立足自身、開放合作。

校園環境 園區建設 園區建設

上海科技大學建設項目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批覆立項,選址在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 *** 合作建設浦東科技園內,建設規模為:總建築面積70.15萬平方米,總投資41.69億元,建設資金由上海市財力安排解決。其中新校區一期工程建築面積58.78萬平方米(教學與實驗、體育等設施及輔助用房約28萬平方米,學生宿舍和教師公寓約16萬平方米,地下建築約15萬平方米),總投資35.03億元;大學產學研基地(科技園二期)項目總建築面積11.37萬平方米,總投資6.66億元。

岳陽路校區

岳陽路校區為上海科技大學辦公校區,位於上海市徐匯區岳陽路319號中科院上海分院8號樓(200031),該校區有部分碩士研究生在讀。

張江校區

張江校區為上海科技大學在建校區,將來作為上海科技大學的主校區,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海科路100號,該校區一期工程(公共教學區、本科生宿舍樓1#2)於2014年8月底竣工,2014年9月起上海科技大學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將在此校區就讀。

張江校區坐落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部,具 *** 置在川楊河以南、華夏中路中環以北、羅山路以東、金科路以西)內,面積近1平方公里。學校正在建設中的校園佔地約900畝,總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慧型"的規劃設計理念,預計將於2015年秋季開學時基本建成。

2014年8月25日,張江校區本科生宿舍1#、2#樓如期竣工交付。

2、中國式世界工廠還是世界車間 為什麼 300~500字

 我國已經或者正在成為「世界工廠」———這是許多人士的樂觀估計。但也有一種聲音,說我國現在只是「世界車間」。言外之意,我國目前製造業的主力集中在搞來料加工,獨立生產高精尖產品的能力不強,整體競爭力還不高。

我國是「世界工廠」還是「世界車間」,名號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國製造業肯定有自己的軟肋。不找到這個軟肋並加以解決,我國的製造業就無法自立於世界。在我國已經加入WTO、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顯著的今天,這顯得尤其緊迫。
今年11月上旬,世界工程師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會上表示,由於製造業水平,尤其是裝備製造業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我國現在還只是一個「加工中心」,而不是「製造中心」。
徐匡迪說,我國的差距是「階段性」的。「所謂階段性差距,就像我們是小學生,人家是中學生一樣。」其差距主要表現在,製造業仍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僅為26.23%。作為出口大國的我國,出口物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低。與此同時,我國製造業的能耗卻高出國際戚銀歷發達水平20%到30%。
裝備製造業是「工業之母」,而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只佔製造業總產值的26.46%,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2001年我國卻進口了價值1100億美元的裝備,占進口總值的48%。
長期以來,我國的裝備製造是割裂的,鼓風機廠只造鼓風機,發電機廠只造發電機,忽略了成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系統的可靠性。即便一個零件的可靠性是99.99%,由1萬個這樣的零件製造出來的設備,可靠性恐怕僅有60%到70%。徐匡迪說,我國要培養像ABB、西門子這樣的工程公司。
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得知道什麼是「世界先進水平」,也就是說:人家在「玩」什麼?科學家們在世界工程師大會上說,世界製造業的發展已呈現出四大趨勢:「綠色製造」、「極端製造業」、製造業與高新技術廣泛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融入傳統製造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先進水平就是中國製造努力的方向。首先,大力發展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搏含;其次,改變產品檔次,爭取以質取勝,把信息技術嫁接到機電產品中;第三,加快培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第四,加速高新技術的產業化。
我國提升製造業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應該有一些重大專項。例如大型清潔火電、核電設備。到2020年,我國新裝機容量6億千瓦,力爭國內機組佔90%。去年,全球工業新增發電能力有2/3在我國,但設備90%是進口的。現在,國外大型發電設備公司都在北京跑「部」前進,為的就是爭中國這塊大市場。國內企業還不具備與他們競爭的能力。
再如,新一代流程工業成套設備和裝備。一個年產800萬到1000萬噸鋼鐵的大型鋼鐵企業,如果按照傳統的工藝和流程,將會產高搜生不少工業廢料。而按照新的流程運行,卻可以將14噸到28噸的廢塑料作為添加原料,提高鋼鐵的質量,還可以吸收120萬噸廢鋼。與此同時,鋼廠還可以發出300萬千瓦的電力,產出許多水泥。
此外,數字化和智能化設計、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海洋工程裝備和關鍵技術以及清潔燃料汽車……這些也應該列入重點發展的重大專項。

3、千金買馬首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之初,面對的是燕國剛侍念彎剛被齊國打敗,民生凋零、國力疲弱的局面.當其時,燕昭王考慮的是,必須招賢納才,才能復興燕國.但對如何才能招到人才,卻頗費思量.為此,他向謀臣郭隗討教.
郭隗進言:屈尊折"節"對待有才能的人,並虛心向他們學習,那麼,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來到;如果別人已在招人才,你跟在別人的後面,並用同樣的方法去招聘人才,那麼招來的只能是與你同樣水平的人才;如果舉止放縱,行為粗魯,態度惡劣,實際招來的只能是奴才.接著,郭隗以"千金買馬首"為喻,進一步闡述其觀點:古代有一個君王想用千金購買千里馬,三年未能買到.一個管清潔衛生的小吏自告奮勇去買馬,但買回來的卻是已死的千里馬的頭.君王大怒,小史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回,更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知道大王能買千里馬,千里馬就要到來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送上門來的千里馬就有三匹.
燕昭王聽從郭隗的建議,並以郭隗為師.消息傳出後,樂毅、鄒衍、劇辛等分別從魏、齊、趙等國前來歸依,其他有才能的人也紛紛奔赴燕國.燕昭王救死扶傷,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28年的積聚生息,燕國國力大盛.此時,燕國與秦、楚、三晉合謀伐齊,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統一號令各國軍隊,對齊國開戰,一鼓作氣,戰而勝之.
21世紀伊始,針對類似的情況,上海徐匡迪市長也有自己的感觸.徐匡迪市長是博士生導師.一次,他問其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准備到哪裡做事,該生回答說准備到深圳.聞此,徐匡迪市長為之一震,立即派員飛赴深圳調研,在反復的思考中,他得出結論人才高地不是一個靜態概念而是一個動態概念,只有高層次的優秀青年人才嚮往的地方才配稱人才高地.也即是說,只有使優秀青年人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地方,才能聚集人才.嗣後,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海市相繼出台了構築國際人才高地的六大戰略、為緊缺的創業人才發准入證走快車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上海正以強勁之勢,高速推動著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級黨委、政府都把人才問題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並相繼制定和出台人才建設五年計劃、十年規劃.這無疑是振興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工程.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付諸實際行動,其結果將會陷入"計劃計劃,牆上掛掛"、老悶"計劃,等於鬼話"的可悲局面.為此,各地必須真心實意地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把人才計劃、規劃落到實處;必須知人善人,人盡其才,為人才提供實現其人生價值的軟環境.誠能如此,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將一定會到來.
這也許是"千金買馬首"對今人的啟迪.
有些事情不一定要從一個方面去想,有可能你從另一個方面著手,會收到意想不到高悄的收獲.

4、千金買馬首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是真改昌愛就應用實際行動來表白。
喊破嗓核橋扒子,不如做出樣子。
誠心可以感消蠢動上帝。
做事情要講究方法。
栽好梧桐樹,招來金鳳凰。
當你陷入困境,何不來點求異思維?
捨不得孩子套不來狼

5、千金買馬首的寓意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之初,面對的是燕國剛剛被齊國打敗,民生凋零、國力疲弱的局面。當其時,燕昭王考慮的是,必須招賢納才,才能復興燕國。但對如何才能招到人才,卻頗費思量。為此,他向謀臣郭隗討教。
郭隗進言:屈尊折"節"對待有才能的人,並虛心向他們學習,那麼,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來到;如果別人攔雀已在招人才,你跟在別人的後面,並用同樣的方法去招聘人才,那麼招來的只能是與你同樣水平的人才;如果舉止放縱,行為粗魯,態度惡劣,實際招來的只能是奴才。接著,郭隗以"千金買馬首"為喻,進一步闡述其觀點:古代有一個君王想用千金購買千里馬,三年未能買到。一個管清潔衛生的小吏自告奮勇去買馬,但買回來的卻是已死的千里馬的頭。君王大怒,小史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回,更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知道大王能買千里馬,千里馬就要到來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送上門來的千里馬就有三匹。
燕昭王聽從郭隗的建議,並以郭隗為師。消息傳出後,樂毅、鄒衍、劇辛等分別從魏、齊、趙等國前來歸依,其他有才能的人也紛紛奔赴燕國。燕昭王救死扶傷,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28年的積聚生息,燕國國力大盛。此時,燕國與秦、楚、三晉合謀伐齊,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統一號令各國軍隊賀配,對齊國開戰,一鼓作氣,戰而勝之。
21世紀伊始,針對類似的情況,上海徐匡迪市長也有自己的感觸。徐匡迪市長是博士生導師。一次,他問其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准備到哪裡做事,該生回答說准備到深圳。聞此,徐匡迪市長為之一震,立即派員飛赴深圳調研,在反復的思考中,他得出結論人才高地不是一個靜態概念而是一個動態概念,只有高層次的優秀青年人才嚮往的地方才配稱人才高地。也即是說,只有使優秀青年人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地方,才能聚集人才。嗣後,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海市相繼出台了構築國際人才高地的六大戰略、為緊缺的創業人才發准入證走快車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上海正以強勁之勢,高速推動著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級黨委、政府都把人才問題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並相繼制定和出台人才建設五年計劃、十年規劃。這無疑是振興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工程。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付諸實際行動,其結果將會陷入"計劃計劃,牆上掛掛"、"計劃,等於鬼話"的可悲局面。為此,各地必須真心實意地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把人才計劃、規劃落到實處;必須知人善人,人盡其才,為人才提供實現其人生價值的軟環境。誠能如此,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將一定會到來。
這也許是"千金買馬首"禪衡指對今人的啟迪

6、"人與自然可以和諧相處的證據"以及"不可以和諧相處的證據"

我認為,目前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當是人和自然的和諧問題。目前,某些問題是局部性的,溫飽是部分,教育不滾皮裂平等是部分,失業是部分,收入差別使某些人不滿,而自然環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孫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無論是腰纏萬貫的老闆,地位顯赫的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下崗工人,莘莘學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氣、享受明麗的陽光吧?那好,每天給你受過或可能受過污染的水喝,每天早晨半死不活的陽光去看和煙霧蒙蒙的空氣去呼吸吧(不好的水、空氣、陽光沒法像垃圾一樣搬運到郊區去)。至於慢性疾病的養成,比如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甚至各種癌症之類,那是一時看不見的東西,跟我們眼前的經濟無關,都怨你身體素質不好,免疫力不強所致。都說鍛煉能提高免疫力,外面的空氣不好,在室內鍛煉吧,眼不見心不煩!自欺欺人! 是不是有人這是在「杞人憂天」呢?應該說,該杞人憂天了。近幾年有關環境污染事件的報道並不鮮見,而且這類事件對人們生活的惡劣影響也日漸升級。這兒列舉兩例:一是被稱為「中國皮都」的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因豬皮革加工給當地帶來滾滾財源,但是,也把原來山青水秀的地方污染得不堪入目,並且嚴重威脅著當地和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二是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原先是個美麗的村莊,可是大約從十幾年前開始,這個村莊就逐漸開始被癌症的陰影所籠罩,100多人死於地下水的污染。看來,我們已到了杞人憂天的時候了,我們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對如此惡果,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發展經濟究竟是為了什麼?

無論國家、個人,努力奮斗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幸福源於良好的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這一點對於環境污染重災區的人們都有深切的體會。設想你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冬日清晨煙霧籠罩,夏日熱悶的空氣中帶著難聞的氣味,當你看見昔日的小河流變成了臭水溝,溝里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還眼睜睜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麥苗地里,你能有好的心境嗎?

當然人們的感覺是有一定的適應性的。也許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吧,在某個城市呆久了,可能也會習慣了空氣中的怪味。然而感覺適應是有極限的,否則,如果人們麻木到底,生命就無法存在。感覺是可以對比的,當你到適於人居的地方住上一段時間後,你才意識到我們的產值(GDP)上去了,握慧生活質量卻下降了。

有時連我自己都不得不問,我是不是得了「環境恐怖症」呢?我說,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得環境恐怖症才怪!我真想參加什麼綠色組織,上街吶喊一番,但這樣能解決問題嗎?不是我們的政府不努力,而是環境問題一旦造就,非一日所能解決,政府也可能一時無能為力,這一問題的解決本身又帶有可持續性。既然不能一蹴而就,我們應立即行動起來。

患「環境恐怖症」的不是我一個人,如今我們都在談論全球化,以下是一位台灣學者論述到全球化對環境的影響:「全球化無限制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與環境。跨國企業將產業移往某些國家,除了考慮人力成本之外,也考慮環境成本。開發中國家的環境保護法律往往較為寬松,成為吸引高污染產業外移的主因。此外,跨國企業在掠奪窮國的森林資源、礦產、漁業資源時,常忽略這樣的掠奪會造成資源生產國生態環境的永久性破壞。以中國為例,全球化似乎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然而其代價卻是十分驚人。根據E. O. Wilson的敘述,中國境內80%的河川已不適合魚類生存,環境污染非常嚴重。……Wilson預言即使中國能安然度過危機,也與大災難只有一線之隔」。 [1]

聽聽這危言聳聽對於我們只有好處。這也許和資本主義及其作為手段的市場有關,需要我們政府的高度警惕:「中國以13億之人口追求西方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必然是一場不可能的夢(這句話有待事實檢驗,本文作者注)。問題不在於中國人智能不足大閉和文化不良,而是地球的資源不足以支持這么多的人口享受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依賴無限制的消費主義。一旦消費走下坡,產能就會過剩,工廠就要關閉,工人就失業。當消費強勁時,產能就能擴充,工廠要擴建,工人需求量增加,各行各業都會興旺,大家都獲利,轉而再刺激消費,刺激投資,一直循環下去。……至於消費內容的價值或意義就不是那麼重要,有消費就可以。市場上許多強勁的消費品對生活品質或人類文明的意義其實可有可無,甚至毫無意義,但是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上卻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市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大堆不必存在的商品,卻因為有人買而大量製造。這些商品的製造可能要破壞森林或污染河川,然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對這些問題是盲目的」。
因此,我們必須區分發展的目的和手段,重視消費的內容與人的精神生活。談論經濟也要從政治經濟出發,不能只有計量經濟學。市場只能是手段,目的則需要政府調控。我想這就是我們不能直接採取資本主義制度而選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之原因。

我不會像經濟學家一樣談論經濟發展的大道理,只是談談心理感受。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層次之分,從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如今卻相反,尋找一個適於人居的環境、能健康地生活轉化成了最高追求,成了自我實現的象徵。如今,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談論才剛剛開始,一些人就開始宏論對環境問題是不是強調的過頭了,會不會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然而現實情況是,帶有污染的生產比環境問題在決策中更具優勢,環境問題更多地停留在口頭上,除非到了惡性污染致出人命的時候,如淮河邊那村莊的癌症頻發。

目前,環境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逐步得到治理,但治理的代價肯定是很大的。別的費用不說,單是企業的關停就意味著下崗職工的增多。所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呼籲,中國應擺脫傳統的先污染後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平衡的發展道路。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張,正中目前發展中的要害。

「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鑒於目前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所以,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應該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主要目標。

就中國近幾十年的發展經驗來看,發展觀也應是不斷發展的。任何一項決策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沒有放之各個時代各個地區皆準的一勞永逸的決策。我們都知道,「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方針後來違背了它所處的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糾正作用。但是,在發展經濟中如果沒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只顧經濟的片面發展;如果企業只顧自己的產值和盈利而置社會效益於不顧,地方政府只注重GDP之類的經濟指標,那麼上述惡性事件遲早是要發生的。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犧牲的只能是長遠的利益和後代的幸福。血的教訓向我們昭示了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當然,「科學發展觀」絕不是對「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否定,而是在肯定這一決策之上的進一步發展。實際上,即使一切都按經濟的字眼來解釋,那今天的認識應該是,環境保護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如何促進人和自然的和諧,可以從「經濟」一詞的詞義中得到啟示。本來,無論是漢語的「經濟」,還是英語中「economy」,都有節約的意思。由此出發,節約——倡導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倡導節約、反對浪費,我們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少生產一些,對大自然的過分索取、對能源的浪費也就少一些。這種呼籲不僅是為了應對電力緊張之類的能源危機,更是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曾幾何時,僅僅為了生產量的不斷增長,我們在某些方面也曾鼓勵大量的消費。今天,觀念應倒轉過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某些大城市提出的「家家有小汽車」的目標是否合適,有待環境容量的考驗。如果不是這樣,那濟南市為何要求全體幹部職工每周五上下班時間不使用私家車和公務車呢?

7、《戰國策》之千金買馬首的思考怎麼寫,200字

戰國時,燕昭王即位之初,面對的是燕國剛剛被齊國打敗,民生凋零、國力疲弱的局面。當其時,燕昭王考慮的是,必須招賢納才,才能復興燕國。但對如何才能招到人才,卻頗費思量。為此,他向謀臣郭隗討教。
郭州橋皮隗進言:屈尊折"節"對待有才能的人,並虛心向他們學習,那麼,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會來到;如果別人已在招人才,你跟在別人的後面,並用同樣的方法去招聘人才,那麼招來的只能是與你同樣水平的人才;如果舉止放縱,行為粗魯,態度惡劣,實際招來的只能是奴才。接著,郭隗以"千金買馬首"為喻,進一步闡述其觀點:古代有一個君王想用千金購買千里馬,三年未能買到。一個管清潔衛生的小吏自告奮勇去買馬,但買回來的卻是已死的千里馬的頭。君王大怒,小史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回,更何況是活馬呢?天下人知道大王能買千里馬,千里馬就要到來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送上門來的千里馬就有三匹。
燕昭王聽從郭隗的建議,並以郭隗為師。消息傳出後,樂毅、鄒衍、劇辛等分別從魏、齊、趙等國前來歸依,其他有才能的人也紛紛奔赴燕國。燕昭王救死扶傷,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28年的積聚生息,燕國國力大盛冊差。此時,燕國與秦、楚、三晉合謀伐齊,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統一號令各國軍隊,對齊國開戰,一鼓作氣,戰而勝之。
21世紀伊始,針對類似的情況,上海徐匡迪市長也有自己的感觸。徐匡迪市長是博士生導師。一次,他問其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准備到哪裡做事,該生回答說准備到深圳。聞此,徐匡迪市長為之一震,立即派員飛赴深圳調研,在反復的思考中,他得出結論人才高地不是一個靜態概念而是一個動態概念,只有高層次的優秀青年人才嚮往的地方才配稱人才高地。也即是說,只有使優秀青年人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地方,才能聚集人才。嗣後,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海市相繼出台了構築國際人才高地的六大戰略、為緊缺的創業人才發准入證走快車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上海正以強勁之勢,高速推動著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級黨委、政府都把人才問題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並相繼制定和出台人才建設五年計劃、十年規劃。這無疑是振興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工程。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付諸實際行動,其結果將會陷入"計劃計劃,牆上掛掛"、"計劃,等於鬼話"的可悲局面。為此,各地必須真心實意地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把人才計劃、規劃落到實處;必須知人善人,人盡其才,為人才提供實現其人生價值的軟環境消搜。誠能如此,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將一定會到來。
這也許是"千金買馬首"對今人的啟迪.

本人理解:有些事情不一定要從一個方面去想,有可能你從另一個方面著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