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紀的金融全球化範式為什麼面臨終結》
第一,舊範式市場化原教旨主義的理念和普世價值觀導致了全球金融的不穩定。20世紀全球金融體系奉行美國及其西方國家倡導的原教旨主義市場化理念,當新興經濟國家出現貨幣危機,需要獲得國際貨幣經濟組織援助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出的葯方就是遭受危機的新興國家必須開放市場,必須實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須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50年來實踐證明,這一葯方是不成功。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出現貨幣金融風險,在放開市場准入、價格和金融管制,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允許發達國家持股金融機構,縮減財政支出等條件下,導致整個金融市場不穩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接受這個範式,就會遭受金融危機。20世紀7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機,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機,80年代後期的日本金融危機,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證明了舊範式下所謂自由化、全球化,甚至在意識形態上的強加的西方價值觀都是不成功的。接受這種舊範式的結果,新興經濟體無一倖免金融危機的困擾,如1997年時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韓國和日本都受重創,但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主要是國際游資獲利。所以這套游戲規則,看起來合理,很市場化,實際針對新興的經濟體是災難性的後果。正如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滿》一書中寫道「在俄羅斯和其他市場經濟轉型的經濟體中,全球化和實行市場經濟並沒有為其帶來預期的效果。西方人告訴這些國家,新的經濟體系會給他們帶來意向不到的繁榮。實際正好相反,新的經濟體系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貧困。在許多方面,對大部分人來說,事實證明市場經濟比他們預計的情況還要糟糕。將由國際經濟組織策劃的俄羅斯經濟轉型和由中國人自己策劃的中國經濟轉型相比較,我們發現兩者的差距非常明顯:199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60%,而到20世紀末期,這個數字正好相反,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貧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增長,而中國的貧困則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下降。」
第二,舊範式下全球化和自由化使新興經濟國家大多數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學術上把新興經濟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歸結為勞動力拐點和人口紅利的消失,這有一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新興經濟過早被迫實施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金融危機風險,使得新興國家因資產價格急劇波動而帶來財富損失。這套普世價值會導致新興國家出現紊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套機制是有利於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的,它運行的結果是通過資產價格的漲和跌,通過金融危機,去掠奪新興經濟體的利益和經濟發展成果。說的難聽點,這是美國以鄰為壑的一種機制。1985年美國要求日本必須實行自由化,放開資本市場管制,結果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出現漫長的十年衰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亞洲開發銀行統計過,1960年代東亞國家人均GNP與美國比是25%左右,後來出口貿易增長,1997年之前達到60%左右,但1997年金融危機之後又回到了30%左右,這就是一場資產運作的浩劫。索羅斯在《開放社會》這本書里就說,戰後國際金融體系就像一個巨大漩渦,漩渦的中心是歐美發達國家,漩渦的邊緣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國際資本就像一個巨大的漩渦水流,邊緣國家都會被旋進漩渦,被中心國家絞殺或吞噬。現在,這一套舊範式的惡果又危及到到歐洲,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把歐洲金融機構拖入泥潭,也是因為美國過度發行美元,搞衍生品金融創新,把歐洲國家拖進危機,歐元瀕臨崩潰。美國雖受到影響,但它相對恢復得好得多,因為它有美元優勢。這套範式經過檢驗,只對美國有利,因此其他國家就不願再陪玩下去。G20商討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案,美國國會確以一己私利給予否決,更反映了全球其他國家對美國獨霸國際貨幣體系主導權的不滿。
第三,舊範式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美國經濟的衰落存在「特里芬難題」而難以為繼。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必須有充足的黃金准備,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元就不會超發。但1971年美國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元不再兌換黃金後,美元的穩定只能依靠美國的經濟實力和貿易增長,如果美國貿易逆差過大,美元發行就會泛濫,其他國家就會對美元失去信心;如果美國努力減少貿易逆差,恢復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心,流向其他國家的美元就會減少,又會造成世界貿易增長的限制。遇到特里芬難題,美元的高估和超級寬松的信貸政策,對美國也是個危害。美國不具備足夠的商品製造能力來支撐這個體系,到了2008年矛盾掩蓋不住了,變成了全球性危機。
此外,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還是與意識形態掛鉤的,它在推行時,接受援助的國家必須接受西方民主觀、價值標准,文化也要改變。但世界是多樣性的,世界文明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非要其他文明在文化與意識形態上都要接受基督教文明價值觀,也是沖突的。由於這些沖突也造成局部戰爭。因此,20世紀自由化、全球化、以布林頓森林體系為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已經走向終結,雖然還在繼續維持,但不能滿足全球新的發展要求了。
2、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這一觀點
看待經濟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這一觀點:
1、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問題在於,生產活動全球化了,物質過程全球化了,但全球治理和規則遠未全球化,從而產生了兩者的矛盾和沖突。既然全球化把地球變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那麼這一共同體當然應該有共同的規則和秩序,有統一的治理體系。
2、這種統一的規則和治理體系自然不是取消各國自身的特色,但至少是在遵守共同規則下的特色。這是未來重啟全球化的命門所在。
3、為什麼說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客觀歷史進程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專合,世屬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動盪不安。世界各種矛盾在深入發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突出起來,甚至釀成流血沖突和局部戰爭。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環境更加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4、疫情浪潮不斷,全球化趨勢會就此徹底改變嗎?
其實在過去30年裡,全球供應鏈就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這次新冠疫情只是加劇了變化的發展。所以如今舊的全球化在慢慢被摒棄,新的全球化在漸漸形成。
所謂舊的全球化其實是由食物貿易所聯系起來的,但是隨著現在科技的發達以及經濟全球化,使得食物貿易在過去30年裡面被漸漸淘汰,而由於疫情的到來,使得過去的全球化衰落的更加明顯。但是現在全世界都在實行全球化,這是無法改變的,再也不可能形成之前固步自封的局面。我覺得現在的全球化其實是數字全球化,意思就是通過數字化信息互聯網,然後進行的商務貿易,數字全球化在過去20年裡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疫情期間更是增長速度快速增加,所以說,全球化趨勢肯定會因此而徹底改變,但疫情只是加劇了這種形態的轉變。
舊的全球化實行的基礎是物品在國家之間流轉,那麼其實就是實體之間的交易,無非就是通過之前傳統的物流來進行商品交易,但是新的全球化是以數據和位元組的流動為基礎的,就相當於你在網上購買了一個數字音樂,購買了一部電視劇,這種就是以電文數據而流通的經濟。之所以會有新的全球化取代舊的全球化的趨勢,是因為在過去15年裡,新全球化所貢獻的GDP已經遠遠超出了舊的全球化對此的貢獻,所以說目前全球化改變的只是形態和基礎,並不是說全球化已經終結。
而新的全球化那麼就需要新的供應鏈,所以說有許多潛在能力的供應鏈開始慢慢浮出,很多人認為亞洲會在全球市場中開始嶄露頭角,因為亞洲的增長速度很快,這是近幾年趨勢都可以看見的,而更有人認為印度在2030年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之所以認為疫情會使得亞洲在世界市場中逐步站穩腳跟,是因為大多數的亞洲國家其實都是新興經濟體,所以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歐洲許多國家由於早前就成為了資本經濟體,並且如今增長乏力而不得不陷入停滯狀態,其次由於亞洲整體人口比較年輕,年輕的人口就相當於擁有巨大潛力的勞動力以及創新能力,所以說在未來亞洲經濟增長會非常迅速。
5、如何看待一些人提出的「經濟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的觀點?
我不認同「經濟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的觀點。簡單說,只要有美國和北約在全球的軍事侵略擴張化和利益集團化存在,所謂的全球化就不會結束!:1、全球化沒有結束,現在的現象是全球化的引領者可能要變換角色。2、從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便進入全球化過程。當今全球化更是融合了政治、 科技 、軍事、安全、文化、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多元概念。但是,隨著互聯網、數字通信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全球化的不斷普及,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領頭羊角色正在慢慢轉換。3、工革命初期,美英法德等歐洲各國成為全球化的絕對領導者,在各種全球化 社會 組織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崇尚強權政治和殖民霸權,欺負弱小,政策雙標,已逐漸淡出了領導者的角色。未來,全球化的領導者應該是具有對世界公正、尊重、平等、經濟 科技 綜合實力強大的大國來擔當。目前,雖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幫派集團和俄羅斯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但全球化的步伐不會結束,可能會有新的領導者來帶領全球化的 健康 發展。
親,全球化不會結束,但會以另一種高標準的形式進行。一個經濟體是否能融入全球化體系,取決於本國市場除WTO規則之外其它條款的開放程度,這也將會是烏克蘭危機之後國際市場呈現的新變化。俄烏軍事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市場的重塑,並影響到其它國際貿易領域。
6、有西方學者認為隨著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民族國家的時代可能將終結」
反對理由:這句話是片面的,雖然現在全球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正逐漸加強,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特別是中國通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有了屬於自己民族獨特的傳統,即使全球的聯系加強,但這種文化積淀是不會改變的,這就像一個人遠離家鄉外出闖盪,即使走的再遠,到最後一定會落葉歸根回到家鄉的。 (純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