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幾個支持"全球化擴大世界各國的貧富懸殊」這一論點的材料或觀點。
【其實,我政治學的也就一般一般而已,真的。】
有關報道:
在中國各地,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的問題日趨嚴重。在廣州,問題更加突出,隔一條街,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例如廣州大道中的東側是珠江新城——廣州的新中央商業區。這里高樓林立、規劃完善,街道整潔等;廣州大道中西側則是另一個世界,那裡有個城中村叫楊箕村,這里的房子外牆骯臟、毫無規劃、衛生條件簡陋……。
數據也反映了中國的貧富懸殊問題。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0.47。基尼系數越低代表貧富越不懸殊,0代表社會的分配完全公平;1代表社會的分配徹底不公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尼系數逐年上升,直到10年前達到0.4的「危險」水平;之後,盡管中國政府出台了許多提升低下階層老百姓收入的政策,但還是遏制不了基尼系數的上升趨勢,並持續上升到目前的0.47。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的看法,中國收入差距正呈現全范圍多層次的擴大趨勢。具體而言,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比城鄉收入比的國際最高指數2倍左右還超出一截;中國工資最高與工資最低行業職工工資差距是15倍左右;上市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國有企業高管與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28倍。
官方媒體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本周發表調查報道指,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紅線」,如果不遏制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加劇的勢頭,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雖然是「老調重彈」的報道,輿論和媒體過去十年都一直關注著這個課題,但現在似乎是重新注視它的關鍵時期。
中國近期連連發生校園血案,昨天在陝西省南鄭縣的一家幼兒園又發生了一起,導致8死20多傷,死者包括一教師。這么多起校園血案,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很有可能是導致凶徒失去理智、向小學生和幼兒園學生下手的原因之一。
看到有錢的人風流快活、有權的人蠻橫霸道,屬於社會弱勢群體的凶徒的一些訴求卻不能解決或被滿足,為了報復和發泄,他們選擇向另一個群社會弱者下手。若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的問題能舒解一點,相信校園血案也不會發生得這么頻繁。
除了校園血案外,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也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例如東莞之所以會變成中國的「黃都」,據分析,就是因為很多從中國各地到這里工作的女工看到了周圍的有錢人是如何過舒適生活的,自己卻拿這么微薄的薪水,很多最終經不起誘惑,「下海」當小姐;在很多大城市裡,之所以有群體性事件,除了是對當權者或某些社會現象的不滿外,也脫離不了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的問題……。
為提升低下階層老百姓的收入,中國很多地方近期都積極出台上調基本薪金的政策,這么做雖然是好的,但治標不治本,畢竟有錢人的收入漲幅肯定遠遠快於基本薪金的上調幅度,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的問題不但解決不了,還會更嚴重。
要更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下手:將集中的權力和資源分散、減輕「權力決定收入」的消極影響、全力鏟除貪污腐敗、公開高級公務員的全部收入和財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做法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裕起來。改革開放如今超過30年,已明顯有一部分人富裕起來了,現在是全力確保其他人也跟得上的時候了。社會貧富懸殊和分配不公是個非常危險的社會隱患,輕則社會動盪,重則改革換代。
【上述資料來源: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zaodian/pages2/zaodian_ling100513.shtml】
【(個人觀點:)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正義,由於改革的發展,有些矛盾也越來越明顯。貧富懸殊是不可避免的,自從第三次科技革命後,富裕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貧窮的國家變得越來越貧窮,而明顯導致貧富差異的增加。套一句我們政治老師的話:「堅持黨和國家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雖然是政治內容,但我們老師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了==)」】
【由於貧富差距】
①收入差距在多方面擴大
②居民收入差距已超過合理限度
③行業差距越來越突出
④地區差距依然很大
⑤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⑥我國基尼系數(基尼系數,或譯堅尼系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連續上升值得警惕
【上述資料來源:http://news.qq.com/a/20090618/000895.htm】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綜合各類居民收入來看,基尼系數越過警戒線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基尼系數已跨過0.5.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總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總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突出表現在收入份額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等方面。將基尼系數0.4作為監控貧富差距的警戒線,應該說,是對許多國家實踐經驗的一種抽象與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但是,各國、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會價值觀念都不盡相同,所以這種數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觀調控的參照系,而不能成為禁錮和教條。目前,我國共計算三種基尼系數,即: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和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基尼系數0.4的國際警戒標准在我國基本適用。從我國的客觀實際出發,在單獨衡量農村居民內部或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各自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定為0.4;而在衡量全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警戒線上限定為0.45,實際工作中按0.5操作。【源自度娘】
措施:1985年10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問題,他說,「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以後,他又在多種場合、多次提到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問題。但是,每次提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小平同志又會強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為了帶動大家一起富裕,共同走富裕之路。【源自「網路」】
2、談談你對目前收入分配問題的看法
當前收入分配問題受到廣大公眾的關注。如何看待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收入分配原則和政策?如何看待收入差距擴大?如何看待致富和扶貧?已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有的同志對差距擴大無動於衷,反應遲鈍;有的同志則為此憂心忡忡,懷疑黨的先富政策;有的同志談「差」色變,認為由差而亂不可避免。 我認為,對當前收入差距擴大的隱戚影響必須高度重視,密切關注,從理順分配關系入手,標本兼治,逐步縮小,以保持社會的長治久安;但也不必過分憂慮,引起恐慌。應該看到,從差距擴大到逐步縮小是一個較長時期過程;只要政策正確,處置及時,所謂「差」而「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現在談談我的幾點不成熟意見,請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收入差距擴大是正常的,從擴大到縮小需要一個過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收入分配是由計劃制定的。當時人們除了工薪以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也不受市場影響,因此差距較小,「大體平均,略有差別」是當時收入分配的特徵。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收入分配從原則、政策到具體運作,已發生根本變化。收入差距從相對平均到逐步擴大是必然的。第一,參與收入分配的要素不同。除勞動以外,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土地都成為參與分配的要素。國家實行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政策,允許和鼓勵資本參加分配。因此,那些掌握生產要素較多,尤其是資本較多的人,收入就會較高。第二,市場競爭環境不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大鍋飯」與「鐵飯碗」制度造成人們收入差距不多,波動不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們擇業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十分激烈,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在這種體制下,那些適應市場要求,駕御市場能力較強的人,就能獲得優勝,並以「第一桶金」為基礎,不斷擴展業務,增加財富。第三,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不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由國家投資的;因而這種開發與利用的成果,歸國家所有。現在除義務教育以外,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成本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承擔,因而開發與利用的成果也基本上歸個人與家庭所有。隨著生產現代化與市場化的發展,由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知識、管理、技術等要素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而,由人力資本投資不同而形成的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大。第四,信息的掌握和利用不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信息不能轉化為收入,更不能轉化為資本。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轉化為收入和資本的渠道暢通。因此,那些能夠及時掌握各種信息——技術信息、政策信息、投資信息等等——並且加以利用的人,就能更多的佔有市場,佔有財富。第五,體制轉型時期風險與收益不同。在體制轉型期,政策環境與經濟運行不穩定,變動較多,投資和經營風險較大。風險與收益是正相關關系。那些敢冒風險的人,收益可能較大,這就為一部分人的發家致富創造了條件。當然,在經濟轉型期,各種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盜竊國庫、走私販毒以及欺詐行騙、造假販假等非法行為也大量存在,這也擴大了收入分配差距。總的說來,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既有合法的因素,也有非法的因素。收入差距從擴大到縮小,有一個過程。當市場經濟比較成熟,市場秩序比較規范,社會法制比較健全,社會保障比較普遍的時候,收入差距就會逐步縮小,達到基本合理的水平。因此,差距從小到大,再從大到逐步合理,是必然的,不應為此過分擔憂。 簡迅 二、基尼系數超過國際警戒線,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生社會危機基尼系數達到0�4,是國際公認攔攜此的警戒線,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但是,不能簡單地把基尼系數超過警戒線與發生社會危機混為一談。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不相同的事情。第一,基尼系數超過國際警戒線,必須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切不可掉以輕心。應該看到收入差距的擴大,貧富的過分懸殊,可能造成部分人心理失衡,引發社會不穩以至社會動盪,對這種潛在的社會危機必須十分警惕,並採取積極措施,縮小差距,緩解矛盾。第二,基尼系數超過國際警戒線,不是發生社會動盪的必然原因。事實上,世界上不少國家曾經出現基尼系數超過國際警戒線的情況,但並沒有出現社會動盪。而一些出現社會動盪的國家,除收入差距擴大的因素外,還有政治的、民族的、宗教以及其他的原因。因此,不應把基尼系數擴大和社會危機混為一談。第三,我國雖然基尼系數已超過國際警戒線,但社會穩定是主流。一是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社會上貧困階層無論絕對或相對都在減少。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已從30�2%降至3%,從3億人降為2600萬人。這個巨大的扶貧成果是社會穩定的強有力的基礎。二是我國政府實行農村貧困線、城鎮低保線和下崗職工補助線,保證了最貧困的社會人群基本生活需要。三是我國實行公平的社會政策,公民權利平等,就業機會平等,義務教育制度平等,為貧困階層提供了改善處境、脫貧致富的政策環境。四是我國人民教育和文化水平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入學率大幅提高,社會成員中理性思考、懂法守法的人越來越多,有利於社會穩定。五是我國改革的目標是從先富到共富,這個目標使廣大貧困人員看到未來,看到希望。因此,我認為,社會上不應盲目炒作基尼系數,不應片面宣揚所謂「仇富心理」,不應把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都歸因於差距擴大。要實事求是,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有什麼矛盾解決什麼矛盾。三、關注公平,但不宜改變效率優先的原則在當前收入差距擴大的情況下,要更加關注公平原則;在分配政策、社會政策、福利政策上更加維護低收入人員尤其是貧困人員的利益公平。不僅在第二次分配時主要通過稅收和社會保障等政策更加註重公平,而且在第一次分配時對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的回報要充分體現公平原則,不能重視資本要素輕視勞動要素。特別要十分注重教育公平,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分配公平的首要任務。但是,注重公平不宜改變效率優先的原則。黨中央關於效率優先是針對我國長期不顧效率實行平均主義,嚴重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的,這種情況至今仍未根本改變。第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家經濟實力雖有所增強,但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十分落後。2004年人均GDP只有1300美元,只相當於美、日等發達國家1/30;再經過十多年努力,到2020年,我國達到全面小康水平,人均GDP也不過3000美元,距離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還很遠。因此,發展經濟、提高效率仍是當前迫切的任務。第二,我國當前經濟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能源、原材料、水資源消耗十分驚人。單位GDP消耗的資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數倍。這種情況如不改變,經濟增長將受嚴重製約。效率優先,就是要通過提高效率,降低資源消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第三,我國社會技術水平不高,人均勞動生產率低下,產品成本和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這些年,我國國際市場的擴大,出口的增加,主要不是靠勞動生產率提高,而是靠壓低職工工資,過度消耗能源資源達到的。這種情況不能繼續下去。主要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是我們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第四,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但勞動力素質不高。從收入分配上刺激勞動者學習科學技術,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是推進我國科技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以效率為中心,展開勞動者市場競爭,既是提高效率的需要,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需要。因此,不能把公平與效率絕對對立起來。第五,我國分配上平均主義觀念和傾向源遠流長,「不患寡,只患不均」的思想影響不可忽視。如不強調效率優先,很容易重走改革開放前「大鍋飯」、「鐵飯碗」的老路;那種分配體制的弊端人們仍然記憶尤新。綜上所述,效率優先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原則,必須堅持,不宜改變。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但不能改變先富原則縮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徑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水平,尤其是提高貧困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國現有農村貧困人口2610萬人,城鎮低保人口2200萬人。大約佔全國人口4%的貧困者,收入低微,農村貧困戶年人均為667元,城鎮低保戶年人均不足2000元,提高這些處於絕對貧困化人口的收入水平,基尼系數就會降低,收入差距就會縮小。我國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城鎮普通職工、離退休人員、下崗人員等,是低收入者的主體。因此要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提高離退休金標准,提高下崗補助標准。這部分低收入人員收入的提高,也有助於縮小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是縮小收入差距的主要內容,農村不僅存在貧富差距,而且幾乎全體農民收入水平都很低下,因此提高農民收入,是縮小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徑。當前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和計征標准很不合理。起征點低,廣大工薪階層成為個人所得稅的徵收對象,不能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必須提高起征點,完善征管機制,使稅收真正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在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的同時,要堅持黨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收入分配原則和政策,不能輕易改變。這些原則和政策主要:一是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支持和鼓勵資本參加分配;二是讓部分地區和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促共富;三是實行公平競爭,保護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等。當然,對於特殊消費的人,如購買超豪華住宅,享受超豪華宴席和休閑娛樂,飼養名貴寵物的人,要徵收特別消費稅。這也是公平的、合理的。五、縮小收入差距需要多方努力,關鍵在政府縮小收入差距既要從第一次分配、第三次分配等多方面進行,但關鍵是第二次分配,主要是政府通過稅收和財政支出進行分配。要把所得稅真正成為調節居民收入的主要工具。要通過財政支出,增加扶貧投入,增加基礎教育投入,使低收入者從政府財政支出中得到更多實惠。增加社會保障投入,增加農業投入,增加公共醫療衛生投入。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社會財富大量增長,財政收入大幅上升,已經具備了支持低收入者尤其是絕對貧困者脫貧解困的條件。我們要把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措施,認真落實,積極推進。
3、兩極分化不可能消除的證據是什麼?共同富裕不會實現的理由什麼?
從現實看兩極分化
一、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在加劇
預警信號是氣象學上的術語,表示將要有災害性天氣到來,提請人們提前採取防禦措施,以使災害所受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預警信號的等級多為黃、橙、紅,紅色普遍被用於最高等級。
在這里借用這一氣象術語來描述中國目前貧富差距之大,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地步。經濟學上經常用一個名詞叫「基尼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差距。按照國際慣例,系數在0.3以下為最佳狀態,在0.3至0.4之間為正常狀態,超過 0.4為警戒狀態,達到0.6則屬於社會動亂隨時會發生的危險狀態。據有關資料統計,這個系數在我國的發展情況是:1978年為0.18,1988年為0.382, 1994年為 0.467,而目前個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數分別達到了0.529和0.561,這么短的時間內,社會公眾的收入達到一種嚴重不均的狀態。這就表明,中國的貧富差別已大大越過了警戒線,達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而且中國目前還處於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還不成熟,體制和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因而出現了其它的一些不合理的人為地貧富分化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1、市場經濟的體制與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導致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人為地極大的阻礙了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發揮,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質差、道德差的個人與企業大發橫財,而一些信用高、品質好、棗孝道德高的個人與企業則深受其害,嚴重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原則,導致了人為地貧富分化。
2、個人所得稅及其徵收方法的不合理。本來作為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之一,個人所得稅的出台的初衷,是為了縮小貧富分化現象,體現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原則。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所得稅及其徵收辦法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的發展。首先,其800元的起征額,這一規定已經違背了個人所得稅出台的初衷。其次,其由所在單位代繳的辦法只是約束了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行為。而對作為高收入的民營企業主而言,則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約束機制。高收入人群繳納所得稅與否和多少,往往是靠覺悟而非約束機制來決定。這就造成了高收入人群紛紛逃稅漏稅的現象。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所徵收的所得稅款中,工薪階層所交納的稅款佔70%以上,這嚴重違反了經濟學原理的20/80原則。這就使得個人所得稅法成了「劫貧濟富」的工具,人為地拉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
3、法律上對民營企業主公私財產界定的混亂。眾所周知,企業所得稅率要遠遠小於個人所得稅率,而對民營企業主而言,企業及全部或大部分為其所有,由於法律上還沒有對其公司財產界定的規定,往往使人很難分辨出哪一些是其個人資產哪一部分是其企業資產,因而使很多所謂的民營企業家鑽了法律的空子。他們往往用公司的錢來購買家庭或個人所需的汽車洋房等高檔奢侈品,伺機大量偷、逃個人所得稅款。因此出現了一哪如些民營企業主一邊每月只拿著一兩千元乃至數百的低薪,一邊卻開著凱迪拉克,住著這西式洋房,並且還為此津津樂道的怪現象。
這些問題已經被人們認識到了,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兩極分化是不可能被消滅的。
二、國際上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兩極分化,而且越來越嚴重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貧困,擴大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可以說,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境遇,無論其是否對全球經濟開放國內市場,結果都將是處於一種不利的地位。「一方面,凡是作出了自由結構調整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條件惡化、社會不穩定性增加」;而「另一方面,凡是拒絕滿足其[全球化]要求的國家,則被忽視而處於世界體系的邊緣地帶,從而最終被驅逐出國際圈」。
隨著發展中國家被世界貿易體系和資本的快速流動逐步邊緣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全球財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性也在擴大。「最近9年來,世界174個國家中的前15名與後15名的收入差距從60倍擴大到了74倍,而這種差距在60年代僅為30倍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佔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出口市場的82%、外國直接投資的68%,而最窮的1/5人口在這方面所佔的份額僅為1%。」全球經濟體系正在被日益劃分為受益於全球化經濟浪潮和在其中蒙受巨大損失的兩類經濟實體。
發達國家社會內部貧富分化的加大
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全球化破壞了二戰結李岩啟束後30年之內逐步形成的勞資妥協的社會契約。從1980年代開始,伴隨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資本主義的經濟邏輯開始將自己從社會關注中分離出來,這種變化標志著一種令人吃驚的倒退——重新退回到一種過度剝削的狀態。「就象19世紀一樣,失業和貧窮重新出現,並且成為社會的結構特徵;社會不穩定和社會排斥每天都在增長;資本收入在上升,而勞動收入在下降」。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時代,是「資本勝利的時代」,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隨著以往進步的社會政策的失敗和工會力量的衰落而進一步加劇,即使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亦是如此。
近一二十年來,美國社會的收入不平等狀況在逐步加劇(參見表1),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而與經濟全球化密切相關的原因有:經濟全球化刺激了技術的進步,而技術的增殖增加了經理層和高技術工人所得到的工資溢價,加大了與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差距;不斷加劇的美國國內的低技能工人與發展中國家的工人之間的激烈競爭削弱了美國勞動力市場中低技能工人的議價能力。
表1 英國勞動力兩端的收入分配 (%,占整個勞動力市場收入的百分比)
年代 收入最低的1/5 收入最高的1/5
1975 5.6 40.7
1980 5.3 41.1
1985 4.8 43.1
199O 4.6 44.3
1995 4.3 46.1
(資料來源: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1999) Country Profil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1999-2000,p.26.)
可以看到,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把多餘的資本分給工人、農民等無產階級。只要有資本主義存在的一天,貧富差異就不可能消失,兩極分化的現象就一直存在著。無產階級總是在努力,同資產階級抗爭,試圖消滅資本主義,這點資本階級也知道。無產階級在努力,資本階級也在努力。資本階級站在高高的起點上同無產階級競爭,無產階級什麼時候可以勝利還是一個未知數。
四、總結
本人認為,無論一個社會的性質是什麼,資本主義也好,社會主義也罷,其中兩股力量的勝敗,最終決定著兩極分化是否能夠被根除。這兩股力量分別是窮人(可以指國家)與貪婪的富人(可以指國家)。如果在社會上,什麼政策總是向富人傾斜,而忽略窮人的利益;任貪婪的富人在偷偷地挖空國家財產而不顧(或處理不嚴),對窮人總是做得不夠(或方法不對);任富人耍盡招數去抑制窮人發展而無可奈何(或視而不見)的話,兩極分化也將一直存在下去,永遠不能被消滅……
(謝謝……)
4、如何看待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基本矛盾
從宏觀判斷標准看,主要問題是社會分配不公現象比較嚴重;從微觀判斷標准看,主要問題是,集體協商制度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企業分配的投入與產出關系不對等和人們對工資的預期和信心不斷下降。
禪拆 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分配不公成為社會焦點問題
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分配不公,是近些年來我國分配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問題。按照五等分法,我國 1994年城鎮居民最高收入的 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 44.46%(城鄉居民家庭為 50.14%),最低收入的 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 6.04%(城鄉居民家庭為 4.27%)。這些數字都高於或低於前面所確定的標准。一份資料表明,1990年,美國最高收入的 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 44.3%,最低收入的 20%的家庭佔有全部收入的 4.6%。美國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比較兩國的數字,可以認為,我國確實存在社會分配不公的情況。近幾年,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和職業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又使低收入群體的人數不斷增加,社會分配不公現象越來越嚴重。另外,有一些文章報道說,在我國城市,富人層的文化素質水平偏低,進入富人層的主要是社會邊緣群體。當然,分配不公現象越來越嚴重是當今世界社會經濟中的一個顯著特點。20%的富人與 20%的窮人的收入差距: 6O年代為 30倍, 1991年增至 60倍。有關資料顯示,拉丁美洲的財富分配是最不公平的,貧困人口比十年前多了 6000萬人, 2/3的人(2.1億人)是窮人。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失業人數增多,貧困隊伍相應擴大。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即將加入 WTO,分配不公的這種全球化趨勢必將影響到我國,使我國的分配不公現象更為嚴重。
從基尼系數看,根據世界銀行的測算,我國 1978年城鎮居民個人收入的基尼系數是 0.16,這個數字在世界各國幾乎是最低的(同期農村為 0.31,全國為 0.33);自 80年代中期以來,收入差距迅速拉開,1994年為 0.30(同期農村為 0.411,全國為 0.434)。到 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個人收入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 0.467。美國家庭收入基尼系數 1990年為 0.396,我國的基尼系數高於美國的基尼系數。比較這些數字,進一步證明了前面的分析。
集體協商制度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目前,雖然有一些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建立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簽訂了有關分配的集體合同,但大多數國有企業因產權改革方面的問題,無法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或建立起來的制度也是走形式;三資企業基本由資方說了算,壓低拖欠工資、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情況普遍存在;私營企業只是和工人有口頭協議,由於是資本僱用勞動,大多數企業又沒有建立工會組織,老闆借機把工資壓到最低線甚至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些問題是產生勞資爭議的主要原因,在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案件中,有關勞動報酬的爭議案件數量居首位。1998年爭議案件總數為 89275件,勞動報酬的爭議案件為 31396件,占 35%。在勞動報酬的爭議案件中:國有、集體企業為 10746件,占 34%;三資企業為 8770件,占 28%;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 9632件,占 31%。爭議案件數量近幾年不斷上升,有關部門對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量的統計數字是:全國各級仲裁委員會受理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量,1998年為 22537件,是 1994年 2974件的 7.6倍。在這些案件中,以勞動報酬的案件為主,壓低、剋扣、拖欠工資是爭議焦點。例如,1996年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因欠薪引起的勞資糾紛數量占總數量的 50%。
企業分配的投入與產出不對等
企業分配的投入與產出不對等,勞酬不符。我們近期對一些企業等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大家普遍感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具體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第一,高素質勞動者不能掙到高工資,工資分配形成「雙軌制」。許多國有企業反映,高層次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過低,而這類人員的市場工資率已經標高,結果造成國有企業人才大量流失。第二,企業工資制度設計不合理,考核不嚴,缺少激勵作用。多數企業實行崗位技能賀畝棗工資制,但耐旦不同崗位、工種之間的工資差距小,即使同一崗位、工種不同等級之間的工資差距也不大。因此,工人沒於勁,不願意鑽研技術,技術工人「青黃不接」。獎金也是平均發放,不能體現多勞多得。有的企業認為:「目前工資分配最大的問題是,崗位工資制度流於形式,沒有實際體現崗位職責與崗位收益之間的科學關系。」有個事業單位認為:「事業單位與企業共同的問題是收入分配與能力、貢獻脫節,收入差距不能合理拉開,吃大鍋飯問題並沒有根本得到解決。」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企業分配狀況。此外,考核不嚴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有的企業說:「考核難以從嚴落實,人情、面子觀念嚴重。」第三,經營者工資收入偏低,但職位消費自己做主、隨意簽單、數目可觀,職工意見大。一個企業在調查問卷中寫道:「經營者收入為職工平均收入的 20-30倍,領導集團中最少的也為職工平均收入的 10倍,且考核指標不明確,職工有意見不敢提,怕砸自己的飯碗。」還有一個企業寫道:「經營者灰色收入多,透明度低,單項獎多,多達 30餘種,因而造成高低收入差距大,影響了職工的積極性。」此外,對改制企業董事會成員尤其是董事長的收入分配製度尚未有所考慮和設計。這些問題表明,建立現代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已迫在眉睫。
當前我國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_
《建議》針對當前分配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出發,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分配領域改革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標和重點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分配製度初步建立,改革發展使我國廣大人民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數穩步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領域正在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總體上處於擴大的趨勢,農村和城鎮低收入者比重有所上升,分配秩序比較混亂。一方面,我們要客觀、辯證、歷史地看待這些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收入差距懸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會挫傷幹部群眾的積極性,而且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建議》明確提出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要求。
總體思路是,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水平在世界排名中剛剛脫離低收入進入下中等收入,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力發展生產力還是第一位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分配的激勵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基本要求是,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主要任務和措施:一是在個人收入分配上,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目前看,就業機會的公平在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中尤為重要,就業機會公平了,參與分配的機會也就有了公平保障。二是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調節作用,加大稅收征管,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公共設施投入,通過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三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准,認真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困難問題。關注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合理調節分配關系的重要著眼點。隨著國家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應逐步提高保障標准,使這部分群眾也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規范分配秩序。重點是建立規范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工資管理體制,逐步使其更加統一規范;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規則和監管機制,特別要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加強個人收入信息體系建設,完善監管的基礎條件。
建議》針對當前分配領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出發,明確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分配領域改革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標和重點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分配製度初步建立,改革發展使我國廣大人民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數穩步增加,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領域正在出現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總體上處於擴大的趨勢,農村和城鎮低收入者比重有所上升,分配秩序比較混亂。一方面,我們要客觀、辯證、歷史地看待這些矛盾和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高度重視並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收入差距懸殊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不僅會挫傷幹部群眾的積極性,而且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建議》明確提出合理調節收入分配的要求。 總體思路是,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水平在世界排名中剛剛脫離低收入進入下中等收入,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力發展生產力還是第一位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分配的激勵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基本要求是,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主要任務和措施:一是在個人收入分配上,特別要關注就業機會和分配過程的公平。目前看,就業機會的公平在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中尤為重要,就業機會公平了,參與分配的機會也就有了公平保障。二是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強化對分配結果的監管。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收入分配上的調節作用,加大稅收征管,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公共設施投入,通過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三是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准,認真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困難問題。關注困難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合理調節分配關系的重要著眼點。隨著國家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應逐步提高保障標准,使這部分群眾也能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規范分配秩序。重點是建立規范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和工資管理體制,逐步使其更加統一規范;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規則和監管機制,特別要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加強個人收入信息體系建設,完善監管的基礎條件。
5、全球化為什麼會使貧富差距拉大
鄭永年:貧富差異是一個全球化的現象《21世紀資本論》非常重要,我想西方世界包括我們亞洲大家都在看這個書,因為他這種從長歷史來看,財富差距拉大的一個大的趨勢,財富差異任何時代都存在著,有大有小,這一波的財富差異主要是全球化造成的,全球化給少數人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給很多人,給人沒有帶來財富,給有些人更是造成了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越來越窮,富國越來越富。全球化給了資本無限的機會,無限的自由,資本能去賺錢的地方就走向,資本流向可以賺錢的地方,但是賺來的錢呢,還是歸資本所有,勞動所得像皮科特所說的是很少的一塊,主要是這個造成的,這樣的一個情況。以前從西方來說,那個中產階級就是以前的產業革命的,傳統產業革命的產物嘛,現在這一波全球化所造成的產業革命的話,使得中產階級sandwich,中產階級變成夾心餅,西方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小。資本是可以流動的,但是政府又要生存,政府對資本不能徵收很高的稅,一對資本徵收很高的稅,它就跑到其他國家去了,他只能向中產階級征稅,中產階級本身就是已經很麻煩了,承受著國家的高稅收又很麻煩,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結果呢?就是現在的經濟結構造成的。以前西方人也說,現在的經濟結構就是富豪經濟,一個經濟,就是少數人是富豪,大部分人是比較窮的人。隨便舉個例子,假設今天我們說大量的富人產生在金融行業,產生在IT行業,那麼以前傳統的金融行業,因為傳統的金融行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嘛,實際傳統的經濟行業產生了很大一批經理人,中產階級就很大很多,現在的金融行業,你到華爾街去看看的話,一個投資人,我就幾個投資合夥人,就一大批的電腦就行了嘛,所以它產生不了,能產生金融行業,能產生很少數的富豪,但是產生不了中產階級。IT產業也是一樣的,包括我們馬雲的這個產業,IT產業就說少數人非常富裕,大部分的人還是,因為他現在的知識水平不需要很高,像馬雲這個地方也是一樣的嘛,少數人很富裕,但是他說僱傭的下面的很,到了底層的話,基本上解決了就業問題,維持生計也沒問題,但是要成為中產階級就比較困難。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因為全球化的變化,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就使得產生了一個全球性的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對中國來說我覺得問題更大,因為中國從歷史上,從世界經濟史上看,因為國家早期經濟起飛,開始發展之後,它的收入差距本身就會拉大,這個也是中國的特點,中國又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並且也是全球化的一個主要的動力,中國對中國的挑戰更大,又有傳統的因素,又有現代化的因素。主要是四塊:社會保障、醫療、教育、公共住房,這四塊是中產階級的保障,沒有這四塊的保障,這個中產階級根本不牢靠。我就隨便給你舉個例子,中國是去年還是前年,就是中國政府對貧困線做了調整,從原來的1美元調整到1.5美元,漲了5毛,50美分,中國的窮人馬上增加3000萬,什麼概念呢?如果按照現在世界通用水平,如果兩個美元的話,那中國的窮人又增加很大一塊,表明中國政府實際上也是承認的,就是中國我們還沒有做成一個橄欖型的社會,我們的底數還是窮人太大,少數人頂端是富裕的,1%、2%是富裕的,中間的很小,下面一塊太大,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十八大,現在三中全會也好,四中全會也好,那麼強調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我自己個人覺得,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小康社會,就是中國要建成一個中產階級的社會,那就是還沒建成。新加坡的貧富分化跟中國一樣,甚至比中國,基尼系數的話比中國反而大一點,但是為什麼新加坡沒有窮人?它因為社會保護的很好,中產階級很大,25%是比較窮的,但是不是說窮,窮人的話是相對的概念,他們沒有人要飯,沒有人住不起房子的,因為他們是公共住房,80%多的老百姓都住在政府的組屋裡面,又加上醫療、教育,只是他說現金收入少一點,那完全是,所以新加坡實行的就是保底不封頂,你不能封頂,你應當鼓勵的人去賺的錢嘛,有了企業政府才有稅收嘛,有了企業家才能有就業嘛,但是政府要做好,要把社會保護好,社會穩定了,商業就會正常的進行,這個也是有。我們要正視財富分化這樣一個情況,但是你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有些社會解決的好一點,有些社會解決的不好一點。希望能幫到你。
6、我國基尼系數存在著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我國目前基尼系數偏大。
應大力發展生產力,繁榮社會主義經濟。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
7、基尼系數是什麼
基尼系數是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
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數最小等於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最大等於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實際的基尼系數介於0和1之間。如果個人所得稅能使收入均等化,那麼,基尼系數即會變小。
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2010年,新華社兩位研究員指出中國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超過了0.5。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今日在京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7)經濟全球化基尼系數擴展資料:優點:
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慶察鎮。
缺點:
沒有顯示出來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准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沒臘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沒有比較的准則。
8、國家經濟發展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般適用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消費、農村人口比重、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識字率等。不同的組織還制定指標來衡量各種制度環境。 其中,比如「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能比較合理的反應出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狀況,是廣泛適用的衡量發展水平的指標。 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幾個主要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或一個季度)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勞務)的價值。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的總和,作為一個國家,叫作國內生產總值,作為一個地區,就叫地區生產總值。 與GDP既相聯廳差系又有區別的一個指標是GNP,也叫國民生產總值,是指國內居民(單位)在一個既定時期內獲得的收入總值。兩者的區別通俗一點解釋:GDP包括了境外單位或居民在我國境內創造的價值,卻不包括我國單位或居民在境外創造的價值;而GNP正好相反,它包括了我國單位或居民在國外創造的價值,卻不包括境外單位或居民在我國境內創造的價值。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中,兩者基本上是相等的,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兩個數值是不同的。盡管在一些國家這個差別很小,那是因為總有一部分國內產值為外國人所有,而一部分外國的產值又為國內居民所有。 GDP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能從總體上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2004年,我國的GDP總量在世界排名第六,排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後。2005年,我國的GDP總量為182321億元。)但也有不足之處,因為它忽略了一些生態環境因素和社會方面的效益。這也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不惜以浪費大量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這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正在研究神槍手的國民經濟指標核算體系,引入「綠色GDP」的概念,現在這一指標體系已經初步確定。據北京市試點測算,剔除資源環境等因素之後,綠色GDP數值大約為原GDP的75%左右。 盡管現行的GDP核算方法有一定不足,但它也從總體上反映出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 2、人均GDP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最普遍的一個標准,一般地說,人均GDP高,社會福利水平也就高。國際上比較通行的標准為: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為貧困,達到400美元為溫飽,達到800美元為小康,達到4000美元為富裕。按照這個標准,我國除貴州以外人均GDP都超過了800美元,也就是總體上都達到了小康水平(但不是全面的小康)。 人均GDP在衡量經濟社會福利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它是按市場價格來計算的,往往與真實的社會價值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也忽略了資源、生態、環境等社會價值,這就需要引入「綠色GDP」。第二,經濟福利水平取決於市場價格,不同國家的購買力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引入「價格指數」。第三,人均GDP沒有考慮到經濟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時人均GDP高的國家福利水平還可能低於人均GDP略低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比如巴西、玻利維亞、阿根遷等,人均GDP已經超過了3000美元,有的達到5000美元,但由於貧富差距太大,社會卻是動盪不安,經濟學界稱其為「拉美陷阱」,這就需要引入「基尼系數」。 3、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是用來判斷社會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個指標液型,它的數值在0~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0表示絕對平均,1表示絕對不平均。目前公認的標準是,基尼系數在0.3以下為「好」,0.3—0.4之間為「正常」,超過0.4為「警戒」。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6,表明該國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關於我國的基尼系數是多少,官方的說法是在0.4~0.45之間,有的學者認為可能已經超過了0.5,總之已經超過了「正常」范圍,這一點已經引起了高層的重視。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目前貧富差距較大,資料說,50個富豪的資產,就相當於5000萬農民的年收入;300萬個百萬富翁的資產,就相當於全國9億農民兩年的總收入。 4、城鄉居民收入 這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最為直接的指標。在城鎮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叫農民人均純收入。目前,我國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很大,而且發達地區與欠發鬧伏猜達地區的收入差距也很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最高的是上海18645元,最低的是青海8058元,相差10587元;遼寧省為9108元,排名13,低於全國平均線1385元;鐵嶺市為6526元,低於全省平均線2582元,低於全國平均線3967元,比全國最低的青海省還少15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全國平均為3255元;最高的也是上海8342元,最低的是貴州1877元,相差6465元;遼寧省為3690元,排名第九,高於全國平均線435元;鐵嶺市為3756元,分別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線66元和501元。再從城鄉差距看(也許有不可比性),全國城鄉差為7238元,遼寧省相差5418元,鐵嶺市相差2770元。 5、恩格爾系數 它是世界上比較通用的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一個指標。它是指用於購買食品的支出占整個支出的比例。通用的標准為:恩格爾系數高於60%為貧困,60%~50%之間為溫飽,50%~40%為小康,40%~3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2005年,全國城鎮為38.5%,農村為41.9%,城鎮最低的是重慶和內蒙古31.4%,最高的是西藏53.9%,農村最低的是北京32.8%,最高的是西藏60.3%;遼寧城鎮為38.8%,農村為41.6%。 其他不重要
9、美國基尼系數發達國家最高的
美國的基尼系數在發達國家中較高,但並不是最高的。根據2021年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類發展報隱培告》,以下是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基尼系數排名:
1. 南非:63.2
2. 辛巴威:50.3
3. 納米比亞:45.5
4. 巴西:38.9
5. 哥倫比亞:36
可以看出,南非、辛巴威和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的基尼系數相對岩慶較高。而在歐美等地區,雖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問灶棗唯題,但整體水平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