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經濟的全球化帶來頻繁的文化交流,促進了世界各民族之間的溝通、理解和尊重,但全球化的趨勢也不可避免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很多具有特色的手工藝、民族特色在消失,有的漸趨消亡,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 專家說在今後的一百年間, 由於全球化的發展,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不同的語言將會消失. 不要說全球化的問題, 即使看全國化的問題也可見一斑, 比如說川菜, 比如說海鮮, 比如說小吃, 這些東西越來越標簽化, 越來越向美式快餐那樣全國都是一個味道, 在地域文化中佔一個非常重要位置的飲食文化也在逐漸消亡.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大規模的文化交融, 有趣的地方在於這些文化的交融往往發生在戰火紛飛, 朝代更替的年代. 春秋戰國年代是中國社會一個非常動盪的時期, 數百年戰爭, 人民的流動造成文化和傳統的大沖擊. 但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戰火和朝代更替可能消滅了一些傳統的文化和傳統價值觀, 比如說周禮和奴隸制度等, 但新的文化, 新的價值觀在不斷地誕生, 九流十家, 老莊哲學, 孔孟之道, 這些文化和道德觀統治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 其影響之深不僅僅是對泛中華民族, 而且還影響了世界. 第二次是五代十國隋唐交替的動亂時代, 燦爛的唐朝文化讓世界給各國至今稱中國人聚集的地方為唐人街. 第三次是新文化運動的年代, 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 沖擊, 出現來一大批文學, 政治, 軍事, 工業的新思維, 新文化, 新的價值體系. 因此, 可以看到全球化卻是會對傳統的文化, 傳統的價值體系帶來沖擊, 但只要是加以誘導和規范, 新的思維體系, 新的文化和道德觀的建立, 不但不會影響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的發展, 反而會促進本地文化的變遷和發展.
2、經濟全球化對旅遊業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中國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產業,在其發展的早期就已經明確了發展建設的基本原則。一方面,它堅持對外開放,吸引國內外各界的資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和個人投資旅遊項目建設。
這一開放的投資政策促進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市場化程度較低,但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總體上呈持續優化趨勢。
未來10年,中國旅遊業將保持10.4%的年均增長率,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年均增長率為9.8%,企業/政府旅遊增長率將達到10.9%。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國。
到2010年,中國旅遊總收入將從2002年的5.44%上升到國內生產總值的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未來幾年將有重大投資機會。
(2)全球化對傳統旅行社的沖擊擴展資料: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作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浪潮,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衡量經濟全球化的利弊與得失,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研究經濟全球化給中國提供了哪些機遇,帶來了哪些風險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世界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實現管理的創新。據統計,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改革開放之初(1979—1982年)累計為11.66億美元。
以後逐年上升,進入20世紀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計達到4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額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在過去20年,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占所有發展中國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32.47%。
由於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人才、資本、信息、知識和物質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中國能夠引進、吸收世界上的先進管理理論和經驗,並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管理創新。事實上,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已經給了人們很多啟迪和借鑒。
第二,有利於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提升產業結構。經濟全球化使中國能更快地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充分利用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將其技術相對先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轉移過來,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
根據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及出口商品結構,強化經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