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寶路的全球品牌戰略有哪能些
萬寶路的全球品牌戰略是多方面的,這里特別指出兩點:一是萬寶路廣告的國際化;二是萬寶路贊助活動的國際化。
一、萬寶路廣告的國際化
萬寶路無疑是一個全球性品牌。菲里普·莫里斯國際集團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了幾乎覆蓋全球的五個地區性組織,他們是:歐共體、拉丁美洲、亞洲、澳大利亞以及所謂的EEMA(包括東歐、中東和亞洲)。
萬寶路廣告中涉及到的角色和責任,無論在公司還是廣告機構層次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從李奧·貝納創造了「萬寶路男人」形象以來,這一輝煌的廣告創意一直未變,並在全球統一執行,使之成為聞名的世界級品牌。這表明:只要堅持把創意中的一貫性信息傳達給不同國家中被認可的目標受眾,那麼這種統一的信息就有可能紮根於全球的目標受眾,從而樹立起品牌的全球統一形象,並從中獲得巨大的國際利益。萬寶路牛仔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男人都渴望追求的性感形象。因此,他成了一個能平等地在世界任何地方執行的傑出廣告創意,從而樹立起萬寶路全球品牌的地位。萬寶悉備路廣告都是莫里斯公司與李奧·貝納公司合作發展起來的。它們被製成電視廣告片、電影廣告片、戶外廣告物、印刷廣告等,免費提供給莫里斯公司的全球分支機構使用。擴大「萬寶路男人世界」的影響,使萬寶路徹底全球化。
作為全球性的著名品牌,萬寶路廣告國際運作有一套嚴格的標准。具體來說,有以下六大國際化標准:
1.牛仔是英雄,他控制著周圍的世界。
2.牛仔必須是可信的,不必問每個細節的真實性。
3.萬寶路圖片必須是自然拍攝的,決不是人工製作或矯揉造作的。
4.萬寶路廣告必須以最高標准執行,以確保最佳效果。
5.萬寶路廣告的主題必須保持不變,具體設計必須富於變化。
6.萬寶路世界必須是美妙的,它的美麗景色和難忘面貌必須始茄沖終被強調。
這些標准在廣告中的應用不會產生令人厭煩的感覺,相反,卻總是探索新的角度。這就保持了廣告創意的一致性與廣告表現形式的新穎性。
二、萬寶路贊助的國際化
莫里斯公司一直都積極贊助各項國際體育活動,尤以國際一級方程式車賽最有聲望,這是莫里斯公司最有影響、最重要的贊助活動之一。它由洛桑中央機構在全世界協調與控制,在大眾心目中,一級方程式賽車被視為自由、奔放、競爭、極具挑戰性的運動。一級方程式賽車手的形象正符合萬寶路要塑造的「男人形象」。一級方程式賽車所體現的精神正是萬寶路牛仔具有的精神。莫里斯公司贊助一級方程式車賽可說是贊助活動與產品形象完美結合的典範。至今,萬寶路已贊助一級方程式車賽二十餘年,作為對一項體育運動支持的責任,萬寶路在公眾中樹立了美好形象。另外,公司也很關心比賽的各種安全措施,樹立了萬寶路關心他人生命與健康的形象,使人們聯想到這樣的公司是會從消費者的健康出發,生產「健康型」香煙以減少對他們的毒害。這一舉措顯然博得了公眾對公司的好感。
除了一級方程式車賽,公司還對其它許多世界性體育比賽提供贊助。顫陸殲如:馬車賽、汽車賽、摩托車賽、滑雪、賽馬以及自行車賽等。萬寶路的這些贊助活動有一些共同的國際化標准,具體是:
1.活動必須與特定的目標群體的利益與興趣相關。如一級方程式賽車是年輕、豪放、冒險的青年男女感興趣的運動,而萬寶路的目標群體正是這類人。
2.活動必須有較好的密集覆蓋面。萬寶路的贊助活動一般是全球性的。
3.活動必須符合公司所期望的聲望需要。如一級方程式車賽能達到在全球樹立萬寶路「老大」形象的它的。
4.活動的宣傳必須與一個市場領導者的身份保持一致。公司希望被看成是鼓勵並承認那些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為「第一」的人的努力,就如萬寶路在香煙領域中的領導地位一樣。
2、站在消費者立場上,您認為「萬寶路」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有何啟示?
最初萬寶路為女性香煙定位,但受眾群體鉛慶此過小,所以沒做起來。
後來變為男性香煙定位,以力量、激情為差型主題,配合廣告槐迅效應,吸引了一大群男性消費者,從而一舉成為世界香煙品牌。
3、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分別是什麼
1、有利於各國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國經濟運行的效率無論多高,總要受本國資源和市場的限制,只有全球資源和市場一體化,才能使一國經濟在目前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擺脫資源和市場的束縛。
經濟全球化,可以實現以最有利的條件來進行生產,以最有利的市場來進行銷售,達到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優狀態,提高經濟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
2、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區域統一,使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各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事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規模效益。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產業的轉移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
可以彌補各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不足,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迅速實現產業演進和制度創新,改進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開發新產品,提高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3、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和生產力的較大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了在全球化范圍內的科技研究和開發,並使現代科學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傳播,現代科技創新是世界性的,
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活動,都必須也只能以世界上現有的科技成果為前進的基礎。由於經濟全球化帶來科學技術的世界性流動,使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以進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進科學技術,藉助「後發優勢」,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
4、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使國際經濟關系更加復雜,它使以往的國別關系、地區關系發展成為多極關系和全球關系,推動了處理這些關系的國際協調和合作機制的發展,
並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全球性經濟規則的產生,使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出讓或放棄部分主權,形成和遵守這些經濟規則。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是一個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滲透的過程。
4、國際企業全球化戰略有哪些,彼此相互關系怎樣
全球化戰略,是指跨國公司從全球觀點出發,利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位比較優勢,把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和職能加以分散和配置,使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綜合一體化經營,努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以期獲得長期、穩定的全球競爭優勢,實現最大化的全球效率。
跨國公司利用全球化戰略從全球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有限資源,抓住全球性機遇,進行全球性選擇和部署,確定全球性戰略目標。決策者不受民族、國家的限制,考慮在全球范圍內實行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取得最佳的長期總體效益:換言之,它是跨國公司在變動的國際經營環境中,為求得長期生存和發展而做出的總體的長遠的謀略。而不是孤立地考慮一個國家的市場和資源。全球戰略要求在多國基礎上取得最大經濟收益,而不是斤斤計較於國際業務活動中一時一地的損失。從歷史角度看,全球戰略是跨國公司大發展階段的產物。
跨國公司全球化的原因主要在於:(1)自由貿易的推動。日益降低的關稅和區域貿易集團的建立,加速了全球化進程。(2)金融一體化和資本市場的開放。全球金融服務及資本市場便利了許多企業在全球整合其經營活動。(3)通訊技術進步。技術的進步使通訊變得簡單、便宜,使用大規模技術大大增強了公司進行國際化經營能力。(4)普遍的顧客需求。顧客需求日益呈現出國際化的傾向,如體育運動的流行使得籃球和橄欖球比賽在日本和歐洲掀起熱潮,增加了不同公眾對相同體育用品的興趣。
(一)全球化戰略的優缺點
1、全球戰略的優點在於能集中力量建立公司統一的競爭優勢:
(1)能將其生產經營設施安排在最有利的國家內,或集中或分散,並對他們的戰略
行動統一協調。
(2)能將位於不同國家的活動連接起來,及時轉移在技術開發、管理創新上的成果,
更充分地利用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還可選擇在何處挑戰競爭對手最為有利,這些都便於公司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
2、全球戰略的缺點:是難於適應各東道國的特點,適應各國不同的情況。
3、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的雙重性。全球經濟是開放型
的,所有企業都是經濟鏈上的一個環節。因此企業要參與到整體產業的經濟鏈構建之上,善於發現對方的優勢,能夠充分利用對方的資源,共同合作謀求發展,從而達到雙贏或者多贏。
(2)要做到幾個國際化。①觀念國際化,只有參與全球競爭,才能為企業發展贏得空間,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與競爭能力;②生產國際化,在世界范圍內尋求生產基地,降低企業生產和運輸成本,使產品更適合當地市場需求以及繞過壁壘更好地進入海外市場;③研發國際化,現在許多企業都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使得自己的產品能夠領先對手。④資本國際化,能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後盾支持,提供了全球資金運作機制保障。⑤人才國際化,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對於人才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人才國際化」的體現在人才構成的國際化以及人才活動空間的國際化。
(3)融合當地資源文化,實現企業本土化策略。要實現企業的國際化,就必須依靠企
業的本土化進程的同時推進,通過在當地「融人」、「融資」和「融文化」,逐步使得企業的品牌成為本土化的品牌。在企業自身整體品牌的理念下,使得品牌也融合了本土化特色,更加贏得本地消費者的青睞。
5、全球化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
全球化的優點:
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促進和提高國際分工的發展和競爭力。
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
促進世界經濟多極化的發展。
全球化的缺點:
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貧富差距拉大。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拓展資料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
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
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例如全球化對於本土文化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進本土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但也會使得本土文化的內涵與自我更新能力逐漸模糊與喪失。
6、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和弊端?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優勢:經濟全球化削弱了關稅壁壘,有助於擴大出口,方便中國優勢產業走向世界,有利於中國獲得世界范圍內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助於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互利,互惠互利。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弊端:發展中國家處於經濟全球化的下層,承接了大量低端產業,對於生態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大量外資進入,也會對本土的民族資本和民族工業造成沖擊。
去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機遇:
1、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2、市場競爭中,各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3、科技成果快速傳播。
4、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後發優勢」的寶貴機遇。
5、環境、資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問題更好的解決。
挑戰:
1、把市場經濟周期性波動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
2、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得以推行,導致全球范圍內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貿易。
3、局部的經濟危機容易引起全球的動盪甚至危機。
7、什麼是當代國際競爭新優勢
當代國際競爭新優勢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和國家所擁有的具有競爭力的新優勢。這些新優勢包括:
1. 技術創新能力: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企業和國家必須具備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便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服務,提高效率和質量。
2. 人力資源優勢:人力資源是企業和國家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和優秀的人才管理能力,可以提高企業和國家的競爭力。
3. 質量管理能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和國家敗山獲得市場份額和聲譽的關鍵。因此,具備高效的質量管理能力是一種新的競爭優勢。
4. 營銷和品牌建設能力: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和營銷是企業和國家獲得優勢的關鍵。因此,具備強大的營銷和品牌建設能力是一種新的競爭優勢。
5. 知識產權和創新保護能力:知識產權和創新是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具備有效的知識產權和創新保轎此護能力是一種新的競爭優勢。
總之,當代國察帆中際競爭的新優勢不僅包括傳統的資源和成本優勢,還包括技術創新、人力資源、質量管理、營銷和品牌建設、知識產權和創新保護等方面的優勢。
8、跨國公司有哪些優勢?必須面對的挑戰有哪些?
跨國公司的優勢是明顯且巨大的。
1、資金雄厚
以我們熟悉的家樂福和寶潔公司來說,前者的總資產為203億美元,國外資產為103億美元,在國外的銷售額為170億美元,總銷售額為300億美元;後者總資產為310億美元,國外總資產為100億美元,國外銷售額180億美元,總銷售額更高達370億美元。顯然,這兩家公司在零售業和日用化工行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實力。
2、除了經濟實力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跨國公司一般具有全球化的企業戰略,其日益追求的「深層一體化」的生產結構,使其在競爭過程中更具有靈活性和成本優勢
跨國公司為什麼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和企業理論對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來源已經作了很多理論闡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環境的變化,當前跨國公司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源於五個方面的強大優勢。
1)核心知識和能力形成新壟斷優勢
壟斷優勢指跨國公司相對於其競爭對手所獨具的資源或能力所產生的競爭優勢。一般認為,跨國公司的壟斷稿段優勢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2)產品差異性
新古典經濟學奉行完全競爭的理論假設,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眾多生產者生產同一類產品,但均無力控制市場,只能接受由供求關系形成的均衡價格,壟斷優勢也就無從談起。但是現實世界中,市場呈現不完全競爭是常態的。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中,眾多生產者即使生產和銷售同一類產品,也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表現在產品的質量、性能、檔次、規格、品牌、商標等多個方面,誰掌握了差異鍵雹譽性,誰就擁有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正是由於其生產產品的千差萬別,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獲得了競爭優勢。
3)技術研發投入與技術壟斷
跨國公司由於其龐大的資產和抗風險能力,能夠進行大量的研究開發投資,通過率先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技術領先與技術壟斷,如擁有優於競爭對肆唯手的專利權、專利技術、生產訣竅、新產品開發能力等。
4)市場壟斷優勢
跨國公司擁有多國營銷網路,長期積累了豐富的營銷技巧,往往在細分市場上某一個或某些跨國公司的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很高,容易形成單邊壟斷或寡頭壟斷,操縱市場價格等。
進一步深入到跨國公司內部可以發現,當代跨國公司壟斷優勢除了以上幾個傳統的表象外,還發展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核心知識和能力優勢,可稱之為新壟斷優勢。這種優勢已經逐漸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壟斷優勢而成為跨國公司建立壟斷優勢的主要源泉。
新壟斷優勢產生的大背景是知識經濟將成為主導經濟形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培育和佔有以及由此帶來的能力差異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之一。當代跨國公司所具有的這種新壟斷優勢是明顯的,很多跨國公司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知識培訓和知識共享體系,擁有核心能力,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從而形成技術知識壟斷等。
單從當代跨國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及非常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中就可以看到其絕對壟斷地位。以全球500強為例,如今,全球每年產生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中有大約71%以上為它們所擁有,它們佔有世界上國際技術轉讓總額中約62%的份額。據統計,全球最大的500家企業的科研支出占所在國科研總支出的比重,在美國為85%,在英國為76%,在法國為82%,在義大利和荷蘭則達到了93%,大部分新的技術創新成果都由跨國公司擁有。
5)新型的內部化優勢
內部化優勢指由於市場的不完全性,企業將中間產品市場內部化,用內部協作代替外部市場,從而節約利用外部市場時產生的過高的交易費用,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企業內部化的思想早在科斯1937年發表的《論企業的性質》一文中就已提出,科斯認為,「市場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一個『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後來,巴克利和卡森提出中間產品概念,將企業追求內部化的原因做出一種新的解釋。所謂中間產品指企業用於製造其他產品的半成品以及研究開發、營銷技巧、技術、管理技能、人員培訓等。
現實世界中,不僅僅最終產品市場具有不完全性,更重要的是中間產品市場也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徵,這種不完全性使得企業通過外部市場進行交易具有巨大的交易費用,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企業必然力圖使這些中間產品在其組織體系內實行內部化轉移。可以看到,跨國公司通過將外部市場內部化所帶來的競爭優勢(這里稱為傳統內部化優勢)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降低交易費用,企業在市場上進行交易會產生多種成本,如獲得必要信息的費用、尋找合適貿易夥伴並與之進行討價還價的成本、在合同上規定雙方權利與義務的談判成本、接受合同的風險成本和機會成本、因市場聯系時滯或中間產品供應不及時產生的成本等,把對中間產品的交易活動由依賴於外部市場轉變為通過企業內部組織進行,就可以降低交易費用。二是運用轉移定價獲取財務利益,轉移定價指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或子公司之間調撥中間產品時的定價。公司可以通過轉移定價避稅或逃稅,使得公司整體利潤最大化。
過去跨國公司內部化的主要方式是產權一體化,即通過兼並收購、新建企業等方式實現對該公司上游或下游產品(特別是中間產品)的參股、控股。這種內部化方式的很大弊端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管理費用也大量上升,部分甚至全部抵消了內部化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大企業所固有的反應遲鈍也阻礙了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建立。
一些跨國公司發展了可以稱為「虛擬內部化」的新形式,即不以股權參與為主要形式,而是以戰略協議來構築內部市場,從而既能享有傳統內部化的好處——節約市場交易費用,又能獲得節約組織管理成本的新優勢。這種新形式已經越來越成為當代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之一。
6)價值鏈分解與整合的全球戰略優勢
全球戰略優勢指跨國公司為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圍內統籌安排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組織效率。對外直接投資和日益發展的戰略聯盟是跨國公司全球戰略的主要表現形式。一般來說,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得東道國的低成本優勢。跨國公司通常選擇具有豐裕的自然資源、低廉的勞動力、優越的地理位置等條件的東道國進行投資,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謀求產品的低成本優勢。
第二,獲得市場進入優勢。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繞過東道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進入市場的成本;同時,又會利用當地生產經營的便利,最大限度地佔領東道國的市場,獲得滿意的市場佔有率。
三是優勢互補優勢,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戰略聯盟,能夠最充分地利用全球各地企業、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當前,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又有了新特點,即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從而獲得戰略優勢。跨國公司的生產經營是一個價值鏈,按照波特的價值鏈理論,這種價值鏈是由企業基礎結構、人事資源管理、科學技術開發、采購管理、來料儲運、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組成的,跨國公司根據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原則對價值鏈進行分解,將各個環節安排在世界上最適宜的國家或地區,然後加以整合,相對來說,所形成的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將會是較低的,相對低廉的成本就會使跨國公司贏得競爭優勢。
7)更加突出的規模經濟效益優勢
規模經濟反映著企業經濟規模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大量的研究表明,企業規模的擴大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大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表現在許多方面,如生產經營集中的成本節約,集中化的生產、集中化的研究開發、建立大規模的銷售網路、進行集中的市場購銷等,都可以提高企業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大企業還擁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豐富的國際經營經驗以及各種專業化管理人才等,有利於企業內部資源的分工與整合,形成整體優勢;融資優勢,大企業實力雄厚,資信好,通常能以較低成本獲得資金,並且具有廣泛的融資渠道等等。
與一般企業相比,跨國公司的規模無疑是非常巨大的。跨國公司巨大的規模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益成為其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
8)日益重要的速度經濟效益優勢
速度經濟(SpeedEconomy)指企業以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滿足顧客的某種需求所帶來的超額經濟利潤。
速度經濟效益產生原因是:第一、率先進入效應。哪個企業能率先搶占商機,以最快速度滿足顧客需要,將會最先獲得顧客認同,贏得顧客忠誠,就可以獲得「率先進入者優勢」,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在以後的競爭中贏得主動。第二、技術創新效應。企業堅持速度經濟戰略就意味著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產品創新或工藝創新,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相對於舊產品來說,新產品將會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三、效用溢出效應。現代經濟社會中,顧客需求呈加速變化趨勢,顧客偏好生命周期短、更新快的產品。越為新穎的商品,在顧客看來,效用就越大。因此,如果哪一個企業重視時間效應,能以最快速度、最少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那麼顧客就會願意付出高價,從而這個企業就能獲得超額利潤。
當前,跨國公司大力實行「速度經濟戰略」,這突出表現在技術創新的周期和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策略上。
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周期呈現出越來越縮短的趨勢,例如微軟公司推出新版視窗操作系統的頻率越來越快,從而長期占據率先創新者優勢。
技術創新成果應用速度大大加快。過去,技術成果的應用總體上呈現出梯度推進特徵,當跨國公司在母國最初開發新技術、生產新產品後,先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再通過出口獲得國際市場銷售利益,最後才是技術的對外轉讓。一項新技術所獲得的競爭優勢具有較長的時段性。但是二戰後,以日本為典型的模仿創新蓬勃興起,競爭對手會在出口期內仿效該技術,搶先佔領了當地市場,使新技術維持較長時間的競爭優勢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採取了國外擴張的「噴灌模式」,一旦研製出新技術和新產品,就幾乎同時在世界所有市場上加以採用。
9、全球化生產有什麼優勢特性?
全球化生產與產品價值鏈的分工緊密相關,因此,在討論全球化生產的涵義之前,需要對產品價值鏈及其分工做一簡要說明。「價值鏈」(ValueChain)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戰略管理專家邁克爾·波特首先提出來的。在《競爭優勢》一書中他指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等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每一種活動都創造價值。每一件產品都是一條完整的價值鏈,它由設計、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共同組成。他這里討論的價值鏈只是企業內部的勞動分工,是企業內部的價值鏈生產和經營。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根據許多企業把生產經營的行為分布到世界范圍的實踐,國外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把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應用於對企業之間關系的分析,應用於研究全球不同的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分工。這種價值鏈分工就是全球化生產。
全球化生產的優勢:
生產全球化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單個企業(主要指跨國公司)的全球化生產向縱深推進,其跨國經營的分支機構在數量上和地域上極大地擴展,在組織安排和管理體制上無國界規劃的動態過程;二是指藉助於跨國公司以及其分支機構之間多種形式的聯系,以價值增值鏈為紐帶的跨國生產體系逐步建立的過程。
全球化生產是國際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是規模經濟的需要,生產在全球組織,競爭也在全球展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企業的跨國經營創造了條件。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具有如下優勢:
1、更好地接近市場,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2、獲取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
3、避開東道國的貿易壁壘限制,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
4、降低運輸、儲存、搬運、裝卸等物流費用,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5、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6、獲得東道國的優惠政策。
所謂全球化生產,指的是某一產品價值鏈由不同國家的不同企業共同生產完成。這時,生產的國家邊界被突破,生產的企業邊界也被突破,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行為延伸到其他企業。在生產經營分工的基礎上,企業之間的關系體現在各自從事同一產品價值鏈不同部分的生產。某一產品的價值鏈由設計開發、加工製造和營銷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設計開發由企業A在國家A或跨國家完成,加工製造由企業B在國家B或跨國家完成,營銷則由企業C在國家C或跨國家完成,他們共同完成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有時候,產品的設計開發與營銷均由同一家企業完成,但產品的設計開發、加工製造和營銷必定不是由同一家企業完成,否則就不是全球化生產。目前進行全球化生產的跨國公司相當多數是負責產品的設計開發與營銷,而不進行加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