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與經濟全球化有關的期刊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與經濟全球化有關的期刊

發布時間: 2023-04-18 03:42:44

1、有名的財經類的雜志報紙有哪些?

比較有名的財經類雜志報紙有:

1、《福布斯》(Forbes):是美國一本福布斯公司商業雜志。該雜志每兩周發行一次,以金融、工業、投資和營銷等主題的原創文章著稱。福布斯還報道技術、通信、科學和法律等領域的內容。福布斯雜志總部設於紐約市,它在美國商業類雜志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財富》和《彭博商業周刊》。該雜志因其提供的列表和排名而為人熟知,包括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福布斯400)和世界頂級公司排名(福布斯全球2000)。福布斯雜志的座右銘是「資本家工具」(The Capitalist Tool)。

2、《華爾街日報》: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創刊於1889年,以超過200萬份的發行量成為美國付費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報紙。這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報紙,著重在財經新聞的報道,其內容足以影響每日的國際經濟活動。《華爾街日報》的讀者主要為政治、經濟、教育和醫學界的人士,金融大亨和經營管理人員以及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其中包括20萬名的董事長、總經理。美國500家最大企業的經理人員絕大部分訂閱此報。

3、《巴倫周刊》: Barron's 創刊於 1921年,現在隸屬於莫多克新聞集團,發行量超過30萬份。作為專業財經周刊,《巴倫周刊》以幫助美國專業及機構投資者把握金融市場發展方向為宗旨,以准確的判斷和透徹的分析為特色。

4、《第一財經周刊》:創刊於2008年2月,是唯一一個商業媒體能夠從商業信息、商業邏輯到生活方式、價值觀全方位影響讀者的財經周刊。從2008年以來周刊舉辦各個商業類評選活動,包括炫商業大獎評選、年度公司人品牌調查報告發布、「這個設計了不起」商業設計大獎等,在各相關行業擁有極高的媒體話語權。周刊以優秀的品質、良好的口碑、巨大的市場反響被評為「中國郵政最暢銷報刊」。

5、《經濟觀察報》:創刊於2001年4月16日,以理性、建設性為基本價值觀,服務於中國主流商業人群,目前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商業信息提供者和媒體平台之一。以客觀、獨到、深度、權威的高品質報道和分析,為商業人群決策提供最有價值的幫助。報刊以中國社會擁有財富、擁有權力、擁有思想、擁有未來的實力階層為讀者對象。

6、《商界》:創刊於1994年,是由商界雜志社主辦的財經類雜志,是一本以倡導優秀商業文化和創業精神為特色,以「報道商界動態形勢,揭示商界深層問題,匯集商界經營之道,反映商界豐富人生」為宗旨的商業財經月刊。

7、《經濟觀察報》:創刊於2001年4月,是全新商業資訊平台,經濟觀察網冷靜理智的報道風格,並糅合最新的網路技術,擁有專業的采編力量以及獨家的新聞報道,提供及時、便捷、專業的信息服務。

拓展資料

1、雜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它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稱期刊。「雜志」的形成來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注重報紙的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一種新的媒體也就因這樣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出版的《學者雜志》。我國最早的中醫雜志——《吳醫匯講》,創刊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停刊於清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前後歷時10年,共刊出11卷,每卷均合訂為一本,是類似年刊性質的中醫雜志。它的稿件是當時江南一帶的名醫所供給的,故名《吳醫匯講》。任何一種雜志以自己的「ISSN"(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進行出版。

2、雜志形成於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這種類似於報紙注重時效的手冊,兼顧了更加詳盡的評論。所以一種新的媒體隨著這樣特殊的原因就產生了。

最早出版的一本雜志是於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國人薩羅(Denys de Sallo)出版的《學者雜志》(Le Journal des Savants )。

1703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雜志)

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發展分析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傑弗里•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6年,
袁慶明.新制度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
[澳]克萊門德•蒂斯坦爾.中國的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
王桂新.中國人口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一項人中分布經濟學的探索研究.上海:華師大出版社,2003年
費洪平.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徐逢賢.跨世紀難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經濟學的頂級期刊有哪些

《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經濟研究》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經濟學動態》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財貿經濟》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中國工業經濟》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經濟管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北京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 100732

《金融研究》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 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18號華融大廈 100037

《財政研究》國家財政部、中國財政學會 北京市復興門外三里河財政部內 100820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市中關村大街31號 100080

《經濟科學》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市中關村北京大學法學樓四層 100871

《財經研究》上海市武東路321號乙/200434,上海財經大學學術期刊編輯部

《財經科學》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省成都市光華村 610074

《財經問題研究》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省大連市黑石礁 116025

《管理評論》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學院 北京市玉泉路19號甲 100039

《南開管理評論》南開大學 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南開經濟學院大樓1011室 300071

《中國經濟問題》廈門大學 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 361000

《經濟評論》武漢大學 湖北省武漢市珞珈山 武漢大學 430072

《科學管理研究》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匯通飯店3樓316室,010010

《科技管理研究》廣東省廣州市連新路171號廣東國際科技中心三樓307室,510033

《科研管理》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55號(北京8712信箱),100080

《世界經濟研究》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號 200020上海社科院[email protected]

《經濟學家》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成都外西光華村55號 610074

《統計與決策》

《投資研究》中國投資學會 北京市金融大街25號 10003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湖南路1號 郵編: 430073

《財經理論與實踐》湖南大學 長沙市嶽麓區石佳沖 410079

《經濟與管理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市朝陽門外紅廟 100026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北京市海淀阜成路33號 郵政編碼:100037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北京市海淀區學院南路39號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路5號北京大學100871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上海市邯鄲路220號 郵政編碼:2004333

《當代財經》南昌市廬山中大道江西財經學院330013

《當代經濟科學》西安市雁塔西路74號西安交通大學財經校區0068信箱710061

《會計研究》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 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14號月新大廈3層 100045

《財務與會計》中國財政雜志社 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3號樓 100036

《財會通訊》財會通訊雜志社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紫陽東路21號 430070

《中國財務學評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四川成都外西光華村55號 610074

《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香港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北京朝內大街137號.100010

《中國會計評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北京市海淀區成府路205號 北大出版社206室

4、有哪些能了解世界時事的雜志?

這些都是很有名的時事雜志。

《南方周末》以國內大事為主,也有國際時事版。

綜合性可讀性強的《三聯生活周刊》,不僅僅關注政治、經濟,同時關注文化、科學、藝術。

《半月談》 以時事政策為主要報道內容,以城鄉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為主要讀者對象,評說國事、家事、天下事。

《看天下》分享全球化資訊盛宴,以全球政治、經濟、文化資訊為主要內容的新銳雜志。

以及還有《中國新聞周刊》《新天地》《新周刊》

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5、商業全球化是什麼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是一種概念,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過程。全球化目前有諸多定義,通常意義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二十世界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球化勢力對人類社會影響層面的擴張,已逐漸引起各國政治、教育、社會及文化等學科領域的重視,紛紛引起研究熱潮。對於「全球化」的觀感是好是壞,目前仍是見仁見智。
全球化的另一種詮釋: 黃樹東在《選擇和崛起——國家博弈下的中國危局》中這樣寫道: 隨著全球化,新自由主義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國際政治生活的主流。什麼新殖民主義,什麼南北談判等等,統統讓位於全球化,讓位於各國間的自由競爭。一個國家貧窮的原因不再是歷史上的殖民主義,或現實中的不平等關系,不再是許多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自己成了自己落後的唯一原因。解決現實世界的諸多不公正的途徑,不再是調整國際秩序,而是全球化。 對公正的訴求被推到了世界議題的背後,一新的理論和信仰開始升起。這是一個建立在叢林原則上的信仰。表面上看這種信仰提倡每個人和每個國家,無論貧富,都必須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實際上這種信仰提倡的是強者對弱者的「自由競爭」,資本對勞動的「自由競爭」,強國對弱國的「自由競爭」。這種信仰表面上賦予了強者和弱者同樣的自由,但是在這種「自由」面紗下,是強者對弱者的統治,強者對弱者的掠奪。 我們正在經歷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堅時代遜色嗎?如果麥當勞、肯德基能體現全球化,中餐館可是在上上個世紀就在世界各地登陸了,如今其普及程度遠非美國快餐能比。我懷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脹的「新聞界」給誇張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訊技術的飛速進步引起的,交通技術並沒有飛躍的進步。自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以輪船、鐵路、汽車和飛機為代表的交通技術出現了質的飛躍,人員和物資的國際交流呈幾何級數增長。那個時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並不嚴格,護照也可有可無。美洲就是在那個時代開始住滿移民,中國人就是從那時開始改穿西式服裝,改用西式筆墨,扛洋槍、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釘,以及下南洋、闖西洋、赴東洋。 即便是資本流動,舊時代恐怕也未必差得遠。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國人在外國人開辦的銀行里存錢、取錢、借錢。那時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資本輸出被列寧看成傳統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徵之一。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體現為驚人規模的「金融資本」流動。每天全世界有1萬多億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進行賭博投機,每年全球「熱錢」高達400萬億美元。可那又能說明什麼呢?當今的國際貿易量才8萬億美元。國際金融賭博能影響地球每個角落的生活?資本是經濟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義在於促進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的效率。可是,用於國際賭博的「資本」促進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樑是工業和商業資本,不是「賭博資本」。 電力的使用,廣播的興起,電話的出現,新聞出版的普及,乃至後來的電視時代,上述任何一種通訊技術的進步,其意義未必低於互聯網。因此,過去精神產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亞於今天,精神產品的多元化也不亞於今天。否則,民主思想、共產黨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識形態怎樣傳遍19和20世紀的世界?除了巨額的「金融資本」,據說今天的全球化還體現為互聯網的興旺普及。互聯網使得信息傳輸變得快捷和方便。但擁有信息與擁有知識顯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觀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國人的觀念並不比越戰時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國知識界今日的觀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戰國時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學,上個世紀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難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國人現在的觀念當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並不是互聯網的結果。 兩次世界大戰加上冷戰,綿延80年,切斷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使冷戰後開始恢復的國際交流顯得突然和新穎。筆者不是歷史學家,但倘若某個歷史學家告訴我,在上上個世紀和上個世紀早年,人員、物資、資本和精神的國際交流程度高於今天,我不會感到驚奇。 當然,我並沒有說未來的全球化不會超過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帶來什麼? 無論我們是否處在一個空前的全球化過程里,以往的經驗都具有啟發性。全球化的歷史經驗可以分成四大類:道義問題;收益問題;趨同與逐異問題;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問題。而以下四個全球化特徵正對應著這四個問題。 1.缺少法治道義的全球化。任何國家內部的市場化都是隨著法治環境的逐漸成熟而成熟的。國際的市場化卻不是在法治環境下進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謂國際市場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當立法、司法和執法都歸於一家,只有理想主義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從不公平中獲利的國家才去奢談國際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沒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謂「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體現國際公義的治理。 2.無法預知國家損益的全球化。抽象談論在全球化中獲益或受損的條件非常困難。強國、弱國、大國、小國都可能獲益,也都可能吃虧。傳統的中國是被全球化擊敗的,卻也是從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國是從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國,雖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獲益國,卻呈現冷淡全球化的傾向,因為美國開始感受到代價。 3.刺激追求差異的全球化。全球化導致的「趨同」是淺薄的,全球化導致的「逐異」卻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時代最深刻的特徵。全球化的資本毫無人性可言,它帶來激烈的社會變遷,刺激形形色色意識形態的興起,也必然伴隨激烈的社會集團、意識形態乃至民族國家之間的沖突。以往的全球化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也帶來了大革命,帶來了國內戰爭,帶來了「世界大戰」。 4.促進民族主義和國家疆界的全球化。毫無疑問,近代以來形形色色的國際主義都產生於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帶來了更強大的民族主義,帶來了護照和海關,帶來了人員交往的阻隔,帶來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疆界,帶來了更先進的武器和更強大的國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獲勝的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國家主義,特別是民族主義。在今天,我們看到了「歐洲合眾國」主義的興起,歐洲貨幣的使用,歐洲邊界的鞏固,歐洲海關的確立,歐洲防衛的統一。是什麼刺激出這種新「西歐民族主義」?美國、日本、西歐……哪一個還在談論國際主義?當人們已經把保衛疆界安全的戰場延伸到外太空,誰還能說全球化消滅國家疆界呢?曾幾何時,為普世歡樂而設立的奧林匹克和世界盃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場,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成了在民族國家內部進行競爭的資本。 結 語 為了「經濟效益」,人們從遼闊分散、自給自足的鄉村走入了城市。他們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賴,但只有依靠斤斤計較、彼此競爭、相互傾軋才能生存。城裡的人們看上去沒什麼不一樣,可每個人都從骨子裡在追求與眾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競爭里脫穎而出。殘酷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村民」逐漸變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義觀的人,他們崇拜資本所帶來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資本本身。人們很自然便忘記阿富汗貧民的生命與世貿大廈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們會為紐約2000多條「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蠟燭,但絕想不到為阿富汗那4000多個「野蠻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類可以公然聲稱自私自利和弱肉強食是其本性,並能導致「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類,只好用鋼鐵製造的防盜門來取代分隔家庭的籬笆,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來取代調解鄰里糾紛的長老。當貧窮遼闊的地球村變成了繁榮細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國家利益」理所當然地成為國際關系的最高准則,武力也自然成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當國際化開始傾向於代指這樣一個過程時,今天的全球化用來區別一系列的趨勢,很多是在二戰後變得尤為突出。它們包括: 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 國際貿易以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長 由跨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 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 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 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 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趨勢被各種各樣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組織看作是積極的,在很多情況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積極地推動。例如,有這個樣一種經濟理論:相對優勢使得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並且對參與貿易的雙方都有利。 二戰後通過很多諸如關貿總協定等的國際組織已經使得國際貿易間的障礙得到相當大的降低。特別是從關貿總協定演化而來的世界貿易組織: 提升自由貿易 商品:較少或消除關稅;建立自由貿易區來降低關稅 資金:減少或消除資金控制(資金控制會影響貿易發展) 減少、消除對當地產業的津貼補助金(達到公平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在國家間對知識產權法律進行協調(通常來說,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國界承認知識產許可權制(例如,在中國獲得的專利權可以在美國獲得承認)

6、經濟類期刊排名

經濟類期刊排名:《理論經濟學》、《國民經濟管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統計與精算》、《城市經濟、區域經濟》、《農業經濟導刊》、《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管理》、《旅遊管理》、《工業經濟》、《外貿經濟、國際貿易》、《商貿經濟》、《財政與稅務》。

《金融與保險》、《投資與證券》、《經濟史》、《世界經濟導刊》、《生態環境與保護》。

《財貿經濟491191》、 《經濟研究461012》《經濟學動態412023》、《當代財經401224》等等。

經濟類的專業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是一門比較寬泛的課程,涉及的的知識很多,但都是泛泛的,不精通。如果英語不錯的話,國貿的就業前景還是不錯的,不過它和金融一樣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經濟形勢不好的話,就業會受到很大影響。相關的呃職稱有初級經濟師,經濟師,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