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全球化 » 八下歷史經濟全球化材料題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八下歷史經濟全球化材料題

發布時間: 2023-04-10 21:26:53

1、(30分)歷史敘述、歷史解釋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1

(1)(10分)新航路開辟後的早期殖民擴張,顯示出全球化開始時的無序狀態。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擴大,確立了國際經濟交流的基本准則。19世紀後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勞動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紀中葉,世界銀行等世界性經濟組織的建立,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化、制度化。20世紀末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全球有序的自由貿易新時期的開始。
(2)(10分)整理:圖2所示新事物具體表現在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變遷、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等幾個方面,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因果:鴉片戰爭後,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先進的西方工業文明對傳統中華文明的沖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倡導向西方學習和社會變革運動的影響。這些新事物的出現,促進了人們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3)(10分)評價:當時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異常強大,「中體西用」為西學的傳入創造了條件。
原則:歷史評價應把評價對象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
戊戌變法:該觀點忽視了當時封建頑固勢力強大,維新派實力相對弱小的特定歷史條件。
辛亥革命:該觀點忽視了當時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勢力迅速發展的歷史現實。
新文化運動:該觀點忽視了當時的專制統治和復古逆流的社會現實,以及新文化運動知識精英試圖把中國引入民族政治軌道的追求。

2、(11分)閱讀材料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新航路開辟後;二是兩次工業革命完成後

(1)階段:反映了兩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的「經濟全球化」。(1分)
信息: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等落後地區輸出工業製造品,中國等成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等。(2分)
(2)第一次全球化:始於新航路開辟;以歐洲國家為主;建立大帝國。(2分)第二次全球化:始於二戰以後,由美國主導;建立全球性的多國公司和全球公司;國家貿易增長迅速。(2分)
(3)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學習其先進技術,表現為開放通商口岸、建立近代工業等。(2分)第二次全球化:抓住機遇主動應對,表現為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2分)

3、歷史專題8面對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中國應該怎麼做

中國面臨的機遇。其—,世界形勢的緩和,為中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的形勢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國面臨的挑戰:其一,在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下,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中國的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其二,正面臨著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世界兩極格局瓦解以後,軍備競賽的作用相對下降,綜合國力的競爭提到了首位。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一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中國提出的新課題。
第三,正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挑戰。歷史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所以,中國的唯一選擇,是適應這一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第四,正面臨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考驗。在兩極格局解體以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推行強權政治時減少了前蘇聯的牽制,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

(3)面對以上挑戰,只有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才能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增強綜合國力,迎接各種挑戰,盡快地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4、(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中國被迫融入經濟全球化。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屈辱地

(14分)
(1)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放沿海通商口岸;資本主義國家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現;鴉片走私有增無減。(任答4點4分)
(2)資本在全球新一輪的擴張;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相互依存以達到一個高度;貧富懸殊加大;發展中國家工業落後,缺乏競爭力。(每點2分,共6分)
(3)跨國公司的出現;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世界貿易組織;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化。(任答4點4分)

5、材料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他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自哥倫布大陸發現以及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讓全球商業成為可能,而工業生產,商業開拓,讓全球化成為必然。當工業發展的一定階段,商業在本土已經無法滿足,這就要擴展商業版圖,而這個過程中,讓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不同國家由於經濟發展和技術的差異,只能通過比較優勢發展適合自身的經濟結構。這個過程形成剪刀差。原料產地只能進行簡單的加工,然後出口進口工業成品。他們自身的技術和資本無法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使得世界市場中各個國家的分工逐漸固定化。就好像,以前都是原始人類,後來有的成了奴隸主,有的成為奴隸。所以我們現在說發達國家推動全球生產,與百年前的殖民地掠奪是沒有區別的,實質依然是掠奪,鞏固自身在世界分工中的上層地位。其憑借著強大的政治、資本、軍事能力在全球推行實現自身價值的全球貿易,通過先進的技術與資本優勢抑制其他國家的民族工業,這對發展中國家是挑戰。
至於現代,因為世界多元化,百年前的大部分殖民國家都已獨立,交通的便利讓生產更接近原材料產地,而運輸高附加值的產品,資本的國際間流動使得這樣的生產成為現實。信息的便捷降低了全球生產的時間成本,可快捷推行世界范圍內生產,降低成本。並且資本一定程度上為各個國家帶來技術更新和產業革命。這個過程中,一些國家如果能把握住,確實能夠提高自身的民族工業的發展,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從而改善貿易中的地位。而就資本本身來講,這不是所求,利益是其最大的動力。
目前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實際上是比較感概的,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由於技術的欠缺,我國出口主要還是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的產品,比如木材、服裝、日用產品、普通機器零部件等,同時也有比較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電子產品以及高技術的航天技術、軍事產品等。總體上講,大部分出口產品以低技術含量為主。同時,我國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充足,已經滿足經濟高速發展三十餘年,很多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是處於前列,現在要實現的是技術產業化,充分發揮資源與人力效益,升級產業。目前人口紅利要結束,老年化逐漸加劇,這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6、(18分)學術界普遍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不同階段經濟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現特徵,對不同國家


(1)方式:對資源和勞動力(奴隸)的掠奪,促使生產和貿易超越國界,走向全球。(2分)
(2)不同之處:第一次工業革命,集中於流通領域,以商品傾銷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轉向生產領域,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方式,國際壟斷同盟起重要作用。(4分)
(3)贊成觀點1理由: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在全球的新一輪擴張,發達國家因資本優勢占據主導地位;發達國家主導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掠奪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實力雄厚,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分工占據有利地位,獲取的利益遠超發展中國家,造成全球貧富懸殊擴大。所以贏家永遠是贏家。(每點2分,6分)
贊成觀點2理由:經濟全球化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為發展中國家跳躍式發展提供了機遇;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進程,為爭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經濟全球化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改革,採取相應經濟政策,趨利辟害,促進自身經濟成長。所以輸家可以成為贏家。(每點2分,6分)
(4)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強國際競爭力。對外:加入亞太經合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國際市場:參與多邊經濟談判,促進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內外各1點即可,4分)
(5)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發展中國家不能閉關自守,應主動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忍劍,發展中國家應注意趨利避害,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經濟。(2分)
(以上各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給分,但不超過各題總分)

7、材料一 為什麼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

題主這一材料的答案依據的是歐洲著名史學家湯因比和其弟子《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觀點。他們創立的學派著重站在全球化的視野看待人類文明的進化和演變,認為1500年前世界各文明中心雖然有交流,但是間接的和不穩定的,而1500年歐洲人掀起的大航海壯舉真正地把各區域穩固聯系在了一起,從此世界上不再存在孤立發展的文明,世界歷史翻開了全新的一頁。

8、新航路的開辟啟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739年1月

(1)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答出二人即可得2分)
影響: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2分)
(2)內涵: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用工廠代替手工作坊。促使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化。(2分)
(3)因素:國際貿易的發展、交通工具的進步、通訊手段的發展。(3分)
(4)被迫捲入:列強發動侵略戰爭;在中國傾銷商品;輸出資本。(3分)
措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