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在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答: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的影響,是一種全方位的影響,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和特點。一、從經濟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市場經濟機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響我國的經濟穩定和政治穩定。二、從政治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政府宏觀控制和對話協商機制來實現各國政治穩定與發展。三、從文化方面看,經濟全球化主要通過國際大眾文化傳播媒介及其滲透整合機制,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我國公眾的政治思想穩定和民心穩定。四、從社會方面看,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體化,也是影響我國社會政治不穩定的方式之一。
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國家都迴避不了.我國要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有利條件和機遇;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認識,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加強防範工作,增強抵禦和化解能力,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更好地發展和壯大自己.我國主張,我國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全球化,所有國家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2、『市場經濟並不必然帶來道德的滑坡,全球化並不必然導致道德敗壞』這一表述怎麼理解?
市場經濟與道德下滑並不存在必然聯系。當然道德下滑,導致人們不講誠信,必然導致市場經濟向無序的方向發展;而當道德水準維持在一定的基礎上,人人都講誠信,都講規矩,很自然市場經濟就會向著有序的方向發展。同樣,全球化與道德敗壞也不存在必然的聯系。
3、管理者在全球化環境中面臨的挑戰
當今世界,管理者主要面臨四大挑戰:建立競爭優勢,維護道德標准,管理多樣性的員工,應用新的信息系統和技術。
4、大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面臨著哪些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據說最早是由特•萊維於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因此我也去查了一些資料。
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另一方面也有人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利用科技進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經濟之實,使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的歷史過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推動了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了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多了國際投機,增加了國際風險,並對國家主權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更為嚴重的是,在經濟全球化中,由於實力不同,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得利最多,而發展中國家所得甚少。因此,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一些最不發達國家將被排除在經濟全球化之外,越來越被「邊緣化」,甚至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新技術殖民地」。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而我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一個思想最活躍、最敏感的社會群體,我們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更為強烈的沖擊。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使得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益加劇和空前復雜,主流意識存在著被削弱的威脅。經濟全球化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會使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經濟全球化給我們師大學子既帶來了利,也帶來了弊。
就我國而言,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深人,大量政治、文化觀念以不同方式越來越普遍地影響著人們的道德生活,加速道德上的斗爭與融合;另一方面,兩種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相互影響在一定意義上進一步加劇。因為隨著經濟、文化、商貿等各種交流活動的頻繁出現,原先敏銳而前衛的意識形態的交鋒和斗爭,往往被各種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所掩蓋,從而不知不覺地使主流意識受到沖擊最後甚至可能被同化。西方文化產品諸如麥當勞文化、可口可樂文化、好萊塢文化的大量湧入,無不影響著大學生。這些世俗文化所體現的重視商業價值、追求感觀音樂、個人主義等價值觀將可能淡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他們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感。同時,更有西方腐敗的文化垃圾和墮落的生活方式,如享樂、色情、暴力、頹廢、吸毒等大量的社會毒瘤,會通過諸如互聯網、對外文化交流、考察旅遊等形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意識和生活中,從而對他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倫理道德、社會行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一切無疑對大學生校園文化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另外,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和發展,不僅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的經濟生活,也引發了人們價值取向的深刻變化。對於當今大學生而言,市場經濟的沖擊既有其積極作用,但也給他們帶來了消極影響。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市場經濟的自主性強化了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但同時可能淡化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現代市場經濟所包含的個體本位、優勝劣汰等原則,往往會使一些學生對個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強烈,奮斗欲、成就欲也更加迫切,而當這些慾望膨脹到一定程度時,便會誘發極端個人主義,從而可能淡化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群體意識。這是因為市場經濟的自主性的特性要求各實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因此,無論是企事業主體還是個人主體,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市場經濟的自主性、獨立性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自我的覺醒,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意識日益強化。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生機和活力所在,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必然帶來人們的競爭觀念和效益觀念。現在,優勝劣汰已成為大學生對人生成才與成功的普遍看法。市場經濟的競爭性增強了大學生的主動性,但同時可能淡化大學生的協作意識。市場經濟所引入的競爭機制,還使人們看到了時間的價值,「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效觀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慢節奏、低效率的思想遭到普遍的否定。這一切使得大學生的自我主動意識不斷增強,但同時,市場經濟帶來的負效應也是明顯的,最突出的是協作意識在競爭中被鈍化。事實上,確有那麼一部分大學生因此而淡化了合作和協同意識,服務、奉獻精神不足,把競爭和創造變成了實現自我利益的手段。
而我們作為大學生,我們更要努力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利用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歷史事實來不斷加強自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加強對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理論的教育學習,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教育,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澄清在社會主義問題上的錯誤觀點和模糊認識, 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形成深厚的愛國情感,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加強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青年人能否健康成長,能否保持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方向。 所以我們要加強自身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要加強誠信教育,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礎。同時,還要加強對「八榮八恥」的學習,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活動,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日常道德實踐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能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應培養和具備競爭協作能力、獲取知識和信息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及政治辨別能力等,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社會發展對人才方面的客觀要求。經濟全球化是資本的擴張本性在世界范圍內的表現。主要表現在全球性生產經營網路的建立、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形成、金融活動全球化發展趨勢與一體化的全球資本市場的形成、投資活動遍及全球與全球性投資框架的形成、跨國公司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等五個方面。我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對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意味機遇與挑戰並存,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利用經濟全球化機遇發展自己。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畢業後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者和中堅,所以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是肩負著偉大祖國強盛的歷史使命。
我們大學子要樹立遠大理想,確立為人民服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的目標。一定要胸懷祖國,心繫人民,始終以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為己任,牢固樹立為祖國和人民而奮斗的
5、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哪些沖擊與挑戰
面對世界政治走向多元化、經濟日趨全球化、文化傳播信息化的特徵愈來愈明顯,本文從和平與發展,戰爭與沖突,世界多極化,容易使一部分大學生看不清世界發展總趨勢,分不清主流與支流;當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暫時處於低潮,容易使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產生了懷疑和動搖,導致「四信」危機;互聯網的出現和經濟全球化容易使一部分大學生盲目崇拜、道德「失范」、價值「失態」;多種國際思潮與文化互相激盪,容易使一部分大學生難辨真偽,迷失自我,「霧里看花」四個方面分析了當前國際形勢給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並從對象特點,明顯轉變;觀念陳舊,方式落後兩個方面揭示了產生負面影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理清一條思路、堅持二大創新、樹立三種意識、理順四大關系、堅持五個到位的現代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模式。
6、我們周圍存在那些傳統道德的負面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正震盪著世界的各個角落。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著劇烈變化,傳統的道德規范受到強烈沖擊,而與全球化進程相一致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導致社會道德出現了某種混亂和無序。在這一社會快速變遷與轉型的時期,青年的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價值失落。站在這世界性、世紀性的時代發展浪潮中,如何認識和把握全球化進程中我國青年的道德狀況和發展趨勢,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我國青年道德教育的現實走向,更加理智、科學地加強和改進當代中國青年道德教育,培養中國青年與現代化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體精神,提高青年的道德情操,使青年走出道德沖突與困惑,這既是我國道德教育在新的世紀需要承擔的重要任務,也是我國青年工作所面臨的一項充滿挑戰性、前瞻性的時代課題。
一、全球化對青年道德的沖擊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作為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是維系社會結構的重要依託,也是社會意識轉型的敏感地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客觀上導致道德轉型,傳統道德觀和價值體系將經受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沖擊。
1.全球化使世界青少年日益凸現普遍性的道德危機。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在反思20世紀的社會發展時,常常痛感忽視道德教育帶來的青年成長問題。事實上,西方發達的經濟並沒有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青年,卻造就了「道德迷惑的一代」。現代西方青年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但某些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相對淡漠,青年精神空虛現象普遍存在。如在國民教育非常發達的美國,大多數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接觸過人類自由所賴以存在的基礎——道德標准。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青少年被稱為「漠不關心的一代」,大多數青年只顧及自己的目的,追求個人私利,而放棄政治和社會責任;英國三分之二的青年道德觀念模糊,分不清是非對錯,不知道該相信誰或者把誰作為榜樣;法國青少年中犯罪率非常之高,對社會危害很大,被稱為「犧牲的一代」。一份全球問題專家的研究報道顯示:許多青年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不能正確地對待職業、個人生活和政治,他們在尋求「自我實現」、「個性張揚」之中獲得的只是感官的刺激、物質的享受和性的滿足。我國青年在新舊道德的歷史嬗變中,在道德價值取向上也發生了嚴重的偏差,主要表現在道德評價失范、價值取向迷亂、非道德主義泛濫、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分離。總之,從世界范圍來看,青年的道德滑坡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潮流。
2.全球化帶來的全球信息網路化,使青年德育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全球化進程中,信息技術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道德等的影響是全面和全方位的。英特網的崛起,加速了全球信息網路化革命。網路作為一個信息寶庫的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和糟粕堆。在英特網上,各種思想跨國界交流,思想「藩籬」形同虛設,不同的政治立場、文化觀念、道德標准、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種黃色、暴力等信息都雲集網上,網路內容對青年發展產生明顯影響。由於傳統德育的方式是單向的,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內容容易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德育內容的傳授將由單向轉變為雙向,青年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可以更主動地攝取自己所需的內容。由於青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辨別力不強,自製力較弱,往往會出於好奇和沖動心理,刻意去尋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道德的內容。從而使自己逐步脫離現實,弱化道德意識,形成人格發展障礙。由此可見,全球信息的網路化,青年德育功能模式中的教育者的主導和獨尊地位將受到挑戰,教育者的思想觀念的正確性將受到質弱。
3.全球化時代,人們對知識和智力的重視,可能助長重智輕德的傾向。在全球化進程中,伴隨來臨的將是一個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微電子、計算機寬頻網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帶來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經濟走向,興起了以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分配、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智力支撐型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知識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因此,全球化時代對青年的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具有很高智力的青年人才將成為國家教育的目標。同時,良好的智商也將成為全球化時代青年能就業的關鍵。這就有可能助長「重智輕德」的傾向,即片面重視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開發,而忽視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知識經濟也有雙重效應。事實上,構成知識經濟主要內涵的高新技術,它既給青年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物質環境,造福於人類,同時它又容易導致個人利益膨脹和高科技犯罪,給社會帶來空前的災難。
4.全球化帶來青年教育的國際化,青年德育將直面西方反華勢力的挑戰和「信息霸權」的艱苦鬥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各個國家把拓展知識產品的出口,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加大對其他國家開放服務和知識市場作為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不同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之間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沖突與斗爭日益劇烈,青年德育的國際化成為必然發展的趨勢。各民族和各國家的德育不可避免地將在這一趨勢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並不斷進行著道德信息的交流與合作。在德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我國青年德育不僅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教育水平的挑戰,也面臨著西方意識形態的挑戰。西方某些反華勢力所鼓吹的政治模式、價值體系、道德觀念乃至墮落的色情文化、生活方式等,對青年道德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知識信息成為全球化時代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對於信息技術發達的西方國家一方面利用優勢,妨礙、限制或壓制他國對信息的自由運用,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優勢,撬開別國信息大門,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攝取別國戰備信息,表現為一種強制性的信息干預和信息霸權。這些嚴峻的挑戰都要求我們在青年道德建設中,調整道德目標,轉變思想觀念、依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球化時代的競爭與發展中贏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