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畫《經濟全球化》主要說明( )。 A.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 B.各國經濟之間有相互依
A
2、武漢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生導師有?幫忙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國際貿易:周茂榮 陳繼勇 張彬 張建清
周茂榮,教授,男,1945.5.25出生,廣西興安縣人,漢族,中共黨員,博士。 自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以來,長期從事世界經濟的教學研究工作,先後為本科生主講的課程有:世界經濟概論,地區國別經濟、世界經濟統計,世界貿易組織概論,社會經濟統計;為碩士、博士研究生主講的課程有:世界經濟文獻選讀,世界經濟理論專題,世界貿易組織專題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理論,國際經濟一體化,發達國家經濟周期等。迄今已出版著作、教材14部,發表論文100餘篇。專著《美加自由貿易協定研究》1994年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年獲原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論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與中國的經濟發展》2001年獲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所主持的教改研究項目《辦好中法經濟學雙學士學位班,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復合型人才》2001年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突出貢獻津貼。目前正在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招標項目--《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對策研究》,同時也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國經濟發展與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國家「985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中國經濟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項目負責人。
陳繼勇,男,生於1953年3月,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
1973年畢業於孝感師范學校中文專業。1973年至1975年在應城市陳河高中任教。1975年至1981年武漢大學經濟系學習,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在廣州外語學院學習,1984年8月至1985年10月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系進修。1985年晉升為講師,1986年任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副主任。1987年考取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1989年晉升為副教授,1990年任武漢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1991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破格晉升為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在北京語言學院學習,1994年8月至1995年7月作為富布賴特高訪學者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訪問研究一年。訪問期間,先後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華盛頓中國問題研究中心、曼菲斯大學講學4次。1996年4月起任湖北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校學位委員會主席並兼任經濟學院院長。1998年5月訪問北卡大學,1998年9—10月率經濟學家代表團先後訪問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1999年任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所長。2001年6月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成員。2002年4月當選為中共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2002年6月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2003年3月被省委組織部選送到中央黨校「中青班」進修一年。2005年5月起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同時擔任的主要社會兼職包括:國際東亞經濟學會理事,全國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外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學會理事。湖北省高級專家協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經濟學團體聯合會執行主席,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武漢市咨詢與決策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湖北省房地產經濟研究會顧問, 湖北省企業與WTO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企業評價協會副會長,湖北省節慶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生態經濟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價格協會顧問,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武漢市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武漢市宏觀經濟學會顧問,武漢市鄧小平理論研究會顧問等。
陳繼勇教授從事教學、科研工作25年多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後承擔的主要課程有:《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發展中國家經濟》、《日本經濟》、《世界經濟理論專題》、《馬列經典著作選讀》、《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等。已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60多名,博士生25名,目前正指導碩士生16名,博士生17名,博士後4名(已出站2名)。
陳繼勇教授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國際投資、金融與貿易。圍繞上述研究領域,他先後獨著、主編、參編著作40多部,發表論文200餘篇。先後主持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國際、國家、教育部、省委的重點課題20多項,如國際課題有富布賴特項目,國家課題有「八五」、「九五」、「十五」中華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重大課題有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教委「八五」「九五」、「十五」重點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省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等。具體包括:《中國社區建設與發展研究》、《美國新經濟及其經濟周期研究》、《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研究》、《知識經濟與美國新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對武漢對外開放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經濟影響、主要經驗及對策》、《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發展趨勢與我國的對策》、《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與我國三資企業管理研究》、《美國跨國公司與海外直接投資》等。
其研究成果先後30多次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如1990、1991年連續兩年獲全國報刊理論宣傳優秀文章獎(未分等級);1994年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論文獎(未分等級); 1991年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年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題研究報告一等獎;1998年獲武漢市人民政府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2000年獲武漢市第七屆社科研究優秀專著二等獎;2001年獲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3年獲武漢大學第八屆社科優秀成果榮譽獎;2003年先後獲湖北省政府第三屆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優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先後獲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央黨校培訓部2003級學員優秀成果二等獎;2005年武漢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2006年先後獲得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5優秀成果二等獎、武漢市「十五」優秀軟科學成果獎等。
陳繼勇教授自1986年以來,先後四次被評為武漢大學先進工作者、武漢大學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武漢大學優秀教師,武漢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1991年被湖北省青年聯合會授予「七五」建功立業優秀青年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科點學科帶頭人及湖北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3年獲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其餘2個沒什麼名氣。。
3、經濟全球化由哪些國家主導
經濟全球化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
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十一課第一框里在介紹經濟全球化時是這樣回答的:
——「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目前,國際上關於經濟全球化的四種基本觀點是:
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擴張的必然結果,所以,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化、甚至可以說是美國化;
第二種觀點也認為經濟全球化是資本主義化、美國化,因此本質上就是經濟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的新階段;
第三種是懷疑派觀點,不承認經濟全球化,而是認為只是出現了高水平的國際化,也就是國家之間經濟互動而已,經濟全球化是某些理論家的神話;
第四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紀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快速變革的中心力量,這些變革正在重新塑造著現在世界,但未來如何尚看進一步變革,即著名的「變革論」。
4、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
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一】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經濟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現形式。
2、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利弊影響,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辨證的、全面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努力學習、為民族振興而奮斗的志向。增強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1、 科技進步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 經濟全球化埋旦的主要表現、實質和影響
3、 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在全球擁有員工24.5萬人,在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荷蘭等國設有16個工廠,每個工廠只生產飛機的一個部件,如法國負責生產機身中段和機頭,德國專門生產機身前後兩段,英國專門生產機翼。各部分生產完畢後,分別運到法國和德國得兩個總裝廠進行總裝。
材料二: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1950年,世界貿易額為610億美元,2002年,世界貿易出口額達到62400億美元。目前,世界貿易額佔世界GDP總額的1/4左右,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平均每年增長6%,2000年達到12.5%,大大高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資在各國資本構成的比重不斷增加,發達國家達到25%,發展中國家平均13%,中國達到15%。從外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發達國家為21%,發展中國家達到31%,外資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你從上面材料中看到什麼問題?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教師引導:主要說明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強,各國的生產、資本、貿易活動越來越密切。
(二)進行新課
一、 經濟全球化趨勢
1、什麼是經濟全球化
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全球化趨勢?
學 生活動:閱讀材料,積極思考
2、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
(1) 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
教師活動:請大家想一想,生產力的發展,科技進步,使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這種社會化的生產對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有什麼要求?
學生活動:積極回答問題。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
教師點評:打破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到國外尋找市場和貨源。
(2) 市場經濟的發展要 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開放性、競爭性等特點,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商品、資本、勞務等市場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推動市場在全球優化資源配置
(3) 資本為了追逐利潤,在全球到處奔走
哪裡有利潤資本就到那裡去,哪裡利潤高資本就到哪裡去。資本的流動推動了經濟全球彎明擾化的形成。
(4) 科技革命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了國家之間的聯系,使各國之間經濟聯系與往來更加簡單、快捷。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8-109頁內容,結合多媒體展示的材料,說明經濟全球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表槐卜現是多樣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產、貿易和資本的全球化。
(1) 生產全球化
教師活動:隨著科學技術和國際分工與協作的發展,各國的生產活動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如飛機、汽車、計算機等產品,往往是多個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請同學們想一想,生產活動的全球化有什麼好處?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教師總結:有利於各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節約社會勞動,提高經濟效益。
(2) 貿易全球化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08頁虛框內容,想一想如何進行貿易才能使甲乙兩國發揮自己的優勢?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教師總結: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國家之間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各國總要用自己的優勢產品去交換自己的劣勢產品。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甲國糧食生產有相對優勢,應該主要出口糧食產品,進口肉類產品;乙國雖然兩種產品都占優勢,但是肉類產品優勢更大,應該主要出口肉類產 品,交換糧食產品,這樣能使兩國的貿易活動實現優勢互補。
(3) 資本全球化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 109頁漫畫材料,想一想它反映了什麼問題?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教師總結:資本總是以獲取最大利 潤為目標的,隨著生產和貿易的全球化,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不斷加快。哪裡有利潤就到哪裡去,哪裡利潤高就流向哪裡,資本的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4、跨國公司是實現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想一想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教師總結:跨國公司是指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並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他利用世界各國的優勢,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和經營,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的流動。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10頁深圳蛇口 工業區材料,聯系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想一想經濟全球化有什麼積極作用?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1、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促 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優化配置效率,和各國生產力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的都是積極影響嗎?為什麼?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加了經濟發展的國際風險進一步拉大了世界經濟的兩極分化差距。這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有直接關系。
2、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佔主導地位?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技術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因此,它們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這種狀況使世界經濟發 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發達國家財富不斷增長,發展中國家貧困不斷加劇。
請同學們看教材“相關鏈接”,這一材料突出表明當今世界世界財富分配的嚴重兩極分化。
3、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11頁“亞洲金融風暴”材料,思考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有什麼消極影響?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教師點撥:由於 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使一國的經濟波動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國,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有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教師活動:通過以上內容 的學習我們看到,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回答問題
4、 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我們對 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是: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迎接挑戰。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含義及其表現,分析 了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明確了我們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這對於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國際經濟活動,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四)實例探究
[例1] 經濟全球化是指( )
A. 發達國家控制世界經濟的行為 B. 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C.各國經濟全球范圍內的完全融合 D.生產要素在全球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動趨勢
答案:B
[例2] 下列關於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原因正確地有 ( )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 (2)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分工的發展要求 (3)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4)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結果
A.(1)(2)(4) B.(2)(3)(4) C.(1)(2)(3) D.(1)(3)(4)
答案:C
[例3] 美國福特公司的萊曼汽車,設計在德國,制動裝置生產在韓國,然油泵生產在美國,自動驅動器生產在加拿大,發動機生產在澳大利亞…….一部整車生產叢設計到裝配涉及8個國家。這反映了 ( )
A、生產的全球化 B、資本全球化 C、貿易全球化 D、市場全球化
答案 A
[例4] 上題材料反映的問題( )
(1)有利於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2)有利於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3)有利於各國經濟的同步增長 (4)有利於發揮各國優勢,節約社會勞動
A.(1)(2)(4) B.(2)(3)(4) C.(1)(2 )(3) D.(1)(3)(4)
答案:A
課余作業
評析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課後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板書
面對經濟全球化
高一政治上冊必修1《面對經濟全球化》教案【二】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道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主要表現;
2、了解經濟全球化實現的載體;
3、理解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和影響。
教學重難點
1、知道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和主要表現;
2、了解經濟全球化實現的載體;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課後習題
評析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
5、關雪凌的簡介
關雪凌,女,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1.《制度變遷中的俄羅斯經濟轉軌戰略》,載《東歐中亞研究》2000年第5期。
2.《俄羅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問題、教訓與前景》,載《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年第5期。
3.《經濟轉軌進程中的俄羅斯小企業》,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2000年刊。
4.《經濟全球化與俄羅斯經濟轉軌》,載《東歐中亞研究》2001年第4期。
5.《歐盟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載《歐洲問題研究》2001年第2期。
6.《制度變遷中的俄羅斯經濟轉軌戰略》,載《世界經濟學》2001年第2期。
7.《俄羅斯經攔吵濟轉軌的教訓》,載《東歐劇變十年回顧與反思研討會論文集》。
8.《論俄羅斯經濟危機的政治因素》,載《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4期。
9.《2002年俄羅斯經濟前景堪憂》,載《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6期。
10.《淺析9.11後美國的中亞戰略》,載《俄羅斯研究》2002年第2期。
11.《轉軌國家的經濟轉軌與經濟發展》,載《發展經濟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12. 《俄羅斯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嗎?》,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1期。
13.《規范中俄貿易安排勢在必行》,載《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4年第4期。
14.《進一步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的條件分析》,載《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4年第10期。
15.《Dormant Economic Cooperation》,載《Beijing Review》,2004年第39期(2004年9月30日)
16.《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與中俄經貿關系》,載《第二屆俄中高級經濟論壇會議論文集》
17. 《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進程與影響》,載《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6期,第一作者,復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F52)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18.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視角》,載《問題與思路》2004年第16期。
19. 《歐盟東擴進旅睜程中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向分析》,載《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5年第1期,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F8)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20.《面臨需求約束的俄羅斯經濟》,載《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5年第4期。
21.《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定位的困境》,載《國際觀察》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復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F8)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2.《商業銀行評級制度的比較分析》,載《中國金融》2005年第13期。
23.《俄羅斯經濟結構調整》,載《歐亞社會發展研究》(2006年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辦。 1.《葉利欽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9月。
2.《艱難的歷程—俄羅斯經濟轉軌八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3.《蘇聯和東歐國家演變的簡鎮侍原因和歷史教訓》,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4.《俄羅斯社會轉型期的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年1月。
5.《俄羅斯經濟轉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6、經濟全球化主要動力是什麼?
技術革命、各國的制度變革、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是目前經濟方面的一個大趨勢,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是經濟的發展,需要推動社會分工。
拓展資料:
一. 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或者胡猜告說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進步,有學者認為 ,生產力的發展是全球化最主要最首要最基礎的動力 ,特別是微電子技術、信息空間通訊技術的發明為全球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 主要動力是各國的跨國公司或者企業,它們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最後發展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盡管這個歷史過程也反映了生產力的不斷擴張,有學者認為,資本,正是資本所具有的擴張性,資本的全球流動性把各國家、地區、民族捲入了全球化之中
三. 最重要的動因是這些因素的結合,分工的深入和市場的擴大,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跨國公司的發展
四. 市場經濟具有向全球擴張的能力 ,它具有整合一切的作用 ,正是市場經濟的外延和擴展把人類捲入全球化之中。
五. 還有的把世界生產力看作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把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發展看作推動力,或者把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看作經濟全球化的「源泉」等。 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帶動的科學創新被看作新的知識經濟的基礎,有人認為這使競爭優勢中例如技術、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傳統因素的重要性下降,智力成為全球經濟中財產的新形勢和創造財富的基礎 。
概述經濟全球化得發展歷程,並分析其主要的推動因素
發展歷程: 新航路開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全球化趨勢出現; 兩次工業革兆州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全球化趨勢形成; 30年代和二戰時,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戰後,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新一輪擴張,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走向體系化和制度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因素:
1、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物質基礎。
2、 新交通褲明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 兩極格局的解體使原來處於對峙狀態的國家建立和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
4、 市場經濟體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 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
6、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7、高一政治必修1知識點11課總結!!急!!
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一.面對經濟全球化
(一)經濟全球化趨勢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生產全球化(2)貿易全球化(3)資本全球化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1)跨國公司含義: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並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性企業。
(2)作用:①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②跨國公司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2)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3)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2.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不利影響)
(1)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擴大了世界各國的貧富差距
(2)經濟全球化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3、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
4.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範風險,勇敢地迎接挑戰。
(補充: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要:A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條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B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市場經濟法律法規;C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D堅持獨立自主,加強防範工作,維護我國經濟安全。)
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一)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1.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1月1日。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稱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2.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的作用
(1)積極組織多邊貿易談判(2)為國際貿易制定基本原則和協定(3)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3.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1)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市場准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
(2)最重要的原則: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4.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影響
(1)有利影響:
①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戰略決策,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②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③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④推動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⑤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⑥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⑦提高人民群眾的收入與生活水平。
(2)不利影響: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面臨的經濟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2.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
(1)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影響: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①「引進來」:引進外資、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自身積累資金,無法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進外資。新形勢下,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②「走出去」:
A、含義: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B、要求: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我國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4、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立足於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
8、Need:經濟全球化的參考資料
應該說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論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國都應敞開大門,適應這一趨勢,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握其中機會,面對各種挑戰,至於現在的影響是如果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
經濟全球化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價之二: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跨國企業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不斷下降。
代價之三: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正進一步擴大。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中國應主動參與
經濟全球化具體表現為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就是企業不只在本國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尋找資源,消費全球化則指消費者不只在本國市場而是在世界范圍內買東西。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貿易,也就必然有統一的全球規則,WTO是一種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多邊是優於雙邊的,至少有一個比較權威的仲裁機構解決反傾銷和貿易糾紛。
人們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將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利益,但中國的貿易得利還應反映在進口上,進口可以使消費者買到更多優質的東西,以更少的錢購買一些商品,消費者所得應是衡量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更重要的是,貿易和投資還帶來許多外部效應,使中國的服務質量和態度大大改善,這在經濟學上叫做技術外溢,它不同於技術轉讓,是不用付費的所得。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須搞活市場經濟,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體制中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必須開放市場。只有開放市場,才能成為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但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市場不能馬上無條件地全面開放,而是要有條件、有步驟地,在適應自身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開放,這樣才能產生對貿易雙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因為市場經濟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法制經濟,所以中國必須遵守規則並參與規則的制定。
第四,必須發展資本市場。任何一個想要讓企業家大展宏圖的國家,都必須發展其資本市場。但中國雖然擁有高儲蓄率,卻只有很小一部分流進了私人企業,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儲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正確處理好三組關系
第一是實行對外開放與參與全球化的關系。我們必須按國際上共同的規則來辦事,不能總把希望寄託在國家的保護措施上,盡早參與全球化貿易,就是要逼著我們的企業改革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使其競爭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縮小國內地區間差距與縮小國際間差距的關系。
第三是擴大內需與增加外貿出口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大國,國內市場很大,要將擴大內需作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視外貿的重要性。
中國在制定經濟全球化戰略時,應考慮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必須以發展本國的經濟為基礎。作為發展中國家和世界貿易大國,中國理應積極參與國際多邊經濟組織的活動和國際多邊經濟規則的制定,加強多雙邊經貿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穩定和建設性的作用。
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承認不同國家間的差異,注意處理好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利益關系。
科技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基礎和條件。中國將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科技興貿,不斷提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能力,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只有加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運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技術含量,才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中國技術發展的跨越。
只有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才能不斷從生產關系方面為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參考資料:http://www.12366.net.cn/news/63/64/20010418/22859.htm
經濟全球化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在給各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代價之一: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將成為一種常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超過30%,個別國家達到了50-60%。在這種環境下,經濟波動和危機的國際傳染便成為經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的內部失衡都會反映為外部失衡,進而很快影響到與其具有緊密貿易和投資關系的國家,最後極有可能將所有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與危機的境地。1997年泰國的匯率危機,很快傳染到整個東南亞地區以及韓國和日本,從而形成嚴重的地區性金融危機。隨後又波及俄羅斯和拉美地區(一度包括美國),形成了事實上的全球性金融動盪,便是危機傳染效應的最新例證。
國際游資的存在是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為一種超越國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國際游資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動盪的製造者或推動者,扮演了危機傳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今天,盡管仍然可以繼續探索各種有效監管措施,但對國際游資的完全控制則是不可能的。
代價之二:各國經濟主權的獨立性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考驗。歐盟經濟體發展的歷程表明,隨著一體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員國經濟主權獨立性則不斷下降。從早期的關稅同盟、統一農產品價格、匯率聯合浮動,到單一貨幣歐元出現以後的統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歐元利率區啟動),無不說明各成員國的財稅和貨幣主權已逐漸讓渡給超國界的歐盟協調機制。而這種經濟主權的讓渡曾經使許多成員國付出不小的代價,甚至多次危及歐盟經濟體的存亡。
對於歐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其經濟主權(特別是在財稅和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同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這種考驗大致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經濟主權的主動讓渡。從關貿總協定的歷次減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到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為了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權主動讓渡。另一種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經濟主權的侵蝕。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國公司。由於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很少會同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目標完全一致,因而,它們對於東道國為了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採取的許多政策措施,經常表現出一種本能的抵抗和規避。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了大規模資金轉移,對東道國貨幣金融政策的消極作用同樣是不可低估的。顯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大量利用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在這方面付出的代價,是應當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
代價之三: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如前所述,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競爭創造了效率,同時,也使財富越來越向少數國家或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據世界銀行統計,1983年,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高收入發達國家的2.4%,即後者等於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後者為前者的62倍。造成這種差距擴大的具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兩個因素不容忽視。其一,經濟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雖然幾乎所有參與全球化過程的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從中受益,但並不意味著利益均沾。因為事實上,作為資本和先進技術的主要擁有者,發達國家總是處於全球化的中心地位。這種相對優勢,使它們在價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動權,在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交換時獲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義匯率下降,導致國民生產總值名義值減少。由名義貶值引起的實際貶值,又將導致貿易條件的惡化,進而在國際交換中付出更大的代價。
經濟全球化是利是弊
周明傑 李海青
第31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時,數百名示威者高舉「世界經濟論壇滾出去」的標語,在會場外抗議示威。他們認為: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缺乏公平性,而且,由幾百名世界各國領導人和大公司老闆關起門來決定世界未來的前途也是不合理的———
誰在反對經濟全球化
張蘊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所長):經濟全球化產生了兩個現象,一是目前大規模的資金流動主要是流向發達國家,二是投資者在全世界尋求合適地方。這樣受益者大部分是跨國大公司,導致財富高度集中。由於受益不均衡,導致了兩種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聲音: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的利益受損群體。今年經濟全球化反對者與警察間的沖突,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如此尖銳對立。
陶文釗(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反對經濟全球化跟經濟全球化一樣都是一種全球現象,其最根本原因就是現在經濟活動的游戲規則大部分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制定的,有許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導致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發達國家尤其是大的跨國公司。
沈驥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瑞士達沃斯大搞反經濟全球化反世界經濟論壇示威活動的人員中,有綠黨分子,有工會組織成員,非常復雜。但可以肯定,他們大多是發達國家的激進分子,因為發展中國家沒多少人能坐飛機去瑞士示威。這些激進分子認為全球化造成污染,造成南北差距拉大,造成發展中國家邊緣化,即越來越窮。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但這些激進分子行為非常極端,他們反對全球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實際上,發展中國家邊緣化有三個原因,一是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一部分發展中國家無法從全球化得到好處;另外就是自我孤立,不參加全球化進程也得不到急需的資金和技術;三是有一些國家長期陷於內亂、地區沖突,國內的社會經濟結構非常落後,因此即使參加了全球化,也難以向國際市場提供自己的產品,難以應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反對全球化的人當中,還有一些人是得到西方國家默許的,他們以爭取工人就業權利為名,反對發展中國家的廉價產品進入本國,而本國政府據此拒絕向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而只要求發展中國家向自己開放市場,撈取單方面的好處。
參考資料:《北京晚報》